导致香菇怎样种菌袋制作周期过长的原因是什么

你的位置:
>> 详细内容
秋季袋栽香菇菌棒成品率低的原因及提高成品率措施
&&&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南菇北移”的发展,栽培在山东省得到迅猛发展,尤其在惠民县、栖霞市、日照市等地秋季袋栽香菇已初具规模,在农村经济中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者就香菇栽培中如何提高菌袋的成品率做一介绍,以供参考。  1 香菇袋栽成品率低的原因  1.1 菌种  1.1.1 温型不当 菇农对香菇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不了解,引进香菇品种的温型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  1.1.2 菌种老化 菌种菌龄过长,表面膜变褐,料与瓶壁分离明显。老化菌种抗逆性差、萌发力弱或带有杂菌。  1.2 栽培原料  1.2.1 培养原料变质 由于栽培的杂木屑霉烂造成病虫滋生,尤其是麸皮陈旧变质、虫蛀,杂菌极易侵入繁殖。  1.2.2 培养料含水量不适 菇农在拌料过程中往往加水过多,接种后易造成菌筒通气性差,使菌种浸死而成“死穴”;若培养料含水量过低,接种后菌种的水分被培养料吸收,导致菌种失水干枯死亡。  1.2.3 操作时间太长 从加水搅拌至装袋结束,时间超过5h,造成部分培养料发酵变酸。  1.3 塑料袋 菇农往往因为价格原因选用品质差的塑料袋,不合格的塑料袋易碎、易烂,灭菌后易出现小沙眼,为发菌期的污染埋下隐患。  1.4 装袋 香菇菌袋较长,一般为50~55cm,装袋不合格表现为松紧不一致、塑料袋破裂、扎口不牢等。  1.5 灭菌  1.5.1 一次灭菌量过大 大部分菇农都采用蒸汽灭菌,盲目扩大一次灭菌数量,导致菌棒生熟不一,有的菌棒灭菌过度,有的菌棒还未彻底灭菌,接种后污染率很高。  1.5.2 灭菌不规范 装袋后未及时灭菌;升温慢,点火至100℃时间超过6h;100℃保持10~12h过程中停火等不规范操作都会导致培养料不同程度的酸化,接种后发菌困难,甚至不发菌,这种情况极易被菇农忽视。  1.6 无菌操作 接种室不密闭、熏蒸不彻底、菌种袋表面不消毒、接种人员操作过慢等环节都会引起菌棒不同程度的污染。  1.7 发菌管理  1.7.1 刺孔增氧技术  1.7.1.1 刺孔增氧不及时 由于打孔、增氧不及时,造成菌丝呼吸困难、活力下降、菌丝纤细、生长缓慢无力,抗杂力下降。  1.7.1.2 高温期刺孔增氧 气温在32℃以上,香菇菌丝本身缓慢生长,若进行刺孔增氧,菌丝体温度会急速升高,增氧后菌棒会升高3~10℃,当温度达35℃时,菌丝处于停止生长状态,温度达40℃时,菌丝体自溶,产生大量绿霉、链孢霉等杂菌。  1.7.1.3 刺孔深度不适 前期有些刺孔过深、刺到未发菌部位,皮层受损,内分泌的汁液未能及时排出,造成刺孔处感染。  1.7.2 遮光不严 发菌室遮光不严,部分香菇菌棒在接种穴周围过早形成了原基皮层,影响菌丝的正常发育,并消耗营养,若管理不妥,还会造成原基腐烂、发霉。  1.8 转色不良 菌袋经过40d左右的培养,香菇菌丝逐渐长满袋后,菌袋表面会出现一些瘤状物,如管理不善,瘤状物凸起大、小、高、低不匀。在瘤状物凸起过程中,菌袋内部分泌出水珠,如不及时排出,遇上25℃以上的高温造成烂袋;在瘤状物凸起期间,若刺孔增氧不匀,直接影响自然转色和生殖生长,导致菌袋原基形成不均匀,很难形成完整的菇蕾,即使出菇也是参差不齐或长成畸形菇。  2 提高秋季袋栽香菇菌袋成品率的措施  2.1 选用优质品种  2.1.1 选用良种 秋季袋栽香菇应选择适应性广、抗杂菌力强、生长较快的品种,如868,申香4号等。选择菌种时一定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栽培试验确定后再应用到生产中,避免盲目引种。  2.1.2 菌龄适宜 优良香菇菌种菌龄应控制在40d左右,菌丝已到瓶底,菌丝浓白、均匀、粗壮、无间断,表层无变褐的菌膜,料与袋吻合,菌丝无扭结、无原基出现。  2.2 把好原料关  2.2.1 选用优质栽培料 适宜香菇生长的阔叶树的新鲜木屑和新鲜麸皮,木屑无霉烂、麸皮无发霉、蔗糖无变质。用木材专用粉碎机生产的木屑,颗粒较粗,呈四方形块状,无突出尖状,颗粒均匀,吸水性能好,不易刺破菌膜。原辅材料须过筛清除杂物,以免刺破菌袋。  2.2.2 控制料含水量 选择晴天上午或傍晚气温低时进行拌料,培养基含水量55%为好,即手握料能成团,掷进料堆成四分五裂,手平放落地即散开不结团。  2.2.3 及时迅速装袋 拌好的料最好在5h内装完,防止堆放时间过长而使料发酵变酸2.3 选用合格塑料袋 盛装培养料的塑料袋质量的优劣,对菌袋成功率的提高有一定作用。优质的塑料袋厚薄一致、均匀、耐高温(不易产生沙眼)、拉力强。常压灭菌可采用0.05~0.06mm厚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高压灭菌可采用0.05~0.07mm厚的聚丙烯塑料袋。  2.4 装袋规范 将培养料混拌均匀,拌匀后堆闷1h左右及时装袋。装料时松紧适度防止过松或过实,装好后用线绳或尼龙绳要将两端扎紧,装后平铺轻放。采用双膜装袋,要套好外层膜。  2.5 彻底灭菌 装袋进灶要迅速,一次灭菌数量在2000袋左右为宜,菌袋排放时上下层袋错开,使气流畅顺,点火至升温至100℃时间不超6h,100℃保温10~12h,中间不停火、不降温;趁热卸袋,发现破袋和松口,及时贴膜补漏。  2.6 提高接种技术  2.6.1 深接种 采用深接种技术,穴深2~3cm,由于打孔深,装入菌种多,使种孔底部种块受外界温差的刺激较小,种块内菌丝体处于一个温湿度较恒定的条件,有利于其全方位、整体的迅速发透袋料,提高成活率。  2.6.2 技术规范 接种室要洁净、干燥,接种前2d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混合熏蒸消毒。当菌棒温度降到28℃以下时,要趁热及时接种,放置时间长则会增大杂菌的污染率。接种时除去菌种表层老化菌膜和扭结原基。菌棒打孔时要旋转抽出,防止穴口膜与培养料脱空,要求种块比穴口要大,使菌种和菌袋接触紧密。  2.7 提高发菌质量  2.7.1 合理选择发菌场所 香菇属好气性真菌,在空气流通荫凉的环境下培养菌棒,其菌丝扭结力强,菌丝强壮,培菌期问污染率可大大减小,还可防止菌棒因夏季气温高而造成菌丝超温现象。可将菌袋移入荫棚下,畦床上拱竹片覆薄膜,畦床两边各留空档30cm,固定好薄膜。既能防雨淋,又可创造良好的流动空气供菌丝生长所需。  2.7.2 控制发菌温度 接种后的菌袋不能堆放太高,袋与袋间要留3~4cm间隙,并在菌袋及地下撒一层石灰粉,7~8d内不宜搬动,当菌丝圈长至铜钱大时,进行检查与翻堆(发菌均匀),发现污染的袋及时清除。香菇发菌需要60~80d,在此期间,15~20d必须倒垛1次,至少要倒垛4次。  2.7.3 适时刺孔 香菇菌种的菌丝直径在7cm以上时,可适时适度的做好刺孔增氧,为了不使温度上升过快,在刺孔时就应分批刺孔,注意室温超过28℃以上时要严禁刺孔。  2.8 及时脱袋转色 接种后60~70d,菌袋四周瘤状突起占整袋的2/3,菌丝浓白,局部有棕褐色,手抓菌袋有松软弹性感时,应及时进行脱袋转色,以免脱袋过迟,黄水渗透基内造成菌烂筒。当前位置: &
&&浏览帖子
&&社区主版&&军事&&社会&&国际&&娱乐&&行业&&城市&&站务
香菇菌棒不发菌原因及预防措施!
培养料酸变原因:培养料酸变后会抑制菌丝萌发导致不发菌,因此培养料酸变是不发菌的最主要因素。酸变原因:一是原材料加水拌料后未及时装袋、灭菌,堆积时间过长,会加速微生物发酵导致酸度增加;二是灭菌开始时火力不够猛,升温太慢时间过长,培养料料长时间发酵导致酸变。预防措施:1、拌料时加入适量的石灰水溶液调节培养基酸碱度。在高温季节,可以加1%的生石灰(约每60棒加1斤生石灰)加以调节,低温季节适量减少生石灰用量。2、拌料后当天及时装袋、灭菌,灭菌初期火力要猛,升温要快,争取在时最短时间内使料温达到98-100℃,以免物料发酵变酸。菌棒过热时接种原因:菌棒过热没有充分冷却就接种,菌棒内热外凉,水分在接种口冷凝,从而导致菌种淹浸不发菌。预防措施:菌棒接种前要彻底冷却,可以测量菌棒内部温度,确保料温降到25℃以下再接种。菌棒含水量过低原因:菌棒制作时含水量过低,培养料偏干,没有达到菌种萌发的要求导致不发菌。预防措施:制作菌棒时按品种栽培特性要求添加水量。例如常用的庆科20品种,规格15 cm×55 cm筒袋菌棒适宜重量为3.8斤/棒~4.6斤/棒,135品种为3.2斤/棒~3.5斤/棒。过轻过重都会影响香菇菌种萌发以及产量。轻度偏干的菌棒可将接种口侧放,这样起到保湿通气的作用,可以提高菌种的萌发率。通风散热不够原因:高温季节发菌场所环境温度过高,部分菇农接种后叠堆盖膜,未及时掀膜,通风、散热不够影响发菌。预防措施:菌棒接种过程和接种完成后,要保持环境通风良好,并且不能有高温热源,确保菌丝正常萌发。菌种与菌棒一起消毒处理导致菌种坏死原因:个别菇农误将菌种放入接种室或接种箱与菌棒一起气雾消毒,致使菌丝坏死导致不发菌。预防措施:严格按照接种规程进行接种,不将菌种放入一并气雾消毒,确保菌丝正常活性。文章转自:中国香菇产业网
--/--06-20 20:50
--/--06-20 14:50
--/--06-20 22:11
--/--06-20 20:06
--/--06-20 21:54
--/--06-20 20:14
--/--06-20 06:58
--/--06-20 06:05
--/--06-20 00:26
--/--06-19 08:44
友情链接&&&&&
中华站内短信
(中华网社区)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中华站内短信
对&&添加关注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  |  
你现在的位置: &&&&&&&&&正文
香菇菌袋的培养技术
作者:张振田&&&&文章来源:上杭县白砂镇农技站&&&&点击数:2231&&&&更新时间:
&&& 香菇菌袋的培养指从接完种到香菇菌丝长满料袋并达到生理成熟这段时间内的管理。菌袋培养期通常称为发菌期,可在室内(温室)、阴棚里发菌,发菌地点要干净、无污染源,要远离猪场、鸡场、垃圾场等杂菌滋生地,要干燥、通风、遮光等。进袋发菌前要消毒杀菌、灭虫,地面撒石灰。夏季播种香菇发菌期正处在高温季节,气温往往要高于菌丝生长的适温(24~27℃),所以发菌期管理的重点是防止高温烧菌。刚接完种的菌袋,3个袋一层呈三角形垒成排,接种穴朝侧面排放,每排垒几层要看温度的高低而定,温度高可少垒几层,排与排之间要留有走道,便于通风降温和检查菌袋生长情况。发菌场地的气温最好控制在28℃以下。开始7~10天内不要翻动菌袋,第13~15天进行第一次翻袋,这时每个接种穴的菌丝体呈放射状生长,直径在8~10厘米时生长量增加,呼吸强度加大,要注意通气和降温。在翻袋的同时,用直径 1毫米 的钢针在每个接种点菌丝体生长部位中间,离菌丝生长的前沿2厘米左右处扎微孔3~4个或者将封接种穴的胶粘纸揭开半边,向内折拱一个小的孔隙进行通气,同时挑出杂菌污染的袋。这时由于菌丝生长产生的热量多,要加强通风降温,最好把发菌场地的温度控制在25℃以下。这在夏季播种是很难做到的,但要设法把菌袋温度控制在32℃以下,超过32℃菌丝生长弱,35℃时菌丝会停止生长,38℃时菌丝能烧死。降温的方法很多,可灵活掌握。如减少菌袋垒排的层数,扩大菌袋间距,利于散热降温;温室和阴棚发菌,白天加厚遮盖物,晚上揭去遮盖物;室内和温室发菌,趁夜间外界气温低时,加强通风降温,有条件的可安装排风扇;气温过高,可喷凉水降温,但要注意喷水后要加强通风,不能造成环境过湿,以防止杂菌污染。菌袋培养到30天左右再翻一次袋。在翻袋的同时,用钢丝针在菌丝体的部位,离菌丝生长的前沿 2厘米 处扎第二次微孔,每个接种点菌丝生长部位扎一圈4~5个微孔,孔深约2厘米。为了防止翻袋和扎孔造成菌袋污染杂菌,装袋时一定要把料袋装紧,料袋装的越紧杂菌污染率越低。凡是封闭式发菌场地,如利用房间、温室发菌,在翻袋扎孔前要进行空间消毒,可有效地减少杂菌污染。发菌期还要特别注意防虫灭虫。  
&& 由于菌袋的大小和接种点的多少不同,一般要培养45~60天菌丝才能长满袋。这时还要继续培养,待菌袋内壁四周菌丝体出现膨胀,有皱褶和隆起的瘤状物,且逐渐增加,占整个袋面的2/3,手捏菌袋瘤状物有弹性松软感,接种穴周围稍微有些棕褐色时,表明香菇菌丝生理成熟,可进菇场转色出菇。  
所有频道&&&
技术指导员
科技示范户
技术明白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菇种植周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