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大概8000名,能考上广东海洋大学排名吗

中国海洋大学
Flying 选大学和选专业的二三事&  &  Part A:先说选大学&  弄自招时跟我发生过联系的学校一共三个:北大、人大、北师。&  其中前两所就是去搂草打兔子并且以打酱油告终,姑且不表。&  正经报志愿的时候在志愿表上跟我发生过联系的学校一共七个:&  北师(提前批,因为自招的加分)、&  山大(一志愿1)、&  中国海洋大学(一志愿2)(注意!!!我后面会把它简称OUC而不是海大!!因为我们说的海大是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不是海南大学不是广东的上海的神马的海洋大学!!!老被误会啊!!!有木有!!!),&  陕西师大(一志愿3)、&  北京交通大学(二志愿1)、&  兰州大学(二志愿2)、&  西安外国语大学(二志愿3)。&  废话不说,就说当时决定怎么一步步作出的。&  Pre-step:自招为什么要选北师?&  因为我想当老师。而且我想学历史专业。北师就是那个可以同时满足这两项的最好地方。其实自招选学校的基本原则跟正式报志愿差不多,但自招时我建议去拼那些比自己水平高的学校,不要抱保底的心态,因为正式报志愿的时候不用说你也会趋向保守。&  第一步:留下还是出省?&  出省是我一直不变的原则。就算分数不突出,我还是毫不犹豫坚持出省。大学四年最重要的就是出去见世面啊,窝在一个地方太可惜,就算去的是全国招生的学校又如何?主场和客场毕竟不一样。因为大学接触的不仅是学校还是社会,在外省上学,才能深度接触一个非常不同的社会环境,对自己是很好的锻炼。另外(这是后话),如果愿意走出去,捡漏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比如我们OUC在山东招的分数很高,但在广东高重点10分就可以,我高了17分基本就够捡专业了,OUC是211+985呀!!绝对物超所值,嘿嘿~&  第二步:看专业目录&  选学校总不能不看专业,只有学校在本省招你想念的专业,你才有可能拿到最理想的录取结果。记住要把你报的这一批的每一间学校都认真看完,因为我的许多童鞋都表示是报志愿的时候才知道OUC……&  第三步:看学校身价&  谁不想用有限的分数换来最好的学校!看学校身价最直接的就是看是不是211和985,再就是看当地人的评价。&  211和985这个问题对于准备考研的、想做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尤其是想搞学术)的童鞋非常重要,因为在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普遍会认为你的学校质量反映你的水平。只要看看现在中学、大学老师的招聘要求你就会非常明白的。&  如果说上面这条是硬指标的话,当地人的评价这条软指标就更有实际意义,因为一个学校的口碑往往最真实直观地反映了学校的校风、学风如何。听取这些意见,会避免自己考的分较高却去一个实际质量完全配不上分数线的学校(例如北京的某些……)&  按照以上两条指标加上自己在手的分数,你应该可以初步决定哪些可以放到第一梯队哪些可以候补哪些不到万不得已不考虑了。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了。&  第四步:看往年录取分数和排名(非常重要!!!)&  至少要把之前三年的本省分数段数据(一般不会告诉你,这个得自己摆渡了)和备选学校的录取分数(包括投档线、录取线、每个专业录取的分数)弄来,通过把学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在当年的分数段中对号入座,你也就清楚凭借自己的名次大概够某个学校某个专业了。记住:高考录取看的是名次而不是分数,单纯看往年的分数估计自己与往年差多少分是没意义而且很容易失误的,必须而且只要仔细算名次。&  第五步:看院系概况&师资力量&  相信此时你手头应该有一些学校,考上的几率差不多,学校看起来也不错,那还要怎么比呢?——当然要看看你准备念的一些专业怎么样啦!到学校的官网,找到专业所在院系的网站,也就能看到了。&  一般来说要看的主要是这几点:&  1.该专业有没有or有多少硕士点或者博士点?拥有的硕士&博士点越多,说明这所学校在该学科的实力越强。如果某个专业能有博士点,说明这个专业绝对在全国名列前茅。2.该院系成立了多久?“高龄”些的院系当然更稳妥,不过如果师资和生源过硬的话,年轻的院系也可以很有竞争力。&  3.教师中有多少博士?多少教授或者副教授?占的比重越大,说明师资越硬。有的学校在这方面不占有优势,会把这一条写得比较含糊。在一个把博士硕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各有多少的学校写得清清楚楚和一个含糊带过的学校中间,优先哪个,不用多说了吧。(我当时就因为这点把西安外国语放到了第二梯队)&  4.如果是工科、语言等对硬件要求较高的专业,关注一下有多少实验室语音室之类的吧。&  第六步:看看学校在其他省的招生批次。(不是绝对必要的步骤)&  现在你应该基本确定要把哪几所学校填到志愿表里了。且慢!如果你填报的学校不是211的话,有必要检查一下它在其他省招的到底是第几批。在某些省招一本而在另外一些省招二本的情况并不罕见,一本的童鞋一定要小心辨别,以免吃亏;对于一些二本的童鞋,这是个很好的捡漏机会!当然,不是所有省份的都要看,看每个地区的一些代表性省份就可以。我建议东北、华北、西北、东南、西南的省份各看一个,加上北京。&  第七步:排序&  终于到了一锤定音的步骤。根据冲、稳、保的原则和学校质量的权衡,排出适当的顺序就可以了。当然你这个时候也可以再挑拣一下地方什么的,毕竟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方上学,学习氛围和机会还是很好的。&  第八步:准备征集志愿B计划&  如果漏档怎么办?征集志愿是最后一次弥补的机会。但征集志愿时间短、名额少,如果没有准备很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啊~所以准备一套应付征集志愿的方案很有必要。基本步骤是挑出一些基本每年都招不满的学校,然后按照上面几步进行比较就OK。&  一般来说志愿表总会改N稿才会定型,所以过程中不必着急!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个同等重要的问题,专业。&  (To be Continued)&  B.再说选专业&  高考报志愿的时候非常让人纠结的一个问题就是选专业,因为一个专业至少要伴随你四年,甚至或多或少决定了你以后的发展方向——不得不说,就算在OUC这样并不给转专业设置什么障碍的学校(OUC去年有200多同学成功转了专业),选上别专业的专业课还是需要人品的,尤其是热门专业的课,这客观上也给转专业增加了不少难度。至于一般的大学,要求转专业之前要考多少多少名再打多少多少报告,艰辛程度就是五个字:难于上青天!至于考研转专业?这是要付出非常非常多努力的事情,而且一般来说转专业的跨度也不会非常大。&  ========================================================&  当年想学历史是出于自身对历史的兴趣,但后来因为高考太糟糕未能得逞。历史学是个相对比较冷门的专业,相信不需要我来劝同学们不要趋之若鹜前赴后继;不过对于有兴趣的同学我还是凭借自己对于历史学的了解,就这个专业给几条非专业的建议:&  1.历史学是一门学术性非常强的学科,that is to say,如果你的分数不够上历史学专业排名A级的学校,那还是别念了,学校的学术水平和你能在专业上有多大发展是有很大关系的。&  2.历史学也是一门非常注重证据(原谅我实在想不到更恰当的词)的学科,我说的“证据”主要是指历史文献、档案、博物馆等等,也就是说,选读历史专业也是要看地域的,北京、南京、西安等历史名城都是不错的选择。而且,你日后的发展方向也会受所处地域历史地位的影响。&  3.历史学专业的去向问题:与专业有关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中学教师、学者(包括大学老师)、博物馆工作人员、公务员等。据说学历史的同学在从政方面会比较有优势,不过我没考证过这点。至于前两条道路,现在的中学教师学历要求已经不低了,做专业性更强的学者就更需要奋斗,你们懂的。说到考研跨界问题,毕竟历史学还是属于最基础性的文科专业之一,如果专业学得比较踏实,完全可以保证自己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这时要跨界新闻等文科方面的专业也是会很有优势的。&  ===========================================================&  毕竟最终没有正经成为历史专业的学生,所以作为外行也不好再多说,以免误导。不过下面说到的英语专业是我正在读的,可以多说说了。&  很多人不愿意报英语专业,是因为觉得英语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只有工具,没有技能”。况且,其它专业的学生英语也可以说得很好。的确,现在的英语教育普及化程度非常高,每个人都可能将英语学得非常好,但是这种“可能”是否真正存在于现实中呢?别的不说,就说我在大学里观察到的现象,绝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同学的英文水平并未得到提高,一般也就处在背单词和考试模板应付四六级的阶段,更谈不上实际应用了。真正将英语练到可以在实际中(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应用自如的同学实在少之又少,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此外,认为“学英语专业就是学会说英语”本来就是一种对英语专业的狭隘理解。在经历了大一大二两年的基本技能学习后,英语专业至少可以发展为外贸、师范、翻译、语言学等方向,每一种方向在熟练的基本技能之外都要求学生对英美文化有深入的了解,翻译和语言学在语言研究方面有着比基本技能学习高得多的要求,这是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学习内容上的重大区别,也正是英语专业的“专业”之所在。&  英语专业有两道坎: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专四一般在大二下学期考,与能否毕业直接挂钩,合格的专四成绩是拿到毕业证的必备条件。专八在大四下学期考,与学位等并无直接关联,但是拿不到专八证书的English major绝对不能算有竞争力。考试的基本情况请直接摆渡,下面只说说英语专业的freshmen该怎么学习。&  专四的词汇量要求是8000,专八是13000,一般高中毕业生的词汇量是三四千。而且,由于高考的要求,高中的英语学习往往重阅读、语法和写作,轻口语和听力。也就是说,头两年你至少有两个艰巨的任务:一是词汇量基本翻一番,阅读速度大幅提升;二是口语和听力达到基本应用自如的水平。英语专业的特点是想忙就忙,想闲就闲。硬性布置的东西非常少,讲课文,做一些课后的练习,基本就没了。但英语专业确实是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马虎不得,也没法糊弄。所以英语专业是真正“修行在个人”!&  建议1:买本单词书背。专四专八的,托福雅思的都行,总之要是给至少8000词汇量水平的。有人可能觉得这样背的都是死单词,遗忘率太高(我正为这个问题深深困扰着ToT),但是你只要见过这些哪怕只是孤立的单词,当它们在文章中出现时,你就可以更加清晰地记住它们。有很多随时准备激活的“死”单词,总比连这一点积累都没有强得多。&  建议2:尽量多进行英文阅读。除了课本之外我一直是读英语新闻,最近开始读些小说。英语新闻的网站,China daily就很不错,以前也一直读New York Times,不过最近开始读网页也要收费了(orz)……有一本杂志叫《China Today》,也很好。至于英文书籍的选择,我们听力老师建议我们先从经典篇目看,不要急于将看当代文学作为提高英语水平的手段。想想也有道理,因为经典作品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语言应用的精髓。就好比学中文,你会把郭敬明的小说当语言学习教材么?此外,读经典可以让你在提高语言技能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水平,属于事半功倍。&  建议3:如果有时间精力背课文什么的最好,但像我这样没时间没精力或者就是犯懒的,至少要把全部课文读熟,是出声地读熟。这样除了帮助熟悉课文,对于口语熟悉语音语调和说话方式也很有帮助。幸好还有听力课每周布置一些背书作业,大一这一年好歹还背了些诗歌还有莎士比亚神马的。&  建议4:在努力学习英语的同时,请万万不要偏废母语和传统文化的积累和学习。这不仅是因为母语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而且只有学贯中西,英语专业才能实现跨文化交流的价值。大学除了进行英语阅读之外,一定要多涉猎一些中文的作品,尤其不要把大学前积累的文言文和古代文学历史知识丢掉,能再深入阅读一些文言文和古代文学或史籍就更好了。深厚的母语和传统文化积淀是给自己的软实力增加筹码。&  近年来英语专业的就业率表现不佳,并非因为英语专业出路窄,而是因为英语专业学生数量多,质量高的却很少。事实上,对于一个好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出路是相当广阔的,只要是涉及对外交流的行业,就有英语专业的立足之地。至于考研,由于英语是每一门专业的必考科目,所以英语专业在准备跨专业考研中,起码少了英语课的后顾之忧。但现在很多学校的英语专业并不安排数学课程,或者即使有,难度也比较低,所以在跨考过程中数学可能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坎儿,想研究生跨考又对跨考方向尚不明确的同学需要有意识地额外学习数学课程了。有了语言的优势,再加上其他专业的技能,英语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有无可匹敌的竞争力。至于本专业的考研,总的来说,目前英语专业方向有以下几种:1. 翻译理论及实践(适合于从事翻译和笔译工作);&    2. 英语语言文学(从事教师工作和语言研究工作);&    3. 文学方向(一般包括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研究);&    4. 比较文学(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认识、比较);&    5. 西方文论(理论性较强);&    6. 跨文化交际(高级复合型新兴专业);&    7. 口译方向(比较火,但开设这一专业方向的学校不多,上海外国语大学较热门);&    8. 英语教学研究(毕业后从事英语教学)。&  (好吧,这个分类是我直接贴的资料)&  另外,大家可以自行准备考一下CATTI(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无论是不是翻译方向,这个考试还是能比较权威地证明你的翻译水准的,认可度很高。&  ==========================================================&  最后再说一下报志愿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你喜欢什么专业?喜欢的是首选,没什么感觉的备选,非常不喜欢的,直接舍弃吧。&  2.你适合什么专业?如果你自己还没觉得有什么很显著的优势之外,建议做一个专业的心理测试或者是职业发展测试(注意:是专业的!!!),可能可以帮助你分析自己在哪个方面比较有前途。&  3.你在本科后是否有深造的打算?像法律、医学等专业性非常高的专业,如果不深造基本没什么价值,就别去打酱油了。&  4.上次说过报志愿时要非常仔细地研究往年录取分数的排名,专业的报考也是一样。要把自己喜欢&把握最大的专业放在前面,喜欢&把握不大的次之,没有特别喜欢但把握比较大的放在后边。&  5.报考专业时请学会无视就业率!!!不仅仅是因为被就业的问题啊!!!!而且在麦当劳找个工作那也是就业啊!!!!有木有啊!!!!有木有!!!!!而且:再冷门的专业,学得好都能有所建树;再热门的专业,不出类拔萃照样只能无所作为!&  6.特别说一点,报专业别追着“管理”俩字去,大多数管理专业都非常虚,没有什么真正有钻研价值的东西。什么财务管理、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还有市场营销之类的,其实都非常扯。&&来自豆瓣: 选大学和选专业的二三事&  &  Part A:先说选大学&  弄自招时跟我发生过联系的学校一共三个:北大、人大、北师。&  其中前两所就是去搂草打兔子并且以打酱油告终,姑且不表。&  正经报志愿的时候在志愿表上跟我发生过联系的学校一共七个:&  北师(提前批,因为自招的加分)、&  山大(一志愿1)、&  中国海洋大学(一志愿2)(注意!!!我后面会把它简称OUC而不是海大!!因为我们说的海大是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不是海南大学不是广东的上海的神马的海洋大学!!!老被误会啊!!!有木有!!!),&  陕西师大(一志愿3)、&  北京交通大学(二志愿1)、&  兰州大学(二志愿2)、&  西安外国语大学(二志愿3)。&  废话不说,就说当时决定怎么一步步作出的。&  Pre-step:自招为什么要选北师?&  因为我想当老师。而且我想学历史专业。北师就是那个可以同时满足这两项的最好地方。其实自招选学校的基本原则跟正式报志愿差不多,但自招时我建议去拼那些比自己水平高的学校,不要抱保底的心态,因为正式报志愿的时候不用说你也会趋向保守。&  第一步:留下还是出省?&  出省是我一直不变的原则。就算分数不突出,我还是毫不犹豫坚持出省。大学四年最重要的就是出去见世面啊,窝在一个地方太可惜,就算去的是全国招生的学校又如何?主场和客场毕竟不一样。因为大学接触的不仅是学校还是社会,在外省上学,才能深度接触一个非常不同的社会环境,对自己是很好的锻炼。另外(这是后话),如果愿意走出去,捡漏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比如我们OUC在山东招的分数很高,但在广东高重点10分就可以,我高了17分基本就够捡专业了,OUC是211+985呀!!绝对物超所值,嘿嘿~&  第二步:看专业目录&  选学校总不能不看专业,只有学校在本省招你想念的专业,你才有可能拿到最理想的录取结果。记住要把你报的这一批的每一间学校都认真看完,因为我的许多童鞋都表示是报志愿的时候才知道OUC……&  第三步:看学校身价&  谁不想用有限的分数换来最好的学校!看学校身价最直接的就是看是不是211和985,再就是看当地人的评价。&  211和985这个问题对于准备考研的、想做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尤其是想搞学术)的童鞋非常重要,因为在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普遍会认为你的学校质量反映你的水平。只要看看现在中学、大学老师的招聘要求你就会非常明白的。&  如果说上面这条是硬指标的话,当地人的评价这条软指标就更有实际意义,因为一个学校的口碑往往最真实直观地反映了学校的校风、学风如何。听取这些意见,会避免自己考的分较高却去一个实际质量完全配不上分数线的学校(例如北京的某些……)&  按照以上两条指标加上自己在手的分数,你应该可以初步决定哪些可以放到第一梯队哪些可以候补哪些不到万不得已不考虑了。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了。&  第四步:看往年录取分数和排名(非常重要!!!)&  至少要把之前三年的本省分数段数据(一般不会告诉你,这个得自己摆渡了)和备选学校的录取分数(包括投档线、录取线、每个专业录取的分数)弄来,通过把学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在当年的分数段中对号入座,你也就清楚凭借自己的名次大概够某个学校某个专业了。记住:高考录取看的是名次而不是分数,单纯看往年的分数估计自己与往年差多少分是没意义而且很容易失误的,必须而且只要仔细算名次。&  第五步:看院系概况&师资力量&  相信此时你手头应该有一些学校,考上的几率差不多,学校看起来也不错,那还要怎么比呢?——当然要看看你准备念的一些专业怎么样啦!到学校的官网,找到专业所在院系的网站,也就能看到了。&  一般来说要看的主要是这几点:&  1.该专业有没有or有多少硕士点或者博士点?拥有的硕士&博士点越多,说明这所学校在该学科的实力越强。如果某个专业能有博士点,说明这个专业绝对在全国名列前茅。2.该院系成立了多久?“高龄”些的院系当然更稳妥,不过如果师资和生源过硬的话,年轻的院系也可以很有竞争力。&  3.教师中有多少博士?多少教授或者副教授?占的比重越大,说明师资越硬。有的学校在这方面不占有优势,会把这一条写得比较含糊。在一个把博士硕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各有多少的学校写得清清楚楚和一个含糊带过的学校中间,优先哪个,不用多说了吧。(我当时就因为这点把西安外国语放到了第二梯队)&  4.如果是工科、语言等对硬件要求较高的专业,关注一下有多少实验室语音室之类的吧。&  第六步:看看学校在其他省的招生批次。(不是绝对必要的步骤)&  现在你应该基本确定要把哪几所学校填到志愿表里了。且慢!如果你填报的学校不是211的话,有必要检查一下它在其他省招的到底是第几批。在某些省招一本而在另外一些省招二本的情况并不罕见,一本的童鞋一定要小心辨别,以免吃亏;对于一些二本的童鞋,这是个很好的捡漏机会!当然,不是所有省份的都要看,看每个地区的一些代表性省份就可以。我建议东北、华北、西北、东南、西南的省份各看一个,加上北京。&  第七步:排序&  终于到了一锤定音的步骤。根据冲、稳、保的原则和学校质量的权衡,排出适当的顺序就可以了。当然你这个时候也可以再挑拣一下地方什么的,毕竟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方上学,学习氛围和机会还是很好的。&  第八步:准备征集志愿B计划&  如果漏档怎么办?征集志愿是最后一次弥补的机会。但征集志愿时间短、名额少,如果没有准备很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啊~所以准备一套应付征集志愿的方案很有必要。基本步骤是挑出一些基本每年都招不满的学校,然后按照上面几步进行比较就OK。&  一般来说志愿表总会改N稿才会定型,所以过程中不必着急!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个同等重要的问题,专业。&  (To be Continued)&  B.再说选专业&  高考报志愿的时候非常让人纠结的一个问题就是选专业,因为一个专业至少要伴随你四年,甚至或多或少决定了你以后的发展方向——不得不说,就算在OUC这样并不给转专业设置什么障碍的学校(OUC去年有200多同学成功转了专业),选上别专业的专业课还是需要人品的,尤其是热门专业的课,这客观上也给转专业增加了不少难度。至于一般的大学,要求转专业之前要考多少多少名再打多少多少报告,艰辛程度就是五个字:难于上青天!至于考研转专业?这是要付出非常非常多努力的事情,而且一般来说转专业的跨度也不会非常大。&  ========================================================&  当年想学历史是出于自身对历史的兴趣,但后来因为高考太糟糕未能得逞。历史学是个相对比较冷门的专业,相信不需要我来劝同学们不要趋之若鹜前赴后继;不过对于有兴趣的同学我还是凭借自己对于历史学的了解,就这个专业给几条非专业的建议:&  1.历史学是一门学术性非常强的学科,that is to say,如果你的分数不够上历史学专业排名A级的学校,那还是别念了,学校的学术水平和你能在专业上有多大发展是有很大关系的。&  2.历史学也是一门非常注重证据(原谅我实在想不到更恰当的词)的学科,我说的“证据”主要是指历史文献、档案、博物馆等等,也就是说,选读历史专业也是要看地域的,北京、南京、西安等历史名城都是不错的选择。而且,你日后的发展方向也会受所处地域历史地位的影响。&  3.历史学专业的去向问题:与专业有关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中学教师、学者(包括大学老师)、博物馆工作人员、公务员等。据说学历史的同学在从政方面会比较有优势,不过我没考证过这点。至于前两条道路,现在的中学教师学历要求已经不低了,做专业性更强的学者就更需要奋斗,你们懂的。说到考研跨界问题,毕竟历史学还是属于最基础性的文科专业之一,如果专业学得比较踏实,完全可以保证自己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这时要跨界新闻等文科方面的专业也是会很有优势的。&  ===========================================================&  毕竟最终没有正经成为历史专业的学生,所以作为外行也不好再多说,以免误导。不过下面说到的英语专业是我正在读的,可以多说说了。&  很多人不愿意报英语专业,是因为觉得英语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只有工具,没有技能”。况且,其它专业的学生英语也可以说得很好。的确,现在的英语教育普及化程度非常高,每个人都可能将英语学得非常好,但是这种“可能”是否真正存在于现实中呢?别的不说,就说我在大学里观察到的现象,绝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同学的英文水平并未得到提高,一般也就处在背单词和考试模板应付四六级的阶段,更谈不上实际应用了。真正将英语练到可以在实际中(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应用自如的同学实在少之又少,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此外,认为“学英语专业就是学会说英语”本来就是一种对英语专业的狭隘理解。在经历了大一大二两年的基本技能学习后,英语专业至少可以发展为外贸、师范、翻译、语言学等方向,每一种方向在熟练的基本技能之外都要求学生对英美文化有深入的了解,翻译和语言学在语言研究方面有着比基本技能学习高得多的要求,这是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学习内容上的重大区别,也正是英语专业的“专业”之所在。&  英语专业有两道坎: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专四一般在大二下学期考,与能否毕业直接挂钩,合格的专四成绩是拿到毕业证的必备条件。专八在大四下学期考,与学位等并无直接关联,但是拿不到专八证书的English major绝对不能算有竞争力。考试的基本情况请直接摆渡,下面只说说英语专业的freshmen该怎么学习。&  专四的词汇量要求是8000,专八是13000,一般高中毕业生的词汇量是三四千。而且,由于高考的要求,高中的英语学习往往重阅读、语法和写作,轻口语和听力。也就是说,头两年你至少有两个艰巨的任务:一是词汇量基本翻一番,阅读速度大幅提升;二是口语和听力达到基本应用自如的水平。英语专业的特点是想忙就忙,想闲就闲。硬性布置的东西非常少,讲课文,做一些课后的练习,基本就没了。但英语专业确实是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马虎不得,也没法糊弄。所以英语专业是真正“修行在个人”!&  建议1:买本单词书背。专四专八的,托福雅思的都行,总之要是给至少8000词汇量水平的。有人可能觉得这样背的都是死单词,遗忘率太高(我正为这个问题深深困扰着ToT),但是你只要见过这些哪怕只是孤立的单词,当它们在文章中出现时,你就可以更加清晰地记住它们。有很多随时准备激活的“死”单词,总比连这一点积累都没有强得多。&  建议2:尽量多进行英文阅读。除了课本之外我一直是读英语新闻,最近开始读些小说。英语新闻的网站,China daily就很不错,以前也一直读New York Times,不过最近开始读网页也要收费了(orz)……有一本杂志叫《China Today》,也很好。至于英文书籍的选择,我们听力老师建议我们先从经典篇目看,不要急于将看当代文学作为提高英语水平的手段。想想也有道理,因为经典作品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语言应用的精髓。就好比学中文,你会把郭敬明的小说当语言学习教材么?此外,读经典可以让你在提高语言技能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水平,属于事半功倍。&  建议3:如果有时间精力背课文什么的最好,但像我这样没时间没精力或者就是犯懒的,至少要把全部课文读熟,是出声地读熟。这样除了帮助熟悉课文,对于口语熟悉语音语调和说话方式也很有帮助。幸好还有听力课每周布置一些背书作业,大一这一年好歹还背了些诗歌还有莎士比亚神马的。&  建议4:在努力学习英语的同时,请万万不要偏废母语和传统文化的积累和学习。这不仅是因为母语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而且只有学贯中西,英语专业才能实现跨文化交流的价值。大学除了进行英语阅读之外,一定要多涉猎一些中文的作品,尤其不要把大学前积累的文言文和古代文学历史知识丢掉,能再深入阅读一些文言文和古代文学或史籍就更好了。深厚的母语和传统文化积淀是给自己的软实力增加筹码。&  近年来英语专业的就业率表现不佳,并非因为英语专业出路窄,而是因为英语专业学生数量多,质量高的却很少。事实上,对于一个好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出路是相当广阔的,只要是涉及对外交流的行业,就有英语专业的立足之地。至于考研,由于英语是每一门专业的必考科目,所以英语专业在准备跨专业考研中,起码少了英语课的后顾之忧。但现在很多学校的英语专业并不安排数学课程,或者即使有,难度也比较低,所以在跨考过程中数学可能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坎儿,想研究生跨考又对跨考方向尚不明确的同学需要有意识地额外学习数学课程了。有了语言的优势,再加上其他专业的技能,英语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有无可匹敌的竞争力。至于本专业的考研,总的来说,目前英语专业方向有以下几种:1. 翻译理论及实践(适合于从事翻译和笔译工作);&    2. 英语语言文学(从事教师工作和语言研究工作);&    3. 文学方向(一般包括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研究);&    4. 比较文学(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认识、比较);&    5. 西方文论(理论性较强);&    6. 跨文化交际(高级复合型新兴专业);&    7. 口译方向(比较火,但开设这一专业方向的学校不多,上海外国语大学较热门);&    8. 英语教学研究(毕业后从事英语教学)。&  (好吧,这个分类是我直接贴的资料)&  另外,大家可以自行准备考一下CATTI(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无论是不是翻译方向,这个考试还是能比较权威地证明你的翻译水准的,认可度很高。&  ==========================================================&  最后再说一下报志愿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你喜欢什么专业?喜欢的是首选,没什么感觉的备选,非常不喜欢的,直接舍弃吧。&  2.你适合什么专业?如果你自己还没觉得有什么很显著的优势之外,建议做一个专业的心理测试或者是职业发展测试(注意:是专业的!!!),可能可以帮助你分析自己在哪个方面比较有前途。&  3.你在本科后是否有深造的打算?像法律、医学等专业性非常高的专业,如果不深造基本没什么价值,就别去打酱油了。&  4.上次说过报志愿时要非常仔细地研究往年录取分数的排名,专业的报考也是一样。要把自己喜欢&把握最大的专业放在前面,喜欢&把握不大的次之,没有特别喜欢但把握比较大的放在后边。&  5.报考专业时请学会无视就业率!!!不仅仅是因为被就业的问题啊!!!!而且在麦当劳找个工作那也是就业啊!!!!有木有啊!!!!有木有!!!!!而且:再冷门的专业,学得好都能有所建树;再热门的专业,不出类拔萃照样只能无所作为!&  6.特别说一点,报专业别追着“管理”俩字去,大多数管理专业都非常虚,没有什么真正有钻研价值的东西。什么财务管理、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还有市场营销之类的,其实都非常扯。&&来自豆瓣:
后可以回答该问题
关注我们咨询服务合作法律法规京ICP备号
下载申请方APP
即刻拥有你的学业规划助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