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反思中培养幼儿的分享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微型课题《在区域活动中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
作者:夏昕璐&&发布时间:日 &&点击数:
一、课题的提出:
与幼儿园其它活动相比,区域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幼儿拥有较大的自主性,这一特点让区域活动成为发展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良好途径之一。但在区域活动中,我发现仍然会有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如何与伙伴进行交流。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应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从而培养分享、合作意识,进而逐步摆脱&自我中心&倾向。2001 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社会领域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同时要求教师要&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2012 年颁布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为促进不同年龄阶段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教育建议中也提到,要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如:与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不难发现,区域活动很好地满足了以上两个文件的要求,可以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供条件,所以值得对其进行充分的挖掘与利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分析自身在区域活动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指导存在什么问题。
2.通过查阅与分析已有研究资料,进而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不断提升自身的指导水平,最终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研究对象与时间:
1.研究对象:中1班全体幼儿
2.研究时间:2016年2月-2017年2月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营造宽松和谐氛围
《纲要》指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在区域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在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注意给予中班幼儿宽松和谐、有安全感、能大胆尝试探索的环境,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游戏欲望,使有目的的教育与孩子的兴奋点相致,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提供可操作材料
区域游戏中所投放的材料应具有可操作性,不应是只供幼儿观察,能解放幼儿的头脑,解放幼儿的双手,这样中班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更强。幼儿在与具体丰富材料的互动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了幼儿能力的发展。
3.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会对幼儿发展产生意义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师幼互动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周围环境,促进幼儿认知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中,通过要求、示范等方式,教会幼儿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指导幼儿相应的亲社会行为,如分享、合作、谦让等,并提供适宜幼儿不断练习该类行为的环境,同时根据幼儿的反馈及时调整指导的方式与内容,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不断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找到本次研究开始的逻辑起点,并验证本次研究的可行性。
2.观察法:观察法是本次研究的最主要研究方法。我不介入活动,客观记录观察到的区域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3.统计法:统计法的运用主要是在活动后了解我对于利用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二)研究过程
本次研究从培养幼儿分享行为切入,将其置于以班级为单位的室内区域活动中,最终聚焦于教师的指导行为。
首先,对选定的幼儿教师进行前期的问卷调查,研究其对于幼儿分享行为和利用区域活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认识情况。
然后,对收集的所有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最后,综合考虑教幼儿的分享行为以及教师指导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六、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学生变化:我希望通过引导使幼儿更能够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培养幼儿分享、合作意识,进而逐步摆脱&自我中心&倾向。
2.教师变化:通过查阅与分析已有研究资料,进而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不断提升自身的指导水平,最终促进幼儿的发展。
3.呈现的文字成果:记录教师指导行为的真实数据,并记录比较有代表性的指导事件。综合考虑教师指导的实际情况与致使教师行为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七、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年
2.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年
3.李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年
4.李会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2006年
上一篇:上一篇:
主办单位:昆山黄浦幼儿园
地址:昆山市周市镇黄浦家园25号楼
技术支持:问卷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
这份问卷帮助我们了解幼儿在园内合作能力。每个问题都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请仔细阅读题目,判断与你的感受及行为符合的程度,然后选择相应的数字。1=非常不相符,完全不同意。2=不相符。3=中性(介于2和4之间)。4=相符。5=非常相符或完全同意。请您认真回答每一道题目。谢谢。
1.您所在班级&*小班中班大班2.您的学历&*中专高中及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3.您的性别&*男女4.在活动区域活动中幼儿表现很自信&*11234555.区域活动结束后,幼儿能把玩具和图书收拾好&*11234556.能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区域活动&*11234557.在区域活动中,能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11234558.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表现很专注&*11234559.当他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能够主动去帮助其他小朋友&*112345510.在合作中,他能对别人的行为提出合理的建议&*112345511.幼儿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合作中的问题&*112345512.当遇到矛盾冲突时,能与其他小朋友商量解决&*112345513.当其他小朋友伤心时,能主动去安慰&*112345514.在活动中能关心其他小朋友的感受&*112345515.在合作活动中,能感受其他小朋友的不满&*112345516.在区域活动中能礼貌地进行交流与沟通&*112345517.能配合其他小朋友开展游戏&*112345518.在区域活动中,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1123455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0|
上传日期: 18:33:0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官方公共微信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性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种崭新的课程形式,幼儿在活动中自由、自主、自发地游戏,有助于发展幼儿合作性,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在区域组织与指导中,我努力从区域环境的创设、区域材料的提供以及区域组织过程来促进幼儿合作性培养。
  环境育人,引发合作。作为一种预设的课程组织形式,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投放材料,能有效引发幼儿的活动愿望和与材料积极互动的游戏行为。因此,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刚到中班带班时,最让我困惑的就是木偶表演区的组织与指导了。在木偶表演区,幼儿正独自拿着手掌偶开心地玩着。我们一直都希望他们能够在木偶表演区里“与同伴合作表演”,“与同伴交流,说出角色对话”,但是幼儿由于表演经验和素材的欠缺,往往处于独自玩物的状态。于是我们就在木偶表演区里贴上了图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故事情节,在图文并茂的情节带动下,幼儿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并跟着故事内容自觉地与伙伴表演起来。虹虹和涵涵分别拿着悟空和八戒两只小木偶,嘴里念念有词:“我们一起去保护师傅!”“对,我们一起去!”往后的几次区域活动中,我能经常看到小朋友三三两两地拿着木偶开心地在表演。
  幼儿的年龄较小,思维方式还未成熟,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创设一个互相帮忙、共同合作的环境,幼儿自然也会受到影响。通过营造一个和谐、互动的木偶区环境,达到“与同伴合作表演”,“与同伴交流,说出角色对话”等教育目标。
  材料育人,形成合作。“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材料是幼儿顺利开展活动的载体,具有隐形的教育作用,能够引发、支撑、促进幼儿的合作性行为。所以,提供隐含合作性的材料能够促进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学会与同伴互助合作。操作区里有了一套新玩具,名叫“小小建筑师”,提供了塑料螺丝刀、扳手、各种形状的积塑、钻孔板等,让幼儿使用螺丝刀将积塑的旋紧,组合拼建在钻孔板上。要在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孩子们非常喜欢,鑫鑫和琳琳独自拼着自己想要建的物体,但是时间过去很久,他们却没能拼出自己想要的物体形状,琳琳说:“老师,你帮帮我,我只旋了几块板……”
  我没有立即给予幼儿帮助,而是鼓励他们尝试着其他的办法,经过几次挫折尝试后,鑫鑫对琳琳说:“我现在想和你一起拼了,我做轮子,你来做车身,我们一起来拼好不好?”
  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材料是促进幼儿合作的前提,这套“小小建筑师”的材料通过让幼儿多次尝试,体验到了独自拼建的难度,感受到了与同伴合作完成的喜悦,在材料玩法中隐含着教育价值,让幼儿在尝试挫折中形成合作行为。
  榜样示范,带动合作。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既是幼儿的好朋友,也是出现问题时的观察者、启发者、引导者。引导没有既定的公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引导的对象要因材施教。幼儿特别喜欢模仿,所以可以发挥能力强的幼儿的榜样示范作用,让他们带着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一起合作。
  刚开始拼建洛阳桥的时候,小朋友们总喜欢独自建构,于是活动开始之前我便请来凯凯,肯定了他在建构技能方面的能力,并请他当小组长带领大家一起建构。接下来的活动中,我看到小朋友们一起协商如何建构,有的说:“我来建桥墩,你来建桥身。”有的则两两合作,一个负责拿材料,一个负责建构……
  强化规则,巩固合作。在区域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能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制定区域规则、口头要求等来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及合作意识,提醒他们要和小朋友合作游戏,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就是幼儿没有合作的内在动力。针对这样的现象,在开展活动的时候,我设置了一些较有激励性的规则,以激发幼儿合作的内在动力。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玩的区域,在玩的过程中如果因为和伙伴合作游戏而被表扬就可以获得一朵小红花,集齐五朵红花便可换得一面锦旗。这样让幼儿体验到合作的快乐,更有了合作的内在动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刺桐幼儿园)
网站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区域活动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