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各位,IET杂志的E-First publication bias是什么意思

2016 肿瘤异质性学术研讨会 地点:上海 时间: 08:00:00 至
(时间: 地点:上海 )
肿瘤异质性是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新话题,虽然提出的概念较晚,但由于它对肿瘤的突变、演化、转移、耐药机制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关注,研究也十分活跃。如何正确认识肿瘤异质性,利用合适先进的手段研究肿瘤异质性,探索它对肿瘤起源、转移、分析、特异性识别以及临床治疗的影响,帮助家设计和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及应对出现的转移及耐药性等问题,是推动肿瘤异质性研究从基础走向临床转化的关键。近年来全组分析和单细胞分离测序等技术的进步也是推动肿瘤异质性研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次会议将聚焦肿瘤异质性相关的重要问题,探讨肿瘤异质性的起源、肿瘤异质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技术手段及其对药物研发、临床治疗方案设计和选择的影响,内容涉及肿瘤演化、干细胞异质性、生物信息学、科学、肿瘤转移及耐药、微环境影响、基因编辑疾病模型、肿瘤样本动态监测、单细胞分析、癌细胞分型和靶向治疗等。邀请癌症生物学家、技术研发专家、生物信息学专家、临床医生参与讨论和推动肿瘤异质性研究的医学转化。
为此,我们热忱的邀请您参加本次研讨会,与您相聚在上海!
召开时间:-4.23
大会:中文
会议地点:中国上海好望角大饭店(徐汇区肇嘉浜500号)
肿瘤进化与驱动因素:肿瘤演化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瘤间异质性和瘤内异质性 生物信息学分析
肿瘤异质性图谱绘制
肿瘤异质性与肿瘤转移及耐药
肿瘤微环境及非基因因素的影响
干细胞异质性与干细胞治疗
基因组计划与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构建肿瘤进化模型
大数据筛查揭露新的癌症基因驱动因素
基因/染色体变异的异质性
肿瘤取样与动态监测:cfDNA,ctDNA,CTC
分子成像技术揭示乳腺癌亚型异质性
单细胞分析技术揭示瘤内异质性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肿瘤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arrayCGH)
肿瘤异质性与精准治疗
肿瘤异质性对肿瘤精准治疗的影响
肿瘤异质性区分原位癌和转移癌
肿瘤分子分型与靶向治疗
伴随诊断及治疗指导
多区域全外显子测序揭示食管癌胞内遗传异质性
肺癌瘤内癌细胞异质性及其对治疗的影响
乳腺癌干细胞分选及其异质性
临床治疗中如何避免肿瘤异质性影响医疗决断
主办方:生物谷
介绍:生物谷,生物医药新媒体门户,2015年成为梅斯医学旗下平台。2001年成立,生物谷依托互联网,面向生物产业园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会议活动、咨询分析、外包服务及营销服务。
生物谷一直深耕于生物医药和医疗健康领域,生物谷依托互联网,面向生物产业园区,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全面的咨询,行业分析,医药外包服务,拥有国内产业数据库,针对行业不同的人群进行服务细分,提供相应的服务体系和解决方案。
生物谷旗下包括生物谷网站,生物在线,行云学院,医药生物人才网,医药生物汇展网,制药在线,园区在线,生物医药大词典等。
4月22日 星期五上午
09:00-09:40
TCGA与肿瘤异质性的研究
郑树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癌症研究所
09:40-10:20
Tumor heterogeneity and bioenergetics in cancer radiotherapy
李健健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癌症中心系
10:20-10:40
茶歇&展台参观
10:40-11:20
Variable Extent of Intra-tumor Heterogeneity Revealed by Genomic Sequencing of Multiple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白 凡 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
11:20-12:00
肿瘤细胞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的异质性及相应的治疗策略
俞 强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12:00-13:30
午餐&休息时间
4月22日 星期五下午
13:30-14:10
组织微环境与肿瘤转移
欧阳高亮 厦门大学学院
14:10-14:40
新一代RNA原位定量技术在肿瘤研究及细胞治疗中的应用
李 杨 Advanced Cell Diagnostics Inc.
14:40-15:00
茶歇&展台参观
15:00-15:40
NSCLC血液EGFR检测的现状和未来
郭其森 山东省肿瘤医院
15:40-16:20
Clinical Scale Production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a Hollow Fiber Bioreactor System
季红斌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6:20-16:50
主题讨论:肿瘤异质性与EGFR TKI耐药性
4月23日 星期六上午
08:40-09:20
前列腺癌异质性的新认识: 端粒酶活性、肿瘤干细胞及细胞分裂模式的作用
高维强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09:20-10:00
肝癌干细胞与肝细胞癌的异质性
李锦军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10:00-10:30
单细胞研究进展与细胞异质性
常 青 Fluidigm Co. Ltd.
10:30-10:50
茶歇&展台参观
10:50-11:30
肿瘤内部和之间异质性的演化及其医学意义
吕雪梅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11:30-12:10
肝癌异质性的单细胞三重组学分析及肝癌患者循环游离DNA甲基化组分析
文 路 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
12:10-13:30
午餐&休息时间
4月23日 星期六下午
13:30-14:10
肿瘤的功能异质性:概念形成及初步研究
王冠宇 南方大学
14:10-14:50
肿瘤异质性与EGFR TKI耐药性
周彩存 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
14:50-15:10
茶歇&展台参观
15:10-15:50
肿瘤间及肿瘤内异质性与靶向治疗策略
庄光磊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15:50-16:30
Conflicts of DNA methylation and CpG density are involved in alternative promoter usage and genome stability maintenance
李志广 大连医科大学肿瘤干细胞研究院
部分确认嘉宾
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研究员,生命科学院研究员,入选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2003年北京大学系获学士学位,2008年英国牛津大学物理系获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后,日本大阪大学博士后。已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于《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美国国家科学院通讯》(PNAS),《物理评论快报》(PRL) 等世界著名学术期刊。 白凡 BIOPIC白凡实验室将综合利用单分子生物物理实验手段、单分子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和系统生物学数学建模方法,研究当前生命科学前沿课题。
实验室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应用于癌症病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研究,深入探索癌症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通过循环肿瘤细胞测序进行无创癌症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评价的临床方法。
研究方向二:系统生物学建模研究癌症转移机制。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构建数学模型,采用系统生物学,定量计算生物学手段研究。
研究方向三:综合使用基因测序、荧光成像手段研究细菌行为、致病性,抗生素杀菌原理和细菌抗药、耐药的分子机制。
代表性论文
1. Xue R#, Li R#, Guo H#, Guo L#, Su Z, Ni X, Qi L, Zhang T, Li Q, Zhang Z, Xie XS, Bai F*, Zhang N* "Variable extent of intra-tumor heterogeneity revealed by genomic sequencing of multiple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astroenterology (#equal contribu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DOI: http://dx.doi.org/10.1053/j.gastro.
2. Zhang J, Tian X, Zhang H, Teng Y, Li R, Bai F, Elankumaran S, Xing J. "TGF-β–induced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proceeds through stepwise activation of multiple feedback loops". Science Signaling 7 (2014), ra91.
3. Xue R, Li R, Bai F* "Single cell sequencing: technique, applic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Science Bulletin (*corresponding author) (2014), doi: 10.1007/ s34-6.
4. Ni X#, Zhuo M#, Su Z#, Duan J#, Gao Y#, Wang Z#, Zong C#, Bai H, Chapman A, Zhao J, Xu L, An T, Ma Q, Wang Y, Wu M, Sun Y, Wang S, Li Z, Yang X, Yong J, Su X, Lu Y, Bai F*, Xie XS*, Wang J* "Reproducible copy number variation patterns among single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equal contribution)(*corresponding author) 110 (2013), pp. .
富鲁达公司
常青博士目前担任富鲁达中国区市场部经理。负责中国区的市场开发及推广工作,一直以来与客户保持着紧密合作。她本人具备10年以上的生物学背景,主要从事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和药物研发的工作。在加入富鲁达公司前,她还曾担任默克密理博公司生命科学部仪器应用高级科学家和产品负责人,积累了大量的客户支持和市场工作经验。
常青博士硕士和博士毕业于德国耶拿大学,在就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小分子药物在血管生成和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回国后进入北京大学担任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对调控p53的miRNA对抑癌基因p53的调控机制;并负责浙江股份有限公司抗肿瘤药物研发与检验课题的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冠名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
"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
1982年南京大学本科毕业,同年进入中科院就读研究生并入选CUSBEA项目,1983年赴美,198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及洛克菲勒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年,历任美国Genentech公司科学家/实验室主任、资深科学家。期间于2003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委"海外杰青"。2010年全职回国。现担任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仁济医院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及"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致力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研究。近年来聚焦肿瘤干细胞、耐药性、诊断和靶向治疗的研究。
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Nature, Science, Cell, Neuron, Nature Neurosci., Nature Communications, Gastroenterology, PNAS, Cancer Research 等杂志上发表了约70篇文章。获得48项美国专利及2项中国专利。并受邀为美国NIH、英国Wellcome Trust、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以及40家包括Nature、Nature Medicine、Cancer Cell、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评审。现正承担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也是上海市教委肿瘤学重点学科负责人和上海市卫计委重中之重临床肿瘤重点学科负责人。
山东省肿瘤医院
郭其森 男,1963年10月生,教授,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潍坊医学院,1992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山东省肿瘤医院内二病区(肿瘤)主任。现兼任中国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会委员,山东抗癌协会肺癌分会主任委员,山东抗癌协会临床协作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卫生部"特殊药品管理和临床应用培训"特聘专家;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 )会员;《中国肺癌志》编委;《世界肿瘤杂志》、《中国老年医学》及《山东医药》;、《中国医学科学》等多家杂志的编委。
研究方向:肺癌的发病及转移机制、分子生物学和临床诊断和内科治疗的研究。
研究生培养:自2001年被遴选为研究生导师以来,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6人,其中毕业12人。
近5年承担科研课题 :为首承担省级课题3项,山东省攻关计划项目"NSCLC中K-ras、β-tubulin、bFGF基因表达与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整个素α5β1、E-CD和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研究"及山东省卫生科技攻关项目"DNA拓扑异构酶Ⅰ基因在小细胞肺癌表达与耐药性关系",承担科研经费共33万元
近5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发表文章 26篇,主要代表作有:
1、DNA拓扑异构酶Ⅰ基因在小细胞肺癌表达及其意义(中华肿瘤杂志 ):124-126);
2、RNA干扰下调拓扑异构酶I在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的表达及其拓扑替康敏感性的关系(中华肿瘤杂志 ):741-744)
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结和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的相关性研究(中华肿瘤杂志???2011年,33(7))
4、Biweekly oxaliplatin in combination with continous infusional 5-fluorourcil and leucovorin(modified FOLFOX-4 regimen)as first-line chemotherapy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er Am J Clin Oncol.2008 Jun:31(3):259-63; 5、VEGF-C mRNA和EGFR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和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中国肺癌杂志 ):)
主编《现代肺癌诊断治疗学》(山东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年)
获奖情况:为首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医学科技奖2项。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
长期从事肺癌发病分子机理研究。在肺癌驱动基因的鉴定及其功能和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科研成果。至今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被引用4000余次。其中作为通讯或共同通讯作者在Cancer Cell, Nat Commun, PNAS, J Clin Oncol, Cell Res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2篇,专业综述3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授权1项。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称号。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癌症中心转化医学系
李健健教授,美国加州戴维斯分校放射肿瘤学系终身教授,癌症中心转化医学项目主任。从事放射肿瘤生物学研究近30年,是国际分子放射肿瘤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开创者之一。 作为美国"肿瘤放疗反应分子机制研究"的领军人才,成功建立了由多领域、多学科的合作研究模式组成的分子放射肿瘤生物学研究平台。在促进分子生物学和放射肿瘤生物学的发展和肿瘤放射治疗的信号传导研究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李健健教授长期从事细胞/组织应激反应的分子机制和信号传导、线粒体功能在多种癌症放射治疗中作用以及放射耐受肿瘤细胞和干细胞样肿瘤细胞放疗反应及成像方面研究.发表相关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90余篇,其中高水平论文(IF&5.0)30余篇,获得多项基金项目和奖励,并先后担任《Gene Therapy and Molecular Biology》,《Cell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Experimental Pathology》、《BMC Medical Physics》、《PLOS ONE》、《Radiation Research》以及《Int. J. Radiat Biol.》等生命科学领域杂志编委,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肿瘤研究所(放射治疗与放射生物学部)等基金评委。
代表性论著
Qin L., Fan, M., Candas-Green, D., Jiang, G., Papadopoulos, S., Tian, L., Woloschak, G., Grdina, D.J., Li, J. J. CDK1 enhances mitochondrial bioenergetics for radiation-Induced DNA repair. Cell Reports, 13:15
Candas, D., Lu, C.L., Fan, M., Chuang, F.Y.S., Sweeney, C., Borowsky, A. D., and Li, J. J. Mitochondrial MKP1 is a target for therapy-resistant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 cells. Cancer Research, 74:14
Wang, Z., Fan, M., Candas, D., Zhang, T., Qin, L.L., Eldridge, A., Wachsmann-Hogiu, S., Ahmed, K. M., Chromy, B.A., Nantajit, D., Duru, D., He, F., Chen, M., Finkel, T., Weinstein, L.S., and Li, J. J. CyclinB1/Cdk1 Coordinates Mitochondrial Respiration for Cell Cycle G2/M Progression. Dev. Cell, 29:217-32, 2014, PMID:. (Highlighted in Nat. Cell Biol., 6:511,2014; Sci. Sign. 7:324, 2014; Dev. Cell, 4, 20, 2014)
Duru, N., Fan, M., Candas, D., Menaa, C., Liu, H. C., Nantajit, D., Wen, Y., Xiao, K., Eldridge, A., Chromy, B.A., Li, S., Spitz, D. R., Lam, K. S., Wicha, M. S., and Li, J. J. HER2-associated aggressive phenotype of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 in HER2-negative breast cancer.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18:, 2012
Ahmed, K. M., Fan, M., Nantajit, D., Cao, N., and Li, J. J. Cyclin D1 in low dose radiation-induced adaptive resistance. Oncogene, 27: , 2008
Fan, M., Ahmed, K. M., Coleman, M. C., Spitz, D. R., and Li, J. J. NF-κB and MnSOD mediate adaptive radioresistance in low dose irradiated mouse skin epithelial cells, Cancer Research, 67:07
Wang, T., Tamea, D., LeBon, T., Shively, J., Yan, Y., and Li, J. J. The role of peroxiredoxim II in radiation resistant MCF-7 breast cancer cells. Cancer Research, 65:, 2005
Xia, L., Paik, A., and Li, J. J. Activation of p53 in radiation-adapted breast cancer cells: Regulation of p14F/MDM2. Cancer Research, 64:221-228, 2004
Guo, G., Wang, T., Gao, Q., Tamae, D., Wong, P., Chen, T., Chen, W. C., Shively, J. E., Wong, J. Y. C., and Li, J. J. Activation of NF-kB in ErbB2 mediated radioresistance. Oncogene, 23:535-545, 2004
Guo, G. Z., Yan-Sanders, Y., Lyn-Cook, B. D., Wang, T., Tamae, D., Ogi, J., Khaletskiy, A., Li, Z. K., Weydert, C., Longmate, J. A., Huang, T.-T., Spitz, D. R., Oberley, L. W., and Li, J. J. 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 mediated gene expression in radiation-induced adaptive responses. Mol. Cell. Biol., 23:, 2003
大中华区总监
Advanced Cell Diagnostics Inc.
美国ADVANCED CELL DIAGNOSTICS(ACD)公司现任大中华区域总监,负责RNAscope技术在中国临床及科研领域的研发应用和推广。李杨老师2003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系,获得分子病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生物标志物在组织病理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毕业后曾任职于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负责疾病诊断蛋白芯片产品开发。2008年加入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组织诊断部门,负责组织诊断产品及转化医学产品项目合作及开发。在获得MBA学位后,于2014年加入美国ACD公司,负责组建和管理ACD大中华区域,设立了中国R&D研发中心,并与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复旦肿瘤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合作,共同开发应用RNAscope技术的伴随诊断研究项目。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李锦军,1964.1出生,博士/研究员/博导,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 李锦军研究员与1997年获得日本国立山口大学大学院比较病理学专业博士(PhD)学位。主要从事肝癌干细胞、耐药机制、肿瘤相关基因功能、肿瘤转移分子机制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Hepatology、PNAS、Cancer Res、Int J Cancer、Carcinogenesis、Oncotarget、Mol Cancer Res等杂志上,以第一完成人申报17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11项已授权)。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共3项,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二等、三等共6项, 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科学奖,2006年上海市优秀发明一等奖。2006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选、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现任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学、肿瘤靶分子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上海市政协委员。任Hepatology、Cancer Res、Oncogene、Stem Cell Report、Oncotarget、Int J Cancer等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教授\副院长
大连医科大学肿瘤干细胞研究院
李博士于2008年从中科院北京生物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赴美国先后在美国国家毒理研究中心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从事医学研究。李博士在表观遗传学与肿瘤生物学领域有丰富的工作积累,相关成果发表在多种学术期刊上,如Genome Biology, Cancer Research, Journal of Immunology, Imm,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 Journal of Immunotherapy, BMC Genomics, Mutagenesis, Nature Biotechnology等。李博士于2013年全职回到大连医科大学,作为独立PI组建了大连医科大学肿瘤干细胞研究院表观遗传学实验室,继续从事肿瘤表观遗传学方面的研究。目前,李博士在国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于两年先后在该领域发表了两篇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Genome Biology, 16:115, IF=10.8; BMC Genomics,16:365, IF=3.96),两篇通讯作者的学术论文(Ontolog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1:222; Oncotarget, advanced publication, PMID: ),及一篇共同作者的学术论文(IET Systems Biology, 9:141)。李博士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影响因子总计约为160,累计被引用600余次。另外,李博士回国后在DNA甲基化与肿瘤发生关系方面的研究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辽宁省"攀登学者"支持计划的资助。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吕雪梅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杰出技术人才”。科研方向主要包括肿瘤遗传和表观遗传异质性和体细胞群体演化、复杂性状演化和稳定性的网络调控、动物复杂性状的基因组变异,针对动物和人类的复杂性状或疾病的表型改变,在基因组水平上研究和寻找相应的遗传或表观遗传变异,并探讨其进化特点和意义。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和青年项目,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课题,科技部863项目、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专项子课题。近年来在PNAS、Mol Biol Evol、Genome Research、BMC Biology、Oncotarget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授权多项专利。
近几年部分代表性论文:
Ling S, et. al. Extremely high genetic diversity in a single tumor points to prevalence of non-Darwinian cell evolution. Proc Natl Acad Sci, 2015, Nov 24;112(47):E
Liu G, et. al. Functional conservation of both CDS- and 3’UTR- located miRNA binding sites between species.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 623-628
Li C, et. al. siRNAs with decreased off-target effect facilitate the identification of essential genes in cancer cells. Oncotarget ):
Zhao L, et. al. The dynamics of DNA methylation fidelity during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 self-renewal and differentiation. Genome research. ):
Shao X, et. al. Deciphering the heterogeneity in DNA methylation patterns during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reprogramming. BMC genomics. 2014;(18): 978-987
Ruan J, et. al. Pseudo-sanger sequencing: Massively parallel production of long and near error-free reads using ngs technology. BMC genomics. ): 711-719
Tao Y, et. al. Rapid growth of a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the driving mutations revealed by cell-population genetic analysis of whole-genome data.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42-12047
Lu X, Chung-I Wu. Sex, sex chromosomes and gene expression. BMC biology. -32
Lu X, et. al. Genome-wide misexpression of x-linked versus autosomal genes associated with hybrid male sterility. Genome research. ):
教授\副院长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欧阳高亮,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研究学者,中国学会理事,中国生理学会基质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1993年本科毕业于南昌大学,2001年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主要从事组织微环境与肿瘤转移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被他人引用2000余次,并应邀在Cell Stem Cell、Cell Metabolism和Current Biology等刊物发表专题评论。
代表性论著
1. Li Y, Wu S, Xiong S, Ouyang G*. Deficiency of periostin protects mice against methionine-choline-deficient diet-induced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J Hepatol, 62: 495-497, 2015. (*Corresponding author).
2. Huang Y, Liu W, Xiao H, Maitikabili A, Lin Q, Wu T, Huang Z, Liu F, Luo Q, Ouyang G*. Matricellular protein periostin contributes to hepatic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Am J Pathol, 185: 786-797, 2015.
3. Wu T, Luo Q*, Ouyang G*. Periostin: a potent chemotactic factor for recruiting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 Protein Cell, 6: 235-237, 2015.
4. Lin Y, Liu AY, Fan C, Zheng H, Li Y, Zhang C, Wu S, Yu D, Huang Z, Liu F, Luo Q, Yang CJ, OuyangG*. MicroRNA-33b inhibits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by targeting HMGA2, SALL4 and Twist1. Sci Rep, 5: .
5. Qiu H, Fang X, Luo Q*, Ouyang G*. Cancer stem cells: a potential target for cancer therapy. Cell Mol Life Sci, DOI: 10.-015-15.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俞强,198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生化专业,同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研究所推荐考入CUSBEA项目赴美国麻省布兰达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88年获博士学位,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1992年受聘于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并兼任美中生物医学专家协会理事,秘书长。美中生物医药开发协会理事。2002年应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邀请回国受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担任研究员,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同时担任上海浦东新区生物医药协会理事,中华医药杂志编委,中国天然药物杂志编委。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药理学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俞强教授从事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多年,先后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肿瘤生长机理的细胞生物学和化学生物学研究以及抗肿瘤和抗炎症药物的筛选和开发。研究内容包括抗肿瘤和抗炎症药物筛选平台的建立;抗肿瘤和抗炎症活性化合物的筛选;活性化合物的作用机理研究和蛋白靶点发现;受体酪氨酸激酶和JAK/STAT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化学生物学研究;中草药的作用机理研究; 从以中草药为主的天然产物中发现和开发抗肿瘤和抗炎症新药。
代表论著: (至今)
1. Shensi Shen, Pengtao Zhang, Martin A. Lovchik, Ying Li, Liuya Tang, Rong Zeng, Dawei Ma, Junying YuanandQiang Yu(2009) Cyclodepsipeptide toxinpromotes the degradation ofHSP90 client proteins through 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 J. Cell. Biol.185(4):629-39.
2.Y. Wang,X. Q. Ma, S. S. Yan, S. S. Shen, H. L. Zhu,Y. Gu, H. B. Wang, G. W. Qin,and Q. Yu(2009) 17-Hydroxy-jolkinolide B inhibits STAT3 signaling by covalently crosslinking Janus kinases and induces apoptosis of human cancer cells. Cancer Res. 69(18):.
3. Yu, Juan, Zhang, Hao-Hao, Yu, Qiang, Xuan, Li-Jiang(2009)Prenylated Phenols from Sabia japonica Helvetica Chimica Acta .92:
4. X. Zhang,L. Xu,andQ. Yu (2010) Cell aggregation induces phosphorylation of PECAM-1 and Pyk2 and promotes tumor cell anchorage-independent growth. Molecular Cancer 9 (7):
5. W. Tian, L.L. Qin, Q. L. Song, L. He,M.D. Ai, Y.. Jin, Z.Y. Zhou, S. You, Y.Q. Long, Q. Yu (2010) A Novel Synthetic Analog of 5, 8-Disubstituted Quinazolines Blocks Mitosis and Induces Apoptosis of Tumor Cells by Inhibiting Microtubule Polymerization. PloS ONE 5 (5):
南方科技大学
曾担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医学院、莱斯大学生物工程系、乔治华盛顿大学物理系的博士后及研究助理教授。其研究内容广泛涉及数理、信息、生命等科学领域。在生命领域,他致力于生物医学重大问题的研究,建立起以生物实验、计算模拟、物理思维推理为主要手段的学术体系。在数理领域,他发展了一个利用压缩映射原理进行优化的方法,适用于复杂生物系统的参数估计。在信息领域,他发展了一套利用混沌振子进行微弱信号检测的方法,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地震波的检测。他在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刊》、《英国皇家学会会刊》、《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刊》、《物理评论快报》、《自然?科学报告》、《数学及计算机模拟》等重要刊物上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并出版学术专著《复杂疾病之数学视野》。
高级助理研究员
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
文路,北京大学,高级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单细胞基因组与表观基因组学。1998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获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七年制本硕连读),2004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遗传学博士学位。共发表SCI论文19篇,作为第一作者(含并列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作者)的研究论著发表在Cell Research, Nature Communication, Nature Protocol, Genome Biology, Developmental Biology, Genomics, Development, Growth & Differentiation等杂志,共11篇。
代表性论著如下:
Wen L*, Li JY*, Guo HH*, Liu XM*, Zheng SM, Wen L, Li J, Guo H, Liu X, Zheng S, Zhang D, Zhu W, Qu J, Guo L, Du D, Jin X, Zhang Y, Gao Y, Shen J, Ge H, Tang F, Huang Y, Peng J. Genome-scale detection of hypermethylated CpG islands in circulating cell-free DNA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Cell Research, ): . (* co-first author)
Hou Y, Guo H, Cao C, Li X, Hu B, Zhu P, Wu X, Wen L, Tang F, Huang Y, Peng J. Single-cell triple omics sequencing reveals genetic, epigenetic, and transcriptomic heterogeneit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Cell Research, ):304-19.
Wen L#, Tang F#. How to catch rare cell types: How to catch rare cell types. Nature, 68):197-8. (# corresponding author, Preview)
Wen L#, Tang F#. Charting a map through the cellular reprogramming landscape. Cell Stem Cell. 2015 Mar
5;16(3):215-6. (# corresponding author, Preview) 5.
Guo H, Zhu P, Guo F, Li XL, Wu XL, Fna XY, Wen L#, Tang F#. Profiling DNA methylome landscapes of mammalian cells with single-cell reduced-representation bisulfite sequencing. Nature Protocol, 2015(5): 645-59. (# corresponding author)
Wen L*, Li X*, Yan L*, Tan Y*, Li R, Zhao Y, Wang Y, Xie J, Zhang Y, Song C, Yu M, Liu X, Zhu P, Li X, Hou Y, Guo H, Wu X, He C, Li R, Tang F, Qiao J. Whole-genome analysis of 5-hydroxymethylcytosine and 5-methylcytosine at base resolution in the human brain. Genome Biology. ):R49. (* co-first author)
Wen L#, Tang F. Genomic distribution and possible functions of DNA hydroxymethylation in the brain. Genomics. ): 341–346. (# corresponding author)
文路#,汤富酬. 单细胞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新进展. 遗传, ): . (# 通讯作者)
Gan H*, Wen L*, Liao S*, Lin X, Ma T, Liu J, Song CX, Wang M, He C, Han C, Tang F. Dynamics of 5-hydroxymethylcytosine during mouse spermatogenesis. Nature Communication. 2013 Jun 13; 4:1995. (* co-first author)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癌症研究所
郑树,女,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江省科协副主席,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90年以来,从临床医学深入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建立大肠癌负相关cDNA库,发现三个新大肠癌相关基因(SNC6、SNC19、SNC73);并明确了染色体定位;SNC6、SNC19被国际命名委员会命名为ST13、ST14(ST:肿瘤发生抑制);并以UniGene列入人类基因组物理图谱。SNC6及SNC73已申请了国际专利。
从事肿瘤的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结合基础研究,在大肠癌、乳腺癌,特别在大肠癌的早诊及基因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建立国家级大肠癌高发现场,进行了三十余万人群及联合中、美与全国六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确定了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并应用高危因素创造性地建立无症状结肠癌筛检模式。
90年以来,从临床医学深入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建立大肠癌负相关cDNA库,发现三个新大肠癌相关基因(SNC6、SNC19、SNC73);并明确了染色体定位;SNC6、SNC19被国际命名委员会命名为ST13、ST14(ST:肿瘤发生抑制);并以UniGene列入人类基因组物理图谱。SNC6及SNC73已申请了国际专利。
发表论文280余篇,被SCI收录19篇,被他人引证298次。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七五"攻关成果表彰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二等奖五项及国家八五攻关先进个人和省科技突出贡献个人二等奖。担任全国大肠癌学术会议第1-6届的主席,中日韩大肠癌学术会议的第1-6届中方主席,国际大肠癌外科医生学会区域副主席,亚洲结直肠外科联合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七届亚洲大肠疾病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肿瘤防治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肿瘤学系主任,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肺癌免疫研究室主任,临床药理机构主任。
:安徽省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医生、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科副主任;
:世川医学奖学金6期生在日本国立东京病院研修1年 :世川医学奖学金第3期特别研究者在日本国立东京病院研究院1年
2001-现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科主任
2002-现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肺癌免疫研究室主任
2.11:美国MDAnderson癌中心访问学者(Visiting Scientist)
2005.6-现在: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肿瘤所所长,肿瘤学系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目前承担国家86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抗科委重大攻关项目2项,参加国家十一五攻关课题2项;主要从事肺癌早期诊断、综合治疗、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肿瘤的分子显像,噬菌体。获奖情况与荣誉:1994年与2002年分别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分别为第四与第五。2007年入选上海市科委第二批优秀学科带头人。兼职: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CSCO委员,上海市抗 癌协会理事,上海市肺科学会和肿瘤学会委员。ASCO会员;国际肺癌研究联合会委员,《肿瘤》、《国际呼吸杂志》、《中德临床肿瘤学》、《中国肺癌杂志》、《中国癌症杂志》、《癌症》等杂志编委。 发表论文: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
近三年主要发表论文与著作: 1.厄洛替尼治疗对晚期NSCL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
3.Effects of Collagen IV on Cisplatin-Induced Apopto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ells.
4.VEGF受体flt-1细胞膜外片段克隆表达及其对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的研究
5.Rapid detect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mutation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using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TaqMan-MGB probe
6.血管抑制联合顺铂治疗Lewis肺癌
7.DNA修复基因ERCC1多态性与肺部易感性的关系 8.放疗联合化疗治疗不可手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9.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分析
10.COX-2表达与NSCLC血管生成、VEGF表达和凋亡之间的关系。
上海交大医学院仁济医院
中国生理学会基质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仁济医院临床干细胞中心研究员, 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
研究方向:
肺癌和卵巢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以肺癌和卵巢癌为模型研究肿瘤精准治疗的新思路,建立多层次的癌症科研平台,包括分子诊断、组学数据分析、原代肿瘤细胞构建、信号通路功能研究、高通量药物筛选等,有效的结合医院和实验室的优势,发现临床肿瘤分子靶标和治疗策略。 高通量测序和肿瘤基因组:以多种高通量测序为技术手段,研究肺癌基因组多样性和肿瘤异质性,确定其发生机制和进化关系,指导肺癌的分子诊断、临床治疗、耐药研究及病人预后评测
代表性论著:
1、Zhang S., Jing Y., Zhang M., Zhang Z., Ma P., Peng H., Shi K., Gao W.Q., Zhuang G. Stroma-associated master regulators of molecular subtypes predict patient prognosis in ovarian cancer .Sci Rep,5:.
2、Zhang Z., Zhang S., Ma P., Jing Y., Peng H., Gao W.Q., Zhuang G. Lin28B promotes melanoma growth by mediating a microRNA regulatory circuit. Carcinogenesis,):937-45.
3、Li X., Liu Y., Chen W., Fang Y., Xu H., Zhu H.H., Chu M., Li W., Zhuang G., Gao W.Q. TOP2Ahigh is the phenotype of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whereas TOP2Aneg cells represent cancer stem cells in prostate cancer, Oncotarget,5(19):14
4、Brauer M.J. , Zhuang G., Schmidt M. , Yao J., Wu X., Kaminker J.S., Jurinka S.S., Kolumam G., Chung A.S., Jubb A., Modrusan Z., Ozawa T., James C.D., Phillips H., Haley B., Tam R.N., Clermont A.C., Cheng J.H., Yang S.X., Swain S.M., Chen D., Scherer S.J., Koeppen H., Yeh R.F., Yue P., Stephan J.P., Hedge P., Ferrara N., Singh M. , Bais C,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in vivo VEGF downstream markers link VEGF pathway activity with efficacy of anti-VEGF therapies, Clin Cancer Res, Clin Cancer Res,2013
会 议 注 册
注册费包含
1200RMB/人
会议资料、午餐、茶歇
会议场地:上海好望角大饭店
交通指南: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驾车距离45.6公里(约44分钟)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驾车距离15.1公里(约39分钟)
虹桥火车站
驾车距离16.7公里(约49分钟)
上海火车站
驾车距离6.4公里(约37分钟)
介绍:中国科学院上海学术活动中心“好望角大饭店”是设施齐全、先进的会议型宾馆。22层乳白色建筑高80余米,耸立在环境幽雅、绿荫环抱的科学院区域内,以其高雅、新颖的风格,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成为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涉外窗口。迎候国内外学者、专家聚会上海,切磋学识,交流经验,并组织举办国际性、地区性各类学术会议。热情接待海内外来宾、商客来沪观光旅游,办理公商事务。会场部拥有大、小各类会场多处,电脑房配备中英文电脑存储处理系统,能准确及时地进行会议文件、信息的汇集、编排、复制等工作。商务中心提供传真、复印、打印、电脑文字排版等成套服务。饭店拥有客房、公寓房250套, 配备中央空调、卫星电视和先进的饭店电脑管理系统。
服务设施:出租车 票务服务 商务中心 商场 理发美容室
休闲设施:歌舞厅 棋牌室 桑拿 健身 美容
会议设施:会议室可容纳250人
餐饮设施:酒店拥有广帮菜、宁波菜、川菜、上海本帮菜
全部留言(0)
部分参会单位
苏州精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邮件提醒通知
您可能还会关注
扫一扫立即购票 安全·方便·快捷
下载活动家app 随时随地查看国内商务会议 了解行业动态
关注活动家公众号 了解更多会议资讯
更多会议问题
请联系活动家客服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注册,使用合作网站登录
QQ 微信 微博
活动家介绍:
找会议,上活动家!活动家是亚洲的会议活动查询、报名、票务营销平台,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商务会议活动,以及为主办方提供会议免费发布、活动推广营销,视频直播,在线选座等服务,是你参会、办会的好助手。
热门关键词:
,蜀ICP备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ublication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