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教授:“唯物论”与中国古老台湾大学哲学系傅佩荣对立吗

傅佩荣:国学的天空
《国学的天空》傅佩荣著,伍志编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博集天卷出品,2009年4月一版一次,29.80元
最近在读傅佩荣的《国学的天空》一书,经典是需要不断阐释的,傅佩荣做的工作就是用现代人能接受的语言重新阐释古代经典。这样的文字让人能对国学产生兴趣。他用最有含金量的思想,以浅白的语言、质朴的情感,结合深厚的古典修养,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穿越千年时空隧道,于传统中寻找古人的智慧,碰撞现代人的心灵,让您领悟国学经典的非凡深度,拓展视野,在欣赏国学的同时,也能学习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你如何分类,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与孟子,道家呢?自然是老子与庄子了。这四位古人最主要的身份是哲学家。哲学家的文章有三点特色,就是: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譬如,孔子一再回答学生问&仁&,孟子多次说明&心之四端&,老子对&道&加以描述,庄子由各种角度形容&游&与&化&,这些概念都是他们各自的心得,用以掌握生命的真实本质&&国学对现代人的意义,不就是要归结为&价值观&的塑造与补强吗?简单说来,学习儒家与道家之后,如果在言行上没有任何改变,那就不能算是学过了。
以前学习国学,是希望考试得高分;现在学习国学,是期盼生活有智慧!&&
  《傅佩荣&国学的天空》集作者2008年于凤凰卫视的讲演整理而成,内容涵括传统的孔、孟、老、庄的经典思想,由《傅佩荣&国学的天空》我们可以结合当前实际的立身处世,以及当下面临的个人困境和社会困扰,如身临其境与作者一起体悟那古老而又实际的智慧,并提炼出因应之法门。《傅佩荣&国学的天空》也充分体现出作者的讲演魅力以及对古代经典的深刻诠释能力。
  能否用一两句话来说明中国传统经典的要旨?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是指文学作品出于真实情感。)既然如此,我们也不妨一言以蔽之,扼要指出这些经典的核心理念。
  一、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奠定了儒家人文主义的基础。人性的价值必须由内而发,人道确立则万物亦得以安顿。具体做法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时代是春秋乱世,他的成长背景是平凡而穷困的。在一切不利因素的考验之下,孔子激发了生命的潜能,最后展现出&人&的完美典型。他的言论以及具体行动,并无神秘色彩,因而是人人可以向往与效仿的,并且只要持之以恒,也将产生让人满意的效果。孔子亲自教导的学生,自然成为第一代见证者。他们眼见人格的转化与提升可以达至如此高妙的程度,不免心悦诚服,愿意随从孔子周游列国,以悦乐之心面对世间的逆境与挑战。
  二、孟子主张&思诚者,人之道&。只要真诚,就可以体验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他的心得是培养&浩然之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严与伟大。
  《孟子》继承发扬孔子思想,是一部记载孟子周游列国与君主论政的对话录,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性经典。孟子身处乱世,当时天下七国争雄,盛行合纵连横之权谋,而孟子却知其不可而为之,与君主对谈仁者王道,论辩滔滔,宏大深刻。傅佩荣教授解读《孟子》,以现代白话译解,并综合与融会历代注家与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引领读者跨越文字的隔阂,去探究盂子的政治理想与人生价值。其特别凸显盂子的思想基础&&人性论,将它视作儒家哲学思想大厦的基石,对于现世人生也颇有指导意义。
  三、老子的修养方法是虚与静,由此孕生智慧,可以&观&天地万物的真相,然后肯定&道&是究竟真实。以道为本源,则人生的困境与虚无之感可以化解于无形。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开创者,其所著《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对后世的影响既深且远 可与儒家比肩。傅佩荣教授特别指出,老子所谓的&道&是指&真实&而言,亦即要将人生依托在永恒不变的基础上,再由此观照人间,安排适当的言行方式,他在儒家之外另外开辟了一条更为宽广的路。傅教授根据自己研习中西哲学三十余年的心得,解读《老子》,特别注重书中传达的深刻哲理与智慧,以凸显哲学&爱好智慧&的本义。傅佩荣教授从&道&这个关键概念入手解读《老子》,引领读者进入老庄哲学幽深辽阔的思境,比照现代社会人们对所谓成功、快乐的心灵焦虑,对读者不无裨益。
  四、庄子说:古人的最高智慧在于明白&未始有物&(从来不曾有物存在)。既然如此,人生何必执着?何不逍遥自得,从真实提升到美感的意境?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外化而内不化&,在心灵取向上,则可以与道同游。
   庄子,原名庄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人,生卒年约在公元前368年至公元前288年之间。他与儒家的孟子处于同一时代,但二人并无见面机会,或者二人即使见面也将无话可说,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各派学者各有其道,而庄子是道家老子的后学,对于&道&另有独树一帜的看法。庄子曾经短期为官,担任蒙的漆园吏。中年以后,他的生活极为贫困,&住在穷街陋巷,困窘地织鞋为生,饿得面黄肌瘦&。后来楚威王听说他是个人才,以高官厚禄聘请他,但是对庄子而言,世间的荣华富贵&有如鸟雀、蚊虻从眼前飞过去一样&,实在引不起一点点兴趣。不过,庄子对人生绝不是没有热情的。傅佩荣教授对《庄子》进行重新分段解读,以哲学思辨为重点,把握&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的原则,对书中的关键概念(如道,德,天,性,情,自然等)及价值判断作了清楚的说明,借此重建庄子的哲学体系。
第&部 孔子的真诚
一、立志于学
1、孔子之学/008
2、珍惜时间/011
3、用心专注/013
4、把握时机/016
5、不厌不倦/017
6、老师帮不上忙/020
7、学生不争气/022
8、学生启发老师/024
二、立志行仁
1、立志行仁/026
2、行仁与为善/028
3、六位仁者/030
4、立志求道/033
5、一以贯之/035
三、自我修养
1、化解我执/038
2、欣赏曾点之志/041
3、困惑来自何处?/043
4、&克己复礼&新解/045
5、心存敬畏/048
6、少说少妙/050
四、孝敬父母
1、孝出于天性/054
2、敬爱父母/057
3、委婉沟通/059
4、孝与健康/061
5、法理与人情/063
6、孝与守礼/065
7、三年之丧/067
五、结交良友
1、真诚相待/071
2、志趣相投/074
3、信义兼顾/076
4、益者三友/078
5、损者三友/080
6、孔子交友/083
六、社会责任
1、淑世精神/087
2、社会责任/090
3、孔子想移民/092
4、名正言顺/094
5、上行下效/096
6、一言兴邦/098
七、理解孔子
1、谁了解孔子?/102
2、谁歧视女性?/105
3、谁在收肉干?/107
4、为何挑剔食物?/109
5、谁的耳朵顺了?/112
6、谁说孔子不幽默?/114
7、孔子知不知&死&?/116
8、孔子有无信仰?/119
第二部 孟子的向善
一、人性向善
1、人性向善/124
2、善是什么?/128
3、心之四端/130
4、人禽之辩/133
5、三种快乐/135
二、人格之美
1、修养六境/138
2、浩然之气/142
3、三种勇敢/144
4、四种圣人/147
三、人我之间
1、勇于自省/152
2、做人处事/154
3、五种不孝/156
4、易子而教/158
5、以德论交/161
6、守经达权/163
四、仁政理想
1、一暴十寒/166
2、缘木求鱼/169
3、与民共享/171
4、见牛未见羊/174
5、不可忽视环境/176
6、事半功倍/178
五、自我超越
1、豪杰之士/181
2、效法尧舜/184
3、与古人为友/186
4、有为者亦若是/188
5、天降大任/190
6、孟子之乐/192&
第三部 老子的智慧
一、老子的道
1.儒道之别/196
2、老子第一章/199
3、道是什么/202
4、道与自然/205
5、道生万物/207
6、悟道之法/209
7、自足于道/212
二、圣人之道
1、自我反省/215
2、被褐怀玉/217
3、不为物役/219
4、内在觉悟/221
5、处下居后/223
6、为而不争/225
三、治国之道
1、四种统治/228
2、若烹小鲜/231
3、小国寡民/233
4、反战思想/236
5、民不畏死/238
四、立身之道
1、化解执着/242
2、自己作主/245
3、消除烦恼/247
4、以德报怨/249
5、和光同尘/251
6、老子三宝/253
五、阅世之道
1、相对价值/259
2、祸福相生/262
3、慎始慎终/264
4、功成身退/266
5、上善若水/268
6、天地不仁/270
第四部 庄子的逍遥
一、转化生命
1、未始有物/274
2、大鹏展翅/277
3、太仓梯米1280
4、螳螂捕蝉/282
5、鼓盆而歌/285
二、修炼方法
1、浑沌之死/289
2、心如死灰/292
3、忘适之适/294
4、天人合一/297
5、不死不生/299
三、审美情操
1、黏禅老人/302
2、庖丁解牛/305
3、桓公读书/307
4、谁是美女/309
5、自以为美/312
四、处世态度
1、孝的六种境界/314
2、算命不如修养/317
3、材与不材之间/319
4、从容的风度/321
5、虚己以游世/324
6、外化而内不化/326
五、与道相通
1、鱼快乐吗?/328
2、彼此相忘/331
3、朝三暮四/333
4、每下愈况/335
5、庄周梦蝶/338
&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你如何分类,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与孟子,道家呢?自然是老子与庄子了。  
这四位古人最主要的身份是哲学家。哲学家的文章有三点特色,就是: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譬如,孔子一再回答学生问&仁&,孟子多次说明&心之四端&,老子对&道&加以描述,庄子由各种角度形容&游&与&化&,这些概念都是他们各自的心得,用以掌握生命的真实本质。
其次,为了设定判准,对于真伪、善恶、美丑、是非,都必须反复检验,再提出一套合理的说词,让读者在学习之后,可以明白人生应该何去何从。国学对现代人的意义,不就是要归结为&价值观&的塑造与补强吗?简单说来,学习儒家与道家之后,如果在言行上没有任何改变,那就不能算是学过了。
然后,最大的挑战是建构系统。譬如,孔子期许我们行善避恶,在必要时还应该杀身成仁。试问理由是什么?他的志向定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种人类历史上不曾实现过的理想为什么会成为他的志向呢?他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又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那么&天&对孔子到底有何意义?把上述几个问题合并思考,就知道孔子的&一贯之道&的大概内容了。这一切构成了一个系统,而其动力来源则在于人的真诚。由真诚而觉悟内在的力量,由此呈现人格的尊严。  
孟子把孔子的&仁&推广应用为&仁政&,但是他并未忽略具体生活的需求。他要强调的是&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人与动物的差异只有一点点,那就是&心&。心有四端,可以扩充为四善:仁、义、礼、智。教育使人明善,配合真诚的自觉,产生行动的力量。孟子认为:人性与善的关系,就像&火之始燃&,&泉之始达&,&兽之走旷&,亦即&人性是向善的&。&向&代表动力,在真诚时自然由内而发。&善&则是&孝悌忠信&等德行,都是指涉&我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个人的成就与群体的改善是不可分离的。儒家的基本性格亦在于此。  
再看老子,他在面对天下大乱时,为了化解虚无主义的危机,作了极深刻的思考,展示了深邃的智慧。试问:万物在生灭变化的过程中,难道只是幻觉吗?或者,万物有一个来源与归宿?老子认为应该是有的,它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无以名之,勉强称之为&道&。换言之,道是究竟真实,是一切相对而无常的万物之底基。若是离开了道,一切只是梦幻泡影。因此,人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悟道。  
到了庄子手上,悟道之后还要与道同游。&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平等,人也不妨敞开胸怀,进而欣赏万物,这称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处世态度上,则以&外化而内不化&为原则。外表上顺其自然,但是&顺人而不失己&,内心从未脱离道,有如鱼之相忘于江湖。  
香港凤凰卫视在2008年上半年约我主讲《国学天空》,每集八分钟,共讲了一百三十七集。我珍惜这个机会,把自己长期以来对于儒家和道家的研究心得,一点一滴的向电视观众做了介绍。八分钟很短,每一次只能就《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这四本经典中的一句话加以引申发挥。如何选择材料,就成为挑战的焦点了。现在这些材料集结在一起,我再度细读一遍时,可以肯定地说:我没有错过任何一段重要的部分。希望这本书也能为喜爱国学的朋友带来阅读的乐趣。  傅佩荣  2009年4月&台北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台大哲学系教授、浙江大学讲座教授。 傅佩荣积极推进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教学特优奖&。出版作品逾百种,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等多项殊荣。  作为一位杰出的演讲家,近十几年来,他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及国学的演讲和讲座,还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华人社团作传统文化讲座,在华人文化思想界影响深远。
傅佩荣新浪博客:.cn/fupeirong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孙利天:高清海教授的哲学思想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郁离子--凤凰网博客
砍柴担水,无非妙道!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孙利天:高清海教授的哲学思想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
孙利天:高清海教授的哲学思想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  高清海教授的学术成就已经由他丰富的学术著作、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影响和赞誉以及政府和社会给予的各项奖励和荣誉所证明。1997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六卷本约二百万字的《高清海哲学文存》,收录了他此前的主要著作和论文,在《文存》之后,他又出版了《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人就是“人”》等学术著述。如此丰富的理论著述在当代中国哲学界是较为少见的。高清海教授的几部主要学术著作都已获得国家、教育部和吉林省的各项奖励。他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册)获国家优秀教材奖(1988)、吉林省优秀著作奖;学术专著《哲学和主体自我意识》获国家教委优秀著作一等奖(1995)、吉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哲学的憧憬》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5)、吉林省优秀著作一等奖。此外,他还曾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和香港“孺子牛金球奖”等多项奖励。   高清海教授以杰出的学术成就在我国哲学界获得了很高的声望,他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遴选的首批博士生导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组的首届成员,他还担任过吉林大学副校长、兼任过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等职务。高清海的学术成就也受到国外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前苏联《共产党人》杂志曾发表文章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一书,认为以高清海教授为核心的吉林大学学术群体充当了中国哲学改革的先锋;日本学者对他提出的实践观点思维方式有过评论。自1956年高清海年仅26岁破格晋升副教授以来,虽然经历了极“左”政治时期的一些磨难,总的说他是盛誉伴随终身,成就辉煌,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大师级的学者。   高清海教授的学术成就更为重要的方面或实质是他学术思想的贡献。哲学是思想的王国,哲学家的使命是创造思想,为民族和人类提供关乎自身命运的哲学思想。高清海教授五十年的教学和学术活动,与新中国的哲学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里,他是我国最富有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学术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一代青年学者,在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1996年吉林大学五十周年校庆的时候,高清海教授回顾自己的治学道路说,“我从‘本体论’接受哲学,经过了‘认识论’和‘实践论’理解哲学的发展阶段,最后才捕捉到现实和具体的‘人’,由此确定了‘类哲学’的观念。”这大致是他五十年不断自我超越的思想道路,他认为自己的哲学探索肯定有许多失误,但自己学术思想所经历的几个基本阶段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历程是一致的,为此他感到欣慰。下文我们就他学术思想的几次重大转折做一简要介绍。   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改革和中国哲学的认识论转向。   1959年,在刘丹岩老师的影响和指导下高清海发表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一文,这是我国哲学界第一次对苏联模式教科书的质疑。按后来高清海教授自己的看法,这篇论文立论的基础仍是本体论的立场和思想方法,文章的主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整个世界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而教科书中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的许多内容诸如阶级、国家、革命等理论只是列宁所说的理论社会学,不具有最抽象层次的世界发展一般规律的意义,应当从教科书中分离出去,作为另一学科讲授。这种观点后来被命名为“分家论”而受到批判。这篇文章对高清海教授的治学道路的意义可能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它意味着高清海教授已开始摆脱了当时苏联专家所传授的教条主义学风的影响,开始了符合哲学本性的独立思考,这是他后来较之同辈有较大学术成就的原因;二是由此开始了对苏联模式教科书长达近三十年的改革思考,1985年出版上册、1987年出版下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一书是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的标志性成果,是我国突破苏联模式教科书体系的第一部著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问世之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北京日报》、《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报刊杂志纷纷发表评论,可谓好评如潮。认为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真正突破30年代传统教科书体系、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开了体系改革的先河”,“为哲学的改革和研究创出了一条新路”。现在看来,国内外哲学界对这部体系一新的教材最初只是从它的形式意义、象征意义去理解,这当然也是重要的,在数十年传统教科书体系僵化不变之时,这部书确实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更为重要的方面则在于该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新理解,即从本体论理解到认识论理解的转变,在于该书所贯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原则,在于它所体现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认识论转向。   高清海教授在多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中逐渐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改革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而苏联模式的哲学教科书体系正是适应计划经济的哲学,甚至可以说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哲学基础。所以,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是我国全面社会主义改革的紧迫需要和组成部分。他认为,传统教科书体系的根本缺陷是自然本体论的思维方式,是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原则和理论框架。用马克思的说法是它只从客体方面而不能从主观方面理解事物、现实和感性,因而缺少主体性原则。旧教科书把脱离人的物质、客观规律、社会规律作为决定一切的力量,正是与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统一配置资源的需要相一致的。它排斥了一切主观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虽然旧教科书也讲能动性、创造性,但它的本体论体系和理论原则却把能动性、创造性最终归结为适应客观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按照主体—客体—主体—主客体统一的认识论框架重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高清海教授在1983年发表的《论辩证法就是认识论》一文,较为清晰地论述了教科书体系改革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原则。该文依据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的有关论述,论证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识论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或世界观的观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原则高度。由于后来我国哲学研究视野的开放,人们至今并未深入思考我国哲学认识论转向的深层意义。最简略地说认识论转向的意义在于:“没有认识论反省的本体论是无效的”。旧教科书关于世界的本质和发展一般规律的论述都是哲学的认识和观念,如恩格斯就指出物质是最抽象的概念,如果不对这些认识和观念进行认识论的反省和考察,这些陈述就是康德和黑格尔所说的独断论或知性形而上学。没有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就没有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就没有区别于实证科学的哲学的批判态度和方法。在这样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理论原则仍有重要的意义。   二是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和中国哲学的实践论转向。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在研读马克思早期文献的基础上,出现了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理解或实践论转向。即认为实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范畴,而是整个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基础和核心,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原则和精神实质。有人提出实践唯物主义或实践唯物论,也有人提出实践本体论,以此定义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理解中,高清海教授提出的实践观点思维方式对于我国哲学观念的变革也发生了重大影响。   在1988年出版的《哲学和主体自我意识》一书中,高清海教授系统地总结了西方哲学思维方式演变的历史,从非反思的自然观点的思维方式,到近代哲学的反思的意识观点的思维方式,再到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观点的思维方式,西方哲学总是用还原论的或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寻求某种终极的本原,作为解释和说明世界的终极基础。高清海教授认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是提出了完全不同于以往旧哲学的新的思维方式,即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它从根本上超越了西方哲学还原论的本体论化的思维方式。因此,与实践唯物论和实践本体论的理解不同,他强调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而不是某种新的世界本质和本原的发现。这种新的哲学思维方式把事物、现实、感性、世界理解为人的历史实践中不断生成的存在。世界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中显现的世界,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与自然的给予性和自在性的统一。因而,既不能象旧唯物主义那样单纯从自在的自然中寻觅世界的本原或本质,也不能象唯心主义那样抽象地发展认识的能动方面,把世界归结为某种精神的本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超越了唯物和唯心的抽象对立,超越了旧哲学本体论化的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因而,这种观点被日本学者称为“实践超越论”。   不必讳言,人们习惯于素朴实在论的思维,习惯于传统哲学的思考方法,很难理解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的意义。既然事物、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历史生成的,那么不是可以说实践是世界的本原和本体吗?高清海教授认为,如果以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或自然因果决定论的思维方式理解完成,把实践看作是产生事物、现实的本体,那么这种还原还不彻底,因为自然的给予性仍是更为原始的、先在的,还必须认定某种自然本体,因而实践唯物论和实践本体论难以避免双重本体的逻辑困境。问题的实质和出路是,哲学是否必然只有本体论还原的一条道路,哲学为什么要追究世界的本原?   高清海教授认为,传统哲学是本质前定的哲学,尽管经过近代哲学的认识论反省它仍未摆脱还原论的、实质也是自然科学因果决定论的思维方法。哲学追究世界本原或本体是要为人自身找到一个终极的本质规定,或者说是要为人找到安身立命的根本。但“人是哲学的奥秘”,还原论的本体化的思维方式可以有效地解释、说明甚至控制所有的自然事物,却恰恰不能理解人本身。因为人是实践的存在物,人自身的本质是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性中的自我生成、自我否定。人的本质是是其所不是,即要寻求、创造自己当下尚不具有的规定性,并且不断扬弃已有规定性的无止境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曾说无产阶级只能从未来汲取自己的诗情,也可以说整个人类都是从未来或面向未来汲取自己的本质规定。因此还原论的人的自我理解是无效的,寻求世界终极本质的本体论思维方式至马克思已经终结。   高清海教授认为,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是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改变,以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理解人和世界,就会打开一个新的视野,新的境界,就会摆脱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限制,全面变革哲学观念。20世纪80年代末,他发表了推动哲学观念变革的系列论文,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重新理解哲学和哲学史,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对立统一、世界观的基本矛盾等重大哲学问题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在我国哲学界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响。在高清海教授执教五十周年庆典上,我国著名哲学家南开大学陈宴清教授高度评价高清海教授在我国哲学观念变革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三是关于“类哲学”和中国哲学特质的思考。   通过对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的反思和梳理,高清海教授逐渐把哲学思考的重点转移到对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理论思考,转移到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理论思考。20世纪90年代初,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中,他受到马克思关于人的三形态或三阶段理论的启发,形成了“类哲学”的思路。马克思的人的三形态理论是:(1)“人的依赖关系”形态;(2)“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态;(3)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联合形态。高清海教授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不仅是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和质量,而且是要呼唤主体性,确立人的独立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大致是马克思所说人的发展的第二阶段。但从整个世界发展的进程看,人类已处于向第三形态转变的开始,适应这一历史转变的哲学,只能是表达“自由个性”联合体即人的类存在的“类哲学”。   高清海教授强调“种”与“类”、“物种”与“人类”的区分。“种”或“物种”具有前定的本质,由本质确定了各自的形态和界限,它的本质和界限可以用形式逻辑的思维加以把握。而“类”则没有前定的本质,人的本质只能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和生成,人的生命能够突破自然物种的界限,以整个人类和世界为对象,因而能够形成超越个体的类意识,成为类存在。人的类本性和类存在不能用种的思维、形式逻辑的思维去把握,而只能用“类思维”、辩证思维去理解,用“类哲学”的理论来表达。 在新近出版的《人就是“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这部哲学随笔中,高清海教授清晰地阐述了人和哲学的奥秘。人与其它物种一样,也是来自自然,也有自然规定的种生命,因而也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从而有经验人学。但人同时又有超越自然物种的类生命,精神生命,它以整个世界为对象,并在自己的历史活动中不断获得新的规定和内容,“把握人的特有本性、人与世界特有关系的理论就是‘哲学’。但哲学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不能自觉到自己特有的性质和方法,仍用种的思维方式去研究人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陷入“绝对本体论”思维。只有在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之后,哲学才意识到自己的“类本性”。   高清海教授认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类今天面临的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已经使人类走向自觉的类存在有了强烈的紧迫性和现实性。马克思当年把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作为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条件,而今天自然资源的绝对贫困化是否已成为人类走向类存在的现实条件?在经过个人独立性的形态之后,类主体的类性不再是费尔巴哈把个体联系起来的抽象类本性,而是在历史实践中不断生成、丰富的人类共识和自我意识。达到类存在自我意识的个人,既是自由个性的个人,又是在公共生活和市民社会所有领域实践了人类普遍性的大写的人。   在对当代全球问题和“类哲学”的思考中,近年来高清海教授日益强烈地感受到西方哲学及其引导的文明形态的局限和弊端,开始思考中国传统哲学可能具有的全球意义。高清海教授认为,哲学作为人类自我意识的理论,只能是哲学家在自己民族和文化传统中,在自己时代的生活世界或人类存在形态中,自觉反思的理论。因而哲学必然具有民族性、文化差异性,不存在可以简单搬来、无民族特殊性的普世哲学。因此,必须思考中、西哲学的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差异,择善固执,创造有自己特色的中国哲学。   在五十年的学术生涯中,高清海教授深知哲学理论创新的艰难。在笔者近日与他的一次谈话中他谈到,要创造有自己特色的当代中国哲学,首先必须弄清西方哲学的特点和缺陷。经过近百年现代西方哲学对传统哲学的批判,西方哲学的弊端被看得较为清楚了,它实质是用范畴把握世界,用范畴关系推演世界,这样它就把范畴无法把握的亦即界限和尺度之外的多样性、差异性、不规则性遗漏了。后现代哲学所要肯定的正是这些被压抑、遗忘了的存在。但后现代主义哲学无法跳出西方哲学根深蒂固的理论传统,无法找到新的哲学表达方式。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思考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就有了重大的意义。   今年初,高清海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了关于中国哲学特质的文章,近期他与他的学生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组讨论中国哲学特点的文章。作为初步的理论探索,还难以预言高清海教授这方面的研究将会取得怎样的成果,但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背景下讨论中国传统哲学的特殊视角,肯定会给中国传统哲学研究带来某些新意。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的自然感受方式,四海一家、世界大同的全球感受方式,会为他的“类哲学”思考提供新的启发和理论资源。   五十年来,高清海教授与时俱进,不懈地探索,坚定地走哲学创新之路,不断地给中国哲学界带来新的思想,新的冲击。作为他的学生,我们真诚祝愿老师的自然生命和学术生命永远年轻,引领我们在哲学思想的林中路上继续前行,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贡献新的学术思想。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lanbborwolf
欢迎您来到我的凤凰博客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傅佩荣哲学与人生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