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育十分严厉的孩子是不是常挨打?好可怕

家庭教育:要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灵世界|青春期|孩子|内心_新浪教育_新浪网
家庭教育:要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灵世界
  家长们,你们是否常用过来人的姿态控制孩子?
  很多父母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孩子:孩子是我生的,我养的,我是他的父母,我不了解他,难道还有人比我更了解我的孩子吗?
  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有太多的父母,总是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没有社会经验,大事小情都要听从于父母,服从于父母。
  于是,有的父母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下,控制着孩子,不允许孩子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即便是这件事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也会找出理由来拒绝孩子,有时还会对孩子采取惩罚的措施,以此达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
  青春期孩子的心像失去控制的风筝
  可是,随着孩子慢慢的成长,特别是孩子到了初中阶段,也就是进入了青春期的时候,很多父母却发现,原来言听计从的好孩子,突然变的不是那么的听话了,不但不听话,而且还不说话了。这时候父母就感觉握在手中的那根能够掌控一切的风筝线断了,孩子的心就好比是失去控制的风筝一样,再也抓不着,掌控不住了。
  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紧张,都是沟通不畅造成的
  我从2004年开始学习和研究家庭教育,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时间,期间接触了大量的个案,其中初中和高中孩子较多。一般是父母找我咨询能把孩子从泥潭中拉回来的方法。
  如果单听这些父母的话,每一个孩子可以说都已经是“可恶至极”,不学习,上网、逃学、谈恋爱、打架、抽烟、喝酒、抢劫、甚至还有的吸毒。
  和这些家长沟通的时候我经常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和孩子沟通过?”所有的家长都会给我一个答案:“怎么沟通啊,问他什么都不说,问少了一声不吭,问多了就发脾气,摔门而出。”
  我经常跟家长说:“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有担心和害怕,就是因为彼此之间不了解,不了解是因为沟通太少,不沟通就会产生很多的分歧与误解。”亲子之间虽然是血浓于水的关系,也正是因为这种至亲至爱,往往会因为缺乏沟通而引发出家庭矛盾。我们总是认为一家人有什么好说的,天天在一块,不善于表达,不习惯表达。
  亲子之间也不例外,如果不沟通,不善于沟通,不勤于沟通,就会因为不能够获取对方的信息而引发误会,以至于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我个人的经验,凡是孩子与父母关系紧张而引发出问题的,基本上都是因为沟通不畅而造成的,也就是彼此之间不了解,不知道对方的需求是什么。
  成人总是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表达自我的机会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给孩子发表个人看法的机会,总是大包大揽,以自己的价值观套用在孩子身上,认为自己所想的就是孩子所需要的,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强加给孩子,让孩子被迫的听话。不要认为孩子年龄小就不会有自己的看法,从而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想法,虽然有的时候那些想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但是,那也是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可是,我们成人却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的参与权,让孩子失去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等我们认为孩子应该有自己的想法,需要他表达的时候,也就是孩子进入了初中阶段,却发现他的话越来越少了,几乎不和你交流了,甚至听到你说话就厌烦,就大发雷霆。
  其实,这跟父母在家庭环境中和孩子沟通的模式有很大关系,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为父母已经不了解这个时期的孩子了,已经跟不上孩子的发展了。那个曾经言听计从的小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变化,还有心理的变化。
  身体上的变化家长可以及时给孩子帮助,可是孩子心理上的变化却不容易被家长所发觉。这些心理上内隐的变化正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大多在这个年龄段出现问题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因为内心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是情绪不能够及时缓解,从而通过言行体现出来。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是什么?——各种矛盾的综合体
  要想了解孩子,要想读懂孩子,要想让孩子和你说心里话,就需要父母走进孩子的心里,就需要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是什么。
  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处于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由于身体的不断发育,总想获取自己的独立空间,从思想上也想脱离父母、师长,对于父母以及老师的建议往往会采取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以此来体现“我能行”。这时他们会把父母的好言相劝当作是“唠叨”,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和看待事物的态度。
  但是,他们在经济方面依然会依赖于父母,并且由于看待问题的片面性、浅层性还会经常的遇到障碍与挫折,反过来会寻求帮助,虽然他们并不愿意对父母以及老师承认自己的失败,但内心深处仍然是愿意得到成人协助的。
  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他们渴望别人把他们当作“大人”来对待,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重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管孩子多大,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孩子,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很多父母并不会正确的对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提出来的问题,也不懂的征求他们的意见和看法,还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命令和强迫孩子被动的听话,这往往会引发亲子冲突,因为他们要通过“反抗”来获取自己的权利。
  可是,因为他们社会经验的不足,在思想和行为上盲目性比较大,想法简单,容易做傻事、蠢事,处理问题的方式仍然会跟小孩子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稍有不如意就会离家出走的原因。
  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随着社交面的不断扩展,以及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他们需要对外敞开心扉,希望能够走进别人的世界以此来获取认同感。但是,这种开放性所针对的对象是有选择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走进他们的心里,这就需要得到他们的信任,能够倾听他们的心声,并且能够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的人,才能够获取他们的信任,才会被允许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但是,由于他们情感的不断发展,内心中也有了自己的“小秘密”,这是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信息,他们会深埋于心,不想别人来打扰。
  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
  这种矛盾的心理会让很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慌乱中“早恋”,由于他们性心理的发育与成熟,想了解和接近异性。但是,又受到外界环境的种种限制,从而把这种情感压抑在内心中。但是,为了满足对性的好奇心,他们会通过其它的渠道来获取相关的信息以此来满足内心的需求。
  但是,由于现在信息的泛滥,他们并不能够区分哪些信息是好的,哪些信息是错误,往往就会误入歧途。
  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他们逐渐懂得了要遵守规则,特别是同伴之间的相处,有些事情要学会控制自己,学会理解别人,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这是因为他们独立性、成人感的不断加强。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得到同伴的认同,才会获得友谊。
  可是,有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意气用事,如果某些事情,某些人并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就会冲动用事,不假思索,特别是面对权威的时候,他们会失去原有的控制能力。
  以上五点是青春期孩子的矛盾心理,如果父母不能够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特殊心理,也就不能够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也就不会从孩子的言行中判断出他们内心的需求;也就不会得到孩子的信任。
  父母该如何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承认独立的个性,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父母要从以往的观念中走出来,不要总是把孩子当作小孩子去对待,他们有了自己的认知、看法和思维模式,有了自己的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一套方式和方法。作为父母再也不能总是担心他们还小,没有能力,仍然采取大包大揽的做法,替孩子做主。
  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他们才能够学会和积累自己的经验,才能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在站出来提出自己的建议与看法,让孩子去参考而不是强制孩子去执行。
  遇事多征求想法,避免一言堂的唠叨
  在生活中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活动中来,不要把孩子看作是学习的机器,除了学习,不让孩子参与任何事情。他既然有了自己的想法,就多让孩子参与家庭互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也是体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
  家长要多向孩子征求意见,这种方式,会让孩子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成员,也体现了父母对他的重视与尊重。而不是父母总是唠叨起来没完没了,根本不在乎孩子的想法。这会让孩子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也会让孩子慢慢的对家产生距离感。
  尊重情感不指责,提前准备满足好奇
  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产生好感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的,家长提前要做好心理准备,认同他们的感情,并且尊重他们的情感变化,而不是挖苦、指责,更不要谈“情”色变。
  对于孩子性心理的发展,父母更要做到细心观察,精心呵护。比如:女孩子什么第一次来月经,男孩子第一遗精,这都需要父母的细心,一旦发现孩子有了生理上的微妙变化,就要及时的引导,或者是提前做好性教育,千万不要因为难于启齿就回避这些问题。
  亲子关系是基础,多种形式连接情感
  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孩子成长的基石,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有利于孩子度过青春期的矛盾时期,同时,也能够有助于孩子形成稳定的性格。如果亲子关系良好,当孩子遇到问题和成长的困惑时,第一时间就会向自己的父母寻求帮助,这就会减少很多问题的发生。
  亲子关系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让孩子形成内驱动力,也就是说不管孩子遇到哪方面的问题,他都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去应对,而不会经言放弃。
  如果父母能够做好以上四点,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就会减少很多的麻烦与问题。相反,如果父母不能够做到以上几点,孩子往往就会引发出很多的问题,以至于产生恶性循环,最终让孩子成为一个问题孩子。
  Q:家长应如何与高中阶段的孩子相处?
  A:当孩子进入高中阶段,家长一定要做好坚强后盾,而不只是监督、督促。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自我意识,可能达不到家长的目标,但家长一定要不断的去支持孩子,而不是给孩子加压,一定要切记不要给孩子添加负担,要帮助孩子去减压。
  Q:我家孩子对学习不上进,每天都是对付一下,我感觉他有心事,不知道怎么解决。
  A:请家长跟孩子进行深度沟通,了解孩子的心事到底是什么,帮助孩子化解心结,不要让这个心结引发出更多的问题,孩子不可能背负着心事去面对学业,所以必须要帮助孩子拿下包袱,让他回到学习状态。
  Q:14岁男孩,读初三,他不听老师家长的话,却偏偏跟班上不听话的男生一起对付老师家长。比如阻止老师与家长联系,分不清好话坏话,家长老师都很苦恼苦口婆心教育他,他不懂也不领情。
  A: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经常被定义为叛逆,我经常说并不是孩子叛逆,而是家长太执着,总想要孩子服从于我们,而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听家长的而愿意听其他同学的,是因为孩子在这个群体中可以找到一种认同感。
  Q:请问老师,六年级孩子现在不管在课堂还是平时的写作业中,改不掉开小差、小动作的习惯,初中以后是不是就这样了?
  A:小学阶段的孩子出现这个现象是很正常的,如果不影响成绩,这也不算是不良习惯,也可能是孩子的一些行为被我们当做开小差,所以希望家长可以更好的跟孩子沟通一下。
  Q:对于孩子的当面顶撞,家长如何处理?
  A:作为家长,一定要反思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和我们当面顶撞,是不是我们没有尊重孩子、满足孩子。
  Q:我女儿在重点高中上高一,在实验班,曾经在小学和初中,都是在班里前十名左右。现在在这个班里,却是倒数第一名。于是,她很敏感,讲老师瞧不起她,开始厌学了,现在经常会不去上学,怎么办呀?
  A: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回到学校去上学,而要帮助孩子缓解压力,相信孩子的压力不只来自高中,更多的是来自小学和初中,家长对孩子一定要求非常严格,而导致孩子一直有很大的压力,所以到了高中阶段,孩子会很累,一定要考虑孩子内心的感受,帮助孩子解决内心的问题。
  Q:孩子高一,从中考后就变化很大,学习很好,也是爱学习的孩子。从假期到现在只要在家就玩手机。一个月前手机被没收,抵抗情绪特别明显,不怎么学习了,而且还不和你沟通了,问过老师和同学,在校还正常。我也和他沟通征求手机的使用定个规则,比如学习多长时间玩多长时间,按规定遵守,可是他不同意。回家就是进屋手机书包一起,门一锁。不知道怎么办了。
  A:到了高中阶段,孩子已经心力不足而身心疲惫,家长也不能理解他们,所以当孩子内心的压力得不到缓解,他就需要方法来缓解压力,也会出现一些身体上的问题。家长一定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要看家庭的互动模式,反观整个教育过程,作为家长是不是存在什么问题。
  Q:我家小孩学习态度不认真,每天学习都要大人陪着,不陪着,字写的乱,我们打了也改不了,学习用具全买齐了。
  A:家长采用“打“的方式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这样用什么工具都是不起作用的,建议家长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方法,打孩子时间久了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并且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孩子自己学,而不是为了家长学。
  Q:前,如何给孩子交流更合适呢?孩子学习态度较好,不是爱找事的孩子,谢谢!
  A:不需要考虑高考前,只要做好当下就可以了。
  Q:对待教育孩子没有耐心,怎么办?
  A:这种耐心需要父母不断的学习,特别是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
本文选自的博客,点击。
  更多信息请访问:
(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57名专家为您服务)
三步报志愿
3166人已测试
3166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孩子越来越胆小这么办
每当有人奚落那些内向、不爱说话,甚至有点自闭的孩子为“胆小鬼”的时候,我都十分为这些孩子担忧。
因为在这种声音下,他会变得越来越胆小。
朋友上小学的孩子涛涛就特别胆小。每次两家人一起吃饭,涛涛都不多说一句话,甚至我和老公夸赞他的时候,他也不敢和我们对视,头都不敢抬。
去年冬天,有一次,涛涛忘了带钥匙,提早放学的他进不了家门,竟然大冷天在楼栋里站了将近一个小时等妈妈下班回家。妈妈看着快冻僵了的涛涛心疼坏了,而涛涛竟然不敢敲邻居家的门进屋等一会儿自己的妈妈……
这可急坏了朋友。朋友是全职妈妈,对涛涛平时事无巨细都要管,连今天在学校和哪个小朋友说话了都要过问。
可是面对越来越“胆小”的儿子,她却又十分疑惑:如果从小就这么不“闯”,怕这怕那,连这一点保护自己的社交能力都没有,以后还敢独立进入社会吗?
其实,朋友的担忧与疑惑,也是很多家长共同的担忧。面对胆小的孩子,简单的一句“别害怕”是没有实际用处的。
因为孩子既不知道面对他害怕的东西为什么“别害怕”,又会因为这种未知而更加害怕。
然而其实,只要你明白了导致孩子胆小的原因,就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孩子“胆小”“恐惧”这些问题的好方法了。
孩子胆小,竟因为它
01 严厉的家教
家庭教育过于严厉,容易让孩子不敢勇于表达自己,因为害怕“说错话”被斥责。
同时,家教过严的孩子,往往与外界接触太少,朋友也少,到了不熟悉的地方自然会缺乏安全感。
比如朋友的孩子涛涛,就是因为对邻居家不熟悉,而导致自己冻得够呛,也不敢去敲门。想想看,如果涛涛真的敲门了,邻居可能不让他进屋吗?
可是,涛涛的这种不熟悉,虽然可能来自于对邻居家的不信任,或因为害怕被拒绝,但更有可能因为害怕没经允许进了邻居家而被妈妈责怪。
而导致这一切原因,正是涛涛的妈妈对他平时事无巨细的管教。如果平时管的不是那么宽,其实孩子完全有识别一些是非,并有主见地做出选择的能力。
怕生,是孩子心理发育的一个必然过程,程度轻重不一。
而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怀疑他人的态度,否则会很容易让孩子面对他人时感到焦虑,因为孩子并不能快速评判出眼前这个陌生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另外,在家长安全的陪伴之下,可以鼓励孩子和他人打招呼甚至对话,来帮助孩子克服怕生的心理。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强迫孩子,给他时间慢慢来。
03 害怕被遗弃
有些孩子对父母等家人的依恋性极强,安全就意味着父母在他们身边。
然而,有的家长却把孩子一味交给阿姨照料而减少与孩子的接触和沟通,甚至在生气或开玩笑的时候扬言“不要孩子了”,甚至经常吵架、把“离婚”挂在嘴边。这些都会让孩子产生被遗弃的感觉,而这些感觉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往往是不可逆的。
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对孩子的陪伴,并且要注意与孩子的沟通。如果孩子已经产生了被遗弃的感觉,您就要加倍地陪伴他,爱抚他,反复告诉孩子他在家庭中的重要性,让孩子知道父母绝不会遗弃自己,慢慢建立安全感。
恐物,就是孩子会对特定的物品表现出恐惧,例如巨大的东西、毛茸茸的玩具、某种动物、漆黑的房间、关门时的声响等等。
我就记得自己小时候,特别喜欢玩积木,却对有一块积木特别恐惧,因为那块积木上画着一只人的“眼睛”。
对于并不真的可怕或危险的东西,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一点一点地去接近它,认识它,从而接纳它。
另外,孩子对某件事物的恐惧往往是受了父母的影响,比如父母在走进漆黑的房间时随口说过一句“好可怕啊”,就很可能让孩子对夜晚没开灯的房间产生“很可怕”的印象和恐惧心理。
所以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有意识地管理好自己的言行哦!
05 对突发事件的恐惧
一些孩子经历或目睹过某些突发事件,比如一些灾难、事故等(甚至是电视、手机上的灾难、事故),心灵受到了震动,很可能会在心中留下恐惧的阴影。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对孩子多一些关心,避免带他们到可能引起回忆的环境中去,也不要给孩子接触到类似的虚拟场景,从而帮助他们渐渐走出阴影。
然而,当孩子的恐惧非常严重时,请您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咨询心理医生。
06 对恐怖影视镜头的恐惧
我的侄子今年都12岁了,已经上了七年级,却始终不敢一个人睡,导致我哥和嫂子必须要有一个人陪在他床前,等他睡着了才能离开屋。平时在家,甚至连家门口都不敢接近。
后来我嫂子终于问出了原因:原来夫妻二人工作压力大,经常相约晚上在家看恐怖、悬疑片,被侄子经常瞄到。使得侄子自己也“入戏”了,现在怎么疏导都很困难。
其实,为避免这类恐惧,父母一定不要在说话或讲故事时故意渲染鬼怪的恐怖气氛,更不要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用鬼怪来吓唬他们。
另外,不要让孩子看影视作品中恐怖的鬼神镜头,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怎么让他“大胆”起来
1、对于孩子不要过多苛求,要给予更多的鼓励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是家常便饭,如果对于孩子的错误指责过于严厉,孩子便会开始怀疑自己,害怕自己犯错误。
孩子为了避免犯错,就尽可能做得越少越好,说得越少越好,于是越来越不敢表达自己,越来越胆小怕事。
因此,家长一定不能对孩子犯的错误进行过于严厉的、甚至武断不讲道理的批评,而是进行平和的劝导,给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自信。
2、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外出、社交机会
很多胆小的孩子都是由老人带,或者父母工作太忙,经常让孩子待在家里而很少出去。这样要么会让孩子越来越胆小,要么虽然孩子在家不胆小,但出了门就会怕这怕那。
因此,只有做妈妈爸爸的多和他们交流,并引导他们交外面的同学朋友,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慢慢帮他克服自身的害羞和胆小。
3、当孩子过于胆小时,家长千万不要斥责
要慢慢引导,告诉孩子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不要自己吓自己,而且很多人都是很乐意和他交朋友的。
如果只是一味地说:“你怎么这么胆小?”“别害怕”这种不疼不痒的话,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更加抵触。
4、多陪孩子,尤其是做爸爸的
母亲在教育的时候,会比较容易按照自己女性的原则标准,要求孩子顺从听话。相对母亲来说,父亲更加外向、勇敢、果断。
“爸爸”这个角色本身就充满着一种来自雄性的保护感与安全感,给孩子巨大的心理支持和力量。爸爸带着孩子玩耍的方式一般也更加能锻炼孩子的胆量。
如果说妈妈像月亮,那么爸爸就像太阳。一个孩子很难沐浴着月光长成一个阳光少年,他必须吸收来自爸爸的太阳光辉,才能形成开朗的心态。
有些孩子的“胆小”,
往往并不由于天生性格的内因,
而是出于家庭、人际等外在环境。
一个“胆小”的孩子,他最渴望的,
是更多的鼓励,
更多的朋友,
和更多来自爸妈的关怀。
但愿,当下次有人说他“胆小鬼”时,
孩子们能微笑、大方地回一句,
“来,交个朋友。”
【微信公众号-麻麻学苑】
家庭亲子教育公众号,儿童阅读推广人,每天分享最新的教育理念、育儿宝典,育儿的路上我们同行,喜欢我们那就手机关注微信公众号麻麻学苑(在微信通讯录“公众号”点击“+”搜索“麻麻学苑”即可关注)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卢勤:很多家庭教育都忽视了孩子人格的成长_网易教育
卢勤:很多家庭教育都忽视了孩子人格的成长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日,第五届金翼奖2013网易教育年度大选颁奖典礼在北京举办。在接受网易教育转方式,知心姐姐卢勤表示,我现在讲的是如何把孩子培养成财富,现在很多人财富观发生变化,总是想给孩子留点车子、票子、房子,但实际上并没有把孩子变成财富。
本文由网易教育频道独家采访编写,转载请注明。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知心姐姐 卢勤
网易教育: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第五届金翼奖网易教育年度大选颁奖典礼现场,今天请到访谈间的这位嘉宾是知心姐姐卢勤。欢迎您知心姐姐。我们终于盼到您了,2013年就要过去了,在您眼中您觉得今年有什么样的教育事件特别触动您的?
卢勤:有两件事,一个是复旦大学大学生投毒,这个让我很震惊,那么优秀的学生,成绩很优秀的学生,竟然就做出这样的事情,他的嫉妒心,他不能容忍,觉得人家不好相处就把人家毒死了这都不可思议的事情。还有一件事情重庆的女孩,把一个小孩,去殴打这个小孩,还把小孩从楼上扔下去,这也是以前很少听说的事情。也两件事给我一个教育,我们的教育教育半天孩子,可能就更多的关注他的成绩了,对他的心灵发展太忽视了。在他的心灵世界里头充满罪恶不是善良,对他的伙伴也好、朋友也好、同学也好,对比他小的小孩子也好,没有把他看成一个生命,而因为我不喜欢把你伤了把你灭了,这种想法挺可怕的,教育中的缺失人格的教育,这种人性的教育太缺失了,造成这样的恶果。
网易教育:这两件事让大家非常痛心,同时大家也在想,是不是他们的家庭在他们的教育上出现一种缺失不足,我们要探讨一下家庭教育,因为您知心姐姐大家就非常热心肠,对家庭教育您也研究了很多年,在这么多年中,您觉得家庭教育中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卢勤:应该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学生的家长都变化了,家长现在知识层次比较高,经济条件都比较好,对孩子教育也更加重视了,这个前所未有的,就是今天的,尤其是小学生,幼儿园的小朋友,小学生和一些中学生的家长,对孩子那种关注那是很强烈,对孩子的投入是很舍得,对孩子的培养很精心,这点上是过去家长都做不到的。
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就是说他们关注的更多是孩子学业智力发展,然后将来如何出国留学。
网易教育:还是成绩。
卢勤:成绩,把他的心思大部分用在这,而孩子人格成长被忽视,心灵的成长被忽视,这种忽视,我现在给家长进行课程讲座,我现在讲的是如何把孩子培养成财富,现在很多人财富观发生变化,总是想给孩子留点什么,车子、票子、房子,总觉得这样对得起孩子让孩子有好日子,实际上并没有把孩子变成财富。我曾经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女企业家单亲妈妈,妈妈挺有钱,她说我的爱给我的儿子,儿子17岁买宝马,儿子18岁给儿子买房子,儿子后来说妈妈你知道我什么时候最快乐吗,你死那天,钱全留给我。后来她转变观念。我认识欧洲的一个妈妈,儿子问妈妈你爱我吗,问儿子最喜欢什么,儿子说我最喜欢名车保时捷,妈妈说什么时候送给你这个礼物最高兴,儿子说我过生日的时候,儿子过生日时妈妈果然送个保时捷,是个汽车玩具,妈妈在车里写四个字“自己挣去”,15年以后儿子果然挣了保时捷,我们是把财富留给孩子,人家却把孩子变成财富,未来情况可想而知。今天教育我们财富观有变化,总想钱越多孩子越好,其实不是,权越多孩子越好也不是,出什么问题摆平,一摆平孩子没责任了也不行,怎么样让孩子健康成长。首先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他才能幸福的人生。我们光是给他一个富裕的童年他并不一定幸福,要给他一个贫困的童年也不一定幸福,得他自己感觉到幸福,是什么力量让孩子感觉到幸福,是什么力量让孩子感觉到财富。
网易教育:现在的家长对自己孩子教育,把他们教育成什么样的人非常关注非常在意。您刚才提到怎么样把真正的财富留给孩子,在您眼中,真正理想的家庭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卢勤:我觉得自主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小孩成长有几种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就是肯定的教育,为什么要肯定呢?在肯定中长大的孩子爱人爱己,在否定中长大的孩子勾心斗角,这是成长环境带来的。孩子他未成年,未成年人如果他的环境是充满肯定积极的环境他就有自信,如果他老是被人家指责他就很自卑,这是孩子的特征,因为他对自我认识还不完整的时候,家长老师的评价就特别重要。马斯洛人生五大基本需求第五条就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有个人的价值,觉得我还行,我那不行我这还行,他活的就快乐,他出现挫折他不至于自杀,现在分考的不好自杀,高考没有理想的成绩自杀,老师的一句话自杀,妈妈一句话自杀,为什么?只要负面东西一来他觉得我不行,我不行的背后,从小要有被肯定的环境,并不是考一百分才行,你劳动很好你很好,每个人有不同,有自己的长处,能够有自己的价值感特别重要,家庭教育不是指责孩子是肯定孩子,肯定他的长处挖掘他的潜力,不要老说你瞧人家,把人家孩子看作是孩子的标准,造成孩子跟别人孩子的对比,这是社会造成的恶果,肯定的力量对今天孩子特别重要。
另外一种是梦想的目标。有目标的孩子走的远,有梦想的孩子飞的高,如果这个孩子从小有梦想他干时完全不同,现在学习是爸爸妈妈让我学的不是我想的,我应付。把它变成自己的梦想很重要,在孩子梦想路上更多是成功的体验。他在一件小事上成功了,他就有梦想了,我记得有一个农民企业家,小的时候因为做了一件好事,然后老师表扬他了,老师表扬他觉得还不够,就从墙上拿一张红纸,撕一个红五星,贴他脸上,用唾沫贴上,后来掉了,他后来贴在脑门上,特别爱做好事,这人长大以后特别爱做好事,他的爱心,有人说他好做表面,其实不是,他从小受了影响,很多人小时受了一点点影响,这方面就发展。梦想跟孩子小成功有关系,小小的成功有大大的梦想,我小时想做知心姐姐,因为我给知心姐姐写了一封信,收到回信。所以我有这个梦想一直想做知心姐姐,虽然经历文革十年上山下乡动乱,依然有这个梦想,后来真的梦想成真了。我接触过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曾经的小小的成功,怎么让孩子感受成功很重要,在梦想的路上特别需要眼光。这个眼光站的高看的远,什么都没看过的孩子让他有梦想不可能,得看到了才有想法。
这次看嫦娥三号登上月球时,总设计师因为到国外学习,看到过国外月球采集物的震撼,他才有想法要给中国创造这个奇迹,孩子眼光很重要,现在我们教育把孩子搁在门里,校门家门里头,孩子要读万卷书行万卷里路,经万人指导。小孩要有爱心,要有理想,要学会助人要学会感恩,每一个环节不可缺少,如果一个小还这点能做到,他是充满爱的人,他会同情弱者,他会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羡慕嫉妒恨,这就是当今社会恶劣的环境,让孩子排斥别人这是今天的恶果,社会应该反思。
网易教育:听您刚才一席话我自己受益颇多。很多家长希望孩子成长有好处的理念,推广和普及上应该如何做呢?家长现在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我每次出去演讲,给家长做讲座特别感动,大雪天全来,什么样气候全来,坐那2、3个小时不动,把家人叫来,我特感动,他们真的很认真学习,他们童年没有这一课,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刻骨铭心,而他们的父母那代没有经历过,他们学习欲望可强了,我觉得应该给家长进行培训。知心姐姐推出了中国父母培训学习计划,就是要给更多的家长一个学习,我们家庭教育的讲座应该请大家多去讲,除了搞教育的专业人士以外,家长也可以去讲,共同成长更好一点。有些书籍推荐家长看,因为他看书他会慢慢琢磨,我最有成就感的是,很多人说我孩子出生我看了您哪本书,我后来写了《长大不容易》,成名孕育期、幼儿成长期、青春期一路写来,我接触不同家长有很多问题很多困惑,我们走过来了有很多感受跟大家交流一下,有些书籍可以介绍,现在不少书,很多家长写的书很好看可以看一看。
另外一些交流搞一些,沙龙、论坛大家来交流,交流交流都有一种共识,忽然会发现一些问题。现在网络交流也挺多的,我现在他们互相家长之间互相发的微信微博,大部分都是教育有关的。
网易教育:说明大家非常重视。
卢勤:特别重视这个事,所以这个社会要满足年轻父母的需求,给他们提供更多的环境。
网易教育:相信听了知心姐姐的分享,我们的家长也能够在自己育儿过程中学习到更多,也预祝中国所有的家长都能够重视家庭教育,能够真正的把科学的家庭教育应用到自己的育儿过程中。
卢勤:这是一份责任。因为你生一个孩子这时你就有一份责任,你要把他培养成你家的人,也要培养成社会的人,爸爸妈妈首先要承担责任,要用高度责任感教育孩子,孩子出现任何问题不要着急,要慢慢陪着他走过来,但当孩子自己犯了错误让他自己承担,这样孩子才有责任感,教育带着强烈的责任不光是爱。
网易教育:今天分享这么多,相信大家都有感悟,希望中国所有的家长能教育出好孩子,有财富的孩子。
本文来源:网易教育频道综合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的家庭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