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病人的输液泵住院十几天医生不准吃东西,天天输液,医生又没说什么病?烧伤病人的输液泵还有得治疗吗?会有生命危险吗?

频道头部广告调用
> > 正文
病人房产转医生名下调查:当事医生称曾付钱遭拒
  对话黄玲最后岁月的重要证人:
  “事情有必要搞得那么扑朔迷离吗?”
  记者:现在池响峰已说出房子是黄老太“假卖真赠”给他的,你怎么看?
  张华:如果她最终决定把房子无偿赠与陪伴自己度过最后一段时光的医生,也在情理之中。我的孩子都很孝顺,天天打电话关心我,但他们不能天天陪着我。而在这里,护士、医生天天跟我见面,有什么事都是他们来帮忙。人是有感情的,我现在也将这里当成了家。不在这种环境里,许多人是体会不到这种感情变化的。黄玲住院,除了单位的同事、邻居和陈伯夫妇偶尔来过,极少有人探访。孤苦伶仃,没有亲人在身边,医生和护工的一句问候、一个笑容,她都会有感触。不过,房子的事她应该跟组织谈,把事情公开。她当初要是来找我说,我也绝对不会赞成的。
  记者:如果“假卖真赠”说法成立,你说黄老太为什么要把事情复杂化?
  张华:因为赠与手续真的很麻烦,我们公寓就有个阿伯是通过买卖关系把房子给他女儿的,而买卖只要给些手续费就能办成。我老伴走后,办财产赠与手续也曾不胜其烦。但无论买也好赠也好,医生都不该不声不响地收下这套房子,更不该一开始就不讲真话,让简单的事情变得那么复杂。
  黄玲临终不糊涂 自称“精神不太好”
  记者:有报道说,护工刘桃华发现阿婆之前思维一直都很清晰,但到了2007年10月以后对钱的概念已经糊涂了?
  张华:黄玲不拿她找回的钱,还多给她一些,她可能觉得奇怪,但我不这么看。黄玲自己是很省的,但对钱财看得不重,对人很大方,吃饭都抢着埋单。我觉得她是有意给护工的。她曾跟我说过:护工不容易,天天吃辣椒哪有营养?事实上,护工对她也不错,有时还回家给她煮东西吃,老人嘴上没说,心里却很感谢,所以,多给护工点钱,想帮帮护工。
  记者:护工说,在老人去世当天和前一天,池医生曾亲自给她进行两次肌肉注射,还强调以前都是输液,从没进行过肌肉注射,你怎么看?
  张华:那也很正常,药是护士配的,有记录就查一查嘛。我倒是知道之前几天,她出去了一趟,不小心着凉了,后来转化成肺炎。临终那天我还去看她,她说:“你来了,是不是池医生通知你的?今天我精神不太好。”她吃不下东西,只喝了杯咖啡……80岁的人,来时就已一身病,很难再挺下去。
  扯上医患关系对谁有好处?
  记者:你有没留意媒体上的报道?
  张华:我一直看,但那些报道真把我弄糊涂了。我在想:这件事有没有必要搞得那么扑朔迷离呀?一会儿扯上医患关系,一会儿又说要保护护工。我知道,这里的人并没有对护工怎么样呀!她不是还在这里好好干着嘛!这么做只会让事情更复杂,让医患关系更紧张,这对谁有好处?
  记者:有人说,不管如何,作为医生,池响峰就不该收下病人的房子,这与收红包似乎成了一回事。
  张华:这跟红包不能画等号,因为不能忽略老人的感情因素。池医生对黄玲不错,他一开始也不知道她有房子,他不做工作,黄玲母子也不一定能团聚。只是他太年轻,涉世未深。现在他把事情讲出来了,通过法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早日画上句号。我去过不少医院,这里的医患关系算是好的了。我女儿从国外回来,我不让她回家住而是住到这里,几天下来,她对我说:“妈,这里24小时都有人看着你,我总算放心了!”我现在看到这里的医生、护士一个个没精打采,做事谨小慎微的,心里不好受。
  当事医生池响峰:
  曾坚拒房产 老人骂我不把她当亲人
  事件被披露至今,28岁的医生池响峰一直处于舆论关注的中心,他为此“消失”了一段时间。同事评价他“为人老实,好心办糊涂事,不要一棍子把他打死啊!”一个医生说,病人彭勤英去年10月出院时经济有困难,池医生还刷卡垫付1000元,“他对病人的好不是假装的。”而93岁的罗玉贞阿婆在病房里一听他的名字就对着记者大叫:“快叫池医生回来啊,我好想他!他是好医生啊!”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还接到一个退休老干部关切的短信:“池医生,你是不是被抓了?别怕,我相信你。”
  他坦承,经过这段时间的反省,觉得“很后悔,应该坚定立场,不答应老人就好了”。回忆8个月来与黄玲的交往,池响峰说老人和他的缘分是通过一件件小事不断加深的。
  老人因病痛曾想自杀
  池响峰说:“日黄阿姨单位的人把她交给我,说她是个孤寡老人,要我多关心;从那起,黄阿姨就要我帮她交护工费、伙食费。5月某天,黄阿姨腰痛弯不下身剪脚指甲,我认为这是举手之劳,便来帮她剪脚指甲,她很高兴。5月中旬,黄阿姨冲凉不慎闪了原来就受伤的腰,痛得哭喊着‘要自杀’,我和其他医生给她安慰和治疗,并找她战友开导她,让她放弃轻生的念头。7月底8月初,我发现黄阿姨有药毒性耳聋,左耳听不清,我借了其他病人的助听器给她试,她很喜欢。8月的一个休息日,我和黄阿姨的战友陪她上北京路健民药店配了助听器,顺便逛了步行街。看到对古路面的保护,她说,好久没来了,变化真大,真高兴!”
  “8月底,听说黄阿姨有个儿子在韶关,我开始给他打电话告知其病情,希望他们见面;他说她不愿见面,若贸然前来会被她骂,我听后打算劝一劝黄阿姨。9月我出外学习,黄阿姨查出低血钾,其他医生劝她吃药她不肯,我想起可通过橙子食补,就买了4个大橙子给她。9月28日,黄阿姨跟我促膝长谈,第一次提到房子的事,她要把房子送我,我坚拒,她生气,骂道:‘我把你当干儿子,你不把我当亲人!’”
  去世前身边无亲人
  “10月5日上午,我又打电话劝黄阿姨的儿子来看她;下午她又提出要送我房子,后来说卖给我,我觉得房子环境不错、交通便利,就心动了,并找中介咨询。”
  “10月7日,黄阿姨说她邻居估计她的房子值50万元,她想以40万元卖给我,我接受了。10月8日,所有证件齐备,我知道黄阿姨平时都用现金,当晚就备了10万元现金带到病房给她,她给我收据,说:‘我是快入土的人了,这钱用不着,你先拿回去,房子是送你的。’我当时很矛盾,存了一部分钱入银行,还了一部分给老乡。”
  “10月9日,中介公司派了两个人来,要确认黄阿姨头脑是否清醒,对买卖是否同意。她当时很警惕,叮嘱我:房子的事不要跟单位、亲戚、战友和邻居提及,一讲出来就麻烦!之后一个星期,递件成功我告诉了黄阿姨,她又写了一张30万元的收据给我。10月27日,拿到房产证,我给黄阿姨看,要她先保管,她说放医院不安全,要我拿回家。”
  “11月17日,黄阿姨母子18年来首次团聚,她说已告诉儿子:‘我没留很多财产给你,也没有留大笔钱给你,你不要见怪。’11月22日,黄阿姨单位来人,我问她要不要把房子的事讲明,她不理。”
  “11月24日,黄阿姨因之前外出着凉,引起肺部衰竭和严重贫血去世,身边没有亲人。”
  病友朱乐堤:
  病人对好医生怎能没感情
  61岁的朱乐堤和黄玲住在同一楼层。“老太太跟别的老人不一样,见面跟她问声好,她不爱搭理人。”朱伯的妻子和黄玲的护工是老乡,在闲聊中听其说起池医生对黄阿姨很好。“去年10月池医生去外面学习一个月,老太太不舒服,就让护工打电话叫他回来,一个月回来医院几次呢,有时只是因为想他了就叫他回来。”朱伯的妻子说能够理解黄玲的选择。朱伯因病情需要接受针灸治疗。“池医生对病人态度很和蔼,有问必答,从不让我们空等,还经常过来问哪里不舒服。”她说,丈夫以前也住过其他医院,“我们有对比,态度好的医生,病人怎么没有感情?”
  当事护工刘桃华:
  “池医生的确对阿婆好”
  护工刘桃华是这一事件的另一关键证人。在黄姨朋友、医护人员和病友眼中,这位脾气耿直的阿姨深得黄玲信任。“我说的都是实话,就是没看见她卖什么房子,收到什么钱。”面对记者时,她愤愤不平地操着一口浓重湖南腔,反复强调这一句,语速快得像打机关枪一样。
  她不许记者拍照,担心“你拍到我的脸,回头人家把我谋杀了”。因为她的实话实说成为家属怀疑池医生的依据,她觉得自己这几天来在医院受到大家的孤立,心情一直不好,脸绷得紧紧的。遇见记者前来采访,火气仿佛找到了出口,她在走廊里嚷了十多分钟,才渐渐平静下来。
  “报纸上说是你讲的,医生给阿婆打了针,她就变糊涂了。”同病房一位制服外套着一件红色皮夹的女护工跟她聊天。
  “我只跟记者说,我不知道打的是什么药!到最后,我跟她(阿婆)说的话,说完她又问一遍,不是糊涂是什么?”她立即大声反击。
  “我没感觉阿婆到最后糊涂。你口音那么重,说话快,阿婆耳朵是聋的,听不清!”同伴立即说。
  “你说话确实这样。”受刘桃华照顾的病人也插口了。机关枪哑火了,她摆弄着手机,过了一会儿又抬起头,声音小了点,却透着明显的委屈:“反正我没跟人说池医生的坏话,我对每个人都说,池医生对阿婆好。”
  其他医护人员:
  看报纸才知阿婆不是孤老
  “如果这事发生在其他老人身上,我觉得不可能,可是发生在黄阿姨身上,我觉得不意外。”在黄玲去世前经常为她做理疗的刘医生评价说,老人个性极难相信别人,平时做惯理疗的医生临时有事,换个人来做,她都不肯。
  “可跟人相处久了,觉得你是真心对她,她便会对你很好,好得让你很感动。”刘医生说,平时跟她约了3时做理疗,她准会2时50分到,宁可在门外等10分钟,“请她进来也不肯,她总说‘你忙你的事情,不要耽误你’。”
  “我一直以为阿婆是孤寡老人,看报纸后才知道原来她有亲属子女!”刘医生感慨。“我们这里住的老人,大部分是80岁以上的,黄阿姨是最特别的一个!”孙护士长说,这里的老人经济条件都不错,很多人亲戚常来看,而黄阿姨呢,来看她的人最少。“印象中,除了她的老战友,就是单位的人,没见过有什么亲戚。”
  孙护士长说,因为长时间的相处,老人们跟医护人员感情很亲。“老人经常拿东西给我们吃,或者要请我们吃饭。”
  老人家就像孩子一样,医护人员如果不答应,老人就会不高兴,觉得不领情,会发脾气。“我们请示过医院,吃饭要坚拒,可是如果老人家执意要请吃橘子糖什么的,吃一点就好,哄老人家开心嘛。”
  赠与涉及人物:
  黄玲:生前为中新社广东分社退休老干部
  池响峰: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白云分院医生,曾是黄玲主管医生。
  张华(化名):1946年与黄玲相识,61年来一直有联系。2007年4月中旬,介绍黄玲入住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白云分院,本身住在分院老人公寓。因住得近与黄玲走动最勤,成了她最后岁月的重要证人。
  陈伯:十几岁在越南当兵就跟黄玲是患难与共,交情不下60年。黄玲之前动手术时他常和太太去照顾她。黄玲后来为护工与之翻脸。文/本报记者翁淑贤、任珊珊 图/本报记者庄小龙
  
2 下一页   尾 页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密  码:
右侧调用-广告
右侧调用-本站【欢迎关注佳人官方微信】佳人官方微信出炉啦,
您正在阅读: &
& 医院看病指南:努力做一个不被医生吐槽的病人
医院看病指南:努力做一个不被医生吐槽的病人
被医生含泪推荐的《病人自我修养》,让每次看病都能宾主尽欢。免费关注微信公众号 jiarenorg ,就能天天收到佳人精彩文章了,咱们微信里见!
一个病人的自我修养——跑医院看病的ABC
文/一锅脑浆粥
从小到大没断过跑医院,尤以最近一年为甚,经验丰富基本上快形成看病SOP了……干脆整理一下好了。
【去医院看病前第一件事:写纸条】
并不是随随便便拿张草稿纸涂涂抹抹…主要是要把病史给好好整理出来,毕竟临场问答时候难免有遗漏,甚至可以看病时候偷懒,直接把纸条给大夫一递(这事儿干过两回),上面都写得有条有理一清二楚了,大家一起都省心。
整理病史要点包括:
1、压缩提炼信息
比如过去的一年间本少爷的影像数据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各种CT、各种电、各种磁……)攒下来得有前前后后20张片子可能还不止。有一次去看专家门诊时候准备工作没做好,就是各种手忙脚乱翻来覆去找片子,手术前的手术后的犯病前的犯病后的远期的近期的……
后来长记性了,再去看门诊之前早早就把满满一个提袋里的所有片子按日期、种类、病症排好顺序编上号,同时单独写一张纸用作索引。大夫查的时候,就可以像图书管理员一样,要哪张给哪张,快捷又准确。最开始没做这准备很大程度是因为主治医生就是手术的主刀,情况基本都熟,不用次次都返回去查老片子。后来换了主治人家得从头了解病程,那就要花时间了。准备工作不充分,耽误的是自己看病的工夫。
除了片子之外还包括比如历次大姨妈时间、程度、表现等等。对大夫而言整整一年前的几月几号在哪里犯了什么样的大姨妈这个信息可能价值不大,所以除了全部详细记录之外,再额外压缩出一个摘要版本写出一个纸条来(就像申请签证或者找工作时候的cover letter),包括大姨妈的最初、现状、近期频率表现等等关键参数,大夫拿过去一眼扫完半页纸就知道这个人大体是个什么情况,然后如果需要进一步询问的时候,随时都有详细资料拿在手头可以备查。
2、找关键信息
写纸条压缩提炼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不过在这个步骤中要额外确保关键信息不被压缩掉。比如前几天右边大脚趾上出了一片水泡,没怎么管它自己慢慢好了,然后旁边又有再来一拨的迹象。去皮肤科的时候描述就是该部位从一周前开始经历了红点、水泡、破溃、愈合的过程,然后现在两侧又开始出现数个红点。
除此之外的关键信息包括:该症状仅在局部出现,没有对称性,平时从未有刺激性饮食,没有除日常活动之外的特殊活动,正在长期服用神经科药物。每一项关键信息都能让大夫排除特定因素或者增加额外考虑。
这些东西问诊时候一项一项挤牙膏地问一来很费劲,二来容易挂一漏万。就像我上大学时候出去金五星批发市场买完东西之后排队开发票,前面的人磨磨唧唧,到我时候一口气对开票大妈报清楚抬头(学校系里)、明细(办公用品)、税点(不加税),大妈情不自禁爽了句“痛快”然后埋头狂写,20秒钟撕条走人。
3、准确描述症状
胃疼了很多年一直没解决,前阵子考虑说还是应该去消化科看看。虽然自己觉得十足的是胃疼的毛病,而且初衷就是抱着想做胃镜的打算去的,但是见了主治还是果断描述为“长期左上腹无规律各种疼痛”,是不是胃的毛病让主治摸完了自己判断去,而不是“您给我开个单子我查查胃镜”。
看病比较怕的就是先入为主上来就跟大夫说“哎呀大夫我胃不好”,碰到负责任的大夫还再检查一遍确认一下到底问题在哪儿,碰到不负责任的那还不干脆省心顺杆儿爬既然你都说了是胃病我就照着胃病给你开药治就结了。
这些东西都整理明白了之后,看病的主诉也就基本上都清楚了。尤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不要隐瞒任何可能相关的信息。已经不知道多少次看到小姑娘肚子疼送医院然后否认性史,结果耽误宫外孕治疗的报道了,有的救过来了有的没救过来,这时候可不能死要面子耽误事儿。
相比而言,我膝盖幽幽地疼了一个半月之后去看骨科大夫的时候,做好了准备随时招供,是因为当初嘿咻的时候在没床垫的床板上干磨给硌的Orz……另外则是对大夫可能提出什么问题有所预期,做好准备,没能写出来在纸上的内容,也做到心中有数随时有问必答且对答如流。
简言之,写纸条就是个换位思考的过程:假如我是大夫,碰到我自己来看病,让我来写病历的话,写成什么样子能让患者和下一个大夫都看得明白?大致照着这个标准整理一下,就八九不离十了。
【第二件事:找准科室】
因为挂错号在医院里被迫团团转的经历时有发生(而且这种事很让病人恼火),就连我这样的老病号都免不了有走眼的时候。前一阵子去精神病院,本来想看心理咨询,挂成了焦虑门诊(因为症状是焦虑嘛),一大早进去分诊之后开了单子做七七八八各种检查,末了到了门诊大夫要给开药,然后我果断说我不要吃药,以前吃过药副作用要命,我要做咨询,大夫一脸诧异那你挂错号了,这里是开药的,你得重新去挂心理咨询的号。于是一上午都白忙了,出去吃饭然后重新排队,还算走运当即挂上了下午的咨询号,不过疑似上午包括心理测试在内的所有检查都等于花钱买安慰剂了。
之前住院的时候也注意到这一点。对面床有个从ICU转出来的被钢筋穿了脑袋的帅大叔,身上穿着各种管子拴着各种箱子他嫌烦了,等主治来查房的时候,要求把乱七八糟的东西都给撤掉,主治很严肃的告诉说自己是脑外科的,只能管脑袋的事情,身上那个血乎乎的怪箱子得等胸外科的大夫来会诊,看过之后才能决定怎么搞。
包括我自己也是,去年很奇怪的事情就是,每次一住院吃饭就胃口各种好,然后全家一起怀疑是不是有什么药碰巧也管了胃的病,后来每天输液的时候留心了一下各个药,记下名字去搜了之后,发现有一个叫“洛赛克”的似乎和消化系统沾边,等主治来查床的时候,就提起这个每次一住院就变吃货的问题来,询问是不是跟这药有关系,主治撂下一句“跟这没关系”,急匆匆扭脸就走去查房后面N多嗷嗷待哺的病人了。但是最近再查发现,这药貌似就是防止消化道出血症状的合并用药,所以看起来有必要重新去消化科仔细咨询一下。
医院的分科就好比上学课程的分科,数学题要去找数学老师,英语题要去找英语老师,化学题要去找化学老师……虽然数学老师肯定也学过也懂英语,但毕竟不是专长,拿着英语题去找数学老师,或者拿着数学题去找物理老师,就算数学老师的英语再好或者物理老师的数学再好,也都是缘木求鱼的性质。
而且,在医院里不管是问护士也好,问大夫也好,如果对方回答的内容否定且态度并不怎么亲切,多半可能性是这问题提得不对路,或者没问对人,如果问对了找准了专业人士,正常情况下,都会很高兴很乐意有人前来咨询自己的职责或专长的。
就像我约胃镜那天,前台的大姐告诉说半夜开始要不吃不喝,但是我告诉说早上还需要吃药,于是大姐仔仔细细地把情况问了个透,然后留下了我的电话,告诉我早上提前点把药吃了,然后不行就当天上午晚点做,确保镜子进去看得清楚,而不是看一堆染得乱七八糟的东西。
各个医院分科可能还有细微的差别。比如,同样是肛肠系统,有的医院就专门有个肛肠科,有的就只是在普外科常规有个大夫坐诊。这一点在帝都统一挂号平台系统上,比较一下各家医院就很明显能够看出来了。
而且对待同一个病症,不同科室的处理办法也不一样,比如神经内科就是各种吃药调药,神经外科就是各种手术各种检查,两下里其实不乏互补之处;像宣武医院不光是神内和神外,还有个功能神外。挂号的时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妥当,免得看病当天不得不因为挂号科室错误而四处乱转。
而且,还有的时候,挂号本身就存在着诊疗选择的智慧。健康节目里报道过有关的例子,病人出现某些严重症状(比如休克),然后从心外开始恨不得全院各科轮转,所有检查全查了个遍,钱也没少花,最后直到到了变态反应科才发现,就是个比较小众但是又很严重的过敏反应(吃花生之类的……还有更要命的是吃馒头),恍然大悟,一开始怀疑成了心脏病去心外,自然是查不出任何原因来。
出现这种(小概率)事件是怪不得医生的,由于现代社会的科学领域细分的关系,到了某个分科,大夫就会根据自己受到的专业技能训练,按照具体这一方面的思路去排查分析,直到找清楚了为止。
如果有机会从一开始就怀疑对大方向,找准科室,就省时省力了,好比把生物作业题拿给生物老师的样子。如果把摩托车开到自行车铺让师傅去修,效果可想而知,虽然都是两个轮子——正常情况下师傅会打量一番然后告诉说这车得去摩托车4S店挂个号去处理,如果非还在自行车铺搞的话,修完了之后机动车没准变成脚踏车那也就是意料之中了。
【第三件事:做好功课,对治疗方案有所预期】
去看病的时候,对诊疗处置一般都会有一定范围的心理预期,比如外伤清创缝合,内科开药回家去吃,急症输液留观,等等之类的。当然,偶尔也会出现小概率事件,比如肚子疼以为吃坏了跑过来结果发现是心梗,或者头疼以为感冒查出来脑出血了,之类的。大多数情况下,在预期范围内的,做好准备,至少可以心里大致估计好需要准备多少药费检查费,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地让和医生的沟通更加顺畅。
有一次在家里,肚子七扭八歪地疼了后半夜,到白天上午缓了缓似乎好点了,过了上午又接着开始疼,倒没有什么太夸张的其他症状,但是心里没谱,觉得还是去急诊看看放心,于是开车去急诊,接诊的是个被几十号人排队围等的满脸疲惫的年轻大夫,简单问了几句摸了摸就开单子去验尿验血去了——非常典型的排队半小时看病半分钟,不理解的可能还以为怎么就知道开检验单收钱。
不过我一点意见都没有,拿着单子交钱化验去了,因为我心里合计着看这架势,大致是要查淀粉酶排除掉胰腺炎的风险可能性,万一真是这种严重状况,坐在那里干摸是什么也摸不出来的,谁看病都得去化验。查完了之后指标一切正常,回去重新检视了一下,大夫估计可能就是胃痉挛的样子,程度没太严重的时候,不需要什么特殊处理回去歇歇就差不多了,顶多再拿热水袋敷一敷。于是确认了没什么问题之后,我们就欢天喜地开车回家了,药都不用开。
当然,也有过自以为懂,结果差了十万八千里的时候。住院做完血管造影出来,护士给挂上甘露醇,我满以为造影剂用的是某种放射性金属离子,然后是拿甘露醇来络合把造影剂都给洗出来,后来才知道满不是这么回事。造影剂用的应该是碘131,洗的话就纯粹是用水往外洗,输液喝水都算上,给尿出来就结了,而甘露醇是天天都在用,拿来降颅压的。
之前我们家去看病,也遇到过几回不靠谱的状况。比如让我妈一直耿耿于怀的,有次我爸刚一住院大夫就过来告诉“你安个泵吧”,老娘果断拒绝,而现如今老头子好端端的,恨不得连药都快不用吃了。
5年前我刚开始闹胃病时候,有一次去我家旁边的三级医院看,也是,早上刚进去恨不得话都没说完,就被大夫开着各种单子打了出来,当时那个女大夫如同三头六臂一般,给一屋子的老头老太太包括我开各种条子单子方子,各自支到不同的地方,当即气得我回家趴床上大哭一场,由此也导致从此之后,我再也不去那里看病,虽然离家只有公交车三站地方便的很。总的来说,现在的话,大夫开出检查来,我已经不像以前小时候产生一种“怎么又要花钱做检查”的心情了,但前提是大夫仔细听过我的主诉,并且认真地过了脑子考虑。
说起这一点来,从小到大,去医院看病,心态经历的变化大致是,小时候的被带着去医院“随便摆弄反正给我弄好了”,到再大一些手里有零花钱或者开始挣钱了“真讨厌又要花钱”,到现在“去咨询研究一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以前去医院时候是抱着一种修车的态度,推进去反正你就得给我多快好省地修好;现在更多的是一种学习的态度,找专家求科普,好比从宜家买了把椅子零件正散着一地,大家一起来琢磨一下这把椅子怎么装起来,虽然其实我自己就是那把满地都是的椅子。
既然是咨询,疗效是王道,感觉医疗建议不靠谱的,我也没必要非得往心里去,就像装泵扎电极之类的,不愿意就不做而已,简单的很。而且九个大夫十个方案这种情况也常见并正常的很,住院时候在病房里就发生过,主治、副主任、科主任在用药量上一人一个主意。每个人接触过的病例经验不同,考虑的角度不同,给出的建议也就不同。这时候但凡主治没换人,其他人的意见统统靠边让位,治疗方案上打起架来只有自己吃亏。
【另外还有一条利人利己的】
在医院里游荡的时候,尽量多主动去看标牌,而不是抓到个人就各种问,实在是不行了找不到看不懂了再去问人。自己看标识这种习惯,是在国外上学时候养成的。国外可没有那么多人做面对面服务,很多东西都是贴门挂墙要自己去看,没人管的。
在医院里,一般像抽血、内镜这些每天都人流量巨大的地方,常见问题注意事项早就整理出来贴在桌上挂在墙上了,做胃镜那天,眼看着前台的大姐对着快要上百号人,把同样的答案一遍又一遍重复,目睹那种耐心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当然,可以想象,来看病的基本上都是第一次做这么大的检查,手足无措两眼一抹黑全然不知道该怎么办,而负责接待的,则是要每天把同样的事情重复几百遍。
惭愧的是当天我也没能全部自助,还是有牌子上没看懂的地方要跑去人工咨询,询问之前首先说声抱歉,告诉说自己已经努力去自助了,然后现在仍然有不明白的地方需要帮助。想来她能听到有人这么说,在一片忙糟糟之中,心里也能稍微舒服点,也会更乐意接待回答我的问题吧,所以说是利人利己。
【好好看病,天天健康……】
【让每次看病都能宾主尽欢,努力做一个不被医生吐槽的病人~】()
| 京ICP备 | 京公网安备64已收藏本页面
住院中,隔壁病床的婆婆患的胰腺炎。医生交代期间不能吃东西,只能靠输液来补充能量。今天又输液,婆婆委屈啊,强烈要求要给医生提意见,可不可以输液输些
排骨汤,鸡汤 之类的……
没经过这个的不会有体会。你能想象人家每天吃东西,你只能看着,要一周。人家吃肉,你只能喝米粥两周,每次还只能喝小半碗。看别人吃馒头都馋的不得了!
来,干了这碗毒鸡汤
胰腺炎,很厉害的病啊,死亡率相当高
回复 115楼:[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心情不好]
回复 114楼:[大笑][大笑][大笑][大笑]你这种得不了胰腺炎,顶多得癌~[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回复 113楼:我吃饭有点急,一碗饭几分钟吃完,根本就没有那种细嚼慢咽,多到是不多,也不少,我不喝酒
回复 112楼:吃饭别吃太多太急,喝酒不要喝太猛~就没问题了
回复 111楼:哦,没听过的病,很吓人的病
回复 64楼:重症急性胰腺炎~
刚进医院,小护士都绕着走,因为太胖;仨月后小护士都特么往我这儿凑~
回复 2楼:你不怕“不小心”咽下去么???
分享该糗事到糗友圈
胰腺炎很痛的,所有里面最痛的了。变癌就完了……
回复 2楼:万一忍不住想咽下去怎么办?
回复 100楼:胰腺炎实在是太可怕了,但凡与胰腺沾边的病都很厉害,还容易复发,多保重吧!好人一生平安
分享该糗事到糗友圈
你咋啦?生病严不严重啊?
回复 93楼:没听说过这病
回复 2楼:土豪,咱们交朋友吧
回复 87楼:前段时间我胰腺炎没当回事,现在想想,真是从鬼门关门口路过……
分享该糗事到糗友圈
回复 2楼:你毅力真强,要是我喝进嘴里肯定吐不出来了
回复 2楼:这都能行?受得了
回复 2楼:一不小心咽下去怎么办
回复 2楼:刨腹产吧
回复 87楼:胰腺炎会死吗?哎,可怜!
回复 64楼:他是胰腺炎,在吃会死翘翘的,胰腺是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素参与糖代谢
我生宝宝刨腹产,术后两天没吃东西,闻到隔壁床的好吃的,馋的要死
回复 2楼:不行,实在忍不住,
回复 2楼:我出来玩一儿,啊!
回复 12楼:看来你老公让你补过。。。
我表弟胰腺炎,住ICU里20天,昨天去世了……
这个可以有吗?
胰腺炎住院20天,15天禁食。从160廋到110
L,g'g
一定是楼主喝鸡汤还不给婆婆喝
老太太太可爱了
好吃不过海味,好玩不过表妹
糗小妹是不是你妹
回复 72楼:靠,素素改名了,围观中
我曾经5天没吃东西,甚至连水都没有漱口,硬是挂了5天的水挺过来的……
回复 12楼:看样子这是你没少干
输完就gg了
就冲你这个名字,来。陪表哥玩几天。
饮最烈的酒,艹最爱的素素
我得过慢性胰腺炎,刚去医院,医生问明情况直接说:你就是吃多了
回复 13楼:节操都掉了,还要膜干吗呢
回复 44楼:吃太好了,以后都吃草,肯定不会复发
回复 44楼:想法很丰满,很难熬的,
注意身体呀表妹
重症加急性二十四天没吃东西
现在看到胰腺炎三个字
我都辣眼睛
回复 44楼:你这是做什么需要禁食三个月
回复 12楼:污污污
回复 43楼:吞下去也没用,下了胃管,连胃里面的消化液都吸出来了,吞的东西立马跟着出来
不是鼻子插跟管子入胃注射营养液
排骨汤什么都嘛
其实你婆婆的意思是直接输点高蛋白质的东西,你懂的。
恭喜素素推送!
这说的全民表妹夫他妈吧
分享该糗事到糗友圈
再好的美味不过嘴,还有什么意思?可怜见的
公喜受精[发呆]
表妹,什么病?
回复 17楼:我也是,真想把胰腺揪出来不要了
回复 12楼:汉子[色色的]
于是乎医生给挂上了牛奶![嘿嘿][嘿嘿][嘿嘿]
多大点事不吃饭多好,不用嚼了!还不会饿
回复 13楼:楼主说的一大堆毛病。。。。。纯洁的我理解为~一大堆毛.病~那么你住的是妇科医院吧。[哈哈][哈哈][哈哈]
恭喜受精~
呵呵~胰腺炎~哥一笑而过~俺是不会告诉你们我禁食三个月滴水未进从185瘦到120的,看到草坪上的草都想尝尝味儿~
回复 2楼:这都行?你敢说你没有偷偷吞下去一点?一点点都没有?
以后就告别这些汤啦 胰腺受不了 容易犯病
回复 40楼:同喜[传情]
恭喜又精选
回复 13楼:一定要让医生打针
恭喜恭喜!!!
其实有忌讳那么多毛用都没有
对不起不支持点餐!
哈哈,这婆婆心态真好
我一个月前胆结石手术,半个月不吃不喝,看别人喝水都馋
回复 13楼:一点点膜的痕迹都没了,医生说不好补
回复 24楼:你这也算是带病坚持工作啊
我刚回家,收到报告了,有结石,八个毫米,唉,好痛苦
回复 25楼:[汗颜][汗颜][汗颜]嗯,收到
这么大人了,一有点不舒服就该去吃药,去看医生,小病都会被拖成大病,像我现在就在医院等着照片,等的苦
回复 23楼:就是普通的发烧,拖的久了。炎症有点大,没啥事,谢谢你关心啊,我闲的无聊就把糗事分享大家了
大家其实很好奇,你得的什么病,今天糗百里好几条都是你的动态了
回复 2楼:壕做友,,
后来,大妈和临床王大爷好上了,因为王大爷老给她发鸡汤文!
艾玛,这个……
胰腺炎不能吃油腻啊
刷屏了。。
胰腺炎真是太痛了,我以前半个月手上脚上挂水,连一滴水都不能喝,关键还特么痛的死去活来。
窝曹,又是医院!
可以输。。
反正是输液,什么不是都一样?
回复 12楼:哈哈
回复 11楼:你老公有没有让你顺便补个膜?
回复 10楼:一大堆毛病,住几天
胰腺出毛病了,比肾啊,心啊出毛病还严重
看把老人家苦的!
呃呃,可以的!还可以输鱼汤、牛肉汤、当然,还有疙瘩汤!!!
可以输!楼主:我想输个猪肘汤……
回复 2楼:可怜的娃
我住院禁食的时候,都是喝口排骨汤漱漱口,过够瘾再吐掉……
后才能发表评论
你可能喜欢的图片笑话
最受欢迎的爆笑笑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输液病人注意事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