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设计一份错误给药处方 改正错误 英文并说明原因

中医处方用药中的几个问题
我的图书馆
中医处方用药中的几个问题
中医处方用药中的几个问题
. 从中药的品种来源及其药效成分、药理作用或临床疗效角度讨论了当前中医处方用药中较突出存在的超量用药、药味偏多、不合理替代、品种不明、同类药合用及角注遗漏等方面的问题及危害,指出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临床医师与药房两个方面的协作配合。
. 中医处方用药; 中药品种
&&& 中医处方是临床医师为患者治疗或预防疾病而开给药房配方用药的重要书面文件,处方用药的科学正确与否,事关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笔者曾从事中药配方工作3年,并曾长期从事中药质量检验管理工作,历年到多家省市级医院进行中药饮片质量(包括处方用药)调查,发现中医处方用药存在某些较突出问题。现主要从用药品种(来源)及其药效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等角度予以讨论,以期为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超量用药
&&& 超量用药是目前中医处方十分普遍的现象,指处方中药味的量明显超出《中国药典》规定的常用量。从本质上讲,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其所含的有效化学成分(药效成分)。中医在诊治中按辨证论治的原则为患者所开具的处方,不仅其药物组成,而且各药味的用量大小都直接与药效成分的发挥相关。当药效成分达到治疗剂量时方可生效,但显然不是量越大越好。随着用量的加大,有的临床治疗范围发生改变,有的毒副作用增强。如槟榔3~9g用于行气消胀,增大至30~60 g时用于驱绦虫、姜片虫。细辛的使用自古有“不过钱”之说,即临床用量超过3 g时,有使用不安全问题,现已证实其地上部分含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故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细辛药用部位为根,删除了含毒性成分的地上部分。又如生半夏有毒,只可外用,经炮制后的姜半夏、法半夏等虽供内服,但其量应控制在《中国药典》规定的3~9 g范围内。
&&& 随着用量加大,有些中药甚至产生相反的药理作用。如红花,其小剂量水提液可轻度兴奋蟾蜍心脏,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低剂量的麦冬可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强心脏收缩力,但大剂量时作用相反。由此说明,中药的常规用量是祖国医学千百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合理、正确的,不经科学研究,不可随意增大临床用量。
&&& 不少中医药人员认为,当前中药存在炮制不规范、人工栽培养殖品增多等问题,引起质量下滑,只有增加用药量才能保证药效。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首先,随着中药材生产及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不断加强,中药质量在不断提高[1]。况且中医常用的很多大量品种,数百年或更长时间以来就使用人工栽培品,不存在质量下降的问题。至于新出现的栽培品,目前尚没有其有效成分含量普遍低于野生品的规律,只要加强管理,规范生产,中药质量是有保障甚至是可提高的。
  2 药味偏多
&&& 处方药味偏多,即每剂药方由近20味药甚至更多的药味组成,这实际上是用药超量的一种特殊表现。不同地区调查发现,由于处方药味偏多,处方平均用药剂量均高达约200 g/剂甚至以上[2,3],最重有达782 g/剂。用药味数偏多使“君、臣、佐、使”的规律难以体现,不仅影响到中药疗效发挥,而且在煎药时由于众多化学成分的干扰或相互作用,可能产生不利的化学变化,导致中药的不良反应。况且由于用药总剂量增加,只有增加溶剂(水)量才可使药效成分充分煎出,而人体胃肠容纳量却是有限的,所增加的药液量未必能被患者服下。这样不仅完全失去增加药味的“意义”,也是对药材资源的一种浪费。
  3 不合理替代
&&& 这里的不合理替代是指当使用某些药味时,中医或药房人员常用名称与疗效类似品甚至似是而非的混淆品相互替代。替代用药有时为医生所为;有时处方本无差错,而在药房误配了不恰当的“类似品”。这些类似品在化学本质上与药味正品多有较大差异,故相互替代将影响治疗的安全有效性。
&&& 较普遍的例子有用来源于豆科的广金钱草替代报春花科的金钱草,用虽同属于天南星科但互不同属的水半夏取代半夏,用毛茛科的九节菖蒲代替天南星科的石菖蒲等等。这些中药互不同属同科,其基源的亲缘关系较远,所含化学成分迥异,有的即使部分疗效一致,但其作用机理也会有差别,因此彼此替代明显具有不合理性。如属药房人员所为,则责任在药房方。
  4 充斥习用品
&&& 我国中草药品种繁多,资源丰富,加之各地用药习惯的差异,各省区均有不少品种的习用品。习用品多数与中药正品同名,疗效存在某些相似,但因植(动)物来源常有根本不同而普遍存在疗效质量差异;有少数甚至仅是药材外形或药名与正品类似,实为误用品。由于多数习用品有一定疗效并在局部地区长期客观存在,致使医师处方开具中药正品名时,药房不问用药意图,只配其习用品。如在湖北及邻近省份,医生处方开刘寄奴时,药房一般配其习用品,即金丝桃科植物湖南连翘Hypericum ascyron L或元宝草H. sampsonii Hance的干燥全草(主流品为菊科植物奇蒿Artemisia anomala S. Morre的地上部分)。这种以地方习用品取代药用正品的现象十分普遍,如中医师本意用正品,则配方用药的疗效必受很大影响。因此,医院药房应尽可能购入药用正品(药典品种)。如医师本人使用确有个人应用经验的习用品时,只能开具与正品名称有区别的习用品名称。当然习用品名称的规范问题还需要各省区药政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管理。
  5 同类药的合用问题
&&& 这里的同类药的合用是指中医常将两种药性与疗效特别相近的药味相互配对使用或相须为用,目的是增加疗效。如合用“二芽”(麦芽、谷芽)以提高消食健胃作用,并用“乳、没”(乳香、没药)以增强活血止痛生肌作用。类似常合用的还有“二冬”(麦冬、天冬),“二乌”(川乌、草乌),赤、白芍,羌、独活,等等。不难发现,上述常合用的药味,其来源一般为同科或同属,具有很类似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通过合用自然可达到加强疗效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合同造成了同类化学成分量的增加,如赤芍、白芍的植物来源相近或相同,均主含芍药苷(paeoniflorin)等成分,麦芽、谷芽均含淀粉酶等消化酶,说明合用在一定意义上类似于加大用药量而使药力增加。这对于药性较平缓的药味还是可行的,但对于药性较强的药味,如乳香、没药相须为用时,两药用量皆应相应减少。至于有毒性的药物,如川乌与草乌,因二者均主含乌头碱(aconitine)等多种毒性脂型生物碱成分,《中国药典》本身规定其内服时均应先煎或久煎(以降低毒性)[4],如在不减小用量的情况下合用,极可能使毒性成分含量超过药用安全范围。故笔者认为毒性成分相同的药味不可盲目合用。
  6 角注遗漏
&&& 这是一个较常见而又议论较多的问题。中医处方的“角注”是指在处方药名前、后注示说明性术语,用以对该药味的来源或产地、规格、炮制加工、煎法用法等情况作出说明。目的是保障用药准确、用药质量及服用后的疗效与安全。角注的具体内容、目的主要有:一是说明药材的来源或产地,如川贝母、北山楂、怀地黄、川黄柏等,要求药房配发特殊来源或道地产区、质量优良的药材饮片。二是控制饮片的特殊质量,如黄芩开“条芩”或“子芩”(指黄芩中较嫩的根)时,则所含药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等的量比老根“枯芩”中为高,质量较好;当归开“当归尾”时,则活血作用较强。三是指明炮制要求,如生首乌与制首乌,生用治疗肠燥便秘、降血脂,制用补肝肾、填精血、乌发强筋骨;生大黄与酒大黄,生品主要用于泻下,酒制后可活血化淤等。四是说明特殊煎法服法。如矿石、贝壳、甲壳类药味须注明“先煎”,以便使难煎出的药效成分充分溶出,大黄、番泻叶及含芳香性挥发油类成分的药味应标明“后下”,以免久煎降低疗效或使挥发性有效成分散失。此外,还有另煎、包煎、冲服、烊化等等特殊要求,均有利于患者服用或疗效发挥。
  7 讨论与小结
&&& 综上所述,中医处方用药是一项十分严谨的技术工作,事关防病治病安全有效的大事,不仅要求书写认真、细致规范,还要求临床医师彻底弄清每一处方药味的品种规格、炮制加工、药效成分、理化性质、毒副作用,以及正品与地方习用品、易混品之间在名称、疗效应用等方面的异同。处方用药涉及到医与药两个方面,在临床医师辨证论证、理法方药完全正确的前提下,还要求药房配方时做到准确无误。一方面,拒绝混淆品与伪品是药房的最基本的职责。另一方面,药房人员还应能够在用药品种来源、药材饮片的理化性质等方面对医师用药给予咨询建议及监督。此外,医院还应定期组织医药人员学习新的药物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术。这样方可从根本上保证中医处方用药的准确、科学、有效与安全。
.  [1]万定荣,陈科力. 近年武汉市区中药材原料与饮片质量调查与分析[J].中药材,):766.  [2]姜翠敏,王洪泉,蔡玉凤. 上海市部分医院中医处方用药剂量调查[J].中成药, ):907.  [3]陈晓红. 2003年我院中医处方用药的调查[J]. 中医药临床杂志,):356.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4.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用药错误:概念、分类和报告现状
用药错误:概念、分类和报告现状
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 张晓乐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
此文章来源于
  用药错误(medication&errors)是指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任何能导致药物错误使用的可预防事件&(preventable&event)。用药错误可出现于处方、医嘱、药物标签与包装、药物名称、药物混合、配方、发药、给药、用药指导、监测及应用等过程中。
  用药错误大多是由于违反治疗原则和规定所致。用药错误的含义不同于药物不良反应(见表),但用药错误也可以导致不良反应。右图显示了用药错误在药物不良事件总体类型中的定位。
  用药错误分类
  理解和预防用药错误的最好办法,是对用药错误进行分类(如根据错误类型、心理学划分)。目前,基于心理学理论的分类为首选方法,4种类型的用药错误具体为:①&基于知识的错误;②&基于规则的错误;③&基于行动的错误(即“事故”,包括技术错误);④&基于记忆的错误(即“过失”)。
  基于知识的错误可以与任何类型的知识(如专业知识、常识等)有关。例如,青霉素可以导致过敏反应属于一般性知识;明确患者是否青霉素过敏属于特定的知识;复方氨苄西林中含有青霉素是专业知识。忽略任何上述事实均可能导致基于知识的错误。
  基于规则的错误可以分为错误执行了良好的规则、未能执行良好的规则或者执行了不正确规则。
  基于行动的错误定义为实施的行动并非计划之中。例如,医生在书写处方时由于笔误,将普鲁卡因胺写成普鲁卡因。技术错误构成了一个亚类的错误,其定义为,由于行动的执行不佳导致未达到预期结果或发生错误结果。例如,输液中被加入错误剂量的药物。
  基于记忆的错误是指因遗忘某些医疗信息所导致的用药错误。例如,医师虽然已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但由于疏忽该信息,仍给患者处方该药物。
  用药错误报告:与报告同样重要
  在世界范围(包括我国)内,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系统已非常成熟,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和报告体系。然而,与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同样重要的用药错误报告在20世纪末刚刚起步,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但在我国,目前还未形成报告用药错误的文化和体系。
  对于保护公众利益而言,每例用药错误报告均是宝贵的财富。但遗憾的是,许多用药错误发生后,临床医务人员未进行深入分析和引起广泛重视。事实上,多数情况,错误的发生均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位医务工作者的个人失误,背后往往隐藏着医院治疗系统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因此,导致错误的风险在其他病房或其他医疗机构中亦可能同样存在,很可能导致许多患者处于同样的风险之中。在缺乏错误报告和传播的情况下,已发生的用药错误或险情却不能带给更多的医务人员警醒和反思,使其在其他地方重复出现。
  用药错误报告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惩罚导致错误的医务工作者个人,而是为了对用药错误的信息进行统一分析和管理,由此发现医疗系统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对系统进行改进,以避免同样或更多问题的发生。因此,建立与药物不良反应类似的用药错误报告系统势在必行。
  预防用药错误
  预防用药错误需要医院选择有效的风险减少策略,包括建立团队合作和有效沟通的氛围、建立风险控制工作的优先等级、优先解决最可能导致损害的错误等。
  关注高风险流程(如自控式止痛装置)、高风险患者群(如肝肾损害、肿瘤患者)和高危药物是减少错误的重要策略。并且,加强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的药物相关知识和信息化支持系统的培训、完善医院检查系统和计算机系统亦可预防部分用药错误。
  ■&用药安全小课堂
  患者因“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就诊于某医院眼科门诊。医生处方“阿昔洛韦凝胶,眼用,tid”。药师照此处方发药。患者用药数天,原有症状无好转,且出现眼部不适,故再次就诊。此时,医师发现阿昔洛韦凝胶为外用剂型,而非眼用凝胶,医生开具的正确处方应该为“阿昔洛韦眼用凝胶”,其在输入阿昔洛韦后,未核对药物剂型或操作失误,即确认和打印处方,而药师在审核处方和发药时也未发现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不一致的错误。改进措施:弥补信息系统漏洞,将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关联,如不一致,则不能输出和打印处方。
  医师在录入电子处方时,操作失误,将“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30单位胰岛素/次,皮下注射”错误录入为“300单位/次”。改进措施:与临床科室沟通,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系统的“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常用剂量默认设置为“每次10单位”。
  专家点评
  许多医院的实践证明,应用电子处方系统在开始阶段往往不会减少用药错误发生率,而只是改变错误类型。应用电子处方后,不会再出现手写药名错误或不规范情况,但可能导致处方药物剂型、用法用量和给药途径错误等在手写处方时不易出现的问题。
  解决该问题首先应从HIS系统入手,在系统中设定防火墙、绑定信息、默认信息、提示框等以避免录入时误操作。针对上述案例,可采取的措施按有效性从大至小依次为:①&在HIS系统中将剂型与给药途径绑定;②&如果医生选择了同样通用名、不同剂型的药物之一时,则电脑可以自动提示“是否确认药物名称和剂型”,医生确认后方可继续操作;③&发放通用名相同但剂型不同的药物目录;④&药师加强处方审核、调配和发放药物等环节,认真执行“四查十对”制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正文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美国Wittich CM 医师等总结了用药错误的术语和定义、发生率、危险因素、避免策略和法律后果问题的管理。相关内容于2014年8月发表在《梅奥医院院刊》(Mayo Clin Proc)上。用药错误是影响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它是一个易混淆和易被低估的概念。同时用药错误可能以任意形式发生在用药过程中的任何时间。据美国医学研究所(IOM)估计,用药错误导致1/131门诊患者以及1/854住院患者死亡。给药因素(如名称发音相似、治疗指数低),患者因素(如肾或肝功能不佳、认知功能障碍、多重用药),以及专业医护人员因素(如开具处方或书面沟通时使用缩写、认知偏差)均可导致用药错误。差错发生后医师也会受到法律惩处并承担相关损失(见表)。用药错误的术语及定义由于部分定义重叠,用药错误的概念可能易混淆。在医疗护理领域,IOM对于差错的定义为“预期计划给药错误(执行错误)”或“为实现治疗目标使用错误计划(计划错误)”。错误可能是指令不当或遗漏用药造成。Bates 等医师给出的用药错误定义为“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错误”。该定义强调给予患者药物时出现的问题。事实上,虽然一些医疗差错对患者有害,但大多数无明显影响。研究表明,<1%的用药错误会导致药物不良事件。用药错误包括给予错误药物,给予错误剂量,未按指示给予药物以及忘记在药物用完后继续给药。药物的安全性(也称为药物警戒)侧重于药物的安全性和监管。药物不良事件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因于给药错误,但并不绝对。药物不良事件是由使用药物干预引起的,可预测未来给药的危害,以决定改变给药方案、给药剂量或停用药物。通过改善给药措施,药物不良事件将可以预防。改善用药错误分类可规范医患之间沟通,并提高问题报告效率。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将用药错误归类为处方用药错误、遗漏(安排药物未使用)、用药时间错误、使用未经授权的药品(未通过合法处方授权)、剂量不当、剂型错误、药品制备错误、给药途径错误,使用变质药物(过期药物)、监测(使用实验室数据来监测药物毒性或影响性)、用药依从性,以及其他错误。错误原因包括药品名称问题、字迹潦草、标签错误、(医师,护士或药剂师)超负荷工作、以及药物可获得性(药物短缺)。国家协调理事会用药错误报告和预防部门对错误和危害关系分类如下:① 无错误(有可能产生错误情况),② 有错误但无伤害,③ 有错误并造成危害,以及④ 错误导致患者死亡。用药错误发生率与危害一项研究表明,住院用药错误发生率为4.8%~5.3% 。此外,研究显示医院每接诊1000 例患者,有12.3次发生院内开具处方错误。错误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医疗护理环境、给药途径和临床方案的选择。Bates等医师研究了用药错误造成危害的相对发生频率。通过对10000 多份医嘱进行分析,发现每100份医嘱中有5.3 份出现错误。但其中0.9% 的错误导致药物不良事件。Barker 等医师的研究表明19% 的给药剂量有错误,但仅7%可潜在导致药物不良事件。跟踪用药错误数据的数据显示,排名前9位导致用药错误的最常见药物为(降序)胰岛素、沙丁胺醇、吗啡、氯化钾、肝素、头孢唑林、呋塞米、左氧氟沙星和万古霉素。导致这些院内错误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人员编制问题、医护人员分心、工作量上升、患者问题、交接班以及疲劳。用药错误的风险因素患者、专业医护人员,以及用药因素均与用药错误的风险相关。患者肾功能或肝功能下降导致高的用药错误相关发生率。此外,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患有合并症、生活状况不良、用药非依从性以及使用复方用药也可能会增加风险。高龄是发生用药错误的患者相关风险因素,如抗胆碱能药物、镇静剂、和可能引起低血压的药物可导致老年患者谵妄或跌倒。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这些药物治疗老年患者仍然恰当,但哪部分不利反应与错误相关尚不明确。医疗护理专业人员相关因素可导致用药错误。开具处方和沟通时使用缩写会增加用药错误的风险。因此建议对于易混淆的名词应写明全称,而不使用缩写。医护人员认知偏差也可导致用药错误。应确认偏差和情景意识不足等认知差错可导致用药错误。例如,一种通常存储在急救车一个具体位置的药物,常使用该车的医护人员有可能习惯了这个位置,一旦位置变动,则容易出现取药错误。同时,药名和用药治疗方法相似可引起用药错误。应高度警惕的用药包括抗心律不齐药、抗凝血药、肌力收缩药、胰岛素和阿片类药物。避免用药错误由于用药错误的原因众多,因此需要多种策略加以预防。FDA 曾致力于审查易混淆的药品名称,改善药物包装,加设识别的条形码,并指导患者正确区别药物。进行“ 药物使用5 项正确要素”活动,既正确用药、正确患者对象、正确剂量、正确途径、正确时间,成效有限。消除药物认知偏差仍存在困难。建议采用系统思维(例如,使用质量改进方法,以发现和纠正问题的根本原因,而非谴责个人)。错误预防(例如,精益用药方法术语,既创建一个不发生错误的环境),同时训练方法来减少用药错误或发生用药错误的机会。利用信息技术一直以来是减少用药错误的主要方法。计算机化系统可以消除字迹潦草和易混淆的医学词汇缩写。药品数据库还可以帮助识别药物相互作用。计算机化医嘱录入系统可减少半数以上的用药错误,虽然并非所有错误均导致不良事件。在其他研究中,计算机化医嘱录入系统也辅助减少了门诊患者非遗漏用药的错误,由每1000例患者日发生142 例错误降至每1000例患者日发生26.6 例错误。报告显示,利用条形码辅助用药系统可减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56%的用药错误(从19.7% 降至8.7%)。这种用药错误率改善主要基于减少错误的给药时间。尽管成功减少用药错误,但计算机化医嘱录入系统和条形码辅助系统等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医疗护理专业人员培训、以及系统维护。对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教育也是减少用药错误的重要部分。此外,提高安全意识对改善错误报告很重要。药物标签用药物标签防止用药错误是一个传统方式。历史上,药剂师将毒药置于有色瓶(常为钴蓝色)并标有危险警告(标有骷髅头与交叉骨图案,同时有“不可服用”、“有毒”字样)。瓶身通常用纹理处理,以便药剂师通过触觉警惕该药品有毒。此外,多数药瓶呈圆柱形,而毒药瓶造型独特,为三角形或棺材形状。类似的,现代技术已使用人体因素工程的概念防止用药错误。人体因素工程通过获知人的行为习惯,使系统具有“ 经人类验证”的思维。为帮助防止相似药物名称混淆,FDA和医疗安全实践研究院已经推荐使用“Tall manletter”药名辨识系统,例如“生化多巴胺”以及“多巴酚丁胺”会被标记为“DOPamine”以及“DOBUTamine”。“夹杂大写字母”药名辨识系统具有一定潜力减轻一些强危险性药物的用药错误。包括升压药和口服降糖药(GlyBURIDE和GliPIZIDE)。同时“夹杂大写字母”药名辨识系统具有一定潜力避免差异较大的复合物被混淆,如LaMICtal 和LamISIL。但对于“夹杂大写字母”药名辨识系统是否确实减少用药错误,研究结论各有不同。对于非处方用药,FDA 还努力规范标签,使药物更易于阅读。同时审查所有药物名称,并与制药公司协商,以便选择避免混淆的药物名称。此外,FDA 也开始要求对某些高风险药物(不论错误风险来源)加贴条形码,以便检查到位,确保为正确的患者提供正确的药物。用药沟通在对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准确且完整的用药清单通常十分有益。医疗护理改善研究院将用药沟通定义为“ 准确识别患者所需药物列表的过程,包含名称、剂量、频率和途径,并在医疗护理系统区域内的任何地点使用此列表以提供正确药物”。用药沟通是一个过程,涉及到① 验证患者用药史;② 澄清该药物适用于患者;③ 出现任何差异时及时沟通。与用药沟通有益这一观点相反,循证医学协作组已进行一项系统文献综述,得出的结论是,至少对于住院患者,目前尚无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药物审查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需进行更为严格的临床试验,以得出明确结论。用药错误的公开与法律后果用药错误的公开公开用药错误是为了使个体患者获益,并提供更广泛数据,对重复性差错进行系统性建议。研究探讨了患者对医疗和用药差错公开的态度。一般情况下,发生用药错误时,患者及家属希望错误能透明化并充分公开。此外,大多数患者希望了解错误,即使未发生不利转归,他们也期望发现用药错误后尽快接到通知,获得道歉,并明确院方如何防止未来再次出现该错误。此外,报道称对用药错误保密会减少患者的信任,并增加患者更换医师的可能性。从医师的角度来看,公开用药错误可能导致医师由于害怕羞辱、谴责或诉讼而焦虑。研究表明,医师在公开用药错误(如有危害或未发生危害)和道歉的使用上具有变数。此外,医师的专业性可能会影响到公开差错的细节内容。Gallagher 等医师的研究发现,如果用药错误未对患者造成明显危害,内科或外科专家均不太可能公开差错。同时,外科医师较内科医师更可能公开差错但信息更少。此外,患者和医师对用药错误也有不同的定义。通常患者较医师有更广泛的定义。一项对住院医师的研究表明,少数医师已正式准备公开用药错误。一项关于充分公开用药错误与引起诉讼的研究表明,充分公开用药错误并提供医疗赔偿未增加总体申诉或连带责任成本。充分公开错误也可能对用药错误的患者反应以及医患关系具有中立至积极的意义。法律后果医师在发生用药错误后需面临的普遍后果,包括民事诉讼、刑事指控和医疗委员会纪律处罚。对专业医务人员医疗提出用药错误民事诉讼,必须由疏忽引起且患者造成伤害。受害方必须证明存在护理标准,违反了该涉案标准,导致患者受到危害,且违反行为属于患者受到损害的原因。结论用药错误是影响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它是一个易混淆和易被低估的概念。防止发生用药错误的方法,例如信息技术的使用,更好的药物标签和用药沟通,已获得成功。当发现用药错误时,大多数患者希望及时对当事人公开相关信息,加以道歉,以努力避免未来再次发生错误。了解更多有关用药错误的信息可增强专业医疗护理人员对患者提供安全护理的能力。未来的研究应侧重于确定最常导致危害的用药错误。此外,仍需更好地了解信息技术、药物标签、用药沟通,以及护理过渡期如何减少用药错误。对于减少用药错误的技术,需强调易用性与低成本。(转发此条信息,并截屏告知编辑部的读者,可获赠本篇文章的PDF版。亲,心动吗?动一动手指即可哦。)
分享给好友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第一步 打开微信底部扫一扫第二步 扫下面的文章二维码第三步 右上角点击转发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evant
<li class="w first">从历史的角度来看,2017年有可能会为一些重大变化的“起头”,但不要期待很快就会有结果。文 | 韩福东来源:<li class="w first">习声回响,原声放送!<li class="w first">雾霾严重时你所在的省市公交车免费吗?<li class="w first">人的正常寿命是多少岁?按照密宗讲,是120岁.近代的虚云长老活到了一百二十岁.上次我去漳州佛光寺,妙智老和尚成就肉身菩萨...<li class="w first">前天,有微友发微信向“律师来了”咨询:我今年27岁,是一个全职妈妈,家在杭州.老公比我大5岁,也是杭州人,但他被公司外派...<li class="w first">不要去骗一个对你好的人,因为他不是对人人都好;一辈子碰到一个这样的人不容易.错过一辆车,可以等,错过一个人,也许就是一...<li class="w first">迪士尼新作《奇幻森林》今天跟大家见面了评分相当不错!老规矩,探片小分队提前试深浅总体上,这部电影还是很值进影院观看的单...<li class="w first">一中国女士从英国回来探亲,顺便带着她的洋老公和洋婆婆到中国旅游.这位女士有两个孩子,一个5岁,一个3岁,都是由她自己当全...<li class="w first">昨天,杭州的陈大姐接到前几天请假的保姆张阿姨从老家建德打来的电话,说自己的儿媳妇生了个儿子. 陈大姐连忙道喜祝贺,可是电...<li class="w first">就是他!他在三鹿奶粉事件中被记过处分,罚酒三杯后不降反升,当上了国家食药监局副局长、药品安全总监.而三聚氰胺案爆料人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改正错误的名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