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分型行骨折内固定手术后,术后伤口愈合良好,问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

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脾破裂患者行脾切除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瘢痕,该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术后1~2天
B、术后3~4天
C、肛门排气后
D、术后即可进食
E、术后5~6天
A、术后第1天
B、术后2~3天
C、术后4~5天
D、术后6~7天
E、术后7~9天
A、此患者不必特殊处理,可行手术
B、可给维生素B、维生C、维生素K等
C、术前可给激化液
D、可增加肝糖原储备
E、此患者的手术耐受力不良
A、术中止血不完善是造成术后出血的原因
B、Ⅰ、Ⅱ类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未用抗生素
C、低蛋白血症是术后伤口裂开的主要原因之一
D、有急、慢性呼吸道感染者易发生肺不张
E、术后恶心呕吐的常见原因是麻醉反应
A、麻醉已苏醒,且麻醉反应小
B、患者要求进食
C、患者已下床活动
D、肛门已排气
E、可闻及肠鸣音考卷说明:外科学,执业医师考试在线测试试题。满分59分!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9题)1. 外科疾病五大类中下列哪项是错的
A 损伤 B 感染 C 外伤 D 肿瘤 E 其他性质的疾病2. 供移植器官的保存原则是
A 常温保存 B 低温原则 C 延长热缺血时间 D 变冷缺血为热缺血 E 中断血流后不应立即降温3. 超急排斥反应发生在何时
A 术后3天内 B 术后一个月内 C 术后24小时内 D 术后12天内 E 术后12周内4. 临床各类器官移植中疗效最稳定最显著的是
A 肝移植 B 肾移植 C 心脏移植 D 骨髓移植 E 肺移植5. 某村民误食野生青蕈后无尿3天,巩膜黄染
A 肾前性尿闭 B 肾后性尿闭 C 肾性尿闭 D 去肾性尿闭 E 慢性肾功能不全6. 某村民服用4个生鱼胆治目疾后无尿4天
A 肾前性尿闭 B 肾后性尿闭 C 肾性尿闭 D 去肾性尿闭 E 慢性肾功能不全7. 某患儿在某医院行盆腔肿块切除,术后3天无尿, B超双肾区未探及肾脏,切下的标本病理检查为肾脏
A 肾前性尿闭 B 肾后性尿闭 C 肾性尿闭 D 去肾性尿闭 E 慢性肾功能不全8. 手术后早期恶心、呕吐常见的原因是
A 颅内压增高 B 麻*醉反应 C 术后腹胀 D 肠梗阻 E 低血钾9. 术前常规禁食的时间是
A 禁食4小时,禁水2小时 B 禁食6小时,禁饮2小时 C 禁食10小时,禁饮3小时 D 禁食10小时,禁饮3小时 E 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10. 轻度或中度高血压病人,术前要求血压
A 降至正常 B 维持原水平 C 降至原水平低点 D 降至正常水平点 E 以上都不是11. 高压灭菌后的物品一般可保留
A 4天 B 一周 C 二周 D 三周 E 一个月12. 手术区皮肤消毒的范围最少距手术切口
A 5cm B 10cm C 15cm D 20cm E 30cm13. 器械浸泡在70%酒精或0.1%新洁尔灭溶液中需要多少时间方可使用
A 15分钟 B 30分钟 C 60分钟 D 90分钟 E 120分钟14. 关于戴无菌手套,脱污染手套,下述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戴无菌手套时,注意勿触及手套外面 B 脱污染手套时,手套外面不能触及皮肤 C 常规洗手后,如用干手套,先穿手术衣后戴手套 D 常规洗手后,如用湿手套,先带手套后穿手术衣 E 常规洗手后,如用干手套,先戴手 套后穿手术衣15. 男性,18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2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当晚行阑尾切除术,病理为坏疽性阑尾炎。自术后次晨起,患者表现为腹痛,烦躁不安,未解小便,体查:面色较苍白,皮肤湿冷,心率110次/分,较弱,血压10.67/8kPa(80/60mmHg),腹稍胀,全腹压痛,轻度肌紧张,肠鸣音减弱。该患者目前情况,应考虑为何种可能
A 术后肠麻痹 B 术后疼痛所致 C 术后尿潴留 D 术后腹腔内出血 E 机械性肠梗阻16. 男性,18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2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当晚行阑尾切除术,病理为坏疽性阑尾炎。自术后次晨起,患者表现为腹痛,烦躁不安,未解小便,体查:面色较苍白,皮肤湿冷,心率110次/分,较弱,血压10.67/8kPa(80/60mmHg),腹稍胀,全腹压痛,轻度肌紧张,肠鸣音减弱。为明确诊断,最好选择采取何种措施
A 继续观察病情变化 B 腹部X线透视 C 腹部B超 D 诊断性腹腔穿刺 E 导尿17. 男性,18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2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当晚行阑尾切除术,病理为坏疽性阑尾炎。自术后次晨起,患者表现为腹痛,烦躁不安,未解小便,体查:面色较苍白,皮肤湿冷,心率110次/分,较弱,血压10.67/8kPa(80/60mmHg),腹稍胀,全腹压痛,轻度肌紧张,肠鸣音减弱。诊断明确后,应采取何种治疗方法
A 镇静、止痛治疗 B 留置导尿管 C 输液输血治疗 D 持续胃肠减压 E 剖腹探查术18. 男性,60岁,嗜烟,平时经常轻微咳嗽,因溃疡病大出血行急性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痰多而稀,但无力咳出,术后1天逐渐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检查:体温37.8℃,脉率95次/分,呼吸31次/分,血压正常,无发绀,心脏无特殊,右肺下部呈实音,呼吸音消失,血白细胞10.5×109/L,中性粒细胞0.78。诊断首先考虑
A 肺炎 B 肺不张(早期) C 脓胸 D 胸腔积液 E 肺不张(晚期)19. 男性,60岁,嗜烟,平时经常轻微咳嗽,因溃疡病大出血行急性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痰多而稀,但无力咳出,术后1天逐渐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检查:体温37.8℃,脉率95次/分,呼吸31次/分,血压正常,无发绀,心脏无特殊,右肺下部呈实音,呼吸音消失,血白细胞10.5×109/L,中性粒细胞0.78。即时重要治疗措施
A 气管切开 B 蒸气吸入 C 胸腔穿刺放液 D 脓胸引流 E 橡皮导管吸痰20. 偶发性期外收缩的病人手术前
A 不必特殊处理 B 西地兰0.4mg加入25%葡萄糖20ml,静脉缓慢推注 C 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 D 口服地高辛0.25mg,每日一次 E 少量多次输血21. 冠心病人心室率每分钟50次以下者手术前
A 不必特殊处理 B 西地兰0.4mg加入25%葡萄糖20ml,静脉缓慢推注 C 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 D 口服地高辛0.25mg,每日一次 E 少量多次输血22. 心房纤颤病人心室率在每分钟100次以上者手术前
A 不必特殊处理 B 西地兰0.4mg加入25%葡萄糖20ml,静脉缓慢推注 C 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 D 口服地高辛0.25mg,每日一次 E 少量多次输血23. 比标准体重减少多少为营养不良
A 5% B 15% C 20% D 25% E 10%24. 清蛋白低于多少表示重度营养不良
A 35g/L B 29g/L C 25g/L D 15g/L E 21g/L25. 正常人每日需能量为
A 5000kJ B 6325kJ C 7535kJ D 8000kJ E 9735kJ26. 长期采用全胃肠外营养,理想静脉为
A 颈内或锁骨下静脉 B 颈外静脉 C 头静脉 D 大隐静脉 E 上肢静脉27. 预防手术后感染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 提高机体抵抗力 B 术前、术中、术后大量应用抗生素 C 避免休克发生 D 术后早期离床活动 E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28. 诊断丹毒最有意义的临床表现是
A 头前、畏寒、高热 B 好发部位 C 色鲜红界限清楚 D 局部发生水泡 E 所属淋巴结肿大29. 治疗小腿丹毒应首选
A 土霉素 B 红霉素 C 庆大霉素 D 氨苄青霉素 E 青霉素
30. 关于深部脓肿,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局部有疼痛与压痛 B 有凹陷性水肿 C 可扪及波动感 D 有明显全身症状 E 穿刺有脓31. 伤口附近出现“红线”是
A 浅层静脉炎 B 深层静脉炎 C 网状淋巴管炎 D 浅层管状淋巴管炎 E 深层管状淋巴管炎32. 能引起转移性脓肿的细菌是
A 葡萄球菌 B 链球菌 C 大肠杆菌 D 绿脓杆菌 E 变形杆菌33. 破伤风最初出现典型的肌肉强烈收缩是
A 咬肌 B 面肌 C 颈项肌 D 背腹肌 E 四肢肌34. 痈常见于
A 心脏病人 B 高血压病人 C 肺结核病人 D 糖尿病病人 E 肾炎病人35. 化脓性感染形成脓肿后,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是
A 全身加大抗生素剂量 B 改用其他抗生素 C 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D 配合局部物理疗法 E 立即切开引流36. 不能引起败血症的细菌是
A 葡萄球菌 B 链球菌 C 大肠杆菌 D 破伤风杆菌 E 绿脓杆菌37. 脓血症的主要特点是
A 寒战 B 高热 C 病情发展迅速 D 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E 转移性脓肿38. 男性,8岁,额部多发性疖肿,未治红 肿,扩大,弛张性高热,4天后臀部皮下又发现一肿块,疼痛,压痛明显,且有波动感。进一步确诊的方法
A 头部X线摄片 B 臀部肿块B超检查 C 臀部X线摄片 D 查血象 E 臀部肿块穿刺抽脓39. 男性,8岁,额部多发性疖肿,未治红 肿,扩大,弛张性高热,4天后臀部皮下又发现一肿块,疼痛,压痛明显,且有波动感。诊断应考虑
A 菌血症 B 败血症 C 毒血症 D 寒性脓肿 E 脓毒血症40. 男性,8岁,额部多发性疖肿,未治红 肿,扩大,弛张性高热,4天后臀部皮下又发现一肿块,疼痛,压痛明显,且有波动感。治疗方案为
A 醇浴退热 B 额部疖肿换药 C 臀部脓肿切开引流及抗生素治疗 D 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E 综合应用多种抗生素41. 女性,30岁,背部肿块,红、肿、疼痛3天,寒战、发热39℃,查体:背部肿物3cm×5cm,触之有波动感。当病灶做局部引流和全身应用抗生素后,仍有寒战、高热,最合适的治疗措施是
A 联合应用抗生素,并加大剂量 B 尽快明确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 C 寻找有无其他感染病灶 D 使用抗霉菌药物治疗 E 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42. 女性,30岁,背部肿块,红、肿、疼痛3天,寒战、发热39℃,查体:背部肿物3cm×5cm,触之有波动感。为了提高病人血培养的阳性率,最好的抽血时间是
A 发热开始时 B 寒战开始时 C 发热最高峰时 D 寒战结束时 E 预计寒战发热时43. 女性,30岁,背部肿块,红、肿、疼痛3天,寒战、发热39℃,查体:背部肿物3cm×5cm,触之有波动感。根据临床表现,该患者有脓血症征象,其主要特点是
A 寒战后,高热呈稽留热 B 白细胞计数30×109/L C 休克出现早 D 肝、肾功能损害 E 转移性脓肿44. 男性,48岁,因右臂红肿热痛1周,发热38.9℃,红肿局限,2天来寒战,高热40.5℃,白细胞数为20.3×109/L,中性0.9,血培养阳性,考虑为
A 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 B 革兰阳性细菌败血症 C 脓血症 D 真菌性败血症 E 毒血症45. 女性,50岁,10天前作胆道手术,近几天来时有突然寒战,体温38℃~39℃有时体温接近正常,白细胞计数8.5×109/L,中性0.70,血培养阳性,考虑为
A 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 B 革兰阳性细菌败血症 C 脓血症 D 真菌性败血症 E 毒血症46. 男性,16岁,因咽喉疼痛5天,昨天感寒战,发热39.5℃,白细胞数为18.5×109/L,中性0.90,血培养阴性,考虑为
A 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 B 革兰阳性细菌败血症 C 脓血症 D 真菌性败血症 E 毒血症47. 男性,19岁,车祸致伤,即来院急诊,神志朦胧、咯血、口鼻均有泥砂夹血外溢,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左胸侧严重擦伤,肿胀,心率98次/分,血压16/12kPa(120/90mmHg),四肢活动尚可,左大腿中下段中度肿胀,有瘀斑和严重擦伤。此时最紧迫的抢救措施是
A 请胸外科医师会诊处理 B 清除上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C 输血 D 吸氧 E 左下肢夹板固定48. 男性,19岁,车祸致伤,即来院急诊,神志朦胧、咯血、口鼻均有泥砂夹血外溢,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左胸侧严重擦伤,肿胀,心率98次/分,血压16/12kPa(120/90mmHg),四肢活动尚可,左大腿中下段中度肿胀,有瘀斑和严重擦伤。下列哪项诊断可不予考虑
A 颅脑创伤 B 鼻骨骨折 C 肋骨骨折 D 左股骨骨折 E 血气胸49. 男性,19岁,车祸致伤,即来院急诊,神志朦胧、咯血、口鼻均有泥砂夹血外溢,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左胸侧严重擦伤,肿胀,心率98次/分,血压16/12kPa(120/90mmHg),四肢活动尚可,左大腿中下段中度肿胀,有瘀斑和严重擦伤。下列处理中不必紧急做的是
A 吸氧 B 颅脑与胸部、左股骨X线摄片 C 多科会诊处理 D 左下肢包扎固定 E 输血50. 腹股沟疝修补术,切口愈合良好
A 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Ⅰ/甲” B 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Ⅲ/丙” C 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Ⅱ/甲” D 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Ⅱ/乙” E 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Ⅳ/甲”51. 右胫腓骨开放骨折,清创内固定后切口愈合良好
A 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Ⅰ/甲” B 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Ⅲ/丙” C 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Ⅱ/甲” D 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Ⅱ/乙” E 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Ⅳ/甲”52. 腰椎结核伴椎旁冷脓肿病灶清除术,切口愈合良好
A 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Ⅰ/甲” B 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Ⅲ/丙” C 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Ⅱ/甲” D 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Ⅱ/乙” E 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Ⅲ/甲”53. 判断烧伤创面深度的主要依据是
A 创面的肿胀程度 B 创面有无水泡 C 创面疼痛情况 D 创面渗出情况 E 创面残存上皮的有无和多少54. 大面积烧伤早期发生的休克,多为
A 神经源性休克 B 心源性休克 C 低血容量性休克 D 过敏性休克 E 感染性休克55. 成人,体重60kg,烧伤,于下午4时,送入医院急诊室,检查:意识清,能合作,心率100次/分,血压16.0/11.2kPa(120/84mmHg),面部、胸、腹部,两前臂、两手及两小腿和足部Ⅱ、Ⅲ度烧伤,下午5时开始静脉输液,6时入手术室、清创,晚上8时送病房。烧伤总面积为
A 47% B 48% C 49% D 50% E 51%56. 成人,体重60kg,烧伤,于下午4时,送入医院急诊室,检查:意识清,能合作,心率100次/分,血压16.0/11.2kPa(120/84mmHg),面部、胸、腹部,两前臂、两手及两小腿和足部Ⅱ、Ⅲ度烧伤,下午5时开始静脉输液,6时入手术室、清创,晚上8时送病房。输液计划起算时间
A 下午2时 B 下午4时 C 下午5时 D 下午6时 E 下午8时57. 成人,体重60kg,烧伤,于下午4时,送入医院急诊室,检查:意识清,能合作,心率100次/分,血压16.0/11.2kPa(120/84mmHg),面部、胸、腹部,两前臂、两手及两小腿和足部Ⅱ、Ⅲ度烧伤,下午5时开始静脉输液,6时入手术室、清创,晚上8时送病房。烧伤后第一个24h应补给胶、晶体液计算量为
A 5600ml B 6200ml C 6800ml D 5400ml E 6000ml58. 男,32岁,Ⅲ度烧伤40%,伤后10天,体温40℃,心率140次/分,呼吸36次/分,创面湿,灶性积脓,创周炎症明显,血白细胞计数20×109/L,血培养无菌生长
A 败血症 B 菌血症 C 创面脓毒症 D 脓毒血症 E 真菌败血症59. 女,6岁,烧伤50%,Ⅲ度20%,体温37℃,心率136次/分,呼吸36次/分,创面可见坏死斑,血培养为阴沟杆菌
A 败血症 B 菌血症 C 创面脓毒症 D 脓毒血症 E 真菌败血症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手术切口分类和愈合等级界定,切口愈合,手术切口分类标准,手术切口分类,手术切口的分类,阑尾手术切口,手术切口,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切口类别,肝脏手术切口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手术切口分类和愈合等级界定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手术切口分类》_优秀范文十篇
手术切口分类
范文一: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发表者:韩明锋 (访问人次:168) 第一章
为规范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规定,制定本细则。第二条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的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包括: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血管外科手术、腹外疝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等预防用药纳入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管理。第三条 本细则适用于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患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第四条
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由医疗机构主管院长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与技术支持,医疗管理部门、药学部门、感染管理部门、护理部、普外科、感染科、麻醉科、检验科等共同参与,成立工作协作小组,负责本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管理等工作,确保本细则贯彻落实。第五条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第六条
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第二章
预防用药的适应证第七条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第八条
一般情况下,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一)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三)异物植入术,如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四)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五)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六)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第三章
预防用药的选择第九条
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第十条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是进入腹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具体预防用药选择见附表,表中所列抗菌药物的剂量均为成人剂量。第十一条
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0.6~0.9克静脉给药)预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1~2克静脉给药)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第十二条 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果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可选用万古霉素(0.5~1克静脉给药)或去甲万古霉素(0.4~0.8克静脉给药)预防感染。第十三条 小儿剂量参照药品说明书或按公式(小儿剂量=小儿体重×成人剂量/70千克)计算。第十四条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宜联合用药。第四章 预防用药的给药方法第十五条
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应于切开皮肤(粘膜)前30分钟或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应在术前2小时给药,在麻醉诱导开始前给药完毕,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第十六条
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30分钟给药完毕,以保证有效浓度。对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另有规定,按药品说明书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选择半衰期短的抗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第十八条
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应用人工植入物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24小时,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第五章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其他措施第十九条
实施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应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手术室进行。第二十条
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第二十一条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如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积极治疗原有感染等。第二十二条
手术备皮:毛发稀疏部位无需剪毛;毛发稠密区可以剪毛,且应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备皮。第二十三条
严格遵守术中无菌原则,细致操作,爱护组织,彻底止血。切口的感染与失活组织多、残留有异物、血块、死腔等关系密切,局部用温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和残存细菌,不提倡用抗菌药物溶液冲洗创腔或伤口。第二十四条
尽量不放引流装置,如需放置应使用闭合式引流装置,并尽早拔除。长时间放置引流装置不是持续预防用药的指证。第二十五条
尽可能使用单股不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使用可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以下各层组织。需出院后拆线的手术患者尽可能到病房由手术医生负责拆线。若发现切口感染,应及时进行相关抗感染治疗,有渗出或脓液的应及时取样做病原学检查。第二十六条
需连台的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应安排在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后。在污染或污秽切口手术后应关闭手术室进行消毒,符合要求方可实施连台手术。第二十七条
术前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准备、环境消毒、器械灭菌、术中通风、围手术期保温、术后伤口护理等均应严格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制订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中相关规定执行。第六章 用药管理第二十八条
严格控制新上市的、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于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第二十九条
对于有特殊病理、生理状况的患者,预防用药应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规定执行。第三十条
各医疗机构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进行细菌耐药分析,并根据本机构耐药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调整预防用药的种类,并及时通报。第七章
则第三十一条
本细则由卫生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的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包括: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血管外科手术、腹外疝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等预防用药纳入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管理。 手术名称
抗菌药物选择颅脑手术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乳腺手术周围血管外科手术腹外疝手术胃十二指肠手术阑尾手术结、直肠手术肝胆系统手术胸外科手术(食管、肺)心脏大血管手术泌尿外科手术一般骨科手术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妇科手术剖宫产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
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注: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2.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3.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范文二:手术切口分类:(1)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臵、人工关节臵换、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⑤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⑥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膀胱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第一条 为规范本院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条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剖宫产手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易发生感染,故需预防用药。第三条 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术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器官的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全身感染。第四条 本细则适用于本院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相关人员。第五条 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第六条 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第七条 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孕妇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第八条 剖宫产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切口表面以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为主,深部以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厌氧菌为主。第九条 择期剖宫产手术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若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时,如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如前臵胎盘)等妊娠并发症、临产后的剖宫产手术、产前多次阴道检查以及存在易发生感染的妊娠合并症;术中如手术时间较长及进行宫腔纱条填塞的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等,可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加用甲硝唑或单用头孢西丁。具体预防用药选择见附表4:《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第十条 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第十一条 预防用药时机,一般应在钳夹脐带后立即静脉应用抗菌药物。 第十二条 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30分钟滴完以达到有效浓度。克林霉素、甲硝唑的用法按药品说明书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三条 对于有特殊病理生理状态的孕妇,预防用药应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药品说明书等规定执行。第十四条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手术过程和术后4小时,若手术时间持续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第十五条 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有感染高危因素者,术后24小时内可再用1~3次,特殊情况可延长至术后48小时。超过48小时仍需继续使用的,必须要有明确的病程分析记录;术后超过5天仍需使用的,必须有明确的感染证据并在病程录上具体分析记录。第十六条 实施剖宫产手术的手术室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第十七条 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第十八条 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工作,尽量纠正感染高危因素。第十九条 产妇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备皮。第二十条 严格遵守术中无菌原则,细致操作、彻底止血。不提倡用抗菌药物溶液冲洗盆腔或伤口。第二十一条 尽可能使用单股不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使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皮肤以下各层组织。若发现切口感染,应及时进行相关抗感染治疗,有渗出或脓液的应及时取样做病原学检查。第二十二条 连台手术时需按手术室消毒要求实施。第二十三条 术前孕妇和医护人员的准备、环境消毒、器械灭菌、术中通风、术后伤口护理等均应按照外科手术的相关规定执行。第二十四条 严格控制新上市的、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于剖宫产手术。 手术切口分类问答汇编——摘自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1、脑外科闭合伤属一类切口吗?个人认为如果血肿局限在硬膜外,头皮完好,应算I类切口。如果血肿在硬膜下,存在脑脊液漏,考虑为II类切口。2、请问颅骨骨折引起耳鼻漏属于几类切开?颅骨骨折术后并发耳鼻漏再次手术如果没有感染,是II类切口。3、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切口属于几类?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切口应该属于I类切口. 除非泪道有炎症等类似因素才不算I类切口。4、面部皮肤基底细胞癌根治术加植皮术”这类手术切口算几类?如果涉及了鼻腔,应该算II类切口,如果没有,应该算I类切口手术。 5、慢鼻窦炎手术切口应为几类切口几级愈合?一般II类,如果感染存在,是III类。6、唇腭裂修补术属于几类切口呢?唇腭裂手术应属于II类切口手术。7、心外科心脏换瓣手术后,因并发症行第二次手术,切口感染,该报几类切口? 心脏换瓣手术属于I类手术切口,但因并发症第二次手术,要看手术前是否存在感染,如有感染就不能算I类手术切口。8、急性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这几类患者做胆囊切除,手术切口分别算是几类切口啊?算是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还是感染手术呢?化脓性胆囊炎属污染切口,急性胆囊炎如胆汁培养阳性也属污染切口。其他属清洁—污染切口。9、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与胆囊炎或者结石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在手术切口判定上有区别吗?应该都属II类切口,因为II类手术是手术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有被污染的可能,凡是与外界相通器官的手术如消化道、肺、妇产科子宫手术、泌尿科膀胱手术等都属II类切口。10、腹腔镜胆囊切除属于那一类手术?因胆囊结石手术 ,属清洁-污染手术 ;因胆囊炎手术 ,属感染 手术 。11、脾切除术属于几类手术?脾切除手术属于I类手术,因为不和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相通。12、对于单纯性阑尾炎列为II类手术切口,化脓性阑尾炎并发穿孔为III类手术切口,那么,化脓性阑尾炎(未穿孔)属于 几类 切口呢?单纯性阑尾炎应属于清洁-污染切口而化脓性阑尾炎属于污秽-感染切口。如果按照过去的三类切口分类法,个人认为阑尾炎应属于三类切口。13、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手术切口属于哪一类?依据卫生部新颁布的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阑尾炎没有化脓穿孔,引起腹膜炎应属于III类“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属于IV类。14、有植入了疝修补片的手术算I类切口吗?术前皮肤完整,没有污染更无感染,是清洁切口,属I类切口。15、疝嵌顿手术中发现肠道局部淤青,淡血性渗出但无切除给予回纳保守治疗属几类切口?单纯的嵌顿疝手术属于I类手术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应属于I类手术切口。16、腹股沟斜疝嵌顿属II类切口吗?腹股沟斜疝嵌顿应属I类切口,但如果嵌顿有坏死应属II类切口。嵌顿坏死疝内容物若是肠管则应属III类切口,嵌顿坏死疝内容物若是肠管并且破裂穿孔当属IV类切口。17、肾部分切除算几类切口 ?肾部分切除当然不是一类切口,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应该属于二类切口!凡是有腔道与外界相通的脏器手术都不是一类切口。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开口于体表;而肾上腺的手术属于一类切口。18、膀胱手术属I类手术切口?还是II类手术切口?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系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均属于II类手术切口。一般是II类切口(清洁污染),如果有感染,比如说有脓,则也可列为III类(污染)切口。19、泌尿科包皮手术归几类切口?应属于II类切口。20、肾结石手术是II类手术吗?一般认为是II类手术,结石的存在是II类手术的因素之一,如果感染就是III类手术了,有的认为是IV类。21、剖宫产手术切口属几类切口?一般情况下,剖宫产和会阴侧切都应该归入II类手术。22、子宫肌瘤挖出术属于几类切口,有人说清洁切口,有人说是清洁-污染切口,到底是哪一类?应该根据术式而定。与宫腔相通的,为II类切口,不与宫腔相通者为I类切口。23、我们知道剖宫产手术,子宫全切术属于Ⅱ类切口,卵巢手术属于哪类切口呢? 应该分两种情况来统计:一种是手术方式如一些腔镜手术通过了输卵管、子宫的应为Ⅱ类切口;另外一种情况:如果是单纯的卵巢囊肿剔除的应为I类切口手术。24、切开取骨折固定物属于几类切口?术前皮肤完整,没有污染更无感染,是清洁切口,属I类切口。25、病人不是开放性骨折病人,但是手术切口5厘米处有一皮肤破损(污染)。这种切口算几类切口?应该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26、闭合性骨折手术切口,局部有软组织损伤,肿胀,但无坏死,切口是I还是II类?闭合性骨折手术应该属于I类切口。27、椎间盘介入融核术,只有穿刺针孔,能算I类手术切口吗?1)可以根据手术涉及的器官组织的污染情况进行分类,也就是说如果进行的手术没有涉及呼吸道、消化道贺泌尿生殖道的,算I类切口,经过上述腔道而没有感染情况的,算II类切口。2)现在很多手术都可以通过微创技术完成,利用内镜进行手术,并不是完全没有切口,而是开很小的切口,然后将内镜伸入到体内进行手术,因此,根据手术涉及的部位,污染的情况不一,参照传统的大切口的分类方法应该是可以接受的。3)吴安华教授课件:外科手术切口的定义
指病人进入手术室,外科医生必须在病人的皮肤或黏膜上切一个切口,而此切口在病人在离开手术室时又被缝上,此时病人至少接受了一次手术操作。椎间盘介入融核术,只有穿刺针孔,没有切口,更谈不上被缝上,所以不属切口,也就无切口感染之说。3)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才算I类手术切口。我个人认为椎间盘介入融核术,不能算I类手术切口。不算手术切口,只能算侵入性操作!25、腰椎脓肿是几类切口?腰椎脓肿为感染部位手术,按三级手术分类为III类切口,按四级手术分类为污染切口,即IV类切口。26、左下肢化脓性感染,需截肢手术,该手术切口属于几类?左下肢化脓性感染已经确诊,应属于污染手术,III类。27、闭合性创伤手术切口都属于清洁切口吗?1)闭合性创伤手术区无感染炎症属清洁切口;2)如闭合性创伤导致空腔脏器穿孔或破裂不属于清洁切口; 3)如果闭合性损伤有失活组织,不属于清洁切口。28、开放性创伤手术属于哪一类手术?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清洁-污染切口,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污染手术。29、胸腔闭式引流术、骨牵引应该属一例手术还是属操作?该属那类切口? 应该属于操作,不应归入手术,因为在医师三级训练中这部分归入到技能操作里的。30、引流口算一个手术切口吗?不算!引流口不应是手术切口,手术切口应该是划破皮肤并缝合的。
范文三: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为规范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规定,制定本细则。第二条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的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包括: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血管外科手术、腹外疝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等预防用药纳入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管理。第三条 本细则适用于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患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第四条
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由医疗机构主管院长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与技术支持,医疗管理部门、药学部门、感染管理部门、护理部、普外科、感染科、麻醉科、检验科等共同参与,成立工作协作小组,负责本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管理等工作,确保本细则贯彻落实。第五条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第六条
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第二章
预防用药的适应证第七条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第八条
一般情况下,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一)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三)异物植入术,如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四)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五)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 1 -(六)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第三章
预防用药的选择第九条
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第十条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是进入腹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具体预防用药选择见附表,表中所列抗菌药物的剂量均为成人剂量。第十一条
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0.6~0.9克静脉给药)预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1~2克静脉给药)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第十二条 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果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可选用万古霉素(0.5~1克静脉给药)或去甲万古霉素(0.4~0.8克静脉给药)预防感染。第十三条 小儿剂量参照药品说明书或按公式(小儿剂量=小儿体重×成人剂量/70千克)计算。第十四条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宜联合用药。第四章 预防用药的给药方法第十五条
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应于切开皮肤(粘膜)前30分钟或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应在术前2小时给药,在麻醉诱导开始前给药完毕,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第十六条
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30分钟给药完毕,以保证有效浓度。对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另有规定,按药品说明书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选择半衰期短的抗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第十八条
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应用人工植入物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24小时,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第五章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其他措施第十九条
实施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应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手术室进行。第二十条
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第二十一条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如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积极治疗原有感染等。- 2 -第二十二条
手术备皮:毛发稀疏部位无需剪毛;毛发稠密区可以剪毛,且应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备皮。第二十三条
严格遵守术中无菌原则,细致操作,爱护组织,彻底止血。切口的感染与失活组织多、残留有异物、血块、死腔等关系密切,局部用温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和残存细菌,不提倡用抗菌药物溶液冲洗创腔或伤口。第二十四条
尽量不放引流装置,如需放置应使用闭合式引流装置,并尽早拔除。长时间放置引流装置不是持续预防用药的指证。第二十五条
尽可能使用单股不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使用可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以下各层组织。需出院后拆线的手术患者尽可能到病房由手术医生负责拆线。若发现切口感染,应及时进行相关抗感染治疗,有渗出或脓液的应及时取样做病原学检查。第二十六条
需连台的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应安排在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后。在污染或污秽切口手术后应关闭手术室进行消毒,符合要求方可实施连台手术。第二十七条
术前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准备、环境消毒、器械灭菌、术中通风、围手术期保温、术后伤口护理等均应严格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制订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中相关规定执行。第六章 用药管理第二十八条
严格控制新上市的、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于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第二十九条
对于有特殊病理、生理状况的患者,预防用药应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规定执行。第三十条
各医疗机构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进行细菌耐药分析,并根据本机构耐药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调整预防用药的种类,并及时通报。第七章
则第三十一条
本细则由卫生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 3 -- 4 -- 5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手术名称
抗菌药物选择颅脑手术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乳腺手术周围血管外科手术腹外疝手术胃十二指肠手术阑尾手术结、直肠手术肝胆系统手术胸外科手术(食管、肺)心脏大血管手术泌尿外科手术一般骨科手术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妇科手术剖宫产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
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注: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2.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3.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 6 -
范文四:手术切口分为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为规范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规定,制定本细则。第二条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的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包括: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血管外科手术、腹外疝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等预防用药纳入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管理。第三条 本细则适用于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患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第四条
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由医疗机构主管院长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与技术支持,医疗管理部门、药学部门、感染管理部门、护理部、普外科、感染科、麻醉科、检验科等共同参与,成立工作协作小组,负责本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管理等工作,确保本细则贯彻落实。第五条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第六条
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第二章
预防用药的适应证第七条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第八条
一般情况下,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一)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三)异物植入术,如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四)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五)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六)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第三章
预防用药的选择第九条
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第十条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是进入腹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具体预防用药选择见附表,表中所列抗菌药物的剂量均为成人剂量。第十一条
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0.6~0.9克静脉给药)预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1~2克静脉给药)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第十二条 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果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可选用万古霉素(0.5~1克静脉给药)或去甲万古霉素(0.4~0.8克静脉给药)预防感染。 第十三条 小儿剂量参照药品说明书或按公式(小儿剂量=小儿体重×成人剂量/70千克)计算。 第十四条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宜联合用药。第四章 预防用药的给药方法第十五条
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应于切开皮肤(粘膜)前30分钟或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应在术前2小时给药,在麻醉诱导开始前给药完毕,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第十六条
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30分钟给药完毕,以保证有效浓度。对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另有规定,按药品说明书等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七条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选择半衰期短的抗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第十八条
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应用人工植入物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24小时,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第五章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其他措施第十九条
实施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应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手术室进行。第二十条
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第二十一条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如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积极治疗原有感染等。第二十二条
手术备皮:毛发稀疏部位无需剪毛;毛发稠密区可以剪毛,且应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备皮。第二十三条
严格遵守术中无菌原则,细致操作,爱护组织,彻底止血。切口的感染与失活组织多、残留有异物、血块、死腔等关系密切,局部用温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和残存细菌,不提倡用抗菌药物溶液冲洗创腔或伤口。第二十四条
尽量不放引流装置,如需放置应使用闭合式引流装置,并尽早拔除。长时间放置引流装置不是持续预防用药的指证。第二十五条
尽可能使用单股不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使用可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以下各层组织。需出院后拆线的手术患者尽可能到病房由手术医生负责拆线。若发现切口感染,应及时进行相关抗感染治疗,有渗出或脓液的应及时取样做病原学检查。第二十六条
需连台的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应安排在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后。在污染或污秽切口手术后应关闭手术室进行消毒,符合要求方可实施连台手术。第二十七条
术前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准备、环境消毒、器械灭菌、术中通风、围手术期保温、术后伤口护理等均应严格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制订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中相关规定执行。第六章 用药管理第二十八条
严格控制新上市的、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于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第二十九条
对于有特殊病理、生理状况的患者,预防用药应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规定执行。第三十条
各医疗机构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进行细菌耐药分析,并根据本机构耐药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调整预防用药的种类,并及时通报。第七章
则第三十一条
本细则由卫生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范文五: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第一条
为规范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节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规定,制定本细则。第二条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的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包括: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血管外科手术、腹外疝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等预防用药纳入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管理。第三条 本细则适用于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患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第四条
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由医疗机构主管院长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与技术支持,医疗管理部门、药学部门、感染管理部门、护理部、普外科、感染科、麻醉科、检验科等共同参与,成立工作协作小组,负责本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管理等工作,确保本细则贯彻落实。第五条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
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第二章
预防用药的适应证第七条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第八条
一般情况下,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一)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三)异物植入术,如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四)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 (五)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六)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 第三章
预防用药的选择第九条
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第十条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是进入腹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具体预防用药选择见附表,表中所列抗菌药物的剂量均为成人剂量。第十一条
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0.6~0.9克静脉给药)预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1~2克静脉给药)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第十二条 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果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可选用万古霉素(0.5~1克静脉给药)或去甲万古霉素(0.4~0.8克静脉给药)预防感染。第十三条 小儿剂量参照药品说明书或按公式(小儿剂量=小儿体重×成人剂量/70千克)计算。第十四条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宜联合用药。第四章 预防用药的给药方法第十五条
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应于切开皮肤(粘膜)前30分钟或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应在术前2小时给药,在麻醉诱导开始前给药完毕,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第十六条
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30分钟给药完毕,以保证有效浓度。对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另有规定,按药品说明书等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七条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选择半衰期短的抗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第十八条
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应用人工植入物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24小时,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第五章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其他措施第十九条
实施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应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手术室进行。 第二十条
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第二十一条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如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积极治疗原有感染等。第二十二条
手术备皮:毛发稀疏部位无需剪毛;毛发稠密区可以剪毛,且应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备皮。第二十三条
严格遵守术中无菌原则,细致操作,爱护组织,彻底止血。切口的感染与失活组织多、残留有异物、血块、死腔等关系密切,局部用温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和残存细菌,不提倡用抗菌药物溶液冲洗创腔或伤口。第二十四条
尽量不放引流装置,如需放置应使用闭合式引流装置,并尽早拔除。长时间放置引流装置不是持续预防用药的指证。第二十五条
尽可能使用单股不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使用可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以下各层组织。需出院后拆线的手术患者尽可能到病房由手术医生负责拆线。若发现切口感染,应及时进行相关抗感染治疗,有渗出或脓液的应及时取样做病原学检查。第二十六条
需连台的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应安排在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后。在污染或污秽切口手术后应关闭手术室进行消毒,符合要求方可实施连台手术。第二十七条
术前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准备、环境消毒、器械灭菌、术中通风、围手术期保温、术后伤口护理等均应严格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制订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中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用药管理第二十八条
严格控制新上市的、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于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第二十九条
对于有特殊病理、生理状况的患者,预防用药应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规定执行。第三十条
各医疗机构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进行细菌耐药分析,并根据本机构耐药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调整预防用药的种类,并及时通报。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的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包括: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血管外科手术、腹外疝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等预防用药纳入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管理。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手术名称抗菌药物选择颅脑手术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
乳腺手术周围血管外科手术
腹外疝手术
胃十二指肠手术
结、直肠手术
肝胆系统手术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心脏大血管手术
泌尿外科手术
一般骨科手术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
剖宫产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注: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2.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3.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督导检查标准
范文六: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SSI是指围手术期(个别情况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 【 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占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的35%-40%。 】SSI的概念比“伤口感染比“手术后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标准:1.切口浅部感染:术后30天内发生、仅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1)切口浅层有脓性分泌物;(2)切口浅层分泌物培养出致病菌;(3)具有下列症状之一: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热,医师将切口开放;(4)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浅部感染缝线脓点及戳孔周围有分泌物不列为手术部位感染。2.切口深部感染: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人工关节、大块人工修补材料等则术后1年内)发生、累及切口深部筋膜及肌层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1)从切口深部流出脓液;(2)切口深部白行裂开或由医师主动打开,细菌培养阳性且具备下列症状体征之一:体温>38℃,局部疼痛或压痛;(3)临床或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发现切口深部有脓肿:(4)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深部感染感染同时累及切口浅部及深部者,应诊断为深部感染
范文七: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一、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 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等预防用药纳入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管理。 为规范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特制订管理制度如下:二、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三、 预防用药的适应证 :
一般情况下,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时间控制在数前30分钟—2小时,不超过24小时。:(一)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三)异物植入术,如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四)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五)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六)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四、预防用药的选择:
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具体预防用药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选择五、 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六、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宜联合用药。七、 预防用药的给药方法:
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术)前30分钟——2小时或麻醉诱 导时开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八、 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30分钟给药完毕,以保 证有效浓度,对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另有规定,按药品说明书等有关规定执 行。九、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选择半衰期短 的抗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 还可用第三次。十 、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应用人工植入物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24小时,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范文八:?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工作总结及改进措施?抗菌药物在外科围手术期的合理应用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为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情况、存在问题,知道院内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我们对第一季度所有出院的33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合理性总结及回顾性调查。结果33例Ⅰ类切口手术的病人中12例围手术期应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36.36%;未使用抗菌药物21例,占63.64%;术前0.5—2h应用抗菌药物2例,占6%;手术时间》3h且均未追加第二剂抗菌药物0例;术后开始用药时间不合理的5例,占15.15%;术中静点使用抗菌药物的5例,占15.15%;联合用药中二联连用1例;三联连用1例;使用药物的种类以b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最高。结论,感染是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能正确预防性应用有助于降低手术切口部位的感染,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不合理性,预防用药指征把握不严,科室用药种类选择欠妥,用药时机不当,时间过长,有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及过度用药问题,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临床抗菌药物预付应用和监督管理。
范文九: 手术切口分类一、分类标准0类切口:指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手术以及经皮腔镜手术,如经胃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等。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二、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也属于Ⅲ类。
范文十:类别标准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 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 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 术 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 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 开胸心脏按压)者 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 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 Cruse 统计 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 1%, 清洁-污染切口为 7%, 污染切口为 20%, 污秽-感染切口为 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 防的重要依据。 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 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纯甲状腺切除,非炎性乳 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 手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放性骨折分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