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什么语言比较好,小语种就业前景排行榜的前景如何

&&&&&&&&&&&
您的位置:
&& 经典案例
学小语种的就业前景
作者:alex &&来源:东北网&&时间:
&&&&&&& 走在中国的大街上,要找一个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人可以找到一大筐,而要找一个意大利语说得很溜的人恐怕就有点难度了,要找一个普什图语说得比较顺口的恐怕举国上下都难觅。不少人怕是连这门语言的名字都没听过,更谈不上会说了。
   那么,这些听起来稀奇古怪的语言到底哪里有学,中国各个地区对这些语言的需求状况怎样,学生的就业前景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蔡伟良教授,得以窥见小语种的神秘面目,也为有志报考者拨开迷雾。
  8大基地培育小语种
  哪些语言可以被称为小语种?对小语种的定义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指除联合国通用语种以外的所有语种;而老百姓通常认为英语是通用语种,其它语种都是非通用语种,因此小语种的另一种定义就是指英语以外的其它语种。按第一种定义统计,目前中国各高校开设的小语种约有30种。
  据了解,由于教学条件差、教材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原因,那些人们不太熟悉的小语种几年来在中国不断面临“绝种”的危险。其中教师流失、招不到学生是导致这些小语种生存危机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各类英语培训班铺天盖地,法语、德语等语言的培训班也办得红红火火,相关的培训机构和教师收入不菲,而有些小语种的教师却因所教语言的市场需求少而无法办班,收入的减少使部分教师纷纷转行。从学生方面来讲,由于小语种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少,就业面狭窄,许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都不愿填报小语种专业,相关高校不得不制订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学生报考小语种专业。据教师反映,即便进入小语种专业学习的学生,也有部分不专心学习小语种,而把大量时间用于学习英语。
  种种原因导致小语种3年多前就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许多专家呼吁:再不挽救小语种就来不及了。所幸,教育部于2000年2月下发了《关于申报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了基地建设的目标、建设的原则和方式、申报基地的基本条件、经费投入等事项,并把基地建设纳入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根据基地建设目标,经过5到10年的努力,基地必须达到:探索并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高质量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的体系;教学工作优秀,教学成果突出,能够成为全国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中心等四大目标。《通知》对申报基地的基本条件也作了明确规定:学校举办非通用语种专业时间较长,具有4个以上(含4个)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专业点,或具有2个以上(含2个)非通用语种硕士点;具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学术造诣和整体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等,充分保证了基地的质量。
  2001年1月,经过有关专家对申请建立基地的学校的初审,及非通用语种评审组对初审入围学校的实地考查评估,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西民族学院4所高校的部分非通用语种群及部分非通用语种为正式基地;北京广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所高校的部分非通用语种为试办基地(这2所现已成为正式基地)。到目前为止,全国包括属部队管辖的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共8个。
  正是通过基地建设,20多年来第一次对小语种有了大投入,使得目前全国的小语种发展趋势较好。而在建设基地的同时,对小语种教材的建设也紧跟脚步,记者了解到,目前缅甸语、越南语的教材已经编写出来。据蔡伟良介绍,最近几年来,在教育部高教司的关心下,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连续三次共筹集到100万元资金,用于全国专业外语的建设。
  需求不均有潜力
  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小语种的投资力度,但小语种人才在整个中国市场上仍属于“稀有动物”,各地分布明显不均。
  外语类毕业生由于专业等原因,绝大多数的人“就大不就小,就高不就低”,流向大中城市、沿海发达城市的比其他类别的毕业生更突出,尤其是小语种专业,以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毕业生为例,尽管北京市对外地生源的留京比例调控在15%左右,但2002届该校的600多名毕业生中,离京去外省市的仅50多人,在北京工作的却有400余人。
  而据蔡伟良介绍,由于中国市场发展极不均衡,部分语种在上海鲜有市场,而毕业生又都普遍倾向在上海就业,因此,虽然目前上外任何语种的就业率都不错,但是如能放眼全国,其就业前景必将更为广阔。专家建议,外语类专业,尤其是小语种专业毕业生不要拘泥于上海,一条路走到底只会越走越窄,形成就业瓶颈,学生应该放眼全国,学有所用、学有所展。
  由于需要何种小语种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取决于当地的文化氛围,特别是取决于当地引资的对象国。因此,各小语种的需求量伴随着各地合作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拿意大利语来说,这几年在市场上一直很吃香,学生一毕业就被一抢而空,同样,西班牙语也反响不错。而虽说目前阿拉伯语种市场情况相对稳定,但因其有20多个对象国,它的市场前景理应更好。反观日本,弹丸之地,却由于经济上的强势,使学日语热一直高烧不退。总的来说,全国对于小语种的需求并不匀称。
  北京由于有新华社、外交部、国家安全局、国际广播电台、商务部等政府机构,需要的语种很全,基本上吸纳各个语种。如东欧语系就集中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则没有设立。
  沿海大城市如上海等,对日语、法语、德语等热门小语种需求量仍然相当大,这类人才储备告急。以法语为例,据上海法语培训中心的统计数据,平均每千个上海人中只有一人会讲法语。
  另外如西班牙语,作为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之一,是近20个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随着中国与西班牙及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不断加强,使得西班牙语人才的就业空间十分宽广,西班牙语很有可能会成为上海培训市场中的“潜力股”。
  鼓励“双枪”重在复合
  语言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入世”等一系列推动经济发展的契机的到来,近年来中国的市场日渐国际化,各国客商也纷至沓来,可以预见,小语种人才将逐渐紧俏起来,这朵羞答答的玫瑰,将不再静悄悄地开。(实习编辑:张晓宇)
经营许可证编号:060601京ICP备京公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语种就业前景怎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