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装备的远程导弹射程是多少的射程是多少

502 Bad Gateway
502 Bad Gateway简氏称解放军新火箭炮堪比导弹:射程超300公里
责任编辑:董磊
核心提示:A300火箭炮可能具有150公斤重的弹头,射程可能大于300公里,圆概率误差为30至45米,还可以在20公里见方的区域内打击8个目标。
3月30日报道&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3月27日发表题为《中国采用新型制导火箭炮之举表明国内竞争对解放军的持续价值》的报道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计划采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开发的A300混合火箭炮系统。IHS简氏信息集团在2015年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上获悉的这一采购消息表明,中国可能采取措施升级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操控的短程弹道导弹系统。除了这一作战方面的转变外,这还凸显解放军往往鼓励其众多武器制造商的设计机构之间开展激烈竞争,以加速武器开发。A300火箭炮源自射程为200公里的A200火箭炮,其射程为290公里,是一款创新型的两级火箭炮。A300火箭炮可能具有150公斤重的弹头。根据一名中国消息人士的说法,它的射程可能大于300公里。根据宣传材料上的说法,这款火箭炮圆概率误差为30至45米,还可以在20公里见方的区域内打击8个目标。采购A300火箭炮表明,第二炮兵部队还可能采购射程为280公里的单级M20短程弹道导弹。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公布的一种配置图中,一辆运输、竖起、发射装置(TEL)装载了一枚M20导弹和4枚A300火箭。从1998年改革后勤部门开始,解放军没有选择合并用以支持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的多余武器制造机构,而是资助更大竞争以加快武器开发。一名中国官员对IHS简氏信息集团说:&解放军对他们拥有更多选择感到高兴。&自中国&十五&计划以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已经研发了具备机动能力的精确短程弹道导弹,以分别接替它们的&东风&-11和&东风&-15短程弹道导弹。此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以及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已经开发了接近短程弹道导弹射程的新型精确制导远程火箭炮。这三家企业还推出了中空长航时无人机,这种无人机能帮助远程导弹瞄准目标。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网站2月份的一则报道,该公司的CH-4无人作战飞机正在生产之中。尚不知第二炮兵部队是否会采购这些装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还在开发一款垂直起降无人机,而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等企业均推出了略大一些的垂直起降无人机。按照当前惯例,第二炮兵部队可能会继续支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新型短程弹道导弹生产。同样,第二炮兵部队还可能采购后者的新型短程弹道导弹/制导火箭组合,以及源于精确制导火箭、射程为200公里的SY400系统。采用这些新型短程弹道导弹,以及源于火箭炮且具有短程弹道导弹射程的导弹,可能很快令第二炮兵部队和解放军陆军得以进行远程精确导弹打击和区域导弹袭击。资料图片:A300火箭炮。(图片源于网络)
相关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参考消息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更多境外媒体报道,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
新闻热搜榜
来源:百度新闻中国火箭军导弹数量超千枚 战时可贯穿全部战争 |火箭军|中国|导弹_新浪军事_新浪网
中国火箭军导弹数量超千枚 战时可贯穿全部战争
中国火箭军演习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在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
  本次授旗仪式标志着本次中国军事改革正在全面启动,且改革的力度远远大于此前外界预期,甚至比当年百万大裁军的力度更大。不仅涉及基层单位,总部机关的改变更是能用“脱胎换骨”来形容。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则是本次授旗仪式中最为令世界瞩目的消息。众所周知,第二炮兵是承担战略导弹打击任务的核心部队,可以说是中国国防力量中的定海神针。此前“二炮部队”的一举一动都是各国军事研究机构的关注焦点,这次更名为火箭军更是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本次更名到底是否意味着导弹部队的定位有所改变?对未来中国国家战略又将有何影响呢?
  地位模糊的第二炮兵
  在中国军队的序列中,二炮部队的定位一直相当特别。此前,外界普遍将二炮部队视为一个兵种,因此很多报道都称此次火箭军正式成为“第四军种”。然而从“第二炮兵”过去的组织架构和功能形态来看,都绝非低于军种的兵种规格。
  首先从编制上来看,二炮部队总部机关的规格一直为正大军区级别,司令员和政委军衔均为上将,且拥有非常完整的司令部、政治部和后勤体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二炮部队的装备研发和预算均为独立运作。以上特征是与海军、空军这样的法定军种是毫无区别的,因此基本可以认定在改编为火箭军之前,二炮就是事实上的军种。那么为何有部分报道认为本次火箭军授旗是升格为军种呢?在第二炮兵部队成立之初,二炮部队的确被列为兵种,且当时各大兵种均有自己的兵种司令部。如装甲兵有装甲兵司令部,防化兵有防化兵司令部等。此类兵种司令部同样拥有独立的司政后体系,甚至各自有各自的军事教育体系。如著名的装甲兵工程学院,在建立之初,就隶属于的装甲兵司令部。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军事兵种体系和军区的管理体系,是相互重叠覆盖的。改革开放后的百万大裁军,几乎将兵种司令部全部撤销,此后兵种业务归入总参谋部兵种部管理,而原兵种司令部也降级为兵种管理局,且不在负责日常管理和指挥。其中部分兵种如铁道兵则干脆被整体裁掉,归入地方铁路系统的。这样大刀阔斧的削减兵种条块的结果是,中国已经不存在事实上的、独立兵种的军政体系。尤其在2011年,总参兵种部更是干脆和作训部合并成为总参军训部,兵种业务彻底不复存在,成为部队训练的指导部门。早在兵种司令部撤销后,各专业兵种就被归入各自的军种及军区管理范围内,如装甲兵业务彻底归入军区。
  现在,兵种已经成为军事专业区分,而非军政体系的区分。当然,其中二炮原有的兵种司令部地位并无动摇,且被升格为正大区级。尤其是二炮的作战部队,并未被归入陆军军区管理体系之内,完全独立运作且直接接受总部领导指挥。一方面是兵种制度在中国已经自然消亡,一方面是二炮部队的待遇规格与海空这样的军种全面看齐,基本上已经可以把二炮视为一个与陆海空三军平级的军种。从这个角度来看,二炮早就是中国的第四军种,只是并未完成进行公开的认定而已,本次改名授旗仪式等于正式承认过去二炮的“事实军种”地位,同时强化其未来的作用和定位。
   美俄有火箭军吗?
  在中国无论是第二炮兵还是火箭军,都代表战略导弹部队。其地位极高,并且其拥有的远程弹道导弹在配备核战斗部之后拥有轻易毁灭一个国家的强大威力,这是其他军兵种所不具备的强大战略威慑力。从定位上来看,火箭军是当仁不让的战略打击力量,那么是否真的需要独立成军才能完成历史使命呢?
  现代军队中拥有远程战略导弹的国家并不多,因此关于战略导弹部队的军制,可供分析的样本也不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英国和法国在冷战后已经彻底放弃了陆基战略导弹的部署,其核打击力量主要依靠水下力量,因此导弹部队可以说全部隶属于海军部队。美国则是极少数依旧拥有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国家,不仅配备了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远程战略轰炸机,还拥有颇为强大的陆基弹道导弹。
  由于美国和苏联在冷战中多次达成了裁减核武器及弹道导弹的协议,同时基于冷战后自身对国际局势的判断,其陆基弹道导弹,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已经处于历史上的低谷,仅装备了民兵III型陆基洲际弹道导弹450枚。尽管民兵III型导弹可以配备三枚弹头,但根据美苏之间的协议已经全部改为单弹头战斗部,而这些洲际导弹全部装备美国空军。事实上,美国海军和空军均具备发动战略核打击或者反击的能力。而美国陆军在削减掉所有战术核导弹和核炮弹之后,已经成为彻底的无核军种,只能执行战术战役级的攻击。
  美国的洲际导弹之所以装备空军,其实是其历史原因造成的。美国空军成立时间较晚,二战后才将陆军航空兵独立发展成为空军军种,而这支新生的空军却是全世界唯一一支执行过核打击任务的空中力量。在美国核武器发展初期,主要依赖空军的远程轰炸机作为投送力量,为了便于管理也将新生的弹道导弹武器归入空军之列。然而由于军种利益的需要,美国陆军和海军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发展自身的核打击力量。只是为了平衡军种利益,五角大楼和美国政府一直禁止陆军发展远程弹道导弹。陆军的核打击力量仅限于战术战役级别,用于支援地面部队进攻或者防守。
  美国和苏联在1987年签订《 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后,根据条约精神美国削减了所有的中程弹道导弹,以及可以运载核武器的中远程巡航导弹。这些装备恰好是介乎于战略和战术战役之间的核打击武器,此后美国陆军仅保有射程为150公里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作为战区支援武器使用,且销毁了所有核战斗部。总之,从美国经验来看,导弹部队并未成为独立的军种,只是以特殊兵种的角色散见在陆海空三军之中。
  俄罗斯的经验则与美国大相径庭,早在1959年苏联红军就开始筹建独立的“战略火箭军”,这次组建新军种的起因是苏联在1957年成功发射人造卫星,对美国造成了极大的战略震撼。当时的苏共领导人认为有必要全面组建以弹道导弹兵器为主的全新军种,以便在未来的核战争以及太空竞赛中占据制高点。
  1960苏联战略火箭军成军之后,不仅拥有令人望而生畏核武器库,而且随后组建了航天器中央局,负责研制、发展和使用航天器。1970年,随着战略火箭军的航天科研规模扩大,航天器中央局更是升格为航天器总局。在冷战的大部分时间中,战略火箭军不仅是核打击力量,同时承担了类似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角色。
  作为独立军种,战略火箭军一直被苏联领导人格外器重,尤其是赫鲁晓夫,他更认为导弹才是未来的主战武器,其他陆海空军只是核战争中的靶子。这也是为何战略火箭军能够在其担任苏联领导人期间独立成军的原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俄罗斯已经将战略火箭部队从军种降格为兵种,2001年俄军将军事航天力量和导弹太空防御部队从战略火箭军中分离出来,组建为一个独立兵种—太空兵,并将战略火箭军降格为独立兵种——战略火箭兵。2011年,俄军宣布进行军事改革,形成了新的三军种三兵种结构,即陆海空三军种和空降兵、空天防御兵和战略火箭兵。今年俄罗斯更宣布要将空军和空天防御兵合并,组建一个新的军种—空天军。等于推翻了此前的三军种三兵种的2011年体制,至于战略火箭部队在这一轮军事改革中是否能够保住兵种地位,都还是未知之数。
  从俄罗斯的火箭军经验来看,其地位是一路缓缓下降的。早在苏联时代的1981年,苏联国防部就决定将航天器总局从战略火箭军编成内划出,将其直接隶属于国防部。战略火箭军的职能数十年来被不断削弱,现在已经仅剩下战略核打击功能模块存在。300公里射程以内的战术级弹道导弹则已经直接下放给陆军使用。由于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签订的《中导条约》,因此也已经销毁了全部的中程弹道导弹,战略火箭军自然也不会有中射程的武器来执行常规打击任务。
  从美国和俄罗斯的经验来看,战略导弹部队地位逐渐弱化,功能开始分流进入其他军种是大势所趋。尤其是美国的战略导弹部队,从来都未曾独立成军,而苏联的战略火箭军则逐渐降格。
   强化火箭军地位的背后玄机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似乎火箭军独立成军并不符合国际潮流,那么这次强化火箭军地位的调整背后究竟有何玄机?这不得不从二炮现有的武器装备说起,由于中国并未加入美苏签订的《中导条约》,因此中国的二炮部队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程弹道导弹武器系统。中国军队装备的中程导弹不仅包括著名的东风21系列,甚至连被称为短程弹道导弹的东风15系列,射程也超过600公里属于《中导条约》中定义的中程导弹。除了弹道导弹之外,中国军队还装备了长剑-10型远程地对地巡航导弹,射程远可达1500公里,且能够配备核战斗部执行战略打击任务。在去年阅兵中备受瞩目的两款中远程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D和东风-26,更是中国军队的独门兵器,是全球独家的两款反舰弹道导弹。尽管中国政府从未公布自己拥有的中程导弹数量,然而外界普遍估计各型号导弹的数量总和应该超过了1000枚。
  这支兵力庞大的中远程导弹部队,与现在和过去所有的战略导弹部队都非常不同,不仅能够执行核打击任务,同时也能够执行常规精确打击任务,更能够执行制海反舰任务摧毁敌方舰队。这种任务多样化的火箭部队,是前所未有的一种作战力量。尤其在横向对比美俄的部队后我们会发现,中国的火箭军在战争中是一支首战可用、全程可用、终结战争可用的全能型部队。而美俄的战略导弹部队则主要作为战略威慑力量存在,除非爆发核战争否则几乎不可能参与战斗。
  冷战结束后,爆发全球核战的概率已经很低,战略导弹部队地位降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中国火箭军则得益于后发优势和国际制度的局限,发展成为一个全新形态的导弹部队。由此可见,第二炮兵部队更名火箭军确实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
责任编辑:王金志 SN100您当前的位置: >
世界十大射程最远洲际导弹排名
作者:PHBang&&&来源:综合&&&时间:日
据美国军事技术网(Army-technology)报道,洲际弹道导弹(ICBM)被认为是一种主要的核威慑力量,目前只有少数国家拥有发射这种远距离武器的技术。本文以射程为参考,列出排名前十的洲际弹道导弹。
No.1 R-36M(SS-18&撒旦&) 俄罗斯 射程:16000公里
图为 R-36M(SS-18&撒旦&)洲际弹道导弹
R-36M(SS-18&撒旦&)是世界上射程最远的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范围为16000公里。同时,SS-18以其8.8吨的发射重量,成为世界上最重的洲际弹道导弹。
已建成的SS-18有4种不同型号。部分型号配有10枚可独立命中目标的再入飞行器(MIRV)弹头,每枚弹头当量约55万吨-75万吨。SS-18采用两级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可达到每秒约7.9 千米的速度。其发动机的可储存液体推进剂采用偏二甲肼作为燃料,四氧化二氮作为氧化剂。
No.2 东风-5A(DF-5A) 中国 射程:13000公里
图为DF-5A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5A是中国射程最远的洲际弹道导弹,约为13000公里。其为DF-5洲际弹道导弹(12000公里射程)的改良型号。东风-5A能攻击到美国大陆上的任何目标。在DF-5基础上,DF-5A提高了射程和制导系统的精确度,投掷重量也由3000公斤增加到3200公斤,可携带6枚分导式多弹头。 DF-5A采用陆基发射井发射、陀螺仪惯性制导系统和可储存式液氢燃料。
No.3 R-29RMU&轻舟&(RSM-54) 俄罗斯 射程:11547公里
图为RSM-54洲际弹道导弹装备于俄罗斯海军&德尔塔&IV级核潜艇
RSM-54(北约代号:SS-N-23)是俄罗斯第三代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该导弹装备于俄罗斯海军的&德尔塔IV&级潜艇。在试射过程中,其最大射程为11547公里。RSM-54一般可以携带4至10枚分导式核弹头,每枚弹头当量约10万吨。它装有惯性陀螺平台、天文瞄准具和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以提高打击目标的精确度。
RSM-54采用三级可贮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使用偏二甲肼作为燃料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氧化剂。
No.4 UGM-133&三叉戟&II(D5&三叉戟&) 美国 射程:11300公里
图为一枚&三叉戟&II洲际弹道导弹从一艘美国海军潜艇发射
&三叉戟&II是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目前装备于美国海军&俄亥俄&级和英国&前卫&级核潜艇。1987年在陆基平台上进行首次三叉戟Ⅱ导弹飞行试验,1990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可携带8个W88或W76核弹头。
&三叉戟&II采用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射程约11300公里。
No.5 东风31A(DF-31A) 中国 射程:11200公里
图为DF-31A洲际弹道导
东风31A是中国远程洲际弹道导弹,射程为11200公里。该导弹可携带一枚单一的100万吨当量核弹头。自2006年开始,中国解放军二炮推出的10枚DF-31A导弹已投入服役。目前正在DF-31A陆基导弹的基础上研制潜射导弹&巨浪&2。
东风31A采用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发射重量为42吨。
延伸阅读:
本月热榜排行
热榜历史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箭军洲际导弹的射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