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画鸡的图片你能说说这只公鸡的样子吗?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部编教材)-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部编教材)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部编教材)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楼仲平说,义乌市场已绝非是小商品市场一个物理空间。小学语文设计学 校&普乐堡小学&设计者&常晓轩&年&& 级&一年(下)&组长&王立丽&审核&刘莹环课题&课文& 19.《棉花姑娘》& (第一课时)目标&1、学习“姑、娘、蚜、盼、治、啄”等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重点学习1――4小节。    3、练习朗读对话,能够读出焦急的语气。  重点难点&读出文中祈使句请求的语气,读好对话。课前准备&生字卡片、白板课件。教&&&&&&& 学&&&&&& 过&&&&&& 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一、导入新课:1、(出示棉花图)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它叫什么?   2、棉花是一种植物,可课文中却把它当作人来写,亲切地称它为――棉花姑娘(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尽量使用白板课件二、探究新知(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并随文识字:    1、(课件展示第一幅插图,去掉燕子)同学们,图片上的棉花姑娘低着头,一幅有气无力的样子,她怎么了?(学生自由发言)   2、是啊,棉花姑娘生病了。你知道在她身上爬来爬去的坏蛋是谁吗?请到第一自然段中找到它的名字并圈出来。(学生圈出:蚜虫)    3、你觉得“蚜虫”的“蚜”字怎么记比较好?(形声字)   4、(回到图片)身上长满了可恶的蚜虫,这时的棉花姑娘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自由回答)   5、我们一起看看课文中用怎样的一句话来表达棉花姑娘此时的心情。(读最后一句: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棉花姑娘盼望有人给她治病,她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最后是谁治好了它的病?请同学们把全篇课文读一读,找到答案告诉你的同桌。    2、棉花姑娘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了?3、过渡:最后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呢?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给它治病?还是让我们仔细地来研究研究吧。   (三)朗读理解课文1、同学们,身上长满蚜虫的棉花姑娘看到小燕子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谁来当一回棉花姑娘,读一读她此时跟燕子说的话。(指导学生读出急切地、充满希望的语气)   2、小燕子有没有答应她?为什么?请找出原因并在下面用横线画出。(教师板书:燕子――只会吃空中飞的害虫)   3、棉花姑娘不灰心,她又找了啄木鸟和小青蛙,结果是怎样的?   4、反馈: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帮她治病?5、有感情朗读1――4自然段。&尽量使用白板课件三、拓展延伸: 1.一次次请求都失望了,棉花姑娘向燕子、啄木鸟、青蛙求救都没有办法。同学们,你们有办法吗?2.同学们刚才想了很多的办法,但棉花姑娘的病最后是谁给治好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棉花姑娘。&板书设计&&&&&&&&&&&&&&&&&&&&&&&&&& 19.棉花姑娘&&&&&&&&&&&&&&&&&& 燕子--只会吃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只会捉树洞里的害虫&&&&&&&&&&&&&&&&&& 青蛙---只会捉田里的害虫&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 校&普乐堡小学&设计者&单妍&年&& 级&一年(下)&组长&王立丽&审核&刘莹环课题&课文& 19.《棉花姑娘》 (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生字,会写文中要求的6个生字。    2、熟读全文,分角色表演。    3、了解有关蚜虫和七星瓢虫的有关知识。  重点难点&积累偏正结构的短语,了解课文中提到的科学知识。课前准备&生字卡片、白板课件。教&&&&&&& 学&&&&&& 过&&&&&& 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二、导入新课:  用游戏法进行复习:《捉蚜虫》黑板上画几朵棉花,每朵花上贴一个画有一只蚜虫的小纸袋,纸袋上写一个生字,袋里面放一些小的外形剪成虫子形的生字卡片。学生如果认识纸袋上的字,就可以到袋里面拿一张写有这个字的小卡片,说明他捉到了一只蚜虫,最后进行统计,看看谁捉到的虫子最多。&尽量使用白板课件二、探究新知(一)学习5、6自然段1、同学们,老师上节课让你们在课后读课文,找找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你们找到了吗?(生答:七星瓢虫)   2、课文哪一段写了七星瓢虫给棉花姑娘治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第5自然段)   3、这么快就吃光了蚜虫,你们想,棉花姑娘会有什么表情?课文中用哪个词语告诉我们?(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惊奇)   4、你能学着棉花姑娘的表情来问一问这句话吗?(请学生做惊奇的表情读:“你们是谁呀?”这句话。)   5、(课件放大七星瓢虫图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七星瓢虫了吗?它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   6、(出示:斑)谁来说说“斑”字你会怎么记?它还有其他朋友吗?(斑马、斑白等)   7、不久之后,当我们再次看到棉花姑娘的时候,她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最后这一自然段呢?(学生讨论后读)   8、出示词组:碧绿碧绿的叶子,学生练习:碧绿碧绿的(&&&& ) 雪白雪白的(&&&& )。   (二)分角色表演读。   1、同学们,在这篇课文学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比较着急,哪些地方又会让你感到轻松而高兴?(学生小组讨论并反馈)   2、我们今天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把你们的头饰戴上,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看看哪种小动物读得最有感情。(教师读旁白,其他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角色读)   3、请一组较优秀的学生上台展示。   &尽量使用白板课件四、拓展延伸: 当读到最后一句话时,我们小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表情,那就是“笑”,请你们想想,此时棉花姑娘会笑着说些什么?(学生想象发言)  &板书设计&&&&&&&&&&&&&&&&&&&&&&&&&& 19.棉花姑娘&&&&&&&&&&&&&&&&&&&&&&&&&&&&& 惊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 校&四平小学&设计者&刘占军&年&& 级&一年(下)&组长签字&王立丽&审核&刘莹环课题&20课& 咕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12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字。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了解故事内容。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难点&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理。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 学&&&&&& 过&&&&&& 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一、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2、设疑: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PPT二、探究新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有注音的生字多读几遍,遇到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尝试用其他方法猜读。标出自然段。2、反馈生字认读情况:(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2)借助图画猜读生字。(3)借助形声字的特点猜读生字。(4)开火车认读生字。三、图文对照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1、导语: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七个自然段配了4幅图画。每幅图画对应了那些文字呢?图文对照,朗读课文。(1)观察插图一,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画的内容。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教师随机正音。2、方法同上,观察第二、三、四幅插图,找出相应的段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自由读2---4自然段找出对应的图画,想一想:兔子、狐狸、猴子、小鹿、山羊为什么跑?引导想象:在那些小动物眼中,咕咚是什么样的东西?师小结:是呀,在他们的心中这咕咚一定很可怕,所以它们才会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啦!咕咚来啦!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4自然段。5、教师:其实,这些动物见过咕咚吗?6、讨论:为什么兔子、狐狸、猴子、小鹿、山羊都吓得跑起来?生1:&&& 生2……四、书写生字1、(1)出示会写的字,学生认读并组词。&&&&&&&&&&&&&&&&&&&&&&&&& (2)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2、指导书写(1)教师边讲解边范写。重点范讲“家、象”的书写。观察“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书写。指导书写“象”,步骤同“象”。指导书写其他生字(2)学生练习,教师个别辅导。&3、展出学生生字本分别挑选出写得比较规范学生作业、写得有问题的学生作业展出,让学生们仔细看这些字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自己学习。哪些地方写得不够理想,需要改进。 &
展台 五、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写生字。&板书设计&20.咕咚&&&&&&&&&&&&& 吓& 怕& 跟& 家& 羊& 象& 都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 校&四平小学&设计者&刘占军&年&& 级&一年(下)&组长签字&王立丽&审核&刘莹环课题&20、咕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了解故事内容。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了解故事内容。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故事。课前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一、&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1、听写生字。2、出示本课生字扩词。&二、探究新知1、指名读课文1----4自然段。提问:这一部分都讲了什么?2、师: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听见了怎么做?怎么说的?请大家看看第二幅插图,读读课文圈圈画画。学生交流。出示句子:(1)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2)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抓住重复的词句和感叹号指导入情入境地读。2指名读5-----7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对应的插图。(1)指名反馈:野牛为什么没跟着跑?(2)教师:对,野牛想弄清楚这咕咚到底是什么?结果真相大白了,这咕咚是什么呀?指名回答(3)教师小结:你看,兔子没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乱跑,猴子、小鹿、山羊、大象自己没看见,只听见别人喊也跟着跑起来,结果呢?唉,虚惊一场。(4)图文结合,感情朗读。&3、总结全文,启发教育学生。1、读课文。2、讨论:如果你遇到这几只小动物,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4、分角色朗读课文,演一演。体验动物们害怕心理。体会野牛冷静的语气。抓住“拦住(谁)问”的句式,分别追问小鹿、山羊、狐狸、小猴子、兔子,通过不断追问,初步感悟到野牛很会思考,其它小动物没有思考,只是盲目随从。(1)学生自由分角色朗读课文。(2)以小组为单位,把故事演一演。&
三、拓展延伸:谈收获: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教师小结:凡事要眼见为实,在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再下结论,不要盲目的跟从别人,道听途说。&PPT课件板书设计&20、咕咚木瓜?害怕、逃跑、笑了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 校&二棚甸子学校&设计者&王立丽&年&& 级&一年(下)&组长&王立丽&审核&刘莹环课题&课文&&&& 21、小壁虎借尾巴&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图画,形声字等方法,猜读生字的读音和意思。认识“壁,墙”12个生字和户字头,车字旁两个偏旁,正确书写“爬”和“房”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图文结合,说说课文3-5自然段的主要情节。重点难点&重点:借助图画,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了解字义。难点: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 学&&&&&& 过&&&&&& 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一、导入新课:&谜语激趣,引入新课1.师:四肢短短,身体扁平; 墙上爬行,专吃蚊蝇; 尾巴易断,断了再生。2.学生猜出后出示“壁虎”图。师: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出示课题。学生书空。认读词语“壁虎、墙壁”。出示“墙壁”一词,引导看图猜“墙”字。3.看看壁虎的外形,再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出示壁虎图片二、探究新知(一) 随文识字,交流猜字方法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不认识的生字,猜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 2.全班交流: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在交流中,把学生猜读中的错误改正过来。&&& 3.提炼猜字方法,师生互相补充。(1)利用“形声字特点”猜读生字:蚊,咬,赶,房,转。(2)借助偏旁表意的特点了解字义:咬、拨、赶、房、转。4.开火车识记生字.5.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重点关注第1、7自然段生字的读音。(二)图文对照,整体感知1.出示图一,引读第一自然段: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通过动作演示理解“一挣”的动作。&2.看图读文说话。(1)逐一出示插图2、3、4幅,图文对照,朗读3、4、5自然段。( 2)说说小壁虎爬到了哪里、找谁借尾巴。指名说好三句话。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找小鱼借尾巴。小壁虎爬到大树下,找老牛借尾巴。小壁虎爬到房檐下,找燕子借尾巴。教师适机板书3.出示第5、6幅插图,图文对照朗读第6、7自然段,了解借尾巴的结果。&&& (三)巩固字词,指导书写1.识记“爬、房”字形。2.指导“爬、房”书写。仔细观察,看看每个字的第一笔和重点笔画的位置。3.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学生练写,反馈评价。看看哪个同学的第一笔和重点笔画写得好。& 4.听写生字。& &出示课文插图&
三、拓展延伸:&&&&& 选择上述短文中提到的一种小动物,照书上第3至第5自然段的顺序,说一说小壁虎怎样向这些动物借尾巴。&板书设计&&&&& 小河边& 小鱼21、小壁虎借尾巴&&& 大树下& 老牛房檐下& 燕子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 校&二棚甸子学校&设计者&王立丽&年&& 级&一年(下)&组长&王立丽&审核&刘莹环课题&课文&&&& 21、小壁虎借尾巴&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图文结合,说说课文的主要情节。3,初步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难点: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 学&&&&&& 过&&&&&& 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一、导入新课:复述3-5自然段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小壁虎借尾巴》&出示课题二、探究新知(一)学习3-5自然段,读好对话,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1.学习第3自然段(1)自由读,画出小壁虎和小鱼的对话。(2)合作读对话。(3)交流:小鱼尾巴的作用。(4)小结:读了这段话,我们知道了:小壁虎来到(小河边),向(小鱼)借尾巴,小鱼要用尾巴来(拨水)。2.学习第4自然段。(1)出示图文,同桌分角色练读对话。&(2)指名两组同学进行朗读。(3)读后交流,说说牛伯伯问什么拒绝小壁虎,了解牛尾巴的作用,随机做动作理解“甩”。联系上文,和小鱼“摇”尾巴这个动作进行比较。(4)出示句式,说话:小壁虎爬到(&& ),向(&& )借尾巴,(&& )要用尾巴来(&& )。3.学习第5自然段。(1)师生合作读文。(2)理解“掌握方向”:燕子的尾巴就像船的舵,飞机的尾翼,能起到平衡身体、掌握方向的作用。(3)出示句式,说话:小壁虎来到(),向()借尾巴,()要用尾巴来()。 4.小结:根据句式连起来说说三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二)借助词语,串讲故事。1.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小鱼、老牛、燕子这三种动物的尾巴作用都不一样。现在你们能看着这几个词,选择其中一组来说说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吗?小河边& 摇着尾巴& 游来游去& 拨水大树下& 甩着尾巴& 吃草&&&&& 赶蝇子房檐下& 摆着尾巴& 飞来飞去& 掌握方向2. 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3.评选最佳讲故事能手能手。(三)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
课件出示提示语三、拓展延伸:&&& 阅读短文《有趣的尾巴》了解文中提到的松鼠、啄木鸟、猴子、响尾蛇等动物尾巴的作用。&板书设计&&&&& 小河边& 小鱼&&& 拨水21.小壁虎借尾巴&& 大树下& 老牛& 赶蝇子房檐下& 燕子& 掌握方向&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 校&雅河小学&设计者&罗萱&年&& 级&一年(下)&组长&王立丽 &审核&刘莹环课题&语文园地八(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看图读词语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卫、巾、擦、刷、皂、澡、梳、盆”等字。2.在看图识字的过程中,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联系,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3.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习惯。重点难点&在看图识字的过程中,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联系,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卡教&&&&&&& 学&&&&&& 过&&&&&& 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 导言: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课件播放喜羊羊起床、穿衣,来到卫生间的动画。出示:喜羊羊早早起,来到卫生间要考考你。)&
多媒体出示情境二、探究新知活动一:识字加油站课件依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词语:卫生间、毛巾、牙刷、香皂、梳子、脸盆。 1.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自由交流识字:卫、巾、刷、皂、梳、盆。 (1)读准字音:刷shuā、皂 zào、梳shū。“刷”和“梳”是翘舌音,“皂”是平舌音。 (2)认清结构:“卫”和“巾”是独体字,“刷”和“梳”是左右结构的字,“皂”和“盆”是上下结构的字。 &&& (3)交流识字方法。 (4)同桌互相考一考:抢读生字,看谁读得准确。 2.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3.组词识字,交流用途引导学生说出五种物品的用处,并一一课件出示:毛巾―擦手、牙刷―刷牙、香皂―洗澡、梳子―梳头、脸盆―洗脸。 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擦”和“澡”。 指导学生男女生读、小组读、齐读词语。活动二:我的发现由于同学们表现非常棒,现在喜羊羊带我们去动物王国逛一逛。一年一度的动物王国运动会的开幕仪式就要开始了,让我们随着喜羊羊一起看看都有哪些队伍参加。出示参赛队伍,课件播放第一支走来的队伍―小狗队,并相应出示生字猫、猴、狮。课件播放第二支走出来的队伍――小鸟队,并相应出示生字鸡、鸭、鸦。课件播放第三支走出来的队伍――蜘蛛队,并出示词语蝴蝶、蜻蜓、蚂蚁。寻找每一组字的相同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建立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聚光灯形式呈现每支队伍及生字三、拓展延伸:课下搜集和卫生间有关的词语,进行积累,找一找认识的字,有没有偏旁相同的字,看看偏旁与它们的字义是否有关系。&板书设计&语文园地八&独体字:卫& 巾& 左右结构:刷& 梳上下结构: 皂& 盆犭&& 鸟&&& 虫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 校&雅河小学&设计者&罗萱&年&& 级&一年(下)&组长&王立丽&审核&刘莹环课题&语文园地八(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高兴、生气、害怕、难过”的意思,会用它们说话、写话。2.积累古诗《画鸡》。3.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重点难点&1.通过各种方式认识更多的新字新词。2.培养积累的习惯,阅读的习惯。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卡教&&&&&&& 学&&&&&& 过&&&&&& 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一、导入新课:在上节课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虽然三支队伍相差悬殊,但是,在第一场“穿针引线”比赛中,在蜘蛛队长的领导下,他们取得了第一场胜利。同学们,观察他们的表情,你想到了哪个词语?&多媒体出示比赛场景二、探究新知活动一:字词句运用1.课件出示四幅图片,你知道每幅图代表什么样的表情吗?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高兴,生气,害怕,难过。2.演一演:小组内表现这些表情,看看谁演的逼真。3.说一说:学生同桌间讨论交流平时生活学习中令自己高兴的事,令自己生气的事,令自己害怕的事,令自己难过的事。学生代表汇报。4.写一写:指导学生用这四个词语各写一句话,语句通顺、内容完整、书写工整。 小结:高兴、难过、生气、害怕这四个词语描述的是心情,是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你还知道哪些情感表现呢?(愤怒、伤心、兴奋等。) 活动二:日积月累运动会各项比赛进行得热火朝天,这时喜羊羊发现了什么呢?喜羊羊发现这次运动会要求运动员们读出古诗后,才能起跑。 1.播放古诗《画鸡》的多媒体课件,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 2.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3.同桌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 4.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 5.想象交流:这首古诗是明朝诗人唐寅写的。请你一边朗诵古诗,一边看图,看看大公鸡的样子,想象公鸡打鸣叫醒千家万户的情景。 6.课件播放《画鸡》的公鸡插图,学生一边观察公鸡的样子,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诗意。& 齐声诵读,背诵古诗。活动三:和大人一起读&& 同学们请看,天空中飞来了三只美丽的什么动物?(课件出示:三只白鹤)这三只白鹤想向我们讲述一个什么故事呢,就让我们和喜羊羊一起来听一听吧。&& 1.初步了解内容。教师出示字卡,指导学生学习发音易错的生字。 && 2.指导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 3.学生思考交流:哪只白鹤找到鱼了呢?另外两只白鹤为什么找不到鱼?通过这个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4.讨论交流:如果今后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课件配图播放故事
三、拓展延伸:回家和大人一起来朗读这个小故事,并把你学到的内容讲给大人听。&板书设计&语文园地八高兴& 生气& 害怕& 难过&&&& 做事情要动脑筋 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合作伙伴:《画鸡》教学设计 - 资讯 - 晋江市教育虚拟社区
&&《画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画鸡》是北师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9单元&字与拼音(二)&中的一首古诗。这是明代唐寅的诗,诗人用笔墨画鸡,用诗歌赞美鸡,画与诗形成完美的整体。在学习这首古诗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拼读音节,通过反复地诵读,体会到拼音识字的乐趣,以及利用熟字巩固拼音的情趣,加深理解字与拼音的关系。在教学识字时,不要脱离语境,孤立识字,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古诗过程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然后再认识单个的汉字。
学生分析:
&&&&在学习《画鸡》这首古诗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前8个单元的生字,有了一定的认字基础,并且学习了a o e iu & 6个单韵母,还学习了&b p m f d t n l&8个声母。所以,《画鸡》这首古诗中,&头上、不用、红、雪白&等生字学生已经认识了,本课的新生字&画、鸡、户&可以让学生用拼音来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教学时,就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到拼音识字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进一步体会拼音识字的乐趣。
3.理解诗意,背诵古诗。学习公鸡勤劳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公鸡与人们的关系,并能学习公鸡勤劳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故事激趣
几百年前,明朝有位大才子,他的名字叫唐寅,有一天,他看到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喜欢得不得了,于是回到家中,拿起画笔画下了这只大公鸡,瞧,这就是他画的画(ppt示图),你看到一只 &&&&&&的大公鸡?
生:我看到了一只美丽的大公鸡。&&&&
生:我看到了一只雪白的大公鸡
师:可是啊,他觉得光有画还不够,他又写了一首诗,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题目是《画鸡》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拼音,这两个拼音应该会读了,谁来拼拼它?(卡片示hua &ji)
指名学生拼读。
师:不错,看来他的拼音知识学得真扎实。你再来拼一拼,其他小朋友跟着他读。
齐拼、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一)老师范读,学生听读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把语文书翻到47页,听老师来读这首古诗,昨天预习时大家已经圈出生字,等会听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师:左手压书
生:右手指书
(二)老师带读,学生跟读
这首小诗好听吗?你们想不想来读一读,那老师读一句你读一句。
(三)学生自读师:跟着老师读得挺好的,那你自己读,能行吗?&试试看吧。
(四)指名读
现在请几个同学读给大家听一听,谁来试试看?(请三个同学来读)
①我觉得你读得很流利,就是字音不够准确。 &&你字音都读对了,就是还不够流利。
②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老师先提醒一下,评价时要先说优点再说不足。 &
&&(他每个字都读正确了吗?)
③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三.生字教学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好,生字宝宝都迫不及待地要和大家见面了,看,它们来了,先跟老师读一读?(生字卡片)
2.小老师带读(请两个小老师) 组一个词
谁想来当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生字。
①这个小老师教的有模有样的,用掌声感谢她。
②(要是小老师出错的话) 谁来帮帮他?这个小老师虽然出现了一点点的错误,但在大家的帮助下也带读准确了,大家也把掌声送给他。
3、拼音游戏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很多声母宝宝了,我们来和他们做个游戏。
3.游戏识字
师:现在大家最喜欢的猜字游戏来啦,想不想玩呀, 想玩的同学现在就要坐好咯!
猜字游戏(暂定4个)
4.开火车读
还想继续玩吗? &那坐好咯,我们来开火车吧 游戏之前老师先强调一点,同学在读得时候要认真倾听,这样我们才能知道他读得对不对。
①这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真厉害!
②好可惜啊,这列火车中间断开了。
5.全班齐读
今天的火车开得挺顺畅的,我们全班来展示一下。
四、回文读诗
师:认识了生字宝宝,现在你一定能得更好,咱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五、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当中的大公鸡吗?为什么?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喜欢,因为大公鸡非常漂亮。
师:你是从哪句诗读出了它的漂亮?
生:他有美丽的红冠,浑身雪白。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只公鸡,可它好像缺了点什么,谁来帮助老师来完成?
师:这只公鸡头顶红冠,满身雪白,多么美丽呀!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这只美丽的公鸡,谁来自信地向同伴介绍介绍自己。 (从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你那火红的鸡冠,自信的步伐)
&&&&&&&&&&&&&&&&&&&&&&&&&&&&(你要是可以把红冠读得上扬一些,走读得重一些就好了)
老师也想来挑战挑战
学着老师的样子自信地来读一读。
师:谁再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只大公鸡?
生:大公鸡还会&喔喔叫& 叫人们起床。
师:是呀,大公鸡每天清晨打鸣,起得比农民伯伯还早,多么勤劳啊!老师还找到一段资料,你们看。 &&听到这里你想对大公鸡说点什么?
生:大公鸡我要谢谢你,叫我们起床。&&&那你读读这句诗,谢谢它。
&&(要是你能把&轻言语&读得更轻一点就更好啦)
师:大家想对公鸡说的话真多呀,带上你的感情我们来读读这句诗。
师:大公鸡不仅美丽而且还很勤劳,我们再来赞美赞美它。
师:这首小诗挺短的,我们又读了这么多遍,你会背吗?&&&那我们一起试试看。(挖空)
四、写字指导
师:公鸡一叫千门万户都开了,在这个词中&户&就是一扇门的意思,千门万户就是有许许多多的家庭。先和老师来拼拼&户&的音节。Hu &
&户&这个字字形偏长,第一画点要跟&尸&,横折横要写得扁些,最后的撇要写长些,略带弯势。现在仔细观察户的每一笔每一划在田字格的位置。
生说、师范写、生写,师反馈,生再修改
提示: 您的权限不够,不能评论
本文全部内容均由用户上传,本站已要求用户上传的内容不得具有侵权或违法行为。如果您发现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或具有其他违法行为,请立即通知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画鸡 唐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