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复习好《针灸学》

怎样学习啊?现在好像比较难学习,求经验
全部答案(共4个回答)
学校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在那里会有老师教的。
本人就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的,学中医是很苦的,成一个针匠容易,成大师就难了。如果能出去忽悠外国人收入还不错,不过就是有点败坏中医的名声。针灸是易学难...
天津中医学院 针灸推拿系 全国第一.
天津石学敏大师的针灸搞的不错.但不知道在哪.比较有名气.你可以打听一下
建议到中医药大学去.那里是天津比较正规的地方,...
北京针灸骨伤学院介绍
  北京针灸骨伤学院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小区。现通讯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中环南路6号。校园占地10公顷,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
先学,中医基础学,在学十四经络,最后学针灸
答: 如果你用完药,药水之后眼睛长眼屎的话,那就是你上火的症状有可能是排出的细菌把,一定要多喝水
答: 治疗多梦的偏方:黄精30克、玉竹30克、决明子9克、川芎3克,每日1帖,分2次煎服。等量酸枣仁、紫丹参研粉,每次6克,每日2次,温水吞服。桑椹子30克,煎汤服。...
为避免孩子过近视,除了供给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外,以下几类食物是不可缺乏的:
1.硬质食物 经常给孩子吃些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增加咀吃力频率与力度,可促进...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有相当好的疗效,请找中医治疗之。
中成药有“复方阿胶浆”、妇科千金片等对症之药,但没找中医对症下药效果满意。
中医治疗一般...
大家还关注
求伏菊散的配方比例?? 鸡内金、芡实、山...
彭叶真方是什么药 彭叶真方是什么药万方<...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教育类别:
服务区域:
联&系&人:
微信扫一扫 随时问随时聊
商家地址:
- 广州白云区沙太北路捷锋大厦南方医科大学旁边
温馨提示:夸大的宣传和承诺不要轻信,谨防上当受骗,提供免考、代考、办证的均是违法行为,请不要误信。
培训优势:1、培训后可获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中英文对照的《康复理疗师证》和中华医药学会《高级针灸科医师》证书。颁发单位:高级针灸科医师证是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高级康复理疗师证是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可上网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查询,全国通用。有意向了解中医针灸推拿或咨询中医技能证书可以与罗老师联系2、由广东省文化学会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中华临床研究医学会、国民东方科学院主办的中医针灸新型理疗技术培训单位。3、专家团队优秀:授课专家由知名的中医专家等多位教授主讲.临床经验丰富的南方医院针灸科,解放军针灸科研究组组长王升旭,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老师授课。4、自入学起无限期免费补修请假缺席课程。一次缴费,终生免费复训。为学员提供后续学习保障服务。5、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教学,培养实用型人才。6、报读课程不限学历不限资历,年龄不限,男女不限,能正常学习者即可。7、报考针灸类证书具有按摩师中级或高级证书更为容易通过。8、通过系统的讲解和培训,使学员能熟练掌握中医针灸的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针灸知识和技能正确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掌握上百种疾病的针灸治疗及调养方法(包括针灸减肥、祛斑等)。9 、实操课程特色全面培训10、课程系统学习,从零基础教起,易学好懂。11、小班制教学管理,方便指导学习,手把手教会。12、教学地点附近交通方便,饭菜价廉,为省外学员提供15天免费住宿。13、在这里学习,不仅能学习到专业的知识技能,还可以结识更多的同行业精英,交流经验,互相学习。14、学习了专业的技术,可以帮助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增进感情友谊,还可以调理自己的身体,预防疾病,是自己更健康15、可以推荐就业,推荐到养生馆,理疗店,大中型水疗会所,有出国就业的机会。一、中医针灸精英研修班培训内容 中医基础:经络腧穴学、诊断学、解剖学、阴阳五行学针灸美容减肥类: 面部美容(祛痘、祛斑、去皱纹)、针灸减肥、埋线减肥等所讲针法:毫针、腹针、三棱针、靳三针、皮肤针、电针、火针、蜂针、小针刀、平衡针、董氏奇穴、温针灸等理疗方式:针灸、艾灸、拔罐、刮痧、耳穴、热敏灸、天灸、火疗、放血疗法等技能病症:男科、妇科、小儿常见病、老年常见病、中风、面瘫、肩周炎、颈椎病、腰痛、胃痛、高血压、失眠、头痛、黄褐斑、痛经、月经不调、前列腺等等(总计约上百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技能培训:在导师的指导下,同学互相指穴,动手操作反复练习,快速进针,针刺的深度和方向,各种针灸手法等,授课老师手把手教学。(一次交费,终身免费复训;不用报名可试听半天)培养目标1、通过系统的讲解和培训,使学员能熟练掌握中医针灸的理论知识。2、能熟练运用针灸知识和技能正确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3、掌握380种疾病的针灸治疗及调养方法(包括针灸减肥、祛斑等)。二、正骨推拿精英班特点:“四维一体”整脊研修班特点:1.著名医学院校,著名骨伤科教授,学习技术有保障;2.课程全面,涵括了中医骨伤诊断,腰椎,颈椎,四肢关节病症等等全方位的内容;3.无需很深专业医学基础,短时间可成为一个调理治疗疾病的高手;4.注重临床实践,教授本人亲自教实操,临床教学即学即用,疗效立竿见影;5.医患一体,病人在治疗时对医生体质同时改善从而远离职业病。授课主讲内容有三大体系:第一大体系:脊柱关节疾病:颈椎病、腰椎肩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痛、骶髂关节炎、腰扭伤、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外伤性截瘫、腱鞘炎,网球肘、各类小关节扭伤、肌无力、肌萎缩、脑中风、冠心病、脊柱侧弯、梨状肌综合征、骨盆旋移、骨质增生等。第二大体系:脊柱相关疾病:失眠、头晕、头痛、心悸、肠胃功能紊乱、近视眼、耳鸣、耳聋、胸闷、支气管炎等。第三大体系:内科疑难病症:糖尿病、高血压、脑血栓后遗症、男科疾病;阳痿、早泄、前列腺炎、性冷淡、妇科疾病、宫颈炎、乳腺增生、闭经等,老年性痴呆、心脑供血不足、脊柱相关疾病等。该培训机构开设有小儿推拿、养元艾灸培训班王升旭——职称:主任医师、教授王升旭是南方医科大学的针灸科专家教授,是靳瑞教授的传人,靳瑞是靳三针的创始人。王升旭教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30年.培养了20多位针灸专业博士和硕士。现任职:针灸学会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兼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针灸学会腹针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专家特长:针灸减肥、针灸美容、中风后遗症、脑外伤后遗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小儿脑瘫、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58同城看到的,谢谢!
服务一条龙
本地生活服务大全
热门推荐:
2005-版权所有| 京公网备案信息| |乙测资字| |违法信息举报:&&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广中医针灸学复习
广中医针灸学复习
导读:上篇针灸理论,亦是针灸和其他疗法施术的部位,经穴的数目: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361穴,请先复习人体解剖基本知识,上篇针灸理论经络总论一、经络的概念——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具有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作用的通道。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络,有网络的意思,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2、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
一、经络的概念——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络是具有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作用的通道。 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
络,有网络的意思,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2、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孙络和浮络。
(1)十二经脉
含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为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的总称。
作用:联络脏腑,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特点:十二经脉有一定规律的循行路线
①分布规律
手足三阳经四肢外侧
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
②循行走向特点(流注)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
循行总的原则:
阴经向上升,阳经向下降(将上肢举起)
③内属一定的脏腑
④有表里络属关系:
脏腑之间有表里关系,所属的经脉间也有表里属络关系,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有络脉沟通。
⑤十二经逐经相接,形成一个如环无端、周而复始的传注系统。
肺大胃脾心小肠
膀肾包焦胆肝肺
⑥交接部位:
阴经与阳经(相表里经)在四肢部交接,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2)奇经八脉
⑴含义:“奇”: “奇特”“奇异” .
奇经:指与十二经脉不同的经脉。
奇经八脉:是不同于十二经脉的“别道而行”的八条经脉.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⑵特点:①有一定的循行路线②不直属脏腑③无表里关系
④无逐经相接的关系⑤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
①交错循行于十二经脉间,沟通十二经脉的联系
②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3)十五络: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别出一络及脾之大络的总称
(4)十二经别:十二经离合出入的别行部分,深入体腔的支脉
3、经络的生理功能
⑴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和肢体
⑵ 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⑶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4、经络的病理反应
⑴反应病候:内脏有病通过经络反应到体表
⑵传注病邪:正虚邪盛时,经络是病邪传注的途径
①经脉病变可以传入内脏
②内脏病变可累及经络
③脏腑之间病变通过经络相互影响
腧穴学总论
一、腧穴的含义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同时,亦是针灸和其他疗法施术的部位。俗称“穴位”。
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腧穴──属经络──属脏腑
二、腧穴的分类:
腧穴分为:经穴、奇穴、阿是穴
⑴经穴——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经穴的数目: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361穴,一直延用至今。
其中:双穴(十二经穴)309穴
单穴(任、督脉)52穴
⑵奇穴——十四经穴以外,而临床逐渐发现有奇效的穴位;或一个穴名有几个刺激点而无从归经的穴位,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以痛点为穴位,“以痛为腧”。并有“天应穴”、“不定穴”等之称。
3、腧穴的治疗作用
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
⑴近治作用:
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作用。这是所有穴位的共同点。
⑵远治作用:
十四经穴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穴位所在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变,甚至对全身有影响。
⑶特殊作用
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当机体功能低下时——刺激某些穴位——机体功能增强
当机体功能亢进时——刺激同一穴位——机体功能恢复正常
②相对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髎升压
4、腧穴的定位方法:
请先复习人体解剖基本知识。
⑴骨度分寸法⑵体表标志法⑶手指比量法⑷简便取穴法
⑴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见“常用骨度表”
⑵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
&1&固定标志法:
背部的标志:
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②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④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2&活动标志法:
⑶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指寸法):
① 中指同身寸法:中指屈曲时,中节掌侧两端纹头之间为1寸。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背部的横寸。
②拇指同身寸法: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用于四肢部取穴
③横指同身寸法:将食、中、无名、小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横纹处为准,四指的横度为3寸。又称“一夫法”。用于下肢直寸,背部的横寸
5、特定穴:
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因主治功能不同,而各有其不同的名称。 1)五输穴
十二经中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
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古人以自然界的水流现象比喻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运行的动向是:由小→大,由浅→深。
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共十二原。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以输代原。治脏腑病变。
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有沟通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共十五络。有治疗本经及相表里经脉病变的作用。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分布于背腰部。共十二俞。
治脏腑病变及与脏腑相关的组织器官病变,多用于脏病。
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分布于胸腹部。共十二募穴。
治疗脏腑病变。多用于腑病。
6)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会聚的八个腧穴。
治疗八种精气有关的病变
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共十六郄穴(十二经、阴阳跷脉、阴阳维脉各有一郄穴)。 治疗本经、本脏腑的重症、急症。
阳经郄穴多治痛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
8)下合穴
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穴位。
治疗六腑病变
9)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交会的八个腧穴。
治本经及奇经八脉的病变。
并可根据两脉相合的腧穴配合应用
公孙通冲脉
↘合于心、胸、胃
内关通阴维脉
后溪通督脉↘
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
申脉通阳跷脉↗
临泣通带脉
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
外关通阳维脉↗
列缺通任脉
合于肺系、咽喉、胸膈
照海通阴跷脉 ↗
10)交会穴
两经及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或会合的腧穴。始见于《甲乙经》。分布于头面、躯干部。
治本经及相交经脉的病变。
手 太 阴 肺 经
(一)经脉循行
1、体表路线
起于胸部外上方的中府穴→上肢内侧前缘→止于拇指桡侧端的少商穴。 腕后1.5寸→食指端交大肠经。
2、体内联系
属肺,络大肠。并与胃、气管、喉咙联系。
(二)主要病候:
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痛、外感、经脉所过部位病症。
(三)常用腧穴(本经共11穴)
1.中府(肺的募穴)
定位: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就爱阅读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转载:
推荐:    学习针灸方法浅谈
我的图书馆
学习针灸方法浅谈
针推骨伤学院副院长 苏子成
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三大国粹之一,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中医热”、“针灸热”的兴起,中医正在走向世界,而针灸医学业已成为医学百花园中一朵绚丽之花。国际学者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比喻:中医学好比是一顶金光灿烂的皇冠,而针灸学则是皇冠顶上那颗璀璨的明珠。
针灸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既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又有大量的临床知识,如果不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想真正学好是不容易的。这里,仅就学习针灸的方法问题,谈一下粗浅体会,以期抛砖引玉,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练好基本功
(一)明经络& 要领会经络所反映的疾病变化及针灸治疗规律,首先应了解经络的循行径路和证侯。
1. 要突出规律抓重点。要从诸多内容中,尽量多提取一些常规律性的东西。对于促进学习、启迪思维和加强记忆是有极大帮助的。例如,经络的走向交接规律,分布特点,络属关系等重点内容,是必经掌握和熟悉的。(方法:背歌诀、画图示、做体位演示等)
2. 要分别记住各经分布(经文背诵)和起止点。
如大凡阴经均起止于指趾内侧端,阳经均起止于指趾外侧端,这是共性。但也有特殊性:如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内侧端,终于对侧鼻旁;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外侧端。
3. 要记住各条经络最好的方法是在人体上实际测划,则熟能生巧。
记经络症候,应先记主要的,然后再记细节。
如肺经主治主要为咳、喘、痰、胸满、咽喉不适,其它如伤风、自汗,缺盆及肩臂内侧痛等也可兼见。
(二)记孔穴& 要记住孔穴的部位及其主治病证,最好是在人体实际探寻、或用手摸,或用笔点。一边寻穴,一边推敲穴位主治,方法有三:
1. 按经络循行进行,以便记住经络与腧穴的关系。如手少阴心经9穴为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郗、神门、少府、少冲。
联想在新京(心经)有一个极深的泉,水青灵甜美,视为国宝,饮后能治多种病,极有效验,但很少有人知道……结果:泉之灵验为海盗(道)所知,通过郄门(向)府里冲(进行抢夺)
2. 按区域进行,如肘关节一周的穴位是;曲池、尺泽、曲泽、少海、小海、天井。(绕肘一周是池、泽、海、井)
3. 按穴位特性:腧穴的主治有偏补和偏泻的不同。
偏补者:关元、气海、肾俞、膏肓、三阴交、足三里
偏泻者:人中、曲泽、委中、十宣、十二井
能双向调节的:合谷发汗又止汗,内关止呕又催吐,百会升压又降压,天枢止泻又通便。
(三)巧学巧记奥妙生
巧记,是学习方法问题,我向来不主张死记硬背,而提倡巧学巧记。即使要背,也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如背经络循行原文,一定要把原文中的术语,诸如:循、沿、出、入、环、绕、交、贯之类,心系、肺系、目系等等一一弄明白,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诵,记忆则收效明显。至于巧记的方法,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1. 意会想象法:运用意会想象的方法是巧学巧记的一种途径,既可以加快记忆速度,又可以加深记忆印象,例如:学习手足阳明经入上下齿的问题就很容易发生混淆。我们可以这样来思考,手阳明从手走头,在从下向上走的过程中先经过下齿,即入下齿龈;足阳明经从头走足、在从上向下行的过程中,先经过上齿,即入上齿龈、这样就会记忆很深了。
再如耳前三穴(耳门、听宫、听会)的归经、定位也是一个难以记清的问题,其位置在内耳屏的前方,以“门”“宫”“会”表示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假定要强调为某事开会,一定在规定时间内,先进门、再入宫、最后才能开会,而开会的核心是为“三、小、胆”人开会,鼓励其大胆工作,同时也明确了归经。
2. 联系对比法:如学习经络循行,应同解剖部位代表腧穴联系起来,做到记经不离穴、记穴不离经。对比有关腧穴的治疗作用,对学习、记忆很有帮助。
另外,对比颊车和下关二穴的取穴和针刺方法也很有意思,取颊车要闭口咬牙,下颌角咬肌隆起处是穴,针刺时应微微张口;下关则正好相反,取穴时要张口下颌骨髁状突隆起处是穴、针刺时却要闭口。
3. 要善于多种学习方法贯通积累、遵循“听、读、写、看、动、记”的学习方法。
①听,多听老师讲解、多听别人见解、集思广益,增强对针灸疗法的理性认识;
②读,多读经典条文和针灸歌赋,以读促记。“高声朗读精神爽,深思熟虑意味多”;
③写,多写读书笔记,多做资料卡片,积累较多、较广的信息,为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和写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④看,多看老师示范操作;
⑤动,多动手摸穴、点穴,勤练针刺手法和操作技能;
⑥记,在上述听、读、写、看、动的基础上强化记忆。
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有关研究表明:靠听能提高40%、看能记80%、而亲自动手实践后便可留下永久的记忆。(待续)
& 如何学好基础课程《中药学》
《中药学》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立法、遣方用药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药高校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等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枢纽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掌握及运用中药基础知识,指导临床用药。
&&&&&& 因此,中药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本学科成绩,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方剂学及其它临床课程的学习乃至学生未来的临床水平。
1.根据不同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中药学》是中医药学专业大一下学期就要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学生刚刚接触中医药学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授课教师应特别注意根据学生特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1.1学生的专业和层次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础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相关知识的一门学科。学生的专业和层次不同,所选取的教材亦不同。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其他课程不涉及中药材的相关知识,则可将中药的来源、性状等内容简单予以介绍,以供参考。对中药学专业来说,几乎所有专业课都以《中药学》的内容为基础开展,如中药的来源、采制等将在《中药鉴定学》中学习,中药加工的知识将在《中药炮制学》中专门学习。因此,针对该专业学生,选取教学内容时应侧重于中药的性能、功效、主治应用和使用方法,其他临床相关内容简要介绍即可。我院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生所用教材为《中药学》[1]。其各论部分共包括319味中药。而中药学、管理学等专业学生用的是《中医学基础概论》[2],主要讲授180味常用中药。
1.2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班级氛围 《中药学》内容繁多、细碎,课堂理论讲解一旦形成固定模式,学生往往会因空洞、枯燥而产生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循循善诱,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自觉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知,课堂的互动效果明显提升,学习的氛围日渐浓郁。另外,加强与辅导员和科代表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定期举行知识竞赛、趣味中药谜语竞猜等多项活动,起到激发学习兴趣与回顾复习知识温故知新的目的。
1.3加强课程的趣味性&& 让课堂活跃起来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围绕每味中药自身特点、疗效、应用来安排教学内容的同时,多从古今两个方面精选兼具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的有关内容来充实教学。中医药历经数千年的临床医疗实践,留下了很多中药变迁的史话、古今轶事趣话、民间传说神话、文人吟诗诗话、老药妙用新话,中药的趣名雅号、临床治病的典故轶事,寻着古人的足迹去探索中药的神奇魅力,把这些内容引进中药学,学习兴趣就浓了,课堂教学就活跃了。如讲到苦杏仁的时候,可以讲“杏林”这个说法的由来,还可顺便以董奉的高尚医德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有些内容比较复杂,难以理解,可采用背诵歌诀的方式来记忆。比如,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还可加入中药的现代应用、老药新用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将来的工作与生活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将《中药学》的内容与已学过的其他中医基础学科以及今后所要学习的各门临床学科相关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对中医专业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充分发挥《中药学》在中医学科中的承前启后作用。
2.精讲总论
总论部分是中药学的高度概括,蕴藏着中药学几千年发展的文化内涵,是需要教师讲好、讲透、讲活的内容。学生在第一次接触这门新课时,往往好奇心强,学习兴趣浓厚,因此,上好首堂课就显得非常重要。
总论部分的讲授,需要从以下两部分内容着手。第一部分,弄清楚中药的概念。首先询问学生:中药是什么?学生会非常疑惑,有的学生会提出自己的看法。紧接着再提出几个问题:中药是指中国产的药物吗?中药是天然药物吗?中药与生药有什么联系?中药与草药是一回事吗?中成药属于中药吗?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去解开一个个问题的答案,最后引出中药的概念。采用这种问题式教学法讲授,既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又能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比单调的平铺直叙取得的效果好。第二部分,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中药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密切联系我国历史的演变情况,如提问历朝沿革歌诀等,分阶段介绍各个历史时期中药学的相关发展情况。通过介绍中药学的起源、漫长的发展演变、著名医药学家的学术成就和临床用药特点等,既讲中药又讲历史,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里学习和掌握知识。
总论包括中药的基本理论、应用知识和技能等内容,教师要合理安排学时,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其他内容,如中药的炮制,可采取课后自学的方式,切忌主次不分、泛泛而谈。
3.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相结合讲授各论
中药学的各论主要介绍具体药物的来源、性味、功效、主治、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等。每一类药物编排体例一致,学习过程难免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1前后比较区分法&& 在学习记忆的过程中,如果一味的对几百味中药的功效和应用进行死记硬背,不仅效果不好,还容易打击学习的信心。因此需要采用比较区分记忆的方法,即将相关的药物进行比较学习。简而言之,就是把握共性,区分个性。
同章同类药物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区分,比如清热药中的桑叶与菊花两味药,均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在治疗风热表证,温热病卫分证及目疾时常配伍使用,是临床经常使用的一个对药;同时,桑叶兼可清肺润燥止咳,菊花还能清热解毒。类似的情况还有麻黄与桂枝,茯苓与猪苓,黄连、黄芩与黄柏等等。
不同章节药物之间也能通过对比区分来记忆。比如羌活和独活,都有解表、祛风湿、止痛的作用,但羌活发散风寒力比较强,因此被划分在解表药中,善治上半身风湿痹痛,独活长于祛风湿,治下半身风湿痹痛效果好,所以属于祛风湿药。这样一来,前后内容融会贯通,相互对照,使学生印象十分深刻。此外,还有苍术与白术,分属不同类别的药物,但功效和使用上有共性,也可以通过列表进行比较。
来源相同或相似的药物也可采用此方法来学习记忆。如肉桂与桂枝,槟榔与大腹皮,川楝子与苦楝皮,竹茹与竹沥,板蓝根、大青叶与青黛,赤芍与白芍,浙贝母与川贝母等等。
3.2双向归纳总结法& 在个论中每章的概述部分,要重点做归纳总结,就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发散风寒药一节,其共性特点为味辛(根据辛能散)、性温(能散寒)、归肺经(肺主表),都具有发汗解表作用,用于风寒表证。在记住了这些共同特征之后,只需要着重记忆每一种中药的特点,如麻黄发汗力强,仅用于风寒表实证且能平喘、利水;桂枝味甘力缓,风寒表实、表虚证均可用,又能温经通阳;生姜长于止呕,苍耳子可以通鼻窍等等,从而比较轻松地全面掌握本节内容。又如清热药的清热凉血药这一节,主归心、肝二经,这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心主血脉,肝藏血”归纳而来,因此,止血药、活血化瘀药、补血药也大都归心、肝二经。联系学生之前已学过的知识。
同时,也要注意药物间横向的总结鉴别。比如解表药中,可归纳出以下几点:(1)具升阳作用的药物有柴胡、升麻和葛根,再进一步进行比较,前两味药能升举阳气,用于中气不足之脏器脱垂,葛根功效为升阳止泻,用于治疗脾虚泄泻。(2)能透疹的药物有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和葛根,其中只有荆芥属于发散风寒药,其余为发散风热药。
多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做好每一章的小结,不但学生理解记忆起来比较容易,而且教师讲授时也更具有条理性。同时,也便于学生今后的的复习和自身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3.3药物标本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 在教学中结合药物实物标本,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课件中插入动植物及药材的图片,图文并茂,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学生在感性认识中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视觉记忆来学习抽象的功效应用,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引导学生查看一些历代医家记载及现代药学研究,这样才会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死记硬背上。
3.3.1充分利用药物标本的作用& 药物实物标本在中药学的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认识药物标本(饮片标本、影像资料)和药植园见习认药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直接的感性认识,这对于掌握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中药学的教学工作中,必须充分利用药物标本的作用。
3.3.2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课件中插入动植物及药材的图片,图文并茂,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学生在感性认识中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视觉记忆来学习抽象的功效应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多媒体教学法还可以节省出写板书的时间,来补充教材上没有的知识,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
3.3.3注重历代名家用药经验& 历代医家在其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掌握这些经验并为我所用,是学好和提高中药实际运用能力的有效捷径。注重这些知识内容在教学中的补充作用,对于提高中药学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是大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 高学敏. 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
[2] 刘兴仁. 中医学基础概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8。
馆藏&4896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