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职学生资助卡有效期校有效开展音乐教学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浅谈音乐教育在中职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来源:  11:42:00 【】 
  [论文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音乐教育 美育 素质教育 学生  [论文摘要] 正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如果只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美育及职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将会是职业教育的缺失。笔者通过几个方面的分析,阐述了音乐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2010年的全国教育会议上,******总理对组织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作了全面部署。其中第三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从我们的国家领导人的谈话中,不难看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了孩子们今后是否能更好地担起建设强大祖国的重任。   前苏联巴班斯基、日本铃木、匈牙利柯达伊教学法中早已突出强调:“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这样的结论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音乐教育有着“首先培养人”的作用。由于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特有的“音乐语言”来塑造音乐形象,反映现实,表现情感,人们在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演唱、演奏、欣赏和创作,来感受、鉴赏、表现它的美,进而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同时得到美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也是“美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和重要手段。   然而,非艺术类的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得不到重视,音乐教育没能真正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如何改变这一状态,使音乐教育回归本位,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的教育发展需要音乐教育   1.音乐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爱国主义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它内容多、范围广,牵涉到情感、行为、礼仪等各个方面,因此,在教学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中往往让人感到无从入手。其实尝试在音乐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中职教育的实施基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的重任。培养出合格的中职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始终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然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业成绩多为中等偏下水平,家庭也比较贫困,且多数学生来自偏远的农村。在弱势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自信心不足,对职校生活和学习热情不高,少数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要把这些这些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它总是以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存在,使人易于接受。同时,它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也可以使受教育者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精神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在音乐教材中,音乐教育学生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有民族的自豪感、有远大理想和奋斗的目标、传承革命的传统,以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而且,音乐教学还通过许多生动的音乐形象,让学生们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使学生在享受“美育”的同时,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得以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是显而易见的。利用音乐课的特有形式和教材的特点,从小、从实、从远入手。所谓从小就是从小的方面抓起。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觉悟、情感和意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中经过一定时间培养、体验、训练和熏陶逐渐形成的。所谓从实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学生可塑性都很强,容易接受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只要我们充分掌握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形象地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于教学之中,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2.帮助学生培养良好集体行为习惯   在音乐教学中,能表现行为活动的内容莫过于合唱队等集体性的声乐练习了。集体性的声乐练习统一性强,动作一致规范,举手投足都给人们留下整齐划一、振奋的印象,这既能帮助学生振奋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对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以我校为例,大家都知道,《校歌》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和学校特色的集中体现。为了让新到校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校,学唱《校歌》就是我校新生教育的一个环节,优美、激情的旋律、展现学校发展壮大、师生勇于开拓拼搏的精神的歌词,让学生在演唱时,以一种愉悦的心情把学校的教育溶入到他们的心灵。每年的文化技能节活动中,我们还会举行一场全校性的“红歌比赛”,旨在通过全体学生演唱革命歌曲,让学生们不忘历史,我校的“铜管乐队”和“合唱队”学生的表现,也是学校亮丽的风景线,队员们刻苦训练和每次精彩的表演,不仅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艺术修养,同时锻炼他们的意志。在第二课堂开设《音乐》课,使校园总是充满歌声和欢笑……在这些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我校的校风、学风风气正,学生精神焕发、朝气蓬勃。   音乐教育是以其独特的“寓教于乐”教育形式,在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它的优势,运用得当,对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爱国主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将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二、音乐教育帮助职校生提高综合素质   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精神,是灵魂,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载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1.促进职校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年龄段多为15~18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敏锐,热情豪爽,但容易激奋,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表现的欲望较强。他们多数有爱唱、爱跳的本性,非常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张扬、宣泄和倾诉他们的热情和困惑。音乐教育作为有效的载体,可以通过各种模式,如在课堂上的音乐教学、舞台上的艺术表演以及音乐的社团活动等让他们尽情地宣泄,尽情地释放,尽情地彰显个人的魅力,使他们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 1&&&
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7:11:00)?&&( 17:06:00)?&&( 16:30:00)?&&( 15:56:00)?&&( 11:51:00)?&&( 11:47: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甘肃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普及性网络研修
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愿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都能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中,共同打造有效教学和谐课堂。
一、改变教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最优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教师业务、理论、实践培训活动,努力成为一个教学素质好、基本功扎实、教改意识强、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不要用自己任教时间长短,对原来教材的理解去按经验教学,认为传授完知识,就完成了任务,而应该通过课堂教学,认真关注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会不会学”,用这样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深中肯肇地倡导改“讲学”为“导学”,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究、自主学习,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意见者,使教师的“教”真正让位于学生的“学”。鼓励学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主动地把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与小组成员分享,积极地与小组成员合作,通过合作交流生成新的知识,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乐趣,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愿望与能力。
二、教师要严谨地组织教学
所谓组织教学,就是要把学生的目光、注意力、情绪、思维集中到课堂上来。组织教学应贯彻教学的始终。其严谨性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对所授课程要有严谨的态度。即每次课前认真备课,保证授课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正确性。系统了解教材,明确每册教材最终要实现学生在音乐中的态度与情感、知识与技能,每一课在每一册中的地位与作用。音乐是人类最具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情感性也是音乐的一个基本品质,明确新课程标准下,备课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喜欢上音乐课,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全部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
第二,对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做到周密思考、张弛有致、紧凑有序。音乐课的教学过程都非常重视实践对音乐的实践过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般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大多在课堂中进行,音乐课中的体验、模仿、探究等一般都在课堂中进行,所以音乐课的练习要求显得尤为重要。若要求提得高、难,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将导致教学失败,若要求太笼统,又会使学生顾此失彼。
第三,教师对教育对象要严格管理。从上课起立的站姿,课堂上的坐姿和眼神、回答问题、操作练习等,都要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把问题推给班主任,要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三、教师要合理发挥媒体的辅助功能在信息化的时代,一只粉笔、一本教材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显得缺乏生命力,发挥动态的、开放的多媒体功能,使得我们的课堂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绝大多数教师己在这上面尝到了甜头并乐此不疲。
在音乐教学中,歌唱与节奏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以钢琴为教具进行此项教学时,教师一定会遇到训练音色单一,要不断反复弹奏,无暇顾及学生学习效果的难题。教师可以事先运用电脑多媒体系统制作好训练内容,如:不同音色音程、和弦、旋律、节奏、伴奏。上课时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对歌唱曲目进行编程、自动播放,从而使教师在集体训练时得以到学生中去进行近距离辅导。同时,在训练时更可以减轻教师不停伴奏范唱的辛劳,因为制作合成的内容,音高节奏准确,可以任意逐小节、逐句随教师意愿及学生熟练程度播放,其速度、音调和示范音色均可随机变化。只要合理运用系统的编程功能,教师将会在教学中既省时又省力,同时取得很高的效率和质量。以唱曲伴奏为例,教师在若干曲目中挑出部分曲目,课前制作好音乐伴奏,其中既可灵活运用除钢琴之外的数百种音色,还可以运用不同风格的打击乐器,穿插不同类型节奏,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音色和伴奏风格,为学生以后参加各类型演唱、演奏、合奏、协奏打下良好的听觉基础。在制作的音乐伴奏下,一方面学生的演唱融入到了实际的音乐作品中来,同时对不同声部可以从整体音乐结构中剥离出来,让学生对每个声部有清晰听辨,这样的听觉训练既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又可以从局部到整体。另一方面学生所获得的是从音色、节奏到音乐情绪的立体的多方位的音乐感知。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更好地帮助学生及早适应多元化的音乐发展,并且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增强社会竞争力。这样的训练手段同时满足了学生对音色、音高、和声、现代节奏、乐队合奏、协奏、交响作品等音乐要素乃至整体音乐作品的吸取。通过使用新的数字化音乐技术手段、新的音色,目的在于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
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为获得某种事物的稳定因素,也是人们寻求知识、钻研问题的高效催化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将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行为保证,是取得理想学习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在音乐教学中,老师首先要给学生美的示范,音乐的美比其他艺术形式的美与人的情绪反应联系更为紧密、直接,它更能激起情绪的共鸣,哪怕是一首短小的儿歌也要做好示范。其次,老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适应他们的年龄特征,把抽象的音符、枯燥的节奏练习变为有趣的手游戏。再次,老师要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巩固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教师要做系统的课后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我们要经常静心反思: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问题的提出是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是否有价值?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如果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如果我们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灵感,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就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评价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环节,它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通过评定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它提倡注重质性取向,有利于促进发展的评价方式,不仅注意结果而且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不仅注意定量评价,而且重视定性评价;不仅注意绝对性评价,而且重视相对性评价。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从关注学生学习的差距和不足,转变为努力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成绩和长处,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尊重个体差异,对学生区别对待,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和评价目的的激励化,充分考虑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情况,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建立发展性的多种评价体系,对学生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减少厌学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育,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才能切实达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目的。除了以上几点,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应该做到这样几点:教学语言要有艺术性、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教学过程要有情感性、教育手段要有策略性。
愿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都能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中,共同打造有效教学和谐课堂。
本文章还没有评论您的位置: &
如何在中职学校有效开展音乐教学
优质期刊推荐中职学校音乐教学改革探析
&&& 摘& 要:音乐教学是中职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创新教学内容,激发音乐课堂活力;丰富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模式;完善课程结构设置,推进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四个方面探讨了中职学校音乐教学改革的几点对策。
&&&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教学改革
&&& 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生活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的艺术学科,也是中职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中职学校音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当今社会对现代化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岗位需求并不是单一的知识性人才,而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教育应跟上新世纪的步伐,不断地提出新的课题,适应社会的发展,让音乐文化真正成为开启人生的一把钥匙。
&&& 目前,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既影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又制约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如何深化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学改革,以人为本,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课程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在教育教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是广大中职音乐教学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 一、中职学校音乐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 中职学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在课改机制的带动下取得了显著进步,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艺术层次,培养了学生对高雅艺术的热爱及高尚的审美情操,为社会输送了一批高素质的音乐人才,但中职音乐教学仍存在以下问题。
&&& 1. 教学观念落后、陈旧。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心智的开发、情操的陶冶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教育行为直接影响学生音乐素养培养。而教育行为背后更多的是教师的观念,教育观念不变,教学方法的定式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职业学校认为职教是技能教育、次等教育,缺乏对音乐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以及高度的重视,缺失对学生精神素养以及艺术潜质的培养力度,音乐课程在中职学校中不被重视,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音乐课程,音乐教育形同虚设。
&&& 2. 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和活力。音乐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其教学内容应根据时代的音乐风格不断进行重组和再造。然而现阶段,中职音乐教学内容太强调学科本位,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过度理性化,缺乏灵活和创新,把音乐教学搞得索然无味,使学生对音乐课程望而生厌。加之音乐教学设备的缺乏,使中职音乐教学缺乏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音乐教学效果低下。
&&& 3. 教学方法呆板、单一。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来发掘和培养每个学生内在的音乐艺术潜质,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中职生多半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他们学习有困难的主要原因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缺乏学习兴趣。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部分职业学校往往将音乐教育简化为一种乐器教学和唱歌训练,在教学方法上还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单科技能的训练,忽略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机能间的融会贯通,忽视了音乐教学活动方面素质能力、艺术素养的培养。教师缺乏对教法学法的深入研究,不因材施教,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对音乐失去信心。
&&& 4. 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不完善。音乐课程结构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现阶段,中职音乐教学课程结构设置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合理:一方面,理论课程设置较多,而实践课程设置较少,学生实践的时间较短,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缺乏良好的对接。另一方面,将分科课程的知识与整体范围的知识割裂开来,忽视专业和学科的横向联系,使课程过于狭窄,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
&&& 二、中职学校音乐教学改革策略
&&& 针对当前中职音乐教学体系与音乐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滞后现象,下文就如何深化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学改革,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学生音乐素养的需求提出了改革的策略。
&&&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
&&& 思想支配行动,认识决定实践。教育实际中,教育观念落后是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中职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依据素质教育理念,更新教学观念,把音乐教学纳入&正课&层次,及时总结中职音乐教育的新理论、新方法,力求从观念、内容、手段、载体和机制等方面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
&&& 1. 充分认识中职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广大中职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培养学生性格品质、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加强音乐课程的开设力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意愿和兴趣。并将教学设计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制&走向&民主&,使音乐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
&&& 2. 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是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知识理论水平是形成教育观念的重要条件,教师通过学习、研究和培训,一方面,对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养,转变传统落后的观念,从而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打下良好的理论和观念的基础。
&&& 3. 加强音乐教学投入。学校应多方筹措,努力争取教育经费,改善音乐教学设备,构建现代化教育平台。同时,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努力打造绿色校园网络,重组教学资源,更新学校网站,上传教学共享资源,构建交流平台等,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的实现。既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益,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创新教学内容,激发音乐课堂活力。
&&& 音乐教学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又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创新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 1. 以音乐为本,运用音乐语言的手段来促成音乐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通过作品的节奏、旋律、力度、和声、音色、音程、速度、调式等表现手段来拓宽音乐教学范围,抓住音乐要素,深化音乐审美教学。同时,在课程内容设计目标上,从单纯的音乐知识技能教学,转变为对&以美育人&内容价值的突出强调,实现音乐教学内容材料的选取及教学活动设计能围绕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鉴赏美进行。
&&& 2. 以音乐学科的属性特征为原则,创造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中,教师应以音乐学科的音乐性、审美性、综合性、民族性、多样性、灵活性等属性特征为原则,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创造出更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 3. 以现代化技术为平台,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展现视、听、唱的教学内容。除了中外的著名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及作品之外,还与时俱进,不断地融入时尚的元素,如:全国性的青歌赛、舞蹈比赛和大型的晚会中优秀的节目等。在实践教学中,中职教师应充分运用以现代化技术设备,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来源宽广的特点,扩展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音乐教学资源,并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 (三)丰富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模式。
&&& 中职音乐教学应加大教研工作力度,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充分关注并着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在音乐体验、表现及创造活动中的艺术发现和独立见解,丰富教学方法,努力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模式,重视开拓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空间。
&&& 1. 在理论知识教学方法上,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教学,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对音乐的表现、创造、欣赏等过程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理解和感受。让他们在体验中产生感情的共鸣,使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都得到升华,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在&节奏&这一模块的理论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上应既注重横向的节奏派生,也有纵向的节奏扩展,促进教学内容相互补充,充满内在逻辑联系。
&&& 2. 在技能训练教学方法上,结合学生实际,引进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音乐技能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音乐技能训练指导教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倡导并推行开放性、实践性、模拟性、参与性的教学模式,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关注音乐方式的衔接,关注激发兴趣的衔接,关注学科专业相互融合的衔接。
&&& 3. 在音乐欣赏教学上,积极推行有助于提升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教学方式。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充实&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将唱歌、乐器演奏和识谱视唱内容整合为&欣赏&与&表现&的教学领域,同时拓展出&创造&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因此,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自由欣赏、思考,去感受、体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贯通,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去创造音乐情感。即实现反复倾听&&节奏参与&&演唱&&结合体态律动辅助欣赏&&欣赏音乐、创造音乐情感的教学模式。
&&& (四)完善课程结构设置,推进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
&&& 针对当前中职音乐课程设置的结构性残缺,学校应从教学整体上对该课程体系进行宏观的规划与构建,完善课程结构设置,推进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
&&& 一方面,加大实践课程的设置比例。在中职音乐教学的课程结构设置上,应用&1+2&的模式在目前情况下对各中职学校来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所谓&1+2&的模式,即以&音乐鉴赏&为主干课程的理论课程模块加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课程模块、以&音乐表演&为主要内容的实践课程模块。这样的课程结构既突出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分配原则,也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贯通。另一方面,加强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中职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加强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尤其是其他艺术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使之密切配合、相互渗透,构成交互式学习和多种艺术形式交叉融合的开放式课程结构设置模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 三、总结
&&& 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措施。法国文学家雨果有这样的名言:&开启人类的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音乐不但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开发人的智力,提高生活质量。作为教师,应针对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深化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学改革,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课程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整,正确引导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作者单位: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
&&& 参考文献:
&&& [1]郭声健.音乐教育新概念[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3]杨歆诺.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
&&& [4]韩冰.因课制宜 趋利避弊&&中职音乐课堂多媒体运用误区透视[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8,(2).
&&& [5]林青.中职音乐教育现状及改革思路[J].吉林教育,2009,(19).
&&& [6]杨赛萍.中职音乐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责任编辑:何丽华)
<input type="hidden" name="content" value=" " />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教育杂志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职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