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蛋白质提取通过T3SS分泌了哪些蛋白

关注今日:7 | 主题:156688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下载丁香园 App
即送15丁当
【讨论】细菌III型分泌系统(T3SS)效应蛋白的研究&[精华]
页码直达:
丁香园版主
这个帖子发布于3年零315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效应蛋白是细菌分泌系统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目前,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已经报道了6种分泌系统,III型分泌系统(T3SS)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耶尔森氏菌和霍乱弧菌等重要病原菌中均有发现,和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其主要特点为效应蛋白可以直接通过分泌系统从细菌胞质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毒力作用。因此,对效应蛋白的研究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效应蛋白的信号肽可以用于携带蛋白疫苗、携带药物等多种小分子进入细胞,进行细胞水平的免疫或治疗。下面是我以前做过的关于T3SS效应蛋白及其信号肽研究的PPT,共21页,先发上来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欢迎批评指正。我记得以前
大哥做过分泌系统。 补充一下:III型分泌系统的组成蛋白分为4类:1、效应蛋白(effector),这是III型分泌系统发挥毒力的部分,可以直接通过分泌系统进入宿主细胞,实现对宿主细胞的影响。2、分子伴侣(chaperon),与效应蛋白相结合,负责稳定效应蛋白的结构,引导效应蛋白的分泌。3、调节蛋白(regulator),负责调节T3SS 的表达,以及分泌等,在适合的条件下启动T3SS的表达。4、装置蛋白(appratus),负责组成T3SS的基本结构,以及提供效应蛋白分泌所需能量。其中有三个比较特殊的装置蛋白,又被称为注射器蛋白(translocon),因为它们也具有分泌到胞外的特征,因此一度被认为是效应蛋白,后研究确认,它们分泌到胞外后,负责组成类似于注射器针尖的机构,“刺”破宿主细胞膜,负责将效应蛋白分泌输送宿主细胞中,典型代表为沙门氏菌中的SseB、SseC和SseD。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blowapc edited on
丁香园版主
PPT主要分为两部分,效应蛋白的研究方法,以及效应蛋白的信号肽传统的研究方法是用腺苷酸环化酶作为信号蛋白,与效应蛋白进行融合,来鉴定和研究效应蛋白,后来随着荧光技术的建立,更多的荧光方法得到了应用GFP是用的最多的荧光蛋白标记,虽然不能较好的用于T3SS effector的鉴定实验,但是在effector的细胞定位上,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以下4种。其中split GFP是一个很有趣的手段,将GFP分为两部分,解决了GFP不能通过T3SS孔径的问题。目前只有这一篇利用GFP鉴定和研究T3SS effector的报道,在耶尔森氏菌中做的,最后作者也承认,GFP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effector-GFP融合蛋白本身以及其它effector的分泌。在沙门氏菌中,一般文章就是直接一句话:GFP无法通过T3SS的分泌孔径。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blowapc edited on
丁香园版主
还是用GFP研究effector的文章,作者用GFP鉴定了T3SS的信号肽。这是携带effector-GFP 融合蛋白的耶尔森氏菌感染细胞的照片,上方小个子的是细菌,下方的大块头是细胞,可以看到,在实验后期,细菌中由于融合蛋白积累过量,已经发出了明亮的白光。这是一个耶尔森氏菌的T3SS结构模式图,同时也分析了GFP通过T3SS孔道受阻的原因,整个人孔径最大只有50A,而GPF是40*24A,稍微倾斜就过不去了。在这里的耶尔森氏菌T3SS与沙门氏菌SPI-1同源,据分析,沙门氏菌的SPI-2孔径更小(沙门氏菌有两套T3SS,一套在宿主细胞外发挥作用,另一套在吞噬小泡中发挥作用)。这是另一种方法:b-内酰胺酶的原理图,通过降解内酰胺键,让细胞中荧光染料由发绿光变为发蓝光。这是一个应用内酰胺酶鉴定effector的例文。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blowapc edited on
丁香园版主
这是另一种荧光方式,不过荧光背景较强且容易被淬灭。split GFP是一种新的GFP利用方式,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大部分的GFP片段,而effector则与一个小的GFP片段融合,组成融合蛋白。两部分单独的时候不能发光,但当effector进入宿主细胞后,两部分GFP重新组成完整的GFP,开始发光。这是split GFP的结构原理及其缺陷。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blowapc edited on
丁香园版主
这是effector的信号肽类型,个人将其分为4类,但是实际上第四种应该不算,SseB和SseD虽然具有effector的一些特征,但他们只是组成注射器的部分,应该归为appratus这是一个很神奇的发现,蛋白的信号肽由mRNA来决定。作者对信号肽部分进行了移码突变,effector仍然可以分泌,而当将几个特殊部分的密码子作了同义突变,effector丧失分泌能力了。N末端在分子伴侣的辅助下进行分泌,这是常见的一种effector分泌和转运跨膜的方式,需要分子伴侣进行辅助。也有不需要分子伴侣即可分泌的。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blowapc edited on
丁香园版主
这部分属于当年的bug,但是我还是把他放上来了,因为现在的研究来看,C末端对于effector结构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有effector缺失掉C末端后不能分泌的例子。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blowapc edited on
丁香园版主
最近又开始做这些,重温了一下这些内容,呵呵,发上来与大家共享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PPT都是自己总结的?都把家底都抖出来了。如果是个中文版,还可能看得懂,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小舟儿 PPT都是自己总结的?都把家底都抖出来了。如果是个中文版,还可能看得懂,全都是当年自己总结哈~~~~看了不少文献做出来的,是在实验室开seminar的时候做的一个报告。其实里面的东西不复杂,只是有些略新的东西中文名称找不到,所以就一狠心全用英文了,我几乎在每一张片子上方都附上了中文的解释。我一直有个想法,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有seminar的,基本上每次seminar都会有人做读书报告,我想多数骨干战友也都积攒了不少的读书报告了,我们也可以搞一个seminar活动,让大家把自己做的读书报告拿出来做一个讨论帖,提高一下论坛的学术性和活跃度,对于参与活动者加分从优。大家意见如何啊?
顺便上报老大备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blowapc的建议不错。如果有战友愿意发布出来,应该加分支持的。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yangernan blowapc的建议不错。如果有战友愿意发布出来,应该加分支持的。我的意思是,先把咱们的发出来,呵呵~~~大家应该都有点小读书报告类的ppt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这个应该属于基础微生物学中致病机制研究方向的内容吧?我是搞临床微生物的,对这些不了解,版主能给仔细讲解一下不?你说的这些机制到底在细菌引起的病理变化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对于细菌的侵袭与繁殖有何价值,对于人体的损伤又体现在什么地方,人体对于这种致病机制的免疫对抗机制又是什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巴斯德之徒 这个应该属于基础微生物学中致病机制研究方向的内容吧?我是搞临床微生物的,对这些不了解,版主能给仔细讲解一下不?你说的这些机制到底在细菌引起的病理变化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对于细菌的侵袭与繁殖有何价值,对于人体的损伤又体现在什么地方,人体对于这种致病机制的免疫对抗机制又是什么?恩,T3SS的研究属于致病机制,其详细致病机制目前尚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就连T3SS的Effector都没有完全的鉴定出来。T3SS的主要特点是把细菌的毒力蛋白(Effector)直接通过其注射器状结构,注射到宿主细胞内。以沙门氏菌为例,沙门氏菌具有两套T3SS,分别被称为SPI1和SPI2(沙门氏菌毒力岛1和2),沙门氏菌具有胞内寄生的特点,其可以诱导真核细胞发生内吞,然后“躲”在宿主细胞内,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杀伤。SPI1主要是在诱导内吞方面发挥其作用,Spi1释放的其中一种Effector可以引起宿主细胞骨架的重排,形成凹陷,内吞细菌。当沙门氏菌诱导宿主细胞吞噬后(包括被动的被吞噬细胞吞噬),Spi2开始发挥主要作用,其释放到宿主细胞内的Effector可以抑制溶酶体与吞噬小泡的融合,使沙门氏菌在吞噬小泡中存活并繁殖。T3SS还与细菌的多种致病性表型相关,例如细菌的迁移(T3SS有类似于纤毛的作用)、黏附、菌膜的形成甚至耐药性等,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的研究发现,T6SS对细菌的胞内寄生也有很大的贡献,T6SS更多的与细菌对环境的适用相关,能使细菌更好的适用胞内寄生环境。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在伤寒感染早期,这种机制与细菌的侵袭密切相关。与细菌的繁殖和扩散密切相关。但在后期,机体又是如何恢复的呢?尤其是当产生特异性抗体启动适应性免疫后,分析得出,躲在胞内的细菌应该是被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破坏被寄生细胞后,让细菌释放出来再杀灭的。但补体的经典途径作用有限,消灭细菌还得依靠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但细胞又是在何种机制下抵抗SPI2的干扰而恢复溶酶体与吞噬小泡的融合的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巴斯德之徒 在伤寒感染早期,这种机制与细菌的侵袭密切相关。与细菌的繁殖和扩散密切相关。但在后期,机体又是如何恢复的呢?尤其是当产生特异性抗体启动适应性免疫后,分析得出,躲在胞内的细菌应该是被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破坏被寄生细胞后,让细菌释放出来再杀灭的。但补体的经典途径作用有限,消灭细菌还得依靠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但细胞又是在何种机制下抵抗SPI2的干扰而恢复溶酶体与吞噬小泡的融合的呢?这就是从宿主角度出发了,现在很多文献报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致病菌本身,更关注病原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但是我没有跟上时代......宿主如何来抵抗病原的侵袭我就不太清楚了。T3SS的效应蛋白可以结合宿主的免疫相关蛋白,抑制宿主对其的免疫杀伤作用,具体过程也有一些报道。个人认为,如果宿主的炎症反应比较强烈,T3SS分泌的效应蛋白无法完全抑制,就很难再逃避宿主的免疫杀伤了。在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伤寒的致死率还是比较高的。另一种T3SS研究较多的是耶尔森氏菌,他的T3SS以宿主的巨噬细胞等NK为靶细胞,破坏宿主的NK细胞,致死率要更高一些~~~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yangernan blowapc的建议不错。如果有战友愿意发布出来,应该加分支持的。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Hidden Post:5]
您无权限看这个帖子,您的积分需要大于 5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终于得到了版神的真传了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滴夜成露 终于得到了版神的真传了晕,见笑了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很火的研究方向。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过来学习下,,,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看到前言部分提到胞内用药,那么这个系统中注射器蛋白是否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啊? 能否通过阻断注射器蛋白与宿主胞膜的结合来阻断效应蛋白进入宿主细胞? 或者能否模拟注射器蛋白将药物导入细胞?有注射器蛋白研究的经典文献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虽然距离楼主发贴已经半年多了,还是一顶一下。手头上有一株菌鉴定出了T3SS,与现有的不同,effector的鉴定、功能分析等等都是需要去做的;楼主的总结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滴夜成露 看到前言部分提到胞内用药,那么这个系统中注射器蛋白是否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啊? 能否通过阻断注射器蛋白与宿主胞膜的结合来阻断效应蛋白进入宿主细胞? 或者能否模拟注射器蛋白将药物导入细胞?有注射器蛋白研究的经典文献么? 刚刚仔细看了回帖,不好意思,去年9月份的时候在出差,忘记回了。1、注射器蛋白确实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我看到一些效应蛋白在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溶酶体与吞噬小体的结合上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效应蛋白仍有很多未鉴定的,不同菌株之间相差较大。2、T3SS在沙门氏菌有两套,目前认为,SPI1主要在细菌被宿主细胞内吞前发挥作用,SPI2在细菌的胞内寄生过程中发挥作用,具体的药物阻断方式没有关注......3、现在有利用沙门氏菌弱毒疫苗来进行细胞的蛋白导入研究,更多的是集中于肿瘤方向,沙门氏菌在肿瘤区域和正常细胞区域的数量比大约是25000:1,因此很多研究是针对肿瘤药物的。但是目前沙门氏菌的研究都集中于鼠源菌株,对人没有作用。4、google搜索T3SS translocator和Salmonella,大片的相关文献。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Janny73 虽然距离楼主发贴已经半年多了,还是一顶一下。手头上有一株菌鉴定出了T3SS,与现有的不同,effector的鉴定、功能分析等等都是需要去做的;楼主的总结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effector不好找,大多只能靠与已有的同源effector进行比对来得到,还有一种办法是分析基因簇上基因的蛋白序列,找N端疏水信号肽,还有一些不在基因簇上的effector,就无法确定了。表达量太低,利用2d看不出来。以前看到一篇文章,利用生物信息学的算法来预测effector,文章号称准确度95%,还有一个他们自己的网站负责对外分析,需要注册验证,我在2010年左右进行了注册,目前尚未通过验证.........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滴夜成露 看到前言部分提到胞内用药,那么这个系统中注射器蛋白是否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啊? 能否通过阻断注射器蛋白与宿主胞膜的结合来阻断效应蛋白进入宿主细胞? 或者能否模拟注射器蛋白将药物导入细胞?有注射器蛋白研究的经典文献么? 刚看到一篇综述,Targeting the 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 to treat bacterial infectionsRead More: Targeting the 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 to treat bacterial infectionsRead More: Targeting the 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 to treat bacterial infections是针对T3SS治疗的,你可以看一看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刚看到一篇综述,Targeting the 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 to treat bacterial infections 非常感谢! 最近丁香园免费求助文献附上下载链接:/download/1249582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不知道楼主还在不在做T3SS方面的实验。我做的是T6SS,很多方面都和T3SS一样。现在也要研究分泌蛋白了,希望能与楼主交流学习。我做的是大肠杆菌,测序之后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存在一个完整的六型分泌系统基因簇。已验证该六型分泌系统发挥功能,但是尚不清楚其分泌蛋白(除管道蛋白Hcp外)是什么。我现在拿到了六型功能缺失的突变株,准备与野生株做对照,提取分泌蛋白做双向电泳。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zt滔滔江水 edited on
楼主你好,请问ESC,ESP,CES等三型分泌系统蛋白全称是什么呢?谢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zt滔滔江水 不知道楼主还在不在做T3SS方面的实验。我做的是T6SS,很多方面都和T3SS一样。现在也要研究分泌蛋白了,希望能与楼主交流学习。我做的是大肠杆菌,测序之后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存在一个完整的六型分泌系统基因簇。已验证该六型分泌系统发挥功能,但是尚不清楚其分泌蛋白(除管道蛋白Hcp外)是什么。我现在拿到了六型功能缺失的突变株,准备与野生株做对照,提取分泌蛋白做双向电泳。刚注意这个贴子,T6这个就比较复杂了,现在T6貌似就HCP和VgrG两个通用蛋白,其他的不确定或比较独特。你的2D现在搞得怎么样啊?很多effector表达量比较低,而且是在特定条件下表达的,所以培养条件上很关键。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lever523 楼主你好,请问ESC,ESP,CES等三型分泌系统蛋白全称是什么呢?谢谢! 全称不一定的,在不同的细菌中,表示的意思不一样。建议你找一下对应的沙门氏菌的同源蛋白,比较一下就知道具体用途了不知道你的这三个名字是从哪里找的,沙门氏菌一般是Spi表示的,意思是沙门毒力岛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blowapc 刚注意这个贴子,T6这个就比较复杂了,现在T6貌似就HCP和VgrG两个通用蛋白,其他的不确定或比较独特。你的2D现在搞得怎么样啊?很多effector表达量比较低,而且是在特定条件下表达的,所以培养条件上很关键。 分析的叼炸天,我先做的是SDS-PAGE,还没有找到区别的条带,老板说先单向的找到区别再说。。遥遥无期啊!!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zt滔滔江水
分析的叼炸天,我先做的是SDS-PAGE,还没有找到区别的条带,老板说先单向的找到区别再说。。遥遥无期啊!! 普通SDS page.........这个太困难了吧?至少目前很难~~我们做单向只能看出来HCP一个。如果单向能看到T6的其他effector,effector的报道肯定海了去了,而且,也不会是目前最晚发现的分泌系统~~单向比较个蛋白酶什么的,貌似还不错。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版主还是很活跃,现在还在做T3SS不?我开始这部分工作比较晚,感觉好做的都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比较难啃的骨头了。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lscxc 版主还是很活跃,现在还在做T3SS不?我开始这部分工作比较晚,感觉好做的都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比较难啃的骨头了。 还做一点,不过偏免疫方向了~~~做效应蛋白的人,都挤破头了.......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鼠疫菌H-NS蛋白的表达与纯化及其DNA结合活性分析
鼠疫是由鼠疫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自然界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鼠疫菌以蚤为传播媒介,在宿主及其他易感动物之间传播,偶然与患病动物接触或者被带菌蚤类叮咬,鼠疫菌能传播给人类造成人间鼠疫[1]。鼠疫菌在传播过程中面临复杂的生存环境,例如温度、渗透压、pH、离子浓度、氧等信号的改变,鼠疫菌必然会组成复杂的转录调控网络,通过相应调控子感知并快速应对各种环境变化并对特定基因的表达进行直接调控,从而使其最终能够在宿主体内存活和在自然界中传播[2]。H-NS是一个小而丰富的组蛋白样蛋白,不仅与细菌拟核基因装配相关,而且在基因转录调控中也起关键作用。作为全局性负调控子,H-NS能调控大量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产物通常和细菌对环境改变的适应性相关。例如,在肠道致病菌中,H-NS是应答渗透压、pH和温度改变时的一个关键的调控子蛋白。另外,H-NS也和细菌毒力及生物膜形成密切相关。在细菌进化过程中,很多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基因是通过基因水平转移而获得...&
(本文共7页)
权威出处: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鼠疫菌)是其病原菌。鼠疫菌在蚤体和宿主动物之间循环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刺激因素(如pH、渗透压、过氧化物、温度等)的刺激,鼠疫菌能感应这种刺激并做出应答,最终使鼠疫菌得以存活并对宿主致病。鼠疫菌对宿主致病的过程,就是其在宿主体内大量繁殖并对宿主产生毒力的过程,从分子水平上看,这是一个有复杂细胞途径构成的紧密调控的过程。其中,鼠疫菌内存在的各种调控子(如PhoP、RovA、H-NS、Fis、CRP等)感应刺激信号,在转录水平上对靶基因的上调和下调,起着关键的作用。目的:本实验利用大肠杆菌BL21λDE3的表达系统,异源表达8个与鼠疫菌传播及致病密切相关的调控子蛋白:PhoP、OxyR、RcsB、RovA、H-NS、CRP、Fur和OmpR。并对这些蛋白与DNA的结合活性进行分析,为构建鼠疫菌毒力基因转录调控网络建立分子生化实验平台。方法:利用生物学软件设计鼠疫菌调控子蛋白基因phoP...&
(本文共65页)
权威出处:
螺旋-环-螺旋(Helix-Loop-Helix,HLH)转录因子家族是真核生物中非常重要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家族,该家族广泛存在于从酵母到人类的所有真核生物中,其成员在调节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周期,决定细胞分化中起了重要作用[1,2]。大多数的HLH蛋白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Helix-Loop-Helix,bHLH)家族成员,即有与HLH结构域相邻的一个特殊碱性区,该碱性区多数可以与下游靶基因DNA的特异性序列包括E框基序(CANNTG)或N框基序(CACNAG)结合从而发挥转录激活或抑制作用,HLH结构域则主要负责介导蛋白的同源或异源二聚化,有利于DNA结合和转录调节[3-5]。2014年第6期219苏琢磊等:人转录因子hASH4的表达纯化及其DNA结合活性hASH4(Human achaete-scute homolog 4)基因是Jonsson等[6]最新克隆得到的一段基因,其位于人染色体12q24.1位置,...&
(本文共7页)
权威出处:
特发性肾病综合征 (INS)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 ,与T细胞功能的紊乱导致各种体液免疫因子的改变有关[1] 。而这些免疫因子的表达均受到转录因子调控 ,其中 ,活化蛋白 1(AP 1)的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据文献报道 ,在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 ,糖皮质激素受体(GR)与AP 1之间存在着异常的相互作用[2 ] 。那么 ,在NS中又怎样呢 ?我们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法研究了NS儿童PBMC中GR、AP 1的DNA结合活性、体外实验加入地塞米松 (DEX)以及泼尼松治疗后对二者的影响 ,以助于阐明NS的发病和激素治疗机制。资料和方法一、观察对象1.NS组 :6例 ,均为初发病例 ,年龄 3~ 9岁 ,平均年龄 6岁 6个月 ,诊断符合国内小儿NS诊断标准[3] 。2 .治疗组 :6例 ,NS儿童经正规泼尼松治疗 ,年龄 5岁~ 10岁 6个月。3.对照组 :6例 ,系年龄 3岁 7个月~ 1...&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弧菌,广泛存在于浅海海水及虾、蟹、蛤、牡蛎等海产品中,人们食用了被其污染的食物后,可能会引起以发热、腹泻、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胃肠炎,严重者可出现脱水、休克,甚至死亡;另外,临床上偶见VP经伤口感染而引起败血病和组织感染[1]。VP能产生多种毒力因子,主要包括直接耐热溶血素(TDH)及TDH相关溶血素(TRH),其中TDH是引起神奈川现象(Kanagawaphenomenon,KP)的直接原因[2]。VP有两套Ⅲ型分泌系统(T3SS),位于大小染色体上,分别称为T3SS1和T3SS2,T3SS1主要和细胞毒性相关,而T3SS2主要具有肠毒性[2]。ToxR是一个跨膜调控子蛋白,其N-末端位于胞浆,具有一个winged-helix-turn-helix(wHTH)DNA结合域;而C-末端位于周质,具有一个二聚化结构域[3]。ToxR通常以...&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当摄入的能量高于机体消耗的能量时,在脂肪组织就会形成大量的甘油三酯,造成肥胖[1];在非脂肪组织,如肝脏、心脏,就会引起脂肪变性[2]。在病理学上对于肝脏脂肪变性的诊断标准是肝脏内脂类的含量占总肝重的5%~10%[3-5]。肝脏脂肪变性是肝脏病变的早期阶段,进而会发展为非乙醇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6]。由于脂类氧化主要在线粒体内完成,不少研究者已经通过同位素示踪、磁共振波谱分析及线粒体定量蛋白质组学等多种手段研究了非乙醇性脂肪肝及其动物模型中线粒体内糖异生、TCA循环的变化[7-8]。饮食摄入的长链脂肪酸在转录水平上调控肝脏内基因的表达,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有所研究[9-11],但由于转录因子丰度低且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很难有全面的观察。转录因子参与了机体内包括细胞周期、器官发育在内的几乎全部的生理过程的调控。它们行使功能是通过与DNA结构中的启动子结合,影响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表达。在人...&
(本文共10页)
权威出处:
雷公藤是卫茅科植物,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用于治疗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1]。本研究通过观察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对T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活化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的DNA结合活性的影响,探索雷公藤的免疫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材料与方法一、材料TP为福建中医药研究所产品。Poly(dI-dC)为宝灵曼公司产品。淋巴细胞分离液为上海试剂二厂产品。[γ-32P]ATP为北京亚辉生物工程公司产品。无血清RPMI1640(Gibco公司)含青、链霉素各100U/ml。伴刀豆蛋白(concanavalin A,ConA)、佛波脂(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均为Sigma公司产品。二、方法1.T细胞核蛋白的提取:抽取正常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肠杆菌蛋白提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