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著名的经济学家有哪些厉以宁有哪些著名的学生

浙江最后一位民国高考状元辞世 厉以宁为其学生|厉以宁|林毅夫|经济学家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浙江最后一位民国高考状元辞世 厉以宁为其学生
  浙江最后一位民国高考状元辞世 厉以宁为其学生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右)来北京大学看望张友仁教授
得到抗战胜利消息后剃掉胡须的闻一多。张友仁摄
西南联大历史系吴晗教授离清华赴解放区前。张友仁摄
  这段时间,媒体都在猛追各地的高考状元。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七十多年前浙江省的一位“高考”状元。
  这位状元,是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友仁。1942年,张友仁在当年的浙江省会考中名列榜首,摘下状元桂冠。
  今年6月13日,张友仁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辞世,享年92岁。他是最后一位民国时代的浙江省高考状元……
  高中会考教育厅送考卷上门
  考场设在山坳里
  张友仁参加考试那会,高考还不叫高考,叫做会考,是由各省自行组织的毕业考试。1932年5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学生毕业会考暂行规程》,规定各省市公立及已立案的私立中小学应届毕业生,需要参加毕业会考。
  张友仁当时在台州的黄岩县立中学(现黄岩中学)就读。黄岩中学的章云龙老师和张友仁是老友,同时也是一名历史爱好者。
  他告诉记者,战乱时期,为了躲避日本的轰炸,黄岩中学搬到了乡下的山坳里,先在下岙崇法寺内,后到灵石书院。受地形庇护,日本几次空袭,都因找不到目标无功而返。
  章云龙说,学校虽然搬到了大山里,但教学的节奏并没有被打乱,还聚集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正因为如此,哪怕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年轻学子们依然能够安心求学。
  1942年,省教育厅把考卷送进山坳,组织了当年的会考。
  会考结束后,一般是两周内公布结果,同时公布两种成绩,分别以学生个人和学校为单位,排列名次等级。那一年,黄岩县立中学成绩斐然:张友仁考了个全省状元,他的同窗校友、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全德紧随其后,位列全省第二。
  凭借优异的成绩,张友仁被教育部保送到西南联大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
  但没想到,中间出了个小插曲。
  那时,抗战正在关健时期,日军为挽回败局,打通南下道路,结果造成黄岩到西南的交通断绝。张友仁不得不请西南联大的周炳琳教授代为申请保留学籍一年。几经波折,他才顺利来到昆明,后来转入经济系就读。
  1947年毕业后,张友仁留在北大任教。他去世后,北大在悼文中评价他是“北大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开山鼻祖”,“学养深厚全面,著述等身,为中国政治经济学科的开创者”。曾经的高考学霸,最终成为了德高望重的学者。(注:1938年4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从长沙西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爱摄影的文艺男
  闻一多、吴晗、马寅初当他的模特
  可别以为状元只是死读书的“书呆子”,张友仁不但是个“学霸”,还是一个热衷于摄影的“文艺男”。章云龙说,张友仁的父亲张国华曾任陆军少将,家境较好,在西南联大读书的时候就拥有一台照相机。
  现在看来,张友仁摄影作品里的“模特”,可都是大牛级别的人物。
  还记得语文教科书里闻一多先生的标准像么?照片上的闻一多围着当时流行的长围巾,戴着圆形眼睛,微微皱眉,目光如炬。这张经典照片,就出自张友仁之手。
  当时,得到抗战胜利消息后的闻一多剃掉了胡须,神清气爽的模样被张友仁定格了下来。
  吴晗的一张照片,也是张友仁的大作。日早晨,张友仁和吴晗在清华大学偶遇,便在清华西院北边给他留了张影。
  张友仁曾回忆,“那时候,吴教授在清华园早晨起来散步,穿着一双拖鞋,我碰到了他,给他照的。后来好多书中都有这张照片,他那时候穿着一件衬衫,夏天背着个背带,不系皮带。”
  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也曾出现在张友仁的作品里,拍摄的地点是北大北楼(文法学院)门前。这些老照片,现在都成为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除了“模特”是大牛,张友仁的学生也都是经济学圈子里赫赫有名的人物。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林毅夫都是他的学生。
  厉以宁原是北大经济系的学生,1952年院系调整的时候,北大经济系的大部分学生要分配到中央财经学院去,少部分政治条件好的才能到北大经济系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分到厉以宁的时候,张友仁和另一个老师陈振汉投了同意票,才把他留在了北大。
  1955年,厉以宁大学毕业时分配不出去,张友仁又说了一句话,“你们这些人不识货啊,你们不要,就给我!”
  林毅夫从台湾到大陆后,想在北京上大学。张友仁曾回忆,他先介绍到人民大学,人大不敢要;后又介绍到北京大学,别人不敢要,张友仁敢要他。最后林毅夫做了他的研究生,并在北大拿到经济学硕士学位。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主旨演讲 |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中国正在悄悄地进行一场人力资本革命_宏观_财经_经济网_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主旨演讲 |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中国正在悄悄地进行一场人力资本革命
文章导读:
我们能够赶上这个时代,大量年轻人赶上这个时代,这表明一场悄悄的人力资本革命正在中国形成。外国人不了解中国,他们不知道中国人力资本革命最后所带来的成果,也许时间越久我们看得越清楚。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厉以宁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48期)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中国正在悄悄地进行一场人力资本革命。
中西方工业化进程中都曾面临农村人口融入城市的问题
工业化开始以后,必定需要劳动力,在西方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他们的劳动力来自农村。19世纪后半期,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辟了通商口岸,外资进入,那时候中国也有了第一批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力,他们同样是农民,譬如上海的工人从哪里来?是从苏北、苏南、浙江、安徽几个地区过去的。中国当时还没有城乡二元户口制度,所以农民要进城,只要找到工作,工厂聘用你,你就可以留在上海,也就成为了上海人。
在工业化过程中,会不断出现一些新问题,譬如在西欧国家,农民进城了,由于没有城乡二元户口制度,一位农民进城后,他的妻子也就进城了,他们的小孩也一起带来了,这种情况在西欧普遍发生。但这些人不能在城市里过上好的生活,为什么?因为妇女没工作,当时需要的都是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比如采矿。这样的话,家庭生活就变得很困难,孩子也没有学校上学。所以,在这些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就必须解决妇女就业问题。这个问题最终依靠什么方式解决的呢?根据经济史的记载,是靠缝纫机的发明。缝纫机发明以后,一些服装厂就开始建立,他们只招收少数男工,负责维修机器或者提供运输等方面的服务,主要工作由妇女进行。缝纫机还带来一个好处,机器使用多了,价钱就开始下跌,工人就能够购买,工人买到后,把缝纫机放到家里,妻子就不用外出打工,可以在自己家里工作,送货到一个地方就可以了,就形成了一种承包制的情况,解决了妇女就业的问题。
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1958年以后,城乡二元户口制度确立下来,从那个时候起,农村户口不能转入城市,进城的工人可以把妻子带进城,但融入不了城市社会,他的孩子也可以进城,但是由于没有城市户口,上不了公立学校。这种情况在中国开始工业化的50年代后期已经出现,60年代也是如此。
1979年以后,农村开始实行承包制,承包制实际上是在解放农村劳动力。尽管当时对承包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但中国在往前走。中国的情况就是这样,当发生重大变化时,争论是有的,但争论归争论,一直在按经济发展的规律往前走。几年之后再回头看,已经大变样。承包制曾经引起争论,但争论过后,几年时间过去,结果是农产品增多了,粮票取消了,油票也取消了,情况在变化。但是户口问题没有变,所以一个人虽然在城里工作很多年,但这个人融入不了城市社会。
土地确权带来&城归&
中国70年代开始实施承包制后,特别是在十八大之前,中国已经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农民工的供应赶不上需求了。因为经济在变化,需要的劳动力应该是有质量的劳动力,这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就出现了怎样把技工留在本地的问题。
中国的发展到了十八大以后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巨大变化就体现在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这个关键点上。我们到浙江考察,在杭嘉湖一带,特别是重点调查的嘉兴市,发现一个情况,就是当地的土地确权工作已经开始验收。我们来到平湖市,一个县级市,到其下属的几个村镇去看,发现人根本就走不进去,因为路上堆满了炮仗,而炮仗是用来祝贺土地确权成功的。
这个情况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土地确权工作验收后,土地流转也就开始动起来了,城乡收入差距大幅度下降。嘉兴市提供给全国政协的材料是这样汇报的,土地确权以前,城市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之比为3.1:1,土地确权工作验收后,城乡人均收入之比变成1.9:1。为什么差距会缩小这么多?主要是三个原因:第一,土地确权后,农民开始考虑,一定不要辜负这片土地,要好好耕种,家庭农场就发展起来了。第二,农民如果外出打工,土地流转给别人来种,他把土地作为一项自己的财产出租,租给谁种?总会有人租用土地,我们在浙江考察时发现是安徽人来种,在苏南考察时,发现是苏北人来种。第三,农民的人均收入为什么会提高呢?因为宅基地确权了。宅基地上的房屋产权确定后,农民就把旧房都拆了。我们在嘉兴平湖市看到各村镇里,全是四层楼的房子,我们就问有这么多人住吗?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么大房子,一层租给外地来做生意的人开店用,二层给他们住,我们家住三四层就够了,这导致房租收入大幅度增加。
我们看到了这种变化,中国新的时代从这里开始,要给农村带来变化,光靠承包制不行,土地必须确权,必须在土地确权的基础上进行土地流转,规模经济才能实现。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城归&。
什么叫&城归&?过去只有海归,公派出国的留学生,自费出国的留学生,学成以后回国找工作,他们就成为海归。&城归&是农村出去打工的农民经过多则十年、二十年,少则七八年时间,积累了经验,认识了朋友,拥有了储蓄,更重要的是有了技术,农村又需要人,就干脆回到农村。我们考察了几个地方,这个情况非常明显。
我们第一个考察的是陕西汉中地区的西乡县,地处汉江流域,因为汉江承担南水北调的任务,汉江两岸的陕西省各个县的农民不能撒化肥、打农药。这样一来,农民开始转变,开始种树。种什么树?种茶树。因为当地的茶叶是非常有名的,叫做富硒茶,硒是稀有元素,喝了以后有利于健康,这样一来种树开始遍及西乡县。但苦于没有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就写信让他们回来。在外头打工了这么多年,他们觉得天天在外面给人家打工,和妻子分居,孩子没人管,家里老人也没人照顾,一听说家里需要劳动力,就都回来了。于是,西乡县就发展起林业,种富硒茶。茶树需要劳动力,又不需要施化肥、打农药,这种变化就开始了,这就是&城归&。
还有,我们在贵州毕节考察时看到,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都回来了,回来干吗?他们在外面学到手艺。我们以前多次到毕节考察,发现在毕节没有人吃鸡蛋糕、面包。这次再去,发现街上有了面包房,不但做面包,还做鸡蛋糕,于是这个风气就变了,小孩子、老人过生日就要订蛋糕,面包房谁开的?是&城归&。我们还在毕节看到,有一个叫&百里杜鹃&的景区,风景非常漂亮,游人很多,需要餐饮服务,汽车也需要停车场,这些小店铺是谁开的?是在外面打工回来的农民开的。他们觉得在这里工作多好,又能照顾家庭,还能自己创业。所以观念转变了。中国的&城归&是个新出现的现象。
据我们最近调查,&城归&大约有500万人,未来还要变化,这就是我们当前看到的情况。
农民不再是身份,而是职业
土地确权了、流转了,&城归&回来了,给农村带来了变化。所以现在中国发生了一个新情况,即在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以后,农民就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过去城乡二元体制把人管住了,农民是一个人的身份,但现在不是了。大家走向城乡户口一元化,城乡户口一元化在中国正在无声无息地进行,而且进行得非常快。我举个例子,去年我参加一次教育发展规划学术研讨会,发言人中有一位是苏州市教育局局长,他上台后先说收到一个好消息现在告诉大家。他介绍说,上级已经批准苏州市农民工的留城政策采用积分制。什么叫积分制?农民在城里,哪怕已经有二三十年,甚至在职务上都已经成为小组长、技术骨干,但他的户口仍然是农村户口。想把他留在城里,但没有户口指标,这些技工就开始动摇了。比如浙江就派人到上海去挖人,通过解决户口吸引人到浙江,上海的技工们就开始动摇了。上海着急了,想要留住这些人,因为不知道他们一走上海的制造业会变成什么样子。怎么办?留就要给人家户口,于是采取了积分制。年龄、到上海后的工龄、技术水平、得过什么奖、受过什么表扬,把这些分数加起来,分数够了就解决全家人留在上海的问题,分数还不够,就跟他做工作,说你再等两年。这样人心也稳住了。这就是中国的现状。
我们看到农民还有一个办法进城,就是分区推进。分区推进就是在新农村的基础上,加强公共服务业,再让社会保障逐步在城乡取得一致,这样一个区一个区地推进。这都是中国现在的变化。这个变化实际上表明了一点,农民是职业,而不再是身份。同时更鼓励人们学习,现在500万&城归&从农村回到城市,他们中有的在创业,另外不少人在农村中也在学习。我们到农村看到,现在农村中最时髦的就是进学习班,他们明确讲,这个学习班是为培养农场主的第二代开办地,现在他们的年纪也渐渐大了,将来要接父辈的班,如果没有农业基础,怎么接班?所以他们都在学习。另外,进城的农民,也有在进行创新、创业的。
外国人在说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这个看法是不对的,旧的人口红利没有了,新的人口红利正在产生。人们有机会要去农村看一看,这个变化是一种无形的变化,这个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很大。
将来还会有农民工吗?农民工是一个历史的名词,以后不会有了。因为农民工之所以是农民工,是两种户口制度之下才有的,两种户口制度表明一个人的职业是工人,但身份是农民。现在已经没有了,城乡户口一体化了。所以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可以讲,们现在很难预料今后若干年中国经济怎么样,但是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消费观念在变,投资的模式会变,就业的形势会变,怎么变?不是都要进工厂、进写字楼。也许会有一批人像现在这样,自己有个电脑,在家里上班,跟你签订合同,需要完成什么样的工作照样完成。所以这些因素都在变化。甚至再过几十年后,还有企业家吗?也不一定都叫企业家了,更重要的是某一个领域的领路人。在这个领路人的带领下,大家都往这个方向前进,但是不久又出现了新领域,新的领路人就会出来。
创新是重要的,人力资本的革命实际上为中国下一步的创新在做准备。人们对创新的概念也应该有新的认识。创新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100年前提出来的,他提出生产要素的重组就是创新,在他那个时代是对的。但现在的创新和熊彼特提出的创新概念不是一回事,而是信息的重新组合。依熊彼特的观点,要作为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必须要跟银行搞好关系,这样才能融到资,能融到资才能有创新活动。但现在重在创意,那些年轻人在酒吧里聊的都是创意,有创意被投资者看中,钱自然就到了。在熊彼特的时代,企业家是把发明家的成果拿来用在经济活动中,放在现在也对,但是现在不只单纯的企业家,很多企业之所以停滞不前,是因为他是既得利益者,认为不要创新保持现在的状况挺好,创新后会遇到新情况,不能掌握怎么办。但是有更多的人在起来。
从前人们总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现在能够这么说吗?现在人们会说,关键在改变思路,思路不改变,失败就永远是失败,改变思路就成功了。有了小成功,就会有大成功,成功是成功之母。因此好多观念都在发生变化。
我们能够赶上这个时代,大量年轻人赶上这个时代,这表明一场悄悄的人力资本革命正在中国形成。外国人不了解中国,他们不知道中国人力资本革命最后所带来的成果,也许时间越久我们看得越清楚。
&&&&&&&&&&&&&&&&&&&&&&&&&&&&&&&&&&&&&&&&
2016年第4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1|回复: 9
奋豆2586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
扫一扫手机看本帖
注册奋韩,浏览更多更全的内容,享用更多的会员功能。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특강02.jpg (80.14 KB, 下载次数: 0)
01:06 上传
日本,以一场侵略战争让国人痛恨,以一堆薄皮汽车让国人纠结,以弹丸之地的发达让国人思考,以一场大地震中的素质表现让国人惭愧。
奋豆401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
普通会员, 积分 2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51 积分
片刻の温柔
# X8 D( E- C: }. U
4 r/ h' T3 t+ N" j# f& l
& & 不错啊。。。。
奋豆7784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
高级会员, 积分 47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269 积分
哦?! 离我好远..
奋韩提醒: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奋豆3837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
普通会员, 积分 3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670 积分
谁都可以去么?
奋豆134920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
哇&&.& & 教授&&..& &终于 看见了 ..
★       心简单,世界就简单,幸福才会生长;心自由,生活就自由,到哪都有快乐。
奋韩提醒: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奋豆23198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
哇哇哇。。貌似不想去捏。。嘿嘿。。。
//profile 有微博的都加下嘛。。哈哈。
奋豆193811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
奋豆3730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
高级会员, 积分 118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20 积分
我要是去了。就能见到哥哥了。。&&o' l" J6 u! W0 f1 z1 ^
keshi ....明天下午俺发表。稿子还没弄还呢~
奋豆16901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寻找我的爱情玛奇朵。。。。
我倒&&我怎么现在才看见啊 真是...超喜欢厉教授的...我倒
& &拿出扯淡的勇气&&直面操蛋的人生
奋豆16901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寻找我的爱情玛奇朵。。。。
他不光是经济学家 还是诗人噢
& &拿出扯淡的勇气&&直面操蛋的人生
辛勤版主奖章
辛勤版主奖章
电影金像奖
近7天发布电影相关主题4篇以上者可申请
组织活动勋章
组织聚会等活动者可申请
近7天发布摄影相关主题4篇以上者可申请
TEL: 02-861-9196 & FAX: 02-861-9193
移动客户端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厉以宁的学生刘玉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