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和法学的联系认知科学有什么关系或联系

版权信息/认识逻辑学
  书 名: 认识逻辑学
  作 者:
  出版时间: 2008
  开本: 16
  定价: 58.00 元
内容简介/认识逻辑学
  逻辑是思维的深层的、微观的结构,是思维的密码,逻辑研究就是破译思维密码。形式逻辑是听说读写的信息输入输出的论证逻辑,缺少的“思”的即“成智”的信息整合、转化的创造性思维的逻辑过程的揭示。黑格尔的思辨逻辑,恩格斯、列宁肯定、弘扬、发展的辩证的逻辑,实是认识逻辑。
  认识逻辑和基于数理逻辑的认知逻辑不同,和科学哲学的发现的逻辑相通,推理链说,整合了西方归纳派和演绎派的长期分歧。
作者简介/认识逻辑学
  张盛彬,男,1923年生,安徽省金寨县人,皖西学院教授。1950年在家乡任小学教师。1960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校中文系。曾任淮南师专教师,六安师专(皖西学院前身)中文系副主任,《六安师专学报》主编。主要研究论说文、文章学、认识逻辑学。著有《论因明、墨辩与西方逻辑学说推理理论之贯通》、《文科论文写作》等。安徽省劳动模范。
目录/认识逻辑学
第一章  逻辑学与认识逻辑学
  1.1什么是逻辑学
  1.1.1逻辑学是一门科学
  1.1.2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1.1.3逻辑学是发展中的科学
  1.2逻辑学的发展演变
  1.2.1传统逻辑的形成
  1.2.2数理逻辑方向
  1.2.3认识逻辑(辩证逻辑)方向
  1.2.4科学发现的逻辑方向
  1.2.5批判性思维(非形式逻辑)方向
  1.2.6语言逻辑方向
  1..2.7逻辑的发展轨迹:纯化与泛化
  1.3国人教训
  1.3.1西方逻辑学为何能持续发展
  1.3.2名辩学衰落的原因
  1.4逻辑在中国
  1.4.1西方逻辑学的输入和研究
  1.4.2黑格尔思辨逻辑的实质
  1.4.3恩格斯、列宁对传统逻辑与思辨逻辑的批评
  1.4.420世纪的三次逻辑论战
  1.5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1.5.1传统逻辑是思维成品的解剖学研究
  1.5.2传统逻辑是思维的工具
  1.5.3传统逻辑的性质和特点
  1.6逻辑学是关于思维与认识的科学
  1.7逻辑学的功能
  1.7.1接受和表达功能:听说读写的逻辑
  1.7.2认识功能:
  1.7.3社会功能:民主、科学和逻辑的内在联系
  1.8认识逻辑的内容和体系
  1.8.1科学的逻辑
  1.8.2认识过程的逻辑
  1.9认识逻辑学要义第二章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2.1事物、语言和思想
  2.1.1自然、世界与思想
  2.1.2事物、思想与语言
  2.1.3思想与语言
  2.2思想
  2.2.1思想的内容
  2.2.2思想的形式
  2.2.3思想的表现形态
  2.2.4思想的逻辑形式
  2.3思想的品质
  2.3.1实践性
  2.3.2继承性
  2.3.3系统性
  2.3.4问题性
  2.3.5分析性
  2.3.6推导性
  2.3.7抽象性
  2.4认识世界
  2.4.1立场和观点
  附:关于世界观的阶级性
  2.4.2:事物的整体、部分、属性、功能、关系、质量与规律
  2.4.3认识的总规律
  2.4.4认识过程与认识方法(思想方法)
  附:关于形而上学方法和知性认识
  2.4.5认识中的否定与肯定,继承、批判和创造
  2.4.6认识中的量变与质变
  2.4.7类比思维、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
  2.4.8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
  2.4.9关于真理
  2.4.10再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4.11循序渐进式与灵感突发式
  2.4.12从无知到有知,从知识到智慧
  2.4.13记性、悟性与灵性
  2.4.14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2.4.15理论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4.16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
  2.5改造世界
  2.5.1创造欲和创造力
  2.5.2改造自然
  2.5.3改造社会
  2.6科学发现
  2.6.1事物的发现
  2.6.2规律的发现
  2.7科学发明
  2.7.1语言文字的
  2.7.2工具的
  2.7.3制度的
  2.7.4方法的
  2.7.5精神的
  2.8科学发现、科学发明和逻辑
  2.8.1科学发现的逻辑
  2.8.2科学发明的逻辑第三章  类逻辑
  3.1思维的对象及认识的发生
  3.2概念、语言、思想的产生
  3.3类逻辑
  3.3.1类概念
  3.3.2类判断
  3.3.3类推理
  3.3.4推理链:类比、归纳与演绎的整合第四章  条件逻辑
  4.1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和条件关系
  4.1.1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4.1.2事物间的条件关系
  4.2因果概念和条件概念
  4.3因果判断
  4.4因果和条件类比推理
  第五章数逻辑其他章节  第六章整体逻辑
  第七章表达逻辑
  第八章接受逻辑
  第九章创造逻辑
  参考资料
  附件一:中国名辩精华
  附件二:张盛彬著作目录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5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09:33:00
认领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认知科学学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