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到底是什么,怎么提高情商有效简单提高呢

情商(EQ或EI)被定义为一种能理解、管理、有效地表达个人情感的能力。当然也包括如何成功地参与并引导他人的情感。
有数据表明,工作场合中,表现优异的人士中有90%具有高情商;相对的,表现不佳的人中有80%的情商都不高。情商对于亲密个人关系的形成、发展、维护和加强具有重要作用。不同于智商的稳定性,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提高情商。
下面是提高情商的5条方法
1. 一种处理自己消极情绪的能力
恐怕这是情商管理最重要的一点:如何有效的管理我们的负面情绪,使其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和判断。要想改变我们对于一件事的情绪,首先要改变我们对于这件事的认知方式。
要想改变不良的认知引起的情绪,最好的参考方法是由埃利斯提出的ABC合理情绪疗法.
2. 面对压力时,冷静对待的能力
几乎人人都经历着生活的压力。压力之下,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保持镇静。以下是几个对策:
A.如果你对某人生气不满,在你会说一些让自己后悔的话之前,深呼吸,然后从1数到10。大多数情况下,当你数到10的时候,你就能找到一个更好的沟通方法。如果数到10后你还是生气,那你就该暂时离开这个问题,等冷静下来再讨论这个话题。
B.如果你感到紧张、焦虑,泼点冷水到脸上,呼吸些新鲜的空气。当我们处于较冷的环境下,焦虑水平会有所下降。千万别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它们只会让你更紧张。
C.你要是感到害怕、沮丧,试试一些有氧运动。(快走、慢跑、跑步、骑自行车、游泳和划船都是有氧运动。)给自己一些能量。我们使用自己身体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感觉。当你在体验身体的活力时,你的自信也会自然增长。
D.如果你感到疲惫、困惑、停滞不前、毫无灵感时,不妨走到室外,清空一下你的大脑。让自己被大自然包裹吧,你的心自然就能平静下来。
3. 读懂各种暗示的能力
那些具有高情商的人普遍更能精确地解读他人的情绪(从对方的肢体语言、口头语言和表情中)。他们也更懂得如何有效地在沟通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你可以这么做提高这项能力:
A.当我们在对方身上看到一个完全看不懂的表情时,在做任何结论前,想想一想至少两种可能的解读答案。比如,你的朋友没有给你回电话。一是,他忽略你;二是,他太忙了。在解读他人行为时,我们需要去个性化,这样就能更客观一些。防止避免他人的一大办法就是打开自己的观点与视界。
B.需要时就问清楚。如果有必要,就要好好询问对方到底为什么做了这件事。你应该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我很好奇。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避免指责与判断。
每个人的身边一定不乏一种朋友,他们永远是朋友圈中的焦点,不论是在老友聚会还是新朋友首次见面时都能很快和几乎所有人热络起来,任何与人之间的“交往危机”到他们那里也都成了小菜一碟,解决起来游刃有余。不错,我们就称呼这些人为“高情商者”。小伙伴们,不要在原地踏步,羡慕嫉妒恨啦,小编教你简单几招,帮你快速跻身“高情商行列”!
沪江职场大全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社交情商文章
提升职场核心竞争力吧!
职业素养 | 职场技能 | 资格考试
生活兴趣 | 艺术绘画
更多职场必备技能
热门课程排行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情商?
我的图书馆
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情商?
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情商?
&&&&&&& 为什么要提高情商?为了让别人说你好?为了控制别人,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并非如此。高情商的人应该是有能力和这个世界达成双赢的人。前者迁就别人、委屈自己,后者演戏骗人,做违心的事,这些都不是高情商的表现。还有哪些是被人们误解为高情商的表现呢?
判断高情商的3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觉得老油条是高情商
职场里有不少老油条,典型特征是:揣摩人心、理解政治能力强。知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做事精明。
这种类型的人,通常和高情商划不上等号。但不少应该算是中等。
真正的高情商具有辐射正能量的能力,而他们缺乏辐射正能量的能力。
跟大多数老油条相处,你会觉得世界更美好了吗?
如果没有任何利益的目的,你会单纯的希望和他们待下去吗?
误区二:觉得高情商就是善于隐藏情绪
有一种类型的人,喜怒不形于色。
这只能部分说明:对方有部分掌控情绪的能力。至少能不让它表现出来。
事实上,高情商的人往往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一个能够将情绪表达出来的人,通常会更加健康。
很多心理问题,就是由于不能表达和宣泄情绪造成的。
当然,我们所看到的高情商的人,表达出来的情绪,大多是正面的。这主要是因为本身内心情绪,大多数积极的。
而对于负面的部分,他们也更有能力去掌控,选择表达的方式和场合。
有趣的是,低情商的人,更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但是他们缺乏控制能力)。部分原因是,表达情绪会暴露自己的弱点,会让人感到缺乏安全感。
误区三:觉得经常忍气吞声就是高情商
在调查关于高情商的案例是,有人提到:“一个下属,老板经常骂他,都能忍住。”
这是一种控制情绪的能力。
但和高情商差的太远。
除了一些特殊情况,高情商的人,很少会遭遇需要“忍气吞声”的场景。
① 高情商的人,常常能够将对方的情绪引导到正面,降低了直接冲突的概念。
比如,你看到一个态度不卑不亢的人,很多话就可能难于说出口。你看到一个很热情的人,本来心里的郁闷,也就少了很多。
这就像武林高手的首要标准,不是能挨打(尽管挨打是一个基本功),而是别人很难打到他。
② 高情商的人,更善于掌握自己的情绪,不受对方的影响。别人骂你不等于你要生气。注意,这是指心情没受负面影响;而不是受了负面影响,隐藏起来。
③ 高情商的人选择面广,所以发现不对胃口的,他们更容易选择躲开。
问:那么,高情商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答:真正的高情商,简而言之,应该具备以下四项基本条件:
1. 具有正确解读他人情绪和意图的能力
2. 具有有效掌控自身情绪的能力(能够表达积极情绪,不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能够掌控已产生的消极情绪,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场合来表达)
3. 具有对他人情绪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
4. 具有关注他人情绪的长期意愿和稳定的习惯
不具备这四项基本条件的话,会发生些什么?
□ 因为无法正确解读他人情绪和意图,所以当别人的一些无心举动让他们感到不适时,通常他们会更愿意相信这是恶意的,因此经常感到被他人伤害。
□ 因为不能有效掌控自身的情绪,因此当感到被伤害时,容易直接表露负面情绪和意见,直接伤害人际关系。又因为无法正确解读他人情绪和意图,所以感到被伤害的机会会比一般人更多,他们亲手伤害人际关系的频率也比一般人更高。
□ 即使没有感到被伤害时,还是喜欢指责和打击他人。因为当他们不具有正确解读他人情绪和意图的能力时,就会让一个人很难理解周围的人,从而产生排斥心理,又因为不具有对他人情绪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所以也无法对一些自己无法理解的人带来积极的影响。这容易导致朋友类型单一化。
□ 由于不能敏感地觉察别人的情绪和意图,所以不但容易被伤害,而且讲话做事容易下意识地伤及别人的感受。再加上不具有对他人情绪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所以容易好心办坏事,然后又因为不能敏感地觉察别人的情绪和意图,所以连好心办了坏事,都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他们经常会说“这是为了你好”,觉得只要自己的出发点是好意,就值得好的反馈,而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好意和行为是两码事,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了那些具体的不良影响。
□ 由于不具有有效掌控自身情绪的能力,所以经常发散出推卸责任、抱怨、绝望等负面情绪,有时你会觉得,和他们在一起,情绪常常会变差,这也是因为他们没有给你带来积极影响,也没有意识到给你带来了消极影响(没有关注、解读你的情绪)的缘故。
□ 由于他们不是很能理解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所以朋友类型比较单一,又因为不太能持续地关注一个朋友,也不太能正确解读他人情绪和意图,所以有了朋友也不容易维持住,所以圈子小。
□ 因为知道自己情商低,朋友少,所以在亲近关系中,容易表现出过度依赖的特征,但是过度依赖又容易吓退朋友,所以圈子越来越小,更加孤独。
低情商的人是这样的,那高情商的人具体是怎样的?
□ 由于解读对方情绪和意图的能力强,所以能够体会、理解别人的感受,而且是不同人的感受,理解和感同身受是照顾他人感受的前提,也是和各种不同类型的人交朋友的前提。
□ 当好心办坏事时,因为关注到了对方的情绪变化,而且正确解读了,而且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感到委屈,还能坚持为对方带来积极影响,因此能够很好地补救和调整。
□ 由于控制自身情绪情绪的能力强,又习惯于给周围的人带来积极影响,所以不容易与人争执,遇到问题能够积极地化解,甚至让人想争执都找不到理由。
□ 能够长期地关注别人的情绪变化,能够做很好的解读,而且惯于给周围的人带来积极影响,和他们在一起,你会感到舒服、轻松、快乐、热情,因此他们容易结交朋友、留住朋友。
□ 由于很关注别人的情绪变化、善解人意、能给别人带来积极影响、又自控力强不容易起争执、散布负能量,所以善于维系亲近的关系,又由于朋友多,不会试图紧紧抓住少数几个朋友,所以更容易保持独立和自我。
如何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首先,学会自信。很多人之所以不打算提高自己的情商,是因为觉得自己即使努力了也不一定能成功,还枉费精力,你只有相信你自己真的能够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你才能跨出这一步,然后让自己坚持下去。
然后,步步为营地训练自己,使自己具备上文的四个条件。
你会发现,前三个条件的基础都和情绪有关,而构成“识别他人情绪-控制自身情绪-影响他人情绪”这根链条的基础,就是识别情绪。
1. 自我训练,从识别情绪开始
有些人会很意外地发现,自己一向得意的人际关系,居然出了问题。不知怎么地,他们丝毫不知道自己的一些言语或行为,曾令其他人感觉很不舒服。
例如:许多人在请别人帮忙时,总是大声地说:“喂,你去把那件东西给我拿来。”
也许是自觉和对方很熟,所以说话的口气比较随便些,其实并没有恶意,但听在他人耳中,就会相当不舒服。若是换个口气,和颜悦色地说:“麻烦你帮我拿那个东西好吗?”
如何?感觉是不是好多了?
可是有些人却丝毫不知道自己的无心之言,往往对别人造成莫大困扰。例如:当男性看到身材丰满的女性,原本想称赞她的身材,但不料说出口的却是:“你大概要穿D Size的内衣吧!”说完还轻佻地挑了一下眉毛。
这话听在女方耳中,令她觉得非常不愉快,觉得自己被当众轻薄,极容易构成了所谓的“性骚扰”,于是好意就变成了恶意。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却在于说话者对于别人的情绪无法及时察觉,不了解自己的言行对接受者会造成的可能影响,以至于在无意间伤害了别人。
识别情绪的能力,可以训练吗?答案是“绝对可以”。
但训练方法不是先观察别人,而是先了解自己:不少自诩“没心没肺”的人,之所以很难理解别人为何有某种情绪,其实是因为自己没有这种情绪(或者自己的心灵深处不愿体会这种情绪),所以才难以理解别人的情绪。
所以,提高情商的第一步,是先了解自己,也就是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即知道你是谁,有何种情绪。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步。虽然通过广泛接触人来提高情商的训练方法也没什么不行,但做扎实了这一步,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知道了自己有何种情绪,才能更好地换位思考,更准确地推测别人有何种情绪,少走弯路;
知道自己有何种情绪,才能去控制它,而不是被情绪控制。这是自我控制。
当你有了丰富的情绪情绪,你也能敏锐感知和识别他人情绪。这叫社会认知。
当你有了足够正确的社会认知,那么人际关系管理就自然更容易。你会更容易地知道:
以怎样的方式来对待具体的情境中的人,会带来更积极的效果;
以怎样的方式能够预防冲突的发生;
以多高的频率维持和朋友的联系是合适的;
那么,如何识别自身的情绪?
一个很简单的方式:
在察觉自己有情绪时,问问自己,这种感觉包含了哪些情绪,是不是某种情绪,就像是小学生写作文描写心理活动一样,好比“收到一份贵重但并不喜欢的礼物,我有点高兴,又有点遗憾,还有点不知如何是好”,像这样,采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出来。
语词匮乏了?别担心,这篇文章或许能帮到你:500个描述情绪的词汇:提升自己对感受的敏锐度
传说中的“换位思考”其实就是自我解剖的进阶练习:
想象自己是对方,然后想象,对方会有什么情绪反应。还拿送礼举例,你想送一份贵重的礼物给闺蜜,你假设你是她,从她的角度看你,从她的角度感受收到之后的情绪。
如果吃不准怎么办?如果对方在场,直接问也是个办法。
如果你发现有人在听到你的一句话,或者看到你的一个动作后,表现出奇怪的反应,如忽然不说话、不自禁地皱眉,或是情绪一下子由热变冷时,可以先自我检讨是否说错了什么,甚至不妨直接诚恳地向对方求证:
“怎么了,你好像突然间不开心起来,我有哪里冒犯你了吗?”
想要不冒犯到别人,除了解读情绪的能力之外,还需要对他人信息的足够了解。
例如:你今天股市赚了钱,不断地跟好友吹嘘成果:“哇,一天赚了三十万,真是爽死了,这么容易,白痴也会做。”却浑然无视于一旁的朋友脸色早已大变,原来他的股市投资赔得惨不忍睹。这个人是不知道朋友炒了股,但如果知道的话,脑袋里就会多根筋了。所以,对于身边的人,要保持长期的关注,从信息到情绪的变化,都要尽可能地关注。
2. 如何通过赞美他人传播正能量?
① 如何发现可夸赞之处?你需要一份敏锐的观察力
要能随时随地的注意周遭的人和物,发现对方真正令你欣赏的地方,而这份功力,也是我们重要的社交技巧之一。
也许有的人会说,我天生就是粗心大意,想要改变这点恐怕难了。
嗯,请先别自暴自弃,敏锐的观察力绝对是可以培养的。只要你好奇好学,只要你在意关心,你的侦察系统必然会全副武装,不输福尔摩斯。
为何不能随口夸夸?因为赞美如果不是出自真心,未必能取得赞美的效果。
你若要说“你好漂亮”,必须是你衷心觉得她美丽,才能称赞成功。如果你压根儿不这么想,就别自欺欺人,因为对方不是傻子,想想,你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如何能让别人相信呢?更何况,虚伪的赞美有时比骂人更糟呢!
所以,这时你就该舍弃外表,再仔细找出对方的其他优点,对了,她不是挺细心的吗?
这下可知道该怎么开口称赞了吧!
当你能敏锐察觉身旁人事物的状况时,生活中就充满了新的资讯:同事王小姐换了个好看的新发型;上司李经理这次做的简报比以前精彩多了;在另一个部门的同事洪先生,立即处理了委托他帮忙的案子。
于是此时你心中有着欣赏或感激之意,该怎么办呢?
② 抓住“心动”时机
在你注意到他人可圈可点的行为时,应该掌握住那令你心动的时机,立刻的告诉他(她)你的欣赏之意。
这么做能让被称赞的人得到立即的回馈,而心理学家们老早就证实了这项做法的无尽魔力。
因为当一个人在行为完成后,立刻受到旁人的赞美,心中的高兴是多重的,除了高兴与别人赞许欣赏自己的所言所行之外,更为他人随时随地的注意到自己,感到一股受到重视的兴奋。
同时,在感觉产生之际去表达情意,往往最能适切的传达心中看法,态度是最诚恳的了。
③ 称赞要具体
我在美国工作时有位同事黛比,她的“称赞术”实在高人一等,令我钦佩不已。记得有次我做个重要的简报,事前做准备时忙得人仰马翻,非常辛苦。结果还算差强人意。
结束后许多人向我致意,说的不外是“很精彩!”、“做得好!”。
唯独黛比说:“我觉得你在结尾时的分析非常有创意,显出你在这方面独树一格的眼光。另外,你的台风真迷人,每个人都从头到尾目不转睛的听着,真是一次成功的简报。”
在那一瞬间,我乍然了解黛比之所以魅力十足的原因,在于她不但用心在朋友身上,更懂得如何把这份独特的心意表达出来,所以在事情过了许久以后的今天,我已经不大记得当时谁说过:“做得好!”,但黛比的赞美,我却记得一字不漏,而且每次回想起来,那份碰到知音,受到肯定的喜悦,仍令我亢奋不已,黛比真是将称赞技巧发挥地淋漓精致了。
所以,如果你想称赞别人,与其只是泛泛的说:“你的新发型很好看。”
不如多用点心思,更具体的赞美她:“你的新发型突显了你的眼睛,看起来好有神!”
与其说:“你对人很好”,不如换成,“你总是体贴入微的注意到朋友的需要,这份用心让你成为一个很特别的朋友。”
如果一时不知道怎样才能把称赞具体化,可以酌情借用FFC法则。它们是:
Feeling:感受
Fact:事实
Compare:对比
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你的服务很赞!
这个只有一个F:感受。
如果我们这样说:
“你的服务很赞啊。每次杯里的水剩的不多时,你就补上了。其他人通常是等我要求加水,才过来。”
在这句话里,包含了:
感受:你的服务很赞。
事实:每次杯里的水剩的不多时,你就补上了。
比较:换一个人,通常是等我要求加水,才过来。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真实具体了?
忽略了这3个元素中的任何一个,往往你的夸奖效果,会大打折扣。
再分享一个案例。是一封邮件。
看到这封邮件很感动。
过去的两年里,我每次做完什么事情,都是很开心的告别。因为我总觉得未来很精彩,很多事情可以尝试,总是急不可待的想向前冲。
可是这次我有些沮丧。这次JA是我两年里,第一次想让时间停下来。
其实感动不是从收到这封邮件开始的。在国庆节与你第一次讨论CG的时候,我就觉得你很不一样,因为你总是在谈“如何提高课程的质量”,“怎样才能让 同学们有更多的收获”,总是在想着怎么去帮助别人。即便如此,在整个课程中你还是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无论是对工作的热情与承诺,还是才华与创意。
谢谢你。能够与你一起共事,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让我们来看看,这3个元素:
看到这封邮件很感动。
我有些沮丧。
能够与你一起共事,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你总是在谈“如何提高课程的质量”,“怎样才能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收获”,总是在想着怎么去帮助别人。
过去的两年里,每次做完什么事情,都是很开心的告别=& 我两年里,第一次想让时间停下来。
国庆节与你第一次讨论CG的时候,我就觉得你很不一样=& 即便如此,在整个课程中你还是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
④ 强调他人内在特质
如果回想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及时付出的赞美,似乎有关于外表的着墨最多,例如:“你这套西装很好看。”、“你好像瘦了,这样看起来很有精神。”、“你的皮包很好看,是名牌货,很贵吧?”
这也难怪,毕竟一个人的外表是最显而易见的,所以自然最容易成为他人称赞的目标。
但就因为称赞外形,是人人皆懂的做法,因此若想成为称赞高手,就必须更上一层楼,才能发挥与众不同的魅力。
一位在广告公司工作的陈小姐平时很注重穿着,常常有着令人意想不到衣着搭配,而她最常听到的赞美之词是:“哇,这一套比昨天那一套更美丽。”
她虽然每次都笑着道谢,但久了也就习以为常,因此听了也没什么特别反应。
知道有一次,一位新来的同事朱小姐告诉她:
“我发现你在服装方面的搭配很有创意,表现出你的艺术才华及勇于创新的特质,真令人欣赏。”
这番话令陈小姐大有深得我心之感,因为这正是她对自己的看法,因而很快地就和朱小姐成了无话不说的死党。
所以,称赞高手们应有能藉由他人之外在表现,而洞察出其内心特质的能力。
毕竟,每个人都希望别人不只是喜欢我们的外表,更能欣赏我们的内在。
⑤ 强调较不明显的特质
小谢是个表达能力极佳的人,只要跟他接触过的人,都会对他口若悬河的能力,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朋友之间若有什么婚寿喜庆,他总被大家推出来担任主持人。
记得有一次我们圣诞节聚会,他临危受命,居然也能在短短时间内,把主人、客人的姓名,及之间的糗事全弄得一清二楚,而且以如珠妙语介绍得全场哈哈大笑,毫无冷场。
事后,每个人都称赞他:“你口才真好,风趣幽默,不输胡瓜、张菲呢!”
我则对他的记名字功夫佩服得五体投地:
“小谢,你真有心,居然叫得出每个第一次见面的人的名字,而且把彼此间的关系介绍得那么详细,让大家能很快彼此熟悉,打成一片,玩得非常尽兴,真是了不起!”
小谢当时感动不已,抓住我的手说:“真高兴有人注意到我花的心思,令我觉得自己不只是一部会说话的机器,而是个用心付出的人。”
这个意外的收获让我体会到,如果能仔细的挖掘别人一些较不明显的特质,而加以着墨,那么你的称赞功力就会更上一层楼。
⑥ 大方地接受赞美,展现你的风度
前面几个守则都是有关如何采取主动称赞的,其实称赞是双向的行为,所以称赞高手们除了会掌握主动外,也应做好应对的功夫。
有些人很会称赞别人,但只要一被别人说两句好话,就坐立不安,甚至还反驳教训对方,结果令对方的善意没得到正面的增强,对彼此的关系伤害极大。
例如:王协理对新客户做完简报,心中十分懊恼,因为他花了很久的功夫准备许多资料,但因时间限制,不得不省略好几个重点,他自觉没有完全发挥正在生闷气时,公司的周秘书走了过来,称赞他说:
“协理,今天的简报真是精彩。”
王协理不但不高兴,反而沮丧的说:“哪有,这是我做过最烂的一次简报!”
周秘书以为他客气,忙说:“不会啊,我觉得很好啊!”
这下他快翻脸了:“我说烂就是烂!你干嘛存心跟我作对!”
结果你一句、我一句,最后居然吵了起来,周秘书一番好意却踢到铁板,心中之呕可想而知,当然下次她再也不会称赞协理,以免自讨没趣。
其实,不论你多么不同意别人善意的赞美,仍应该有接受赞美的雅量。请千万保持风度,微笑的说声:“谢谢!”就好了,不必加以反驳。
这句“谢谢”是表示“谢谢你的好意”,并不一定代表同意对方。
要是你觉得对方说得很有道理,就不妨回答:
“太好了!我也这么认为,谢谢你!”
称赞,人人会做,巧妙各有不同。如果能把握这些原则,那你一定是人见人爱的称赞高手。
最后的话:
&&&&& 提高情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也不是不可改变的事,要对自己有信心。从点滴小事做起,多多练习,强化信心,再逐步增加难度,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那么,在一些具体的情境下,怎样才是情商高的表现,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情商呢?
1.&情境分析:
如果说职场中做事是靠理性,那么在婚恋中,就是更多依靠感性。家是个讲情的地方,换句话说,家这个地方,“不太讲理”。在一个“不太讲理”的地方,你的情商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2.&情商攻略:
(1)如何了解自己,了解伴侣
上篇中提到了提高自己的情绪敏感度,一定程度上是了解别人的前提。
这就是为什么,在培养爱情的时候,心细一些总是更能打动人——情绪敏感度高的人能更敏感地发现他人的需要。
在婚恋中,对情绪的敏感觉察,应该尽量用于了解自身的情绪变化,以及观察体贴别人,也就是说,“敏感”是用来让自己和别人舒服的,而不是用来发小脾气,让人觉得你的“敏感”很麻烦的。
其实,爱情初生时,光环效应强,因为“敏感”而麻烦的人,少,而时间一长,熟悉之后,问题才越发明显起来,彼此越看越不顺眼。这是为什么?
有人说,这是因为你的另一半就是你的潜意识。你在伴侣的身上发现了自己幼年时被压抑进潜意识的那部分自我,和Ta在一起,让你感到找回了缺失的那部分自我,这就是一开始你自己都无法理解为何会爱上对方,却感到被强烈吸引的原因……而时间长了之后,你越看越不顺眼也是因为对方是你的潜意识——当初那部分缺失的自我之所以被压抑进潜意识,就是因为这是你无法接纳的一部分自我,因为没有被你自己接纳,而被压抑。你对这部分自我,既恨,又无法割舍。这份情感也会转移到伴侣身上,对伴侣也又爱又恨。
人们说,恋爱让人完整自我,在笔者看来,完整自我的前提是接纳自我,如果不能接纳曾经被抛弃的那部分自我,那自我依旧是不完整的。
当你发现伴侣身上的你所讨厌的那部分,或许,是被你抛弃的那部分自我,也许你会更客观地看待,你可能会越来越觉得伴侣的一些问题也许是情有可原的。当你的态度不再那么敌对,首先,就不太容易和伴侣起冲突。然后,你也能站在Ta的角度,去体会,Ta想要什么,什么沟通方式Ta能接受,也许,在你的努力下,你们能好好谈谈有哪些办法可以达到你想要的双赢。
(2)&如何沟通,如何处理冲突
许多人会问,为什么与伴侣“沟通”那么困难?通常我会反问,您所谓的沟通是什么?
当你发现你倾吐了一堆,对方却没有反应,你自认为是在好好说话,但对方却觉得你在指责Ta的时候,说明你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或者也可能是因为对方本身的性格问题,或者干脆就是不爱你了,所以不愿意听你的。但不管怎么说,只要对方听不进去,那么,不管花多少时间这样说话,都无法解决问题。但是,沟通要起效,就不能是单向的。如果对方根本听不进去,那还算什么沟通呢?
真正的沟通是怎样的?怎样才能让两人敞开心扉地说话,愉快地达成一致呢?
观察那些吵架的伴侣,你会发现,很多争吵都是各说各话,两人拼命强调自己的话……为啥?因为不觉得自己说的话对方听懂了,所以只好不断重复。
因此“好好聊聊”的第一步,必须明确地让对方知道,他所说的话你都听懂了。这是“反映式沟通”,是让沟通起效的关键。
所以,如何才能让对方听懂你的话并告诉你呢?
……等等,这个思路不对。硬是要改变对方,难保不会遇到抵触,所以改变对方难……但改变自己容易。想要让沟通起效,不妨试试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
如何实施?举个例子:
一对夫妻分享了他们的经验。老公说,有了小孩之后,老婆的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自己常感觉受到冷落。有天早上,他们夫妻和两个小小孩醒来后,在床上有说有笑,接着老婆和孩子下床,老婆顺手拿起遥控器,“滴”地一声把冷气关掉,笑咪咪地牵着孩子走出房间,好像完全忘了他还在房里。
老公说完之后,老婆立刻回应:“我怎么可能忘记你在房间里!后来不是还去叫你吃早餐吗?我以为你也要出来了,所以先关掉冷气,免得你又忘记关!”可想而知,老公接着说:“甚么叫做我“又”忘了关?我甚么时候忘记关冷气?你自己才常忘记,像上星期天……”然后是老婆的反驳、老公更多的反驳、老婆的愤怒、老公的愤怒……,最后他们的结论是“以后还是少沟通吧”。
如果采取“反映式沟通”,那么沟通的形式会变得怎样呢?
在老公说完受冷落的感觉之后,不管老婆是否觉得自己有错,都先道歉:如果觉得自己有错,就说“对不起,是我不好”;如果觉得自己没错,也可以说,“对不起,让你觉得难过了”。先道歉,可以迅速降火,让两人的沟通尽快结束发脾气的阶段,进行到说理阶段。
在说理阶段,对老公的感受加以吸收,进行反映:“你的感觉是不是这样——老婆和孩子离开房间时,为什么会把冷气关掉呢?是不是老婆内心觉得她和孩子就等于'所有人’了,因为只有'所有人’都离开房间,才会把冷气关掉……这让你觉得我心里没有你,一忙小孩就忘了你的存在?”这样说,可以让老公确定自己真的把他说的话听进去了。
在这段反映式沟通中,是怎样的步骤呢?
□&第一是“关注”——关心对方的想法、感觉和经历,想加以了解,而不是想加以改变。基于这样的态度邀请对方分享。
例子中的老婆是怎么做的呢?没有立即反驳,而是先站在老公的角度,揣测老公的感受,然后询问“你的感觉是不是这样……”
□&第二是“反映”——细心倾听对方说的话,然后把听到的意思重述一遍。所谓“反映”(mirroring),可以想象自己作为一面镜子,忠实地映照出对方的话语,不要扭曲对方的话,不要加油添醋或自行臆测。同时询问对方“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那样……”“我这样理解对吗?”请对方更正我们的理解,直到对方同意“你说的”跟“我说的”是一样或非常接近的意思。
例子中的老婆是怎么做的呢?模拟老公的角色,用老公的人称想象老公眼里的事实,然后“反映”出来:“老婆和孩子离开房间时,为什么会把冷气关掉呢?是不是老婆内心觉得她和孩子就等于'所有人’了,因为只有'所有人’都离开房间,才会把冷气关掉。”,向老公求证。
□&第三是“同理”——针对对方的感受,表达接纳,以及“设身处地”的理解——“原来你是这样想的,也难怪你会难过啊!”
例子中的老婆是怎么做的呢?在“反映”过“事实”之后,同理了老公的感受,“这让你觉得我心里没有你,一忙小孩就忘了你的存在?”
&&&&& “反映式沟通”的重点就是,不要急着撇清责任,在说自己之前,先想想别人为何有这样的感受,然后去求证。如果发现某次争吵的背后,实际上是长期的问题,比如例子中的老公提到的“有了小孩之后,老婆的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自己常感觉受到冷落。”,那就要及时处理,制定规则,积极践行改进措施,避免问题的堆积。
但是,可能实践中你会发现,沟通的时候好像越是将问题摊开来沟通清楚,却越搞得不清不楚……不是要好好谈吗?当你有不满意的地方要讲,或是对方有不满意的地方要讲,于是你们讲了,但真正将事情讲开之后,听的那一方却掉入情绪化之中,根本无法好好面对。有时你也会觉得,事实上就是我比较有道理啊,为什么到最后我还得去道歉,搞得好像都是我的错一样?
貌似,事情就是这样,就是无法冷静下来,走到好好讲道理的这一步,为什么?
因为理性与感性间的纠葛,爱恨与情仇间的纠缠,不是光坐下来表现出要解决的诚意,就真的能解决的。基本上,这个问题可以拆成三个部份来看。
第一,不是每一次你“觉得”你是理性、合逻辑的,在“事实上”也是理性、合逻辑的。
人类是非常不可靠的动物,不论是在记忆或是语言上。有时候我们无法如实地反映我们想表达的意思,有时候对方的一些行为或语言可能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有时候我们会无意识地扭曲自己的记忆帮自己辩护;就算我们尽力避免这些偏误,观察者/行为者效应还是偷偷支配着我们——行为者总是将事发原因归咎于情境与他人,而他人往往把事发原因归咎于行为者。
所以,在这些基础上,“我每次总是理性地看待问题啊,可是效果都不彰”、或是“我明明就没有错,为什么他还是不懂?”这几个论述,有很大的可能性是错的。其实,他也可能有一模一样的想法,他也觉得“我明明就没有错,为什么他还是不懂?”。奇怪了,两个相反的观点,一个既定的事实,为什么可以共存呢?因为双方用的是不同的眼睛。在现象学上,我们无法“真正看见”对方眼睛里对问题的诠释。
第二,就算你完全正确,完全站在真理的这一边,对于两人的关系也于事无补。
因为过去各方面咨询与沟通的研究均一致地指出,决定两人关系好坏的、发生冲突后是否能修复的、问题是否能好好解决的,并不是谁赢得了真理,而是哪一次的沟通中,能真正做到聆听、关怀、与接纳对方。所以大部分的沟通书都会跟你说,同理,真心听对方讲话,就已经将冲突化解一半了,原因是当我们“说”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是想让对方“听见”并“接纳”我们的想法,光是对方把话听进去本身,就足以让我们感激涕零了。
当我们感受到对方是有在听的时候,会有两种感觉:(1)你不是只自私地在乎你自己,(2)你也关心我的感受。请注意,这句话的重点是:“当我们感受到”。
所有的人际关系都不是建立在事实上面的,而是建立在诠释上面的。简单地说,如果“我觉得”你对我好、“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你觉得”我有在关心你、“你觉得”我无可取代,都“足以”使我们的关系甜蜜美满又温馨——尽管事实上你并没有对我好、你说的事情在逻辑上都不成立、我完全不关心你、或者我其实是很容易被取代的,只是你没发现而已。
第三,分析并不一定会让事情更好。
很多时候,分析还会让情绪加乘,将双方都拉进负面漩涡中。如果你无法跟当下发生的事件保持距离(比方说想象自己站在远处,像是局外人一般看这个冲突事件),不断地问自己或问对方“为什么你要这要做?”,很可能在得到答案之前,就又掀起另一个争端了。
毕竟疑问句本身,是很容易激发情绪的(你可以试着在刚认识一个人的时候,连续问他10个问题,他一定立刻讨厌你),有时候我们看似要理性地解决问题,但是问出口的分析句子却像刀子一样,句句刺中对方要害——当我们问这些话的时候,其实可能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希望对方受伤害、挑起战火,例如:“你为什么总是死性不改?”、“你摸着良心想想,这样做真的比较好吗?”、“为什么你总是这么自私,只顾着自己?”,诸如此类。
那怎么办?
不管问题是什么,处理情绪永远是第一要务。
□ 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教你两招:
深层吐纳法:什么都别说,请呼吸,再呼吸,深─呼─吸……
美好回忆法:想想当年美好时光,告诉自己当年的伴侣依旧在。
□ 如何处理对方的情绪?
放下面子,用眼神表达歉意,抱抱Ta,哄哄Ta。然后彼此冷静一会儿,喝点水或者吃点糖,再处理问题。
如果还是觉得无法客观冷静地讨论,试试看,把你们所认为的,想要达到的,都写在一张纸上。
用笔写,比用嘴说慢一些。写之前就慎重考虑,而看到对方写的之后,也能有一点缓冲的时间。另外,把你们的用词都固定下来,可以减少误听的情况,还能围绕某个用交换彼此自己的诠释,还能帮助你们把讨论过的问题和需要讨论的问题联系起来,避免问题的遗漏,把问题解决得更彻底。
1.&情境分析: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培养子女的情商很重要,如何才能培养好子女的情商,一直是父母们的问题。但俗话说,养而容易育儿难,为什么?因为孩子不是机器,不是一台由你随意编入程序的电脑,孩子是个人。要另一个人听话,却威逼利诱、拳脚招待,只会让ta生出逆反的心。无法指望单纯的控制真能起作用。
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就是学会和孩子沟通。真正地和孩子进行理性的沟通,而不是纯粹地惩罚孩子,首先需要你成功地掌控自己的情绪——这首先得从提高你自己的情商入手。
2.&情商攻略:
(1)&如何了解自己,了解孩子
比起同事和伴侣,想要和孩子将心比心也许有些困难,因为前二者都是成人,心智基本发育完全,而孩子的心智还在发育之中。不同成长阶段的孩子,心智特征也是不同的。
我们长大了之后很容易就忘了自己小时候是怎么想的,所以,想要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一是多看书多上网,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再结合具体事件进行揣摩,二是可以问问孩子自己的感受。
在育儿过程中,经常问问自己,孩子的言行让自己有什么感受,也是很重要的,当你觉察到自己的情绪,用词汇把这种情绪客观的描述出来了之后,也许能让你冷静下来,不会因为一时发火,而做出伤害孩子的事。
(2)&如何沟通,如何处理冲突
沟通中的重点是,尊重孩子。记得ta是你的孩子,这没错,还要记得,ta也是一个人。
既然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渴望被爱,渴望成长,逃避束缚和惩罚。
永远记得,即使你惩罚ta,也不能剥夺你对ta的爱;惩罚不是为了罚而罚,而是为了帮助孩子成长,所以:
如果不罚也能帮助孩子成长,那么能不罚就不罚;
如果可以通过打骂之外的其他方式惩罚,一样能达到效果,那就不要打骂;
如果鼓励比惩罚更能帮助孩子成长,那么就鼓励,不要惩罚。
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想惩罚,就去惩罚孩子,那只是让你的情绪得到了宣泄,而对孩子的成长也许反而起反作用,所以:
当你当你快发火的时候,赶紧深呼吸,或者想想孩子的好。
如果还是想要体罚孩子,这四条原则是底线:
① 及时惩罚,不能倒算帐,因为倒算账的时候孩子基本已经忘了为什么会受罚,只是记得你罚了ta。
②&讲明道理,告诉孩子下次应该怎么做。
③&不要在外人面前打孩子,这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④&不能经常打孩子,因为打多了再打就不管用了。
其实想想,或许有时孩子的问题并不是真的那么严重:
比方说,在公共场合中,原本孩子只是闹个小脾气,爸妈劝阻不成,脾气不由得爆发出来,孩子看爸妈生气,愈觉得委屈、哭得愈大声,爸妈愈觉尴尬,就愈可能用更强烈的方法来尝试尽速压制场面。可是,事过境迁,你是不是也会想,自己的反应是不是激烈了一点?
换个角度看孩子的脾气,平心而论,生活中有很多状况,都会让我们不满、想要发脾气,只是我们大人会自制,会想到用其他方式转移自己不舒服的感觉,但是单纯的孩子不会如此。孩子因情绪而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并不像大人那么分化、复杂,像是沮丧、悲伤、焦虑、挫折、委屈、不满……,孩子无法用明确的言语去描述、用有效的方法去解决,而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发脾气。
如果我们大人能够真正去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或是孩子的思考逻辑,也许你会发现孩子也有自己的委屈之处——ta也需要保护——你就不会那么容易气炸。
处理孩子闹情绪,原则应是保护,而不是惩罚。但是,也要让孩子知道这样的行为会影响到别人、是不恰当的,还要教孩子怎样表达才是能被别人接受的。
所以,在简单地安抚孩子的情绪之后,还应该用孩子能明白的方式,慢慢地、耐心地说道理,亲身示范,教会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具体怎么做呢?
先与孩子共情,问问ta,你是不是挺难过的?
然后,参照上文夫妻关系的例子,你也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试着揣测孩子心里的事实,并且说出来跟孩子求证。
然后,教孩子一种控制情绪的方法,比如,你可以亲身示范深呼吸法,或者数数法。
&&&&&你是一个很难克制愤怒的大人吗?来看看瞬间息怒的15种方法
家长们总希望,如果可以没有那么多生气的机会就好了。
想要少生气,就还是要靠平时的教育。平时有办法,就不会让问题积压到需要爆发的程度。
&&&&&最好的平时教育是什么?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感觉不到“这是教育”
有时我们也会遇到与孩子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怎么办呢?
换个角度想,孩子和我们意见不一致,就真的不好吗?
争辩是争论、辩论的意思,是各执己见,相互辩论说理。这样做有利于思想沟通,通过争辩达到形成共识、解决问题。德国儿童心理学家专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儿童,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
汉堡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证实:“隔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这位心理学家还谈到争论的一些重要之处:
□&刺激孩子智力的发展
□&应付冲突的训练,提高孩子的冲突解决能力
□&有助于孩子验证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有能力做什么
□&让孩子形成自己的意志
所以,对待孩子的不同意见,父母们大可不必太生气,反倒可以饶有兴趣地和孩子辩论一番。
那如果,必须要和孩子达成一致,怎么办?
教你一招,只需6步,轻松和孩子达成一致意见:
这个方法叫做“问题解决法”,一共有6个步骤:
Step1:倾听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Step2:总结孩子的观点。
Step3: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Step4:邀请孩子和自己一起进行“脑力风暴”,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Step5:写下全部的意见和建议,不做任何评价。
&&&&& Step6:共同决定保留或剔除哪些意见和建议,并商定如何付诸行动。
1.&情境分析:
在职场,虽然情商很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好好做事才是本位,而人际关系应该为做事服务。
即使两个人在私底下互不待见,但是在工作场合也必须抛下成见,拿出各自最大的努力把事做好,即使两个人在私底下关系再好,但是在工作场合也必须公私分明,不包庇不偏袒,拿出各自最大的努力把事做好。因为,职场就是个赚饭吃的地方。人际关系再好,假如事做不好,早晚有天大家都会没饭吃。
假如事能做好,人际关系却不好呢?
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
一直都能把事做好的,人际关系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否则多半会遇到阻碍。
2.&情商攻略:
(1)&如何了解自己,了解同事
某种程度上说,处在同一个工作组中的同事,对于工作的顾虑、担忧等等,基本不会差太多,对于这类感受,问问你自己就会知道。至于工作中有多大的抱负,可以侧面从Ta如何做事看出来。
想要了解上司的心态,最好的办法就是假想自己就是上司。假想自己正在领导一些人,然后
当你遇到一些事的时候,你的心态是怎样的。很多时候,上司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不是因为Ta这个人本身,而是因为上司的身份,所以才会想得更多。
有时你和上司的私交不错,但是有些时候上司却并未特殊照顾你,不是因为私交还不够好;有些同事会拒绝与你办公室恋情甚至办公室友情,不是因为看不起你……而是因为在职场,事务关系大于私人关系,当私人关系妨碍了Ta把事做好,那肯定是要牺牲私人关系的。
(2)&如何沟通,如何处理冲突
①&职场有效沟通的5个法则:
法则1:寻找合适的时机、空间和方式。
不要在上司的领导面前给上司难堪,尽量不要在别人的休息时间打扰别人,能够讨论解决的问题不必都用邮件沟通,一些事情要公开说而另一些应当私下说……等等。
法则2: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沟通不是洗耳恭听,也不是口若悬河。沟通始终是两个维度之间平等、融洽的互动交流。
法则3:开诚布公地交流和沟通
不论事情好坏,有一说一,注意语气,对事不对人。
法则4:需要的时候及时转换沟通方式
每个人都有固有的沟通习惯或沟通风格或沟通偏好。如果你用自己造的句子跟人家沟通,对方听不懂,那么你就要换一种方式去表达了,不然对方永远听不懂。
提醒你: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去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做沟通。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但不可以改变别人,除非“别人”愿意去改变。
法则5:不要勉强地在不愉快的气氛中沟通
与其在情绪中沟通失败,不如先约定几分钟后再谈,先歇火。
②&如何巧妙地影响别人的想法?
□ “我有另一个想法,不晓得对不对。你要不要给我一点意见?”
直接说“你错了”就像一记朝对方挥出的正拳,很可能只带来反击,而不会改变他的想法。但这样说,也许对方就能听进去。
□ 设法让对方多说几次“是”
这个方法延袭自苏格拉底的辩论技巧,意指与别人交谈时,不要先讨论你不同意的事,而应该多问些温和的问题,不断强调双方认同的部份。换句话说:你们都是在为同一个结论而努力。
他强调,可能的话,最好让对方没有任何机会说“不”,因为只要说过一次,所有本性里的自尊都会被唤醒,他会想办法继续坚持下去。不断让对方回答“是”,可以让他转移对原先问题的注意力,以另一种角度思考你的建议。
□ 让对方觉得“这个主意是我想到的”
多数时候,人们对自己的想法都比较有信心,所以你应该引导对方顺着你的方向,自己提出结论。
③&冲突发生之后
职场冲突发生后,人们最担心的问题一般都是自己的工作会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只要工作不受影响,那么即使其他人私底下不喜欢自己,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但是当一个人怀疑人际关系问题会对Ta的工作产生影响,而假想别人对自己有敌意时,Ta难保不会做出一些防御性进攻的举动,来先发制人。
因此如果你与同事产生了冲突,事后应当尽快修复。不要因为Ta拒绝集体活动,不要在集体中对Ta另眼相看,私下也应该表达悔改之意,反省自己的沟通态度,并说明,还希望继续做好同事,希望不会影响彼此的工作。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情商的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