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识和物质决定意识的例子的关系上来判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荣辱代谢而弥见其新”;10、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11、.“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的尾巴有几;这些都是必然的;A.把必然性绝对化B.把偶然性当作了必然性;C.唯心主义宿命论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 “荣辱代谢而弥见其新”
10、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11、.“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的尾巴有几寸长,不多不少,不长不短,
这些都是必然的。”这种观点是
A.把必然性绝对化
B.把偶然性当作了必然性
C.唯心主义宿命论
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12、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A.同志间的相互帮助
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 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
13、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
A.&万物莫不有对&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一分为二&,&相反相成&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指的是
A.时间的连续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间断性
D.时间的不可逆性
15、古语云:&画饼不能充饥。&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A.精神的东西是不重要的
B.精神不是物质的反映
C.精神不能代替物质
D.精神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16、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上来判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纸上谈兵 B.画饼充饥 C.实事求是 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7、下列活动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A 农民兴修水利工程
B 钢铁工人冶炼钢铁
C 农民培育农作物和新品种
D 公安人员办案
三、判断题
1、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2、一元论的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
3、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4、一切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5、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6、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7、一切正确思想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一切错误思想都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8、坚持世界有一个本原的观点是正确的世界观。
9、任何一种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0、运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
11、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13、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14、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15、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一、单项选择题
基础知识题
1、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活动。这说明物
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的
A.唯一源泉
C.全部内容
D.最终目的
2、实践的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5、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
6、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
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了类似
经验论的错误
B 诡辩论的错误
C相对主义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
8、认识的客体是指
人的意志的创造物
自然界的存在物
实践和认识所指向的对象
9、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应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
10、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
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检验
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补充手段
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11、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3、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14、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5、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16、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A.从感觉到知觉,认知觉到表象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
1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唯物论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18、哲学史上有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长期争论不休,对它们的正确评价是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
C.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D.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19、判断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过多次反复
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已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20、经验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
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类似实用主义的错误
21、把真理归结为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观点,其性质是
A.唯物主义的
B.唯心主义的
C.主观唯心主义的
D.历史唯物主义的
理论联系实际题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指导思想。据此回答1―2题。
1、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其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强化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是因为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②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③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决定意识
④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日人民网载文指出,社会上存在一些荣辱不分、是非颠倒、善恶混淆甚至以荣为耻、以耻为荣的现象,如果不加以有效制止,必然要侵蚀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阻碍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胡锦涛同志关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对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在全社会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树立了一个鲜明的标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C.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社会实践
4、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团结互助、辛勤劳动、崇尚科学、诚实守信、与时俱进,将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感召力和战斗力,成为中华民族不甘落后、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这表明
A.认识依赖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上升到理性认识 D.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践 ―11日,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据此回答以下5--7题。
5、《决定》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要务,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从事生产实践,知识分子创造精神财富②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③这种做法为了群众利益,符合群众观点
④生产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
6、《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结晶和升华,它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这表明:
A.《决定》是指导实践不变的纲领
B.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C.科学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D.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7、党的十六大六中全会强调,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本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这是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道路的客观要求
D.②③④ 2007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和高票通过了《物权法》。《物权法》非常罕见地酝酿了将近十四个年头;史无前例地被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了八次;草案向社会公布,搜集到了数以万计的民众反馈。回答8--9题。
8、《物权法》的立法过程表明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立法要坚持从群众中来
B.物质决定意识,主观决定客观
C.经过群众实践检验的认识才对事物发展有反作用
D.在我国,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不存在矛盾
9、《物权法》的制定和颁布是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体现了 ①《物权法》是一个集民智、顺民意的成果
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③认识来源于实践
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C. ①②③④
当前,高校科技与农民的结合,正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回答10--11题。
10、发展现代农业对科技的强烈需求,让教授们纷纷走出“象牙塔”,将先进科技送到农民身边。在帮助农民致富的同时,教授们的知识也找到了用武之地。这表明
①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具有指导作用
②科学理论只有与群众实践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
③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不可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④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11、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先进实用技术,正成为高校科研的着力点。许多高校都把科研重点放到了解决农村发展和现代农业的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一大批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成果。这说明
①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了新的课题
②科技创新必须面向客观实际
③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④科学实验可以提高人类物质生产的水平
某市5名大学毕业生先后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到农村创业。他们分别创办了万头猪场、肉兔研究所和种羊繁殖场,不仅事业获得了成功,为乡邻架起了通向富裕的桥梁,而且丰富了自己相关的专业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加深了与乡邻之间的感情。回答据此12--13题。
12、上述材料表明
A.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
B.转变了择业观念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C.只有农村才是大学生成才的广阔天地
D.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13、5名大学生的成功之路启示我们
①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青年要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③青年应该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④青年要自觉地把读书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D.①②③④ 14、日至23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双方认为应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大局和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这体现的哲学方法论意义是
①树立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目标
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③把握因果联系,提高预见性
④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我们学校的题库14等内容。 
 全国2008 年 10 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2010 年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卷 (课程代码 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2015 年 1 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 号...  历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_自考_成人教育_教育专区。没...全国2008 年 10 月高等自学教育考试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年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_自考_成人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自考人网校精校版答案 +申请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国自考人 致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大学期末考)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全国2008 年 10 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0道最新材料分析题及答案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1. 材料 1 恩格斯指出:“自然研究家相信,他们只有不理睬哲学或羞辱哲学,才能从哲学中...A.反映一切阶级要求和愿望;B.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C.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D.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接受;5、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上来判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A.纸上谈兵;B.画饼充饥;C.实事求是;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6、从产生上说,意识主要是();A.理性的产物;B.感性的产物;C.社会的产物;D.自然界发展的产物;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体现在(
A.反映一切阶级要求和愿望
B.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
C.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
D.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接受
5、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上来判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纸上谈兵
B.画饼充饥
C.实事求是
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6、从产生上说,意识主要是( )
A.理性的产物
B.感性的产物
C.社会的产物
D.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体现在()。
A、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它缓和了经济和社会矛盾
C、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它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8、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调整的表现形式是()。
A、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
B、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股份公司的出现
D、国民经济计划化的实行
9、空想社会主义萌生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之际,并随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在19
世纪初达到以了顶峰。当时,欧洲有三个最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是()
10、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
A.当时已经具备了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
B.他们长期参加和亲自领导了工人运动
C.于此同时进行了大量艰苦的科学理论研究工作
D.他们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三、简答题:
1、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
3、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的原因。
4、简述十九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四、论述题: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2、为什么说垄断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
一、1――5:CCCCC6――10:ACDDB11――15:BCAAC16――20:ABDCC
21――25:BDCBB26――30:BBCDB31――35:CCBCD36――40:ACDCD
二、1――5:ABDABCDBCCD
6――10;CDCDBDBCDABC
三、简答:
1、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的一个成分,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其次,相对真
理和绝对真理又是相互转化的,人类知识总是一个由相对走向绝对的不断深化的过程。无数相对真理之和构成绝对真理。
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发展的必然结果;新的质变为量变开辟新的道路;二者互相包含、渗透。
3、第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二,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最后,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4、第一,十九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包含有唯物主义合理成分和辩证法因素,这些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素材。第二,十九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为启发工人觉悟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材料。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充分利用了这些材料。第三,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系列积极主张和合理设想,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的思想来源。
四、论述题:
1、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
自始至终的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有
②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二者还相互
转化。在一定场合下为普遍性,在另一场合下则为特殊性,反之亦然。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战略方针的重要
哲学依据。
首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以公有制为主
体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承认矛盾普遍性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走自己的路,按
中国的国情办事。我国是一个有十二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大国,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文化比
较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进行体制改革,从而把我国
建设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强国。
最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要始终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原理,既反对经验主义,
又反对教条主义。
2、原因:首先,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
生了变化。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文学作品欣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368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 A.是否承认阶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 1.C 2、D 3.C 4.D 5.A 6.A 11.A 12.B 13.C 14.A 15...  2017 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三)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A)三一.名词解释 1、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2、社会存在:...  实事求是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1、 2、 2 .A 3.A 4.B 5.C 6.B...1.ABC 2.BCD 3.ABCD 4.CD 5.ADE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A)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B)三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观是(D ) A.对社会发展的根本看法 B.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 C.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 D.人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章练习题及答案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绪论马克思...论》的出版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资本论》的出版 ) D、《共产党宣言》...  全国2013年4月自考考试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_哲学_高等教育...3-153、154 答: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考试试卷 3 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A、宗教 B、艺术 C、哲学 D、逻辑学 )))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 得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