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农民个人自述范文怎样写

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本报讯(记者:赵晓雷&&通讯员:王能力
王腊梅)开高档小轿车,用苹果手机,提新款皮包,时尚的装束,精致的面容。富平现代职业农民的真实写照,正颠覆着人们以往对“面朝黄土背朝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传统农民的认识。&&&
&作为全国21个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富平县紧抓机遇,先行先试,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机制新模式,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人力支撑,以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根本问题。&&&&
构建一主多元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如何让传统农民转型成现代农民,怎么才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更体面的职业?核心在于人,农民强农业才会强。”富平县农业局局长杨新房说,农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大力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为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及制度化教育培训需求。富平县构建起了“一主多元、纵横联动”的职业农民培育新体系,形成了以县农广校为主,建立上通西农等高校,涵盖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等;中至王寮、薛镇等中等职业学校;下至科农果业合作社、洋阳柿饼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共同参与的纵向横向联合培育机制。&&&&
富平县刘集镇吕当村的蒲海燕以前做建筑行业,偶然一次机会,通过参加县农广校奶山羊养殖培训班学习,掌握了奶山羊养殖技术,于2012年投资600余万元创办了海燕养殖小区,目前存栏奶山羊800余头,属金牛乳业共建奶源基地。虽然现在还属于投资阶段,但他信心满满。“有县农广校的技术支持,养殖小区预计3年就能收回投资成本。”蒲海燕说。&&&&
提高培育层次&&&&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11月24日,来自富平县的百余名大学生齐聚富平县薛镇职中,参加大学生职业农民培训开班仪式,这些大学生作为富平县首批大学生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将接受为期一月的理论实践培训。这是富平县在职业农民培育上的又一创新和成功的探索。&&&&
扩大数量,注重质量,提高培育层次是富平做大做强职业农民培育的关键所在。在培育职业农民的过程中,富平不拘形式,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多方培育职业农民。由农广校牵头,先后开设蔬菜班、果业班、奶山羊班、甜瓜班、畜禽班,培育职业农民对象350名。选送了50名奶山羊规模养殖场负责人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学院,参加为期1个月的封闭式专题培训。首次将大中专毕业学生吸纳到职业农民的培育范围,做大职业农民培育的新生代群体,增强职业农民持续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后劲。与薛镇职中联合开展大学生职业农民培育,首届100名学员已开班。同时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开展职业农民联合培育。&&&&
“我认为农业是个有奔头的产业。”正在参加首届大学生职业农民培训的朱增亮,毕业于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他告诉记者,毕业后当过教师,后又到西安创业,由于比较看好农业产业,2013年,在富平县城关镇东上官管区嘴头村流转了300亩土地,准备种植莲菜。希望通过此次培训,能够深入了解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掌握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目前,富平县已认定初级职业农民218名,中级职业农民16名,高级职业农民2名。&&&&
充实师资队伍&&&&壮大专家团队&&&
&在职业农民培育中,富平积极整合统筹县内外各类教育培训师资力量和乡土人才资源,着力构建和完善以县农广校师资为主体,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薛镇职中、王寮职中等中高等职业院校的专家、教授、讲师,农业、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土专家”、能人等乡土人才,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负责人为辅助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以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需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继澍教授是国内柿子领域研究的第一人,他带领26人专家团队,定期到建立在富平县洋阳柿饼专业合作社的“陕西省柿子科技专家大院”做柿产品研发,并就地推广转化。&&&&
“作为职业农民,就要做群众做不到的,想群众想不到的,不但要做好投资和销售,更要做好新技术的研发和新产品的推广。”富平县洋阳柿饼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全省第一批高级职业农民郑耀文告诉记者,每年专家都会来3-5次,研发、推广、培训社员,每年他们都会组织社员学习、讨论柿子的种植、加工、销售等问题。在这里,形成了层层“专家”,在他们的指导和协作下,合作社获得了两项专利一项科技成果,1000多社员人均增收都在3000余元以上,去年网上销售30%的柿饼,今年又开通了微店,预计电子商务销售200吨。“我本来就热爱种地,现在成了专业的职业农民,很有成就感”。富平县留古镇高堂村村民白西功,是富平县龙瑞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核心成员、助理农艺师、初级职业农民。在合作社,他负责对10家果蔬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被农民亲切称为“土专家”。&&&
&富平县龙瑞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天利说,留古镇高堂村是富平县蔬菜种植较集中的区域,在该村像白西功这样的“土专家”就有40多人,他们采取“传帮带”的方式,每人负责10家种植户,就有400余户群众受益。&&&
&目前,富平县已建立了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市场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专家服务团多个,专家教授32名,其中农民专家5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富平现代农业综合试验示范站8名教授建立了师资共育基地。&&&
&整合项目资金&&&&形成推动合力&&&&
“过去,各部门多少都有一些培训项目和经费,也在积极开展相应培训,但在资金使用上,存在规划不统一、自我设计、各自为战的现象,难以发挥合力效应。”富平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鱼福庆说。&&&&
为确保职业农民参加培训全程免费,富平县在充分发挥省级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整合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暨农业改革与建设示范区、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畜牧专项、基层农技推广补助、劳务部门创业就业、教育部门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等各类项目培训资金,以弥补培育经费不足,达到了“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效果。&&&&
同时,积极争取将职业农民培育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建立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适时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参与职业农民培育,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职业农民培育基金,以形成“政府贴一部分、项目拿一部分、培训机构出一部分”的培育资金来源渠道。2014年共筹措培育资金200万元,2015年力争整合培育经费300万元。&&&
&养育结合&&&&促职业农民健康成长&&&&
建立完善的职业农民培育养育机制,对职业农民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富平县在职业农民培育中坚持培养和扶持并重的原则。&&&&
依托县农广校、中高等职业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建立了20个培训基地,依托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立20个实训基地,签订合作协议,明确约定责任、权利和义务,进行挂牌,实行“20+20”合作共赢方式。目前,已与西农大等5所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在园区建立了6个实训基地,参训的职业农民可以在实训基地实践操作,开始创业。真正达到在基地里培养,在产业发展中成长,实现多方共赢。&&&
&为使培育的职业农民能够顺利创业、健康持续成长。富平县在培训的同时,还在信贷支持、项目申报、政策扶持方面给予职业农民倾斜。通过“一卡通”担保、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解决职业农民创业起步金问题;通过农业融资担保平台、奶山羊专项融资担保平台等解决规模种养、特色产业提升发展的资金缺口;通过富平县惠民小额贷款担保公司、陕西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长安银行富平支行、东亚银行富平支行、陕西富平信合等涉农金融服务机构解决其产业发展的资金需要;粮食适度规模种植、农业保险、土地流转、养殖、果业等农业支持和奖补政策,职业农民可优先享受;涉农项目申报和实施向职业农民倾斜,优先实施。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解决职业农民创业和发展运营中的资金缺口和困难。高级职业农民郑耀文通过农业融资担保平台从富平邮政储蓄银行贷款150万元用于柿饼加工研发。&&&&
在富平,大批职业农民通过技能培训、信贷支持、项目倾斜、政策扶持,成为投身现代农业的引领者,家庭农场的领办者、农民合作社的领头人、适度规模的经营主体、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者,成为解决农村“谁来种地”问题的新生力量。高级职业农民刘恒斌建立秦富源养殖基地,生猪存栏5500余头;中级职业农民王满绪申办家庭农场,流转土地803亩发展粮食规模种植;初级职业农民刘天利领头注册龙瑞祥果蔬合作社,流转土地1260亩,发展设施蔬菜,成为留古镇现代设施蔬菜农业园区建设主体,被认定为省级农业园区,合作社今年被命名为省级示范合作社、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育后跟踪服务&&&&激发投身农业积极性&&&&
“现在有很多人愿意朝农村走,农民有了职称、有了身份,成为体面、时尚的职业,作为新时代的职业农民我感到很自豪”。作为
“农二代”的代表,富平县佰特利奶牛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康春玲,2004年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先后在城市做过奶粉销售等工作,2010年开始进入养殖业,先后多次参加县农广校的培训,受益匪浅。今年又被认定为中级职业农民,在多部门的扶持下,她的合作社目前已发展到存栏奶牛500头,年纯收入100多万元。&&&&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个长期系统性工程,为保证培养的职业农民能持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富平县严格按照省职业农民培育要求,建立学员管理档案和定期组织实效回访,形成长期跟踪、指导、服务管理机制,以扩大职业农民数量,稳定质量,促进职业农民持续健康成长。实行再培训“回炉”教育,对已经取得职业农民资格的经营者实行级别再提升和综合素质再教育;搭建富平新型职业农民微信平台和QQ平台,举办新型职业农民论坛,促进互动交流、对话合作和联合联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建立职业农民创业基金,作为初级职业农民发展产业起步金,帮助其开始创业,激起他们投身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富平县满绪家庭农场是全市认定的第一批家庭农场之一,目前流转土地803亩。家庭农场主、中级职业农民王满绪说:“农广校的长期跟踪、指导服务,让我对发展农业更有信心了”。&&&
&如今,富平正在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等中高等职业学院合作,筹建富平县职业农民培育学院,让更多的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和取得职业农民资格的经营者,能够接受系统的培训,成为集技能型、绿色、职业、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复合型职业人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职业农民-搜狐博客
请稍候,正在下载...
提示:您需要开启Javascript
检测到您使用的浏览器不支持脚本语言(javascript),或该功能已被禁用。
提供了一套非常强大的用户界面,可以让您很方便地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个性主页。
如果您想体验这些新功能,需要开启浏览器的脚本(javascript)功能,然后。当前位置:
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
导读: 新型职业农民(共6篇)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部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新华网北京7月4日电(记者刘羊旸)农业部4日在京举办培训班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据介绍,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民培训补助资金11亿元,计划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的根本途...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推荐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部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新华网北京7月4日电(记者刘羊旸)农业部4日在京举办培训班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据介绍,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民培训补助资金11亿元,计划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深化农村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大举措。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基础性、创新性工作,要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总要求,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必须牢牢抓住工程创新点。'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说,首先实现从,培训'到,培育'的创新。培训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培育则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全过程,即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
其次,实现从,办班'到,育人'的创新。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模式。同时,通过全过程培育,后续跟踪服务等方式,为培育对象创造良好成长环境和创业发展条件。
第三,实现从传统培训到现代化、信息化培训的创新。在坚持传统手把手、面对面培训指导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发智慧农民云平台,实现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技术信息咨询、在线认定管理和绩效考评。
张桃林强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有专门机构和专业队伍作支撑,向专业化、标准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农广校为基础依托的,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加强条件能力建设,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切实抓好工程关键环节落实。
培训班上,还发布了新型职业农民标识,并开通了。
2014贵阳共识(全文)
原标题:2014贵阳共识(全文)
日至12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在中国贵州省贵阳市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年会致贺信,强调生态文明源于对发展的反思,也是对发展的提升,事关当代人的民生福祉和后代人的发展空间;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是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中国将下大力气防治空气雾霾和水、土壤污染,推进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实施重大生态工程,继续加强同世界各国、国际组织的环境合作,深入推进国际环境公约的履行,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推动人类环境与发展事业。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理念'、,中国行动'、,中国倡议',在与会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共鸣。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李源潮发表致辞,强调人类必须自觉地与自然友好相处,人类的发展必须与生态的发展平衡共进。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特肖梅,马耳他总理约瑟夫〃穆斯卡特,瑞士联邦议会联邦院议长汉纳斯〃格尔曼,俄罗斯总统办公厅主任谢尔盖〃伊万诺夫,瓦努阿图副总理哈姆〃利尼,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英国前副首相约翰〃普雷斯科特,泰国前副总理素拉
杰,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发表演讲,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来贺信,对论坛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对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制度约束、改革创新等阐述主张。
会议期间,联合国相关机构及国际组织、有关部委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和大学校长,部分省(市、区)负责人,著名企业家,媒体负责人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嘉宾,围绕,改革驱动,全球携手,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政府、企业、公众:绿色发展的制度架构和路径选择'主题,举办了近100场主题论坛及相关活动,从人文、历史、经济、社会、教育等不同视角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取得了许多开创性、前瞻性、引领性成果。
与会者一致认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永恒话题,人类与自然共同组成世界。人类是自然孕育的精华,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与自然的友好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应给予自然足够的关怀和尊重,给予足够的休养生息,实现永续利用和永续发展,而不能一味索取资源、消耗环境存量。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获得足够的资源、享受良好的环境,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应当始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与会者强烈感受到,自从世界大规模的工业化以来,人类生产的物质财富前所未有的增长,同时,自然生态和资源环境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异常,以及全球反贫困任务艰巨性与环境容量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都使人类传统发展模式面临空前危机。而且,全球人口还将增长,城市化还将推进,资源消费、能源需求、环境压力还将加大,如果缺乏足够的、及时的转型、转轨、转向,地球生态系统难以承载,造成的严重后果将不可估量和不可逆转。我们应有足够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
与会者意识到,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可以实现和谐共赢的。成功实践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关键要有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思路,实现在发展中保护、
在保护中发展。在现代科技、信息条件下,高起点进行产业选择和工艺选择,通过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并且进行严格的、持续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完全可以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保持生态系统良好的自我净化能力。我们应该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与会者认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新在生产方式、新在消费模式,也新在科学技术、新在体制机制。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平衡,坚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的平衡,坚持控制污染与节约资源的平衡,坚持明确各自责任与加强合作的平衡,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共同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宜居美丽家园。
第一,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加快绿色转型。通过产业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既是解决地区差异和贫困问题的必然途径,也是实现现代化生活方式与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兼得的唯一选择。任何发展成果的评估都必须综合考虑物质成本和生态成本,既要有经济效益,也要有生态盈余,实现可持续的平衡发展。我们应该把握全球经济绿色发展趋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更加清洁的生产。科学运用价值分工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更大的决心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通过技术变革拉动绿色增长。围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产业和健康养生、文化旅游、山地高效农业等生态友好型产业,
促进以物质生产服务为主的增长模式向以信息生产服务为主的增长模式转变,实现绿色就业。
第二,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推进改革创新。通过改革推动生态资源利用方式的生态转变,通过创新实现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是当前各国面临的紧迫任务。应理顺市场、政府和公众的关系,让市场、政府和公众各司其职又相互补充,加强市场化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节能量、排放权、水权等交易,加快发展碳交易市场,运用市场机制解决节能减排、低碳生产的利益导向问题。从绿色金融、绿色城镇化、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等领域,加强政策引导和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努力建设清洁社会。
第三,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加强制度约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需要严密的制度和法治作保障。应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形成绿色发展的制度架构,通过严格的制度规范、有效的治理体系、严厉的法治约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根本保障。围绕评价考核、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生态红线、生态补偿、资源有偿使用等关键环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使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标准,充分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规范公民、法人、社会团体和政府行为。
第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各方共同努力。保护地球家园、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文化建设,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政府应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为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提供保障;企业应发挥重要主体作用,坚持绿色投资,追求绿色增长;公众应增强生态意识,履行生态责任,践行生态行为,自觉维护生态环境。无论家庭还是社会,无论非官方主要群体还是公共机构,无论学校还是传媒,都应当尽其所能、各负其责,共同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
第五,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全球紧密携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对全球性的环境挑战,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采取集体行动。各国都应更积极、更深入地参与到可持续发展进程当中,认真执行有关国际环境协议,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坚持同舟共济,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生态安全等重大问题,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人际公平、国际公平、代际公平'的道德准则,实现有序、有节、有方,加强绿色科技国际交流,扩大绿色产业国际合作。有关各国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落实中瑞自由贸易协定。
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国是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高度赞赏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一致认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共享可持续发展经验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相信通过共同努力,论坛年会必将凝聚新的共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探索。
与会者呼吁,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全人类的福祉和未来,也孕育着世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联合国正在制定2015年后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这将为生态文明国际合作注入新动力。各方应以对人类共同负责和人类间相互包容的精神,秉持平等、互助、合作、共赢的宗旨,实现各国共同绿色发展,携手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聚焦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建设生态文明应引入家庭价值
光明日报贵阳7月10日电(记者吕慎、柳路),儒家思想把人当作自然万物大家庭中的一员,这种将家庭伦理引入环境保护的思想对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十分有益。'10日,学者陈来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发表了上述观点。这场,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分论坛吸引了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在内的多位知名人士和学者前来演讲。
陈来指出,家庭价值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这种价值观念到了宋明理学时期被推广到,观物',即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周敦颐、张载等宋代理学家都将自然观融入,仁'的理论中,认为真正的仁者是与万物为一体的,人对自然万物都承担着某种责任。宋代的文学家也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到了明代,王阳明等理学家更提出了,天地万物与我同体'等理论,把自然看成,己'的一部分。但可惜的是,这些思想传统并没有成为主流。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如何将这一思想继承发展?这些课题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是与会专家研讨的另一个热点。许嘉璐指出,西方价值观的核心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牺牲别国环境建设自己的美丽家园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通病。而很多穷国在西方价值观的指引下,正在以自杀式的发展方式追赶富国,这种得不偿失的发展给了我们中华文化一针清醒剂。
全国333个产粮大县培训班在黑龙江佳木斯市举办 中国粮油信息网
农业稳,天下安,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按照中央领导重要指示精神,报国务院同意,经中央组织部批准,农业部25日在我市组织召开全国产粮大县培训班。来自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的农业战线代表和我省农垦总局及主产省粮食总产超10亿斤的333个产粮大县政府主要负责人,齐聚我市,学习参观,交流经验,凝神聚力,共议发展粮食生产,推动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余欣荣在开班式上作动员讲话,省委副书记陈润儿出席,副省长吕维峰致辞,市委书记王兆力、副市长周启涛参加开班式。
余欣荣说,在今年夏粮单产创历史新高、预计可实现&十一&连增、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举办全国产粮大县培训班,是深入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发展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对产粮大县各级干部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之所以把这个会放在黑龙江,是为了更好地、更直观地学习黑龙江重视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农业的好经验、好做法;亲身感受东北现代化大农业的气势;进一步提振我们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信心和决心。
会议指出,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重中之重&战略思想,持续加大粮食生产投入,持续释放重农抓粮信号。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们实现了粮食&十连增&.当前整个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多重压力,【新型职业农民】
粮食安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作为一个粮食消费大国,不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别人手上。立足我国国情、农情、粮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内涵要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
会议要求,在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要继续肩负重大责任,要有历史担当,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抓好粮食生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我省64个县(市、区),其中全国产粮大县44个,耕地面积2.1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10,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也是全国耕地最多的省份。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在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中央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加快发展粮食生产作为重要任务,全省粮食总产连续4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2013年,全省粮食总产实现1200.8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34元。
今年我省全面启动了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重要任务和责任,着力开展水利化、农机化、信息化、生态化建设,全面推进创新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土地制度和金融制度,创新社会体制和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开班式上,我省就粮食生产和农业改革做了典型发言,从领导重视、投入加大、结构优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方面介绍了发展粮食生产的做法;省农垦总局做了《全面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勇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排头兵》的发言。国家发改委农经司、财政部农业司、银监会合作部有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中央支持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和下步打算。
培训班为期两天。与会人员将现场考察我市桦川县、富锦市和农垦建三江分局、红兴隆分局及七星农场、创业农场、友谊农场的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篇二: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必备素质【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必备素质
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是指在农村中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为主,掌握农业专业技能、拥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发展潜力,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新型农民。 农民这个职业在过去的语境下一直被妖魔化、丑化,跟文化水平低、贫困等联系在一起,如何让这个职业恢复其应有尊重,重新定义极为重要。比如在美国,一提农民,一般叫农场主,基本上都有数百、上千公顷地,是富有的象征。未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随着土地规模经营的扩大,也应该不再跟贫困、落后捆绑在一起,应该是新词新含义。
新型职业农民主要解决未来谁来种地问题。
近年来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未来谁来种地问题,它涉及到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超过2.4亿,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为绕不过的严峻问题。据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再返乡务农。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需要养活的大国,粮食安全一直是压倒一切的“三农”政策底线。设想二十年之后,目前在我国粮食生产第一线的农民随着年龄变老干不动农活时,他们的子女又不愿意返乡务农,我国的粮食安全又将各以为继?城市居民消费的肉、蛋、奶又将来自何方?
为了破解此难题,培养新一代的职业农民就提到议事日程。新型职业农民与国家提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该有很大的重合,那就是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用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来满足未来我国发展的需要。
新型职业农民也能解决未来如何种好地的问题。
未来随着更多的人口转移到城市,留守农村需要经营更大规模的土地,要求管理技能也比较高,传统的农民很难胜任这些要求。我国传统农户户均8亩多地,如果单纯种粮食,规模大小一般差异不大。但如果规模扩大到百亩甚至千亩,目前传统的农民就面临经营管理能力不足的挑战。根据对现行家庭农场的实地调查,不少农民感到力不从心,急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农民来经营。最近看一份对国际不同国家农业规模经营与农业生产效率的研究论文,结论也是如此。当农场规模扩大后,农场主的经营管理能力就变成十分重要,农场主经营管理能力高低直接决定着农场的生产率与收益,也决定着本国农民的国际竞争力。未来产品质量的提升、新技术的采纳等都需要新型职业农民来承担。
要赋予职业农民新含义。【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应该按照职业特色给予应有的荣誉,让他们有奋斗的动力。学校教师有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通过一定的标准,让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有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农民其实也是一种职业,当然还是一种最古老的职业。但这个职业在我国目前成了没有任何准入门槛,也没有任何技术含金量的代名词。而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按照现代职业要求,打造一套其职业技术规范,让符合这些规范与条件的农民,通过获得应有的职业荣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年轻人从事这个行业,并真正地喜欢这个行业。记得曾到浙江调研时,发现一个地方在不少农民大门旁挂上职称头衔,包括高级园艺师、高级养殖师等,这种土法职称评审体系激发了当地农民学习农业技术的热潮。术业有专攻,就是种花,养猪,技术有许多差异。如何建立起一套符合农业特点的职业认证体系,即要允许各地根据本地的条件来制定。在国家层面上也应该出台一些指导性的意见,以引导、规范职业农民的标准与提升。 要改变过去单纯以或者文化来定职称的旧观念。新型职业农民的提升,要破除单纯唯知识或者文化课论,应该以其技术熟练程度或者达到的水平为主要度量。在人才的选拔上也应
该改变过去单纯的数理化,应该重视实际动手的技术能力。
如何打造新型职业农民?三条途径。
在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国考察时发现,这些发达国家的农村虽然建得很漂亮,空气足够新鲜,环境也足够亮丽,但农村依然还是留不住青年人。原因很多,包括在农村务农收入不高,农村较冷清,青年人喜欢城市的人气等等。他们如何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国外的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分为东亚、西欧和北美三种:东亚模式是指适应于人均耕地面积少、难形成较大土地规模经营的农业生产特点,以政府为主导,以国家立法为保障,以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培训主体对农民进行多层次、多方向、多目标的教育培训;西欧模式是指体现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农业经营单位进行农业生产的特点,以政府、学校、科研单位、农业培训网四者有机结合,通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培训;北美模式是指适应以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为主要特点的农业生产,通过构建完善的以农学院为主导的农业科教体系,实现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三者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几种模式各有千秋,但共同特点是管理法制化、主体多元化、投入规范化。
加强对我国职业农民的培育。
对职业农民进行培训是一种国际趋势,目前我国农民接受的培训少得可怜。一份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仅占0.13%,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而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农村劳动力中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都在70%以上。荷兰之所以能够在花卉等农业产品出口方面屡创佳绩,跟本国发达的农业教育与培训密切相关,欧美国家的农场主不少都是大学农科毕业生。而我国目前农业毕业生虽然不少,但真正能够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几乎没有。单纯地从技能教育与学历来比较,我国的农民职业培训与发达国家还有太大的距离,需要通过加强来弥补差距 如果未来我国一线的农业经营者基本上都是大学毕业生,那我国的农民也基本上能够跟国际接轨了,最少在教育培训方面不要与他们差得太大。
多途径培育职业农民。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我国可以借鉴韩国、德国等国家办学经验,制定有关优惠政策鼓励,提倡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办学理念。职业农民培训,应以帮助他们掌握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其产业化、专业化程度为主要目标,培训方式可以结合“一村一品”的农业专业化改造项目,进行包括种植业技术、养殖业技术、设施农业等的农业生产知识培训,把农民的需要与培训活动统一起来。要组织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以及共青团、妇联、科协等方面的力量,广泛深入地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等,让更多的农业劳动者接受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为高素质经营型农民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三:新型职业农民2016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查
篇四:新型职业农民2016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调研
篇五:新型职业农民2016农业科技大培训工作方案
篇六:新型职业农民2016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工作方案
相关热词搜索:
1、“新型职业农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新型职业农民" 地址:/tuijian/62864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自述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