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 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应不应该以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评定标准

待解决问题&
2016河北省最新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标准
2016河北省最新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标准
更新时间: 11:53
JE中专网猜你喜欢!
()   三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国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以机械加工、幼儿教育、计算机等为基础,加强专业及课程建设,走工学结合教育教学之路。学校教学设备齐全,设施完善,产教结合。学校成立了&三河市比特数控技术应用...
开设的专业
()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面向全国招生,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1979年建校,1984年归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1991年承担原国家教委高职教育试点任务,1997年率先以&职业技术学院&命名,2000年...
开设的专业
()   抚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始建于1993年,学校占地123.7亩,校舍面积4万余平方米。在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拓展办学渠道,通过改革创新、不懈努力,学校无论从规模、设备、师资、环境等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先后被省政府和国家教育部评为&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rdquo...
开设的专业
() 保定市财贸学校始建于1964年6月,原名保定地区商业学校,是保定市唯一一所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兼有成人大专、短期培训,培养财经类人才的国办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一直以来,学校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以“人格至上,能力为本、专业实用、就业第一”为育人目标,坚...
开设的专业
找不到你想要的学校吗?
JE中专网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中专教师职称评定标准
1、一般本科毕业满3年,经过240培训(须有继续教育证明),和在公开的刊物上发表过3篇以上的学术论文,一般就可以评讲师了。 2、讲师职称评后5年,可以评高级讲师,具体准备的材料和评中级一样,只是数量要求更多,等级要求更高。
2011年河北省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结果出来了吗
不晓得,你去职称网看看吧。 2011年中学高级职称评审经过哪几个单位 vb不
2011年河北省建筑助理工程师职称评定时间
应该是你准备好材料,填写《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并由所在单位盖章,将呈报表、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一张小二寸的两张一寸、8元工本费交到省人才中心,你材料准备好,随时都可以。
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师职称评定评分标准
三)晋升教授级高级讲师具有丰富的职业技术教育、生产实践经验和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具有主持和指导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或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和生产的能力;在实训、实习、实际操作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取得显著效果;具有解决、处理重大复杂、关键性技术问题的能力。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1、取得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非教师系列)任职资格。2、通过处理重大技术问题或解决疑难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重大价值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或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两篇以上(经省级行业主管部门鉴定或被采纳)。3、主持推广、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或处理重大、关键技术问题,获得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省级行业主管部门鉴定。4、参与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活动,提出创见性的建议被采纳或在社会咨询方面有较大的
中专教师职称评定有哪些级别
中专有助理讲师、讲师、高级讲师(相当于副教授)和高级讲师(教授级)其中前三个是现有的,最后的是今年国家在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中专推荐使用的新职称系列。中专职称和大学职称是通用的,可以同级转评和置换。副教授级的高级讲师需要有省级及以上的奖励等条件。
河北省建筑助理工程师职称评定的步骤,及涉及的相应表格内容应该如何填写,最好是有个范...
这个是人事厅文件: 望采纳!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职称申报程序 一、申报评审范围 凡以下人员可直接向省建设厅职改办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不属下列范围的人员按省职改办有关规定申报评审。 1、凡在省人事厅人才交流中心,外商投资企业中方雇员事务所等省属人才中介机构办理了人事代理,在建设行业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2、凡在省建设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办理了人事代理,在建设行业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申报对象 在建设行业从事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招投标代理、房地产开发、市政工程(给排水、燃气、城市路桥)、白蚁防治、园林工程、设备安装、建筑机械、暖通、装饰装修、建筑智能化(弱电、综合布线、安防设备)、建筑材料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已经
天津市中专教师高级,中级职称评定的标准
校里,评职称都需要提供以下资料: 1.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 2.学历和学位证书 3.已公开发表的论文的复印件(第一作者,当然刊物越权威越好,需提供期刊原件,评后退还) 4.教师资格证(如果在高校或者教育口工作,教师资格证不需要考,教委会组织评,评上就可以) 5.职称计算机考试的成绩和高校教育理论培训的成绩 6.从事科研项目的证明(包括项目立项书,结题书等) 7.历史职称证的复印件(比如你评教授,就需要提供副教授职称证的复印件,评副教授需要提供讲师的复印件) 8.评教学系列(指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还需要提供课时证明(每年必须有一定的课时量). 1.助理职称: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 (3)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
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
跟随 已跟随 取消 确定 凡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人员,还必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本专业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且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此外一般还需要参加职称英语、职称计算机考试,同时必须有相关论文这儿有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啊,这边有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我是找不到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到处问哪里有的话告诉我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的网址吧,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挺难找的,我现在真很想找到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谁要是能找到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就告诉我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网址吧,谢谢你告诉我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找到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挺不容易的啊,这里有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啊,这里有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我还是找不到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
建筑工程师职称评定问问
2篇论文,并且在相关杂志发表 ,这是其一.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建设工程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结合建设工程各类专业的特点,制定本评审标准。 第二条 建设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名称为:工程师(城市规划师、建筑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城市规划师、高级建筑师)。 第三条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从事城市规划、建筑学、建筑装饰、建筑工程、给水排水、采暖通风、建筑电气、建筑机械、建材与制品、建筑工程定额(概预算、劳动定额)、建设监理、建设信息工程、岩土工程、建筑工程测量、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风景园林、环卫工程、城市燃气、房地产、村镇建设以及建设管理等专业工作的技术人员。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四条 凡申报中、高级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
关于助理工程师职称评定的条件
那要看你公司的制度,有的公司不承认涵受,自考等!你可以问一下你们公司
1、一般本科毕业满3年,经过240培训(须有继续教育证明),和在公开的刊物上发表过3篇以上的学术论文,一般就可...
不晓得,你去职称网看看吧。 2011年中学高级职称评审经过哪几个单位 vb不...
应该是你准备好材料,填写《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并由所在单位盖章,将呈报表、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一张小二寸的两张...
微信扫一扫咨询技校问题
&本站QQ官方微博:@jixiaoJE &
Copyright &&&(JE中专网)&&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联系2015年高校教师职称评定述职报告_精品范文_文秘热线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内容预览:2015年高校教师职称评定述职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首先,感谢各位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以下,向各位汇报一下我自任职以来的工作情况和相关成果。本人自任职以来,作为党员教师,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上进,遵守师德规范,向优秀前辈学习,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创新和改进,力求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作为一线的教师,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本人自日被聘为讲师以来,一直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做好各种形式的教学工作,任职以来共承担44个班级,7门课程,3000多学时的理论教学和毕业论文指导的工作量,近三年教学评价多数为A。在做好日常教学的同时,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新教法的应用和推广,《商品采购管理》课程作为学院首批课改课程顺利通过验收。两次参与学院举办的讲课比赛,均拿到比较理想的名次。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本人利用课余时间将平时积累的经验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进行总结和研究,完成了校内教研项目一项,参与了省级教研项目3项,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教研论文1篇,省级期刊上发表教研论文2篇。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还应该具备较高的科研素养,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产出有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任职以来,本人累计参与校级和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4个省级项目已经结题;在参与科研项目的同时,将项目研究中的想法和创新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发表相关论文,目前已发表3篇核心,6篇省级科研论文。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积极参与到教学辅助工作中,成为工商管理学院最“……本文共1696字,网站会员可查阅、复制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新来的客人请【】查看文章已注册会员请【】阅读全文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海量的写作范文库![]
&&国内知名媒体对文秘热线网站的报道: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阅读本文的用户还查阅了:
网友正在查阅的热点文章:高校职称评审权下放
作者:王京仔
  “无可奈何,但只能调整心态继续走下去。”这是张建(化名),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在历经三次副高级职称评审失败后的感慨。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人才改革意见”),明确提出,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合理界定和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自主评审;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
  此次关于高校职称评审的制度改革,能否为那些苦苦挣扎于职称泥淖的高校老师带来福音呢?
  艰难的职称晋升之路
  40岁的张建是一所省属本科院校的非专任教师,主要承担科研工作。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其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本以为职称晋升是水到的事,然而,在迈向副高级职称时却屡屡碰壁。
  在2005年就获得中级职称的张建,由于年限的要求,直到2013年才有资格申报评审副高级职称,但那时已经面临副高级职称名额由几年前的几十个变为十几个,而申报者却多达上百人。僧多粥少之余,非专任教师的评定名额就更加少了。
  2013年,张建提前两个月就精心准备相关申报材料,其科研积分在所有申报人中名列前茅,以小组评审第一的成绩进入校级评审,但因专业名额受限等原因最终无缘晋升。
  他没有放弃。为了备战下一年的评审,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著作发表和科研项目中去,比上一年多出版了一部著作和完成了一项省级课题。
  然而,2014年的评审标准却打了他个措手不及,学科小组评审不再具有量化标准,评委的“综合评价”决定参评人的去留,张建在小组评审中就遭淘汰,无缘校级评审。
  “2015年,我还是继续申报了副高级职称评审,尽管屡受打击,但还是要把这条路走下去。”张建坦言,职称不仅与待遇直接挂钩,与科研资源亦密切相关,比如申报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对申报人都有明确的职称要求,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则是一般要求。
  他表示,没有标准、人际关系分量重,缺乏科学规划与有效的保障机制,是其在职称评审过程中感触最深的问题。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很多,但高级职称“指标”紧张,造成竞争硝烟弥漫;对科研水平有要求,但又谈不上硬性要求,造成“综合评价”难以操作。
  职称晋升之路对于以教学为主的高校教师同样艰难。
  王前(化名)是一所中西部211重点大学的讲师,年近50的他已从事教育工作14年,至今没有申报评审副高级职称。他坦言,高校中级职称的评定,根据学历达到一定年限基本都能晋升,而副高级以上的职称晋升则不易,尤其副高级职称评审的竞争尤为激烈。
  “(我)最终还是会申报副高级职称的。”王前表示,职称直接关系到工资待遇,同时也是申报相关科研课题的一道门槛,若职称不达标,只能被挡在门外。
  “(像我一样)以实务教学为主的职称晋升走得更加艰难。”王前表示,职称评审中对于论文、课题、教学课时等都有最低要求的限制,但教学要求是很次要的。
  王前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职称评审要求科研水平是合理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学校对于教学水平有着独立的考核体系,同样给教师带来教学压力。虽然以教学为主的教师能够达到申报职称的条件,但在评审打分中并不占优势。
  “不同专业发表论文的难度不一样,以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和竞争有限名额,对一些弱势专业的教师不公平。”王前指出,受地域关系影响,学校会对与地方特色研究相关的专业,在职称评审时予以一定照顾,相关专业教师在职称晋升时会相对容易;此外,中西部的科研资源难以和发达地区匹敌,若要求同样的职称晋升条件,也不利于学校吸引人才。
  推动高校自主评审需去行政化
  造成高校教师职称晋升艰难,职称评审存在种种不合理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行政性的职称评审是症结所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职称评审本身就是行政化的人才评价和管理体系,由行政对人才提出一刀切的评审标准。目前的论文标准、课题标准、经费标准等,就是由行政部门制定的。比如论文就是行政化的要求,目前强调的是发布数量和发表期刊档次,而不是针对论文本身的价值和贡献。用一套量化的指标来评价教师的研究成果,并在评审过程中缺乏基本的透明与监督,也滋生了高校职称评审急功近利、腐败等问题。
  2012年四五月间,新华网、凤凰网、新浪网、《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接连报道了两起因高校职称评定引起的学术不端、学术腐败丑闻。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少林,对同院作为评审委员会成员的林莉红教授“大打出手”,理由是对方使自己“没评上教授职称”;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评审专家之一的湖南警察学院体育部主任刘一兵,竟在宾馆“开房收钱”。
  早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出规范行政行为,推动人才管理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
  2016年3月发布的人才改革意见明确提出,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合理界定和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自主评审。
  关于此次改革,熊丙奇表示,行政部门简政放权,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是扩大和落实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是一种进步,有利于改变目前高校职称评审带来的问题。但他同时指出,这只是第一步,政策落实还需要推进高校内部改革,去除高校内部行政化,不然仍无法解决问题。
  王前和张建同样表示了自己的担忧。王前表示,政策的出台代表了大的方向,但效果还要看具体政策,若高校自主制定的具体措施仍无大的改变,那么还是难以解决问题。
  张建的看法更加悲观,他认为这只是一种压力下放的权宜之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高校自主评审,同样需要教育部层面的指导,比如提供参照标准等,并不能各自关起门来“自娱自乐”。
  熊丙奇表示,要进行彻底、全面的放权,必须在立法层面推进,改革必须做到于法有据的。
  “职称本身就是行政管理、评价人才的产物,只要职称存在,对人才进行行政管理、评价的基本模式,就不可能突破行政框架。”熊丙奇进一步指出,取消职称评审,把职称变为职务,一个人被聘到什么职务岗位,就享有这一职务岗位的待遇,而离开之后,就不再享有,才是我国人才评价、管理改革应该追求的目标。
  或可取消英语计算机职称考试
  近年来,职称评审中屡遭非议的一点就是与外语和计算机挂钩,除了少数可以免试人员,几乎所有需要评职称者,都需要参加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如果没有通过职称考试,就无法获得申报评审高一级职称的机会。
  媒体曾广泛报道,知名作家铁流12年来因英语、计算机职称考试无法通过,导致无缘副高级职称(二级作家)。
  王前认为,高校职称评审要求外语和计算机指标并不是太合理。因为专业不同和研究途径不一样,有些教师运用国内资源就能满足科研、教学需求,英语水平要求不需要过高;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过于专业,在教师能够运用一般办公教学软件的情况下,对科研并没有太多的帮助,不宜额外要求英语和计算机能力。
  熊丙奇指出,职称考试已经形成很大的既得利益链,从教材到培训、考务,已经成为组织者碗中的一块“肥肉”,也无形中催生了“考试经济”。
  近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就报道了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考试中,咸阳一考点监考人员发现准考证信息不符,仍然放行,可能存在多名“枪手”替考。
  此次人才改革意见表示,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张建和王前均认为这是应该的,有利于避免高校教师浪费时间和精力。
  “职称考试这一行政许可性质的考试,应该取消,以给用人单位更大的用人自主权。”熊丙奇建议,人才改革意见的规定是职称考试的进步,但并不意味着取消职称考试,职称考试的存废,应该通过立法来讨论。
(责任编辑:李士英 HN071)
03/28 20:3303/22 02:0703/09 09:0003/07 10:3303/04 17:2302/17 09:2102/01 10:1601/27 11:02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应以什么为重?
近来,四川大学青年教师周鼎在网上发表“自白书”,直指高校职称评定重论文、科研,教学沦为教师“副业”。记者采访发现,国内高校“重研轻教”现象较普遍。
有专家认为,倚重于科研的评价、利益分配机制,不利于教师教学、人才培养。他们建议,建构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兼顾高校科研、教学二者平衡发展。
39岁的周鼎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任教,教授本院专业课和全校公选课。他曾获得四川大学第六届本科教学优秀奖“二等奖”等奖项。周鼎说,8年多来,他因论文数量、科研成果不达标,职称一直是讲师,今年参评教学型副教授落选。
“写‘自白书’,主要是为了引起社会对高校科研制度的反思。”周鼎说,“我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但现有评教体系更看重论文发表数量和科研成果……时下‘科研是自留地,教学是公家田’,教学似乎成了高校教师的‘副业’。”
“教学水平高不如论文写得好,实验带得好不如项目拿得多”是不少高校教师的心态。2012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廉思牵头的《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对全国5000多名高校青年教师调查发现,超过六成的受访教师认为“做课题比给学生上课重要”,坦言“教学质量不会影响职称晋升”。
周鼎说,如果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很多人乐于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但在量化考核体系严格的现实中,教师必须考虑个人精力如何分配,有少数杰出教师能够兼顾科研和教学,但大多数人难以做到。
一些教师反映,他们只能跟着评教、评职称的“指挥棒”转。目前,衡量教师水平的指标主要是看科研能力、承担的课题、发表论文的级别,争取到多少科研经费。评定职称,论文、科研项目是“硬指标”,教学是“软指标”。
记者采访发现,近年国内多数高校强调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聘任上实施“分类评价”,也制定了鼓励教师潜心教学的职称晋升政策,但高校“重研轻教”现象依旧。
部分专家认为,倚重于科研的评价、利益分配机制,不利于教师教学、人才培养。
教育法将高校的主要功能归结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光伟认为,造成“重研轻教”的主要原因是受片面“政绩观”影响,科研成果被认为是学校的硬实力。加上近年不少高校将自身定义为“研究型大学”,导致对直接体现“效益”的科研和服务功能较为重视。
据了解,虽然部分高校对教师岗位分为教学科研岗、教学岗、科研岗3类,但在教师聘任上,每类岗位的考核标准无明显差异。在现行高校职称评定标准中,虽然会对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两方面进行考察,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而因编制名额等问题,职称晋升竞争“白热化”,使得对论文、科研成果的要求越来越高。
廉思分析,许多高校对职称评定设置了不少必备条件,从量化、级别、规模等方面加以衡量,这种考评标准简单而清晰,但缺点在于重外表、轻内涵,重数量、轻质量,重刊物级别、轻论文档次,重表面文章、轻深度思考。
一些教育学者担忧,倚重科研、论文的职称考评机制,基于项目制的资源配置体系,导致科研本身的异化。多名被采访教师指出,科研评估体系几乎形成“马太效应”:教师拿项目成了赚工分,谁原有的多,谁就能获得更多;起点上差了一步,其后再想申请校级项目、国家级社科等项目就困难多了。
“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教学和人才培养。有教师坦言,上课糊弄了事,“有的副教授、教授一学期同时在做几个课题,没时间搞教学,就让手下的博士生替自己上课”。
有教育工作者认为,高校非纯粹的研究院所,无论是综合型大学还是研究型大学,都应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第一职责。他们建议,建构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既有利于潜心教学的教师,又有利于专心搞基础、应用研究的科技人员,兼顾高校科研、教学二者平衡发展。
要抓好职称评聘制度改革,通过建立多元化考评体系,真正实现对“科研型教师”“教学型教师”的分类评价。对“教学型教师”,加重教学考核比重,探索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强化同行学术、学生评价,鼓励优秀教师参与教学。
要深化科研评价改革,形成“重质量、轻数量”的科研评价机制。四川大学教授王启智说,当前国内高校对教师科研成果考核普遍采用量化方法。比如,积分制等,对科研质量的评价也多转化为数量指标来执行,如此考核会引导教师更加关注数量,而不能带来相应的学术发展。需通过淡化学术GDP、放宽行政性评价等方式,突出质量导向。
职称评定中,除实体性标准外,应多为教学或科研某一方面能力突出的教师开设职称评定“绿色通道”。比如,2014年西南交通大学发布的新职称评聘条例提出,对教学或科研等方面业绩贡献特别突出者,在申请高级职称时,如果硬件标准不达标,可启动“三个五分之四”特别评审程序:学校教授委员会的票数不少于五分之四、通讯盲审得“A”不少于五分之四,学校校级职称评定委员会的票数不少于五分之四,即可获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目前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尚未理顺,大学行政化过重,导致过度强调量化的衡量指标,社会公众、受教育者的意见被忽视。
他建议,加快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让公众拥有办学战略决策的参与权,让受教育者拥有选择权,让大学从计划办学走向开放办学,从重视行政政绩、围绕行政指标转向真正重视教育。(新华社专稿)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几点思考论文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几点思考论文
学习啦【职称论文】 编辑:谢桦
  在高职院校的人事工作当中,职称评审工作是重要的内容,也是关系到高职教师切身利益的工作。职称评定工作和高职院校的长期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建立起具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每个高职院校发展的重点,高职院校只有建立起专门的教师评审机制,才能对教师进行职称评审,才能保证院校教师的素质。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几点思考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几点思考全文如下:
  [摘要]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存在与普通本科院校一致性的问题:过分重视科研成果、轻视教学业绩考核,重数量、轻质量,科学性与公平性缺失等。同时,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没有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与考评机制体制(制度)。探讨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重在业内评价认可,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特点需要的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体制与机制&,是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考核评价体系;体制机制
  当今中国的高职院校主要是由前些年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升格而成的,主要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学历层次低、理论知识老化、创新意识与能力差&等问题。近几年通过在教师进修与提高,引进人才与吸收毕业大学生(研究生)等方面的努力,上述现状有了一些改观。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对于调动广大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稳定起到很大作用。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与普通本科院校存在一致性的问题:过分重视科研成果、轻视教学业绩考核,重数量、轻质量,科学性与公平性缺失等,关键是高院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没有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与考评机制体制(制度)。探讨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重在业内评价认可,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特点的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体制与机制(制度)&,是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教师工作指标的质量评价条件中,高校教师职称申报条件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资格、学历及任职年限、身体状况、外语水平和年度考核情况。评审条件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工作精力能力、科研业绩等。职称评审的专家组评委主要侧重于4大类14项指标的评议。第一类是职业道德,侧重于政治思想、团结协作、师德师风和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考察。第二类是基本素质,侧重于学历、外语水平、研究内容的前沿性和方向的稳定性、指导青年教师或硕士研究生的能力等方面的考察。第三类是科研能力,侧重于论文、课题、著作和奖励的数量和质量的考察。第四类是教学能力,侧重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考察&。毫无疑问,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是教师专业技术能力高低的依据,评职称就是对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认定,它既关系到每一名高校教师的成长,也关系到高校的进步与发展。
  (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评聘不分,职称评审功利化、行政化。在目前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体制下,教师的职称等级直接与工作待遇挂钩,评上高一级职称,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被聘用,兑现实际利益。教师的工资待遇随着职称等级提高后,没有完善的配套考评措施进行监督,能上不能下。这种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容易助长教师的短期功利行为。即在评职称之前努力钻研,有的一年发表论文数篇,一旦达到目的后,就可以&船到码头车到站&,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几年难以发表一篇论文。有些科学研究项目往往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取得一定进展,这种功利性极强的短期行为容易助长学术腐败,弄虚作假,不利于教师的长期成长发展。目前教育行政机关和高校在职称评审问题上,既是评定者又是聘用者,由于职称等级直接与工资待遇挂钩,因此,教育行政机关和高校必须同时完成专业水平鉴定和利益分配两项任务。高校在教师职称评聘权力和利益分配上行政化倾向明显也就在所难免。
  2.重科研、轻教学。在目前全国各高校的职称评审标准中,虽然也有对教师德、能、勤、绩等各方面的要求,但是真正落实的只有业绩考核,而在业绩考核中,由于教学质量很难像科研成果那样具体表现为一定的数据,职称评审实际上就演变成了对科研成果的考核。有些老师为了达到评审的要求,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忽视,很难调动其上课积极性。而一些在教学上取得突出成就的老师,则因未达到科研要求,长期被拒于高级职称之外。
  3.重数量、轻质量。如前所述,目前职称评审主要看科研成果,而即使是科研成果的评定也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弊端。由于缺乏专业的评价机构或者是评价力量不足,高校和教育行政机关把对教师科研质量的评定权限交给了学术刊物,以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尤其是以在高级别刊物发表论文的数量作为评定教师科研成果的标准。无庸置疑的一个事实是,近些年有些学术刊物为了自身的生存,以收取所谓&版面费&的方式为发表论文的前提条件,这不可能不降低论文的学术质量水准。这些不合理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各种学术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有些老师为了达到目的不挥手段,剽窃、花钱请人代写现象屡见不鲜。
  4.科学性和公平性缺失。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科学性缺失,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尚未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评审标准。高校早些年职称评审实行的是评委投票产生结果的方式,这种方式随意性较强,容易产生不公正。后来为了体现公正性原则,实行量化加分的评审方式,而这又容易使评审简单化、庸俗化,助长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滋生和蔓延。教师职称评审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宏观层面,学校之间竞争机会不均等。教育行政机构分配不同的名额给各个学校,因为名额分配的不平等,有些学校因为名额多,即使水平一般也可能晋级;而有些学校即使老师水平很高,因为名额有限也可能被淘汰。另一个是微观方面,学校内部竞争机会不均等。表现为行政权力对职称评审权力的侵蚀和渗透,优势学科评定团队的本位主义,人际关系优越者的晋升机会大;弄虚作假者学校往往隐瞒使其得不到应有惩戒等。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存在的特殊性问题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或多或少存在上述高校中的普遍性问题。由于高职院校教师来源和历史原因及教师条件要求等不同,高职院校还存在以下一些更加突出的特殊性问题。
  1.&一刀切、一把尺子&的评审机制体制。将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置于一个平台上,所有副高以上职称申报条件和评审标准一视同仁,没有设置单独的高职院校教师评审标准体系。毫无疑问,这不符合高职院校教师标准要求。一般来说,高职院校教师更加注重教学能力及其业绩要求,特别是教师的技能型实际操作要求。目前的这种评审机制体制,事实上不利于符合高职院校要求的优秀教师的成长发展。例如体育老师,不但要求其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还要求其有良好的运动技术技能,这在其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的一些&示范操作&(实习指导)课老师,更加强调其具备过硬的动手能力和示范操作指导能力。千篇一律地按照&一刀切&、&一个模式&的
  评价机制和评审体制,毫无疑问不利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构建不科学。在学校教育管理中,一般都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职称评审中有些项目可以量化,例如教师的教学工作数量、科研成果数量。而有些项目则适合定性评价,例如教学工作质量、科研成果质量、思想道德状况。如果不从评审项目的不同特点出发,一律采取定量(量化打分)评价方式,不但不能准确反映教师工作质量的真实情况,还会使职称评审简单化、庸俗化。将评审项目给予不同权重相加作和,构建一个数学模型。这种做法看似公平,但其科学性却很难经得起推敲和论证。反映教师工作质量的各个项目之间是否是加法关系?将不同项目赋予不同权重,分配权重的科学依据又何在?一个教师对社会的贡献能不能简单的用数量去表示?一个事实是曹雪芹一生只写了半部红楼梦,却名垂千史;有些作家著述等身,仍默默无闻。
  3.教学考核存在问题。高职院校教师的工资报酬通常只考虑到教学工作量,较少考虑到他们课堂的教学水平、效果与质量。教师职称评审中没有充分考虑教学考核的因素,很少将日常的教学检查(试卷评阅与分析检查、备课检查、监考巡视所获得的相关信息、作业批改情况、学校有关人员听课情况等)和教学督导(听、看、查、评等方法)及教学评估(学期总结、年度考核、学生评教等)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教学考核体系,建立一个信息平台。一方面学校及时全面掌控教师教学基本情况,另一方面教师职称评审时作为其原始材料发挥评价作用。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原则
  (一)评聘分离原则
  所谓评聘分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把教师职称评审作为聘用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第二是评审者和聘用者分离,评审工作由专门的评审机构负责,聘用工作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负责。
  1.废除职称职务终身制,建立定期审核制度。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是通过学术评价对教师是否获得晋升和任用作出评判的制度,这种评判制度对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行为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作用。高校教师职称评聘过程实质上起着规范、引导、监督、协调教师&教什么&、&研究什么&以及&怎样教&、&怎样研究&的学术活动。为获取制度所供给的各种收益,教师必然会回应制度所传达的期望和价值。为了激励教师健康成长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可以在不断完善现有职称评审制度的基础上,废除职称职务终身制,由&一站式&管理改为&动态管理&,加强职称评审的后续管理。制定各级职务审核标准,对教师履行职务情况进行定期审核,可结合教师的年度考核进行。如果教师晋级以后,工作业绩未达到审核标准,可根据相关标准给予&高职低聘&处理。当然,表现优秀突出者也可&低职高聘&。
  2.实行评聘分离,建立专业化的职称评审体系。实行评聘分离,主要是将教师职称评审权和教师职务聘用权分离。聘用工作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根据评审结果,学校实际需要等具体组织实施。评审工作可仿效西方国家由教育部组成专门的专业评审机构组织实施,建立以专业评审机构为主,以高职院校和教育主管行政机关为辅的评审体系。在具体分工上,可以考虑由专业评审机构负责教师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的考核;高职院校主要负责对教学工作业绩的考核;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制定评审政策以及对教师思想品行表现的考核。
  (二)全面评审和重点评审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全面评审和重点评审相结合,就是在评审内容方面,既要注重教师在德、能、勤、绩等各方面的全面考评,又要结合高职院校教师在成长不同阶段的特点,同时注意其从事学科、科目的特点,对某个方面要有所侧重。
  1.职称评审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全面考评。以往职称评审只注重科研数量是完全错误的。必须将教师的德、能、勤、绩各方面的平时考评与职称评审结合起来,由本人申报,学校根据掌握情况签署推荐意见,由教育主管部门和专业评审机构对不同方面进行考核评审。评审委员会最后组织申报者进行专业(论文)答辩,最大可能避免学术造假。
  2.根据高职院校及学科特点和教师职业阶段特点,确定考评重点。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对教师的教学成果应有所侧重。对强调技能型、操作示范指导型学科要对其专业技能方面有所侧重。从教育学研究成果反映,一个人在专业发展不同的阶段,表现出的特点也不一样。例如,一个教师在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处于学习、探索阶段,应更加强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在晋升中级职称时,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应注重专业能力(技能)考核;而在职业生涯的中后期,该教师理论基础日渐丰厚,学术观点日趋成熟,晋升高级职称时,则应注重对学术成果的考核。
  (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适合定性评价的评定项目(例如教师的教学质量),根据工作质量直接进行定性评价;适合定量评价的评定项目(例如教师的教学工作数量),在定性的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价;根据竞争的激烈程度,确定评定等级分类的粗细程度。
  2.建立科学与公平兼顾的选拔评审方式。在对职称评审教师德、能、勤、绩等各个项目进行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可以建立逐个项目层层选拔,组合优势晋级方式。例如:在某级职称评审中,只要教学、科研在总体样本中有一项居于优秀等级,其他项目达到合格以上即可晋级;而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只要教学、科研、专业素质考核三项中有一项在总体样本中居于优秀等级即可晋级;另外,教师如果在上述三项评审中取得两项次高等级(良好),也可以通过组合优势晋级。在能、绩考评居于同等水平教师中,也可以考虑通过德、勤考评的等级决定晋级的先后顺序。
  总之,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应遵循以上原则外,还应遵循&科学与公平兼顾原则,经常性考评与定期考评相结合原则,内部考评与外部考评相结合原则&等。
  三、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的主要思路
  在我国目前缺失合理的法律保障制度和科学的教师职称评审体制机制现实状况下,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对现有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进行改革,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重在业内评价认可,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特点与需要的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体制与机制&,是目前改革的主要思路。
  (一)以能力、业绩为导向
  目前,我国深化事业单位(包括高职院校)职称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改进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真正做到职务能上能下,工资收入能高能低。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是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机制。包括完善教师职务聘任机制,健全相关制度与政策;完善教师职称评审运行机制,规范评审标准与办法;完善教师调节机制,实施聘期内管理
  和分类分级管理体制。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体系必须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真正体现竞争与激励机制,奖勤罚懒,与教师实力和贡献大小挂钩,给教师清晰明确的导向信息。
  (二)重在业内评价认可
  在我国目前处理经济、社会与政治等公共事务时主要以政策供给为主(政策治国)而不是借助制度供给和法律供给(法律治国)为主要施政手段的现实环境中,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应以法治理念为指引,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与学术三种力量的不同作用,特别是学术性组织的作用,给予教师合乎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科学术规律的科学合理的评价。
  学校内部学科组的同行评议(无记名)是教师职称评审的基础。申报教师德、能、勤、绩的各方面情况最了解的莫过于其同事,将平时考评与定期考评的材料结合起来。同时将申报教师的材料交校外(省内外)同行专家进行评议,由教育主管部门委托学术组织承担,发挥学科学术组织的作用。改变目前由临时专家组专家评委短时间集中对职称申报教师进行评议的做法。毫无疑问,每个专家评委不可能短时间内比较全面细致阅读参评对象的材料,只能粗略大概把握。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严谨、不合理的。
  (三)符合高职院校特点与需要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目标是&培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一方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更要具有过硬的教学能力(技能)。教师职称评审必须针对高职院校的实际特点与需要,构建合理科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机制体制(制度)。
  1.加大教学环节在教师职称评审中的份量(权重)。在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中,不仅应把教学环节看成一个重要条件,包括对课时量的规定,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对开设课程门数的要求等,还应作为必要条件。因此,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中应加强对教学态度、教育思想、教学效果、教书育人、教学研究成果的要求,使教师重视教学、潜心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的学生。
  2.保留副高职称的高级讲师、高级实验师、高级工程师的职称序列。要获得这些副高职称的教师不侧重于考察其理论研究成果,而主要侧重于评价其从事相应岗位工作的能力(技能)、业绩,这是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特点与需要的。
  3.建立开放式评聘用人制度。高职院校新办专业亟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从社会(企业)临时引进聘用(签订聘用合同),不解决其现在所谓的事业单位编制,但是给予其校内适用的相应职务职称,解决其工资津贴收入档次问题。彻底打破目前事业单位(包括高职院校)用人制度上的&铁饭碗&、&能进不能出&的体制。
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几点思考论文]相关的文章
【职称论文】图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研之友 成果在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