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相差数应用题教学反思思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和合情推理,经历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的过程。
  2.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两根带子)问:你认为哪根长?(学生说说)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到底哪根长呢?(让学生上台演示)
  2.提问:你是怎样比的呀?(学生说出比的方法)红带子比黄带子长出多少呢?你能把红带子长出的部分剪下来吗?(学生剪一剪)。
  3.小结方法:要知道两根带子谁长谁短,只要把它们对齐放在一起比一比就知道了。(板书:比一比)
  [评析:由比较两根带子的长短这一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入新课。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通过 &对齐&这一环节,为下面运用&排一排&比多少的方法作了铺垫。]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动手排一排,比较多少。
  (课件出示例1)提问:哪种花片抓得多?(红花片多)多多少个呢?
  (1)同桌一人数出13个红花片,另一人数出8个蓝花片。先讨论:怎样摆可以一下子就清楚地看出红花片多几个?然后两人合作在桌面上摆一摆。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让一组学生合作摆在纸上)
  (3)组织交流:让摆在纸上的学生拿上台展示。
  让学生说说摆的方法。(一个一个对齐排)
  提问:红花片多几个可以看出来了吗?这5个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个数,还能怎么说?(蓝花片比红花片少的个数)
  (4)小结:我们把两种花片一个一个对齐排一排,就能一下子看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也就是蓝花片比红花片少5个。(板书:排一排)
  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就是蓝花片比红花片少5个,都是指红花片和蓝花片相差5个。(板书:相差)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摘要:算的过程。 2.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两根带子问:你认为哪根长?学生说说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到底哪根...: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公开课)教案_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 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公开课)教案
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 :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 :
1.理解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2.会用减法解决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积极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过程:口算(20道)师:小火车开起来。一、复习铺垫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会了比较,比如,比大小,比长短,比轻重,比多少。今天我们再来比一比,不但要比出结果,还要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1、 比大小。出示一本教科书和一本练习本,提问:比一比,教科书和练习本,哪一本的封面比较大?你是怎么比的?指出:教科书和练习本的封面,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大小,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2、 比长短。出示两枝铅笔,红色铅笔稍长,蓝色铅笔稍短,分握左右两手。提问:比一比,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你是怎么比的?指出:不能一眼比出来长短的,可以把两枝铅笔放在一起,使一端对齐,就可以比出长短;也可以用尺子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度来比一比。3、
比多少。(电脑出示:)第一排:7只小鸡图第二排:4只小鸭图 提问:小鸡和小鸭是怎么排的?(一个对一个)。这样对齐排列的好处是什么?谁来比一比说一说(能一眼看出小鸡比小鸭多3只)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小鸭比小鸡少3只)小结:看来,对齐后排一排,比一比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来谁多谁少,多多少,或少多少。这是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一个好办法。二、
探究方法。1、
多媒体出示例题的抓花片插图,引导观察。提问:瞧,图中两个小孩在做什么?你从图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求出什么问题估计学生会提出求和或求差的问题。教师指出:求两种花片一共抓了多少个,我们已经会解决了。现在我们来解决“哪一种花片抓的多?多多少个?”这样的问题。2、
探索例题的解决方法。(1)提问:从画面上你能一眼就看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吗?(不能) 那有什么办法能很快地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呢?(学生相互讨论,自由发言) 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指出:动手摆一摆、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那你愿意选择哪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呢?(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尝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请一名同学板演排列。追问: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是怎么排的吗?为什么要一个对一个排呢? 小结:看来,要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我们只要把两种花片排一排、比一比就可以了。 (2)提问:如果现在红花片和蓝花片都有八九十个,我们也用排一排的方法来比出多少,方便吗?那怎么办?指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可以通过列算式来解决。现在请同学们互相研究一下,这道题应该怎样列算式计算。(3)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就是求13比8多多少,也就是要从13里去掉8,用减法计算。(4)引导学生口头列出算式,算出得数,提醒学生说出单位名称,然后有学生口头对问题作出回答。学生边叙述,教师边作如下板书:13-8=5(个)口答:红花片多,多5个。(5)提问:你知道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吗?&来源地址:/jiaoan/xiaoxueyinianjishuxuejiaoan/306847.htm共2页,当前第1页1
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公开课)教案 相关文章: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栏目最新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小学教学设计》2008年08期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摘要】:正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2.通过动手操作,感知"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体会"求两数相差多少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3.能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发展比较、推理的能力,培养交流和应用意识,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23.5【正文快照】: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2.通过动手操作,感知“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体会“求两数相差多少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3.能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发展比较、推理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涂乃登;[J];江西教育;1980年02期
,杨魁信;[J];人口研究;1980年01期
上海经济座谈会秘书组;[J];社会科学;1980年01期
,饶汉昌;[J];数学通报;1980年05期
杨鸿型;[J];数学通报;1980年05期
厉嘉陵;[J];数学通报;1980年09期
,唐章发;[J];数学通报;1980年12期
吴同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邹勇;[J];高等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赵振威;[J];江苏教育;198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建华;薛典军;;[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傅旦丹;朱宏彰;杨锡锟;沈丽丽;李文奇;;[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黄金水;朱灼文;;[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唐万生;李光泉;;[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张维;;[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唐万生;李光泉;;[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顾基发;;[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詹原瑞;;[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徐博艺;刘刚;李敏强;;[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马志元;;[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青文;[N];北京日报;2000年
杨春贵;[N];中国教育报;2000年
本报评论员;[N];光明日报;2000年
白红军;[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王发起;[N];河北日报;2000年
;[N];科技日报;2000年
万伟力;[N];青海日报;2000年
;[N];四川科技报;2000年
王柏茂;[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刘向华;[N];吉林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宏才;[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向晓林;[D];四川大学;2003年
钟伟才;[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刘洪;[D];吉林大学;2005年
张显吉;[D];吉林大学;2005年
乔玉英;[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刘全利;[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李红玉;[D];山东大学;2005年
张秀勇;[D];河海大学;2005年
林海波;[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邱建民;[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吴建军;[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柏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陆山;[D];长安大学;2000年
李雄;[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姜文;[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潘俭;[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班春虹;[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邵东生;[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王自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luhongyan的blog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22:39:00 | By: luhongyan ]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是苏教版数学课本第二册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这一内容前,已熟练掌握了简单的减法计算,理解了减法的意义。初步具有了用一一对应的形式排列,直观地比出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少几个的经验。这里着重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逐步抽象出求两数相差多少的计算方法,及能用学到的本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本课在设计上我力求做到:1.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2.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3.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新知的探索环节中,学生通过操作,把红花片和蓝花片一一对应排列,比较出红、蓝花片的多少,并指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部分、同样多的部分后,提问:“还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马上想到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可以通过计算来解决。然后教师通过演示,学生明白了只要去掉同样多的个数就是多出来的个数。学生也很容易地自己写出了算式。较好好地实现了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的教学目的。
在学习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后,我提问:“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马上有学生举手回答:“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我及时肯定,并指出:这两个问题是一个意思,用同一个式子解答。又问:“还可以怎样问?”然后出示:“红花片和蓝花片相差多少片?”“蓝花片再添上几片就和红花片一样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深地去研究教材、把握教材,尽可能多的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得到更好的发展。
&上一篇:下一篇:
Re:《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 <span id="t_2-5-21 14:06:42 | By: wanghuanyu ]
&发表评论: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成果展示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
一年级数学下册 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1教学反思 苏教版
上传时间:
版本版别: |
类别主题: |
年级科目: |
所属地区:
上&&&&&&传:第二教育网
E&&&&&&&币:0
大&&&&&&小:48.01KB
    和合情推理,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即两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及能用学到的本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课重点在于使学生认识到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应用减法,难点在于怎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用减法解决。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的探究出结果,我在例题教学前增加了一个准备环节:比较两根彩带的长短,向学生渗透“一一对应”这一思想。接下来进行例1的教学,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主动观察比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讨论,然后各抒己见,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归纳,初步统一认识:求两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  在例2的教学过程中则侧重于求两数相差多少为什么用减法这个问题。强调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和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的含义是一样的,即男生和女生相差多少人,思考时可以由此及彼也可以由彼及此。  纵观全课,基本上做到了“帮”——“扶”——“放”的过程,使学生能较顺利的完成此课的学习任务。在教学媒体的使用上,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较浓的学习兴趣,能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主动获取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