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并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为什么中期观察不到染色体组型

本题难度:0.60&&题型:简答题
(2016春o盐城校级月考)为了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材料用具:洋葱;剪子,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玻璃皿;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浓度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等.方法步骤:步骤一、洋葱根尖的培养步骤二、装片的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步骤三、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请回答下列问题:(1)洋葱根尖培养好后,剪取根尖&&&&mm制作装片.(2)装片制作过程中,实验材料按要求染色后细胞中被着色的结构有&&&&.(3)用低倍镜观察观察临时装片,要求先找到根尖分生区.那么,根尖分生区细胞在低倍镜下的形态特点是&&&&.(4)观察时,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使自己能够在视野里同时看到约50个细胞,仔细统计视野中处于各时期的细胞数,记录在如下记录表“样本1”中.把视野移动到分生区一个新的区域再统计,然后记录在记录表“样本2”中.处理表中数据求出X值.细胞周期样本1样本2总数X值(每一时期的细胞数/计数细胞的总数)间期a分裂期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e计数细胞的总数①在观察结果中,处于间期的细胞最多,原因是&&&&.②已知洋葱根尖细胞一个细胞周期大约需要12h,那么间期经历的时间大约是&&&&h.③一节实验课后,若要求得洋葱根尖细胞周期中间期经历的更加准确时间值,需要统计&&&&.
来源:2016春o盐城校级月考 |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下列哪一项试剂在两个实验中作用相同(  )
A、酒精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检测生物组织的脂肪”中的作用B、硫酸铜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的蛋白质”中的作用C、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D、蒸馏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中的作用
(2015秋o杭州月考)下列相关的必修一教材实验操作中不需要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的实验B、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C、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D、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2016o扬州模拟)下列是关于基础实验过程的部分组合,正确的选项是(  )组别实验名称材料实验试剂实验结果&A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0%蔗糖溶液液泡颜色变深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菠菜叶片50%酒精深绿色提取液糖溶液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深绿色提取液糖溶液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橙色→灰绿色&橙色→灰绿色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梨汁斐林试剂砖红色
A、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30%蔗糖溶液液泡颜色变深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菠菜叶片50%酒精深绿色提取液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酵母菌、葡萄糖溶液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橙色→灰绿色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梨汁斐林试剂砖红色
下列实验中,必须始终使用活细胞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C、植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D、叶绿素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下列实验中不需要用到显微镜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B、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质流动C、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D、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解析与答案
(揭秘难题真相,上)
习题“(2016春o盐城校级月考)为了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材料用具:洋葱;剪子,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玻璃皿;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浓度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等.方法步骤:步骤一、洋葱根尖的培养步骤二、装片的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步骤三、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低倍镜观察”的学库宝(/)教师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分析】分析表格:表中为某学生用高倍显微镜取样观察并统计各时期的细胞数量的记录结果其中样本1、样本2、样本3是指三个不同视野中的细胞总数是三个样本中相应数据之和计数细胞的总数N是指3个样本中的细胞总数.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细胞周期中每个时期分别所经历的时间长短每一时期的时间=洋葱的细胞周期×每一时期的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
【解答】解:(1)洋葱根尖培养好后剪取根尖2~3mm制作装片.(2)装片制作过程中实验材料按要求染色后细胞中被着色的结构有细胞核、染色体(质).(3)根尖分生区细胞在低倍镜下的形态特点是呈正方形排列紧密.(4)①在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经历的时间最长(或间期经历的时间最长)因此在观察结果中处于间期的细胞最多.②已知洋葱根尖细胞一个细胞周期大约需要12h根据表格可知间期经历的时间大约是12ah.③若要求得洋葱根尖细胞周期中间期经历的更加准确时间值需要统计全班的结果求间期细胞数目的平均值.故答案为:(1)2~3(2)细胞核、染色体(质)(3)呈正方形排列紧密(4)①在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经历的时间最长(或间期经历的时间最长)&nbsp&nbsp②12a&nbsp&nbsp③全班的结果求间期细胞数目的平均值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看答案
知识点讲解
经过分析,习题“(2016春o盐城校级月考)为了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某同”主要考察你对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知识点试题推荐
1&&&&2&&&&3&&&&4&&&&5&&&&6&&&&7&&&&8&&&&9&&&&10&&&&11&&&&12&&&&13&&&&14&&&&15&&&&
作业互助QQ群:(小学)、(初中)、(高中)高二生物会考精华经典复习-工作总结范文网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高中理化生
高二生物会考精华经典复习
高二生物会考复习提纲(按会考条目整理)必修1
分子与细胞第一章
细胞的分子组成1、
(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2)组成细胞的元素大量元素:C、H、O、N、P、S、K、Ca、Mg微量元素:Fe、Mn、Zn、Cu、B、Mo主要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2、(理解)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及含量
3、(了解)水在细胞中的作用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生理功能: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
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 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4、(理解)细胞内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生理作用无机盐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无机盐的作用a、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b、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哺乳动物血钙含量低会抽搐。c、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d、维持细胞的渗透压5、(理解)糖类的种类、作用 和分类的依据a、糖类是细胞里的主要的能源物质b、糖类
C、H、O组成
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c、 种类:(分类依据:能否水解和水解后产生的单糖数)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
乳糖(动物)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
糖元(动物)d、能源物质系列:生物体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用心
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脂肪;动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糖元;植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淀粉;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P~P~P);生物体内的最终能量来源是太阳能。e、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元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类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6、(了解)脂质的种类与作用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分类: ①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②类脂:其中磷脂最重要: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7、(理解)蛋白质的功能(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2)催化作用,即酶(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小结: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8、(理解)氨基酸的结构和种类、氨基酸形成多肽既多肽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
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基本单位:氨基酸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点:R基不同)氨基酸结构通式:
H|R―C―COOH|NH2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H-CO-有关计算: 脱水的个数 = 肽键个数 = 氨基酸个数n C 链数m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氨基酸个数 - 水的个数 ×18氨基酸 多肽 蛋白质脱水缩合(核糖体)
空间结构(内质网)9、(理解)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复杂性的关系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构成蛋白质多肽链数目、空间结构不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10、(了解)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单位核酸
由C、H、O、N、P5种元素构成基本单位:核苷酸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有5种)A、T、C、G、U构成DNA的核苷酸:脱氧核苷酸(4种)
构成RNA的核苷酸:核糖核苷酸(4种)用心
功能: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
11、(理解)检测生物组织中油脂、糖类和蛋白质: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常用材料:苹果和梨试剂:本尼迪特试剂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③必须用水浴加热颜色变化:砖红色(2)油脂的鉴定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3)蛋白质的鉴定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豆浆试剂:双缩脲试剂(
A液:0.1g/ml的NaOH
B液: 0.01g/ml的CuSO4 )注意事项: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颜色变化:变成紫色(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常用材料:马铃薯试剂:碘液
颜色变化:变蓝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1、(了解)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创立者:(施莱登,施旺)内容要点: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细胞必定是由别的活细胞产生的。意义: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的统一性2、(了解)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用心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近)。【正是因为距离近,所以高倍镜下不可以动粗准焦螺旋】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远)。(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生物之间体积大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细胞数目的不同细胞的种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但是有拟核。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遗传物质呈环状,如果有细胞壁他的成分是肽聚糖而真核细胞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有染色体,如果有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共同点是:它们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及动、植物。(有真正的细胞核)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注: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是真核生物
原核细胞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是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
细胞膜与真核相似。3、(理解)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所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4、(了解)质膜的选择透性: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5、(理解)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理解)质膜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质膜的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1)质膜的化学成分: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还有少量的多糖。(2)质膜的结构脂双层:磷脂分子的透性:头部亲水,尾部亲脂疏水。两层磷脂分子构成质膜中的一层单位膜。质膜中磷脂分子头部朝外 ,与水环境接触,尾部朝内,形成一个亲脂的小环境 。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与胆固醇一起存在于脂双层内部使其既有流动性又很坚实
露在膜表面嵌插或贯穿
多糖:与蛋白质或磷脂结合成细胞外被(3)质膜中各种成分的功能脂双层:使许多分子和离子不能随意出入细胞。用心
膜蛋白的作用:a.控制某些分子、离子的出入;b.生物催化剂;c.细胞标志物。6、(了解)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和生理作用:成分:纤维素和果胶。作用:支持和保护7、(理解)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8、(了解)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质体、液泡和中心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1)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 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D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 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D动力工厂‖。含少量 的DNA、RNA。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生命活动供能(2)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
粒上有色 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3)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 增大膜面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初加工蛋白质。(4)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蛋白质的D装配机器‖ 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5) 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蛋白质的加工和转运);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 细胞膜(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 (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注意:此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6)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7)液泡:单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9、(了解)细胞溶胶的功能定义: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液体部分功能:1.细胞溶胶中有多种酶,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2.为新陈代谢提供所需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提供ATP、核苷酸、氨基酸等)。 成分:水、无机离子、脂类、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等,还有很多种酶。11、(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A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性状的控制中心。B、细胞核的形态结构:①染色体: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②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③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④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12、(理解)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高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动物和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用心
动植物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核糖体
13、(理解)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1、(了解)生物体内或细胞中发生的各种能量形式的相互转变化学能:
活细胞中的各种分子,由于其中原子的排列而具有势能。是细胞内最主要的能量形式。能量的转化:即不被消灭,也不被创造,相互转变,细胞有序状态的维持要消耗能量。2、(了解)细胞内的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
3、(了解)ATP的化学组成、特点和分子简式元素组成:ATP 由C 、H、O、N、P五种元素组成结构特点: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线断裂 作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
这个过程储存能量
这个过程释放能量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DP + Pi + 能量(1molATP水解释放30.54KJ能量)
方程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方程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注:在ATP 和 ADP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能量是不可逆的意义: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TP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用心
的能量“通货”4、(了解)渗透作用定义: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方向:低浓度→高浓度条件:①有半透膜存在②半透膜两边存在浓度差5、(理解)红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细胞外浓度大于红细胞内浓度(0.9%NaCl)时红细胞失水,细胞皱缩细胞外浓度小于红细胞内浓度(0.9%NaCl)时红细胞吸水,细胞涨破细胞外浓度等于红细胞内浓度(0.9%NaCl)时红细胞既不失水也不吸水,细胞外形不变6、(理解)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质壁分离内因:原生质层伸缩程度比细胞壁要大质壁分离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质壁分离的条件:活细胞、有壁、大液泡、浓度差7、(理解)渗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
8、(了解)细胞的“胞吞”、“胞吐”的过程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的物质被一部分质膜包起来,这部分质膜于整个质膜脱离,裹着该物质运动到细胞的内侧或外侧。运送到细胞内侧的,成为胞吞;运送到细胞外侧的,称为胞吐。小结: 扩散(渗透)被动运转易化扩散离子或分子
方式主动运转
胞吞胞吐用心
9、(理解)“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实验原理(理解):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材料用具 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蔗糖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溶液,清水。方法步骤 (了解)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的临时装片。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10、(了解)酶的发现过程
11、(了解)酶的概念12、(理解)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定义:活细胞内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来源
化学本质:多数蛋白质
发挥催化作用的场所。13、(理解)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物质发生反应14、(应用)影响酶作用的因素温度 和PH值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酶的活用心
性最高。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15、(理解)“探究酶的专一性” 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16、(理解)“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17、(理解)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概念需氧呼吸的概念: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厌氧呼吸的概念:在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的过程。18、(理解)需氧呼吸反应式、过程(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场所)有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 +6H2O +6O2
2 +12H2O +大量能量需氧呼吸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ATP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C6H12O6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2丙酮酸+6H22+20[H] +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24[H]+6O22O+大量能量(34ATP)19、(理解)厌氧呼吸反应式、过程反应式:C6H12O6→C2H5OH(酒精)+CO2+能量、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过程:第一阶段:C6H12O6→2丙酮酸+2ATP+4[H](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2丙酮酸→2酒精+2CO2+能量(细胞质)或2丙酮酸→2乳酸+能量(细胞质基质)20、(理解)细胞呼吸在实践中的应用呼吸作用的意义:①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②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21、(了解)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同化类型包括自养型和异养型,其中自养型分光能自养--绿色植物,化能自养:硝化细菌;其余的生物一般是异养型(如:动物,营腐生、寄生生活的真菌,大多数细菌);异化类型包括厌氧型和需氧型,其中寄生虫、乳酸菌是厌氧型;其余的生物一般是厌氧型(多数动物和人等)。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22、(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阶段、场所、产物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生物种类:绿色植物、藻类、光合细菌(蓝藻)
23、(了解)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图
24、(理解)光反应的过程和光系统的作用25、(理解)碳反应的过程光反应阶段:(1)场所:类囊体膜上(2)光系统:在类囊体膜中,由色素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包括: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
碳反应阶段(1)场所:叶绿体基质(2)过程:(3)条件:多种酶(4)物质变化:CO2的固定:CO2+RuBP(C5)→2三碳分子(C3)
C5再生:三碳糖----------------------------→ C5用心
(5)能量变化: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26、(理解)“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可以溶解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SiO2 → 使研磨更充分
CaCO3 → 保护色素分离色素――纸层析法原理: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1)制备滤纸条
(2)画滤液细线
★要求:细、直、齐重复2―3次(3)分离色素 ★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27、(应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矿质元素和水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如:在大棚蔬菜等植物栽种过程中,可采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方法,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再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增加光合作用的产物。当低温时暗反应中C6H12O6的产量会减少,主要由于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适当提高温度能提高暗反应中C6H12O6的产量,主要由于提高了暗反应中酶的活性。在光合作用中:a、由强光变成弱光时,[产生的H]、ATP数量减少,此时C3还原过程减弱,而CO2仍在短时间内被一定程度的固定,因而C3含量上升,C5含量下降,C6H12O6的合成率也降低。
b、CO2浓度降低时,CO2固定减弱,因而产生的C3数量减少,C5的消耗量降低,而细胞的C3仍被还原,同时再生,因而此时,C3含量降低,C5含量上升。第四章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1、(了解)细胞周期定义: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2、(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各时期分裂图用心
3、(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异同及意义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4、(理解)“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5、(理解)“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见课本)6、(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特点:分化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渐变过程。细胞分化的意义: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细胞分化的实例:如根尖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成熟区的输导组织细胞、用心
薄壁组织细胞、根毛细胞等;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受精卵发育成蝌蚪,再发育成青蛙;骨髓造血;皮肤再生等都包涵着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过程: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数量越来越多,这些细胞又逐渐向不同个方向变化 定义: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7、(了解)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能够无限增殖。(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细胞彼此之间黏着性减小,导致在有机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8、(理解)细胞发生癌变的原因(1)内因:人体细胞内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2)外因:
①物理致癌因子;②化学致癌因子;③病毒致癌因子。恶性肿瘤的防治:远离致癌因子。做到早发现早治疗9、(理解)细胞的全能性(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3)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4)植物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例如: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5)动物细胞全能性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10、(理解)干细胞的种类、特点和应用干细胞是一类可以分化成为各种细胞的未分化细胞;受精卵是全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是专能干细胞。干细胞的一显著特点是进行不对称分裂,就是干细胞经过一次分裂所产生的两个细胞中,一个仍然是干细胞,另一个经过多次分裂后,变成许多各式各样的细胞。应用――治疗许多疾病11、(了解)细胞衰老的特征12、(了解)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13、(了解)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
必修2遗传和进化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1、(理解)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试验材料的原因(1)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花受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2、(理解)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概念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3、(理解)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①试验现象:P: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3∶1(性状分离) ②解释:两种雄配子D与d;两种雌配子D与d,受精就有四种结合方式,因此F2的基因构成情况是DD∶Dd∶dd=1∶2∶1,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3∶1。测交: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证实F1是杂合体;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正确性。注意:杂交和自交可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测交可以验证显性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4、
5、(理解)遗传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纯合子、杂合子、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 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准确的含义:含有等位基因的个体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高茎)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Dd、dd)用心
6、(理解)对分离现象的解释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7、(理解)测交的概念、测交试验和测交的意义就是让杂种一代与隐性个体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合。8、(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9、(理解)不完全显性、共显性的概念和实例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如果一对呈显隐性关系的等位基因,两者相互作用而出现了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性状,即杂合子(Aa)的表型较纯合子(AA)轻,例如红花基因和白花基因的杂合体的花是粉红色,这是不完全显性。共显性: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杂合子的一对等位基因各自具有自己的表现效应)。共显性遗传:在杂合体中,一对等位基因的作用都得以表现的现象。例如马的毛色:枣红马和白马的后代毛色既有枣红色的毛也有白色的毛,这是共显性的现象;ABO血型也是。10、(应用)应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1dd(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为Dd×dd 1Dd :1dd(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DD×DD 或 DD×Dd 或 DD×dd11、(理解)“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见课本)12、(理解)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P:
黄圆×绿皱
P:YYRR×yyrr↓
YyRr↓自交
↓自交F2:黄圆
F2:Y--R--
: 1 在F2 代中:4
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9种基因型:纯合子
共4种×1/16
共4种×2/16
共1种×4/1613、(理解)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2)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用心
14、(理解)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F1(YyRr)×隐性(yyrr)→(1YR、1Yr、1yR、1yr)× yr →F2: 1 YyRr:1Yyrr :1yyRr :1 yyrr。15、(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16、(应用)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染色体与遗传1、(了解)染色体的形态类型
中着丝粒染色体:两臂的长度大致相同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具有微小短臂端着丝粒染色体:无短臂2、(理解)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3)★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4)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交叉互换: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的现象。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3、(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关于配子的种类计算:(1)、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可产生4个2种类型的精子,且两两相同,而不同的配子染色体组成互补。一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可产生1个1种类型的卵细胞,同时产生3个极体,四个子细胞两两相同。(2)、有多个性原细胞,设每个细胞中有n对同源染色体,进行减数分裂,如果在四分体时期染色体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产生2n种配子。
识别细胞分裂图形(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图形判断方法:(此方法不用记,只要理解、图形能判断即可)(1)先判断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有单体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后期: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无单体(2)三个前期的判别:一看染色体数目;二看有无联会;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奇数:减Ⅱ有联会:减Ⅰ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Ⅱ(3)三个中期的判别:一看染色体数目二看染色体排列;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奇数:减Ⅱ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减Ⅰ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Ⅱ(4)三个后期的判别:看一极:一看有无染色单体;二看有无同源眼色体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Ⅱ 用心
(5)两个末期的判断:一看染色体数目;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奇数:减Ⅱ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Ⅱ[例题]:判断下列各细胞分裂图属何种分裂何时期图。
[解析]:甲图细胞的每一端均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四分体、分离等行为,且每一端都有一套形态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故为有丝分裂的后期。乙图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丙图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5、(理解)受精作用受精作用: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受精作用的意义: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多样性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有重要意义。6、(了解)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7、(理解)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用心
8、(了解)染色体组型的概念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9、(理解)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概念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10、(理解)XY型性别决定方式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XY型:XX雌性
XY雄性――――大多数高等生物:人类、动物、高等植物XW型:ZZ雄性
ZW雌性――――鸟类、蚕、蛾蝶类 1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12、(理解)伴性遗传的类型和特点
色盲的遗传特点 (1)男性多于女性。(2)交叉遗传。即男性(色盲)→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男性的女儿)→男性(色盲,男性的外孙,女性的儿子)。(3)一般为隔代遗传。即第一代和第三代有病,第二代一般为色盲基因携带者。 ★抗维生素D佝偻病(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特点: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⑵代代相传。 13、(应用)应用伴性遗传解释一些遗传现象如芦花鸡性别的鉴定:一般用雌性隐性个体与雄性显性纯合子交配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1、(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理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过程: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杀死后的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用心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无毒性的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结果分析:①→④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
⑤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
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有毒的S菌的遗传物质指导无毒的R菌转化成S菌。 并且DNA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3、(了解)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结论:RNA是它的遗传物质。
注:凡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遗传物质都是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结论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或RNA 。4、(了解)核酸的分子组成(见必修1第一章)5、(理解)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的结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7.DNA双螺旋结构(1)提出者:沃森和克里克(2)★特点:⑴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⑵DNA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⑶DNA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6、(理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1)A=T
(2)(A+ C)/(T+G)= 1或A+G / T+C = 1(3)如果(A1+C1 ) / ( T1+G1 )=b
那么(A2+C2)/(T2+G2) =1/b(4)(A+ T)/(C +G) =(A1+ T1 )/(C1 +G1) =(A2 + T2)/(C2+G2) = a7、(理解)“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模型设计过程和讨论8、(理解)DNA复制的概念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9、(理解)DNA复制的过程、特点、意义(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2)复制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4)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 (5)复制条件①模板:亲代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②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③能量:
④解旋酶、 DNA聚合酶等(6)复制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存在。(7)复制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10、(了解)DNA的功能传递遗传信息,表达遗传信息
2.RNA的类型:⑴信使RNA(mRNA)
⑵转运RNA(tRNA)
⑶核糖体RNA(rRNA)12、(理解)转录的概念和过程 ⑴转录的概念
⑵转录的过程: ⑶转录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⑷转录的模板: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⑸转录的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⑹转录的产物 一条单链的mRNA
⑺转录的原则:碱基互补配对(A―U、T―A、G―C)13、(理解)翻译的概念和过程 ⑴定义:
⑵翻译的场所:细胞质
⑶翻译的模板:mRNA ⑷翻译的原料:20种氨基酸
⑸翻译的产物:多肽链(蛋白质)⑹翻译的原则:碱基互补配对(A―
16、(理解)基因的概念基因 :是具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对大多数生物是DNA中的一段,少数生物是RNA的一段DNA分子中有足够多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组成DNA分子的碱基虽然只有4种,但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如有n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4n种基因与DNA分子、染色体、核苷酸的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1、(了解)基因重组的概念、来源、意义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类型: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间的交叉互换基因重组的意义: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意义、类型、特点、诱变因素、机理 (1)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用心
结构的改变(2)基因突变概念:DNA
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3)基因突变的原因 有内因和外因 ①诱发突变(外因):a.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激光、γ射线b.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c.某些病毒②自然突变(内因):DNA复制出现差错(4)基因突变的特点:a.普遍性b.随机性c.不定向性d.低频性e.多害少利性(5)基因突变的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6)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进化的原始材料练习:新基因的产生的途径是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基因突变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变异的主要原因是
。3、(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和实例变异类型:①缺失:猫叫综合症(人的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缺失)、果蝇缺刻翅②重复:果蝇棒状眼
④易位:夜来香花色遗传4、(理解)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和实例染色体组数目变异类型: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5、(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和实例细胞内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雌果蝇的一个卵细胞(Ⅰ、Ⅱ、Ⅲ、Ⅳ)。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1)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问:图中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4组,左图每组3条染色体右图每组2条染色体
备注:染色体组数目判别(根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数目或者根据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数目)6、(理解)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如.人、果蝇、玉米;绝大部分的动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如:马铃薯含四个染色体组叫四倍体,普通小麦含六个染色体组叫六倍体;一般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单倍体: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
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例如,蜜蜂中的雄蜂是单倍体动物;玉米的花粉粒直接发育的植株是单倍体植物。常见的一些关于单倍体与多倍体的问题(1)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吗?单倍体一定是一倍体吗?(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是一倍体。)(2)二倍体物种所形成的单倍体中,其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对,因为在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开, 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用心
(3)如果是四倍体、六倍体物种形成的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就含有两个或三个染色体组,我们可以称它为二倍体或三倍体,这种说法对吗?(答:不对,尽管其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或三个染色体组,但因为是正常的体细胞的配子所形成的物种,因此,只能称为单倍体。)(4)单倍体中可以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但也可以有多个染色体组,对吗?(答:对,如果本物种是二倍体,则其配子所形成的单倍体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果本物种是四倍体,则其配子所形成的单倍体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染色体组。) 7、(了解)杂交育种的概念、原理、过程 8、(了解)诱变育种的概念、原理、方法、特点 9、(理解)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0、(了解)单倍体育种的概念、过程、特点及实例
(1)基因的操作工具与工具酶① 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是切割DNA分子)② 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作用是连接 DNA骨架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的化学键)。 ③ 基因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常用的运载体是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2)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① 提取目的基因 ②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③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④ 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3)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安全的观点:转基因食品的构成与非转基因食品一样,都是由氨基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成的,从理论上分析是安全的。不安全的观点:在一个简陋的实验室里,就能把爱滋病毒和感冒病毒组装在一起,使爱滋病毒像感冒一样,大规模地传播,所以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不安全,要严格地控制。用心
生物的进化1、(了解)生物多样性及统一性的实例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同一物种个体间能互相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不同物种个体间则不能互相交配,或者在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它们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生物界既存在着巨大的多样性(生物多样化的内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又在不同层次上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个体水平:同源器官细胞水平:除病毒外,都有细胞组成,细胞器相似程度大分子水平:蛋白质。核酸的基本单位一致元素水平:元素种类相差无几2、(理解)达尔文进化论对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统一性:生物有共同的由来差异性:不定向的变异,适应各自不同的环境3、(理解)选择是进化的动力人工选择结果:符合人们需求的基因频率升高自然选择结果:适应环境的基因频率升高4、(理解)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概念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基因频率: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5、(理解)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1)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如:从某种群抽取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 30、60、10个。则 :A基因的频率为:(30×2+60)/200=60%
a基因的频率为:(10×2+60)/200=40%(2)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即一个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频率与杂合子频率的一半之和。如:一个种群中AA的个体占30%,Aa的个体占60%,aa个体占10%。则: A基因的频率为30%+1/2×60%=60%a基因的频率为10%+1/2×60%=40%6、(了解)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遗传平衡定律(哈――温定律):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并且基因频率决定了基因型频率。生物进化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7、(了解)适应的概念、自然选择导致适应的实例8、(了解)异地和同地的物种形成过程(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2)隔离: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如东北虎和华南虎)★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用心
的现象(如马和驴)(3)形成新物种的一般过程 地理隔离阻断基因交流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差异加大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一个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第六章
遗传与人类健康1、(了解)单基因遗传病的概念和实例(1)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①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发病特点:⒈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⒉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②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遇以上两类题,先写性染色体XY或XX,再标出基因。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2、(了解)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和实例多基因遗传病:受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举例: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糖尿病、哮喘病、冠心病等特点:具有家族聚集现象,在群体中发病率高3、(了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概念和实例染色体异常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举例:a、常染色体病:21三体综合征(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患者体细胞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b、性染色体遗传病:性腺发育不良。4、(了解)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见课本)5、(了解)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终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等。6、(了解)优生的主要措施措施: 婚前检查、 适龄生育、 遗传咨询、 产前诊断、 选择性流产、禁止近亲结婚7、(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和《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的规定三代以及三代以内的直系和旁系血亲。原因:近亲之间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概率较大。8、(了解)基因治疗的方法及实例基因治疗的一种方法是为细胞补上丢失的基因或者改变病变的基因,以达到治疗遗传性疾病的目的。SCID的治疗9、(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用心
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22+X+Y)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测定的是人类24条染色体上的碱基组成。意义:通过人类基因组计划,可以了解与癌症、糖尿病、老年性痴呆、高血压等疾病有关的基因,对这些目前难以治愈的疾病进行及时有效的基因诊断和治疗。10、(了解)基因是否有害与环境因素有关的实例蚕豆病不吃蚕豆则无害;哺乳动物缺少合成维生素C的基因,但饮食中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该基因的改变就不会对人类产生影响。11、(了解)“选择放松”对人类未来的影响选择放松不会使有害基因在人类基因库出现很大改变人类有足够的能力应付选择放松。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一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理解)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1)达尔文的试验:
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③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④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2)温特的试验:
试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3)郭葛的试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3个试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用心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 直立生长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2、(理解)“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3、(了解)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不同作用特点: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了解)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2、(理解)内环境的概念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内环境的组成:体液 细胞外液(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2)稳态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3)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了解)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细胞内液用心
两种调节方式的协调关系: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是甲状腺激素缺乏(如缺碘),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4、(了解)神经系统的作用5、(了解)神经元的主要结构及特性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轴突+髓鞘=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 轴突
6、(理解)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3) 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4)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5) 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7、(理解)突触的信号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用心
8、(理解)反射的概念、过程及结构基础(1)、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2)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9、(了解)大脑皮层的功能(只要求运动区、体觉区、白洛嘉区和韦尼克区)(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运动区、体觉区:交叉、倒置(脸部除外)支配皮层大小与运动、感觉精细复杂有关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白洛嘉区:能听、读、不能写,不能说韦尼克区:可以说话,不能理解语言10、(了解)体温调节方式及过程(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4)体温调节过程:a..寒冷环境→感受器(皮肤中)→→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b.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11、(了解)激素及内分泌的概念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的物质内分泌腺结构特点:没有导管,分泌物是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毛细血管。12、(了解)体液调节的含义及其特点体液调节主要是指激素调节,还包括其它化学物质的调节激素调节: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⑴、微量和高效
⑵、通过体液运输
⑶、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靶器官、靶细胞
⑴、靶器官: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用心
⑵、靶细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细胞。13、(了解)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及它们分泌的部分激素的作用下丘脑产生××激素释放激素或××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它们的化学本质为多肽,作用对象是垂体,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垂体分泌促××激素,生长激素等,它们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垂体通过促激素管理其它内分泌腺,其本身又受下丘脑的管理。14、(了解)甲状腺激素对发育、代谢的调节作用⑴、促进生长发育(作用最明显是在婴儿时期)⑵、促进新陈代谢:产热效应,提高组织的耗氧量,增加产热。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由碘缺乏或甲状腺结构病变引起)①、婴幼儿时期缺乏:发育不良,尤其脑发育有缺陷,人患呆小症。②、成年后缺乏:人表现为食欲不振,体态臃肿,代谢缓慢,智力衰退,反应迟钝等。 ③、成年后过多:表现为食欲旺盛,代谢旺盛,体温偏高,身体消瘦;反应敏捷,性格暴躁等甲亢症状。饮食中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15、(理解)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剂中的作用
⑴、胰高血糖素:是多肽,由胰岛a细胞分泌,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和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以及葡萄糖向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升血糖)⑵、胰岛素:是蛋白质,由胰岛β细胞分泌,抑制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促进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降血糖)(3)、糖尿病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防治: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1、 (了解)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及作用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抗力)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2、(了解)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其作用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3、(了解)抗原与抗体、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用心
抗原: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毒、细菌表面的蛋白质等。抗体:指效应B细胞分泌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其他体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分布。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
4、(了解)淋巴细胞识别入侵者的过程移到 与巨噬细胞的巨噬细胞多肽
抗原 抗原-MHC复合体
结合吞噬降解被B淋巴细胞识别
被T淋巴细胞5、(理解)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过程特异性免疫过程(虚线代表细胞免疫)
巨噬细胞表面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与抗原结合,引起抗原凝集、沉淀
6、(了解)免疫功能异常反应(过度反应、功能减退)过敏: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特点是反应迅速、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遗传倾向。致敏原花粉、灰尘、青霉素。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缺陷疾病:概念: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者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分类:⑴、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遗传造成,生来就有。⑵、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于疾病或其他因素造成,后天形成。7、(了解)艾滋病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8、(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用心
(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遗传物质是RNA(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第四章
种群1、(了解)种群的概念及特征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数量特征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种群的特征 迁入率和迁出率空间特征
2、(了解)种群密度的调节方法(标志重捕法)样方法:以若干样方(随机取样)平均密度估计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种群数量N标记个体数M×重捕个体数n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3、(理解)“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结果和讨论计划的制定和实验方法: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显微镜观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7天内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结果分析: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不能无限满足,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4、(理解)种群的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的含义及特点5、(了解)环境容纳量的概念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Nt= N0λ(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时增速最快,K时为(3)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降低其K值。6、(了解)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波动与周期波动的概念及原因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波动:两个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相等种群数量的周期波动:两个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相等原因: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和环境条件的非周期性或周期性变化。用心
7、(了解)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外源性因素:气候(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尤其是极端的温度和湿度)、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内源性因素:领域行为、内分泌调节第五章
群落1、(了解)群落的概念及群落的物种组成概念: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2、(了解)物种丰度的含义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越靠近热带,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3、(了解)优势种的主要识别特征优势种:群落中凭借自己大小、数量和生产力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生物主要识别特征:(1)个体数量多(2)占有竞争优势,并能通过竞争来取得资源的优先占有地位(3)常在群落中占有持久不变的优势4、(了解)陆生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的食物和微环境不同。(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影响因素: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影响等。时间结构: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包括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5、(了解)生态位的概念指物种利用群落各种资源的幅度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其它物种相互关系的总和6、(了解)生态位重叠和竞争排除的原理生态位重叠: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
资源有限――――竞争 7、8、(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群落演替的过程原生演替:(1) 定义: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2) 过程: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1) 定义: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2) 引起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自然因素: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人类活动(主要因素):过度砍伐、放牧、垦荒、开矿;完全被砍伐或火烧后的森林、弃耕后的农田用心
生态系统1、(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群落)和非生物成分(无机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组成成分: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理解)食物链的概念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包括捕食链、寄生链、腐食链捕食链:
鹰有机氯农药及一些有害物质(重金属盐)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生物营养级越高,受害越严重。4、(理解)食物网的概念、食物网的结构和稳定性的关系食物网:一种生物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也可被多种生物所捕食,所以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复杂的营养关系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生物种类越少,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强5、(理解)营养级的概念及其划分方法6、(应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过程
特点:? 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7、(应用)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的过程和特点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的循环形式是CO2用心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主要途径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CO2过程:8、(了解)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 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生物系统的稳定性: 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
注意: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稳定性,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9、(理解)反馈调节的概念,类型及稳态的自我调节过程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反馈调节。 类型:负反馈:结果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
正反馈:结果加速最初发生的变化第七章
人类与环境1、(了解)人口增长的过程及后果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2、(了解)控制人口过度增长的措施
降低出生率3、(理解)温室效应(CO2)、全球变暖、臭氧减少(氟利昂)、酸雨(SO2)、水体污染、物种灭绝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4、(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意义生物多样性包括3个层次基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价值:直接使用价值(药用、工业原料、科研、美学)、生态价值、潜在价值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的基础,对生物进化和维持生物圈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场所。(2)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心。(3)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4)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用心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