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皮是白色树杆树种叶子是多角形是什么树种

枫香简介枫香,又名枫香树,为金缕梅科落叶乔木植物,生于海拔220-2000米之丘陵及平原或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喜温暖湿润气候,性喜光,幼树稍耐阴,耐干旱瘠薄土壤,不耐水涝。在湿润肥沃而深厚的红黄壤土上生长良好。深根性,主根粗长,抗风力强,不耐移植及修剪。种子有隔年发芽的习性,不耐寒,黄河以北不能露地越冬,不耐盐碱及干旱。树脂供药用,能解毒止痛,止血生肌;根、叶及果实亦入药,有祛风除湿,通络活血功效。木材稍坚硬,可制家具及贵重商品的装箱。植物形态1、枫香树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最大可达1米,树皮灰褐色,方块状剥落;小枝干后灰色,被柔毛,略有皮孔;芽体卵形,长约1厘米,略被微毛,鳞状苞片敷有树脂,干后棕黑色,有光泽。叶薄革质,阔卵形,掌状3裂,中央裂片较长,先端尾状渐尖;两侧裂片平展;基部心形;上面绿色,干后灰绿色,不发亮;下面有短柔毛,或变秃净仅在脉腋间有毛;掌状脉3-5条,在上下两面均显著,网脉明显可见;边缘有锯齿,齿尖有腺状突;叶柄长达11厘米,常有短柔毛;托叶线形,游离,或略与叶柄连生,长1-1.4厘米,红褐色,被毛,早落。雄性短穗状花序常多个排成总状,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花药比花丝略短。雌性头状花序有花24-43朵,花序柄长3-6厘米,偶有皮孔,无腺体;萼齿4-7个,针形,长4-8毫米,子房下半部藏在头状花序轴内,上半部游离,有柔毛,花柱长6-10毫米,先端常卷曲。头状果序圆球形,木质,直径3-4厘米;蒴果下半部藏于花序轴内,有宿存花柱及针刺状萼齿。种子多数,褐色,多角形或有窄翅。2、山枫香树小乔木,小枝及叶背秃净无毛,叶背常有灰白色,基部平截或微心形,宿存萼齿稍短。分布于四川、湖北、贵州、广西及广东等省区的山地,多见于500米以上的森林中。分布情况产我国秦岭及淮河以南各省,北起河南、山东,东至台湾,西至四川、云南及西藏,南至广东;亦见于越南北部,老挝及朝鲜南部。生长习性喜光,幼树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深厚湿润土壤,也能耐干旱瘠薄,但较不耐水湿。在自然界中多生育山谷、山麓,常与山毛榉科、榆科及樟科树种混生。萌蘖性强,可天然更新。深根性,主根粗长,抗风力强。幼年生长较慢,壮年后生长较快。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较强抗性。药用价值(1)枫香树的果序中药名:路路通,性味功效: 味苦;性平。祛风除湿;疏肝活络;利水。(2)枫香树的树脂中药名:枫香脂,性味功效: 味辛、苦;性平。祛风活血;解毒止痛;止血;生肌。(3)枫香脂枫香树的根中药名:枫香树根,性味功效:味辛、苦;性平。解毒消肿;祛风止痛。(4)枫香树的皮中药名:枫香树皮,性味功效: 味辛;性平。除湿止泻;祛风止痒。(5)枫香树的叶中药名:枫香树叶,性味功效: 味辛、苦;性平。行气止痛;解毒;止血。园林用途枫香树干高干直,树冠宽阔,气势雄伟,深秋叶色红艳,美丽壮观,是南方著名的秋色叶树种。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营造风景林很合适。亦可在园林中栽作庭荫树,或于草地孤植。丛植,或于山坡、池畔与其他树木混植。倘与常绿树丛配合种植,秋季红绿相衬,会显得格外美丽。陆游即有“数树丹枫映苍桧”的诗句。又因枫香具有较强的耐火性和对有毒气体的抗性,可用于厂矿区绿化。但因不耐修建,大树移植又比较困难,故一般不用作行道树。种植技术(1)种子采集 枫香花单性,雌雄同株,头状花序。雄花序常数个集生成总状,雌花序单生。4月上旬开花,10月下旬果实成熟。果穗球形,径2.5~3.5厘米,由多数蒴果组成。每一蒴果仅有1~2枚可孕的黑色种子,顶端具倒卵形短翅,不孕种子为黄色,较淡,无翅。果实成熟后开裂,种子易飞散。当果实由绿色变成黄褐色而稍带青色、尚未开裂时击落收集。果穗采集后在阳光下晾晒3~5天,其间用木锨翻动两次,蒴果即可裂开,取出种子(此时的种子含有大量杂质),然后细筛将杂质除去,得纯净种子。以鲜果重量讲,出种率为1.5%~2%。种子袋藏,置于通风干燥处。(2)圃地选择 枫香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土壤过于粘重时,幼苗易发生根腐病。所以育苗地最好选择靠近水源,交通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较肥沃,PH值5.5~6.0的砂质壤土,最好前茬是水稻田,以减少病害发生。(3)播种育苗 枫香播种可冬播,也可春播。冬播较春播发芽早而整齐。皖南播种时间都选在春季3月10~20日之间(因枫香种子籽粒小,播种前可不进行处理)。 播种量:枫香种子籽粒小,千粒重为3.2~5.6克,每公斤种子18~32万粒,场圃发芽率20%~57%,播种量为每亩0.5~1.0公斤(条播每亩为0.5~0.7公斤,撒播每亩为1.0公斤)。播种方法:可采用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为20~25厘米,沟底宽为6~10厘米,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撒播,将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播种后覆土,可用筛子筛一些细土覆盖在种子上,以微见种子为度,并在其上覆一层稻草。也可不覆土,直接在播种后的苗床上覆盖稻草或茅草,用棍子将草压好,以防风吹。苗木出土前要做好保护工作,以防鸟兽危害。(4)苗期管理 a、适时揭草。播种后25天左右种子开始发芽,45天幼苗基本出齐。场圃发芽率为12.3%~57%,平均为35.6%。当幼苗基本出齐时,要及时揭草。揭草最好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揭去1/2,5天后再揭剩下的部分。揭草时动作要轻,以防带出幼苗。b、间苗补苗。揭草后,幼苗长至3~5厘米时,应选阴天或小雨天,及时进行间苗和补苗。将较密的苗木用竹签移出,去掉泥土,将根放在百分之0.01ABT3号或ABT6号生根粉溶液中浸1~2分钟,再按8厘米×12厘米的株行距,栽于缺苗的苗床上,然后浇透水即可。间苗后,每平方米保留枫香苗70~80株。c、施肥与排灌。幼苗揭草后41天或移栽后30天,可适当追施一些氮肥,第一次追肥浓度要小于0.1%(每亩约施1.5公斤)。以后视苗木生长情况,每隔1个月左右追肥一次,浓度在百分之0.5~百分之1之间(每亩约施3~4公斤)。整个生长季节施肥2~3次。前期可施些氮肥,后期可施些磷、钾肥。施肥应在下午3点以后进行。施肥浓度大于百分之0.8时,施肥后应及时用清水冲洗。下雨时,要及时排除苗圃地的积水,防止苗木烂根;天气持续干旱时,要对苗地进行浇灌,及时补充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d、松土除草。在苗木生长期间,要及时松土除草。苗小时,一定要用人工拔草。枫香苗木长到30厘米以上时,可用1/3000浓度果尔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每亩每次用量为15毫升。施药时应将喷雾器头对准条播行距中间喷雾,注意药液不要喷洒到嫩叶和幼茎上,枫香幼苗对果尔除草剂敏感,以免产生药害;撒播枫香苗圃地不宜使用果尔溶液进行喷雾处理;如育苗面积较大,确需进行化学除草的,可用25毫升果尔,加水1公斤,与25公斤细沙拌匀,堆放2小时,摊开晾干,然后均匀撒在苗床上,并用棕把将枫香苗上的沙轻轻扫落即可(部分枫香幼苗会受到轻微药害,10天后会恢复生长)。病虫害防治枫香幼苗适应能力强,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病虫害。只在揭草以后,由于苗木幼嫩,短期内易受病虫危害。可在幼苗揭草一周后,使用2000倍百菌清喷雾防治。以后可根据苗木及有无病害发生等情况,隔20~30天喷800~1000倍液多菌灵,或1000倍百菌清防治;有虫害发生时,可喷1000倍液早胺磷进行防治。
0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0本词条对我没帮助
中文学名:枫香树
拉丁学名: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别称:路路通,枫树
分布地区:产我国秦岭及淮河以南各省,北起河南、山东,东至台湾,西至四川、云南及西藏,南至广东;亦见于越南北部,老挝及朝鲜南部。
浏览次数:约13338次
最近更新: 10:43:46
创建者:zw3wcom
站点热文 话题人气
最近更新 话题人气杜仲的鉴别方法
  【鉴定中药材名】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ulmoides()liv.的干燥树皮。李时珍释其名曰:“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
  【药材历史考证】杜仲一药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云:“生上虞山谷及上党、汉中。二月、五月、六月、九月采皮。”《本草经集注》云:“今用出建平、宜都者。状如,折之多白丝为佳。”《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图经》云:“生深山大谷。树高数丈。叶似。折其皮多白绵者好。”《本草图经》曰:“今出商州。成州、峡州,近处大山中亦有之。木高数丈。叶似辛夷,亦类柘,其皮类厚朴,折之内有白丝相连。”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落叶乔木,高达20m。树皮、叶折断后有银白色细丝。叶互生;叶片薄革质,椭圆形、卵形或矩圆形,长6~15cm,宽3.5~6.5cm,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锯齿,背面初时有褐毛,以后仅脉上有毛,淡绿色;侧脉6~9对,与网脉在上面下陷,在下面稍凸起;叶柄长1~2cm,散生长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无花被,生于当年枝基部;雄花花梗长约3mm,无毛,苞片倒卵状匙形,边缘具睫毛,早落,雄蕊3~10,无毛,药隔突出,花粉囊细长;雌花单生,苞片倒卵形,花梗长8ram,子房无毛,1室,扁而长,先端2裂。翅果扁平,长椭圆形,先端2裂,长3~3.5cm,宽1~1.3cm,周围具薄翅;坚果位于中央,种子扁平,线形,长1.4~1.5cm,宽3mm,两端圆形。早春开花,秋后果实成熟。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大小不一,厚3~7mm。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有的树皮较薄,未去粗皮者,可见明显的皮孔;内表面暗紫色,光滑。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
  【药材显微鉴定】粉末棕色。橡胶丝成条或扭曲成团,表面现颗粒性。石细胞甚多,大多成群,类长方形、类圆形、长条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20~80um,长约至180um,壁厚,有的胞腔内含橡胶团块。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直径15~40um,壁不均匀增厚,木化,有细小纹孔;侧面观长方形,壁三面增厚,一面薄,孔沟明显。
  【药材理化鉴定】取本品粉末1g,加氯仿10ml,浸渍2小时,滤过。滤液挥干,加乙醇1ml,产生具弹性的胶膜。
  【商品规格】
  特等:干货。呈平板状,两端切齐,去净粗皮。表面呈灰褐色,里面黑褐色。质脆。断处有胶丝相连。味微苦。整张长70~80cm,宽50cm以上。厚在0.7cm以上。碎块不超过10%。无卷形、杂质、霉变。
  一等:与特等区别为整张长40cm以上,宽40cm以上。厚05cm以上。
  二等:与特等区别为整张长40cm以上,宽30cm以上。厚0.35cm以上。无杂质、霉变。
  三等:干货。凡不符合特、一、二等标准,厚度最薄不得小于0.2cm,包括枝皮、根皮、碎块,均属此等。无杂质、霉变。
  【生境分布】生于低山、谷地及低坡的疏林中。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浙江、安徽、山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
  【采集加工】4~6月剥取生长近十年的树皮,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
  【饮片炮制】
  1.杜仲:刮去残留粗皮,洗净,切块或丝,干燥。
  2.盐杜仲:取杜仲块或丝,照盐水炙法炒至断丝、表面焦黑色。
  【饮片鉴别】盐杜仲本品为块或丝。表面呈焦黑色,折断时橡胶丝弹性较差。味微成。
  【性能功用】甘,温。归、。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症。内服:6~9g,水煎服。阴虚火旺者慎用。
  【附注】
  1.置通风干燥处贮藏。
  2.关于杜仲的商品规格,以其药材宽度和厚度为确定等级的标准,长度只作参考。四川尚产有部分薄仲,特点是皮薄,花纹细致,质量较好。其等级除厚度不限外,长宽均与厚仲相同。
  3.胸高直径在12cm以下的幼树,应严禁砍剥。
最近更新时间:
 马钱子的药材性状鉴定质坚硬,平行剖面可见淡黄白色胚乳,角质状,子叶心形,马钱子的药材显微鉴定多碎断,木化,胚乳细胞多角形...
 高良姜的药材性状鉴定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或红棕色,纤维性,中柱约占1/3,气香,味辛辣,高良姜的药材显微鉴定表皮细...
中药鉴定关注度排行
中药鉴定相关核桃树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主要病害及防治 常见核桃树病害主要有:核桃桑寄生、槲寄生、细菌性叶斑病、枝枯病、腐烂病、根病、。 核桃寄生:常见的有桑寄生和槲寄生两种。由于寄生侵入核桃树枝条木质部吸取养分,导致核桃早期落叶、落果,甚至不能发芽抽梢,最后整枝或全株死亡。 "/>
河南省灵宝市专业果树苗木种植基地
&2017年我公司基地选购!嫁接薄壳核桃苗10万株,品种纯,质量可靠,成活率高,欢迎新老客户到我基地考察
...............请拿出你的手机扫描二维码关注核桃树日常管理技术.................我们严格要求工作中每一个细节
联系人:马清林电 话:手 &机:在线QQ:联系地址:河南省灵宝市车站路与尹溪路交叉口基地地址:河南省灵宝市尹庄镇留村村口向北200米邮 &编:472500 & & &
核桃树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常见核桃病害主要有:核桃桑寄生、槲寄生、细菌性叶斑病、枝枯病、腐烂病、根病、。 ⑴核桃寄生:常见的有桑寄生和槲寄生两种。由于寄生侵入核桃树枝条木质部吸取养分,导致核桃早期落叶、落果,甚至不能发芽抽梢,最后整枝或全株死亡。 【症状】在核桃树被寄生的枝条或主干上,丛生寄生植株的枝叶,冬天非常显著。寄生处的枝条稍肿大,或产生瘤状物,此处容易被风折断。 【防治方法】结合收打核桃及时砍除寄生枝条,不论在泡核桃或铁核桃树上,一律砍除,并除尽根出条和组织内部吸根延伸部分(在植株着生处下方约10cm-20cm处连同寄生枝条,一起砍除)。 ⑵核桃细菌性黑斑病:主要危害核桃果实,病果率10%-40%,造成果实变黑、腐烂、早落,核桃仁干瘪。此外,还危害叶片、嫩梢,一般受害率达20%-40%。 【症状】受害的绿色幼果,初期果皮上产生褐色油浸状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无明显边缘,周围有水浸状晕圈,严重时病斑凹陷,深入内果皮(核壳),并使全果皮变黑腐烂,果仁干瘪、早落。叶上病斑较少,黑褐色,近圆形或多角形,外缘呈现半透明油浸状晕圈,严重时病斑联合,叶片皱缩、枯焦,叶柄变黑,微凹陷。 【防治方法】①人工防治:清除病残果、落叶、病虫枝等,以减少发病来源;②化学防治:生长期喷洒1:0.5:200倍波尔多液,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洒1-3次(开花前、开花后及幼果期各喷1次)。 ⑶核桃枝枯病:主要危害枝干,一般发病率20%左右,严重引起大量枝条枯死,对树体生长及核桃产量均有很大影响。 【症状】病害先从一、二年生的枝梢或侧枝的顶端开始,逐渐向下蔓延至主干,病枝上叶片变黄脱落,皮层略隆起,并失去绿色呈灰褐色,后变浅红褐色至深灰色,枝条枯死。枯死的枝条上产生许多黑点,扁圆形瘤状突起,即病菌分生孢子团。 【防治方法】①清除病株、枯死枝条集中烧毁,减少发病来源;②林粮间作,改善通风透光,加强管理,增强树势,能提高抗病力;③加强防冻、防旱、防虫等工作,减少核桃树的各种伤口,冬季进行树干涂白。 ⑷核桃腐烂病:又名“黑水病”,主要危害树干、枝干的皮层,造成枝枯或整株枯死。 【症状】因树龄和发病部位不同。一般幼树主干、骨干枝的病斑初期近于梭形,呈暗灰色,水渍状,微肿起,用手指按压,流出带泡沫的液体,病皮变黑褐色,有酒糟气味。以后病皮失水下陷,病斑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当空气湿度大时,从小黑点内涌出桔红色胶质丝状物,病斑沿树干纵横方向发展,至后期皮层纵向开裂,流出大量黑水。当病斑环绕枝干一周时,即导致枝干或全树死亡。大树主干上的病斑,初期隐蔽在韧皮部,一般从外表看不出明显的病变,当发现皮层外溢出黑色粘液时,皮下已扩展为纵长数厘米,甚至二、三十厘米的病斑。后期沿树皮裂缝流出黑水,干后发亮,好象刷了一层黑漆。 该菌是一种弱寄生菌,从冻伤、机械伤、剪锯口、嫁接口、芽痕等处侵入。土壤瘠薄,排水不良,地下水位过高发病最重。日灼伤和干旱失水也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及时检查和彻底刮除病斑,刮后涂刷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或10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保护伤口;②及时收集并烧毁病枝病皮,尽量减少病菌浸染来源;③冬季树干刷涂白剂,防止冻伤或日灼伤。 ⑸核桃根腐病:一种为菌核性根腐,感病苗木先是侧根的皮腐烂,最后导致全根腐烂,叶片脱落,全株枯死。在高温潮湿时,苗木根颈有白色绢状菌丝产生,随之形成白色-淡褐色-茶褐色菜籽状的小菌核。另一种为生理性根腐,主根变黑、腐烂,最后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①苗木出圃时,要严格检查,发现病苗及时淘汰。栽植时避免过深,接口要露出土面,以防病菌从接口处侵入。②植株生长衰弱时,应扒开根部周围的土壤检查根部,如发现菌丝和小菌核,应先将根颈部的病斑用利刀刮除,然后用1%硫酸铜液消毒伤口,或用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浇灌苗木根部,再用石灰撒施于树木基部和土壤。刮下的病组织及从根周围扒出的病土要拿出园外,再换新土覆盖根部。 ⑹核桃丛枝病:亦称桃霜斑病。3-4月,叶背密生霜霉状白粉,5月以后叶自边缘开始枯焦、脱落,当年再发新叶,叶面变小,夏秋又生霜霉,第二年病枝发芽,节间变短,叶面渐小,叶序混乱,发生丛枝,复数年,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加强综合管理,增强树势,增强抵抗力;病害初始,将病害枝连同大枝及时砍除,防止传播;病区在2-3月喷洒波尔多液进行预防。 ⑺核桃炭疽病:危害果、叶、芽及嫩梢。果实受害后,果皮发生褐色至黄褐色病斑,圆形或近圆形,中央下陷,病部小黑点,略呈轮状,雨后或潮湿时黑点上溢出粉红色粘质孢子团。 【防治方法】清除病果、叶,集中烧毁;2-3月发病时,喷洒2-3次1:2:200倍波尔多液,发病重区可喷洒40%退菌特湿剂800倍液,并与1:2:200倍波尔多液交替使用,开花后发病前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效果也好。 ⑻核桃白粉病: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核桃的叶、幼芽及新梢,危害严重时可造成早期落果,树势衰弱,影响产量。受害叶片正反面出现明显的片状薄层白粉,秋后,在白粉层出现黑色小颗粒。发病初期,核桃叶面有黄色斑块,严重时,嫩叶停止生长,叶片扭曲变形,幼芽不能展开,影响树体生长,甚至造成幼树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及时清园,清除病枝并烧毁;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抗病能力;药物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洒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还可以喷洒25%粉锈灵500-800倍液,效果不错。 ⑼核桃缺素症 【缺锌】又称小叶病。叶子呈浅绿色,春天健壮,后畸形变小,逐渐枯死。在叶片成熟至四分之一时,喷洒0.3%-0.5%硫酸锌,15-20天一次,喷洒2-3次。 【缺鉄】叶色逐渐变白,叶脉绿色,严重时枯死。原因是土壤中碳酸钙过多,氧气不足等。增施农家肥,合用硫酸亚铁和农家肥;黄华的树木可用鉄盐溶液进行树冠喷洒、树干注射和土壤浇灌。 【缺铜】叶片出现褐色斑点,早黄早落,果实萎缩。春季展叶后,喷洒波尔多液或0.3%-0.5%硫酸铜液。或在距树干约70厘米处开20厘米深沟,施硫酸铜液。 【缺硼】小梢枯死,小叶脉间出现棕色斑点,小叶易变形,幼果易脱落。于秋冬季节,环状开沟施入硼砂0.2-0.35公斤,后灌水;或于生长期喷洒0.1%-0.2%硼砂溶液。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色树杆树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