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中动脉闭塞前动脉产生漩涡信号

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信号缺失,
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信号缺失,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信号缺失,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输水,治疗大脑痉挛病的药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咨询一下这具体是什么病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小儿内科
擅长:外科
提问者采纳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护士
专长:神经系统疾病,钠过多,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失血...
&&已帮助用户:1796
问题分析:您好,颅内血管检查中左侧大脑前动脉信号缺失一般提示血管痉挛或血管狭窄,当发生血管痉挛,会出现血管支配区域出现相应的症状,24小时内多缓解,临床上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果血管完全闭塞,会引起相应组织的缺血梗死,临床生称之为脑梗死。意见建议:您好,脑血管的检查主要有核磁、CTA和血管造影,因造影剂的影响血管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痉挛,但是也不能完全除外血管自身痉挛或狭窄。脑血管一过性痉挛可能是脑梗死的先兆,所以要积极预防,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问大脑痉挛用什么药
职称:医师
专长:闭合性脑外伤,开放性脑外伤,头皮感染,脑出血,多发性颅内血肿,基底节血肿,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急性及亚急性脑内血肿,脑震荡
&&已帮助用户:123
问题分析:你说的是脑血管痉挛吧!血管痉挛主要是血管的调节能力下降所致!意见建议:治疗血管痉挛的药物像尼莫地平,尼膜同等药物,建议适当加强锻炼!
问吃降压药左侧大脑痉挛的药后能吃枣吗
职称:医师
专长:妇科炎症,月经不调,小儿腹泻
&&已帮助用户:7988
病情分析: 有些降压药对脑血管痉挛也有效,可以用一下,脑血管痉挛由于吸烟。寒冷,血压控制不好引起。能不能吃枣看血糖高不高意见建议: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少盐多醋,
问我做多普列显示,大脑中动脉痉挛,大脑椎动脉痉挛,感...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心脏病,妇科疾病
&&已帮助用户:90431
指导意见:有器质性疾病引起,也有植物神经性的。这种症状往往是心肌缺血的表现,如果说平时没什么症状sto 的话,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的,如果有头晕的症状就需要警惕了
问血管痉挛,导致大脑供血不足是什么病?严重吗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18749
病情分析: 根据你的描述,这脑供血不足可以口服西比灵,养血清脑颗粒等.意见建议:平时必须保证安静的环境和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用脑和精神紧张,勿食油炸、辛辣食物,对头昏的现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问左大脑前动脉痉挛吃什么药?
职称:医师
专长:肿瘤和脑血管病
&&已帮助用户:158176
您好, 建议注意低脂饮食,低胆固醇饮食和戒烟酒,有头晕服用尼莫地平 西比灵 脑灵素 丹参或者肌肉注射:培他定.这个只能减轻症状的啊
问双侧大脑后动脉痉挛是什么病
职称:药师
专长:药品
&&已帮助用户:1815
问题分析:你好朋友针对病人目前的这些症状,结合所做的检查,病人主要还是一个老年性的动脉硬化导致的血管异常。意见建议:具体的病因,可能与病人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糖尿病等疾病有关,积极地进行药物干预,即可有效的改善症状和预防复发。平时日常生活中注意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等,少吃油腻辛辣食物,多吃点请辞,多参加些户外运动,多与人沟通交流,保持心态舒畅。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脑血管痉挛相关标签
脑血管痉挛(cerebralangiospasm)是指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动脉硬化斑块使血管腔...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评价成功!您(@)目前可用积分:337690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原创]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评赵汀阳的“中国旋涡论”
790 次点击
14:32:38 发布在
&&&& 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评赵汀阳的“中国旋涡论”&&&&文/罗广英&&&&最近,媒体上大肆谈论社科院研究员赵汀阳的“中国旋涡论”和“中国的神性”问题,似乎找到了一举解决中国问题的答案。&&&&笔者看了一下赵研究员自己的讲话,总体上的认为,赵研究员感觉到了问题,也说出了对于这种感觉的外化的体会和认识,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总体上并没有进入到中国文化的实质内涵,离真正解决问题还相去甚远。在这种情况下用一个朦胧的感觉和似是而非论述来宣扬中国文化,而不是用中国文化本身深刻内涵来展示中国文化,其结果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带来新的混乱。&&&&在这里笔者结合赵研究员自己的论述来做一下点评。&&&&“关于古代中国,一般来说有三个共识,大家都是共同承认的。首先,据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连续不断的文明。第二个是中国具有兼容性,就是无所不包。第三,中国是非神性的一个国家。因为和西方对比,中国缺乏表达超越领域的一神教。那么中国通常就会被认为是一个非常世俗的社会,所以中国文化也有这样一个现象。这三个共识,前面两个我认为是正确的,但是这只是一个描述,我们要解释它为什么是连续不断的,为什么是兼容的?第三个假设,我觉得是有问题的。这主要是一个西方看法,在西方看来,如果你没有一神教就是没有神圣性。这一点我深表怀疑,中国的存在是一种另外的神圣性,这是不需要表达为宗教的,这也是我试图论证的一个问题。”&&&&赵研究员对于“试图论证的一个问题”的答案是:“那么,同时需要解释的问题,就是中国漩涡的核心吸引力,精神世界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这就要解释中国的神性问题。在早期,中原发展已经奠定了它是一个天下。天下是以天对应,也就是说天下是要配天的,要与天相配。天是神圣的,如果我们的天下,它的存在方式,性质跟天相似,我们模仿了天,那么它就因为配天而具有神性。所以,中国的神性是这么来的。中国的房子为什么盖成这样一个样子?下面有一个底座,底座就是大地,上面这个盖就是天,所以我们的房子本身就是天地,诸如此类所有的细节都表明了,中国文化的运动方式就是要把中国的存在方式,塑造一个配天的存在--所以它是神圣的,尽管它不是一个宗教。”(笔者评注:典型的形式逻辑推理性思维,与中国不提倡形式逻辑推理的优秀传统不符。)&&&&“我们中国的信仰是什么?最后我发现,经过以上分析我发现,中国的信仰就是中国本身,中国的存在这个实体--这个巨大的时空存在就是中国的信仰。(笔者评注:这是一种“打哪儿指哪儿”的思维表达,可以让人想到说此话的人在重演“指鹿为马”的把戏。)所以我们信仰的就是中国!中国存在的历史性就是中国的宗教。前不久我跟法国的历史学家谈到这个问题,他也问到中国,你们没有宗教。我说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学就是中国的宗教。也可以换一个角度,中国存在的时空,中国的整体性都是中国的神庙,我们就住在中国的神庙里面--这就是我的结论。中国的历史性的演变,让我非常简单来说,我可以概括为先秦阶段,也就是说从旧石器新时期一直到秦始皇之前这段时间,中国地面叫做中国的天下,也就是说中国所建立的世界秩序。从秦汉到清末这一段,我把它说成一个内涵天下结构的中国,或者说以世界为模型的国家。”(笔者评注:“‘大一’统”是自然生成的道家文化的共识作为社会的基础,与秦始皇政治专制的“大‘一统’”是两回事,什么“以世界为模型的国家”,这和霸权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有何区别?这是中国少数知识分子从“社会主义国家”理念向“国家社会主义”蜕变的表现,太可怕了!)&&&&这种自问自答的表述实际上根本就不是一个像点样子的答案。“中国的信仰就是中国本身,中国的存在这个实体--这个巨大的时空存在就是中国的信仰。所以我们信仰的就是中国!中国存在的历史性就是中国的宗教。”这能够说明什么问题?实际上等于什么也没说,甚至比没说还要糟糕。&&&&当然赵研究员也就会陷入一种自己设计的悖论之中。“这个情况比较复杂。我相信,中国漩涡形成之前(笔者评注:“中国旋涡形成之前”指的是什么,只是指时间吗,还是有其他的内容?如何使得“中国旋涡形成”?这些都需要有正面交代才是),中国是从中原往外传播的(笔者评注:那时候有“中国”吗?真的是从中原向外传播吗?先有传播还是先有“中国”?是“‘大一’统”,还是“大‘一统’”?这些也需要有所交代)。比如说新石器时代,或者夏商周,中国基本上由中原向外发生影响(笔者评注:也有证据显示是相互交流的作用,要回到庄子的“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和“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的“参伍以变”的基本理念才能谈论文化、政治、经济的发展关系,没有单纯(调)的向外和向内的发展,没有接受,能够扩展吗?要使人心悦诚服,才能有信仰的基础)。但那个时候,所谓中国就是中原一点点地方,其他地方就是天下(笔者评注:“国”与“天下”有区别,概念要搞清楚。“天下”指的是人间社会,与宗教信仰和文化直接相关;“国”是政治治理管辖的范围界限,与政治经济的相关度要高于与文化的相关度。当时的“天下”有统一的思想共识即“大一”和“阴阳五行”的道家思想文化和中医,属于“天下之道”,当时的“国”多得很,谁是“中国”难以认定。有超越“国”的是文化和经济的作用的“天下”要素,主要是思想文化的先进作用决定着主要“国”家在其他“国”家的中心地位)。在先秦的那个时代,应该说是一个,就是中国管理下的天下(笔者评注:认为政治治理可以高出文化的基础作用,与对于文化始终包容、影响和作用于政治的历史真实是相违背的,这也是赵研究员的思想误区。事实上秦朝的政治治理包容不了“天下”的思想文化,相反在“天下”思想文化的反作用下,秦王朝顷刻瓦解,体现了“天下之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文化与政治的顺逆关系)。在我看来,秦朝统一六国之后才真正形成,定义了中国(笔者评注:从文化来定义“中国”应该回到中国历史上已经有的记载上来,那就是“三皇五帝”。否则的话,中国历史只有两千五百年而不是“上下五千年”,赵研究员没有资格这样篡改历史。这种对中国历史的篡改显然是替政治高于文化的专制统治点赞和维护专制统治的内心阴暗的流露)。这个中国经过春秋战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无法脱身的漩涡,这个漩涡一旦形成漩涡,中国就变成一个各方的力量由外向中间走的这么一条路径,这样形成了向心力,所以中国才会越变越大(笔者评注:春秋之后,中国的主观是非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取代原有的自然生成逻辑的主导位置,政治权力的无限膨胀干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开始走上了积贫积弱的历史路程,每当优秀传统文化遭到破坏和搁置社会就出现倒退,这样的历史事实是显而易见的,赵研究员应该对此有所解释和有所描述)。这能够解释一个难题,就是中国是非侵略性的,但是为什么几千年下来,越变越大这样一个悖论(笔者评注:中国政治的窝里斗已成为常态,但政治影响从来也没有大过中国道家思想文化的影响,有谁会记得中国的皇帝是什么人,但全世界都知道《道德经》和中医。视政治高于文化,视国家高于“天下”,这是赵研究员悖论的根本原因)。”&&&&中国的问题中国道家文化早就做出了系统的阐明,赵研究员没有发现,或者说是发现了没能认识到,更没有走上中国道家思想理论这条路,所以赵研究员仍然希望用西方形式逻辑的思维来认识和诠释“中国的神性”,结果总是使自己处于“骑着驴子找驴”,“中国的信仰就是中国本身”这种“瞎子摸象”的对于“中国神性”的外在地位,没有也不可能深入到事物本质达到“庖丁解牛”的程度,既进不去也出不来,说不清道不明,只能弄出一个“中国旋涡论”的筐子,让所有的东西自行旋出旋进的,“打哪儿指哪儿”的“创新”论述。&&&&因为赵研究员属于国家级的专家,响鼓不用重锤,所以,在这里只是简单告诉赵研究员,“老子的道,不是物质性实体,也不是超时空的绝对精神,而是非物质性的绝对”,“中国的神性”就是道家学说,“中国的神”就是“道”,就是自然能量,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神性和文化基因。而在中国道家思想领域,从来就存在着客观自然能量第一的世界观,中国的基础文化始终坚持客观自然生成和客观自然生成逻辑与主观是非形式逻辑推理的区别与划分,始终坚持自然生成逻辑主导主观是非形式逻辑思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基本原则。在这里有个认识到自然生成逻辑与主观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区别和要让形式逻辑思维顺从自然生成逻辑的基本顺序问题,要搞清楚中国的事只有回到中国道家思想体系和中医这条路上来才是,除此之外别无他途。难道不是吗?&&&&我就纳闷了,为什么道家思想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就不能够成为现代正统的中国主流文化?难道因为封建专制统治者将道家文化束之高阁,我们以后也就一定要照专制王权的章程办理了吗?&&&&附:&&&&赵汀阳:中国是一个有着强大的向心力的一个漩涡 &&&&( 06:49:50)&&&&【本文是赵汀阳在2015京城国际论坛“何谓中国――中国的生长方式”分论坛上的发言;他质疑国人认识中国,为什么总走不出西方的框架?总是在骑驴找驴;国人应当好好想想!】&&&&一、何为中国?&&&&我大概是1993年之前,基本上是属于做研究西方哲学的,但是93年之后,我主要转向研究中国的思想。在1995年的时候,北大的朱苏力教授有一次提一个问题,他说我们确实应该思考一下,中国到底有什么东西是能够提供给世界的?这个问题给我印象很深刻,因为在研究中国的时候,很容易变成研究中国的一些土特产。朱苏力这个问题想问,中国有没有一些能够提供给世界的?普遍性的一些东西?&&&&我应该说从转向中国的研究以来,一个基本的方法就是以不同专业的朋友为师,因为中国是一个综合的存在,我必须了解各个方面的知识,不管是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考古、古文献、中国的历史,诸如此类。&&&&那么,中国到底是什么?有过无数的解释,有过西方解释也有中国人自己的解释,我是看过不少。但是说实话,我觉得大多数都是一个描述,描述中国到底是长什么样的,它没有解释说中国为什么长成这个样子?它告诉你中国长这个模样,这个我们知道。我感兴趣的是,中国为什么能够长成现在我们大家所描述的这个样子?&&&&简单用一句话来说,中国是一个有着强大的向心力的一个漩涡,这个漩涡不断把周边各个地方各个文化卷到一起,形成一个极其丰富的、巨大的时空的存在。并且漩涡的特点就是一旦卷进来就无法脱身,它是一个向心的运动。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这样一个巨大遗产,就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最大的遗产。&&&&所以,我也把我所做的试图重构中国的历史性,这样一个工作理解为是一个祭祖行为,向祖先致敬的行为。为什么中国需要重构它的历史性?&&&&在古代没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现代产生的,是因为现代以来中国已经失去了以自身逻辑来讲述自身故事,这样的一种方法论或者说一种知识生产上的立法能力。客观原因应该这么说,在现代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发展的历史,但是现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已经萎缩、蜕化为西方征服世界史的一个附属或者分支。也就是说,现代的中国史其实是西方史的一部分,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失去了自己讲述自己的能力。&&&&当然了,我们肯定都会意识到这个情况正在改变。今天,中国逐渐拥有了自己,重新拥有自己生长的能力和方式。当然这是不久以前的事情,我们一般都认为它是改革带来的成果,但是改革一开始,中国很弱,中国真正获得了自己生长的方式,也就是不超过十年时间。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非常需要理解我们的祖先,理解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二、共识与偏见&&&&关于古代中国,一般来说有三个共识,大家都是共同承认的。一个是说中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文明,据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连续不断的文明。第二个是中国具有兼容性,就是无所不包。同时还有第三个更特别的特征,中国是一个非神性的国家。因为和西方比,中国缺乏一个一神教,缺乏表达超越领域那样的一神教。中国是一个非常世俗的社会,中国文化也有这样一个现象。&&&&这三个共识,前面两个我认为是正确的,但是这只是一个描述,我们要解释它为什么是连续不断的,并且为什么是兼容的?第三个假设,我觉得是有问题的。这主要是一个西方看法,在西方看来,如果你没有一种宗教,或者没有一神教就是没有神圣性。&&&&这一点我深表怀疑,中国的存在是另外一种神圣性,不需要表达为宗教,这也是我试图论证的一个问题。&&&&我就是要追问,何处是中国?什么是中国?什么是中国的信仰?我要分析这个行为的逻辑以及跟行为逻辑所一致的那些证据。什么是行为逻辑?也就是符合行为者的最大利益的选择,这就是他们的逻辑。或者换句话说,当一个行为者拥有最大能力的时候,他会做什么样的选择?我们这样理解古人,理解古代每个朝代,每个当时的部族。那些部族他们分别在做出集体行动的时候,他们到底追求什么?就是要侦探这样的一些问题。&&&&做侦探要排除偏见。&&&&第一个排除的就是自现代以来,包括我自己在内,有时候潜意识会被迫使用的,由西方知识生产提供给我们的一些概念和知识。我们用这些东西来分析中国,比如说过去曾经一度很流行,说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这完全牛头不对马嘴,中国根本没有封建社会,没有西方意义上的中世纪的封建社会。&&&&我们的封建指的是先秦的分封制,那个跟西方封建社会完全不是一回事。把封建社会指中国从秦朝到清朝这段时间,那就是更加的不靠谱。当然幸亏这样的不靠谱观念,现在已经得到了纠正。&&&&同等不靠谱还流行过,说历史是阶级斗争史,这也是完全不靠谱。说我们小时候读的历史都是农民起义,其实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不重要的部分,并且不一定是真正的纯朴的农民,基本上是流民,所以这完全不靠谱,这都是西方推销给我们的观念。&&&&包括今天应用的仍然发挥作用的,比如帝国、朝贡体系、东亚、民族主义、殖民主义,这些都是西方用来解释中国的东西,在我看来都是不符合事实,不靠谱,和中国的对不上。这些概念不仅误导事实,我们还要知道还有政治的附加值,把中国描述成一个很丑恶的故事,所以这个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当年我书,就用了帝国这个概念。过了好几年,突然有一天我觉得不对。我们中国是帝国吗?帝国的标志就是迷信武力的征服,并且是向外看,是一个向外拓展的国家,那才是帝国。&&&&中国不是这样的,中国缺乏以上的两个性质。我们怎么管中国叫做一个帝国?其实古代中国只不过君主制。所以我后来在新的书里面进行了纠正。&&&&当然没有纠正过来的还有很多,因为这一百年我们已经被西方重新塑造,如果有这些不靠谱的概念,也请大家原谅,我一个一个的改掉,慢慢的改正,这是一个偏见。&&&&另外一个要注意的偏见,就是我们在理解古代历史的时候,非常容易以现代的事实倒影为古代的事实。比如说我们今天的国家是有主权,是民族国家,似乎应该拿这些东西去倒影到古代,那就很麻烦,古代不是这样的。&&&&比如说,中国古代没有民族这个概念,不过是你是山东人,他是山西人,就是不同地方的人。在今天都给搞成民族,搞成民族之后告诉你,你一定就有民族主义,中国古代就变成民族之间的竞争。&&&&古代中国这片土地上只发生过政权之间的战争,各个英雄都是忠于自己的朝廷和君主,而不是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这些统统不存在。这些都是把现在的事实倒影回去,这也是我们需要纠正的。&&&&还有一个偏见,我管它叫地方主义的偏见。这个包括比如说流行的,就是汉族观点,汉人观点,儒家观点等等。因为中国主体,人数最多的就是汉人和儒家文化,所以我们很多时候都是习惯于站在中原,以汉人的身份来看中国。&&&&那么这样的话,有时候正好应和西方的叙述。在西方看来长城是中国的边界,所以我们越看越小,这样是不公平的。如果我是一个蒙古人,我会怎么想?我站在长城外面难道不能往里面看?我难道不能认为中原应该归我统治?当然可以。&&&&当年忽必烈就是这么想的,皇太极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不能够局限地站在一个地方去看问题,我们要站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点来看中国。我觉得也是需要纠正的一个偏见。&&&&中国的漩涡&&&&我们排除这些偏见之后,我理解的中国就是一个自古以来连续动态博弈的游戏。大家为什么有热情要参加这样一个博弈游戏?或者说为什么大家想参赛?参加中国这样一个比赛?这些都是要值得研究的。最核心的问题是,这个游戏在运动方向上,是一个由内向外走的向度,还是由外向里走的向度?&&&&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因为有时候中国的学者,包括我曾经也是这样,我们忍不住从汉族的角度、从儒家的角度看问题的时候,我们就直接而情感化地想象,中国的文明一定是由中原这个地方向外扩张的。好像是一步一步的往外走,最后终于走到这么大的范围。&&&&这个情况比较复杂。具体说来,是在我说的中国漩涡形成之前,中国是从中原往外传播的。也就是说在远古的中国,比如说早到新石器时代,或者早到夏商那个时代,夏商周。&&&&这个阶段,中国基本上由中原向外发生影响。但是关键是那个时候,还不是中国。那个时候所谓中国就是中原一点点地方,其他地方就是天下。在先秦时代,应该说是一个中国管理下的天下。&&&&秦朝奠定了中国,是秦朝统一六国之后才真正形成、定义了中国。这个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无法脱身的漩涡,这个漩涡的原因要往上追溯。但是一旦形成漩涡,中国就变成一个各方的力量由外向中间走的这么一个路径,形成了向心力,所以中国越变越大。&&&&这能够解释一个难题,就是中国是非侵略性的,但是为什么几千年下来,中国不去侵略,却越变越大,这样一个悖论如何解释?&&&&我相信我这个漩涡模式,能够解释这个问题。&&&&中国变大是因为各方力量不断被卷入这个漩涡。为什么会形成漩涡?简单的说一下,这个漩涡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为中原地带拥有当时最好的物质条件,还拥有最丰富的精神世界。各个部族到中原来,逐鹿中原,抢夺中原,抢的不仅仅是地面,更主要就是抢夺物质生产的能力以及精神生产的能力,或者是知识生产的能力。&&&&拥有了知识生产、拥有精神生产,就可以把自己合法化,而且能够支配整个中国,支配所有地区。所以漩涡的吸引力就来自于此,它是一个最大的物质生产,同时也是一个最大的精神生产。&&&&中国的神性&&&&那么,中国漩涡的核心――精神世界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这就要解释中国的神性问题。&&&&中国在早期中原发展出来的问题,已经奠定了是一个天下。天下是以天对应,也就是说天下是要配天的,要与天相配。天是神圣的,如果我们天下的存在方式跟天相似,那么它就因为配天而具有神性。所以中国的神性是这么来的。&&&&中国的房子为什么盖成这样一个样子?下面有一个底座,底座就是大地,上面这个盖就是天,所以我们的房子本身就是天地,就是诸如此类的细节都表明了,中国这个文化的运动方式就是要把中国的存在方式,塑造一个配天的存在,所以它是神圣的,尽管它不是一个宗教。&&&&在这个侦探故事的结尾,我想告诉大家,我们经历了一个骑驴找驴的故事。因为我们把中国当成一个不加思索的东西,所以老去寻找其他事情。&&&&我在过去一直没想通,中国的信仰是什么?一个民族一个文化不可能没有信仰,可是中国的确没有一神论的宗教,这一点使我迷惑很长时间。我们中国的信仰是什么?&&&&最后我发现,这是一个骑驴找驴的故事,中国的信仰就是中国本身,中国的存在这个实体,这个巨大的时空存在就是中国的信仰。所以我们信仰的就是中国!中国存在的历史性就是中国的宗教。&&&&前不久,我跟法国的历史学家谈到这个问题,他也说中国没有宗教。我说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学就是中国的宗教。也可以换一个角度,中国存在的时空,中国的整体性,整个都是中国的神庙。我们就住在中国的神庙里面,所以这就是我的一个结论。&&&&中国历史性的演变,大概可以这么说。我概括为先秦阶段,也就是说从旧石器、新石器一直到秦始皇之前的这段时间,叫做中国的天下,也就是说中国所建立的世界秩序。那么从秦汉到清末这一段,我把它说成一个内涵天下结构的中国。&&&&为什么中国不是一个民族国家,也不是一个帝国,其实不是前一阵流行的文明国家,这个词太模糊,如果说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家,好像别的文明不是文明,这个听上去不太礼貌。&&&&我觉得不是这样,中国是一个以天下为结构的国家,或者说以世界为模型的国家,这才是中国真正的性质。&&&&到了清末民国以来,现代中国就非常萎缩了,已经萎缩为天下里面的中国,也就是世界里面的一个国,一个普通的国家。&&&&那么中国未来的命运是什么?或者说中国的天命是什么?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我们也许可以指望,现在中国已经缩小到一个最弱的地步,是天下里面一个普通的国家。那么下一步,当中国重新进入生长,重新进入青春期、生长期,我们中国是否能够由天下里面的中国,重新生长为一个内涵天下结构的中国?&&&&是否有这样的可能?我觉得是非常可能的。是不是还能够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中国的天下,中国来建立一个世界的秩序?&&&&当然这个事儿你可以理解为一种梦想,也许更正确的说法,我想引用一下吕不韦。吕不韦说过,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那么世界就是所有人的世界。&&&&谢谢大家!&&&&赵汀阳文章来源: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47:08 &&
中国的房子为什么盖成这样一个样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43:07 &&
14:32:38&&的原帖:&&&& 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评赵汀阳的“中国旋涡论”&&&&文/罗广英&&&&最近,媒体上大肆谈论社科院研究员赵汀阳的“中国旋涡论”和“中国的神性”问题,似乎找到了一举解决中国问题的答案。&&&&笔者看了一下赵研究员自己的讲话,总体上的认为,赵研究员感觉到了问题,也说出了对于这种感觉的外化的体会和认识,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总体上并没有进入到中国文化的实质内涵,离真正解决问题还相去甚远。在这种情况下用一个朦胧的感觉和似是而非论述来宣扬中国文化,而不是用中国文化本身深刻内涵来展示中国文化,其结果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带来新的混乱。&&&&在这里笔者结合赵研究员自己的论述来做一下点评。&&&&“关于古代中国,一般来说有三个共识,大家都是共同承认的。首先,据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连续不断的文明。第二个是中国具有兼容性,就是无所不包。第三,中国是非神性的一个国家。因为和西方对比,中国缺乏表达超越领域的一神教。那么中国通常就会被认为是一个非常世俗的社会,所以中国文化也有这样一个现象。这三个共识,前面两个我认为是正确的,但是这只是一个描述,我们要解释它为什么是连续不断的,为什么是兼容的?第三个假设,我觉得是有问题的。这主要是一个西方看法,在西方看来,如果你没有一神教就是没有神圣性。这一点我深表怀疑,中国的存在是一种另外的神圣性,这是不需要表达为宗教的,这也是我试图论证的一个问题。”&&&&赵研究员对于“试图论证的一个问题”的答案是:“那么,同时需要解释的问题,就是中国漩涡的核心吸引力,精神世界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这就要解释中国的神性问题。在早期,中原发展已经奠定了它是一个天下。天下是以天对应,也就是说天下是要配天的,要与天相配。天是神圣的,如果我们的天下,它的存在方式,性质跟天相似,我们模仿了天,那么它就因为配天而具有神性。所以,中国的神性是这么来的。中国的房子为什么盖成这样一个样子?下面有一个底座,底座就是大地,上面这个盖就是天,所以我们的房子本身就是天地,诸如此类所有的细节都表明了,中国文化的运动方式就是要把中国的存在方式,塑造一个配天的存在--所以它是神圣的,尽管它不是一个宗教。”(笔者评注:典型的形式逻辑推理性思维,与中国不提倡形式逻辑推理的优秀传统不符。)&&&&“我们中国的信仰是什么?最后我发现,经过以上分析我发现,中国的信仰就是中国本身,中国的存在这个实体--这个巨大的时空存在就是中国的信仰。(笔者评注:这是一种“打哪儿指哪儿”的思维表达,可以让人想到说此话的人在重演“指鹿为马”的把戏。)所以我们信仰的就是中国!中国存在的历史性就是中国的宗教。前不久我跟法国的历史学家谈到这个问题,他也问到中国,你们没有宗教。我说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学就是中国的宗教。也可以换一个角度,中国存在的时空,中国的整体性都是中国的神庙,我们就住在中国的神庙里面--这就是我的结论。中国的历史性的演变,让我非常简单来说,我可以概括为先秦阶段,也就是说从旧石器新时期一直到秦始皇之前这段时间,中国地面叫做中国的天下,也就是说中国所建立的世界秩序。从秦汉到清末这一段,我把它说成一个内涵天下结构的中国,或者说以世界为模型的国家。”(笔者评注:“‘大一’统”是自然生成的道家文化的共识作为社会的基础,与秦始皇政治专制的“大‘一统’”是两回事,什么“以世界为模型的国家”,这和霸权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有何区别?这是中国少数知识分子从“社会主义国家”理念向“国家社会主义”蜕变的表现,太可怕了!)&&&&这种自问自答的表述实际上根本就不是一个像点样子的答案。“中国的信仰就是中国本身,中国的存在这个实体--这个巨大的时空存在就是中国的信仰。所以我们信仰的就是中国!中国存在的历史性就是中国的宗教。”这能够说明什么问题?实际上等于什么也没说,甚至比没说还要糟糕。&&&&当然赵研究员也就会陷入一种自己设计的悖论之中。“这个情况比较复杂。我相信,中国漩涡形成之前(笔者评注:“中国旋涡形成之前”指的是什么,只是指时间吗,还是有其他的内容?如何使得“中国旋涡形成”?这些都需要有正面交代才是),中国是从中原往外传播的(笔者评注:那时候有“中国”吗?真的是从中原向外传播吗?先有传播还是先有“中国”?是“‘大一’统”,还是“大‘一统’”?这些也需要有所交代)。比如说新石器时代,或者夏商周,中国基本上由中原向外发生影响(笔者评注:也有证据显示是相互交流的作用,要回到庄子的“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和“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的“参伍以变”的基本理念才能谈论文化、政治、经济的发展关系,没有单纯(调)的向外和向内的发展,没有接受,能够扩展吗?要使人心悦诚服,才能有信仰的基础)。但那个时候,所谓中国就是中原一点点地方,其他地方就是天下(笔者评注:“国”与“天下”有区别,概念要搞清楚。“天下”指的是人间社会,与宗教信仰和文化直接相关;“国”是政治治理管辖的范围界限,与政治经济的相关度要高于与文化的相关度。当时的“天下”有统一的思想共识即“大一”和“阴阳五行”的道家思想文化和中医,属于“天下之道”,当时的“国”多得很,谁是“中国”难以认定。有超越“国”的是文化和经济的作用的“天下”要素,主要是思想文化的先进作用决定着主要“国”家在其他“国”家的中心地位)。在先秦的那个时代,应该说是一个,就是中国管理下的天下(笔者评注:认为政治治理可以高出文化的基础作用,与对于文化始终包容、影响和作用于政治的历史真实是相违背的,这也是赵研究员的思想误区。事实上秦朝的政治治理包容不了“天下”的思想文化,相反在“天下”思想文化的反作用下,秦王朝顷刻瓦解,体现了“天下之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文化与政治的顺逆关系)。在我看来,秦朝统一六国之后才真正形成,定义了中国(笔者评注:从文化来定义“中国”应该回到中国历史上已经有的记载上来,那就是“三皇五帝”。否则的话,中国历史只有两千五百年而不是“上下五千年”,赵研究员没有资格这样篡改历史。这种对中国历史的篡改显然是替政治高于文化的专制统治点赞和维护专制统治的内心阴暗的流露)。这个中国经过春秋战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无法脱身的漩涡,这个漩涡一旦形成漩涡,中国就变成一个各方的力量由外向中间走的这么一条路径,这样形成了向心力,所以中国才会越变越大(笔者评注:春秋之后,中国的主观是非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取代原有的自然生成逻辑的主导位置,政治权力的无限膨胀干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开始走上了积贫积弱的历史路程,每当优秀传统文化遭到破坏和搁置社会就出现倒退,这样的历史事实是显而易见的,赵研究员应该对此有所解释和有所描述)。这能够解释一个难题,就是中国是非侵略性的,但是为什么几千年下来,越变越大这样一个悖论(笔者评注:中国政治的窝里斗已成为常态,但政治影响从来也没有大过中国道家思想文化的影响,有谁会记得中国的皇帝是什么人,但全世界都知道《道德经》和中医。视政治高于文化,视国家高于“天下”,这是赵研究员悖论的根本原因)。”&&&&中国的问题中国道家文化早就做出了系统的阐明,赵研究员没有发现,或者说是发现了没能认识到,更没有走上中国道家思想理论这条路,所以赵研究员仍然希望用西方形式逻辑的思维来认识和诠释“中国的神性”,结果总是使自己处于“骑着驴子找驴”,“中国的信仰就是中国本身”这种“瞎子摸象”的对于“中国神性”的外在地位,没有也不可能深入到事物本质达到“庖丁解牛”的程度,既进不去也出不来,说不清道不明,只能弄出一个“中国旋涡论”的筐子,让所有的东西自行旋出旋进的,“打哪儿指哪儿”的“创新”论述。&&&&因为赵研究员属于国家级的专家,响鼓不用重锤,所以,在这里只是简单告诉赵研究员,“老子的道,不是物质性实体,也不是超时空的绝对精神,而是非物质性的绝对”,“中国的神性”就是道家学说,“中国的神”就是“道”,就是自然能量,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神性和文化基因。而在中国道家思想领域,从来就存在着客观自然能量第一的世界观,中国的基础文化始终坚持客观自然生成和客观自然生成逻辑与主观是非形式逻辑推理的区别与划分,始终坚持自然生成逻辑主导主观是非形式逻辑思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基本原则。在这里有个认识到自然生成逻辑与主观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区别和要让形式逻辑思维顺从自然生成逻辑的基本顺序问题,要搞清楚中国的事只有回到中国道家思想体系和中医这条路上来才是,除此之外别无他途。难道不是吗?&&&&我就纳闷了,为什么道家思想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就不能够成为现代正统的中国主流文化?难道因为封建专制统治者将道家文化束之高阁,我们以后也就一定要照专制王权的章程办理了吗?&&&&附:&&&&赵汀阳:中国是一个有着强大的向心力的一个漩涡 &&&&( 06:49:50)&&&&【本文是赵汀阳在2015京城国际论坛“何谓中国――中国的生长方式”分论坛上的发言;他质疑国人认识中国,为什么总走不出西方的框架?总是在骑驴找驴;国人应当好好想想!】&&&&一、何为中国?&&&&我大概是1993年之前,基本上是属于做研究西方哲学的,但是93年之后,我主要转向研究中国的思想。在1995年的时候,北大的朱苏力教授有一次提一个问题,他说我们确实应该思考一下,中国到底有什么东西是能够提供给世界的?这个问题给我印象很深刻,因为在研究中国的时候,很容易变成研究中国的一些土特产。朱苏力这个问题想问,中国有没有一些能够提供给世界的?普遍性的一些东西?&&&&我应该说从转向中国的研究以来,一个基本的方法就是以不同专业的朋友为师,因为中国是一个综合的存在,我必须了解各个方面的知识,不管是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考古、古文献、中国的历史,诸如此类。&&&&那么,中国到底是什么?有过无数的解释,有过西方解释也有中国人自己的解释,我是看过不少。但是说实话,我觉得大多数都是一个描述,描述中国到底是长什么样的,它没有解释说中国为什么长成这个样子?它告诉你中国长这个模样,这个我们知道。我感兴趣的是,中国为什么能够长成现在我们大家所描述的这个样子?&&&&简单用一句话来说,中国是一个有着强大的向心力的一个漩涡,这个漩涡不断把周边各个地方各个文化卷到一起,形成一个极其丰富的、巨大的时空的存在。并且漩涡的特点就是一旦卷进来就无法脱身,它是一个向心的运动。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这样一个巨大遗产,就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最大的遗产。&&&&所以,我也把我所做的试图重构中国的历史性,这样一个工作理解为是一个祭祖行为,向祖先致敬的行为。为什么中国需要重构它的历史性?&&&&在古代没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现代产生的,是因为现代以来中国已经失去了以自身逻辑来讲述自身故事,这样的一种方法论或者说一种知识生产上的立法能力。客观原因应该这么说,在现代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发展的历史,但是现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已经萎缩、蜕化为西方征服世界史的一个附属或者分支。也就是说,现代的中国史其实是西方史的一部分,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失去了自己讲述自己的能力。&&&&当然了,我们肯定都会意识到这个情况正在改变。今天,中国逐渐拥有了自己,重新拥有自己生长的能力和方式。当然这是不久以前的事情,我们一般都认为它是改革带来的成果,但是改革一开始,中国很弱,中国真正获得了自己生长的方式,也就是不超过十年时间。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非常需要理解我们的祖先,理解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二、共识与偏见&&&&关于古代中国,一般来说有三个共识,大家都是共同承认的。一个是说中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文明,据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连续不断的文明。第二个是中国具有兼容性,就是无所不包。同时还有第三个更特别的特征,中国是一个非神性的国家。因为和西方比,中国缺乏一个一神教,缺乏表达超越领域那样的一神教。中国是一个非常世俗的社会,中国文化也有这样一个现象。&&&&这三个共识,前面两个我认为是正确的,但是这只是一个描述,我们要解释它为什么是连续不断的,并且为什么是兼容的?第三个假设,我觉得是有问题的。这主要是一个西方看法,在西方看来,如果你没有一种宗教,或者没有一神教就是没有神圣性。&&&&这一点我深表怀疑,中国的存在是另外一种神圣性,不需要表达为宗教,这也是我试图论证的一个问题。&&&&我就是要追问,何处是中国?什么是中国?什么是中国的信仰?我要分析这个行为的逻辑以及跟行为逻辑所一致的那些证据。什么是行为逻辑?也就是符合行为者的最大利益的选择,这就是他们的逻辑。或者换句话说,当一个行为者拥有最大能力的时候,他会做什么样的选择?我们这样理解古人,理解古代每个朝代,每个当时的部族。那些部族他们分别在做出集体行动的时候,他们到底追求什么?就是要侦探这样的一些问题。&&&&做侦探要排除偏见。&&&&第一个排除的就是自现代以来,包括我自己在内,有时候潜意识会被迫使用的,由西方知识生产提供给我们的一些概念和知识。我们用这些东西来分析中国,比如说过去曾经一度很流行,说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这完全牛头不对马嘴,中国根本没有封建社会,没有西方意义上的中世纪的封建社会。&&&&我们的封建指的是先秦的分封制,那个跟西方封建社会完全不是一回事。把封建社会指中国从秦朝到清朝这段时间,那就是更加的不靠谱。当然幸亏这样的不靠谱观念,现在已经得到了纠正。&&&&同等不靠谱还流行过,说历史是阶级斗争史,这也是完全不靠谱。说我们小时候读的历史都是农民起义,其实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不重要的部分,并且不一定是真正的纯朴的农民,基本上是流民,所以这完全不靠谱,这都是西方推销给我们的观念。&&&&包括今天应用的仍然发挥作用的,比如帝国、朝贡体系、东亚、民族主义、殖民主义,这些都是西方用来解释中国的东西,在我看来都是不符合事实,不靠谱,和中国的对不上。这些概念不仅误导事实,我们还要知道还有政治的附加值,把中国描述成一个很丑恶的故事,所以这个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当年我书,就用了帝国这个概念。过了好几年,突然有一天我觉得不对。我们中国是帝国吗?帝国的标志就是迷信武力的征服,并且是向外看,是一个向外拓展的国家,那才是帝国。&&&&中国不是这样的,中国缺乏以上的两个性质。我们怎么管中国叫做一个帝国?其实古代中国只不过君主制。所以我后来在新的书里面进行了纠正。&&&&当然没有纠正过来的还有很多,因为这一百年我们已经被西方重新塑造,如果有这些不靠谱的概念,也请大家原谅,我一个一个的改掉,慢慢的改正,这是一个偏见。&&&&另外一个要注意的偏见,就是我们在理解古代历史的时候,非常容易以现代的事实倒影为古代的事实。比如说我们今天的国家是有主权,是民族国家,似乎应该拿这些东西去倒影到古代,那就很麻烦,古代不是这样的。&&&&比如说,中国古代没有民族这个概念,不过是你是山东人,他是山西人,就是不同地方的人。在今天都给搞成民族,搞成民族之后告诉你,你一定就有民族主义,中国古代就变成民族之间的竞争。&&&&古代中国这片土地上只发生过政权之间的战争,各个英雄都是忠于自己的朝廷和君主,而不是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这些统统不存在。这些都是把现在的事实倒影回去,这也是我们需要纠正的。&&&&还有一个偏见,我管它叫地方主义的偏见。这个包括比如说流行的,就是汉族观点,汉人观点,儒家观点等等。因为中国主体,人数最多的就是汉人和儒家文化,所以我们很多时候都是习惯于站在中原,以汉人的身份来看中国。&&&&那么这样的话,有时候正好应和西方的叙述。在西方看来长城是中国的边界,所以我们越看越小,这样是不公平的。如果我是一个蒙古人,我会怎么想?我站在长城外面难道不能往里面看?我难道不能认为中原应该归我统治?当然可以。&&&&当年忽必烈就是这么想的,皇太极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不能够局限地站在一个地方去看问题,我们要站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点来看中国。我觉得也是需要纠正的一个偏见。&&&&中国的漩涡&&&&我们排除这些偏见之后,我理解的中国就是一个自古以来连续动态博弈的游戏。大家为什么有热情要参加这样一个博弈游戏?或者说为什么大家想参赛?参加中国这样一个比赛?这些都是要值得研究的。最核心的问题是,这个游戏在运动方向上,是一个由内向外走的向度,还是由外向里走的向度?&&&&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因为有时候中国的学者,包括我曾经也是这样,我们忍不住从汉族的角度、从儒家的角度看问题的时候,我们就直接而情感化地想象,中国的文明一定是由中原这个地方向外扩张的。好像是一步一步的往外走,最后终于走到这么大的范围。&&&&这个情况比较复杂。具体说来,是在我说的中国漩涡形成之前,中国是从中原往外传播的。也就是说在远古的中国,比如说早到新石器时代,或者早到夏商那个时代,夏商周。&&&&这个阶段,中国基本上由中原向外发生影响。但是关键是那个时候,还不是中国。那个时候所谓中国就是中原一点点地方,其他地方就是天下。在先秦时代,应该说是一个中国管理下的天下。&&&&秦朝奠定了中国,是秦朝统一六国之后才真正形成、定义了中国。这个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无法脱身的漩涡,这个漩涡的原因要往上追溯。但是一旦形成漩涡,中国就变成一个各方的力量由外向中间走的这么一个路径,形成了向心力,所以中国越变越大。&&&&这能够解释一个难题,就是中国是非侵略性的,但是为什么几千年下来,中国不去侵略,却越变越大,这样一个悖论如何解释?&&&&我相信我这个漩涡模式,能够解释这个问题。&&&&中国变大是因为各方力量不断被卷入这个漩涡。为什么会形成漩涡?简单的说一下,这个漩涡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为中原地带拥有当时最好的物质条件,还拥有最丰富的精神世界。各个部族到中原来,逐鹿中原,抢夺中原,抢的不仅仅是地面,更主要就是抢夺物质生产的能力以及精神生产的能力,或者是知识生产的能力。&&&&拥有了知识生产、拥有精神生产,就可以把自己合法化,而且能够支配整个中国,支配所有地区。所以漩涡的吸引力就来自于此,它是一个最大的物质生产,同时也是一个最大的精神生产。&&&&中国的神性&&&&那么,中国漩涡的核心――精神世界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这就要解释中国的神性问题。&&&&中国在早期中原发展出来的问题,已经奠定了是一个天下。天下是以天对应,也就是说天下是要配天的,要与天相配。天是神圣的,如果我们天下的存在方式跟天相似,那么它就因为配天而具有神性。所以中国的神性是这么来的。&&&&中国的房子为什么盖成这样一个样子?下面有一个底座,底座就是大地,上面这个盖就是天,所以我们的房子本身就是天地,就是诸如此类的细节都表明了,中国这个文化的运动方式就是要把中国的存在方式,塑造一个配天的存在,所以它是神圣的,尽管它不是一个宗教。&&&&在这个侦探故事的结尾,我想告诉大家,我们经历了一个骑驴找驴的故事。因为我们把中国当成一个不加思索的东西,所以老去寻找其他事情。&&&&我在过去一直没想通,中国的信仰是什么?一个民族一个文化不可能没有信仰,可是中国的确没有一神论的宗教,这一点使我迷惑很长时间。我们中国的信仰是什么?&&&&最后我发现,这是一个骑驴找驴的故事,中国的信仰就是中国本身,中国的存在这个实体,这个巨大的时空存在就是中国的信仰。所以我们信仰的就是中国!中国存在的历史性就是中国的宗教。&&&&前不久,我跟法国的历史学家谈到这个问题,他也说中国没有宗教。我说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学就是中国的宗教。也可以换一个角度,中国存在的时空,中国的整体性,整个都是中国的神庙。我们就住在中国的神庙里面,所以这就是我的一个结论。&&&&中国历史性的演变,大概可以这么说。我概括为先秦阶段,也就是说从旧石器、新石器一直到秦始皇之前的这段时间,叫做中国的天下,也就是说中国所建立的世界秩序。那么从秦汉到清末这一段,我把它说成一个内涵天下结构的中国。&&&&为什么中国不是一个民族国家,也不是一个帝国,其实不是前一阵流行的文明国家,这个词太模糊,如果说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家,好像别的文明不是文明,这个听上去不太礼貌。&&&&我觉得不是这样,中国是一个以天下为结构的国家,或者说以世界为模型的国家,这才是中国真正的性质。&&&&到了清末民国以来,现代中国就非常萎缩了,已经萎缩为天下里面的中国,也就是世界里面的一个国,一个普通的国家。&&&&那么中国未来的命运是什么?或者说中国的天命是什么?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我们也许可以指望,现在中国已经缩小到一个最弱的地步,是天下里面一个普通的国家。那么下一步,当中国重新进入生长,重新进入青春期、生长期,我们中国是否能够由天下里面的中国,重新生长为一个内涵天下结构的中国?&&&&是否有这样的可能?我觉得是非常可能的。是不是还能够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中国的天下,中国来建立一个世界的秩序?&&&&当然这个事儿你可以理解为一种梦想,也许更正确的说法,我想引用一下吕不韦。吕不韦说过,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那么世界就是所有人的世界。&&&&谢谢大家!&&&&赵汀阳文章来源:批驳有理。我也看过赵汀阳的奇文,不知所云。旋涡论是个怪论。
本版块主题总数:224057 / 帖子总数:2365271
今日论坛共发帖:1097 / 昨日发帖:22715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评赵汀阳的“中国旋涡论”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