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抑郁的人生完二胎更容易离婚想到悲伤过往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健康界APP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容易走上绝路?
来源:张进的博客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
每一个抑郁症患者都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封闭是他们对抗外部世界的本能防御方式。
编者按:日下午,杭州都市快报副总编辑徐行因抑郁症自杀离世,年仅35岁。抑郁症带来的这个悲伤故事,再次引起公众对抑郁症患者世界的关注。为什么抑郁症患者自杀率居高不下?什么样的人群容易患抑郁症?得了抑郁症后该如何进行干预?这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变得十分必要。财新传媒常务副主编张进先生曾患有重度抑郁,后痊愈。他从亲身经历和心得体会出发,结合所阅书籍和采访的医生,推出一组抑郁症相关的文章,希望对需要的人们有所助益。每一个症患者都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封闭是他对抗外部世界的本能防御方式。封闭可以缓解患者的伤痛,但却会构成新的心理障碍。是另一种防御方式,或许可以称之为终极防御。这种防御最快捷、最有效,也最彻底,只不过,它带来的是毁灭。中国有病历记录的抑郁症患者超过3000万人,如果加上未曾就诊的患者,保守估计约9000万。抑郁症患者最严重的后果是自杀。据一项统计,在中国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50%~70%是抑郁症患者。上海精神科医生颜文伟曾经有一个估计:抑郁症患者如果不予治疗,约三分之一会自然恢复正常,大概需时半年到一年;另三分之一会反反复复,拖成慢性;再三分之一最终会选择自杀。这两年,有不少抑郁症患者或其家人来咨询我,我往往会详细询问他是否有过自杀意念。在我看来,抑郁症患者产生自杀意念再正常不过,几乎百分之百。曾经有一个朋友,因为严重失眠、情绪长期低落来找我,让我判断他是不是抑郁症。我最后问他一个问题:“你想过自杀吗?”他回答:“自杀……自杀是唯一严肃的哲学问题……”我打断他:“不谈哲学,就说你最近有没有具体想过自杀。”他回答:“没有。”我说:“恭喜你!你不是抑郁症。”那么,为什么抑郁症患者都想自杀?抑郁症患者自述“生不如死”,是夸张还是现实?答案当然是后者。原因,我来一一解析。第一,抑郁症和其他疾病一样,患者的躯体经受着痛苦折磨。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是心理疾病,殊不知抑郁症首先表现为生理疾患,那时,患者完全不会知道自己得的是抑郁症。比如,头痛。这种疼痛是一种钝痛,不剧烈,但沉重,有重压感。它有如一片乌云,盘踞在你的大脑里。有时候突然消失,就像是被风吹走;但你不敢轻松,因为你知道,它还会不宣而至,你恐惧地等待着它的到来……再如,胸闷,胃痛,肩颈痛,耳鸣,心慌,食道堵塞感和烧灼感,等等。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躯体症状;同一个患者,在不同的时期也会出现不同的症状。有一个患者曾经电话里对我哭诉:“我现在全身没有哪一块地方是好的。”最奇异的,是一位广西患者,他的躯体症状是肛门疼痛。后来,这竟然成为他复发的前兆。当病程发展,且出现服药副作用后,病人又会合并程度不同的行动障碍。手抖,走路不稳,触觉敏感,易惊跳,坐立不安。医学上称之为“精神运动性不安”。再往后,会发展到思维障碍、阅读障碍、语言障碍;怕风、怕水、怕声音……全身心的痛苦,称之为度日如年,绝不夸张。第二,专属于抑郁症的一个特点,是快感阻断。属于人类的所有快乐,各种欲望,此时统统消失了。患者每天情绪极度低落,觉得做任何事情都毫无意义。对于他,人生不再是新鲜和快乐的旅程,而变成痛苦的炼狱。有一位患者,他的朋友们努力让他开心起来,带他去吃美食、旅游,让他干适量的工作以获得价值感,等等,百无一用。后来,一个朋友尝试着问:“假如你所有的愿望都实现,你会高兴吗?”他听了,想了一会,无力地摇了摇头:“没有愿望。”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大脑的器质性病变切断了他欲望的通道。第三,与快感缺失相关的另一个特征是绝望。这是抑郁症患者的又一共性。自我评价无限降低、自责、自罪,患者普遍觉得未来一片灰暗,看不到任何希望。痛苦和巨大的无价值感,足以吞噬他的一切。我认识一位患者,仅仅是疾病早期,就萌生严重的不祥念头。她告诉我,在家里,看到儿子穿着新衣服活蹦乱跳,心里就非常酸楚:“妈妈明年这个时候就看不到你这样快乐了。”上述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疼痛、快感缺失、悲观绝望,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情感的丧失。当病程再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会变得麻木、呆滞。抑郁症的一个基本的表现,就是患者不再能体验情感和生活的美丽。世界上的一切,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与他无关。亲人朋友近在咫尺,他却远在天涯。他不但丧失了快乐、希望,最后还丧失了爱的能力、审美的能力。这个时候,人就成了一具躯壳,成了行尸走肉。我记得,在病愈之后,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画皮2》。这部电影我并不喜欢,我觉得它有些矫揉造作。但是,电影有一个情节震撼了我。电影中,小雀对小唯抱怨说,“做人有什么好?还不如做妖快乐!”小唯突然发怒,一连串地质问:“你懂什么?你有过人的体温吗?你有过心跳吗?你闻过花香吗?你看得出天空的颜色吗?你流过眼泪吗?世上有人爱你情愿为你去死吗?”这一瞬间,我如同遭遇雷击,醍醐灌顶。想象一下吧,一个人,如果身体承受着深重的苦难和折磨,一天中没有一时一刻感到快乐,对未来完全绝望,又无法感知亲情、友情,以及色彩、阳光、美和爱,这个世界对他还有什么意义?日深夜,一位网名叫“@sienna赛娜”的抑郁症女孩跳楼自杀。在迎来最后时刻之前,她在自己的微博上留下了一段遗言,冷静、清晰、痛楚。实录如下:“抑郁症太痛苦,世界变得黑暗扭曲,再努力也感受不到任何美好,想什么都想到死。……抑郁多年,一直没法完全感受到正常人的乐趣和追求,只是以为自己生性冷漠被动。元旦高烧三天后,开始经历抑郁症爆发,整夜失眠,兴趣欲望全部消失,抗拒交流,变得邋遢懒惰,身心状态全面恶化……春节前在安定医院确诊为重度抑郁症,发展至今失去大部分记忆、思考、交流和行为能力,没有方向感,无法组织语言文字,大脑仿佛被绑架,甚至连点餐和发邮件都难以顺利完成,药物治疗的副作用更像恶狗噬咬身心……请大家理解我的挣扎和无奈,原谅我的自私和懦弱。再见,爱你们。”再没有能力应对生命的挑战,只好用毁灭自我的方式进行“终极防御”。因为除了生命,已经一无所有。让人痛惜的是,生命不再,而死亡并非无可避免。(本文作者为财新传媒常务副主编,作者授权刊登,谢绝转载。)
付费查看全文(0元)
登录查看全文
付费查看全文(0元)
登录查看全文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
相关附件下载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扫描二维码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悲伤是在遭遇人生困境时的正常反应
我的图书馆
悲伤是在遭遇人生困境时的正常反应
悲伤是在遭遇人生困境时的正常反应
悲伤的过程,是告别不幸的过去的必经之路。
人在极度悲伤时会想到自己最重要的东西
不感到痛苦的人,也不会感到快乐,就像不会破碎的心,是不可能谈一场真挚的爱情一样。
正如自命不凡的瓷兔爱德华,在遭遇一次孤独无助的流浪之旅后,才开始想念善良的主人,开始学会感受爱与付出爱。
所以,无杂质的悲伤不会撒谎,它会帮助我们拨开表象的烟云,认清关系的本质。
悲哀作为一种负性基本情绪,通常指是由分离、丧失和失败引起的情绪反应,包含沮丧、失望、气馁、意志消沉、孤独和孤立等情绪体验。悲哀程度取决于失去的东西的重要性和
悲哀的大小;也依赖于主体的意识倾向和个体特征。悲伤根据其程度不同,可细分为遗憾、失望、难过、悲伤、极度悲痛。悲伤有时伴随哭泣,从而使紧张释放,心理压力缓解。它是一种消极的减力的情绪,也是一种心理保护措施。
但是较强的悲伤对人的心理也是十分有害的,持续的悲伤不仅使人感到孤独、失望、无助 ,甚至会引发临床抑郁,悲伤也会损害人的身体,悲伤的持续会削弱个体的身体免疫功能,使人患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心因性疾病,严重的悲伤甚至影响生理机能而导致猝死。
精神崩溃是指人们身心受到内外信使折磨、摧残,以至于出现灵魂方面精神意识等高级思维功能不全、衰竭,所表现出来的厌世、厌生等不正常的心理状态,认为生不如死好,进而自杀。
哭,是人类生理情绪的一种表达或表露,亦是人类表达、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哭一般定义为由于痛苦或激动而流泪出声。亦有研究指出除人以外的其他哺乳类动物也会哭,如狗和猫。
科学认为哭对人的心理、人体等都有保护的作用。
当人内心极度痛苦时,哭是一种发泄方式,哭后能使人心情畅快。科学家常建议,当遭遇严重精神创伤,陷入忧虑和绝望,不吃不睡时应设法大哭一场。科学家同时还认为如果在该哭时强忍住不哭可能会憋出病。美国生物化学家费雷认为人在悲伤时不哭相当于“慢性自杀”。他调查发现,长期不流泪的人的患病机率比流泪的人高出一倍。费雷同时指出,男子的胃溃疡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长期不哭者占了多数。
人的泪水中含有溶菌酶,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因此哭能滋润眼角膜,使眼睛得到清洗,更可起到杀灭病菌的效果。科学家亦发现,人在悲痛时流的眼泪和伤风感冒及风沙入眼时流的眼泪,其化学成分是不同的。
泪水还有重要的防护作用,当眼睛有异物入侵时,便会自然反射分泌泪水,可及时冲走异物。
科学家认为哭闹对新生儿而言,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哭闹时,新生儿全身得到了运动,这样对血液循环、消化和排泄都有帮助,因此促进能新生儿成长
哭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影响,如抽泣时会使呼吸失去规律,呼吸时粗时浅,也导致心律不规律。
常有人认为过度的哭会使人视力受损,甚至使双眼失明,但这并不准确。大哭后会使视力模糊,这是眼球肌肉十分疲劳,睫状肌收缩导致的结果,此时只要作好休息就不会造成永久性伤害。流泪过多并不会导致瞎眼。
角膜破皮才会导致双眼失明,一般人哭的时候会用手或纸巾去擦或揉眼睛,但这可能损及眼球表面的角膜,倘若用力过度,可能导致角膜破皮、引发感染,不及时处理,可能致使角膜溃疡,此时眼睛可能会剧痛、不停地流泪,这将致使视力严重受损,严重的会双目失明。
虽然哭得过度会令视力有机会受损,但是只要正确地处理,不但不会严重双目失明,而且可以是一种舒缓心情的好方法。
哭除了表达情绪之外也常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信号,例如婴儿或一般的小孩在不舒服或不满意的等的时候,就会哭着向父母传递信息,或是饿了、渴了、热、冷、痛、尿床等。当父母或监护人听到哭声时便对其作出适当的处理。一般在儿时尤其是在婴儿期,哭声也可能是患病的征兆,所以哭常是医生发现婴幼儿患病的信号。
别把“抑郁”当“悲伤”
译者: Echo_水杉 原作者:MARGARITA TARTAKOVSKY, M.S. &
人们经常把抑郁症和悲伤难过划等号,有一部分原因是抑郁症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悲伤难过。
在科罗拉多州伊利市开展相关实践的心理学博士史蒂芬尼·史密斯认为,人们经常把抑郁症和悲伤难过划等号,有一部分原因是抑郁症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悲伤难过。
人们认为这二者是可互换的。“都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罢了。比如,几乎所有说'我抑郁了!’的人实际想表达的意思却是'我好伤心!’——只是前者听上去稍微复杂一点,”史密斯说。
悲伤是一种让人不好过的情绪,有些时候,它甚至让我们觉得苦痛难当。但其实,悲伤是“我们在遭遇人生困境时的正常反应,”工作于康涅狄格州格拉斯顿伯里的私人诊所的伊莲·杜沙姆,一名已认证临床心理学博士,如是说。
当把抑郁症和悲伤一视同仁的时候,我们其实弱化了前者。不仅如此,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许多由它引发的、会使人虚弱的症状。人们总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能很快就克服抑郁症;除了抑郁症患者自己。(那些症状至少要持续两周,患者才会被确诊为抑郁症。)
于是,当他们无法克服时,我们便磨光了耐心耗尽了同情。我们责怪他们不够果断,不够尽力,以及并不是在认真地摆脱坏心情的阴影。
当我们把悲伤和抑郁症混为一谈时,常有的念头或者随口说出的话通常则是“你有什么好抑郁的?”、“开心与否是自己的选择”、“这全都由你掌握”、“当然,每个人都有抑郁的时候”、“出门走走,呼吸点新鲜空气……这总会让我精神焕发”、“你也不想这样?那就开始改变啊,”之类的陈词滥调。
事实上,悲伤是抑郁的一部分,史密斯表示。她还说,有些抑郁症患者甚至不曾经历过悲伤。那些患者会出现快感缺乏症——一种对自己曾经喜爱的活动完全失去兴趣的症状。
杜沙姆认为,只有在九类明显症状中出现了至少五类的人才能被确诊为患有临床型抑郁症。(同样,症状至少要持续两周。)
人们会经历绝望,无助,认为自己毫无用处或者是心怀愧疚。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认知症状可能出现,如思想消极、扭曲,难以集中注意力,健忘,容易分心,失忆以及失去判断力。
他们甚至还可能出现生理症状,比如极度疲惫,头痛,胃痛以及肌肉疼痛。他们要么嗜睡要么少眠,要么胡吃海喝要么不思茶饭。他们还会感觉体内的精力都被抽榨得一干二净。
曾有抑郁症患者描述自己的感受。有些人感觉像是“黑云压人人欲摧”;有些人觉得是空虚麻木;还有些人觉得是极度的疲惫,疲惫到起床都艰难无比,走到门口取信就像是在健身。
“比起真实的颜色,在患者眼里,世界看上去要来得灰暗,”杜沙姆说,与常人不同的是,人际关系、工作乃至生活都不能使其焕发活力,他们只觉得空乏枯燥并且很难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
男性患者会变得怒气冲冲、富有攻击性并且很容易火冒三丈,她认为,他们“总试图'以酒灭火’,却只能得个'火上浇油’。”(“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实他们是在试图逃避这种负面情绪,”杜沙姆补充道。)
产后抑郁通常也只是被当做“生孩子后的小忧郁”而潦草打发,杜沙姆说。然而,尽管是一个要治疗且能治好的疾病,产后抑郁症却总被忽略。在这方面,“关注产后抑郁”的倡导者凯瑟琳·斯通注意到某些调查显示,产后忧郁症患者中只有15%的人得到过专业帮助。
经历过心脏手术的人有较高的抑郁症患病率,可在这方面却同样没有人关注并采取措施,杜沙姆说,“他们在术后会通常会经历一次从未遇到过的道德叩问,”而且还可能难以“重新开始生活”。
在此重申,悲伤和抑郁症不能相提并论:前者是遇到困境的正常反应;后者则是一种需治(且能治)的疾病。
试图压抑抑郁情绪而不允许它自由呈现。因压抑而堆积起来的抑郁情绪是导致负面想法产生的背后原因,因此,如果抑郁情绪未得到充分释放,负面想法会不断地冒出来。
对于抑郁情绪,有些人会习惯性地以穷思竭虑的方式,试图通过想通问题来消除抑郁。然后这往往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因为事实上当一个问题被想通之后,总会不断地有新的问题制造出来,于是你又得努力去想通新的问题,从而陷入一种思维沉溺之中无法自拔。思维沉溺背后是未被释放的抑郁情绪在作祟。同时,只是一味地坐着或躺着乱想,更会导致兴奋的堆积,不利于抑郁情绪的消解。
正确应对抑郁情绪的态度是跳出思维沉溺的怪圈,培养一种视想法为想法的新的态度,不去追逐想法或努力想通问题。对于抑郁情绪,不是去努力解决它,而是跟它在一起。在抑郁时,不妨体验这种情绪,体验抑郁时身体的感受(比如那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与抑郁情绪在一起。这种对于抑郁接纳与理解的态度和不跟抑郁想法作战的态度,反而能让抑郁情绪能够得到直接的满足与表达,而不是一味的被压制。当抑郁情绪能够被充分的理解与表达,它们的能量便会下降。当然,由于害怕被负面情绪所吞没,人或多或少会畏惧去全然的体验情绪,但这是可以逐步培养的能力。
抑郁症的形成,往往会有一个缓慢加重的过程,时而缓解,时而加重,直至波浪式地降到谷底。在恢复期,也呈现出类似的特点,时好时坏,逐步好转。这是抑郁症比较典型的病程。
对抗抑郁症,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场持久战,并不能马上取胜。因此,如果得了抑郁症,不要期待着能迅速好转,短则一两个月,长者要一年以上。可以两方面着手去应对抑郁症状:一是寻求外力的帮助,二是改变生活方式。
抑郁患者往往不习惯于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感受,有苦总会选择自己扛着。久而久之,那些消化不了的负面情绪便转化为抑郁的心境。抑郁的人处于无力与脆弱的状态。
七种心灵“兵器”,其中有四点是我们所谓的“负面心理”:悲伤、愤怒、内疚和恐惧。但作者却说,要把负面情绪看作自己的朋友,带着心理问题去积极生活。直面自我的心灵真相,不隐藏纯粹的悲伤,不压抑负面的情绪,确是生活中很多人难以真正做到的一点,也是本书让我最有触动的一点。诚然,记住快乐固然是人的天性,但若因此负面情绪总是被隐藏压抑的话,它会愈积愈多,最后足以影响一个人的思维与行动,甚至使人陷入情绪的泥潭无法自拔。
“无数的心理治疗师都发现,悲伤的过程,是告别不幸的过去的必经之路。”心理学发现,人在极度悲伤时会想到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正如自命不凡的瓷兔爱德华,在遭遇一次孤独无助的流浪之旅后,才开始想念善良的主人,开始学会感受爱与付出爱。所以,无杂质的悲伤不会撒谎,它会帮助我们拨开表象的烟云,认清关系的本质。
拿我自己来说,高考失利后曾经痛哭一场,内疚、自责、伤心、迷茫,都有,后来哭累了也就想通了,收拾好心情,顺其自然。奇妙的是,之后我并没有为高考失利再次大悲大恸,想必正是在那场痛哭中,我感悟到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每一站只是停留,未来还在自己手中,不曾改变。生命本没有如此脆弱,有时我们缺少的只是一场恰当的情绪发泄而已。医学上有个名词叫“脱敏”,用在这里也十分妥帖。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不自欺不逃避,逐步脱敏,才能推翻心中阻隔真相的那堵墙,才能将心灵腾出空间,盛放未来的人生蓝图。
原生家庭对每个人性格的莫大影响。我们的某些情绪或者倾向也许是自身难以控制的,其背后潜藏着原生家庭赋予的童年记忆,更具体地说,大多是父母生活思维与方式的投影。然而父母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所以我们早期性格的形成也不受我们控制,这是人生的悲剧性实质,我们只有面对。不必怪罪父母,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毕竟父母也是他们原生家庭的产物,怪罪父母其实也是一种逃避。我们所要做的只有认清真相,改变自己,从自己开始把这种心理轮回斩断。这个角度的解读再次证实:我们的力量不在于我们看上去有多快乐,而在于我们的心离我们的人生真相有多近。
很多人对《后会无期》的一句台词印象深刻:“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这些道理和你还没有关系,它们还不是你自己的”,我们必须通过自我察觉,清晰捕捉这些道理在自己身上的展现,然后内化成自己的准则,好的改变自然发生。
悲痛伤肺又伤心
&&& 悲欢离合、引吭悲歌、悲喜交加,甚至乐极悲生……与悲有关的成语比比皆是,因为人总免不了经历生老病死、生离死别。
  七情过度皆可伤人,其中悲哀常因为连绵不绝而危害更大,《素问·举痛论》说:“悲则心系急,而肺布叶举,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严重者可使生命之气衰竭而死亡,正如《灵枢·本神》所说“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
  在五脏中,悲首先伤害肺,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悲则气消”,因为肺主气,司呼吸,是人体之气的重要来源。人们在过度悲伤时,肺受伤,往往会表现为“哽 咽”,即呼吸、说话都有障碍;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全身无力、四肢发软;如果长期持续,就会出现肺的严重病变,如林黛玉在父母双亡后因悲伤而患上肺病,经常咳嗽,最后大量咯血而亡。
  悲除了伤“肺”外,还会伤“心”。《素问·举痛论》说“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认为悲哀过度,先伤心后伤肺。悲伤过度的人往往有神志恍惚、失眠、胸闷甚至心痛等症状,就是悲伤心的表现。因此,冠心病患者尤其不能过度悲伤,否则容易出现心肌梗死。
  悲哀并不是“无药可解”的,中医就经常用五情相胜的方法来调节,喜胜悲,怒胜悲。在《古今医案按》里,一个人因父亲过世而悲伤不已,渐渐地发展为心痛,而且心下胃脘部出现了一个杯子大小的结块。张从正了解到详情后,学巫婆的样子胡言乱语、手足舞蹈。患者看到一代名医张从正居然如此搞笑,禁不住哈哈大笑起 来。一两天后,患者的心下结块就不见了。这是喜胜悲的一个明证,其实怒也可治悲痛。
  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事情诱导患者的情绪,而且患者又经常无故忧愁,不防按一按百会穴。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是一个小凹陷。百会穴是督脉上的穴位,如果有时间和精力可以每天艾灸10分 钟左右,如果没有时间每天用中指按揉也是有效果的。按揉百会穴除了治疗或缓解无故哭泣外,还可以防治头痛、头晕、高血压、低血压、失眠、焦躁等病症。
经营者,从经营自己开始
改变的愿心和实际的能力,哪个重要?
要有愿力成为作为经营者,就先从会经营自己开始,因为这是成为经营者的基础。
人生在世,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使命。其实,每个人的使命都应该是为别人服务,只是以不同的形式服务罢了,目的是为了成就别人,其实也是为了成就自己。为别人服务的前提条件是什么?要有健康的身体与心灵。一个经常生病的人,怎么期望他去服务他人(当然,有些人例外,他因为前世的业障,今生必须以生病来为别人服务),一个心理有问题的人怎么期望他把足够的正能量给别人?
1)从“道,可道,非恒道”的角度来讲,事情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自己给定义的,当心境出问题,好与坏是可以转化的。
2)从能量学角度来说,我为什么生气,抱怨,因为我没有从对方那里把能量掠夺过来,因此而生气。我们都知道,一般人心理都有个“小我”,小我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会不断的向外求,来获得生存的能量。比如,想通过控制别人,让别人听自己的(小我认为是为了对方好)来满足自己,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3)从五行的角度来说,喜欢抱怨,生气的人,是阴土性格的人,这样的人一般脾胃不太好。原本我们是有阳土的,比如,诚实,守信,自信。但是因为环境的变化,我们便生出了阴土,怨气大,多疑的特点就出来了。所以,经常会不满意别人的言行,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找到问题的原因了,怎么解决问题是关键。经过我实践的方法有如下
1)比如,如何不去掠夺别人能量来满足“小我”?从能量本身的角度出发,人生本具足,我们本身的能量是很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看到小孩子就会从心理生出喜欢之感,为什么?因为他们能量很足,他们随时随地可以给别人无条件的微笑和爱,逗别人开心(不包括哭闹的时候),想想我们小时候,也是有这种能量,可是长大了,因为我们被生活,环境的种种不愉快将这些能量包起来了。怎么才能重新把能量找出来呢,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说,我们要经常要把自己的爱,喜悦分享出去。
我做了什么:比如,从佛学的角度讲,就是经常布施,布施不是一定要给出金钱,所以我常给人一个微笑,给别人一句鼓励的话,同时,这也就是日常中的修行,修自己的德行,有德才可以养财。从最近的炒股经历中,我的经历更是证明了这点。
2)从阴阳角度来说,能量为阳,自己向外求能量,是因为觉得自己缺能量,那么一味的求阳,反而阴会越重,所以越求越缺阳。正确的做法是,去找到需要的阳的人,把你的阳给他。
我做了什么:例如,我看到喜欢说服别人的人,控制欲强的人,就把我的心得体会与道理,讲给他(给别人讲的道理,何尝不是在讲给自己听?)听,这样我发现我不向外求能量了,能量反而越来越强了,也就是阴阳反而平衡了。
3)从心理学角度,一个经常爱抱怨的人,其实根本原因是来自于恐惧,也就是说,肯定是在某个阶段受过伤害或者对其内心有过深刻影响,这种记忆一直存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虽然我们不记得了。所以要通过心理疏导来找到是什么事情让他产生了这种恐惧,因此而想控制别人。
我做了什么:所以我通过学习心理学,和心理沟通方面的知识(可能因为自己是老师,以前学过心理学,所以在重新学的时候,会有更深的理解)后,对自己进行的心理疏导,找到了藏在潜意识里的恐惧,然后将其化解,做心理治疗时,效果很显著,心情比以前开朗,对人对事的态度有了180的转变,以前的高血压,现在不吃药了也正常了,当然是结合了身体运动方面的治疗。
4)从佛学的角度,(1)佛家讲“修行的入手处-永远是自己的错”,这一点我以前很不理解,做起来更是难上加难。因为我觉得有些时候自己还是对的,怎么全是我的错了呢。首先,如果你认为自己有时候是对的,那遇事“小我”角度出发,遇到问题先抱怨别人或者外在,这样就把“小我”保护起来了,也就失去了成长的机会。因为我们觉得要负责任,要改变的是别人,是外在,而不是自己。那么真的所有自认为看不惯的事都是自己的错吗,比如,小偷,用王凤仪善人的观点,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自己的愿力与决心不够,没能影响到所有的人向善。
我做了什么:所以,当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遇事先从内在找原因,看看自己哪里做错了,这样做,不去看别人的过错,心态反而更加平和,更加客观的对待了。家人,朋友,同事都说我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感谢宇宙,感谢天地万物,感谢身边的亲人,朋友给了成长的机会。(2)以佛学理解,一,我们是通过在生活中修行,我们所遇到的种种其实是修行路上的考验,或者说,遇到的人和事都来成就我们的;二,我们承认错误,其实是因为以前造的业,现在受到果报,我相信因果,所以我能坦然接受发生在我身上的种种“委屈”,我是来还债的,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会还清,从而得已解脱。
5)从宇宙能量法则角度。我们发现经常会遇到“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情况,一个坏情况出现后,自己内在心态就会转坏,后面也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校长讲过,宇宙只回应我们“是”的部分。所以,当你有坏的内在心境出现时,我们会因此而感召其他糟糕的事情发生。
我做了什么:所以我改变了自己的内在世界,包括我的言行习惯,心理活动,待人做事的方式,将以前经常有的恨,怨气,排斥,担心,厌烦等变为温和,平静,喜悦,只想别人的好处,看什么都觉得很美好,对家人,朋友,同事更加的包容,理解。反而感召到家人,朋友及周围人对自己的认同与爱。在最近的股市上,我也收到了宇宙神奇的回馈,刚入市的时候,群里大多数人都说在挣钱,而我的却总是绿的,原因一,我没有修自己德行,所谓“无德不养财”;二,我没有给宇宙“我喜欢钱,我喜欢股票上涨”的信号,那时心理总觉得自己怎么可能在股市里挣到钱,我认为那不是通过劳动得来的,不应该挣到的。上了校长的财富课后,我发现其实以前是因为自己没那个本事(吃不到葡萄因为酸),内心不觉得能挣到钱,宇宙当然回应我“绿色”,改变想法后(有了正能量),现在都是飘红的。
6)从爱的角度。真爱是不能通过声音来传递的,爱是通过行动实现的!结婚几年后,发现,现在和老公的感觉不如以前了,刚谈恋时,两个相爱的人牵手去感觉对方,就能感受到爱。但是长时间的生活后,因为我们只用语言表达自己,拒绝了行动-触摸,出去也很少牵手了,所以我们的能量不再交融。不光是夫妻,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我们有时候受了委屈,去找朋友,在他/她还没有开口,只是给了你一个拥抱或者抚摸一下我的头或者肩膀时,我们便会感动的热泪满满,朋友虽然没有说话,但就给了我们爱的力量,我们觉得他们懂我们。所以爱不是通过说话来感受,我们与任何人的都不在语言里,不管你用多华丽的语言去表达,那些话只是去到脑袋里的,是不走心的。
我做了什么:所以明白了这个道理后,遇事我不用自己的语言直接去说服对方,而是用行动,用行动的结果来让对方感受到爱,感受到被尊重。当我这样对家人时,反而他们会主动来问我意见,之后将我的经验或意见说出,反而他们就接受了。
从以上所述可见,我们要想成为一个经营者,要先学会经营自己的身心,这是可以实现我们灵魂使命(为别人服务,实现自己的价值)的基础。
我相信我的感悟会对大家或多或少有所感悟。我相信我们在新教育,新财富,新思维的路上会成长的越来越快,祝我们大家在此生能做好自己梦,演好自己的戏!
什么是财富及与经营者的关系
很多人认为财富是车,房子,珠宝玉器。真的是这样的吗。那要看在谁的手上。如果是在经营者-卖方,如在4S店,在售楼处,在玉器店里那就是财富。但是在我们消费者手里那就是一个消费品。这就是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区别。4S店将车子卖出从而获得利润就变成了财富,但是车到我们消费者手里,就不是财富,可能还是负资产,因为我们还得给车加油,坏了还得维修等。所以是不是什么财富,要看你怎么思考,也就是看在谁的手上。消费者与经营者有何不同?经营者,处处为别人着想,为别人服务。消费者,贪婪,自私,占有欲,享受者。所以只有经营者才会与财富在一起。为什么会有人是经营者,反之,消费者,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财富不是物质方面的,是思维方式方面的。
反思:做一个经营者
1.经营身体。有消费者心态的人,是不可能拥有很多财富的,因为这样的人没有德性。我要做一个经营者,那就从经营自己身体开始
身体虽然也不是财富,但是我们也要经营好他,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为你所用。以前我在消费自己的身体。花大量的时间吃垃圾食品,逛街买名牌衣服。其实身体并不需要,只要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当然吃的是健康食品。这样的话,我就可以利用健康的身体去完成人生重要的有意义的事情了。所以,我要经营好自己的身体。
2.经营家庭与周围的人。我要经营自己的家庭,与周围的人,多为别人付出,不求回报。以前认为自己是个善良的人,总为别人着想,实际上还是一个消费者,因为为别人付出时,如果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心理就会不舒服,其实那不叫经营,叫交换。所以,作为一个经营者,才可以经营好家庭与周围的人。
二,新时代下,新思维与财富的关系
不同的时代获得财富的方式是不同的。我们正好处于转折的时代,从黑色文明时代已经步入了白色文明甚至蓝色文明时代。如果我们还想用旧有的思维在新时代去获得财富,赚到大钱。那不可能的。比如,在父母那一代,他们买东西都得去商店的柜台去买,但是在新时代只在有一个电脑一个鼠标,足不出户便可完成,而且价格还更便宜。所以如果想做实业,还是用原有思维必须有店面才能做生意,那很快就被市场淘汰。所以谁在这个转折点做出调整,将会赚到大钱。
反思:提供价值
白色文明时代,我们决定去淘宝哪家店去购物,取决于这个商家的信誉。所以已经不是一个以商品为价值标准而决定消费,所以我们每个人也要注意自己在家庭中,社会中的信誉。做一个经营者。比如,要珍惜校长给我们搭建的平台,注意自己的形象,多为别人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三,新时代下获得财富的最佳方式
互联网的时代,投资实业比投资金融风险更大。比如,沃尔马,一家美国的世界性连锁企业,是全球最大的线下零售企业,结果被阿里巴巴抢了生意。像沃尔马这样的企业是典型的黑色文明下的产物(财富源头-四大文明思维,相信大家通过看其他同学的文章已经知晓),黑色文明就是规模大,制度化。而白色文明是轻资产,灵活性强。所以,现在投资金融是最好的选择。原因如下:
原因一,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不可能超越第一,就加入第一。比如投资其股票。这种方式轻轻松松就可以赚大钱,因为不需要自己亲自操作公司,只要有一台电脑,有个鼠标就可以操作,资金变现也是最快的,当然前提是你要有头脑,有眼光。
原因二,像我们这样的打工族,手里有些存款,虽然数目不大,如果存到银行,就是赔钱,因为通货膨胀率比存款利息都高,所以正好投入股市,参与经营,在次也能拿到股息和分红,何乐而不为呢。
原因三,可以像股神巴菲特一样,实现财富自由。
当然,“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要有很好的决策智慧。怎么样获得决策智慧?
1.要学会正确投资。投资自己的身体,不要投资在吃喝玩乐上,身体只要五谷杂粮便可。投资在精神方面,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的头脑,去获得更多的智慧。
2.投资人际关系。投资和财富有关的人或事。跟财富之源在一起,李嘉诚的司机就是因为跟对了人,所以等他退休也是个千万富翁。
1.我不做赌徒
中国是典型的黄色思维,做事喜欢不动脑子碰运气,跟风。有人说全球赌场专门给中国人开的。中国人专门是给庄家去送钱的。因为我们黄色思维的国人最大的人性弱点就是赌徒心理且贪婪。网上有一则报道,说一个男子曾经是单位工作的积极分子,因为做股票被套,背上近百万的债务,为扳回不利局面,他竟想去澳门赌场一博,结果又输了20多万。难道去赌博就赢不了吗,不一定。赌场有规则,只要你有头脑,知道庄家在想什么,找到他的游戏规则,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住自己的贪欲,那么赢点钱是很容易的,比如,如果做到以上两点,有自己的心理底线,不管输赢,堵两把就走,你就会赢。所以不是赌博就一定会输,去掉黄色思维,如果没脑子,做什么都会输。
2.活的明白
我以前是很典型黄色思维的人,自高自大,总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做事的时候,我从来没有问过“凭什么让我赢”,在股市里,采用鸵鸟战术,拒绝认知风险,觉得就是无风险,这种个性缺陷就是别人的致富机会。所以我必须得知到“凭什么让我赚”。所以以后做事要有脑子,活的要明白,买入与卖出都要有理由。
3.抓住机会
人生看起来有很多的机会,其实真正的大机会没有几次。目前,市场给了我们很好的机会,给了我们穷人和富人平起平坐的机会,所以,回去好好学习消化校长教我们的知识,抓住这次机会。
&&&&&&&&&&&&&&&&&&&&&&&&&&&&&&
四,财富自由和什么有关
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富足,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被绑了,谁绑了我们?是工作?是你的老板?是家庭责任?那么这些人强迫你了吗?不是,是观念绑的我们,是别人告诉了我们一个观念,比如,为我们要读大学?我们读完大学要给别人打工?是这些观念绑了我们。所以要获得财富自由就要找到这些观念并解除。所以不要外求找原因,要自己内省,自己松绑。
2.你要懂金融投资,掌握财富思维。如果不懂你将永远也不可能获得财富,拥有多少钱都不敢离开单位,因为你一直在追赶金钱的脚步,所以了解财富思维,金钱将追着你跑。
3,会做人,要有德行
如果一个人没有德性,最终将不可能财富自由。比如,和田一夫,曾经拥有世界400家百货店和超市,可是70岁时失去了财富自由,连生活都成了问题。
因为在他眼里只有利益,一生追着金钱在跑,但他不会做人,不注重道德修养,因此他不会拥有良好的德行而受人尊敬。所以他不会与人相处,不会做事,不肯照顾跟着他的员工。所以在他落寞之前,竟然没有下属向他汇报公司已经出现的风险,更没有人在他落寞之后去给他一碗饭吃。所以财富是喜欢有德之人。
由此可见,财富自由和拥有多少金钱没有关系,和我们的心有关系,一颗不贪婪的心;和我们的智慧有关,不要活在别人观念里;和你懂不懂理财有关,钱少,投资在合适的地方你也会得到大量财富。做应该做的事,不要乱吃乱花钱。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吃什么更容易减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