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病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如何远离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病毒也随之增多。手足口病的普遍易感让很多人都担心不已。而手足口病目前并没有疫苗,那么应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手足口病是一种有着传染性很高的疾病,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儿童。它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
  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虽然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什么疫苗,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6.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1.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2.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相关阅读推荐:
现在的生活学习压力都很大,节奏也很快,很多时候会...
都说一白遮百丑,小编认为还应该加句“一高帅上天”
经常都能听到灰指甲,并且也知道灰指甲是传染的,那...怎样预防手足口病_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_太平洋亲子网健康库
您现在的位置: &
& 预防保健
手足口病预防保健:
  一、个人预防措施: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相关阅读:慎!春夏季谨防手足口病卷土重来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相关阅读:手足口病四成来自幼儿园
  三、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相关阅读:
太平洋亲子网“自诊小工具”,帮你看看得了什么病,快试试看!
您浏览过的疾病
您暂时没有浏览任何疾病或COOKIE未正确使用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家长和孩子警惕手足口病 教你如何预防手足口病-中新网
家长和孩子警惕手足口病 教你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进入十月,秋高气爽,天气明显转凉,手足口病也可能卷土重来。为此,医生告诫广大家长,注意孩子的身体异常情况,谨防中招。
&&&&手足口病患儿激增
&&&&据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生潘开宇介绍,进入10月后,萧山区手足口病的患者激增:“我在门诊坐诊半天,看了70多位小病人,其中有20多人是手足口病患者。”据悉,今年的10月1日到10月15日半个月间,儿科门诊量为5349人,其中手足口病的患者占到30%左右。
&&&&潘医生介绍说,手足口病有一定的潜伏时期。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中,患者人数可能还会有所增加,因此,家长要引起重视。
&&&&据了解,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但大多数患者症状是轻微的,少数患者可并发脑膜炎、脑炎、呼吸道感染、心肌炎,可是也有个别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潘医生解释说,手足口病可由严重程度分为四期,如果有少数患者已经达到了三期,那就是非常危险的,如若控制不当,病情可在数小时之内就蹿至四期,就是死亡。
&&&&据悉,该病各年龄段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小于等于三岁的年龄发病率最高,成年人隐形感染比较多,不发病但可以传染。该病潜伏期一般2―7天,由于前期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都为突然起病。
&&&&潘医生介绍说,手足口病的症状早期表现为发热,部分患者伴有手足口腔的症,咳嗽、呕吐等,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幼儿。患者体温多在38℃左右,但也有会飙升至39度的。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谈起防治,潘医生觉得没有什么所谓的“土办法”,只能多注意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卫生,注意居所通风,勤晒衣被,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也要尽量避免与其他患儿的接触,每天都要给孩子检查手心、脚心和口腔是否有异常,注意孩子的体温变化。还要搭配膳食,增强孩子的抵抗力。潘医生说:“其实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的,家长也没必要太惊慌失措,早发现早治疗即可。”
&&&&潘医生最后表示,如果家里的孩子在确诊为手足口病后的复诊阶段,有出现高热不退、嗜睡、两眼凝视、四肢无力、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呼吸浅促等状况,一定要连夜带孩子来就诊,绝对拖不得。
【编辑:刘虹利】
>健康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足口病怎么预防有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