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青:美国的伤心和穆斯林女孩图片移民群体需要自我背书么

美国穆斯林的教派与族群构成
一、美国伊斯兰教的来源
说起美国与伊斯兰教,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追溯至美国建国初期。北非穆斯林国家摩洛哥是第一个承认美国独立的国家。为此,美国与摩洛哥还签署了一份协议,在这份协议中杰斐逊总统明确表示美国不是一个基督教国家。杰斐逊总统对伊斯兰教的经典也不陌生,他自己就拥有一本《古兰经》。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美国第一位穆斯林国会议员凯斯&埃里森(Keith
Ellison)在宣誓成为国会议员时所用的就是杰斐逊珍藏的《古兰经》。此外,杰斐逊还是斋月期间在白宫请穆斯林开斋的第一位美国总统。2010年,奥巴马总统在白宫请美国穆斯林开斋。他在讲话中就提到了杰斐逊总统宴请穆斯林的历史。
穆斯林与北美的联系则要更早。根据古代阿拉伯文献记载,在10世纪左右,科尔多瓦穆斯林卡什&本&萨义德&本&阿萨德进行了横跨大西洋的航行并返回西班牙。12世纪,来自同一地区的水手也横跨大西洋并留下了从科尔多瓦到海洋尽头需要航行两个月的记录(1)。据史料记载,早在1717年一些说阿拉伯语的奴隶到达了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美国。这些奴隶信仰伊斯兰教。
非洲裔美国人对伊斯兰教的皈依和来自世界各国的穆斯林移民对于今天的美国穆斯林社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美国的非洲裔穆斯林最早可追溯到奴隶贸易时代。有学者估计,18、19世纪从非洲运往美洲的奴隶当中,穆斯林的比例约为20%。由于穆斯林奴隶被剥夺了履行自己宗教功课的权利,并没有形成穆斯林社区。20世纪初,随着美国非洲裔黑人族裔认同意识的增强,黑人诺布尔&德鲁&阿里(Noble
Ali)开始宣扬黑人的祖先是摩尔人,美国黑人早期的穆斯林身份因奴隶贸易和种族隔离而被迫丢弃。阿里号召黑人回到他们摩尔人祖先信仰的伊斯兰教中,并于1913年建立了美国摩尔人科学神殿
(Moorish Science Temple of America)。(2)1930年,华莱士&穆罕默德(Wallace
Muhammad)发起成立了&伊斯兰民族&(Nation of
Islam)组织。1933年4月,他被驱逐出底特律,从此神秘消失。1934年,伊利亚&穆罕默德(Elijah
Muhammad)成为&伊斯兰民族&领导人。他继承了华莱士的主张,并把华莱士神化,说华莱士是神的化身,而自己是华莱士派遣的先知。伊利亚&穆罕默德吸引了大批贫穷黑人的追随。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拳王穆罕默德&阿里。1975年,伊利亚&穆罕默德去世,他的儿子沃瑞斯&丁&穆罕默德(Warith
Muhammad,)成为&伊斯兰民族&的领导人。在伊利亚生前,沃瑞斯就已皈依伊斯兰教逊尼派。他接任后抛弃了父亲不符合伊斯兰教教义的主张,并将&伊斯兰民族&更名为&西方伊斯兰世界共同体&(World
Community of al-Islam in the West),后又更名为&美国穆斯林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Muslims)。在沃瑞斯的领导下,非洲裔穆斯林群体的数量不断增加,影响也逐渐扩大。今天非洲裔穆斯林约占美国穆斯林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美国穆斯林研究领域,一般将穆斯林移民美国的历史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1875年左右,一些叙利亚和黎巴嫩的穆斯林来到美国。另外,还有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希腊甚至土耳其本土的穆斯林漂洋过海到美国寻求财富。20世纪初,移民穆斯林建立了清真寺,其中一座位于爱荷华州的塞达&拉皮兹(Cedar
Iow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断了这股移民潮;第二阶段的移民潮出现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由于移民法律的歧视性规定,来自中东的穆斯林很难获得公民身份;第三次移民潮发生在1947年至1960年代中期,主要包括被以色列侵占了家园的巴勒斯坦人,财产被纳赛尔国有化的埃及人,1958年革命后逃离家园的伊拉克人和在政府中被排挤的叙利亚人。此外,还有来自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和前苏联的穆斯林。这些人往往教育水平高,并多出生于名门望族;第四波移民潮开始于1967年,一直延续至今。这波移民潮与1965年美国约翰逊政府对移民法的修改有直接关系。由于废除了配额制,使得非欧洲国家的人移民美国变得容易,加之美国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大量移民涌往美国,其中有许多是穆斯林。他们普遍受过高等教育。当然也有例外,如来自黎巴嫩的什叶派穆斯林和巴勒斯坦人,他们在黎巴嫩的冲突中丧失家园,很多人是文盲。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前后有大量的伊朗人移民美国,他们主要集中在洛杉矶和纽约两地。(3)这部分人多接受过良好教育。
穆斯林移民美国主要经历了上述四个阶段。第一和第二阶段的移民多以男性为主,其中的大多数都已融入美国社会,所留下的宗教遗产并不多。真正对美国伊斯兰教历史产生影响的是第三波和第四波移民。无论是清真寺的建设,还是穆斯林组织的成立,主要是二战以后的事。2000年,伊合桑&巴格比博士等人对1200余座清真寺的调查发现,只有2%的清真寺建于1950年以前。有一半的清真寺建于1980年以前。另外一半建于1980年以后。87%的清真寺建于1970年以后。在组织建设方面也有这样的特点。如表1所示,绝大多数组织成立于1970年代以后。移民穆斯林成为一个有活力的宗教团体始于1970年代,年代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
二、美国穆斯林人口及其分布
美国政府的人口统计信息不包括宗教信仰。有一些研究机构,通过抽样调查,估计某种宗教的信仰人数。1992年,法理德&H&努马尼(Fareed H.
Numani)在《美国穆斯林人口:一个简要的申明》一文中估计当时美国穆斯林人口在400与600万之间。1993年,玛丽&H&库珀(Mary H.
Cooper)也作出了同样的估计。1995年8月,纽约时报估计穆斯林的人数有600万,并认为伊斯兰教有望于20世纪90年代末超过犹太教成为仅次于基督教的美国第二大宗教。1997年,万尼&亚孜柏克&哈达德(Yvonne
Haddad)在其《美国伊斯兰教一百年》一文中则说:&如果穆斯林社区以当前的速度增长,那么2015年之前伊斯兰教将成为美国第二大宗教&。2001年,由伊合桑&巴格比博士主持的美国&清真寺研究项目&通过对1209座清真寺的调查,发现有200万人与清真寺有关联,他由此得出结论说:&美国有600万到700万穆斯林,这样的估算似乎是合理的&。巴瑞&A&考斯敏(Barry
A. Kosmin)和阿瑞拉&凯撒(Arila Keysar)两位学者主持的&2008年美国宗教认同调查&(American Religious
Identification
Survey)所得出的数据是134.9万人。这两位学者分别于1990年和2001年也做过同样的调查,得到的穆斯林人数分别是52.7万人和110.4万人。
有学者形象地说:&美国穆斯林的人口到底有多少,这取决于你问谁。如果是穆斯林和穆斯林组织,那么数字就有可能比较多,达到600至700万;但是如果是其他人或组织,你就会发现数字是200万甚至更少&。
美国几乎所有的州都有数量不等的穆斯林,即便是远离本土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也有清真寺。在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州穆斯林人口最为集中,约有25%的穆斯林生活在加州。纽约生活的穆斯林占穆斯林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大多数的重要城市穆斯林人口较多,如纽约、洛杉矶、芝加哥、休斯顿、波士顿和底特律等城市。另外,清真寺的分布情况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美国穆斯林的地域分布。伊合桑&巴格比等人的调查发现,清真寺分布情况是东部地区占30%,南部26%,中西部29%,山区/西部15%。
美国穆斯林的人口分布特点可以用&大分散,小集中&来概括。所谓&大分散&,是指美国的绝大多数州都有穆斯林居住并且有清真寺或伊斯兰中心等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场所,小集中是指穆斯林在美国的东部、中西部、南部和西部的大城市里有较多的人口和宗教活动场所。
三、美国穆斯林的教派
据珍妮&史密斯(Jane
Smith)估计,约80%的美国穆斯林属于伊斯兰教的逊尼派,什叶派约占20%。皮尤研究中心2007年的调查数据显示,50%的穆斯林认同逊尼派。16%的穆斯林认同什叶派,有22%的穆斯林只认同自己是穆斯林,不归属于任何特定的教派,5%的穆斯林认同其他的派别,另有7%的人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在伊朗裔穆斯林当中,有91%是什叶派穆斯林,另有6%是逊尼派穆斯林。6%的巴基斯坦裔穆斯林认同自己是什叶派穆斯林,阿拉伯裔穆斯林中则有19%的人属于什叶派。来自南亚其他国家的穆斯林当中也有4%的人是什叶派穆斯林。有2%的非裔穆斯林是什叶派。外国出生的穆斯林在美国穆斯林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65%。而在外国出生的穆斯林当中37%来自阿拉伯地区,27%来自南亚,伊朗人只占12%。由于伊朗人在美国穆斯林当中所占比例很低,同时占总人口比例很高的阿拉伯人当中有19%认同什叶派,同样高比例的南亚裔穆斯林也有5%的人认同什叶派,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尽管有91%的伊朗人是什叶派,伊朗人在美国什叶派穆斯林中所占的比例则要远低于这个比例。
在皮尤的调查数据中,虽然有22%的穆斯林并没有选择什叶派或逊尼派,只承认自己是穆斯林,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这些人不能归于其中的一派,只是说明这样的分类对他们没有意义,或者说他们不愿意被这样分类。进一步分析具体数据,我们完全可以解释这种情况。数据显示美国出生的穆斯林当中,有30%的人选择了没有特定教派归属,这说明只有14%的第一代移民穆斯林做出了同样的选择。非洲裔穆斯林中选择此项的比例高达34%,其他族裔的穆斯林比例则仅为10%。从这两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出生于美国和非洲裔背景是理解22%的穆斯林没有选择特定教派的主要原因。事实上非洲裔都是美国本土出生。简言之,非洲裔穆斯林最不愿意教派分类,或者说他们的派别意识最弱。但是派别意识弱不等于没有派别或不能归于某个派别。非洲裔美国人中尽管有什叶派穆斯林,皮尤调查也发现有2%的非洲裔穆斯林认同什叶派。笔者在洛杉矶也曾造访过一家非洲裔什叶派穆斯林的清真寺。但是自1975年以来,非洲裔穆斯林中沃瑞斯&丁&穆罕默德领导的逊尼派穆斯林一直占据主流。那么,为什么在逊尼派穆斯林占主流的非洲裔穆斯林社区中,竟然高达34%的人说自己不归属特定教派呢?一个原因是,这样分类对一个远离穆斯林世界、原本就处于十分边缘的宗教少数群体来讲是没有意义的,同时也会被认为是有害的。另外,与来自穆斯林国家的移民相比,非洲裔穆斯林不存在对伊斯兰内部派别之争的历史记忆。虽然从研究分类来讲,他们属于逊尼派,但是对非洲裔穆斯林来说,他们是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除此之外,都是无意义的。故此,教派意识更淡薄,不愿意接受外部分类也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四、美国穆斯林的族群构成
&如果谁想看穆斯林文化令人眩晕的丰富与多彩,专家建议去两个地方。一是麦加圣城,在那儿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穆斯林朝觐者履行他们的朝觐功课。另一个就是美国。一直有一个说法,那就是今天美国穆斯林社区内部族群的多样性堪称世界之冠,无出其右者。&(4)
上述说法以极其生动的方式告诉我们美国穆斯林族群构成的复杂性。美国穆斯林族群构成的复杂程度同样堪称美国各宗教之最。美国穆斯林的人口数量,各种估计数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同样,美国学术界对美国穆斯林人口中各族群所占比例也存在着多种说法,差异也比较大。美国穆斯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非洲裔穆斯林、阿拉伯裔穆斯林和南亚裔穆斯林。另外,还有来自伊朗、土耳其、欧洲(主要指波斯尼亚人、科索沃人)、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各国的穆斯林移民和美国盎格鲁-撒克逊白人与拉丁裔的改宗者。不同族裔的穆斯林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由于存在分类差异,我们也就难以找到可以完全加以比较的研究数据。
1999年,巴-玉努斯(Ba-Yunus)和斯迪克(Siddique)提到,在美国穆斯林中非洲裔占30%,阿拉伯裔33%,南亚裔29%。根据巴-玉努斯的估计,其他族裔仅占8%。2009年,盖洛普针对美国穆斯林的调查发现,35%是非裔美国人,28%是&白人&(主要是中东人和一些白人改宗者和东欧人),18%是&亚洲人&(主要是南亚人,还有一些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人)(5)。伊合桑&巴格比等人的研究报告,反映的是经常参加清真寺的族群构成。南亚裔的比例是33%,非洲裔30%,阿拉伯裔25%,非洲人(6)(撒哈拉以南各国)3.4%,欧洲裔(指波斯尼亚人、塔塔尔人、科索沃人等)2.1%,美国白人1.6%,东南亚裔1.3%,加勒比裔1.2%,土耳其裔1.1%,伊朗裔0.7%,拉丁裔是0.6%。
虽然我们尚无法获得各族群在穆斯林总人口中的确切比例,但是从巴格比博士等人的调查发现,我们可以有一个比较明晰的族群分布图。在1200余座清真寺中,90%的清真寺至少有一些坊民是阿拉伯人,87%的清真寺至少有一些是南亚和非洲裔。略有一半的清真寺有来自其他族群的穆斯林。40%的清真寺有非洲人和美国白人。20%至30%的清真寺有欧洲人、东南亚人和土耳其人。单一族群构成坊民多数的清真寺有64%。这个族群要么是非洲裔要么是南亚裔。31%的清真寺,其坊民由两个主要族群构成,最常见的是南亚裔和阿拉伯裔的组合。只有5%的清真寺坊民的族群成分很复杂,也很平均。另有7%的清真寺,坊民由单一族群构成。24%的清真寺,坊民中单一族群占总人数的90%。属于这两种情形的清真寺主要属于非洲裔穆斯林。(7)
在美国的本土穆斯林当中,白人新穆斯林(8)虽然数量不多,其对美国穆斯林社区的影响力却不容小视。如被认为是北美第一个&盎格鲁&皈依者穆罕默德&亚历山大&卢赛尔&韦伯(Mohammed
Alexander Russel
Webb,)于1893年代表世界穆斯林参加了美国召开的世界宗教议会。白人新穆斯林英格丽德&麦特森(Ingrid
Mattson),是&北美伊斯兰协会&的现任主席。北美伊斯兰协会是美国穆斯林最重要的伊斯兰组织之一。还有活跃在当前美国伊斯兰教界的白人新穆斯林哈姆扎&玉素甫、舒瓦布&韦伯等人。一般估计白人新穆斯林的数量在4万到7.5万人之间,其中多数是女性。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美国穆斯林的族群、宗教和国家认同研究&(12XMZ084)的阶段性成果]
(1)Fachrizal Halim, &Pluralism of American Muslims and the Challenge of
Assimilation&, Journal of Muslim Minority Affairs, Vol. 26, No.2 August
(2)/EBchecked/topic/391620/Moorish-Science-Temple-of
(3)伊朗移民除了穆斯林外,还有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和巴哈伊教徒。
(4)Carnegie Challenge 2001 Muslims in America: Identity, Diversity and the
Challenge of Understanding, Carnegie Corporation of New York.
(5)Muslim Americans: A National Portrait, p2, 转引自美国穆斯林公共事务委员会发表的&An
Introduction to Muslim America&一文。
(6)在讨论美国的族群时,&非洲裔&和&非洲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非洲黑人奴隶的后裔,英语是&African
Americans&;后者指近年来从非洲撒哈拉以南各民族国家移民到美国的非洲人,英语是&Africans&。
(7)Ihasan Bagby, Paul M. Perl, Bryan T. Froehle, The Mosque in America: A
National Portrait.
(8)指从其他宗教背景改宗伊斯兰教的美国白人。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
··········
版权所有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Copyright (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穆斯林移民在美国
内容来源:分享美国 地址链接:&&
近年来,移居美国的穆斯林(Muslim)日益增多。大多数美国人都给予美国穆斯林积极的评价。
请看下面的一组统计数据:
每年大约有10万新的穆斯林来到美国。
从1992年至2012年,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的穆斯林人数增加了一倍。
大多数美国穆斯林都通过移民渠道来美。
12月的调查表明,近60%的美国人对美国穆斯林有好感。这个数字自2001年以来有所增加。
移民是美国有史以来悠久的传统之一,但新移民的来源始终在不断变化。最初,新移民来自英国各地,然后来自德国的移民纷至沓来。后来更多的人从爱尔兰和欧洲南部和东部接踵而至。近几十年移民主要来自墨西哥和拉美其他地区。如今的移民越来越多地来自东亚地区和穆斯林世界。
美国和其他国家一样,社会上往往会出现。但是在美国,任何群体都得到接受并可归化为充分拥有权利和义务的公民,为我们国家的兴旺发达作出独特的贡献。
欧巴马总统(President Obama)在12月份的一次演讲中作出了最好的表述。他指出,
请看今天美国穆斯林展现的精神风貌。
他们有些人以医生为职业。(&
AP Images)年轻学生兴高采烈地参加毕业典礼,父母也为此感到骄傲。图为穆罕默德·阿明(Mohamed
Amin)刚从纽约市(New York City)著名的布朗士科学高中(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毕业。 (& Getty Images)看这些美国年轻人玩得多高兴。(&
Getty Images)在美国,各种信仰的公民都可以自由地戴头巾或穿戴其他宗教服饰。(&
Getty Images)
他们可以自由地聚集在一起奉行自己的信仰。图为新泽西州提内克市(Teaneck, New
Jersey)的居民参加一年一度的宰牲节(Eid al-Adha)祈祷会。(& Getty
The United States continues to welcome record numbers of Muslim
immigrants. And an increasing majority of Americans view Muslim
Americans favorably.
Here are the facts:
About 100,000 Muslims
arrive in America each year.
The Muslim share of
immigrants granted permanent residency in the U.S. doubled from
1992&to&2012.
A majority of Muslim
Americans are immigrants.
A December poll
reports that nearly 6 in 10 Americans hold favorable views of
American Muslims, a figure that has increased since 2001.
Here’s another fact: The sources of new immigrants are always
changing. It’s the oldest of American stories. At first the new
faces arrived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England and then from
Germany. Many more followed, from Ireland and from southern and
eastern Europe. More recently, immigrants from Mexico and other
parts of Latin America predominated. Today immigrants increasingly
come from East Asia and the Muslim world.
As in other nations, anti-immigrant
sentiment&, even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every group has been
accepted as full-fledged citizens and made its distinctive
contributions to our national identity.
President Obama put it best in December:&
So what do today’s Muslim Americans look like?
look like doctors … (& AP Images)…
or like proud graduates and their parents. Here, Mohamed Amin has
just graduated from New York City’s prestigious 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 (& Getty Images)And
sometimes, they look like young Americans having fun. (& Getty
America, citizens of all faiths are free to wear headscarves or
other religious clothing … (& Getty Images)…
and are free to gather to practice their faith. Here, men in
Teaneck, New Jersey, greet each other at the annual Eid al-Adha
prayer. (& Getty Images)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摘 要:作为巴基斯坦裔英国作家,莫欣?哈米德的《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以9.11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充满悬疑、跌宕起伏"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试析《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中穆斯林的身份重构
2016年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作为巴基斯坦裔英国作家,莫欣?哈米德的《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以9.11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充满悬疑、跌宕起伏,又有着敏感主题的故事,引起极大反响。小说中,哈米德讲授了主人公作为穆斯林如何在美国获得短暂的成功,却因9.11事件的冲击导致事业和生活全面崩塌,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产生怀疑,进而回到故土成为穆斯林文化的回归者以及东西文化的沟通者,最终完成身份重构的经历。 中国论文网 /6/view-7145218.htm  关键词:穆斯林;9.11;身份重构   莫欣?哈米德出生于巴基斯坦拉合尔市,曾在美国生活十余年,是典型的“纽约客”,目前虽定居英国伦敦,也时常旅居于其他国家。这样的漂泊经历让哈米德“世界公民”的身份尤为特殊。他于2007年出版的《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The Reluctant Fundamentalist),被誉为“9.11后颠覆一代青年‘美国梦’的黑色悬疑小说”,被《纽约时报》《出版家周刊》评选为年度好书,并入围英国文学大奖布克奖决选作品。这部小说凭着其扣人心弦的悬疑情节,以及9.11事件这一挑动着西方世界敏感神经的故事背景,在读者之间引起强烈反响。正是因为视角的特殊性和关注点的敏感性,使得这部小说饱受争议、毁誉参半。   在《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中,小说主人公昌盖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赴美国留学的机会。毕业后进入一家顶级评估公司,在公司表现突出,获得高额薪水,同时与一名美国白人女子陷入恋情,可谓事业生活双丰收,逐渐成为了美国中产阶级的一员。   然而9.11事件后,人们意识到,作为一名穆斯林,昌盖兹从来没有真正进入美国的主流社会。昌盖兹虽然来自东方,是一名穆斯林,但是他也心怀“美国梦”,而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的倒塌,“有人用如此明显的方式让美国弯下了膝盖”,让昌盖兹的“美国梦”猝然破碎。例如,9.11发生后,他因为留着络腮胡子在机场受到严重怀疑而不得不接受特殊的严格检查,在检查人员面前脱掉大部分衣服只留一条内裤;在公司他遭受冷眼,不再享受和同事的交流;甚至在生活中也随时受到旁人的憎恨和自身安全的威胁。他开始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产生怀疑和挣扎,美国和巴基斯坦,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富足的西方生活和破败的家乡等等,这些对立都让他产生困惑,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然而,在秘鲁出差期间,一名老人向他道破真相,使其醍醐灌顶,终于完成了对自己身份认同的觉醒――“我成了一个现代版的苏丹禁卫军战士,正在为美利坚帝国效劳,而此时它正在侵略一个与我的祖国血脉相关的国家,而且甚至还有可能共谋要将我的国家拖入战争的阴影”。   这样的觉悟让昌盖兹的头脑终于清晰,于是他忍痛割舍下自己在美国收获的富足生活和濒临破碎的感情,毅然回到充满战乱威胁的故土上。在那里,他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终于获得了相对自由的话语权,在讲台上讲述他在美国真实的经历和故事,让学生了解在美国除了有很多成功的机会之外,作为一名他者实现“美国梦”也有着和当地人相比更多的挑战和困难。   作者哈米德对昌盖兹的人物刻画和经历描述,正是表达了自己作为一名世界公民对穆斯林在当今国际社会的身份认同的关怀,同时也希望自己对这一问题的书写能引起全世界读者对穆斯林群体身份认同的关注和反思。   9.11恐怖袭击事件不仅造成了无辜生命的伤亡,那些并没有参与恐怖袭击事件的穆斯林却也因为群体内部少数人的恶行而被迫成为“替罪羊”,代替犯罪者接受外界对他们无端的惩罚――“在公共舆论空间,伊斯兰教义被解释成一种崇尚血腥和暴力的宗教,信仰它的各种族群――穆斯林群体,在宗教保守主义、极右势力和媒体等多重力量的合力作用下,成功地被打上‘恐怖分子’(或恐怖分子的支持者)的原罪烙印,从而制造了美国自废除种族隔离以来,范围最为广泛的对宗教上的少数人的歧视、攻击乃至迫害的人权事件”。   所以,尽管大部分穆斯林群体是无辜的,同胞犯下的罪行却成为他们的“原罪”。他们就像昌盖兹在生活中的遭遇一般,不得不承受歧视、怀疑,甚至攻击和迫害,“一位受访的穆斯林女士说:‘恐怖袭击是插在前胸的一把刀,但人们的猜忌、不信任乃至报复是插在后背上的一把刀’”,9.11不仅伤害到被劫持的飞机上的乘客、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上的人们以及他们的亲朋好友,也不仅是因此而失去安全感并受到心灵创伤的其他美国人,同样还有无端遭受打击报复的无辜穆斯林群体,他们承受的心理创伤也同样无法估量。   因此,被外界刻上莫须有的原罪烙印的穆斯林群体应该如何应对这场身份危机,找回自己的身份归属感,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学者王宁写到,“在后现代主义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冲击之后,一切假象的‘中心’意识和陈腐的等级制度均被打破,原先处于边缘地带的一些理论思潮流派则不断地向中心运动,并形成了一股日趋强烈的‘非边缘化’(de-marginalization)和‘重建中心’(re-centralization)的势头”。小说中昌盖兹在9.11之后的表现正是以打破“中心”意识和陈腐的等级制度为动力,毅然选择回到故土,在最危机的时刻回到祖国身边与她共患难。这样空间上的直观回归使昌盖兹更加直接地完成了自己身份认同的重构。即使是没落的家庭,也能让他感受到家的归属感。而家乡的风土人情又让他感受到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独特的美。胡俊教授认为,“少数民族团体和边缘团体的身份认可不是建立在抛弃自己的独特性上,而是建立在维护并发展自己的独特性上”,同样,穆斯林群体在9.11之后为了完成身份重构,不该抛弃自身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而是应继续维护自身的文化尊严,同时发展自己的特性。小说中昌盖兹在拉合尔街头遇到一个陌生美国男子,他诚恳热情地向其展示自己家乡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主动承担起东方文化的传播者的重要角色,传播的过程也是在维护自己民族和文化的独特性。此外,他的职业是一名大学教师,他有机会向学生讲述自己在美国的经历,从而成为一名西方文化的传播者。因此,身为穆斯林,他从一名自身文化的背弃者和美国的热爱者,转换成东西文化的沟通者和传播者,他既继承自己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努力宣传西方的文化,正如研究者所言,“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我们必须与这个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了解其发展趋势,从而使自己做出调整,并不断提升自己”。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昌盖兹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身份重构。他不再盲目崇尚美国和西方世界,相反,他认识到自己故土历史、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并自豪地向外界宣传,从而帮助东方世界完成“非边缘化”和“重建中心”。(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参考文献:   [1] 莫欣?哈米德[巴基斯坦]:《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吴刚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   [2] 胡俊:《“|最蓝的眼睛”中非裔美国人的自我憎恨》,载于《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第1期(总第110期)。   [3] 李丹:《全球化语境下第三世界文化如何坚守――读“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有感》,载于《读书笔记》,2014年第1期。   [4] 王宁:《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批判――爱德华?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剖析》,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   [5] 周少青:《群体的被妖魔化、他者化――反恐阴云下的美国穆斯林移民群体》,载于《中国民族报》,日,第008版。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掩盖过的黑暗事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