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级配碎石配合比检测孔隙率,室内要做什么标准试验呢

级配碎石上基层路用性能研究及路面结构分析--《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级配碎石上基层路用性能研究及路面结构分析
【摘要】:我国沥青路面结构的主要形式都是“强基薄面”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其具有良好的强度及抗疲劳性能。但通过大量的使用情况调查表明,裂缝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主要病害之一,是造成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随着科学的发展,科研人员发现具有良好级配、施工合格的高质量级配碎石作为半刚性基层和沥青面层之间的夹层,能够较好的减少路面的反射裂缝[1].级配碎石作为一种防止反射裂缝的路面结构层在国外应用较多,而国内将级配碎石用于道路建设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其路用性能和厚度设计均没有相关技术规范可以参照。为研究级配碎石应用于道路上基层基层的路用性能,本文主要从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分析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首先,论文介绍了材料的物理基本性能指标,并做了原材料的基本性能试验,根据原材料的筛分试验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并对级配碎石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其次,论文通过级配碎石材料CBR、回弹模量等方面的试验及理论分析,对级配碎石的路用性能进行评价。
再次,利用ABAQUS软件对对影响级配碎石上基层路面结构的敏感性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级配碎石的模量和厚度以及沥青面层的厚度对整个级配碎石上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均有较大影响,设计路面结构时应充分考虑其影响。
最后,通过对级配碎石施工工艺中各个环节的控制,确保级配碎石结构具有良好力学特性和稳定性,使级配碎石的预期价值充分得到体现。并通过对试验路的实测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最终为级配碎石上基层沥青路面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关的技术资料。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U414【目录】:
摘要4-5Abstract5-8第一章 绪论8-19 1.1 问题的提出8-10
1.1.1 研究背景8-9
1.1.2 问题的提出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7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4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7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7-18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17
1.3.2 本文的研究的技术路线17-18 1.4 本章小结18-19第二章 级配碎石材料的基本性能及级配设计研究19-35 2.1 级配碎石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19-20
2.1.1 级配碎石材料的抗压强度19-20
2.1.2 级配碎石材料的抗剪强度20 2.2 原材料的技术指标要求20-25
2.2.1 细集料指标20-22
2.2.2 粗集料指标22-25 2.3 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25-33
2.3.1 级配组成设计原则25
2.3.2 级配范围及合成配合比的确定25-30
2.3.3 击实试验30-33 2.4 本章小结33-35第三章 级配碎石材料路用性能研究35-43 3.1 级配碎石材料路用性能试验35-42
3.1.1 两种级配类型的承载比(CBR)试验比较35-37
3.1.2 两种级配类型的回弹模量试验比较37-42 3.2 本章小结42-43第四章 级配碎石上基层路面结构有限元分析43-52 4.1 有限元简介43-44 4.2 ABAQUS 简介44-45 4.3 利用ABAQUS 对路面结构进行建模45-47
4.3.1 几何模型45
4.3.2 定义装配件与材料特性45
4.3.3 划分网格45-46
4.3.4 设置分析步46
4.3.5 边界条件46
4.3.6 荷载条件46-47
4.3.7 结构形式及计算参数47 4.4 计算方案47 4.5 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47-51
4.5.1 沥青面层层底应力的分析47-48
4.5.2 沥青面层内剪应力分布48-49
4.5.3 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分布49-50
4.5.4 半刚性基层的疲劳寿命分析50-51 4.6 本章小结51-52第五章 级配碎石上基层路面厚度设计方法探讨52-61 5.1 级配碎石上基层路面结构的设计方法52-54 5.2 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结构的特性分析54-56
5.2.1 碎石基层半刚性沥青路面破坏类型54-55
5.2.2 各结构层的应力状态55-56 5.3 设计指标56-57
5.3.1 弯沉指标56-57
5.3.2 面层底部拉应力指标57
5.3.3 基层底部拉应力指标57 5.4 级配碎石上基层路面结构组合设计57-58 5.5 合理路面结构的推荐58 5.6 结构厚度设计方法58-59
5.6.1 设计理论与指标58
5.6.2 路面结构厚度计算58-59
5.6.3 设计步骤59 5.7 计算实例59-60 5.8 本章小结60-61第六章 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试验路路况检测与分析61-72 6.1 试验路段实施目的61 6.2 试验路概况61-62 6.3 级配碎石基层试验路路况检测62-71
6.3.1 实验路长期路用性能检测方案62-63
6.3.2 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试验路路况检测结果63-71 6.4 试验路检测结果分析71-72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72-74 7.1 结论72-73 7.2 展望73-74参考文献74-78作者简介78研究生学习期间参加科研情况78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8-79致谢79-8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忠达,武建民,张小荣,徐强;[J];公路交通科技;2001年02期
曹建新,王哲人,孙耀东;[J];中外公路;2004年02期
岳福青,杨春风,魏连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周富杰,孙立军;[J];华东公路;1996年05期
张凤春;杨雷;;[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李建国;;[J];今日科苑;2008年15期
王宏畅;李国芬;高敏杰;侯彦明;;[J];交通标准化;2008年11期
任瑞波,陈静云,王哲人;[J];辽宁交通科技;2004年06期
石学让;[J];煤矿环境保护;2001年04期
张敏江;关贺;梁鸿颉;;[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侃;[D];长安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洁;[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武贤慧;[D];长安大学;2003年
杨文丁;[D];长安大学;2004年
袁峻;[D];东南大学;2004年
李芸;[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陈冬燕;[D];长安大学;2005年
段龙梅;[D];吉林大学;2007年
柳音;[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董江涛;[D];长安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柯国军,胡绍全,郭长青,陈振富,石建军,孙德纶,陈俊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张兴昌;夏锦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杨中;柳爱群;侯毅;;[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龙鳘;;[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范文孝;孙兆辉;杜二鹏;胡尚军;邓云纲;;[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江超;[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许建设;;[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魏良乐;吴渊;;[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许琪;[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储小颖;[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孔令伟;陈建斌;郭爱国;赵艳林;赵艳林;吕海波;;[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李玉宝;杨丽;;[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李怀剑;樊丽丽;;[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葛跃明;岳凯辉;许义庭;;[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傅强;;[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熊茂东;李刚;邹卫国;吴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王宏畅;;[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李国强;袁振波;;[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薛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彭波;原万杰;戴经梁;;[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杨勇;[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邵玉娴;[D];南京大学;2011年
田林;[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张华;[D];重庆大学;2010年
郝大力;[D];长安大学;2000年
梁新政;[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朱孔源;[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王金昌;[D];浙江大学;2003年
刘忠根;[D];长安大学;2002年
康敬东;[D];长安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媛媛;[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朱国凯;[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房闯刚;[D];郑州大学;2010年
王大宝;[D];郑州大学;2010年
杨欢;[D];郑州大学;2010年
李新明;[D];郑州大学;2010年
杨兵;[D];郑州大学;2010年
刘建伟;[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李清泉;[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龙尧;[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彭玲,章劲松,孙东根;[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蒋育红;[J];安徽建筑;2001年04期
王永胜,孔永健;[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杨华全,覃理利,董维佳,王仲华;[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1年01期
梁富权,凌天清,刘霞林,黄毅;[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梅迎军,李志勇;[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彭波,靳明,袁万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徐江萍,马建,金雷,王秉纲;[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支喜兰,韩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朱洪洲;郑和平;何兆益;吴国雄;;[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力群;[D];长安大学;2004年
梁军林;[D];长安大学;2004年
孟书涛;[D];东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维成;[D];长安大学;2000年
蒋应军;[D];长安大学;2001年
刘红瑛;[D];长安大学;2001年
杨红辉;[D];长安大学;2003年
蔡飞;[D];长安大学;2003年
吴超凡;[D];长安大学;2004年
庞林飞;[D];东南大学;2004年
袁峻;[D];东南大学;2004年
慕遂峰;[D];重庆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兰永贵,田书田,李士辉,李宏伟;[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1年05期
张承斌;[J];广东建材;2005年09期
郭自敏,辛维克;[J];铁道建筑;2000年10期
柴文胜;[J];山西建筑;2000年03期
谢勇,吴蕴韬;[J];铁道建筑技术;2001年S1期
董武斌,白茂,吴毅,任民,赵启龙,王芳,李青芸;[J];公路交通技术;2003年06期
刘亚宇;[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7期
曹建新,王哲人;[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5期
王俊斌;[J];山西建筑;2000年04期
李建;[J];路基工程;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武斌;白茂;吴毅;杨福林;唐承平;张世平;;[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邵洪波;;[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吴宇州;梁世保;;[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栾海;;[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栾海;;[A];第六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孙耀东;王龙;;[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张东青;;[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汤平;;[A];浙江省铁道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付佳丽;扈惠敏;柳炳康;;[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翟国庆;;[A];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专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N];科学导报;2009年
陈远功;[N];中国交通报;2011年
;[N];科技日报;2008年
洪土斌 欧阳龙;[N];中国交通报;2009年
李艳;[N];中国石化报;2011年
山东省平度市公路管理局 徐刚;[N];中国信息报;2009年
郑忠祥;[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柳絮恒 王辉;[N];科技日报;2005年
刘云方?刘海龙;[N];兵团日报(汉);2008年
熊燕舞;[N];中国工业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爱玲;[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孟书涛;[D];东南大学;2005年
马骉;[D];长安大学;2006年
田林;[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田林;[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李明杰;[D];长安大学;2010年
付极;[D];吉林大学;2008年
周卫峰;[D];长安大学;2006年
刘红瑛;[D];长安大学;2007年
徐江萍;[D];长安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亮;[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沈晓龙;[D];长安大学;2010年
刘建伟;[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盛伟;[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李(由页);[D];长安大学;2010年
刘士全;[D];长安大学;2010年
马光超;[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张艳晓;[D];长安大学;2011年
任皎龙;[D];长安大学;2011年
惠冰;[D];长安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海上钢琴师
请问级配碎石5mm以上和5mm以下的颗粒密度哪个要大些?9Ó²)Ôÿ?S¦Ç( FS?Y?
xingjinbao
粒径大于5mm的骨料为粗骨料,又称为“石子”;粒径小于5mm的骨料为细骨料,又称为“砂”。9Ó²)Ôÿ?S¦Ç( FS?Y?
按我的理解,颗粒密度应该只和材料本身结构有关,与粒径是无关的,不关是5mm以上或以下,只要级配碎石是同一种材质做的,他的颗粒密度最后的结果应该是相差不大的9Ó²)Ôÿ?S¦Ç( FS?Y?
密度很多 ,看具体是什么密度?表观,堆积。。。。。?9Ó²)Ôÿ?S¦Ç( FS?Y?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本人认为他们之间的差距不会很大9Ó²)Ôÿ?S¦Ç( FS?Y?
看是什么密度了,9Ó²)Ôÿ?S¦Ç( FS?Y?堆积密度的话,粒径大的堆积密度大于粒径小的堆积密度,因为颗粒越大总的孔隙率就越小(同样石质情况下)9Ó²)Ôÿ?S¦Ç( FS?Y?表观密度,毛体积密度理论上是一样的,不过实际操作下来会有微小的差别9Ó²)Ôÿ?S¦Ç( FS?Y?
个人意见9Ó²)Ôÿ?S¦Ç( FS?Y?颗粒密度应应该和粒径有关,5mm 以上和5mm一下是用加权平均值求最后密度,而5mm上、5mm下为什么又有好几种方法呢!为何不统一取一定数量的样品直接做!9Ó²)Ôÿ?S¦Ç( FS?Y?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关于级配碎石、水稳沥青
我的图书馆
关于级配碎石、水稳沥青
1、级配碎石应做标准击实试验,作为检验压实度的标准,在施工中应做压实度试验,另外日常还应作碎石的压碎值、针片状含量、含泥量等试验。2、水稳层,应作配合比设计,求得最大密度、强度和水泥含量的最佳级配。在施工中应作压实度、强度试验、水泥剂量试验、集料筛分试验,另外日常还应作碎石压碎值、水泥性能、碎石针片状含量、细集料含泥量等原材料试验。3、热拌沥青石屑,是封层,无非常标准要求,可按设计要求作相关配比设计。4、沥青砼:首先原材料检验,包括沥青、碎石、矿粉等的各项指标。其次作设计配合比、做生产配合比、目标配合比,要做的试验项目有矿料筛分、混合料稳定度、流值、孔隙率,用多种因素有关,详细需参照:1、路面基层施工规范、沥青路面施工规范、及相关的试验检测规范。
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级配碎石孔隙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