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求生物制药类论文论文题目和方向

生物药物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生物药物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生物技术制药论文
现代生物技术制药研究及展望
赵育 (陕理工生科院生物科学专业07级2班,陕西 汉中 723000) 指导教师:冯自立
[摘要] 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工业始于1971年,现已创造出35个重要治疗药物,全球大约有2500多家公司,主要产品有重组蛋白质药品、重组疫苗和诊断、治疗用的单克隆机体三大类。我国自80年代开始进行现代生物技术药品的研究和开发,到1998年7月底,我国已有近200多个现代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已有14种现代生物技术药品和疫苗投产,已经批准进入临床的有近10种药,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的有10多种。在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生物技术制药产业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但我国生物技术诊断试剂、酶工程、动植物细胞工程医药产品、现代生物技术支撑技术、后处理技术和制剂技术等方面与国外还存在差距。其中不重视中试放大过程是影响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关键词] 生物技术制药 生物技术的应用 生物技术发展 生物药物研究进展
引言 主要产品有重组蛋白质药品、重组疫苗和诊断、治疗用的单克隆机体三大类。我国自80年代开始进行现代生物技术药品的研究和开发,到1998年7月底,我国已有近200多个现代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已有14种现代生物技术药品和疫苗投产,已经批准进入临床的有近10种药,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的有10多种。在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生物技术制药产业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但我国生物技术诊断试剂、酶工程、动植物细胞工程医药产品、现代生物技术支撑技术、后处理技术和制剂技术等方面与国外还存在差距。其中不重视中试放大过程是影响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s)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现在,世界生物制药技术的产业化已进入投资收获期,生物技术药品已应用和渗透到医药、保健食品和日化产品等各个领域,尤其在新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改造传统制药工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有些学者认为,20世纪的科学技术是以物理学和化学的成就占主导地位,而21世纪的科学技术是以生物学的成就占主导地位。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得到普遍的认同,生物技术是当今高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似乎是不争的事实。 科学家预测,生命科学到2015年会取得革命性进展。这些进展可以帮助人类解决很多目前无法医治的疾病的治疗问题,彻底消除营养不良,改善食品的生产方式,消除各种污染,延长人类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社会安全和刑侦提供新的手段。有些成果还可以帮助人类加速植物和动物的人工进化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等。产生新的有机生命的研究也会取得进展。
1.生物制药现状 目前生物制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1.1 肿瘤 在全世界肿瘤死亡率居首位,美国每年诊断为肿瘤的患者为100万,死于肿瘤者达54.7万。用于肿瘤的治疗费用1020亿美元。肿瘤是多机制的复杂疾病,目前仍用早期诊断、放疗、化疗等综合手段治疗。今后10年抗肿瘤生物药物会急剧增加。如应用基因工程抗体抑制肿瘤,应用导向IL-2受体的融合毒素治疗CTCL肿瘤,应用基因治疗法治疗肿瘤(如应用γ-干扰素基因治疗骨髓瘤)。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NMPs)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阻止肿瘤生长与转移。这类抑制剂有可能成为广谱抗肿瘤治疗剂,已有3种化合物进入临床试验。
1.2 神经退化性疾病 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脑中风及脊椎外伤的生物技术药物治疗,胰岛素生长因子rhIGF-1已进入Ⅲ期临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BDNF(脑源神经营养因子)用于治疗末稍神经炎,肌萎缩硬化症,均已进入Ⅲ期临床。美国每年有中风患者60万,死于中风的人数达15万。中风症的有效防治药物不多,尤其是可治疗不可逆脑损伤的药物更少,Cerestal已证明对中风患者的脑力能有明显改善和稳定作用,现已进入Ⅲ期临床。Genentech的溶栓活性酶(Activase重组tPA)用于中风患者治疗,可以消除症状30%。
1.3 自身免疫性疾病 许多炎症由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红斑狼疮等。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于4000万,每年医疗费达上千亿美元,一些制药公司正在积极攻克这类疾病。如 Genentech公司研究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E用于治疗哮喘,已进入Ⅱ期临床;Cetor′s公司研制一种TNF-α抗体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效率达80%。Chiron公司的β-干扰素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病。还有的公司在应用基因疗法治疗糖尿病,如将胰岛素基因导入患者的皮肤细胞,再将细胞注入人体,使工程细胞产生全程胰岛素供应。
1.4 冠心病 美国有100万人死于冠心病,每年治疗费用高于1 170亿美元。今后10年,防治冠心病的药物将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增长点。Centocor′s Reopro公司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冠心病的心绞痛和恢复心脏功能取得成功,这标志着一种新型冠心病治疗药物的诞生。基因组科学的建立与基因操作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基因治疗与基因测序技术的商业化成为可能,正在达到未来治疗学的新高度。转基因技术用于构造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已逐渐进入产业阶段,用转基因绵羊生产蛋白酶抑制剂ATT,用于治疗肺气肿和囊性纤维变性,已进入Ⅱ,Ⅲ期临床。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转基因动、植物将成为未来制药工业的另一个重要发展领域。
2.生物制药展望 据Parexel′s pharmaceutical R&D statistical source book,已有723种生物技术药物正在进行通过FDA审批(包括Ⅰ~Ⅲ期临床及FDA评估),还有700种药物在早期研究阶段(研究与临床前),有200种以上产品已到最后批准阶段(Ⅲ期临床与FDA评估)。根据Consulting Resources Corporation统计,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规模将从1996年的100亿元扩大到2006年的320亿美元。治疗药物平均年增长16%,诊断药物年增长9%,将达到40亿美元。
在284种开发的生物技术药物中有2/5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如脑瘤、直肠癌和乳腺癌。发展最快的是基因治疗剂,美国FDA已批准100多个基因治疗方案进入临床试验。基因治疗的主要对象是囊性纤维变性、癌症、艾滋病及Gaucher′s症。phRMA主席Gerald J Mossinghoff预言,再过10年,生物技术将使许多老年性疾病得到治疗,是新药“黄金时代”的新开端。
开发中的生物技术疫苗迅速增加,年增加品种达44%(达66种),用于癌症、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镰刀形贫血、骨质疏松症、百日咳、多发性硬化症、生殖器疱疹、乙型肝炎及其它感染性疾病。最近生物技术药物还试用于普通感冒、帕金森氏症、遗传性慢性舞蹈症。 快速基因测序技术的进展,使诊断工具日益专一、快速,检测有关疾病的发病基因使疾病诊断进入一个新阶段。如hMLHI基因与30%继发性肿瘤相关,P53基因涉及到近一半的肿瘤。Alzheimer′s高胆固醇症与精神分裂症基因诊断研究也已取得进展。有些疾病,如肿瘤与心脏病是多基因性的疾病,因此一种疾病一种药物的治疗模式已愈来愈行不通,针对个体发病的基因型差异选用特殊治疗手段将会诞生新的医药市场。10年内基因操作将从占近代疾病检查中的0.5%扩大到占全部诊断检查的8%,到2000年基因操作将达到20亿美元的市场效益。今后10年生物技术将对当代重大疾病治疗剂创造更多的有效药物,并在所有前沿性的医学领域形成新领域。主要涉及下列医疗领域
今后10年生物技术将对当代重大疾病治疗剂创造更多的有效药物,并在所有前沿性的医学领域形成新领域。目前热门的药物生物技术如下:
表1 热门药物生物技术 表2 正在研究开发的生物技术药物类型 生物学的革命不仅依赖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自身发展,而且依赖于很多相关领域的技术走向,例如微机电系统、材料科学、图像处理、传感器和信息技术等。尽管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但是基因组图谱、克隆技术、遗传修改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疾病疗法和药物开发方面的进展正在加快。除了遗传学之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继续改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疗法。这些新疗法可以封锁病原体进入人体并进行传播的能力,使病原体变得更加脆弱并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对新的病原体作出反应。这些方法可以克服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越来越强的不良趋势,对感染形成新的攻势。除了解决传统的细菌和病毒问题之外,人们正在开发解决化学不平衡和化学成分积累的新疗法。例如,正在开发之中的抗体可以攻击体内的可卡因,将来可以用于治疗成瘾问题。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瘾君子的状况,而且对于解决全球性非法毒品贸易问题具有重大影响。各种新技术的出现有助于新药物的开发。计算机模拟和分子图像处理技术(例如原子力显微镜、质量分光仪和扫描探测显微镜)相结合可以继续提高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特性的分子的能力,成为药物研究和药物设计的得力工具。药物与使用该药物的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模拟在理解药效和药物安全方面会成为越来越有用的工具。例如,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药物审批的过程中利用Dennis Noble的虚拟心脏模拟系统了解心脏药物的机理和临床试验观测结果的意义。这种方法到2015年可能会成为心脏等系统临床药物试验的主流方法,而复杂系统(例如大脑)的药物临床试验需要对这些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学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目前生物技术药物的种类数目还尚未超过一般药物的总数,但生物技术制药公司总数已超过前10年的6倍。目前主要的生物技术公司多分布在美国,如Amgen,Genetics institute,Genzyme,Genentech和Chiron,还有Biogen也发展较快。1987年尚没有一种重组DNA药物进入世界药品销售额排名前列表,但到1996年已有多种生物工程药物榜上有名。经上市的生物技术药物主要含3大类,即重组治疗蛋白质、重组疫苗和诊断或治疗用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开发成本目前已经高到难以为继的程度,每种药物投放市场前的平均成本大约为6亿美元。这样高的成本会迫使医药工业对技术的进步进行巨大的投资,以增强医药工业的长期生存能力。综合利用遗传图谱、基于表现型的定制药物开发、化学模拟程序和工程程序以及药物试验模拟等技术已经使药物开发从尝试型方法转变为定制型开发,即根据服药群体对药物反应的深入了解会设计、试验和使用新的药物。这种方法还可以挽救过去在临床试验中被少数患者排斥但有可能被多数患者接受的药物。这种方法可以改善成功率、降低试验成本、为适用范围较窄的药物开辟新的市场、使药物更加适合适用对症群体的需要。如果这种技术趋于成熟,可以对制药工业和健康保险业产生重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制药工业的保护在世界各地是不平衡的。某些地区(例如亚洲)会继续以生产专利过期药物为主,有些地区(如美国和欧洲)除了继续生产低利润的药物外会不断开发新的药物。总之,综合多学科的努力,通过新技术的创立可以大大拓宽发明新药的空间,增加发明新药的机遇与速度。因为这些手段可以寻找快速鉴定药物作用的靶,更有效地发现更多新的先导物化学实体,从而为发明新药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
总之,综合多学科的努力,通过新技术的创立可以大大拓宽发明新药的空间,增加发明新药的机遇与速度。因为这些手段可以寻找快速鉴定药物作用的靶,更有效地发现更多新的先导物化学实体,从而为发明新药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
[1]顾觉奋.微生物药品化学与分析[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熊宗贵.生物技术制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马绪荣,苏德模.药品微生物学检查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4]郭勇.生物技术制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白文齐.国内外生物制药现状及发展前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6]梅兴国.生物技术药物制剂—基础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7]张惠斌.未来药学的发展趋势及药学人才培养的要求[J].药学教育,. [8]黎明.充满活力的生物技术制药产业[J].上海医药,.篇二:生物药物分析论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 摘要: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基于小颗粒填料的液相色谱技术,既能缩短分析时间,又 可减少溶剂消耗。与普通高效液相相比,其柱效及分离能力随着使用1.7μm颗粒度色谱柱填料得到很大提高。本文对超高效液相色谱近年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药物分析 超高效液相色谱( UPLC)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离技术,使用1.7nm颗粒度的色谱柱填料,与传统液相色谱( HPLC)相比较,能够获得更高的柱效,并且在更宽的线速度范围内柱效保持恒定, 有利于提高流动相流速, 能大幅度改善液相色谱的分离度、样品通量和灵敏度, 使液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和扩展,极大地提高分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尤其与质谱联用更能显示其优 [1]越的性能。 1 超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及其优缺点 1.1 UPLC的基本原理 采用细粒径填料 (117 μm)和细内径柱子而获得柱效高达(100,000- 300,000)的液相色谱技术,简称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系统是利用创新技术进行整体设计,从而大幅度改善色谱分离度、样品通量和灵敏度的最新液相色谱技术。相对于当今分析速度最快的高效液相色谱 (HPLC),UPLC的分析速度提高了9倍,分辨率提高了2倍,灵敏度提高了3倍[2],一次分析所得到的信息量大大超过了高效液相色谱。而这一分离分析领域的创新,是基于著名的 van Deemter方程[3],该方程是一个描述线速度和理论塔板高度(柱效)之间关系的经验性方程: H= A+ B /μ+ Cμ (1) 上式中, H 为塔板高度, A为涡流扩散系数, B为纵向扩散系数, C为传质阻抗系数, μ为流动相流速。 由van Deemter理论可以得到几点启示:色谱柱中装填固定相的颗粒度是对色谱柱性能产生影响的最重要的因素。首先,颗粒度越小柱效越高;其次,不同的颗粒度有各自最佳柱效的流速;最后,更小的颗粒度使最高柱效点向更高流速(线速度)方向移动,而且有更宽的线速度范围。所以降低颗粒度不但能提高柱效,同时还能提高分析速度和灵敏度。 1.2 UPLC的优点 相对于应用广泛的HPLC技术,UPLC有着更高的分离能力,可以同时满足速度和分离的要求且UPLC可以在很宽的线速度、流速和反压等情况下完成高效的分离工作。优点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分离度、分离速度、检测灵敏度[4]。 1.2.1提高分离度 UPLC发挥了1.7μm颗粒提供柱效增高的全部优越性。尤其是 1.7μm颗粒提供的柱效比5μm颗粒提高了3倍。因为分离度与粒度的平方根成反比,1.7μm颗粒的分离度比5μm颗粒提高了70 %。在梯度分离中也具有同样的优越性,此时分离能力用峰容量衡量。 1.2.2提高分析速度 由于UPLC系统采用1.7μm颗粒,柱长则可以比使用5μm颗粒时缩短3倍而保持柱效不变,而且使分离在高3倍的流速下进行,结果使分离时间缩短而分离度保持不变。 1.2.3 提高检测灵敏度 浓缩样品和采用各种高灵敏度的检测器都能提高灵敏度, 而在 UPLC中通过减小颗粒度,使色谱峰变得更窄,信噪比增大,灵敏度得到额外的提高。1.2.4 提高质谱离子化效率减小基质效应 LC- MS已经是液相色谱发展的主流,能够充分发挥LC高分离度和MS高灵敏度的优势,UPLC与MS的联用使这种优势更加明显:一方面,UPLC系统达到最佳线速度时,其流动相流速一般在0.25-0.50 ml/min之间,这与质谱能承受的流速更加匹配。(API接口一般能承受0.20ml/min),使离子化效率增加,而新的nanoUPLC的流量更可低至200nl/min ,可以不需分流而直接进入质谱; 另一方面,UPLC的分离度比 HPLC有很大提高,其色谱峰扩展很小,峰浓度很高,这样不但有利于化合物的离子化,同时有助于与基质杂质分离,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基质效应, 从而使灵敏度和重现性得到提高。 2 UPLC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 2.1在药物化学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在药物化学成分分析中,经常出现样品含量少,分离难度大,分析耗时长的情况,因而急需一种技术能保证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检测灵敏度高,精密、准确。UPLC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逐渐显示了其在药物分析研究中的发展前景。 曲安西龙乳剂、氢化可的松乳剂、叫噪美辛凝胶和雌激素凝胶这4个药物剂型的质量控制分析也已有应用UPLC的成功经验。与采用5μm粒径填料色谱柱的H PLC系统相比,UPLC系统所用的分析时间只有原来的1/ 9;而分离效率不仅没有降低,甚至还有所改善[5]。 2.2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涉及药物在肌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研究,包括药物及其在各种复杂基质(全血、血浆、尿、胆汁及生物组织)中代谢物的分离、结构鉴定以及痕量分析测定。肌体的体液系统中存在大量的保留时间相同、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的干扰组分;而目前药物研制日趋低剂量,使常规的分离检测技术难以满足复杂介质中痕量成分准确定量的要求。能否在复杂的体液系统中快速检测和鉴定出药物的代谢产物,依赖于高效的色谱分离和灵敏的高分辨质谱技术的联用。采用UPLC- MS联用技术进行药物代谢及药物动力学研究,体现了其高灵敏度和高专属性特点,而且能够同时测定样品中复方制剂的多组分浓度,实现样品高通量分析[6]。 2.3生化药品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Boogers I等分别利用HPLC和UPLC分析经柱前衍生化处理后的蛋白质水解物中氨基酸。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但UPLC的分析时间仅为HPLC的40 %。Muhamm adSaeed等利用 UPLC- MS/MS分析经1,2-萘醌或酶活化1,2-二羟基萘与DNA反应后生成腺嘌呤N3位与鸟嘌呤N7位的脱嘌呤内收体,探讨了萘诱发肿瘤的机制。经UPLC - MS/MS检测,发现邻醌通过与DNA发生1,4-米氏加合反应是萘与一些芳香族化合物弱致癌作用的普遍机理[7]。 2.4中药成分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中药含有大量的生物碱,通常为中药的活性成分,研究这类成分具有重要意义。在采用 HPLC法分析生物碱时,由于固定相表面残余硅羟基的影响,此类化合物色谱峰的保留行为会发生变化,造成色谱峰严重展宽和拖尾,因而在分析时常需要在流动相中加入添加剂,如离子对试剂、有机胺类等,用以屏蔽固定相表面残余硅羟基的作用,但这些添加剂的加入往往会给LC-MS联用带来不便[8]。Water公司合成了1.7μm颗粒度的 UPLC填料,减少了固定相表面残余硅羟基,因而在分析生物碱类样品时,流动相中只加入酸抑制剂,不需添加有机胺即可使其获得良好的分离。由于在流动相中避免了有机胺及盐的加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质谱噪音、减少对质谱的污染,且使用的流速适合与质谱直接联用,无需分流,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灵敏度,为中药分析提供良好的平台。 2.5天然药物代谢产物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天然药化、中药药理、中药分析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科逐渐成为现代中药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中药组成复杂,有效成分多样化且含量低,UPLC具有高分离度,高灵敏度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UPLC一MS/ MS技术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体内代谢转化[9]。 3 存在的局限性 UPLC在具有诸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10]。首先, UPLC仪器的费用较为昂贵, 同比传统的 HPLC 仪来说,价格上要高很多。其次,由于UPLC色谱柱本身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目前有能力生产高质量色谱柱的企业数量还较少,这给UPLC的推广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展带来了一定阻碍。同时,由于UPLC色谱柱的柱颗粒较小,为防止堵塞,样品前处理通常要求更加严格。另外,峰面积的重复性略有不足。 4 结语 UPLC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技术手段,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UPLC以超强分离能力和速度、超高灵敏度、与HPL简单方便的方法转换、良好的质谱入口等特点为现代色谱分析开创了广阔的前景。其进样体积小,分离快,溶剂消耗少,为药物化学成分分析、药物合成分析、中药快速定性定量分析和体内代谢产物分析,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分析技术。充分利用UPLC的高分离效率和MS的高灵敏度与定性功能,能快速完成众多复杂成分的分离与鉴定。随着药物分析方法的发展,相信 UPLC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分析技术,将会在药物分析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安蓉, 薄美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改善药残和代谢物分析的 结果质量[ J]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 :294—298. [2] 胡海燕,朱馨乐,胡昊等.超高效液相色谱简介及应用比较.中国杂志, ):48-50. [3] 孙彦.生物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二版P259. [4] 郝桂明, 唐素芳.超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天津药 学,:64-68. [5] 石俊敏,管佳,张庆文等,超高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药物分析杂志, ):. [6] 艾华,王广基,顾轶等,超高效液相色谱在现代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中国 药科大学学报,):294-298. [7] 曾祥林,曾智.超高效∕高分离度快速∕超快速液相色谱技术在分析领域中的 应用.医药导报,):48-50 [8] 金高娃,章飞芳,薛兴亚等.超高效液相色谱在复杂体系中中药分离分析中 的应用.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106-111. [9] 陈佳,王钢力,姚令文等.超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药物分 析杂志,):. [10] 吴剑威,赵润怀,陈波等.超高效液相色谱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中草药, -81.篇三:生物制药论文毕 业 论 文
题目 浅谈家庭安全用药
号 系(院)制药与生物工程系 班
级 指导教师职 称指导教师职 称 二O一四年5月24日目
要 ............................................................................................................. 2 引
言 ............................................................................................................. 1 1 药品的分类 ................................................................................................. 1 2 家庭常备用药应遵循的原则 ..................................................................... 2 3 购买药品的注意事项 ................................................................................. 3 4 常见家庭用药的种类 ................................................................................. 3 4.1 解热镇痛药 .................................................................................................................. 3 4.2 感冒用药 ...................................................................................................................... 4 4.3 止咳化痰药 .................................................................................................................. 4 4.4 镇晕剂(晕车晕船药) ................................................................................................... 4 4.5 胃肠解痉药 .................................................................................................................. 4 4.6 助消化药 ...................................................................................................................... 4 4.7 通便药 .......................................................................................................................... 5 4.8 止泻药 .......................................................................................................................... 5 4.9 外用消炎消毒药 .......................................................................................................... 5 4.10 外用止痛药 ................................................................................................................ 5 4.11 足癣用药 .................................................................................................................... 5 4.12 其他 ............................................................................................................................ 5 5 常用药的使用方法 ..................................................................................... 6 5.1 用药次数与用药时间 .................................................................................................. 6 5.2 药物服用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 8 6 家庭药物贮存注意事项 ........................................................................... 11 7 合理医疗与合理用药 ............................................................................... 11 8 小结与展望 ............................................................................................... 12 参 考 文 献 ................................................................................................. 13 谢
辞 .................(转 载于: 写 论文 网:生物药物论文).......................................................................................... 14 摘
要 随着医药科学的迅速发展新药层出不穷,用药复杂性越来越高,用药引起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安全用药越来越成为社会迫切关注的话题。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家庭用药合理安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尽早治愈疾病,这是医师、药师和患者共同的期望。本文从研究药品的目的、家庭常备用药应遵循的原则、购买药品的注意事项、常用家庭用药的种类、常见用药的使用方法、家庭药箱贮存注意事项、合理医疗与合理用药等六个方面阐明如何安全用药的道理和方法。 关键词:安全用药;家庭用药;治疗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引
言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反之,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甚至导致死亡。当前,药品不良反应已成为全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据新华社专稿报道显示,我国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十分严重,占用药者1 2%~32%。全国每年5 000多万住院患者中至少有250万人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导致死亡者达1 9万人之多[1]。安全用药涉及到千家万户,如何做到家庭用药最安全,这是每个患者面临的严肃问题。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把用药不良反应降低到最小程度,维护每个家庭健康幸福,这是每个医师最关心的课题。 1 药品的分类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2]。药品主要分为: ⑴处方药:必须经医生处方,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应用的药品。 ⑵非处方药(OTC):不需医生处方,在药店或药房即可买到的,根据患者自我判断,或借助药品说明书,或医师能提供咨询,自行治疗的药品。绿色OTC标识的药物,可在药店、超市、宾馆、百货商店等处出售乙类非处方药;红色OTC标识的药物,只能在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零售药店销售的甲类非处方药。 ⑶国药准字药品:生产单位在生产新药前,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审批后,取得的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相当于人的身份证。 ⑷保健品: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一种食品。保健品不是营养品,营养品一般都富含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只适宜特定人群的食品,它的营养价值并不一定很高。 ⑸化妆品: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 2 家庭常备用药应遵循的原则 家庭常备用药应遵循的原则有:⑴常见病用药:如伤风感冒、咳嗽、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常用药;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疾病常用药;其他五官科及皮肤科病外用药等 ⑵非处方药:治疗各系统疾病的药品种类很多,家庭应备的只能是常用的并且是非处方药。 ⑶安全的药品:儿童用药要求严格,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不良后果。备用的药应该是副作用少,毒性反应小。 ⑷使用方便:家庭常备药主要以口服药和外用药为主。 ⑸便于存放的药:家庭常备药存放的时间一般较长,存放的药量要少,特别是容易变质失效的药更应少备。定期检查药物保质期,如有变色变质及时清理。 ⑹药品要少而精:各种药品都各有用量、用法、适应症和副作用,因此应备的药品要少而精,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⑺要根据家庭成员的年龄、健康状况、季节配备:家有儿童的要备一些退烧、止咳、止泻、补钙药。家有老人的要备一些助消化、补钙、抗菌药物。哮喘病人要配备一些化痰药、平喘药。高血压病人要配备一些降压药。春天要备一些抗过敏药品,夏季要考虑备中暑、预防蚊虫叮咬的药品,秋天要备一些止泻药品,冬季要考虑备防治感冒、哮喘、胃病的药品[3]。详见表2.1 表2.1家庭小药箱 续表 2.13 购买药品的注意事项本&&篇:《》来源于:
优秀范文,论文网站
本篇网址:/2016/shengwulunwen_.html
好文大家读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物制药专业就业方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