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学丹道,老不长沙滴滴打拳多少钱,这句话是对的么

《丹道拳法——内家形意拳》_仙学大道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3贴子:
《丹道拳法——内家形意拳》
近日在网上读到口述,整理的一书,看的不是很全,但确属真传功夫,殊为难得。同时也感慨万纷,若无人整理,如此宝贵的真传武学将荡然无存,李老终身未收弟子,但却将自己亲身见证的三位武林宗师(、、)的真传,无私的公之于众。不象某些名师后代传人,江湖(骗子)习气甚重,只为名利钱财,故弄玄虚,不肯明示,误导后学。今国术日衰,良可叹息。
青浦万达茂-统一运营管理10年,首年6%抵扣房款
想我民间道门长生道一脉,或有三五人得传,今已不知散于何方,嘘臾间有断绝之患,倍不敢自藏于秘,无奈尘缘厚重,不知几时方得自由,竟未能真修实证,仅日余时揣摩耳,常恐道脉自我而绝,罪莫大焉。现借吧贴,将平日所得,一一道来,慢慢整理,也使后来人有文字可凭,不至一无所传,愧对大道。本门中曾有言:“由丹道入拳法容易,但由拳法入丹道甚难”。凡属皆可入于丹道,唯最为完整,脉络清晰可寻,今又见口述其真,更属难得,且于本门拳论暗合,故引为砖玉。
在网上我也看到了质疑老人的文章,说他为什么34岁就退隐江湖,文革时为什么倍受迫害,为什么劳改了19年?其实很简单,李仲轩生于1915年,他34岁时正好是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他出生于大官宦世家,在日伪时期先是给局长李鹏图当过保镖,后来还在当了海运牙行税的卡长。李鹏图不仅是李仲轩的亲戚(按照李家各房大排名算是三叔),还是后来日伪时期天津市的伪市长。另外他又拜了为师,薛颠是个争议人物,因为是反动道门一贯道的道首,而被新中国共产党政府在1953年镇压处决。你想他有这些历史原因,他能不退隐江湖吗?他说发誓不收徒弟,问题是他敢收徒弟,谁敢拜他呀?政府没枪毙他算不错了。他说家人和他断绝关系,你想他当过汉奸,谁愿意和他有关系呀,连他自己的儿子都看不起他(见《宣(轩)老之死》作者:莫名)。
说起反动道门一贯道,也是民间道门的一种,与白莲教、天理教都是一脉下来的,可以说是历朝历代造反的专业户。据清嘉庆二年记载“丁巳年有山东济宁人王祥教冯克善拳法,克善尽得其术”。嘉庆十五年“庚午春,牛亮臣见克善拳法中有八方步,亮臣曰:尔步法似合八卦。克善曰:子何知之?亮臣曰:我习坎卦。克善曰:我为离卦。亮臣曰:尔为离,我为坎,我二人坎离交宫,可习其所习可也”。冯克善,清嘉庆年间天理教首领之一,牛亮臣亦是天理教首领之一,可见内家八卦掌实源于民间道门。天理教、白莲教大起义在清朝绵延数代,董海川也因是反清教众而获罪,被宫刑入肃王府当了太监,后来八卦掌声名雀起,这段历史就不在有人论述,董海川反成了八卦掌的创始人,或言得世外高人毕澄侠所传,却不言其道门背景了。
其实内家拳法大多都有民间道门背景,有言形意拳是明末清初姬隆丰所创,但后世形意拳名家多是丹道言论,可见实源于民间道门,薛颠所传象形拳实为形意拳在道门中的古法原型,这也不难理解薛颠为何与民间道门一贯道有关系的原因。但自姬隆丰起形意拳家都不愿与民间道门扯上关系,因为这往往是造反的事,为当权、当政者忌。这也就是为什么杨露禅的太极拳一名震天下,反言为陈家沟陈氏先祖陈王庭所创,而不敢言其道门背景,实为大忌。
形意拳的名字,应该是来自“象形取意”四字中。薛颠当年一走十年,入山西练拳,回来后说,他遇世外高人而得象形拳,其实象形拳不过是形意拳的古法原型,源自民间道门。形意拳的根本只在五行拳上,十二形只是五拳的诠释和变化,其余分枝蔓叶不必论矣。薛颠加入民间道门一贯道,并非偶然,实因形意拳源于民间道门。一贯道又源于天理教,而天理教又源于白莲教。而八卦掌又源于天理教,董海川也因是反清教众而获罪,被宫刑入肃王府当了太监。太极拳号称十三势,以其八门五步(即五行八卦之理)而名为十三势,故三派宗师一相遇,始知皆源于一脉,一家耳,互换拳法以全其貌,可知天下内家拳法实出自道门而无疑也。
民间道门大都托民间名人为祖师,或达摩,或岳飞,或关公,或东华帝君,或弥勒佛,,,,不可胜数,本门亦托盘古以显渊源,实皆附名而汇。其实这种有野心的民间道门,穿凿附汇的能力是很强的。有人曾说,道门的盘古与西方圣经中的上帝是极相似的,都是以己身化为世界的远古大能。又说,圣经的核心不外十诫,新约不过是总结十诫的精神为爱。说若要转变为道门宗教组织,可直接绑架上帝,说盘古就是上帝,依附十戒便可。不知西方老外闻知,是否会气瘫在地。不过,这仅为笑谈。
再者号称五教合一的一贯道,有人说在日伪时期为日本卖力,当了汉奸,为国共两党所不容,遭到禁止和镇压,直到1987年才在台湾解禁,为台湾第四大宗教组织。莫说一贯道卖国是汉奸道门,就连现在号称三教合一的全真道又何尝不是金、元时期的汉奸道门,自此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民间道门一跃成为历代合法的道门组织。这些都是有野心的民间道门组织,但更多的是象我们这样三五个人为友的真修道人,不求名利,只注实修,更显道门原始本色。
这些有野心的民间道门组织,如果抛去宗教迷信的东西,基本上都有一套响当当纯粹的道门功法。 本门揭秘:本门来自民间道门,号曰万古长生道,又名盘古真身道,简称长生道,也称长春道。乃托上古仙神道传承,今已无考。万年称古,万古称亿,非亿不足以称长生也。盘古者,神也。开天创世,以身化为大道而生万物也。真身者,不死之身也,非不死之身不足以化为有形之世界也。
中国的《说文》是这样解读神字的,“神者,申也,引出万物者也”,是伸展(生长)变化的意思,是引出万物的根源。《圣经》上也说,“太初有道(法则),道(法则)与神(变化)同在,道(法则)就是神(变化)”。可见道之法则只在一个“生”字上,即神(创造、变化)之意,言其变化无穷而更新无尽也。终其极便是创造世界,而世界本身就是道,也是道的自我循环更新、无限进化之完整体系,故创世方能永生。
今年首个季度,进入越南的直接外商投资就达109.5亿美元,领跑东南亚
本门以道(生命)为尊,以德(自由)为贵。不言(信)虚妄鬼神(圣经以谎言为魔鬼),以真实客观之整体世界为大道,这便是真道。另以人心为大道之种子,亦可称为大道之影像,创造之来源。种子若不能生根萌芽,便会成为大道之资粮,反为天地所盗(收割)。种子若想生根萌芽,就必要以天地(道)为师,效法天地(道)生成(创造)之理,重入大道本源(归根),再铸身心自我(复命),小之则演洞天福地(自身之小世界),大之则演宇宙乾坤(创造真实之大世界), 即《阴符经》所说的:“宇宙在乎手(掌握),万化生乎身(我造)”。
道本无教,天地为师。天地的不言之教,才是真正的道教。故为道者应去除宗教化,以及鬼神、偶像、祭拜等愚昧事。要亲民自然,要世俗化(和光同尘)。道本就是真实,何谈出世离尘?要以道为师,而不要以人为师,愿天下道友都成为一家人,相互学习印证即可,余愿足矣。
本门宫观,小者称长生观,大者称万寿宫。宫观仅是文化图书、收藏传承之地,修真养性之所,不必神秘化。有联曰:“长生不老神仙府,寿同天地道人家”。
本门入门功法:一曰炼气(呼吸法,动之徐生)二曰澄心(随意法,静之徐清)三曰站桩(拳法之慢练,神意之运动)四曰柔骨(运动法,踢腿,任意之腿击)五曰神行(运动法,跑步,呼吸之配合,周身之运动)六曰绵手(拳法之整劲)七曰罡气(成就法,胎息,体呼吸,自成天地一循环)八曰阴劲(成就法,拳法之暗劲、化劲)九曰长生秘术(静坐法)
除了长生秘术似无形迹可寻,以静坐为入门法。其余八个都是属于武学范围,名字起的很好,说穿了真的很简单,也不神秘。象神行也就是跑步。绵手不过是内家拳法。站桩就是站马步,只是属于高站马,难度小多了。柔骨就是踢腿,练习身体的柔韧度。澄心就是随时的收心静意。炼气倒是有些小技巧。罡气倒是显出真功夫了,是真正胎息的体现,就象地球的大气层似的(即古人所说的“天地的呼吸”),元气充溢,罡气外布,刀枪虽未必不入,但寒暑是真的不侵了,显出异相来。阴劲完全是对劲的运用达到了抟气至柔的地步,把整劲(周身整体之劲)束之成针,集中一点发出或任意的运用自如。
【杂谈长生道修炼理论】我长生道有长生秘术之名,而无长生秘术之法,以其法非言语所能传者是也。如果说文明的传承要靠文字来记述,那么天道的传承却是刻在万物之中的,当然刻在人体中的传承是最适合人类自己的,刻在万物中是适合万物的,人只有先读懂了自己的身体,才能读懂万物,才能创造一切。故佛说“无法可说,所说法皆非佛法”,以言法者,皆镜花水月,看真实假,比喻耳。今人欲寻长生大道,必于人身中寻之,不假人手(非后天有意可为),纯以先天本能得来,是为血脉传承,为天授而非人传。故我宗以道为师,以身为书,细细解读,长生在此,大道在此。故太上纯以返观内视,而为“长生久视之道”,不敢再言耳,言之既非,思之则惑,此道只能自己读来,自己观来,以身为心而不敢以己念为心。《太乙金华》初言返观内照者是,再言皆非,只可借鉴,不可认真,正所谓“假借修真赖此身,此身自具一乾坤,有人悟得身中理,管许寿延万万春”。上古大法皆略言之,而不深论之,以其真实不虚,以身论而不以言传也。在长生道中,天道传承是刻在万有之中的,也包括人的身体,只不过刻在人体中的最适合人自己,刻在万物中的适合万物。故《长生秘术》亦言,“盘古真身者,以身为道也”。《圣经》中亦说“道成了肉身”,可见道在肉身之中。又《黄庭经》云“泥丸百节皆有神”,以言神非仅脑中泥丸有神也,浑身上下皆有神灵居之,即浑身上下处处皆可重生我之身心,血肉衍化,重铸身心,复命何难?此非虚幻,实乃上清黄庭道之所宗也。 上古仙道皆言身而不言心也,以其身中有神,身外无心,身心不可分也。今人修道处处言心,反不言身也,只以泥丸脑海为神,而不以身为神,何其窄也,大失上古之真道也。其实我长生道,又名盘古真身道,为上古仙神道传承。盘古者,为我华夏开天辟地第一人也。真身者,以身为道也。三千五百年前,古希伯来人,即以色列人,在摩西的带领下逃离了古埃及,开始了《圣经》中的头五篇创作,即《创世记》《出埃及记》《申命记》《民数记》《利未记》,史称摩西五经。随后古埃及文明就神秘的消亡了,无论以色列人如何的宣扬他们的圣经源自于其上古祖先亚伯拉罕,不可否认的是《圣经》首次出现在离开古埃及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说它极可能就是古埃及文明的传承。同样在这一时期其他古国文明也都相依而亡,历史真相不得而知,现在的埃及人已经与古埃及人无任何血脉及文化关联,古巴比伦与古印度都是相同的原因,但都有少许文明逸出,这就是《古兰经》的真主和《吠陀经》的梵天(大我)。古中国同样发生了异变,大约在三千年前武王代纣时,也就是封神(封死人为神,祭祀礼乐的来源)时期,仙道文明至此殒落,仅有少量经典续其传承,这就是《道德经》,所幸的是古中国人与现代中国人仍是一脉而来的,成为了世界唯一仅存的古国。梵天名婆罗那,故又称婆罗门教,又称梵教,佛教为其变种。就如同《圣经旧约》为犹太教,天主教,而《圣经新约》为基督教,新教一样。
现附证内家拳与丹道的关系,原文如下:孙禄堂《拳意述真》中有郭云深论形意拳,曰:形意拳之道无他,神、气二者而已。丹道始终全仗呼吸,起初大小周天,以及还虚之功者,皆是呼吸之变化耳。拳术之道亦然,惟有锻炼形体与筋骨之功。丹道是静中求动,动极而复静也。拳术是动中求静,静恒(极)而复动也。其初练之似异,以至还虚则同。形意拳经云:“固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所以形意拳之道,即丹道之学也。丹道有三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拳术亦有三易:易骨、易筋、洗髓。三易即拳中明劲(整劲)、暗劲、化劲也。练至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亦与丹道练虚合道相合(同)也。丹道有最初还虚之功,以至虚极静笃之时,下元真阳发动,即速回光返照,凝神入气穴,息息归根。神气未交之时,存神用息,绵绵若存,念兹在兹,此武火之谓也。至神气已交,又当忘息,以致采取、归炉、封固、停息、沐浴、起火、进退、升降、归根。俟动而复炼,炼至不动为限(限,停止之意),数足满(即)止火,谓之坎离交妒。此为小周天,以至大周天之功夫,无非自无而生有,由微而至著,由小而至大,由虚而积累,皆呼吸火候之变化。文武刚柔,随时消息,此皆是顺中用逆,逆中行顺,用其无过、不及,中和之道也。此不过略言丹道之概耳。丹道与拳术并行不悖。故形意拳术,非粗率之武艺。余恐后来,练形意拳术之人,只用其后天血气之力,不知有先天真阳之气,故发明形意拳术之道,只此神、气二者而已。故此先言丹道之大概,后再论拳术之详情。
现解读如下:在孙禄堂《拳意述真》中,有郭云深论形意拳术。【郭云深】形意拳之道无他,神、气二者而已。【寿同天地】神、气二者,心意、呼吸是也。二者合为一,方能成功,仙道亦然。伍冲虚《天仙正理》中也说“昔曹老师语我云:“仙道简易,只神气二者而已”。【郭云深】丹道始终全仗呼吸,起初大小周天,以及还虚之功者,皆是呼吸之变化耳。【寿同天地】呼吸,心意随之,方能变化。今只言始终全仗呼吸,便是以心意为虚无,呼吸方能变化为神奇,而得神气合一之效果。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即此之谓也。【郭云深】拳术之道亦然,惟有锻炼形体与筋骨之功。【寿同天地】拳术虽然也是这样,只是更突出了锻炼形体与筋骨的效果罢了。【郭云深】丹道是静中求动,动极而复静也。拳术是动中求静,静恒(极)而复动也。其初练之似异,以至还虚则同。形意拳经云:“固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所以形意拳之道,即丹道之学也。【寿同天地】丹道以心(自心为息,呼吸与心意本是一体,岂可分之?)炼形,拳术以形炼心,初看似异,实则相同,皆是身心同炼,还虚合道,混成而为一体。【郭云深】丹道有三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拳术亦有三易:易骨、易筋、洗髓。【寿同天地】丹道与拳术的功效,都是相对应的,最终都显现在形体和筋骨上,这二者并无实质上的不同。【郭云深】三易即拳中明劲(整劲)、暗劲、化劲也。练至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亦与丹道练虚合道相合(同)也。【寿同天地】明劲炼精(形),暗劲炼气,化劲炼神,练到最后都是神气为一,返虚合道的。【郭云深】丹道有最初还虚之功,以至虚极静笃之时,下元真阳发动,即速回光返照,凝神入气穴,息息归根。【寿同天地】丹道最初便是还虚,求大静而真阳之气自动。动即觉也,神气遂分,当凝神入于此气之中,如在穴中,是名气穴,又名玄关,乃是个虚拟的神气相合之处。如此神气相恋,则真种已生,玄关之体已立(根基已立,谷神、玄牝方显其根源玄妙之处)。息息归根,自然归于此窍之中。【郭云深】神气未交之时,存神用息,绵绵若存,念兹在兹,此武火之谓也。【寿同天地】气动神觉,故曰神气未交之时也。存神用息,有意融合,是名武火烹炼。【郭云深】至神气已交,又当忘息,以致采取、归炉、封固、停息、沐浴、起火、进退、升降、归根(此皆异名繁复耳)。俟动而复炼,炼至不动为限(限,停止之意),数足满(即)止火,谓之坎离交妒。此为小周天,【寿同天地】至神气已交,动而归静,又当忘息,是名文火沐浴。刚开始入静,只有神而无气,待到神静极生动,方有真气发生,再以神炼之,神气混融,复归于不动,如此才能称得上是坎离(神气)交媾,也就是小周天。【郭云深】以至大周天之功夫,无非自无而生有,由微而至著,由小而至大,由虚而积累,皆呼吸火候之变化。【寿同天地】呼吸,气也。火候,神也。丹道工夫不过是动静循环,气生神合之变化耳。 【郭云深】文武刚柔,随时消息,此皆是顺中用逆,逆中行顺,用其无过、不及,中和之道也。【寿同天地】静而生动,动而生静,此皆自然之理,不假后天做作,故能无过,又不会不及,巡此中和自然之道便可。【郭云深】此不过略言丹道之概耳。丹道与拳术并行不悖。故形意拳术,非粗率之武艺。余恐后来,练形意拳术之人,只用其后天血气之力,不知有先天真阳之气,故发明形意拳术之道,只此神、气二者而已。故此先言丹道之大概,后再论拳术之详情。【寿同天地】不用先天之神气,只用后天之血气,终无变化神奇可言,止于好勇斗狠,莽夫之列。与身心之健康延年,终无丝毫之益处。
《形意拳术抉微》深县刘殿琛(字文华)著于民国九年上卷总论【刘殿琛】总论者,形意各项技术之总根柢也。夫战争之道,往往白刃相加,只(赤)手抗敌为最后之胜利,则武技一门实行军之命脉也。【寿同天地】为什么要总论,就是让人明白形意拳各种技法的总根本在哪里。战争往往是残酷的,就算赤手空拳也要搏取最后的胜利,所以武术技法实在是军人身体的根本所在。那个年代,列强凌辱,许多爱国拳师都将拳法真传,公之于世,寻求强国强军的道路。【刘殿琛】然武技种类甚多,门分派别,各是其是,总言之大概分内外两家。外家之长不过是练习腰腿灵活,捉拿勾打,封闭闪展,腾挪跳跃诸法,以遇敌制胜。而其弊则在于虚招太多,徒炫人耳目,不切于实用。惟内家拳法纯以先天本能,按阴阳五行六合七疾八要诸法,以成其技。【寿同天地】武术门派很多,在技法上大体分为内外两家。外家拳法虽然腰腿灵活,但虚招太多,不切实用。只有内家拳法纯粹是按照人体技击的本能,合乎拳理才能练成的技艺。【刘殿琛】则此总根柢不能不先为培植也。夫人非气血不生,气血充足则精神健旺,若先天气亏,后天即须补救,补救之法,在充其气养其血也。【寿同天地】那么形意拳的总根本就不能不先讲一下了,人没有气血就不能生长,气血充足,身体精神才会强壮健旺,如果先天上气血有亏损,那么就要在后天上想办法补救了,补救的办法,就是要补充它(身体)的元气,滋养它的精血。【刘殿琛】但培养气血,必先聚气于丹田,使丹田气足,然后内达于五脏,外发于四肢,再加以练习之功,血脉贯通,筋骨坚壮,内外如一,手脚相合,动静有常,进退有法,手不虚发,发则必胜,心不妄动,动则必应,正所谓卒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肢,随意所适,得心应手,成百战百胜之技者也。【寿同天地】培养气血就是要先聚气于丹田,再发运于四肢,如此聚运循环,方可发为绝技,可见丹田非一死守不动之功。至于形意拳其他练习的方法,都离不开聚运循环,培养气血这一总根本。【刘殿琛】以下将各项总要之事,分别言之。【寿同天地】下面各项具体练法,都是围绕聚运循环,培养气血这一总根本来论述的,需要一个个的来讲述它。
《形意拳术抉微》深县刘殿琛(字文华)著于民国九年第一章丹田论【刘殿琛】丹田者,阳元之本,气力之府也。【寿同天地】丹田是真阳元气生发的根本,也是储藏气力的仓库。【刘殿琛】欲精技艺,必健丹田。欲健丹田,尤必先练技艺。二者固互为因果者也,吾道皆知丹田为要矣。【寿同天地】想精通内家拳法技艺,就一定要善于运用丹田,使之充沛。想把丹田运用好并且充沛,就尤其是要先练习好运用丹田的内家拳法技巧。这二者虽然是互为根本,但习练内家拳法的都知道,丹田的运用是最为重要的。【刘殿琛】顾先师有口授而少书传,后之学者,究难明其所以然。谨将受之吾师,与二十年所体验者,略述之。【寿同天地】回顾以前的老师都是亲口传授,很少有书写下来进行传授的,这使后来学习的人,很难明白其中的道理。现在我郑重地把老师教我的,还有我这二十年来所体验到的,简单的叙述一下。【刘殿琛】所谓欲精技艺,必先健丹田者,盖以丹田亏,则气不充,气不充,则力不足,彼五拳十二形空有架势。以之为顾法,则如守者之城池空虚;以之为打法,则如战者之兵马嬴弱。【寿同天地】所以说想精通拳法技艺的,就一定要先把丹田的运用练好,使之充沛。因为丹田的亏损,会造成元气的不足,元气的不足,又会导致力气的不足,那么五拳十二形这些拳法就都成了空架子了。用这样拳法来防守,就象空虚的城池;用这样的拳法去战斗,就象老弱的残兵。【刘殿琛】故必于临敌挫阵之际,常若有一团气力坚凝于腹脐之间,倏然自腰而背而项直贯于顶,当时眼作先锋以观之,心作元帅以谋之,钻翻横竖起落随时而应用,龙虎猴马鹰熊变化而咸宜,毫忽之间,胜负立判,此丹田充盈而技艺所以精也。【寿同天地】所以临敌之时,必先充之于内(丹田脏腑),而后发之于外(四肢百骸),拳法技艺随之应用而倍增其效。【刘殿琛】何谓欲健丹田,必先练技艺。释之如下:或曰丹田受之先天,人所固有,自足于内,无待于外,但能善自保养,足矣,何待于练?窃谓不然。凡人不溺于色欲,不丧肾精,保养有方,则元气自充,如是者尤可延年益寿,然究不能将丹田之气力发之为绝技也。【寿同天地】想练好丹田,就一定要懂得运用丹田的技巧。解释如下:有人说,丹田是天生固有的,自己就会充足,不需要依靠外面的技巧,也不用练习。我却不是这样认为的,人过了十五、六岁后,其精或梦或遗,没有不自行亏损的,终要以运练之法使其精化为元气,使丹田充足并能发为绝技而超乎常人也。【刘殿琛】欲发之为绝技必自练始,练之之法,一在于聚,一在于运。聚者即八要中所谓舌顶、齿扣、谷道提、三心并诸法也,又必先去其隔膜,如心肝脾肺肾之五关层层透过,一无阻拦,八要之中所谓“五行要顺”也。行之既久而后气可全会(汇)于丹田。【寿同天地】想发为绝技,一定要从练习开始,练习的方法,一在于聚,一在于运。聚的方法就是“八要”中所说的舌顶、齿扣、谷道提、三心并这些方法要领,又要去除“气沉丹田”过程中的隔阂,如心肝脾肺肾这五关,层层透过,一无阻拦,即“八要”之中所说的“五行要顺”也。练习既久,然后气方可全部汇聚于丹田。【刘殿琛】然聚之而不善运,亦未能发为绝技,必将会(汇)于丹田之气力由背骨往上廻住于胸间,充于腹,盈于脏,凝于两肋,冲于脑顶,更兼素日所练之身体异常廉干,手足异常活动,应敌之来而架势即变,应架势之变而气力随之即到,倏忽之间千变万化,有非语所形容者,此所谓善运用也。【寿同天地】如果只聚其气而不运转,必生弊病,如死守丹田的人,积滞僵硬,久必成气痞。(吸气,此为聚法,聚中有运)先聚气于丹田,小腹内收上提,似有无穷之气自丹田(小腹)底部升起,源源不断沿(贴)背骨往上回转于胸间(充满胸肺),(呼气,此为运法,运中有聚)再向下充于腹,盈于脏,凝于两肋,冲于脑顶,此由上向下,如注水一般,将身体全部注满,以至于内达于五脏,外发于四肢,如此聚运循环,应拳法架势之变化往来,气力随之即到,倏忽之间千变万化,自然非言语所能形容者,此所谓善于运用者也。【刘殿琛】总其所以聚之运之者要在平日之勤练技艺,非如求仙者之静坐练丹也。古之精于艺者以一人而敌无数之人,其丹田之气力不知如何充足。究其所以然之故,无一不自勤习技艺以练丹田始。后之学者即“丹田说”而善领会之,则可以入武道矣。【寿同天地】聚运(可随手足架势而动,此是动中求真静之功)总在于平日之勤学苦练,非求仙者之静坐不动(彼不知仙学是静中求真动之功)。古时,有精此技艺的,以一人而敌无数的人,其丹田之气力不知有多么的充足。究其原因,没有一个不是勤习技艺并从丹田开始练起的。后来的学者对于“丹田说”一定要善加领会,那么从此就可以步入武道了。
【寿同天地】拳书上说,虽然武术的门派有很多,练法也各异,总的说来都是以气功为贯穿始终,而为其根本的,以此来成就神功绝技。并说气功有二种,一为养气,一为练气。养气不在于气动(任其自然),在于神清意静。练气则以运使(气的运转)来产生效果,以呼吸(也是心意的配合)做为方法。养气是道学的关键,以参悟天地的运转造化为目的,不是武术所能范围的,暂且不论,今专以练气言之。【陈撄宁】气功(指练气而言)着重在一个“气”字,这些功夫都是动的,不是静的。【寿同天地】形意拳书上说,丹田始练之法,一在于聚(吸气),一在于运(呼气)。(吸气,此为聚法,聚中有运)先聚气于丹田,小腹内收上提,似有无穷之气自丹田(小腹)底部升起,源源不断沿(贴)背骨往上回转于胸间(充满胸肺),(呼气,此为运法,运中有聚)再向下充于腹,盈于脏,凝于两肋,冲于脑顶,此由上向下,如注水一般,将身体全部注满,以至于内达于五脏,外发于四肢,如此聚运循环,方可发为绝技。可见丹田非一死守不动之功,现在的人,一为胡思乱想,一为心死意僵,怎能不弊端重重。另拳书中说,呼吸有四忌,一忌用功(力)太猛,拉伤肺部。初始以四十九次为度,缓缓增加,不可一下呼吸至百次之外。二忌尘雾污杂之地,宜清新幽静之所在。三忌呼吸时以口为出入,用鼻不用口也。四忌呼吸时胡思乱想,大凡人身之气血,行于虚而滞于实,如思想凝执僵硬,则气必滞结障害,久之则成气痞之病,学者不可不慎。【如来说耶】抻筋拔骨。这个是必须的。这个东西就含在拳架里,动也有,静也有。时时刻刻含在里面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要求。没有这个就狗屁不是。只要严格按着老师的要求做就可以。和这个同时进行的还有一项重中之重。那就是如何气沉丹田。这个一般在老师刚开始讲得时候大都明白不了。老师会让你把手放在他的丹田处,这时候自己会有直观上的感受,这个很重要。当初我老师就是这么教的我。丹田是会动得呦!【寿同天地】抻筋拔骨,在李仲轩《逝去的武林》中说“摆拳架子看似不动,其实筋骨肌肉都牵挂着,扑出去一厘米。犹如山谷有回声,身体也有回力,扑出去一厘米。再回来一厘米,要用回力来锻炼,如此易出刚劲。站桩之苦首先是筋骨软弱的疲劳之苦,学会了这个方法,站二十分钟桩,等于打二十分钟拳,也就喜欢站桩了”。“摆拳架子看似不动”这段,实际上就是形意拳的“浑身筋肉运动说”,也是拳经中所谓的“百骸筋骨一齐收,一齐放”之说,其理相同。 上面的呼吸吐纳功夫,过于繁杂,说的不清,我再简单讲一下,吸气时应小腹略内收上提,似有气自丹田底部升起,源源不断沿(贴)背骨往上回转于胸间(充满胸肺),再呼气向下充于小腹,自然就气沉丹田了,此时小腹略鼓,浑身放松。打拳时,则发于四肢百骸,不必放松了,而是“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了。
【李仲轩谈站桩】李仲轩拜尚云祥时,尚已是个老人了,慈眉善目非常平和,他先教站桩,名“浑元桩”,就是两脚平行站立,双手胸前一抱。李仲轩随唐维禄学过更为复杂吃劲的桩功,往往一站就一两个小时,双手一抱就太过简单,以至于不知该在身体哪个部位吃劲。没料到在尚云祥面前站了一会后,尚云祥说了一句非常奇怪的话:“你抱过女人没有?”但是这句令人大窘的话,却使李仲轩隐隐约约有所感悟,浑身一松,尚云祥说:“对了”。当时有许多形意拳师将五行、十二形的拳招拿来站桩,而尚云祥只让门人站“浑元桩”,甚至连形意拳最基本的开门架子“三体式”(就是劈拳的架子)都不让站,说过:“动静有别”的话。【寿同天地】“浑元桩”,其实就是高站马(马步),两膝微曲,微对脚尖,双手在胸前一抱或向外一推。正确称呼应为“混元桩”,取道经中“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之意,言其清静自然,万物以生。浑元桩对意念是无所求的,只一观身(心在身中)自然足矣,即《长生诀》所说“汝神将守汝形”是也。道经又说“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百姓,就是身中的器官百骸,也就是指身体而言的,其实就是以身为心,但要站出灵感生机才行。【寿同天地】其实抱女人,就是炼精化气。有了抱女人的感觉,体内自然生机勃发,温暖润泽,元精(身体)自然转化出元气,滋补肉身。但又不可落于后天淫欲,反使先天元气化为后天阴精了。 【寿同天地】三体式为劈拳架子,不是收心静意的法子,所以尚云祥说“动静有别”,不提倡用拳架子来站桩。因为那些拳招架子都是在练拳中才能领悟其中的奥妙,非静止不动所能领会的。当然另有摆拳架子的练法,是练拳练气的法子,叫做浑身筋肉运动说。
【神葫3】没抱过女人,怎么办?【寿同天地】找个女人抱一下,再亲一下嘴。下面尚云祥还要讲“练拳如亲嘴”呢。【子夜L枯灯X】什么先天后天?你没法入定,没见性光,没胎息何来先天元气,大部分练武的基本上都是后天精气。【寿同天地】你现在和我初学丹经道典时差不多,硬生生的在分先、后天,什么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的,以为这些都是修行人干的事,后来才明白那些没修炼的凡夫俗子每天都在炼精化气(物质转化为能量),炼气化神(能量转化为精神),炼神还虚(精神消耗于太空),只不过这些都是人体中自然而然的事,他们不知道罢了,所以圣人说“百姓日用而不知”。等我讲到了这方面的事情时,再详细论述,现在讲了太早。
【寿同天地】我现在写起来,才发现挺头痛的,李仲轩《逝去的武林》光是站桩的描述就东一块,西一块的,你得一点点的去整理。我怀疑我这样找是找错了,还是把《逝去的武林》复制下来,他写到哪,我就解到哪,比较省力些。【|ysyslh】你不要管他怎么写的,你就自己整理即可,站桩我是研究过的,基本一看便知,而且有独到的理解,你说的那背后抱女人的要领我也知道,不知你领悟的深浅如何,总体而言,我不喜欢看忽悠文,比如孙禄堂的那些玩意儿,我只要在这里说就顾不得尊敬了,呵呵。【ysyslh】罢了吧,还是沉了吧!【寿同天地】我能理解,我们每次怀着朝圣者的心态虔诚的去求教,明明很简单的道理,偏偏被他们绕了一个大圈,忽悠了一辈子,还告诉你秘不外授。其实真正的功夫,就在道德经中,至简至易,所以有道书说“百姓日用而不知”。实不相瞒我也绕了一些小圈子,但我是为引导人更能看清这些术语的秘密,如果我直接讲出来,干巴巴的,人反而看不懂了,道德经多好啊,多俭朴啊,多直接啊,偏有人跟看天书似的,怪不得老君也叹“我言甚易知,甚易行,而人莫能知,莫能行”了。
【李仲轩谈站桩】薛颠传的桩功,一个练法是,小肚子像打太极拳一般,很慢很沉着地张出,再很慢很沉着地缩回,带动全身,配合上呼吸,不是意守丹田,而是气息在丹田中的来去。这个方法,可以壮阳,肾虚,滴漏的毛病都能治好。另外打拳也要这样,出拳时肚子也微微顶一下,收拳时肚子微微敛一下,好像是第三个拳头,多出了一个肚子,不局限在两只手上,三点成面,劲就容易整了。还有一个方法,站桩先正尾椎(寿:太极拳中好象叫尾闾中正),尾椎很重要,心情不好时,按摩一下尾椎,就会缓解。从尾椎一节一节脊椎骨顶上去,直到后脑,脊椎自然会反弓,脑袋自然会后仰,两手自然会高抬,然后下巴向前一钩,手按下,脊椎骨一节一节退下来。如此反复练习,会有奇效。脊椎就是一条大龙,它有了劲力,比武时方能有“神变”。【寿同天地】我的感觉好象是一吸气收腹,就慢慢的将脊椎,从尾椎一节一节提起来,直到后脑,脊椎自然会反弓,脑袋自然会后仰,两手自然会抬高,然后下巴向前一钩一收,头收正,呼气放松,手略按下,脊椎骨再一节一节退下来,气沉丹田。说白了就是抬头后仰,再收回放松,内中变化要自己体会,怎么达到效果怎么来。
【李仲轩谈站桩】注意,这三个桩功都是动的,不过很慢很微,外人看不出来。薛颠说的好,桩功是“慢练”。这些都是入门的巧计,一练就会有效果,但毕竟属于形意的基本功,练功夫的“功夫”,指的还不是这个。至于如何再向上练,薛颠和唐维禄都各有路数。尚云祥把这些方法都跳开,站桩死站着不动,是错误的,但他就传了一个不动的。一次我站桩,他问我“你抱过女人没有?”我就明白了。这个“抱”字,不是两条胳膊使劲,而是抱进怀里,整个身体都要迎上去。这是对站桩“拿劲”的比喻,拿住这个劲,一站就能滋养人。“你瞧程廷华编得多好---别人都说,打人如亲嘴,那是穷追不舍的意思,他却说,练拳如亲嘴。”尚师解释,男女嘴一碰,立刻感觉不同,练拳光练劲不行,身心得起变化,这个“练拳如亲嘴”,把“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大道理一下子就说通了。形意是用身体去“想”,开悟不是脑子明白,而是身体明白。与禅的“言下顿悟”相似,等身体有了悟性,听到一句话就有反应,就像马挨了一鞭子,体能立刻勃发出来了 ---- 尚式形意发扬的是这种教法。【寿同天地】道经有云:“炼精者,炼元精,非淫泆所感之精。炼气者,炼元气,非口鼻呼吸之气。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念虑之神。”淫泆所感之精,是泄漏之精,非元精。口鼻呼吸之气,是泄漏之气,非元气。心意念虑之神,是泄漏之神,非元神。故此精气神三者,实一物之变化,即人体之自然生机是也。所谓的精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化道,说开了不过是世俗平常理,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走这个过程,只是不知道罢了。实际上就是身体产生出能量,供给大脑,大脑再指挥人运动,就是物质转化精神的消耗过程,精神也是一种能量。凭这些就算你运用的再精妙,也不过是比常人多了份技巧,与长生不老逆返生死没啥关系。 就这个过程,不知迷了多少人,练了多少代,得到了一个精巧的、快速运转的技巧,有了些神奇的表现,如拳术宗师的技击术,但最终与常人一样老死无异。
【李仲轩谈站桩】有一句“练功不练拳”的话,认为功是站桩,拳是打拳。“练功不练拳”就是只站桩不打拳,这是初学者容易产生的误解。站桩的要点是“学虫子”,冬天虫子钻进地里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里生机一起,虫子就又活了。站桩就要站出这份生机来,如虫子复苏般萌动,身上就有了精力。站桩也有了无穷的益处,这是练功。其实打拳也是练功,形意拳要“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气不是呼吸的气,比如男人的英姿潇洒,女人的妩媚靓丽,就是气的作用,也就是所谓的勃勃生机。至于呼吸的气,叫做“息”,劈拳就是练息(不说打法,只谈练拳的练法)。腿功是站桩站出来的,也是走出来的,唐维禄的徒弟尤其要走。早晨起来一走就是十里,两手背后,活动着脊椎,或带着点拳意。我们有时将“形意拳”的“意”字省去,顺口地说,跟唐师学“行拳”。但真正神奇的是,尚云祥练武入迷,以神作拳,行住坐卧都是这个,但这是“道”上的东西,不是入门的技巧。李存义和尚云祥都会站桩,但他俩平时练功就是五行拳,很少站桩,只是可怜徒弟不长进,方教站桩。桩法是活动的,不是静功而是慢练。薛颠原话为“此桩法之慢练,增力之妙法也,慢慢以神意运动,舒展四肢”——桩法是动的,只不过动得极慢,外人看不出来。站桩时,也要动“起步趟进、侧身而闪”的心思,外表看似不动,其实心里面换着身形呢。要静之又静,长呼长吸尽,站空了自己。浑圆桩要以眼神站桩,两眼要往上高瞟。练武先练眼,跟着能生神,所以是练武先练神。人爬上山顶,累得疲惫不堪,但目光一远眺,身上就一轻松,浑圆桩就是这个原理。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眼神就是这个灵犀。久站磨炼筋骨,但只坚实了筋骨,好象没站桩似的。眼神和肉体的关系,是浑圆桩要体味的东西。有了灵犀,才能有生机,冬天过去大地回春,生机一起,土里都是香的,抓把土,粒粒都是活的,站桩也要把自己站活了。站浑圆桩时,身子让眼睛领走了,身子不能做作。
【李仲轩谈站桩】摆拳架子站桩看似不动,其实筋骨肌肉都牵挂着,扑出去一厘米,再回来一厘米,犹如山谷之有回声,身体也有回力。要用回力来锻炼,如此易出刚劲。站桩之苦首先是筋骨软弱的疲劳之苦,学会了这个方法,站二十分钟桩,等于打二十分钟拳,也就喜欢站桩了。【寿同天地】浑身筋肉运动说形意拳的运动与普通运动不同,普通运动用力只于筋肉的一部分,故简单明了,易于领悟。内家拳则不然,全身的关节都沿数运动轴以回转(打拳时用的是种螺旋劲或者说拧劲,就是为了带动浑身的力量,一拳一脚打出的是浑身的劲,这就是整劲,也就是明劲。),而其筋肉的收缩程度不张不驰,务使各方面筋肉同时收缩无松缓者,方为圆满。故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无隙可乘无瑕可摘也,此即所谓的浑身筋肉一齐收一齐放是也。附:李仲轩的摆拳架子,如三体式,也可是其他架势,随人爱好。看似不动,其实筋骨肌肉都牵挂着,扑出去一厘米,再回来一厘米,犹如山谷之有回声,身体也有了回力。要用回力来锻炼,如此易出整劲来,此为浑身筋肉鼓荡运动之法。“站桩之苦首先是筋骨软弱的疲劳之苦,学会了这个方法,站二十分钟桩,等于打二十分钟拳,也就喜欢站桩了”。
【李仲轩谈站桩】老派的形意拳不说站桩,只说是“校二十四法”,二十四法是三顶三扣三抱三圆三敏三垂三曲三挺,不知二十四法就不知人体之妙,如“虎口圆则力达肘前,两肱圆则气到丹田”,有过多少实践方能得出这结论。形意拳任何一个招都可以站桩,但要求一站就要二十四法齐备,否则比武必败,没二十四法甚至不敢练拳,因为五行拳功架联系着五脏,一法不到身体就受了伤害。练武最容易伤的一是脑子二是眼睛,觉得脑子糊涂眼睛有压力,要赶快以二十四法来校正自己。《象形术》也是以二十四法为篇首,它是形意拳的根本,犹如和尚的戒律,自学者找不到老师,就要以二十四法为师,时刻保持警醒之心。刚开始学拳不敢动,就是在校二十四法。而站着不动地校正,是唬不了自己唬得了别人,站了一段时间后,别人瞧着是模是样,可自己知道差得远。练拳是唬不了别人唬得了自己,一旦活动起来,就什么都顾不上了,一动就没,自己还觉得挺带劲,而别人眼里看去,毛病全显出来了。所以练拳要有老师看着,否则对自己越来越满意,麻烦就大了。练拳的第一个进境,就是有了自觉,能知道自己的毛病。站得了二十四法,一动起来就没,这是无法比武的,所以桩法必须融入拳法。练拳无进步,就要重新站着不动地校正功架,去揣摩这二十四法,动也是它,静也是它。否则静不下去也动不起来。形意拳的成就者在习武之初都是要经过严格的校正二十四法的阶段,没有这个,不成功架。我一见薛颠打拳,就感慨上了:“这才是科班出身练形意拳的。” 他的功架太标准了,可想他在练武的初始阶段下了多大功夫。我随尚云样习武时,尚师也是给我校二十四法,让尚门的师兄单广钦看着我,单师兄甚至比尚师对我还严格,他对我说:“我眼你起呕(较真),是看得上你。”他在尚门中威信高,他能善待我,我也就在尚门中呆住了。【寿同天地】李仲轩说练武最容易伤的一是脑子二是眼睛,觉得脑子糊涂眼睛有压力。我认为练武受伤主要是蛮力猛练造成的,要循序渐进,积柔成刚,是柔练细体会,是要入微入细的。
【李仲轩谈站桩】静立地校二十四法,谁都得经过这一阶段,但不见得功夫出在这上头,有人是不动就不出功夫。浑圆桩是薛颠推广的,和校二十四法稍有区别,校二十四法是有所求,浑圆桩的意念是无所求,就这一点区别,这区别也是强说的。无为的要站出灵感才行,有为的得站空了自己才行,校二十四法与浑圆桩说到底是一个东西。津东大侠丁志涛是我的妻兄,他的浑圆桩不是我从薛颠处学了再串给他的,而是他自己有奇遇。他与妻子不合,赌气离家,不再杀猪,跑到铁路上当警察。那时他父亲对我说:“大喜子(丁志涛小名)不回家了,咱俩把他找回来吧。”我俩到了居庸关火车站找到了丁志涛,他那时就学了站桩,他说他在北京南城铁道旁的新开路胡同住过一段时间,当时总去陶然亭练武,一个练形意拳的老头教了他浑圆桩。丁志涛学的桩法与薛颠的一致,这老头的名字我记不得了,他住在天桥,不是卖艺的,他带着丁志涛在南城墙根底下练了十几天。旧时代讲究找门道,练武人背后无官府财团的势力,难以维持,所以就有了许多落魄的高人,一生名不见经传,这个天桥老头就如此。我是1915年生人,薛颠提倡桩功,在记忆中大约是在民国四年的时候,他当上国术馆馆长后,桩功就成了国术馆的早课。从站桩容易领悟拳学,薛颠说桩功是方便,这是实在话。但真正神奇的是,尚云祥练武入迷,以神作拳,行住坐卧都是这个,但这是“道”上的东西,不是入门的技巧。李存义和尚云祥都会站桩,但他俩平时练功就是五行拳,很少站桩,只是可怜徒弟不长进,方教站桩。站桩与打拳最关键的要点都是一个,对这个要点没体会,练拳不出功夫,站桩也照样不出功夫,这就是“桩法能融入拳法中,拳法也能融入桩法中”的道理。练武其实就是练心智。尚师对我启发最大的话是:“不要力胜,要以智取。”这句被许多评书话本说烂了的话,在尚师口中说出,却一刹那令我体会到武术的另一层面,比武时顾不上算计谋略,但练武其实是在练心智。对于交手的大原则,唐维禄总结为:“身子挂在手上,眼睛盯着根节,冷静。”手上要挂着身体一二百斤份量,拳谱有“追风赶月不放松”的话,追上敌人容易,身子能追上自己的手,就难了。肩膀为根节,敌人要有作为,肩膀必有征兆,练武人练出眼力容易,养成明察秋毫的习惯,就难了。而最难的是冷静,必得练功夫练得开了智,方能冷静。【寿同天地】拳法之道很简单,就在于“手足相应,身步合一”上,只要打出个整体的劲就可以了。整体的劲就是拳书上所说的明劲,整劲出来了再慢慢去体会暗劲和化劲,整劲是拳法技术向神变的基础。手去脚不去不行,脚去手不去也不行,身去步不去不行,步去身不去也不行。西方技击只是些基本动作,但在实战中,只要将这些基本技法融入实战中既可。形意五拳,十二形也俱备同样原理,因为它是分开的练习,而在实战中却是自由组合,随心所欲的,所以形意拳最擅实战,故有“只杀敌,不表演”之说。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丹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