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汇参加各种袁立慈善公益活动动是做慈善还是作秀?

善心汇涉嫌特大传销案调查:蛊惑会员对其个人崇拜
16:0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29日消息(记者潘毅)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善心汇涉嫌特大传销案近日持续引发关注。目前,张天明等多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警方初步查明,张天明等人涉嫌以“扶贫济困、均富共生”等为幌子,策划、操纵并发展人员参加传销活动,骗取巨额财物,目前,张天明等多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警方调查发现,虽然张天明一直对外号称“慈善家”,将善心汇会员投入的费用描述成“互帮互助”,但是不到一年时间里,他却利用这些资金完成个人巨额财富的积累,初步核查十多亿元、花费2.2亿在云南购置房产。为何张天明和他的“善心汇”能够迅速取得信任、短期内吸引大量会员纷纷入局?
  无论在善心汇传销组织内部沟通还是外部宣传中,“慈善”都是张天明和善心汇的关键词。他们提出“精准扶贫,均富共生,打造中国新经济生态”的口号,拿出一些资金和物品捐赠、捐助残疾人、贫困户,通过打广告、接受采访等方式扩大影响。
  不过,曾经长期担任张天明助理的犯罪嫌疑人刘某告诉记者,“如果说他的收入在10到20个亿之间,用在慈善上的还是比较少的,另外,做慈善一定要从实体企业经营的真正所得去捐助别人。其实他做慈善的钱无非也是从善心汇这个系统不断去拉人头,从大家的投入里面获得财富,其实这应该不算是一个真正的慈善。”
  不过,经过张天明的包装与运作,善心汇甚至在今年获得了“中国慈善公益产业最具影响力十大诚信平台”以及“中国新生态经济模型创业企业”的称号。颁发奖项的中国企业信用论坛组委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反正他们那边确实是捐了不少款,好多媒体都对它进行了正面报道,这些都是作为我们的一些依据。所以你提供的这方面情况我们也刚刚知道,首先我们参会的企业是地方工商联、地方商会、行业协会,一些社团组织的推荐。”
  专案组民警指出,这样通过搞慈善来进行传销、进行包装的传销组织,在国内还很罕见。而且除了对善心汇组织的包装,张天明也不遗余力对其个人进行包装,“善心汇公司它的法人张天明,通过公司搭建网络互助平台来进行非法敛资,获利金额已达十几亿元,从事慈善捐助的金额却很少,但是他大肆的包装自己,包装成一个慈善家、慈善企业家、一个佛学家、一个大师级人物来蛊惑他的会员对他进行个人崇拜,以此促使会员不断的投资,从中获取利益。”
  曾担任张天明助理的犯罪嫌疑人刘某,在善心汇成立初期就跟随张天明。据他回忆,张天明在2015年从事其他行业时,曾经因为业绩不好,向他借了三万多元周转,但是不到一年时间,张天明就积累了巨额财富,“我觉得张天明(擅长)个人的策划、包装、对人性的把控,迅速召集一些人为他做事情,把这个平台做下去,互联网传销传播比较快,瞬间就有几万人注册进来,他个人的财富就快速积累起来了。”
  从去年年初,张天明就一直坚持周一到周五晚上八点半,在数万个会员群里同步语音直播,对会员们进行说教,经过长期包装,张天明甚至被部分成员、传销同行奉为“张天师”。刘某回忆张天明的“直播”内容,“一般都是比较大的命题,有时也会讲扶贫济困,一些偏情怀类的似是而非的东西。”
  为了增强迷惑性,张天明甚至还会在直播中曲解党的大政方针、国家扶贫政策。专案组民警分析:“他在直播中对一些流行的经济、政治概念进行歪曲解读,让他的会员认为这个组织是合法的,其实质是他的自我包装。”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善心汇的规模不断加速膨胀,参与者已达500多万人,资金规模也急剧扩大,从5月以来,平台亏空金额以每天2到3亿元的规模累计叠加。张天明说,已经意识到崩盘风险,“如果后面的资金量不够,前面的就没办法继续得到他应该得到的金额,系统就会崩盘。”
  警方估算发现,如果善心汇平台在6月1日崩盘,将会造成92亿多元的亏空,这些损失将由平台中已经完成布施、但尚未受助的230多万会员承担。专案组民警表示:“他造成的资金缺口是巨额的,他所获利的十多二十个亿是远远不能弥补这个资金缺口的。第二点,他所投资的这些实体产业产值微乎其微,甚至很多公司都没有具体的管理团队进行支撑,其实他自己并不是很懂经济,就把这些钱进行一些投资,购置一些固定资产,但是收益甚微。”
  除了带来经济上的巨大风险,张天明在会员中反复强调的“高度认可”,打造了自己庞大的追随群体,并当成自己的挡箭牌。今年6月,为对抗公安、工商部门查处,张天明组织上千人在长沙非法聚集,今年7月,部分善心汇会员甚至前往北京非法聚集。张天明表示:“我不要再聚集,不要再影响公共秩序,不要再幻想,不要越走越远,能够真正意识到这种模式的危害。”
善心汇;特大传销
近日,公安部组织侦办了“善心汇”涉嫌特大传销案,依法对深圳市善心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张天明等人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犯罪问题进行查处。张天明等人打着“善”的旗号违法行“恶”的本质随之揭露。
近日,中国之声连续报道了“善心汇”涉嫌以“精准扶贫和慈善”之名行传销之实一事,其运作模式被专家认为是庞氏骗局和传销的结合体。
今年5月,中国之声连续报道了一个名为“善心汇”的组织。该组织以“精准扶贫”为名,涉嫌传销。近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在公安部的统一部署下,依法对广东深圳市善心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天明等人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犯罪问题进行了查处。以高收益为诱饵,采取“拉人头”的方式大规模发展会员。这就是“善心汇”运作的方式。然而,数亿元资金在慈善的光环之下,悄然进入了张天明的个人腰包。“善心汇”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黑幕?
视频推荐
点击排行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善心不仅是让自己变落汤鸡
让我们先科普一下冰桶挑战,百度百科这么说——全称“ALS冰桶挑战赛”,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内容,然后该参与者便可要求任意人来参与这一活动。被邀请者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为对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捐出100美元。该活动旨在让更多人…
&&&&&&&&让我们先科普一下冰桶挑战,百度百科这么说——全称“ALS冰桶挑战赛”,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内容,然后该参与者便可要求任意人来参与这一活动。被邀请者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为对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捐出100美元。该活动旨在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达到募捐帮助治疗的目的。&&&&在夏日被冰水浇一浇的画面,其实我们以前见得多了,大概所有的软饮料都喜欢在广告里来这么一下,只是我们习以为常罢了。冰桶挑战自美国风靡以来,大有席卷全球之势,无数普通百姓或名人明星纷纷趋之若鹜地举起冰桶,参与者职业跨度之大,国籍覆盖之广,完全超越了以往各类全球民间活动。冰桶挑战伊始,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不过是一种带有恶搞精神的网络快闪行动,活动之看点大体有二,一是为罕见病募捐,二是看名人躺枪“被挑战”。然而,它的持续火热却远远超出所有人想象,即便离年终还有数月,冰桶挑战已经有足够的影响力被提名为2014年度现象。&&&&冰桶走红有点匪夷所思,而它持续火爆的过程仍然存在种种怪异。毋庸置疑,挑战行动的原始出发点,应该是善意的,它想要以特殊的方式唤起人们对这一罕见病的极大关注。在新网络社交模式盛行的今日,通过网络点对点传递信息的社交渠道,日渐取代着传统的公众媒体传播,比如想要表达对某一事件的关注,无数人握着手机食指一划,最终汇聚而成的庞大信息量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传统媒体的单一报道,大概冰桶挑战发起者正是寄希望于这种“滚雪球”的网络效果。但是,在雪球呼啸而下的过程中,人们已经无法控制雪球滚落下的具体形态,出现的各种略带怪异的行为举动,都成为冰桶挑战这一正能量系列行动中的争议话题或负面因素。就像干旱地区的浪费水资源嫌疑,明星怪咖的炒作嫌疑等等,让本来挺好的一件事变得形迹可疑,遭人指戳,也让每个准参与者不得不额外考虑一番是否会被人视为作秀。&&&&我们似乎不应该质疑那些挑战冰桶的人其实都怀揣一颗真诚之心,毕竟这对于肌体健康也属于微量损害。挑战冰桶,是个人的选择,亦是群体的一次有意识模仿,难以深度挖掘每位参与者的内心原因,更无法做出什么评判。难道把挑战当作追逐流行风的逞强手段,靠一桶冰水兜头浇下就意味着高尚?或者,出于身体原因无法力行而默默捐款的人,就无法赢得尊敬?&&&&所谓挑战冰桶,不可形而上,我们可以去理解和包容它的娱乐精神,同样需要浓墨重彩地强调背后的人道关怀和慈善目的。一桶冰水很快会挥发而逝,而渐冻人这一群体依然长期存在,对他们的关注岂能靠冰桶来维系,渐冻人之外的其他罕见病患者又靠何种特殊活动来引起关爱?对他们的帮扶,依旧是个长期话题。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网络巨手的炒作,每个善举都弥足珍贵,我的同事在采访榆次渐冻人繁华之时,默默地为她拭掉泪水轻抚额头,举手之劳,堪比冰桶。本报记者 刘巍
( 责任编辑:勾天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善心?骗局!揭开善心汇“伪慈善”“真传销”面目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搜狐号。如果您喜欢本文章,还可点击右上角关注我的搜狐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善心汇是所谓的新生态经济,
还是一场披着资本运作外衣开展传销的骗局?
张天明其人是真慈善家、企业家,
还是打着“扶贫济困、均富共生”的幌子欺世盗名、攫取暴利的骗子?善心汇是他们所宣称的打造成员间“命运共同体”,
还是只是“金字塔”顶端成员大肆敛财的“猎场”?
近日,公安部统一部署依法对深圳市善心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天明等人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犯罪问题进行查处,对善心汇展开调查。
警方初步查明,2016年5月以来,张天明等人通过搭建“善心汇众扶互生大系统”平台,采取“拉人头”的方式大肆发展会员。截至目前,善心汇共有500余万会员,遍布全国31个省区市,涉案金额达数百亿元,是近年来较为罕见的特大涉嫌传销组织。
新经济模式?实为巧立名目的传销活动
“扶贫济困、均富共生,打造立体化社会经济模式”,2016年5月,善心汇文化传播公司打出了这样的口号,以“慈善”的名义,搭建起“善心汇众扶互生大系统”平台。 那么,善心汇公司的行为真如他们所宣扬的是一种新经济模式吗? 据公安机关查证,每一名入会会员需付300元购买“善种子”激活账户作为 “入门费”。账户激活后,通过系统匹配,会员就可以对平台内其他会员进行汇款(称为“布施”),根据“布施”的多少分成特困、贫困、小康、富人、德善、大德六个社区,金额从1000元到1000万元不等。截至今年6月1日,“布施”资金达数百亿元。 与“布施”相对应,平台设有“受助人”。完成“布施”的人即成为“受助对象”,可以接受其他“布施者”的“感恩回报”。 为鼓励发展下线“拉人头”,该团伙设置了动态返利模式,并设置跳级制提取提成的方式。会员发展下线可拿到下线“布施”金额的2%—6%作为“管理奖”。通过发展下线,该会员可以拿到第一层下线每轮“布施”金额的6%、第三层下线每轮“布施”金额的4%、第五层下线每轮“布施”金额的2%。 “这种跳级式的返利方式,意在逃避法律打击,但仍然脱离不了层级返利的传销特质。”办案民警表示。
据了解,为了给传销本质添上一层伪装外衣,张天明等人还成立了慧尚品购物网站,“名义上用于会员购买‘商品’,但基本上一直是亏损的。这个购物平台就是掩盖其传销实质的‘包装纸’。”该购物网站技术人员、犯罪嫌疑人刘某望告诉记者。 根据禁止传销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管传销组织如何变换手法伪装自己,只要同时具备“交入门费”“拉人头”“层级返利”就可认定为涉嫌传销。 据了解,张天明对外宣称自己是“潜心6年研究中国新生态经济学的学者”并拥有39项国家专利,但实际上他初中肄业后,便一直在各地打工,从事过服装、净水器销售等小生意。他的所谓专利,大多也已经过期而且和所谓的“新生态经济学”并无瓜葛。据张天明交代,他一手炮制出的善心汇,借鉴了此前被警方打击过的3M等传销模式,是在其基础上打造的“升级版本”,并贯之以“慈善”的名义,“换汤不换药”,其本质还是要靠拉人头入会、发展下线来牟利。
慈善家?“善心汇”实为“恶心汇”
善心汇,取“心存善念、心有大爱、汇聚英才”之意。张天明说:“取名善心汇就是要打着慈善的旗号,如果没有一个名头,就没有号召力。” 不仅善心汇公司取“慈善”之意,张天明本人也以“大慈善家”的身份而“荣誉等身”。 而这“慈善”的背后,有多少鼓吹与作秀的成分,又暗藏着多少不可告人的猫腻儿? 据张天明交代,每一名加入善心汇的会员所缴纳的300元入门费都归入他的“腰包”,同时通过收取“善心币””“解冻费”等方式获得利益,他总共获利10余亿元。 专案民警介绍,经初步核查,张天明10余亿非法所得中,用于慈善捐助的金额占比极少。而做的这些“慈善”也成了张天明大肆包装和宣传自己的资本。慈善家、佛学家、大师人物……张天明的这些身份,吸引了不少会员加入,更蛊惑不少会员对其进行个人崇拜。 “做这些的真实目的就是把自己包装成慈善家形象,以此收买人心,达到获利的目的。”谈起以慈善名义敛财的行为,张天明说:“善心汇变成了恶心汇。” 办案组民警介绍,除了少量做慈善的投入,张天明用牟取的大量资金在各地大肆购置房产,仅昆明一处就花了2.2亿。同时,他还通过投资拍摄电影、承办演唱会等方式来提升善心汇的影响力。
除了“慈善家”,张天明还以“企业家”的身份示人。周一至周五晚上八点半,张天明都会准时在善心汇会员的微信群中进行语音直播,传播自己的“新经济理念”,宣称公司项目众多、发展前景良好。 然而,以张天明所宣传的2000亩黄花梨基地为例,经查只是几百亩的黄花梨树苗;他所宣称的在全国注册的大量公司,多数只是空壳公司,没有实际业务。 办案民警表示,善心汇标榜“富人帮穷人”。今年4月以来,每天的会员增数达3-5万人。 参与者彭某2017年春节前听到周围很多人都在讲善心汇,是搞国家扶贫项目,有钱可赚。在投入第一笔3000元后,第一个月就收回了3900元。尝到了甜头,后来陆续投入2万余元,但目前只收回了1万余元。 “加入的时候并不在乎是不是搞慈善,只希望能够赚点钱。”彭某坦言,“这就跟赌博一样,赢了钱就还想继续赢,因为利润回报太具有诱惑力了。” “虽然是打着慈善的旗号,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抱着获得额外利润的目的。而最吸引人的规则也正是‘可以得到高额返利’。”一位善心汇骨干成员告诉记者。
央视报道截图
众扶共生?实为少数高级会员的游戏
“光靠卖‘善种子’,多的时候每天净收入能超过10万元。”犯罪嫌疑人刘某周对记者说,“作为最初入会的‘元老’级会员,这是善心汇给我们的福利。” 作为善心汇A轮服务中心人员,2016年5月,刘某周花3万元获得A轮服务中心的资格,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据善心汇内部发布的善心汇服务中心和善心汇功德主的新规则制度,A轮服务中心固定50人,可以以4.5折的价格从善心汇公司批发“善种子”再卖给下线赚取差价。 “一年的时间,我赚了大概有1200多万。”刘某周交代。
警方介绍,普通会员升级成为“服务中心”等“高级会员”,主要靠“砸钱”和“拉人头”。而大多数经济水平一般的参与者,想要成为“高级会员”,唯一选择就是积极发展下线。 根据选择“布施”的社区不同,获得收益的周期也不一样。善心汇对会员承诺投入最少的贫困社区7-10天就能获得收益,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实际上会员获得收益的周期已经越来越长,资金链的断裂已有苗头。 “其实某一批会员什么时间可以获得收益在程序后台也是可以控制的。”犯罪嫌疑人黄某告诉记者。他2016年加入善心汇旗下的技术服务公司以来,一直是程序开发骨干,“获得‘感恩回报’,在系统自动匹配之后,都要经过技术人员的授权。所以,我可以将一批人收款的时间提前,或者延后。”黄某说。 但火爆的新入会员已让系统不堪重负。黄某表示:“从技术角度看,这种数据的增长速度,无论是人数还是钱款,都是相当惊人的,匹配系统早晚也会崩盘。”
办案民警说,由于善心汇承诺的高额回报,绝大多数参与者在最开始获得返利后都会选择继续加大“布施”金额,“就好比赌博赢了钱,都还会希望赢更多、加大赌注一样。而一旦资金链断掉,参与者投入的金钱将血本无归。” 但即使善心汇运行系统崩盘,受损的也只是普通参与者。多名技术骨干成员告诉记者,由于张天明和善心汇骨干人员的获利方式主要依靠出售“善种子”和“善心币”,是完全另外一个系统,“高级会员”的“奖池”只会稳赚不赔。
聚集维权?实为一厢情愿的闹剧
今年6月初,善心汇因涉嫌传销,部分技术骨干成员被公安机关依法控制,善心汇资金账户被冻结。 随之,善心汇会员微信群中便出现了叫嚣公安、工商等执法人员是敲诈勒索善心汇的“黑恶势力”的声音,以及经过编造的音频教唆会员“团结起来”恢复善心汇的“名誉”。 6月9日至11日,上千名善心汇会员有组织地身着红色马甲,围堵湖南省政府部门。人群中,残疾人、老年人被安排到队伍前列,在瓢泼大雨中忍饥挨饿,企图上演一幕貌似“惨烈”的闹剧。 张天明交代,此次集会是他在幕后组织并发动的,要求释放善心汇被抓的技术骨干、解冻被封账户。专案民警表示,善心汇就是一个典型的庞氏骗局,就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崩盘是一个必然。
64岁的李大爷是一个靠种地维持生计的农民,今年6月底在“朋友”介绍下,拿出了3000元的“棺材本”投入善心汇。“对方告诉我20天之后就能赚900块。”但是,李大爷把钱交给朋友后,就再没收到音信,“我一年都攒不上3000块,现在钱被骗了也不敢跟孩子说。” 多名善心汇的业务和技术骨干均对记者说,目前平台已经出现了“不打钱的注册会员变多”、“系统返利周期变长”等情况,预计入会人数达到万时,系统将无法支撑。
“善心汇就是一个传销,我成立之初就是为了取得个人利益,触犯了法律,用各种包装迷惑广大群众和会员,让会员们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我个人感到深深的悔恨和愧疚。”张天明说。
张天明奉劝还执迷不悟的善心汇会员停下来并解散善心汇, “不劳而获是走不通的,是不能长久的,要真正认识到这种模式的危害,不要再幻想,不要越走越远,不要再影响公共秩序。”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用新吸纳进来的会员资金来填补老会员的本息,这种模式绝对不可持续。系统一旦崩盘,将出现大量经济受损的参与者,严重损害百姓经济利益,也将严重威胁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针对此类涉众型经济违法犯罪,
公安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
守住百姓的“钱袋子”,
也希望广大群众擦亮眼睛,
不被“高返利”、“慈善”的外衣所迷惑,
远离传销骗局!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长安剑)
来源: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早几周前,我在“有事明说”里质疑善心汇是骗局,引来一些朋友在留言区里“义正辞严”地驳斥。
后来善心汇遭到官方媒体曝光,仍然有一些执迷不悟的朋友为“善心汇”继续声援。我很疑惑,这么明显的传销骗局,而且已经被官方定性,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如此死心塌地?
直到我看到了下面这篇《“善心汇”的煽动力是怎么炼成的》,深有感触,分享在这里,供朋友们为自己和他人敲响警钟。
本文获公众号“公益资本论”授权转载
作者:黎宇琳
事实证明,我们还是低估了善心汇。
据“平安北京”通报,在公安对“涉嫌领导传销活动”的善心汇老大张天明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之后,善心汇会员自7月24日起在北京聚众闹事,要求释放张天明,“严重扰乱了首都社会秩序”,这不仅让有关部门大吃一惊,也让许多社会观察家跌碎了眼镜:
展开剩余91%
为什么一个穷途末路的善心汇会有这样强的煽动力?
事实上,早在数月之前,善心汇就已逐步展现了其强大的动员能力。彼时,已有多家媒体、自媒体、地方派出所官微频频示警,提醒公众善心汇有问题,但这非但没有戳破其谎言,反而催生了一批数量庞大的网络“死忠”,他们不顾一切地维护善心汇,并恶毒地辱骂批评者。
坊间一度猜测这是善心汇花钱雇来的水军,但现在看来解释不通——除非水军如今还能提供上京闹事的服务。
不得不承认,如何与易受骗人群打交道,善心汇就是比媒体、自媒体、政府官微更有办法,他们更积极,更有耐心,死皮赖脸,不屈不挠。现如今,传销已经逐渐发展成一种经济邪教,近年来是此起彼伏,花样百出,过往把人关起来打电话的粗暴手段已经过时了,他们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传统文化、公益慈善等柔性的控制手段。
有人说,善心汇式的洗脑术,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聪明人一看就知道是骗子。
这是我们的惯例:在拆解一个骗局的时候,往往习惯将之贬得滑稽可笑,一文不值,傻瓜才上当。张天明在被拘后也非常配合地说:“只要有高额回报,就会有人感兴趣,再做点事情进行包装,就会有更多人加入进来。”
我就问一句: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骗局,凭什么煽动上万人进京闹事?
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善心汇模式”。有迹象显示,善心汇并非单兵作战,其背后有一个传销类资金盘的隐秘江湖。
一、善心汇并非单兵作战,背后有传销类资金盘的隐秘江湖
众所周知,传销就是靠拉人头赚的钱,前面的人赚后面人的钱。
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空手套白狼的把戏总能奏效。答案很简单:因为传销虽是实打实的骗局,却未必不能赚钱。
在这里要先对传销做一个区分,中国语境下的传销有两种:一是有没有取得经营许可的直销,这种传销本质上是产品推销;二是没有任何具体产品的资金盘,实际上是一场玩非法集资、“看谁跑得快”的资本游戏。
这两种传销都以发展下线为手段,拉人头赚钱,但性质却完全不同。前者表现为缠着亲朋好友买各种很贵的日用品、化妆品;后者往往会在某个时段通过远高于市场的利息(还真能兑现),诱惑观望者把钱投进去,这就是所谓的“资金盘”。
如今,资金盘泛滥成灾,去年8月,央视一口气曝光了350个涉传销的资金盘,这还不包括当时尚未崛起的善心汇。
资金盘主要分成两种,一种叫复利盘,一种叫拆分盘。复利盘来钱快,崩得也快;拆分盘长命些,但获利相对较慢。
善心汇就属于复利盘。复利就是俗称的利滚利,复利盘的特点是来钱非常快,在短时间内就能收获高额的利息,并鼓励把利息持续投入,比如善心汇,7-10天就能收到本金的30%-50%的利息。
一般来说,正因为复利盘的泡沫倍增速度快得肉眼可见,玩家很少做长线投资,多半是快进快出,一旦兑现的资金量超过进场资金量,整个盘面就开始出现问题,很多复利盘撑不到半年就崩盘。
但善心汇是个例外,它用超高的利息引人入局,又以一套以传统文化+公益慈善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将人留住,这种“洗脑功夫一流”的表现增强了资金盘玩家的信心,他们也跟着放长线钓大鱼。
善心汇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有着一个传销类资金盘的隐秘江湖。
有许多人明知这是一个骗局,却把资金盘当成了发家致富的手段,他们选择在各种时机投钱入局,然后设法在崩盘前捞钱脱身。对内,他们极为理性地交流分析各个资金盘的前景,对外,他们装出一副愚昧无知的样子,有意无意地帮助“操盘手”延长崩盘的时间。
这些“盘友”扮演着骗子的帮凶,却不用负任何法律责任,因为,他们的公开身份是“传销受害者”。他们以追捧潜力新人的方式关注“有格局”的操盘手,善心汇是他们所推崇的“盘界神话”,张天明就是他们心目中的超级明星。
有迹象显示,善心汇在永州与北京煽动的群体性事件,其背后有许多明白真相的“盘友”在推波助澜,乃至于冲锋陷阵。
7·24前夕,一个名为“兴中天”资金盘的内部讨论
我们有理由怀疑,数以百计的资金盘已经结成了某种程度的利益同盟,无论是永州还是北京,善心汇都并非单一的团伙在策动,这很有可能是一场“盘界暴乱”。
要是让我猜,“7·24事件”不在所有人预想之中,而是某种由利益裹挟的情绪在互联网中快速发酵,以至于情况最终失去了控制。
即便如此,我们还要追问,为什么在数百个资金盘里,就善心汇能引爆这么大的能量?
二、使命愿景价值观
很多人忽略了一点,善心汇虽是一个传销组织,但却是一个有“使命愿景”的传销组织,这使得它有别于一般的庞氏骗局,在某种程度上有社团的特征。
过往的传销组织,“来钱快”是唯一的卖点,组织与会员之间是纯粹的经济关系,就是轰动一时的“3M金融互助平台”,主要卖点也无非是“投资回报率高”;尽管近两年有许多传销组织打着公益慈善的旗号,比如今年4月被广东公安扑灭的“人人优益”,但大多是挂羊头卖狗肉,别说公益慈善的精髓,连皮毛都没用上。
公益慈善的精髓是什么?不是技术,不是资本,是使命愿景价值观。
但是,善心汇有使命愿景价值观——扶贫济困,均富共生——虽然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俘获大批信徒。
打着精准扶贫的旗号“行善”
善心汇能在主要头目张天明已被拘的情况下组织起大批信徒进京,这种铤而走险的举动不太可能是纯经济利益所驱动,只能解释为使命愿景价值观的魔力。
据媒体报道,除了国家法定节假日之外,每周一至周五,晚上八点半,张天明会准时在微信群中进行讲话直播,多讲一些诸如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之类的宏大命题。
善心汇宣传的受众非常精准:农村居民以及三四线城市的弱势群体。其中不乏残疾人士,他们往往在温饱线之上,而在小康线以下,于此类人群而言,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眼看别人过着好日子,自己没什么指望。所谓不患贫而患不均,“均富共生”的愿景击中了他们的痛点。
“均富共生”可以分两个层面理解,“均富”是愿景;“共生”是方法论。所以,善心汇内部称彼此为“家人”,对外称“我们善家人”。由于我们国家的特殊历史,广大农村对集体生活有着特殊的感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个人逐渐脱离了集体,这在一部分人的心里造成了某种精神空虚,而善心汇“共生”的愿景,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个需求。
“共生”的愿景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具体表现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善心汇在宣传时对此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对外说得最多的是“永远跟党走”,对内则强调“张天明同志每晚的分享要听,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为什么要进京闹事妄图解救张天明?因为我们是“共生”,因为我们都是“善家人”,而张天明是家长,而且是一位能带领大家发财致富的家长。
当“家人”与“发财”发生了化学反应,会员与组织之间的联系就超越了经济利益。
来钱快,有愿景,这属于善心汇的“内功”,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善心汇的外部传播是怎么实现的?谁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枪手”?
三、把权威绑上传销的大船
据公安调查,截至日,注册善心汇的会员达到500余万人。平均每天递增注册会员两万多,今年4月每天递增注册会员高达5、6万人。
一般来说,一个项目的疯狂“吸粉”通常伴随着汹涌的外部舆论,而议题的发酵往往离不开权威的背书,在我们这个社会,权威是谁呢?于善心汇而言,最有效的背书者是官方媒体、政府,以及有政府背景的慈善组织。
我们留意到,有三家媒体在善心汇宣传造势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日,善心汇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善心汇公益基金”捐赠1000万元。此事件得到了CCTV-4的报道。其时,“善心汇”崭露头角,尚未真正打开局面,报道一出,会员即奔走相告,更对质疑者称,如果善心汇是传销,是骗局,怎么可能得到国家级媒体的报道?
2017年2月中旬,也许受到了央视背书的影响,中国网在一档《中国访谈·世界对话》的节目里专访张天明,不仅讲述张天明14岁进入社会的“传奇经历”,还认真地探讨了所谓的“善心汇的自组织普惠系统”。这有可能是第一次有官方媒体为善心汇作深度背书。
日,在其时已有多家媒体、自媒体、地方政府官微示警的舆论背景下,《企业观察报》在其2017年中国企业信用论坛上为善心汇送上了“中国慈善公益产业最具影响力十大诚信平台”,并给张天明带上了“中国慈善公益十大领军人物”的桂冠。
讽刺之极。
如果说央视与中国网的报道,还能以善心汇恶相未露,记者编辑被蒙在鼓里加以解释,而《企业观察报》的行为则只能理解为丧失了底线。
类似的权威背书还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列举,我所了解到的是,善心汇在获得了巨额现金流之后,拿出小部分以慈善的名义作秀,并以“慈善秀”的方式建立了与媒体、政府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有头有脸的人在活动中为善心汇剪彩背书,我相信其中的大多数人在并不知情,但客观上,他们都成了善心汇的帮凶。
善心汇伏法了,但需要反思的东西很多。
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许多人入局,诚然是因为“贪”,许多媒体、权威人士卷入其中,何尝又不是因为自身出了问题。
奉劝各位手握话筒的大V,珍惜自己的名声,有些钱不能拿,有些书不能背。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慈善公益活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