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资本论第一章》是怎样写成的

读懂《资本论》:第一章《资本论》是怎样写成的? - 简书
读懂《资本论》:第一章《资本论》是怎样写成的?
很多年前,我曾经读了一本人民大学出版的经济学方面的习题集。在政治经济学部分,有一道题一下子把我难住了:请问《资本论》共有几部手稿,以及写作年代?虽然我读《资本论》好些年了,但是有多少部手稿,那时我还真是说不清楚。也知道说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时间,但是从来也没深想过为什么要这么久,而且还没写完。后来仔细一琢磨,不先搞清楚《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历史,还真不能彻底弄明白《资本论》的内容,特别是对这样一部篇幅浩大,内容庞杂又有很多东西只是简单提了一下的著作。至于说我为什么这么认为,您读了我这本书,就清楚了。所以在这本书的第一章,我一定要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这段历史。有那么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听说在《大美百科全书》里也提到过,马克思没有完成《资本论》的写作,是因为到了19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是因为接触到边际效用学说,他开始怀疑自己的理论了。我很钦佩散布这种看法的人,虽然这种看法没有任何证据,而且完全与事实不符,他们却说得像真的似的。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是有着具体原因的,大体上和他的历史观的形成有关。1843年马克思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本身并没有特殊涵义,只是历史上形成的叫法,并不是说特别关注政治或者别的什么,当然那个时代的经济学和现在的经济学差异还是很大的),在此之前他在《莱茵报》上发表过一些与当时普鲁士的林木盗窃法有关的论战文章,首次涉及到了现实经济关系。他感觉到自己需要更多了解经济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他有了一个写作计划,并且在1845年2月和出版商签了一个出版合同。这个计划中的著作叫《政治和国民经济学批判》(又一个早已经不再使用的历史名词:国民经济学),有两卷,稿费3000法郎。虽然书没写完,但是马克思还是拿到了一部分稿费。因为书报检查制度的原因,出版商担心这部著作不能出版,两年后把合同取消了。手稿已经散失,留下的只有所谓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只是一些片段,内容不连贯,表明虽然马克思已经非常了解政治经济学,并且有很深刻的认识,但是在经济学本身上还没有什么建树,甚至(从留下的笔记内容来看)感兴趣的观点大多是一些错误的东西。1849年,马克思一家流亡到了伦敦,他又开始重新研究经济学,写了很多个笔记本。大家都听说过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里读书和“马克思的脚印”的故事,都听说过马克思如何读蓝皮书(有意思的是,新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也是蓝皮的),一些英国议员用它来测试手枪杀伤力。这个时候,他感兴趣的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源和重要特点,土地所有制的历史和地租理论,货币流通和价格的历史与理论,经济危机,技术史和工艺史,殖民地等等。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写的很多报纸通讯,表明马克思这个时候已经清楚了经济危机产生的机制,货币流通的原理,对金融市场和政府财政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到1857年,马克思已经做好巨大的准备工作,开始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概括。在1857年7月到1858年6月(现在开始回答难倒人的问题了)的一年间,马克思写了约五十印张的手稿。这部手稿保存下来了,实际上是《资本论》的第一草稿。马克思留下的手稿数量远比他正式发表的著作数量要多很多。在写作过程中,马克思制定了一个新的政治经济学巨著的写作计划。之所以说是巨著,是因为从这个计划中可以看出,《资本论》只是这个写作计划中非常少的一部分。这个计划是这样的。全部著作共有六册:(1)资本;(2)土地所有制;(3)雇佣劳动;(4)国家;(5)国际贸易;(6)世界市场。第一册《资本》分为四篇:a资本一般;b竞争;c信用;d股份资本。第一篇又分为三部分: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两者的统一。而这三部分正是《资本论》三卷的内容。和马克思的很多计划一样,这个写作计划也没有实现。1858年初,马克思在拉萨尔的帮助下签了一个出版合同,即后来于1959年6月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马克思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书稿,在恩格斯的资助下寄给了出版商(没钱买邮票)。马克思本希望这本书能够引起关注,特别是货币理论至少引起专业人士的注意,但是完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的内容后来被简要概括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中。1859年起马克思又开始收集资料做笔记。1861年8月,马克思开始继续手稿的写作。这部手稿用了23个笔记本,共1472页。这应该说是《资本论》的第二个手稿。这其中有一半内容是阐述经济学说史的,后来被称为《剩余价值理论》。在出版《资本论》第一卷的时候,马克思已经明确说明理论史是整部《资本论》的一部分。恩格斯曾经打算把理论史作为《资本论》第四卷出版,但是没有来得及就去世了,后来由考茨基在1905年之后整理出版。目前书店里出售的《资本论》都是三卷,不包括《剩余价值理论》,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资本论》的第四卷。但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单行本上确实写着“《资本论》第四卷”的字样。2009年我在书市上见到一本某出版社出版的希法亭的《金融资本》,封面上印着“《资本论》第四卷”。这种噱头确实是对《资本论》的真正无知。完成这部手稿后,马克思又开始写作新的手稿。从1863年8月到1865年底,马克思完成了一部篇幅很大的手稿,也就是三卷《资本论》理论著作的第一个详加琢磨的稿本。这是第三份手稿。手稿完成之后,马克思又开始了付印前的最后加工。1865年8月,马克思给恩格斯写信说他要全部完成之后才会考虑出版。后来按照恩格斯的建议,马克思决定先只出版第一卷。1866年,马克思重新修订了第一卷内容,于1867年4月结束,而后他亲自带着书稿前往德国。(马克思当时心情一定非常迫切,他后来的女婿拉法格如约去给他送行,却发现他已经走了。后来拉法格在信中写道,“您大概是担心动身那天房子会倒塌在您身上吧……竟不愿意等到预定的时间……我没能找到您,然而希望至少能到船上与您握手告别……到了泰晤士河边,我们这才明白,您急不可待,不可能在岸边停留。”)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终于出版。此时距离1844年马克思有关经济学著作的第一个写作计划已经过去了23年。第一版只印了1000册,到1871年才全部销罄。这部书稿一直留在出版社作为版权证明,后在纳粹德国时期遗失。《资本论》第一卷刚出版时的样子,和我们现在看到的非常不同。恩格斯在出版前阅读了校样后(那个时代的校对工作常由作者自己承担),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写道,“你造成了一个很大的缺陷,没有多分一些小节和多加一些小标题,使这种抽象阐述的思路明显地表现出来。”第一版只有六章、一个注释增补和一个附录。在出版第二版的时候,马克思采纳了恩格斯的建议,把全书重新划分成了七篇,共二十五章。差不多同一时间,马克思亲自参与了《资本论》法文版的出版工作。《资本论》第一卷的法文版至今仍然有着独立的价值,因为马克思对内容做了很多改动和进一步的阐述。《资本论》的第一个外文版本是1872年的俄文版。俄国的审查部门认为虽然作者是危险人物,但是《资本论》“几乎不能理解”,不会有人愿意去读它,所以准许了该书出版。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俄文版的销路却非常好,一个多月就卖掉了一千册。部分由于马克思在第一国际中的工作,部分由于进一步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主要的,由于他的健康状况的恶化,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之后,他的写作速度明显慢了下来。由于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极端贫困,马克思的健康状况非常不好。只要他从事工作,就会严重头痛和失眠。他还患有肝病等其它折磨人的毛病。在七十年代,医生要求他每天工作时间绝对不能超过4个小时。马克思还经常需要到疗养地去治疗。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试图完成《资本论》的种种努力都失败了。1865年底到1870年之间,马克思为《资本论》第二册(也就是后来的第二卷)写了四个稿本,只有其中一个比较完整。1877年,随着健康状况略有好转,马克思为第二册又写了四个稿本。马克思写这么多稿本当然不是因为好玩或者无事可做,而是因为一方面他的健康状况不允许他一次性完成整部手稿,另一方面他又总是会有新的观点涌现出来,而且总是喜欢改动自己的手稿。同时,在七十年代,马克思为第三册(也就是后来的第三卷)收集资料,其中大量内容是有关俄国农业的。马克思试图在地租部分将俄国作为典型国家分析,为此专门学习了俄文,对俄国的土地问题做了大量笔记,超过3000页纸。为了阐明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和不同规律,在七十年代马克思还写了一个笔记本,用方程式来说明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马克思为第三册所做的这些研究不但使他没有时间完成第二册,也没有时间去完成第三册。马克思研究的范围太广,他把自己形容成“吃书机器”,并且做了大量笔记。他有两部七十年代的笔记在二十世纪出版后非常著名。一部是有关人类早期历史的《社会学笔记》,一部是主要围绕欧洲历史的编年体的《历史学笔记》。目前国际上正在编纂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第四部分是笔记,一共有32卷,其中大部分是马克思做的。除了经济学、经济史、哲学、历史等等之外,还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学等等内容。他没有秘书,没有稳定的收入,也没有理论上的帮手,所有重要的事情都是由他一个人完成。所以马克思是注定无法完成他的鸿篇巨著的。熊彼特曾经说过,马克思“很少遗漏有意义的文献。他读什么消化什么,仔细考虑每一个事实或每一个论点,热情地深入细节……不论是批判、反对,或是接受、同意,他总要把每一个问题理解彻底。”(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承担起了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的责任。在此之前,任何人都不知道马克思到底完成了多少工作,即使恩格斯也不例外。恩格斯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你问,怎么会连我也不知道该书完成的程度?很简单,要是我知道的话,就会使他日夜不得安生,直到此书写成并印出来为止。这一点,马克思比谁都知道得更清楚……”恩格斯花了大量时间寻找手稿和笔记,然后是困难的辨认(马克思的字体非常潦草,很多词汇是缩写,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辨认),最困难的是整理。1885年,恩格斯参照《资本论》第一卷的结构,成功地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又过了很多年,直到1894年,恩格斯才能够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三卷。由于马克思自己没有对俄国土地问题的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所以恩格斯没有能够采用俄国的资料,第三卷中《地租》那一篇是按照马克思最初的手稿付印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土地和农业这方面的经济理论工作,事实上是由列宁在其著作中完成的。此外,恩格斯还主持编译了《资本论》第一卷的英文版,并修订了《资本论》第一卷的德文第三版和第四版。现在全世界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都是以恩格斯修订的德文第四版为基础的。恩格斯整理出版的《资本论》引起了一些争议。早期的争议是为什么恩格斯不把《资本论》后两卷整理成更连贯和更有条理的形式,而是保留了明显的草稿的痕迹。恩格斯说如果那样做的话,《资本论》就不是马克思的作品,而是他恩格斯的作品了。不过后来随着马克思手稿的陆续出版,人们发现恩格斯所做的改动比从前想象得要多很多,新的争议就成了为什么恩格斯对手稿作了那么多的改动。这个争论进而引申出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恩格斯出版的《资本论》是否符合马克思自己的思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说有什么人能够真正理解马克思的思想的话,那一定是恩格斯,而不是后来的这些研究者。不论恩格斯对《资本论》作了多少改动,最关键的内容都没有受到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第二部分是《资本论》和手稿,一共15卷(23册),现已全部出版。围绕着马克思的手稿和恩格斯的修订,有很多有意思的争论,这里就不多说了。对于本书的读者来说,明白以下几点就可以了,就是,《资本论》不但是一部没有完成的著作,而且内容非常丰富;正因如此,很多内容的表述并不详细。并且由于存在着大量的手稿,很多相关内容非常分散,没有索引很难查找。这些都给阅读《资本论》造成了许多困难。所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读懂《资本论》上帮助到读者,让读者能够较为容易的搞清楚《资本论》到底都讲了些什么。这样,如果你再去读《资本论》,会感到轻松一些。如果这本书确实能起到这样的作用,那我就心满意足了。为了让您能够更好的理解《资本论》中的内容,我还引用了一些马克思的其它著作,以及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以便更好地补充和解释《资本论》中的一些观点。此外,马克思还有许多经济思想体现在《资本论》外的著作中,在本书中也有相应的阐述。林海书店《资本论》是怎样写成的
(货号:F34)
开&&&&&&本:32开页&&&&&&数:177页字&&&&&&数:I&&S&&B&&N:售&&&&&&价:100.00元 品&&&&&&相:运&&&&&&费:广东广州
至挂号印刷品:6.00元上书时间:购买数量:(库存2件)微信购买商品分类:关 键 字:详细描述:暂无详细描述。
配送说明挂号印刷品:
挂号3元加书的重量,一般就是6元;
看书的重量而定的店主推荐290.00元300.00元2000.00元60.00元12.00元20.00元12.00元25.00元28.00元25.00元12.00元45.00元45.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关于马克思的经济学,列宁有两段话可作参考:“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因此,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一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09:15:36&)
12108字(2427/20)
( 13:32:42)
64字(43/0)
( 13:16:33)
38字(37/0)
( 12:20:23)
26字(37/0)
( 12:03:36)
44字(32/0)
( 11:53:50)
52字(47/0)
( 11:37:09)
29字(49/0)
( 11:06:33)
23字(36/0)
( 10:23:57)
82字(69/1)
( 10:58:01)
179字(57/0)
( 10:20:03)
51字(46/1)
( 10:17:55)
23字(37/1)
( 10:24:26)
90字(41/3)
( 10:36:59)
33字(45/0)
( 10:36:19)
13字(32/0)
( 10:16:34)
73字(38/0)
( 10:01:02)
92字(43/0)
( 09:54:39)
34字(45/4)
( 10:44:57)
46字(57/0)
( 10:36:31)
262字(586/0)
( 09:37:30)
11字(27/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资本论》与唯物史观--《复旦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资本论》与唯物史观
【摘要】:本文以《资本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为主线,论述了《资本论》在整个马克
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认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批判是唯物史观形成的
前提,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将哲学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相结合后的世界历史性成果;而
随着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批判的深入,随着唯物史观的形成,在新的理论平台上,马
克思使得政治经济学和哲学再度联手,这样,《资本论》的产生就是必然的了。
《资本论》是继唯物史观之后,马克思的又一个世界历史性的成果。唯物史观
是人类思想史的一场革命,《资本论》则是这场革命的延续和完成。所谓革命,即
是理论研究的方向和方法上的重大的、有决定意义的变革。《资本论》方向上的变
革即是马克思的理论研究不再关心近代哲学所非常注重的形而上学问题,他的新世
界观的主要特点就是“人的感性活动”、“革命的实践”以及“改变世界”,是实
践对于理论的优先性,至于过去的哲学所关心的“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
性”等问题,马克思认为是纯粹的经院哲学的问题。《资本论》方法上的变革就是
马克思创造性地将哲学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使得哲学走出了思辨的和玄学
的魔障,使得经济学走出了非历史、无批判的实证的形而上学基础。在马克思的理
论体系中,斯密、李嘉图的重要性可能并不亚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马克思毕生的理论研究有两大主题,即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探索资
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如果说,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其唯物史观
已经表明他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说,马克思探
索和发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的规律,这个任
务是由《资本论》来完成的。这些规律的体系就是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工资和利润理论、地租理
没有《资本论》,将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点毫无问题。同时,
我们说,没有《资本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将成为不可能,因为
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共同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前提,正是《资本论》的剩余
价值学说使得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摆脱了空想的的阴影。恩格斯有言,剩余价值
问题的解决,是《资本论》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社会主义者早先像资产阶级学者
一样在深沉的黑暗中探索的经济领域,得到了明亮的阳光的照耀,科学的社会主义
就是从此开始。
所以,如果没有《资本论》,马克思的整个理论体系将面临着许多无法解决
的问题。整个理论体系的三大部分有两大部分建立不起来,而以唯物史观为核心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将面临着重大的危险。《资本论》的价值和意义还在于,它最集
中、最鲜明地传达给我们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热爱,他的坚定的信仰、他的责任心
以及克服任何困难的勇气等等,这些都是《资本论》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
本文分析了唯物史观的诞生过程和《资本论》的诞生过程,以期发现唯物史
观与《资本论》(或者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批判)的原初关联。本文还具体分
析了《资本论》是如何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生产关系的,以及马克思关于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现状和未来的结论。此外,就《资本论》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的具体内容,本文亦有专章论述。考虑到《资本论》的方法的特殊重要性,本文特
列出一部分予以阐释。
总之,通过考察《资本论》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我
们认为,《资本论》的的确确是马克思的最重要的扛鼎之作,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体
系的顶梁柱。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对《资本论》的研究,而当《资本论》面临各式
各样的挑战的时候,我们应该保卫它。保卫它,即是从根本上维护了马克思的思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4【分类号】:F091.91【目录】:
内容提要5-7
英文提要7-9
引言:《资本论》在当代的遭遇-从“张五常热”谈起9-22
一、 “张五常热”的冷思考9-14
二、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14-22
第一章 《资本论》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22-31
一、 第一提琴手的声音怎么小了?22-23
二、 《资本论》是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23-31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唯物史观的诞生31-49
一、 青年马克思的理性激情和现实苦恼31-33
二、 《莱茵报》时期的初步醒悟33-35
三、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的初步探究35-36
四、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的深入探索36-38
五、 总结过去,规划未来,马克思为新世界观的创制作准备38-41
六、 《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唯物史观的诞生41-44
七、 《哲学的贫困》,唯物史观的进一步完善44-49
第三章 《资本论》的诞生49-64
一、 马克思为什么要写作《资本论》49-54
二、 《资本论》写作过程及启示54-64
第四章 《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及结论64-94
一、 资本主义生产的全部秘密64-77
二、 资本的本性是在运动中增殖,在增殖中崩溃和灭亡77-84
三、 社会再也不能按这种方式存在下去了84-94
第五章 《资本论》对唯物史观的验证和发展94-108
一、 对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94-96
二、 对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理论的丰富和发展96-98
三、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98-101
四、 《资本论》的历史分期理论101-108
第六章 《资本论》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108-118
一、 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110-111
二、 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111-114
三、 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相统一的方法114-116
四、 矛盾分析的方法116-118
结语:假如没有《资本论》118-122
主要参考文献122-125
后 记125-12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烨;[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王飞南;[D];河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谭大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杨竞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苏劲松;[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段勇;涂效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陈林;吴天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税尚军;;[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周智健;徐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王浩斌;王飞南;;[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邓宏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李银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玉锁;;[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李怀;赵万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时红秀;张亦工;;[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王炳林;;[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颜杰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李怀涛;;[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王淑芹;;[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杨生平;;[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陈明凡;;[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乔旋;;[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建军;[D];河北大学;2009年
金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孙永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杨道宇;[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郝文斌;[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何敬;[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章于芳;[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夏菲;[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徐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高玉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阮晓毅;[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杜国宏;[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吴三三;[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余晓玲;[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丁玲;[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朱汉明;[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周荣;[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林冬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朋良;[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徐本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原威则;;[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高兆明;;[J];道德与文明;2007年03期
李曙新;[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王聚芹;苑英科;;[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朱培;[J];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04期
王德军;[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姬志闯;[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姜海波;;[J];江海学刊;2010年04期
唐正东;[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赵科天;王玉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文林;[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白刚;[D];吉林大学;2006年
蒋红;[D];复旦大学;2006年
王贵仁;[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王一妍;[D];吉林大学;2009年
马新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戚桂锋;[D];兰州大学;2010年
余京华;[D];安徽大学;2010年
焦佩锋;[D];复旦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世兴;[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张文喜;;[J];学术研究;2011年04期
徐永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王金岭;[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张久清;[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杨志;[J];教学与研究;2004年06期
张雷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02期
谭晓军;;[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6期
胡祥鸿;[J];办公室业务;2003年03期
牛德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永年;王纲;陈艳君;;[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严法善;;[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查培轩;;[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周宏;;[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孙跃纲;;[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胡世祯;;[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洪灏;;[A];《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3年
缪国亮;;[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黄立君;;[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朱春燕;;[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多;[N];解放日报;2008年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徐贵相;[N];深圳特区报;2009年
戴刚;[N];哈尔滨日报;2008年
洪银兴;[N];光明日报;2011年
张克难;[N];解放军报;2008年
贾振宇 杨杰;[N];中国国防报;2009年
裴小革;[N];北京日报;200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余斌;[N];中国教育报;2009年
梁小民 柳红;[N];北京日报;2003年
王坤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钱立火;[D];复旦大学;2004年
崔予姝;[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付畅一;[D];复旦大学;2006年
袁凌新;[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孔扬;[D];吉林大学;2011年
徐赟;[D];复旦大学;2003年
吕文林;[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蒋红;[D];复旦大学;2006年
马新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陈峰;[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牛鸣飞;[D];西北大学;2011年
彭欣;[D];广西大学;2007年
郑伟;[D];河北大学;2009年
乔连军;[D];安徽大学;2012年
韩冰;[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黄宏云;[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熊振均;[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王永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陈珊;[D];山东大学;2006年
阳太连;[D];中南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本论第一章读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