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不更便宜古古诗文翻译译

古文今译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古文今译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目前可用积分:337005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灌水]求教:古文好的朋友请给翻译一下
34868 次点击
188 个回复
22:23:55 发布在
古文好的朋友,请给翻译一下这篇文字,谢谢――(为对照方便,碰到句号就另起一行,标以数字。若一时繁忙,或只对某句有兴趣,翻译一两句也好。人多力量大,众人翻译,拼对起来,也能成为一体)1,吾古昔以多见闻为智。2,原有不辞万里之遐,往访贤人,观名邦者。3,人奂负危乩昃迷抖蟮霉憷辣秆В鋈焕现炼掊赜醚桑癫槐铡4,所以贵有图史。5,史记之图,传之四方之士所睹见,古人载而后人观,坐而可减愚增智焉。6,大哉,图史之功乎。7,敝国虽,而恒重信史。8,喜闻各方之风俗与其名胜,故非惟本国详载,又有天下列国通志,以至九重天、万国全图,无不备者。9,窦也I伏海邦,窃慕中华大统万里声教之盛,浮槎西来。10,壬午解缆东粤。11,粤人士请图所过诸国,以垂不朽。12,彼时窦未熟汉语,虽出所携图册,与其积岁扎记,䌷绎刻梓。13,然司宾所译,奚免无误。14,庚子至白下, 蒙左海吴先生 之教,再为修订。15,辛丑来京,诸大先生曾见是图者,多不鄙弃,羁旅而辱厚待焉。16,缮部我存李先生,夙志舆地之学。17,自为诸生,编辑有书。18,深赏兹图,以为地度之上应天躔,乃万世不可易之法。19,又且穷理极数,孜孜尽年,不舍,歉前刻之隘狭,未尽西来原图十一,谋更恢广之。20,余曰:此i数邦之幸。21,因先生得有闻于诸夏矣。22,敢不廑意,再加校阅。23,乃取敝邑原图及通志诸书,重为考定。24,订其旧译之谬与其度数之失,兼增国名数百,随其楮幅之空,载厥国俗土产。25,虽未能大备,比旧亦稍赡云。26,但地形本圆球,今图为平面。27,其理难于一览而悟。28,则又仿敝邑之法,再作半球图者二焉,一载赤道以北,一载赤道以南,其二极则居二圈当中, 以肖地之本形,便于互见。29,共成大屏六幅,以为书斋P游之具,嗟嗟!不出户庭,历观万国。30,此于闻见,不无少补。31,尝闻天地一大书,惟君子能读之,故道成焉。32,盖知天地而可证主宰天地者之至善,至大,至一也。33,不学者,弃天者也,学不归原天帝,终非学也。34,艟衩龋云谥辽疲瓷埔病35,姑缓小以急于大,减其繁多,以归于至一,於学也庶乎。36,窦不敏,译此天地图,非敢曰资闻见也,为己者当自得焉。37,窃以此望于戴天履地者。38,万啡梢锨锛┡仿甙腿死犟冀髯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三百六十六天]
哪位朋友帮忙翻译这首歌?<There you'll…
[紫色丁香]
[长津英豪]
[星球大战2016]
[人与自然]
[water3000]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27:31 &&
请古文好的朋友翻译一下,谢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30:10 &&
至少这几日不要再说古文,楼主要小心喝茶,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32:19 &&
1,什么意思,2,什么意思,3,什么意思,……请说出个一二三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35:01 &&
古文一般的朋友,帮提一下帖子也好,猫眼博学多才者多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37:09 &&
&&&&利玛窦把世界地图传入中国,功莫大焉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37:30 &&
22:37:09&&的原帖:&&&&利玛窦把世界地图传入中国,功莫大焉这对应的是哪句?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22:37:42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39:47 &&
1,吾古昔以多见闻为智。这说的是啥意思?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42:32 &&
22:30:10&&的原帖:至少这几日不要再说古文,楼主要小心喝茶,又要革古文化的命吗?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42:35 &&
2,原有不辞万里之遐,往访贤人,观名邦者。这又说的是啥意思?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43:18 &&
22:30:10&&的原帖:至少这几日不要再说古文,楼主要小心喝茶,第 9 楼
22:42:32&&的原帖:又要革古文化的命吗?诸君不要扯太远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54:59 &&
3,人奂负危乩昃迷抖蟮霉憷辣秆В鋈焕现炼掊赜醚桑癫槐铡这句又是什么意思?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59:14 &&
&& 你确实是在抬杠。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00:35 &&
&&&&19,又且穷理极数,孜孜尽年,不舍,歉前刻之隘狭,未尽西来原图十一,谋更恢广之。&&&&23,乃取敝邑原图及通志诸书,重为考定。&&&&&&&&28,则又仿敝邑之法,再作半球图者二焉,一载赤道以北,一载赤道以南,其二极则居二圈当中, 以肖地之本形,便于互见&&&&7,敝国虽,而恒重信史。8,喜闻各方之风俗与其名胜,故非惟本国详载,又有天下列国通志,以至九重天、万国全图,无不备者。7.8应为一句,更清楚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23:02:48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01:15 &&
&&&&万啡梢锨锛┡仿甙腿死犟冀髯===================这个懂:1602年初秋九月初一欧罗巴人利玛窦敬撰。
共 34868 次点击,188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3331279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2127 / 昨日发帖:20081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灌水]求教:古文好的朋友请给翻译一下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示季子懋修...”习题详情
16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0.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示季子懋修书张居正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盛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日:“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謇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惩:戒止B.平生苦志励行苦:劳苦C.所以贻则于后人者则:家规D.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绳:继承【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①所渭之楚而北行也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C.①乃才可为而不为②度我至军中,公乃人D.①吾尝以汝为千里驹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最小的儿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B.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都是因为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的缘故。C.张居正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聪颖且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及时劝勉能成大器。【小题4】下列对原文中加粗划线语句断句正确的是&&&&&&&&&&&&&&A.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B.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C.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D.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小题5】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3分)译文:&&&&&&&&&&&&&&&&&&&&&&&&&&&&&&&&&&(2)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4分)译文:&&&&&&&&&&&&&&&&&&&&&&&&&&&&&&&&(3)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3分)译文:&&&&&&&&&&&&&&&&&&&&&&&&&&&&&&&B&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1-湖北省涟源一中、双峰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示季子懋修书张居正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幕古,好矜己而...”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小题1】苦:使-----劳苦【小题1】略【小题1】略【小题1】略【小题1】略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示季子懋修书张居正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幕古...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示季子懋修...”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示季子懋修书张居正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盛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日:“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謇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惩:戒止B.平生苦志励行苦:劳苦C.所以贻则于后人者则:家规D.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绳:继承【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A.①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①所渭之楚而北行也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C.①乃才可为而不为②度我至军中,公乃人D.①吾尝以汝为千里驹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最小的儿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B.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都是因为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的缘故。C.张居正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聪颖且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及时劝勉能成大器。【小题4】下列对原文中加粗划线语句断句正确的是____A.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B.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C.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D.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小题5】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3分)译文:(2)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4分)译文:(3)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3分)译文:”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示季子懋修书张居正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盛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日:“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謇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惩:戒止B.平生苦志励行苦:劳苦C.所以贻则于后人者则:家规D.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绳:继承【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A.①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①所渭之楚而北行也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C.①乃才可为而不为②度我至军中,公乃人D.①吾尝以汝为千里驹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最小的儿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B.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都是因为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的缘故。C.张居正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聪颖且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及时劝勉能成大器。【小题4】下列对原文中加粗划线语句断句正确的是____A.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B.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C.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D.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小题5】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3分)译文:(2)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4分)译文:(3)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3分)译文:”相似的习题。当前位置: >>
文言文翻译专题(优)
文言文翻译专题 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 字字落实,防止漏译 意译为辅: 灵活变化 , 防止乱译 三.文言文翻译的条件一定量的文言知识积累: 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常见文言虚词、 常见文言句式及固定结构 、
古代文化常识 最重要的是积累一定量的文言 实词。 ①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 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 勤恪也?(全国卷I) “危笃”当译为“病重”; ②左右争之,以为不可。(全国卷Ⅱ) “争”通“诤”,当译为“规劝”得法于课内,得益于高考 怎样推断词义(一)、造字推断法:例如: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1999年全国卷第14题): C、启听淮北取籴――向上报告说应当听任淮北民 众来购买粮食。 “籴”,买进粮食 。解释是正确 。 “粜”,卖粮。 又如,屈原至于江滨。 滨----水边 (二)、成分分析法:例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2000年全国卷第11题)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樵”应为名词“柴草”之意。 再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2002年全国卷第11题):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士卒不尽饮,广不 近水 。 将兵:将领和士兵 “将”作谓语动词“率领”解释 (三)、结构对应法:例如: 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地”是地方之意,名词 ---“固”名词,险固的地方之意 ②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用” ,“重用、任用” ----“以 ”, “重用、任用” 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 君矣.(2005天津卷) 宾服而听从 听从--宾服--服从 因利乘便即“乘着有利的形势” 追亡逐北即“追逐溃败逃亡的军队” (四)、联想推断法:一是联想课文有关语句 例如:不以外夷见忽 “兰芝初来时,府吏见叮咛” --“见”是第一 人称代词“我”之意 -- 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族人而轻视我。 再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是(2002年全国卷第11题)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 成年的时候 “结发同枕席” --正确 二是联想成语推断。例如: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借助“不速之客”推断出是“招致、招引” 的意思 ②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 “强”的意思。 ③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 之意。 (五)、通假推断法如:竟不索其直。(2000? 上海春招? 22) 直,同“值”。句子译作:最终不要 她的钱。 又如:于是天子亦疏之,后m去,意 不自得。 m,同“谪”,贬职。 (七)、事理推断法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将“使老弱女子乘 城”“乘”解为“巡视”。 “巡视”乃“到各处观察”,“使老弱女子” 城中“各处视察”,完全不合情理,所以是错项。 1993年六省市高考试题13题,要求选出文末 “子访得之”中的“访”字的词义,四个选项为 “咨询”“探望”“寻求”“访问”. 联系上文内容,李衡临终告诉儿子,他生前曾 购置有“千头木奴”,只有“寻求”一义合适, 其余三个义项均不合文意。 (八)、语境推断法:①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 (江苏卷) “售”既有“卖出去”的意思,也有“买” 的意思,句中“售”作何解只能依据上文 去推求。根据文意,“售”的主语应是上 句中的“人”,“售”的宾语“之”指代 的对象应是第一句中阳城用来典当换钱的 “木枕布衾”。把几句话的意思联系起来 推断就可以看出,“售”只有解为“买” 才与文意吻合。 ②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 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 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 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则曰:“明日我 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 去,何用如此?”(浙江卷) “远者”“近者”是空间概念还是时间概念?上 文“促数于更易”,是说朝廷更换官吏时间短、 次数多。下文刺史、县令所言,也是说由于朝 廷更换官吏时短次频,因而不愿在任上为百姓 革除弊端。可见,“远者”“近者”是时间概 念,应理解为“时间长的”“时间短的”。 古代文化常识(与官职有关的知识 )职官变动的词语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征(由君 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辟(由中 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 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除(任命,授 予官职),授(给予官职),起(起用人任以 官职),擢(在原官职上提拔),拔(提升没 有官职的人),拔擢、超擢、超迁(越级 提拔)。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如:迁(调 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转、调、 徙(调动官职),补(补充缺职),改(改任 官职)。 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如:兼 (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署、摄 (代理,暂时担任),权、假(暂代官职), 行(官阶高而代理低职)。 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如: 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出、 放(离开京城外调),左迁(降职),罢、 免(罢黜、免去官职),黜、废、夺 (废弃不用)。 第五类,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 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的词语, 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 如:知、行、主等。 官职的称呼掾(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在考题 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武官一般称将 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 记、参谋、参军等;中央文官一般 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 主事等;地方文职一般称太守、刺 史、长史、别驾、黜陟使、知州、 知府、县令等。 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留、换、补、 删、调、变、 套、转。 1、留(1)保留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例如,《孟子》 “孟子见梁惠王”,“意气扬扬”,“富国强 兵”‘“为天下理财”等,译时都可以照抄。 (2)保留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庙号、 官名、地 名、人名、器物名、书名、朝代号以 及一些典章制度、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 不必变动。如: 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广东卷) 译文: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事)禀告阴就。 2.换。将单音节词换为现代汉语的单 音节词或双音节词对译出来。对译时大 致有如下几种情 况:(1) 将单音节词换为现代汉语的单音节词。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 “尔、汝”换成“你”等。 (2)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辅 助成分(亦称前缀、后缀)。如:桃→桃子, 李→李子,客→客人。 (3)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 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 来的词作为语素 之一)。如: 鞠咏之才, 不患不达。(上海卷) 译文: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 (4)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如: 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辽宁卷) 译文:一会儿,郭崇韬进来向世宗谢罪,通 过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 (5)若是借喻借代的,要换用它们的本义(或本 体)。 《屈原列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 为?”瑾、瑜都是美玉,这里喻指高洁美好的节 操志向,全句就要译成:“为什么要保持高洁美 好的节操志向,而使自己被放逐呢?” 《岳阳楼记》“锦鳞游泳”,借“鳞”代“鱼”。 如果逐字死译为“美丽的鱼鳞在游泳”,就令人 费解,必须译为“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泳”,才 清楚明白。 古文中常见的借代例举:借“布衣”代“老百 姓”,借“帆”代船,借“丝竹”代“音乐”, 借“杜康”代“酒”,借“五斗”代“五斗的 酒”,等等。 (6)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词, 在白话文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词,对这类 词语,需拆成两个单音词来进行翻译, 而不能用白话文中的双音词的词义去 翻 译。 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 薪而食,不足为也!(全国卷Ⅱ) 译文:楚相孙叔敖坚持廉洁一直到死, 如今妻子儿女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 吏不值得做啊! 3.补。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主语、谓 语、宾语、介词)或词语活用后的新增 内容。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 要加括号。 (1)句子的省略成分必须增补出来。如: 因乞(之于)李氏以归。(湖南卷) 译文:于是向李氏讨取这部书回家。 该句“乞”后面省略了动词宾语“之 (这部书)”、介词“于(向)”,翻译时必须 将这些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 (2)词类发生活用时,必须根据活用的类 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因为具 有了“使”“令”的意味,所以一般要译成 “(主语)使(宾语)怎样”的形式。例如: ①《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全句 译为:“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 ②《谏太宗十思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 根本。”全句译为:“要使树木长得高,一定要 使它的树根稳固。” ③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其城。(2001? 全国? 14) 这里的”降”用如使动词,全句译作:燕国派乐 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都投降。 (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因为具有了“认 为”“以为”的意义,所以一般要译成“(主语)认 为(宾语)怎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的形式。例如: ① 《师说》:“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全句译为:“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跟从他并把他 当作老师。” ②奇之,立许字以女。(山东卷)句中的“奇’’是形容 词的意动用法,译时 必须增补上表意动的词语,即 “认为……非凡”。 译文:认为他品质非凡,立刻许诺把女儿嫁给他。 ③全玉之贱,人民是宝。(2000.上海? 27)这是两个动 宾倒置句。”贱”、“宝”用如意动词,全句译作: 把金玉看得低贱,把人民当做宝贝。 (3)、名词用作动词。名语活用作动词后,就具有 动词的语法特点,不再表示人或事物,而是表示与 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例如: ①《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全句译为:“对吏民登记造册,封存府库里的财物, 等待将军的到来。” ②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福建卷) “东” 是词类活用,属名词用作动词.译时须增补上表行 为的词语,即“向东败逃”。 译文:在项籍突破重围而向东败逃的时候,汉高帝 也想收兵回国。 ③皆袖瓦砾遮道伺之。(2000? 上海春招? 袖,名词 26) 作动词。句子意为:都把瓦砾、石子藏在袖子里拦 路等候他。 (4)、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名词直接 修饰、限制动词谓语。有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一般译为“像…… 那样”的形式。例如: 《鸿门宴》:“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全句译为:“项伯也拔出剑来起舞,常常用自己的身 体像鸟张开翅膀那样掩护沛公。”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例如: 《鸿门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全句译为: “你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该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 他。” 又如,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2003? 全国? 16)这 里的“廷”与“面”是名词作状语用,全句译作:裴 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能当面顺从。 ③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例如: 《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全句 译为:“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例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卒廷见相如。”全句译 为:“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 ⑤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例如: 《过秦论》:“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全句译为:“向东割取肥沃的土地,向北占据 了关系重大的郡县。” (5)、动词用作名词,表示跟这个动作行为相关的人 或事物。 《曹刿论战》:“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伏” 作“有”的宾语,在这里就用作名词,指伏兵。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 (2002? 全国? 16) 这里的“知”和“不知”届于动词(动词短浯)作名词(名 词短语)。全句意思是: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 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6)、还有为动用法。 例如,会里人郑椒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 举缣与之。(江苏卷) 句中的“葬”是词类活用,属动词的为动用法,翻译时 必须增补上表为动的词语,即“为……葬(给……下 葬)”。 译文:正逢同乡郑侣要给亲人下葬.向别人借钱没借到, 阳城知道了这个情况,把绢都送给了他。 4.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 语气助词,或表示停顿,或是凑足音节,或起 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就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如发语词“夫”,起判断作用的“者、也”, 起取消独立作用或凑足音节作用的结构助词 “之”等等。例句: 盖当时视他驿为壮。(浙江卷) 译文:(褒城驿)在当时比其他驿站更为壮观。 句中的“盖”是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在 翻译时可删去,而不必译出。 另外,还有种情况,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译 时也需要删减。例如,《孔雀东南飞》:“我 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这里的“父母”指 母,“弟兄”指兄。 (1)、有些介宾补语要译成介宾状语。 例如,《鸿门宴》:“项伯……具告以事。”要译为: “项伯把事情全部告诉(张良)。” 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福建卷) “求 哀请命于勾践”是一个介宾短语后置结构,翻译时应 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介宾短语“于勾践”调到谓 语“求哀请命”之前,全句译为:“吴王被困在姑苏 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 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2001? 全国? 14)句中介词结构 “于尾”后置作补浯。全句译为:在牛尾上浇油,捆 上芦苇,并点燃它的末端。5.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 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这种调整,或者 将后面的部分调到前面去,或者将前面的部分调 到后面来。下面分类举例说明: (2)、“倒装宾语”要译成顺句。这 里面又有几种情况:①介宾倒装。 《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何以知燕 王?”“何以”即“以何”。全句译为:“你凭 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 何由济乎?(1995? 全国?16)“何由”是介宾倒 装,句子译作“凭借什么才能成功呢?” ②动宾倒装。 《鸿门宴》:“大王来何操?”“何操”即 “操何”,全句译为:“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 物?” 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天津卷) “何求”即 “求何”,全句译为:“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 能得到呢!” ③否定句代词作宾语的前置。 例如《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 也。”“不余欺”即“不欺余”。全句译为: “古代人没有欺骗我啊。” (3)、“倒装定语”。所谓倒装定语,是古文 中的定语后置句,译时要译成顺装句式。《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 作“爪牙”的定语,“强”作“筋骨”的定语,全句要 译为:“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 不许。(江西卷) “轻囚十数人”是一个定语后置结构, 翻译时应 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定语“十数人”调 到中心语“轻囚’之前。全句译为:“(万泉)县有十几 个犯了轻罪的囚犯,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 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不允许。” 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2003? 安徽春季? 句 16) 中“故为兵”是“农”的后置定语,者:助词,后置定 语的标志。全句译为:吴良 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 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 6.变 有些句子直译时不通顺,或者不符 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可以采取变换句子的结 构、更换主语、变换角度等方法,使之通达 流畅。例如,《鸿门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 幸。”直译为“财物没有什么取用的,妇女没 有什么宠幸的。”就不大通顺,变换一下,译 为“(沛公)对财物一点也不取,对妇女一个 也不宠爱”,就顺畅了。 又如,《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直译 为“实在应该扩大皇帝的听闻”,就很别扭, 变换一下角度,译为“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听取 群众的意见”,就好了。 七、套(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很常见,遇此情况可以套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用翻译。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①“无乃┅┅乎”可以套用为“这恐怕┅┅吧?” ②“不亦┅┅乎”可译作“不也┅┅吗”或“不 是┅┅吗” 日饮食得无衰乎 ③“得无┅┅乎(耶)”可译作“恐怕┅┅吗” 或“莫非┅┅吗”“该不会┅┅吧”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④“何(以)……为”译作“为什么要……呢”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还要……干什么呢” ⑤“何如”“如何”“奈何”“若何”相当于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夫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⑥“如……何”“奈……何”“若……何”可译 为“对……怎么办”“把……怎么样”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⑦“……孰与……”“……何如……” 可译为 “┅┅和┅┅哪一个(谁)更┅┅”其李将军之谓也。 ⑧“┅┅之谓乎(也)”可译为“说的是┅┅吧”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⑨“此之谓……”“此所谓……” 可译为“这就叫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 ⑩“岂……哉(乎)”可译为“难道……吗” 岂独伶人也哉?“┅┅比┅┅怎么样” 八、转(转词意译): 文言文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下车”),运用比喻 、借代(“秋毫”)等修辞用语,形象描绘的词语(“乞骸 骨” “山陵崩”),表示谦敬的言辞等要根据语境转换词语 ,意译。 没有像孔子那样的智慧贤人。 例如: ?世无孔子。 豺狼一样的人(叛逆的人)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做官人的代称 ?上书乞骸骨。 ?一旦山陵崩。 请求退休,回家养老。 ?为刎颈之交 生死相托的朋友。 委婉说法,国王或王后死。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总结翻译的规律:一、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006年江苏卷)(9分) ?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 为什么不可以呢? ?土工(jià n再度)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 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 帽坐着。 五.文言文翻译的步骤:审、切、连、誊 1.审。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 文句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 因为这些都是高考阅卷时的采分点,必 须仔细斟酌,确保准确到位。对此,可 以先在原句上用笔将这些采分点一一地 圈注出来,以激起自己的有意注意。 2.切。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 分开来,然后用上文介绍的六种翻译方 法逐一地加以解释。 3.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 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并作必要 的调整。 4.誊。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采分 点全部落实到位以后,将正确答案誊写 到答卷或答题卡上。在誊写的过程中要 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 是卷面 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宇 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请看高考参考答案的译文给我们做出的示 范。 ①原文:事 虽 剧, 必 时时 至 译文:事情 虽然 繁多,一定 常常 到母所 视 问 辄 去。 母亲的住所 看望 问候 才 离开。 六.文言文翻译的歌诀因文定义译词句,把握原则很重要。 人地官名不必译,朝代年号照直抄。 省略成分要增补,无意虚词可删掉。 古今异义细斟酌,语序不同要颠倒。 直译为主意译辅,语言规律把握好。 翻译训练: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 汉语。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于郑子阳者, 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 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 子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 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 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 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 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 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庄子? 杂篇? 让王第二十八》) (1) 君 无乃 为不好士乎? 译文:您恐怕是不喜欢士人吧?(注意固定结构“无 乃……乎”的翻译) (2)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 译文:现在(我们)面有饥色,国君(派人)探望(您)并且 送给您粮食,您(却)不接受,难道不是(我们)命(不好) 吗?(注意实词“过”、“遗”和固定结构“岂…… 邪” 的翻译) (3)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 吾所以不受也。 译文:(他)根据别人的话才(派人)送给我粮食,他将来 加罪给我, 也将会根据别人的话.这就是我不愿接受受 的原因。(注意“以”、“且”、“所以”的翻译和判 断句式)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现代汉语。 墨者有巨子腹暾,居秦,其子杀人。秦惠 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 寡人 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 暾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 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 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腹暾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 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 巨子可谓公矣。(《吕氏春秋? 卷一? 去私》) (1)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译文:先生在这件事上(该)听从我。(注意 “以”、“听”的翻译) (2)“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 也。 译文:“杀人的人要被处死,伤人的人要受刑 罚。”这是用来禁止(随便)杀人伤人的方法。 (注意“所以”的翻译和被动、判断句式) (3)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 可谓公矣。 译文:儿子,是每个人偏爱的;忍痛(杀掉)偏 爱的人来施行大义,腹暾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注意“私”、“谓”的 翻译和判断句式) 补充:阅读题解题几步走第一步:初读原文,整体感知。弄清材料写的是何人、 何事、何地、何时等信息。 第二步:细读题目,审清题目的要求。看清题目 问的是什么,了解命题者要考生回答哪些问题。在材料 中找到题目所涉及到的部分,做上记号,借助最后一道 信息筛选题以及第一、二题所给文言实词、虚词的义项, 回到材料中作进一步的辨别。 第三步:再读材料,联系旧知,逐一甄别材料中 相关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特殊句式等。 这几个步骤都必须坚持从整体着眼,不能断章取 义。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教案学习古代汉语,需要经常把古文译成现代汉语。因为古文今译的...文言文翻译专题(优) 52页 免费 文言文翻译专题突破 46页 免费 (最新)文言文...文言文翻译专题 一、明确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即正确领会文章内容(理解),把文言文用现代汉语准确通顺表 达出来 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文翻译专题强化训练1(含答案)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训练文言...初,千秋年老,上优之,朝见,得乘小车入宫殿中,故因号曰“车 3 丞相” 。 ...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附答案)――2010 年高考一轮复习
19:22 文言文翻译训练――2010 年高考一轮复习 作者:饶水知音 把下列短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学生版) 【学习目标】 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 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高三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及检测1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三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及检测 1 古典诗文 01-11 0611 高三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及检测 1 一、说明: (一...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附翻译重点提示及答案】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页码设置为16K纸3页码,附翻译重点提示及答案。实用性高。文言...2015届文言文翻译专题学案(定稿)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三文言文翻译专题学案【学习目标】 1. 以关键词句的翻译为突破口,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2...文言文专题复习――原文及翻译_中考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文言文专题复习――原文及翻译 一. 《三峡》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 高三
10:45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及技巧。 强调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邓羌义勇古文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