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疗慢性结肠炎吃什么中药的中药可以用吴茱萸吗

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中医治疗结肠炎的几则名医名方
中医治疗结肠炎的几则名医名方
&&&& 王庆其简介,男,1944年出生于上海中医世家。1981年毕业于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为首届中医研究生,师从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教授,获医学硕士学位。1981年开始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执教《黄帝内经》,同时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实践,曾任内经教研室主任。1990至1993年师从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主任、著名中医学家裘沛然教授,为其学术继承人。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部主任,兼任全国内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系列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新加坡中医学院客座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在内科疑难杂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脾胃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及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等积有心验。其所撰写的学术论文曾先后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承工作优秀论文一、二等奖。主编《黄帝内经心悟》等学术著作十二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参与主编的《黄帝内经研究大成》曾获全国优秀科技著作一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医学著作二等奖。&&&&组成:黄芪30g,薏苡仁30g,白芷15g,生地榆15g,黄芩15g,葛根15g,地锦草30g,防风12g。&&&&功用:健脾、清肠、敛疮。&&&&主治:慢性溃疡性直肠炎,各种结肠炎等。&&&&用法:上方加水文火煎汤,取汁100ml,每晚临睡保留灌肠(约保留20分钟),严重者早晚各灌肠1次,2个月为1疗程。如效果不理想,停药1周后,再灌肠1疗程。&&&&方解:方中黄芪补中益气、托毒敛疮,佐以薏苡仁健脾化湿,地榆、黄芩、葛根、地锦草清肠中湿热,白芷、防风祛风抗过敏,白芷还有消肿排脓燥湿作用。&&&&临床应用:一般病程短、病情较轻者,只需灌肠即可;如病程较长、病情较重者,可用上方在灌肠的同时内服(白芷的剂量可酌减至6~9g),疗程可酌情延长至3~6个月。治疗中嘱病人忌食海鲜及油腻食物等。 &荆芥连翘汤治慢性肠炎&□ 郭晓冬 河南中医学院  荆芥连翘汤世传三个版本,最早见于明代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其后清代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有同名方,日本一贯堂医学亦有,三方组成大致相同,只有少许差异,与《万病回春》中的荆芥连翘汤相比,《杂病源流犀烛》中无生地、薄荷,多一味枳壳,而日本一贯堂方又比《杂病源流犀烛》中多黄连、黄柏,其实日本一贯堂方就是黄连解毒汤、四物汤及四逆散的合方,是青年人腺病体质的调理方,有散风理气和血泻火解毒的功效,主要适用于以红肿热痛为特征的头面部炎性疾病和热性体质的调理,是经方专家黄煌教授的常用方,主要用于治疗痤疮、急性扁桃体炎、急慢性中耳炎等头面部“火”病,但是笔者近年来运用此方治疗几例慢性肠炎效果较显著。  郑某,男,30岁,日初诊,体形壮实,腹泻2年余,每天3~5次,腹泻前肠鸣腹痛,时伴红色黏液,肛门下坠感,吃辛辣及油腻后加重,纳食尚可,口干苦,小便微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经某西医院确诊为慢性结肠炎。予以荆芥连翘汤治疗。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桔梗10克,白芷10克,柴胡12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川芎10克,黄连5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生地10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甘草15克。7剂,水煎服。  二诊:大便次数减少,每天2~3次,其余症状也有好转,效不更方,继服上方7剂。  三诊:大便1~2次,仍有少许红色黏液,上方加地榆炭10克,7剂。  四诊:二便正常,余证消失,改用香砂六君子丸,服用1月,补益脾胃,巩固疗效。  按:此患者一派湿热之象,用荆芥连翘汤以升阳祛湿泻火,疏肝理气,凉血活血养血而起效,因本方多用寒凉之品,长时间服用易伤脾胃,故后期用香砂六君子丸以调服,起到培补后天,脾胃健而内湿自去的疗效,体质较弱者应慎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多发病,临床表现为慢性腹泻、腹痛、大便夹杂黏液或脓血、里急后重(便不干净感)。该病起病缓慢、病程迁延,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中医认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泄泻”范畴。因感受外邪、饮食不洁致湿热蕴结,或情志不调致肝气犯脾胃、脾虚及肾,导致脾失健运,传导失司,引起气机阻滞,清浊不分,肠络受损。该病与脾胃关系密切,久病多累及肝肾,炎症活动期以大肠湿热内蕴为主,慢性期以湿热内蕴型与脾肾两虚型交替出现为主。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疗效。&&&&参苓白术散加减方的组方为:党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山药25克,扁豆15克,薏苡仁30克,砂仁10克,桔梗15克,诃子15克,肉豆蔻30克,赤石脂30克,禹余粮30克,煅龙牡30克,大枣15克,白蔻仁15克。诸药合用,有补其中气、渗其湿浊、行其气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功。以上诸药水煎成150毫升溶液口服,每日3次,两周为一疗程,1~2个疗程可收效。&&&&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除了药物治疗以外,也须注意预防调护。患者起居应有规律,保持心情愉快,预防风寒感冒;饮食有节,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主;避免进食生冷不洁及难消化或清肠润滑之食物。此病日久易伤胃气,可给予米粥益胃养阴;若脾胃虚寒,可给予姜汤以振脾阳,调和胃气。 (重庆主任医师 黄文权)&&结肠宁(名医名方)&&&&& 肖堃,男,1946年生,云南省陆良县人,早期师承于名老中医王东京等人,后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现任陆良县中医院院长、中医主任医师、云南省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曲靖市中级评审委员会委员。&&&&1965年参加工作,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管理36余年,对中医经典颇有研究,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一些疑难杂症,治疗上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善于应用经典指导临床,见解独具,提出因邪致毒、因毒致瘀、因瘀至虚、虚不忘实、祛邪为先、标本兼治的观点,用于治疗胁痛(乙肝)、胃痛、结肠炎、风湿、妇科杂病、术后感染等病。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获市科技进步奖6项,多次出国学术交流和讲学。经过多年潜心研制的胃痛灵治疗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灵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运用疏肝、养肝、平肝治法的益气疏肝解毒汤治疗乙肝,临床疗效显著。&&&&组成:木香12克,吴茱萸10克,川黄连10克,白术15克,白芍20克,防风12克,陈皮15克,薏苡仁30克,厚朴18克,白头翁20克,白芷5克,当归15克,甘草10克。&&&&功效:清利湿热、宽肠导滞。&&&&主治:用于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中医属于“肠遉”、“泄泻”等范畴,辨证为湿热蕴结肠道,症见腹痛,泻下脓血黏液,里急后重,口干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用法:上方1日1剂,每剂煎煮两次,合并再次药液500毫升。口服150毫升,每日2次,余200毫升药液纱布过滤后,保留灌肠,晨起和夜晚临睡前各1次,轻者可每日灌肠1次,10天为1疗程。&&&&方解:方中木香、陈皮、厚朴行气除胀止痛;白芍、甘草解痉缓急止痛;防风胜湿止痛,能祛除肠中之湿滞,配伍行气药能增强导滞化湿之功;吴茱萸、川黄连、白芷、当归、白头翁寒温并用,辛开苦降,善于化湿清热、导滞活血、散结生肌,尤其对腹痛、大便有黏液,甚则带脓血者效佳;白术益气健脾,薏苡仁利湿排脓,保护肠黏膜,增加人体免疫功能。全方清利肠道湿热,行气除胀止痛,活血排脓生肌,保护肠黏膜,减少炎症渗出以促进炎症和溃疡病灶的吸收愈合,促进积气排除,并有抗过敏作用。本方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肠黏膜防御。此方适用于活动期,肠道湿热为主者。&&&&临床应用: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缓慢,病情轻重不一,有反复发作的趋势,病变以溃疡为主,病变部位多在直肠、乙状结肠,多累及远端结肠,但亦可遍及整个结肠部位,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及大便中带有黏液或脓血,里急后重,泻而不爽。本方适用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湿热蕴结,肠道气滞,传导受阻,气血瘀滞,不通则痛,脉络受损。如出现里急后重加槟榔片12克。缓解期停用上方,改用健脾化湿药治疗。 && 三管齐下巧治“溃结”&□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简称溃疡性结肠炎。其发病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遗传、精神因素等有关,临床上以腹泻、腹痛、黏液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特征,由于本病病情缠绵,迁延难愈,易于复发,治疗颇为棘手,且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因此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近年来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报道证实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了显著疗效,具有自身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采用中药复方煎汤口服、中药脐饼外敷、中药保留灌肠三管齐下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获得了良好效果。  中药复方煎汤口服,以炒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云苓10克,炒苡仁30克,炒扁豆15克,淮山药10克,防风10克,陈皮10克,炒延胡索20克,赤白芍各20克,台乌药10克,煨诃子15克,石榴皮15克,白及15克,三七粉5克(冲),赤石脂15克,&黄芪30克,白头翁15克,蒲公英15克,甘草6克为基本方。中医辨证属肝郁乘脾而见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少腹拘急,胸胁胀痛者,加香附10克,青皮6克疏肝理气止痛;脾胃虚弱而见食后即泻,大便稀溏,夹有黏液,食少纳呆者,加苍术15克,高良姜6克补气健脾和胃;寒热夹杂而见腹泻便秘交作,夹有泡沫,便前腹痛,得便即宽者,加黄连3克,黄柏5克清热坚阴止痢;脾肾阳虚而见五更泄泻,小便清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者,加附片10克,杜仲15克温补脾肾。日1剂,水煎2次,取汁液200毫升,分两次早晚温服,以1个月为1个疗程。  中药复方研末调敷神阙,药用丁香、小茴香、肉桂、五倍子、艾叶、白胡椒、冰片各5克,共研细末,以生姜汁调成糊状,涂抹于纱布上,涂抹面积约15厘米×15厘米大小,贴于脐中神阙穴周围腹部皮肤上,以TDP灯照射约30~40分钟,每日1次。疗程同上。  中药复方煎汤保留灌肠,药用苦参、地榆、白及、乳香、没药、黄柏各10~15克,浓煎至250毫升装入玻璃瓶中备用,用前将药液加热至35~40℃,插入肛管深度为15~20厘米,缓慢将药液滴入肠腔内,患者取头低臀高膝胸位20分钟,每日1次。疗程同上。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久泻”、“肠癖”、“大瘕泄”、“肠风”、“脏毒”等范畴。该病的病理基础以脾肾两虚为本,以湿困、肝郁、瘀血、湿热为标,临床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气血同病。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位于直肠与乙状结肠,所以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该病可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明显延长药物与病变部位的作用时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修复肠道溃疡面,促使炎症吸收及溃疡愈合,同时经直肠给药可避免和减少消化液和消化酶、肝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和破坏,有利于药物发挥作用。肚脐属中医“神阙穴”,是经脉系统中“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脐部皮下无脂肪组织,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最易穿透,弥散和吸收,同时脐下腹膜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从而有利于药物直接穿透皮肤而进入血液循环,直达病所发挥疗效。&&& 基于以上理论认识,我们采用中药汤剂口服、中药脐饼外敷、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其中中药汤剂中的炒党参、炒白术、云苓、炒苡仁、炒扁豆、淮山药可健脾渗湿、补脾益肾,陈皮、防风、白芍、炒白术抑肝扶脾,炒延胡索、台乌药、赤芍、三七粉活血止血,行气止痛,煨诃子、石榴皮、赤白脂、白及、黄芪涩肠止泻,生肌敛疮,蒲公英、白头翁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肾,涩肠止泻,生肌敛疮之效。中药复方煎汤保留灌肠功能清热化湿,活血止痛,生肌敛疮。中药脐饼神阙穴外敷则可温补脾肾,固肠止泻。以上中医多途径联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可内外并用,多管齐下,标本兼顾,气血同治,从而获得良效。&&&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治溃疡性结肠炎方&&&& 方一&白芍、白术各15克,柴胡、当归各10克,艾叶20克,生甘草、炮姜各5克,地榆12克。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可愈。&&&&方二&艾叶30克,地榆10克,黄芩12克,木香、当归、白芍各10克,乌贼骨15克,白芨2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5天可愈。&&&&方三&黄芪、艾叶各20克,乌贼骨、白芨各10克,炮姜5克,柴胡9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0天可愈。&&&&文章来源:大众卫生报& 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教授&蒋改苏献方&&&中成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近年来,有医家报导:用中成药锡类散合云南白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获得满意疗效。笔者经反复验证,效果确切。现将具体用法简介如下:&&&&取锡类散10克、云南白药10克混匀,加净水50毫升,调匀,吸入灌肠器,直接灌注肛门直肠内。灌肠前先要清洁直肠(清洁灌肠),灌肠方法同一般灌肠,保留灌肠时间为20分钟。早晚各灌1次,15天为1疗程。疗程之间休息两天,一般2-3个疗程,即可好转,3-5个疗程可基本痊愈。&&&&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在临床上,习惯用汤药方调治。而口服用药,须经胃、小肠吸收,再下达结肠和直肠,药力由此减弱,难以控制。故疗效往往欠佳。本法用直肠给药,药专力宏,直达病所,能更有效地改善局部炎症病灶,使病变部位得到修复,同时还可以减轻药物对肝、肾的影响。&&&&锡类散,内含牛黄、珍珠粉、青黛等药物,有清热解毒、化瘀生新作用,用于治疗黏膜病变,疗效显著。云南白药,其中含有田七成分,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消肿生肌功能。两药配伍,能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用。 &&中药肛门滴灌可治溃疡性结肠炎&&&&&&& 患者男,36岁,因反复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6个月而到医院就诊。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多位于左下腹,有腹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腹泻每天3至4次,呈糊状,混有黏液、脓血;时有低热和恶心呕吐;以上症状每因饮食失调、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后加剧。患者曾到当地多家医院就诊,医生均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经使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不佳。患者家庭成员中有类似病史。形体消瘦,脸色苍白。左下腹压痛(+),可触及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大便常规示:可见黏液脓血,红细胞(+++),白细胞(++++),未见巨噬细胞和病原体。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不清,表面呈颗粒状,脆性增加,触之易出血;偶见糜烂及溃疡。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可见结肠黏膜粗大紊乱,肠壁边缘呈毛刺状或锯齿状,并可见圆形、卵圆形充盈缺损。诊断:1、溃疡性结肠炎(轻型);2、继发性贫血。考虑患者对常规治疗不敏感,故采用中药肛门滴灌加补脾益肠丸口服疗法,具体如下:每晚睡时肛门滴灌中药煎剂。组成:地榆15g,苦参15g,白及15g,五倍子12g,赤石脂15g(打碎),禹余粮12g,苍术12g,枯矾15g(打碎),白芷12g,儿茶12g,诃子12g,黄柏15g,秦皮15g,白头翁20g,紫草12g,青黛15g(先煎),血竭15g(先前);滴灌方法:取20号灌肠管,在管的远端搽上石腊油,嘱患者取侧卧位,在护士帮助下将管缓慢插入肛门30至50cm,滴速为60滴左右/分钟,第二天早晨醒后拨管。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月。同时配合口服补脾益肠丸,6g/次,每天3次口服。治疗期间停用可能影响本治疗的药物。经以上治疗,1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2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复查纤维结肠镜(由原初检医生负责操作)和其它检查项目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溃疡性结肠炎在祖医医学中属于“肠癖”、“泄泻”和“便血”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以脾虚为本,湿热邪毒为标,多因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不调或心身过劳而导致脾胃损伤、湿浊侵袭或内生,下注大肠致脏气失调,壅塞气血所至;或因起居不慎等致气机逆乱、湿蒸热郁、伤络动血而成,症见发热腹痛、利下黏冻或脓血、里急后重等;故其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司、湿浊瘀阻;治宜补脾祛湿、化瘀涩肠、上泻止血止痛。补脾益肠丸是由黄芪、党参、白术、肉桂、防风、木香、当归、延胡索、补骨脂、赤石脂和荔枝核等组成的中成药,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等功效;配合上述中药煎剂在睡眠时肛门缓慢滴灌,既避免了以往灌肠时对大肠的刺激而致排便使灌肠液流失,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同时也减少了胃液和小肠液对药物的影响,并可使药液直达结肠病变部位,在局部保持高浓度,从而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陈金伟 广东省连州市北湖医院)&&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全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多在饮食不当、劳累或精神抑郁时发作,病情轻重的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多有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的表现。本病多因饮食不节或起居不慎,脾胃受损,运化失常,酿生湿浊,下注肠道,腑气不利,气血凝滞,或同时夹瘀夹湿,伤及肠络而引发,还有一部分也与肝胃不和,或肾气亏虚有关。该病病情缠绵,愈后易复发,治疗颇为棘手。近年来研究表明,使用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效果较好。&&&&一、菊花30g,白术15 g,防风10 g,甘草10 g,白芷8 g,米壳15g。便血重时加防风炭、云南白药适量,溃疡较广泛者加雷公藤6 g。上药水煎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去渣,再回锅浓缩至60~80ml,以药液保留灌肠,每晚1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二、黄芪、白术、丹参、白芍各20g,黄连、黄芩、侧柏叶、防风各15g,金银花、连翘、白及、生地各10g,每剂药煎3次,每次煎药液250ml,3次共750ml,其中早、午饭前各服250ml,余下250ml药液于晚上睡前用于灌肠。&&&&三、苦参30g,地榆15g,槐花15g。水煎浓缩至100~250ml,另将珍珠层粉6g溶于药液中,保留灌肠。若腹痛明显可加没药、莪术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若大便次数增多,结肠水肿明显者,可加生苡仁利水消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四、生蒲黄10g,仙鹤草、败酱草、乳香各15g,没药6g,煅龙骨10g(先煎),生牡蛎10g(先煎),赤石脂10g(先煎)。将上药煎成200ml药液,每晚睡前灌肠,15天为1个疗程。&&&&五、以壁虎研末合白及,煎成粘性汤液保留灌肠,每3天1次,5次为1个疗程。另将壁虎、白及各半研粉装入胶囊,每次2~3粒,于灌肠间歇期服用,1个疗程结束后再服胶囊2周,治疗期间可停用其他西药。&&&&中药灌肠宜每晚睡前进行,灌肠前排空大便,药液温度以36℃~39℃为宜。&&&&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能使药物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同时还能起到局部冲洗清洁的作用,以达到止泻消炎,解痉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肠道免疫功能,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 (邓理有)&乌梅酒治结肠炎&&&&&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实经炕焙而成。其味酸,性温,有敛肺、涩肠、生津、驱蛔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乌梅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如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还能增强对免疫功能。用乌梅酒治疗结肠炎,疗效颇佳。  取乌梅500克,洗净去核后泡入500毫升白酒中,密封放于阴凉处保存。治疗时取乌梅20克加酒5~10毫升口服,早晚各一次。大部分患者用此法治疗3~5天可愈,患者不妨一试。(郭旭光)&&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验方&&&&&& 药物组成:儿茶3克,五倍子、白芨、生地、白头翁各10克,川连12克,三七6克,水溶珍珠粉4克(另包)。&&&&&& 用法:将前七味加水1000毫升,煎煮两次(火候中等),每次1小时,浓缩到药液200毫升,加入珍珠粉调匀备用。在每晚临睡前排空大便后,将药液加温到30℃左右时灌肠,导管插入肛门20~30厘米(患者取左卧位),将药液150~200毫升缓慢注入,儿童100毫升,每晚1次,灌毕取侧卧位,最少要1小时以上,保留时间越长越好(使药液充分吸收于肠壁粘膜),10次1疗程,严重者20~30次。&&&&&& 功效:清热利湿,敛溃止泻,化瘀通络。&&&&&& 主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方解:本方取黄连清热化湿;生地、白头翁凉血和营、消炎解毒;三七化瘀活血止血;儿茶、五倍子、珍珠粉有收湿敛疮、生肌止泻作用,全方合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收效良好。&&&&&& 笔者体会: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必须饮食清淡,忌食油腻、荤腥以及不消化食品,并戒烟酒、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寒温、调饮食,保持心情愉快,情绪乐观。& & & & &作者: 上海市名老中医施志乐&“三联法”治结肠炎&□ 胡文颖 许成 湖北省襄樊市中医医院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结肠炎的发病率愈来愈高,常常并发腹痛、腹泻、便血等症,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构成了严重影响。据湖北省襄樊市中医医院多年观察,临床采用中医“三联”疗法往往会取得显著疗效。  所谓“三联”,是指中药口服、外敷、灌肠三方面结合施治。结肠炎患者体质多有阴阳、虚实、表里、寒热等方面的平衡失调。中药口服可以从整体上来调整人的机体,把人体调理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结肠炎病人多数起病时间长,中医认为,久病伤阳,久病成瘀,故组方多用热性药,如丁香、肉桂、桂枝、小茴香等。而中药外敷,是以煎好的药汁敷于神阙穴上,可起到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作用,从而改善病人症状。现代医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中药灌肠对此病有良好疗效,由于药汁直达病灶,可很快起到清热解毒、燥湿止泻、促进受伤肠黏膜愈合的功效。这套综合疗法,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就肠炎患者自身来说,应了解这种疾病特点,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并注意饮食卫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积极锻炼,增强体质,争取早日战胜疾病。&&乌梅败酱方&&&&& 组方:乌梅15克,败酱草12克,黄连6克,木香9克(后下),当归10克,炒白芍15克,炒枳实10克,太子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 功能: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大便粘滞或带脓血,腹痛坠胀,或里急后重,脘腹痞闷,纳少乏力,面色黄白,舌质暗滞,苔腻,脉弦缓滑。&&&& 用法:①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②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按原方比例配匀,烘干研末装入胶囊。每次服生药1.5克,每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方解:方中白术、太子参、茯苓、炙甘草四君健脾益气,使脾健而行其运化水湿之职,不止泻而泻自止;乌梅、白芍柔肝,缓急止痛,且乌梅擅涩肠止泻;木香、黄连擅治泻痢;当归养血和血;败酱草辛、苦、微寒,功擅解毒排脓;葛根升阳止泻;枳实抑肝理气。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抑肝、清热、利湿之功。&&&& 加减:大便脓血,口苦急燥,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热盛邪实者,减太子参、白术等健脾益气药,加白头翁12克、秦皮10克、大黄炭8克、炒槟榔8克以清肠导滞;胃脘痞闷,舌苔白腻,湿阻气滞者,酌加苡米仁、白豆蔻各10克。&&&& 注: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缠绵难愈,易于复发,临床治疗颇为棘手。其病理既有湿毒滞肠,又有久病入络脾虚,故治疗既应扶正,又当祛邪。(国医大师 路志正)&&名医名方:肠疡宁合剂(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 幸良诠简历&:1945年11月生,江西省赣县人。1969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医疗系,江西省湖口县中医院主任医师、院长,兼任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九江市中医药学会理事、湖口县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 &从事中医临床33年,熟谙经典,融会中西医理论,注重临床实践。治病主张以祛邪为主,治法灵活多变,组方崇尚“兵不在多而在将勇”的法则。擅长治疗充血性心衰、肝硬化腹水、结肠炎、风湿病和儿科疑难病症。研制了“益心颗粒”用于治疗充血性心衰,疗效显著;系统阐明了中医肠道给药的理论,研制了中药直肠点滴法。在全国及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参与编写《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医集辑要?儿科常见病证》、《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发挥》等7部医学著作。1997年被评为九江市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1年被授予江西省名中医。&&& & 组成:黄连1.2g,细辛2g,葛根12g,黄芩10g,木香10g,炒山楂30g,柴胡10g,炒地榆15g,白芨20g,功能:清热燥湿,疏肝运脾,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用法:上药加清水600ml,浸泡20分钟后文火煎30分钟,用纱布过滤后浓缩取药液300ml,分早晚各1次直肠点滴。10天为1疗程,一般2~4疗程。&&&&直肠点滴操作方法:用一般静脉输液器,将药液倒入静脉输液用滴瓶中,惟针头换为导尿管。成人用药液150ml~400ml,小儿酌减,药液温度控制在42℃以下即可点滴。点滴前嘱病人解大便,或行清洁灌肠,以利药物吸收。病员取左侧卧位为好,也可仰卧、俯卧或右侧卧。先排出输液管中的空气,将导尿管前端涂以液状石腊后插入病人肛门内,成人约入10~20cm,小儿约入5~15cm,用胶布固定后即可开始点滴。根据病情控制点滴速度,一般每分钟30~60滴。点滴结束后,拔出导尿管静卧10分钟即可随意活动。高月妊娠者慎用。&&&&方解: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属中医“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其病因复杂,大多因情志所伤,肝气横逆克害脾土;或饮食伤脾,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生,郁而化热,湿热蕴结大肠,腑气不利,气血凝滞而腹痛、泄泻,或腹泻便秘交替而作等。本病的特点多为寒热错杂,虚实并存。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连与细辛相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谓之兼金散,原为治口疮而设,其“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济”,临床治疗口疮及各种痛证疗效甚好。山楂活血化瘀,且炒山楂、葛根、柴胡三药相配可运脾升阳,疏肝理气;黄芩清热燥湿;木香理气止痛;炒地榆、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全方清热燥湿,疏肝运脾,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临床运用:湿热偏重者加白头翁、秦皮;肝盛脾虚者加防风、白术;脾肾亏虚者加黄芪、补骨脂;腹痛尤甚者加徐长卿;便秘者加草决明。&&&&&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名医朱良春治疗久泻良方——仙桔汤&&& [组成] 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克,甘草4克。&&& [功能] 补脾敛阴,清化湿热。&&& [主治] 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则腹痛、腹胀,大便溏薄,夹有粘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用法] 一日一剂,水煎两次,分二次服。&&&&[加减] 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时,应另加鸦胆子14粒,去壳分二次吞服;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肝郁脾滞征象较著者,去槟榔,加柴胡4.5克,萆解15克,秦艽9克;腹痛甚者,应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白芍15-30克、甘草9-15克;泄泻日久,体虚气弱,而腹胀不显者,去木香、槟榔,加炙升麻4.5克、党参12克、炙芪15克。凡久泻证属脾肾阳虚或为肾阳不振者,则非本方适应证,当以附子理中或四神丸治之。&&& & [按语] 中医药治疗痢疾,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且疗效肯定,已为世人所公认。 朱氏之“仙桔汤”用治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和慢性结肠炎等病,一般5-7贴即可见效。
欢迎转载:
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慢性结肠炎吃什么中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