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包括哪些手术后磁共振单子上的骨异常信号是什么意思

相关资源推荐
作者其它资源推荐
腮腺恶性肿瘤磁共振波谱及扩散成像的初步研究的用户评论
12345678910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磁共振报告说:右侧锁骨上窝,前斜角肌后外
35岁 16:02:03
病情描述:
磁共振报告说:右侧锁骨上窝,前斜角肌后外侧可见一椭圆形异常信号,边缘欠清大小约1.8 2.7 2.8,病灶边缘呈高信号,内缘不清,中央呈等信号,内见条片状稍高信号,余未见明显异常。
跪求专家给我解答一下。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您好,非常感谢您给我提问。根据您简单的临床描述,余未见明显异常
指导意见:
磁共振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如果有影响生活和临床症状的话,建议您手术后病理的检查祝您健康。如有疑问,请您继续提问,能够为您服务,我感觉很开心,谢谢您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指导意见:
你好,像这种情况,考虑有囊肿,最好去医院拍个片看下,明确病因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祝早日康复。
有关的更多问题,
磁共振报告说:右侧锁...热词TOP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
最近血糖上来了 饭菜不能吃
想买一点能治疗他牙齿的药
白癜风用什么药能好?
磁共振报告说...文章磁共振成像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磁共振成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系统已成为当今医学影像领域最先进、最昂贵的诊断设备。技术的进步,使MRI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它在医学诊断中所起的作用也愈加重要。与此同时,医学应用的深入,又给MRI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其进一步发展。MRI系统走过的正是这样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现在,全球有数千台、我国亦有四百台左右的MRI装置每天为人类的疾病诊断而运转着,这一数字足以说明其强大生命力。本文从特点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对磁共振成像进行评价。
(1)多参数成像,可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
一般的医学成像技术都使用单一的成像参数。例如,CT的成像参数仅为X线吸收系数、超声成像只依据组织界面所反射的回波信号等。MRI是一种多参数的成像方法。从理论上讲,它可以是多核种的成像,而每种核都有各自的成像参数。目前使用的MRI系统主要是用来观测活体组织中氢质子密度的空间分布及其弛豫时间的新型成像工具,用以成像的组织参数至少有氢核(质子)密度N(H)、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时间T2以及体内液体的流速vl等4个。上述参数既可分别成像,亦可相互结合获取对比图像。质子密度N(H)与磁共振信号的强度成正比,所以N(H)成像主要反映欲观察平面内组织脏器的大小、范围和位置。T1、T2参数则含有丰富和敏感的生理、生化信息。选取一定的成像参数,并选用适当射频脉冲序列进行MRI扫描,是临床上MRI诊断医师获得诊断信息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2)高对比度成像,可得出详尽的解剖学图谱
人体含有占体重70%以上的水。这些水中的氢核是磁共振信号的主要来源,其余信号来自脂肪、蛋白质和其它化合物中的氢质子。由于氢质子在体内的分布极为广泛,故可在人体的任意部位成像。另一方面,由于水中的氢质子与脂肪、蛋白质等组织中氢质子的磁共振信号强度不同,使得磁共振图像必然是高对比度的。
磁共振图像的软组织对比度明显高于CT。这是MRI首先应用于人类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并取得成功,使医学影像进入磁共振时代的重要原因。现在,MRI不仅能很好地区分脑的灰质、白质、脑神经核团、颅椎结合部、椎管及脊髓,而且毋需造影剂便可显示心脏各房室和大血管腔。选用适当的扫描脉冲序列,还可使肌肉、肌腱、韧带、筋膜平面、骨髓、关节软骨、半月板、椎间盘和皮下脂肪等组织清晰地显像。此外,MRI对纵隔、肝脏、前列腺、子宫等的诊断效果也较满意。
(3)任意方位断层,使医学界从三维空间上观察人体成为现实
自线性梯度磁场应用于MRI系统后,人们不再用旋转样品或移动病人的方法来获得扫描层面,而是用Gx、Gy和Gz三个梯度或者三者的任意组合来确定层面,即实现了所谓的选择性激励。在进行标准横轴位、矢状位或冠状位成像时,上述梯度场之一将被确定为选层梯度,其余两者在分别进行相位编码和频率编码后提供信号的位置信息。在行任意层面检查时,选层信息由两个以上的梯度共同决定。整个MRI检查中没有任何形式的机械运动。
MRI系统可任意方位断层的特点,使医生立体观察病变的愿望得以实现,而X线CT要做到这一点则非常困难,有些部位甚至是不可能的。
(4)人体能量代谢研究,有可能直接观察细胞活动的生化蓝图
任何生物组织在发生结构变化之前,首先要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然后才发生功能的改变和组织学异常。但是,以往的影像诊断方法一般只提供单一的解剖学资料,没有组织特征和功能信息可利用。MRI的出现填补了上述两项空白,使疾病的诊断深入到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学的水平。首先,T1和T2弛豫时间及其加权像本身反映质子群周围的化学环境,即生理和生化信息的空间分布。例如,大脑的灰质和白质之所以在磁共振图像上出现明显的对比,就是因为灰质中的氢几乎都存在于水中,而白质中的氢大量存在于脂肪中。从理论上讲,任何组织中水含量的改变将引起磁共振图像的改变,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氢。再如,根据达马迪安的发现,恶性肿瘤与正常组织的T1和T2值均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肿瘤的T1延长,且在其组织学异常出现之前(即生化变化阶段)即可检出,这对癌肿的早期检出及分期必然有深远意义。实际上,T1、T2的延长和缩短,在病变的发现以至定性诊断上都有一定意义。MRI造影剂可使病变部位的T1缩短(出现明显的高信号区),从而在肿瘤与周围水肿区之间出现明确的分界。上述例证无不说明MRI的生化特性及其分子学敏感性。
另一方面,通过磁共振波谱(MRS,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的研究可以洞察组织器官的能量代谢情况。MRS是目前唯一能对人体的组织代谢、生化环境及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的无创伤性方法。由于它对磁场的均匀性要求极高,过去主要通过提高磁场强度的办法来改善信噪比,即采用高场强(1.5T~8.5T)的波谱仪。随着超导MRI系统的问世,出现了1.5T~2.35T的MRI/MRS一体化装置,使得MRS技术迅速进入临床。对于带谱仪的MRI系统来说,一般是先行MRI检查,再根据图像所提供的病变部位测定MRS。目前临床上进行MRS分析所利用的核种主要是
和 。由于磷化合物的浓度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故通过
之MRS可间接测定磷代谢物相对浓度,从而确定细胞的能量代谢状态。MRS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活体生化分析方法,它的应用有可能使影像学医生对组织结构改变的观察与代谢功能的研究结合起来。
(5)不使用造影剂,可观察心脏和血管结构
采用磁共振技术可以测定血流,其原理为流体的时飞(TOF, time of flight)效应和相位对比(PC, phase
contrast)敏感性。人们早已利用磁共振技术来精确测定血液的流速、分布等特征,并制成了核磁共振血流计。在MRI系统基础上开发出的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软件已在几年前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同传统的血管造影法相比,它的最大优点就是无创伤性。不需要注射造影剂也是其特色之一。因此,MRA是一种全新的血管造影术。从MRA的图像质量来看,目前它至少可以显示大血管以及各主要脏器的一、二级分支血管。随着机器性能的改善及计算机软件的不断更新,通过MRA获得的血管像会越来越清晰,因而它大有取代常规的X线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成像术之势。
MRA最先应用于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如梗塞、血栓形成及血管硬化的分期等。如果配之以MRI专用造影剂,MRA还可显示一些与肿瘤相关的血管,从而了解肿瘤对血管结构的侵犯情况。MRA在脑血管病的诊断上应用尤其广泛,头颈部、胸腹腔及四肢血管的检查也相当普遍。现已开发出多种MRA成像方法,如三维显示技术和MRA电影等。新的MRA序列还在不断推出。
MRA利用了将流体与静止组织相分离的显示技术。利用类似的技术,可以造成血液与共振心肌之间磁共振信号的强烈对比,从而勾绘出轮廓清晰的心腔。采用心电门控触发的方法,还能获得不同心动周期的图像,甚至可以进行一系列无创伤的心脏动力学研究,如测定射血分数和心脏容积等。现代MRI系统还配备对心脏和大血管解剖结构进行三维显示的软件以及对整个心动周期的图像进行电影展示的软件。
用MRI心脏成像技术还可观察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狭窄和一些先天性心脏病。MRI在冠心病诊断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急性心梗的诊断、心肌梗塞后遗症的评价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肌灌注状态的观察等方面,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估计比较困难。用心脏
的MRS可分析心肌高能磷酸盐代谢及判定细胞内的PH值。分析心脏
波谱,有助于对正常心脏、缺血心脏和梗塞心脏的认识。MRI与MRS的组合将进一步显示出“生化显微镜”的功能。
(6)无电离辐射,一定条件下可进行介入MRI治疗
利用不同类型的电磁辐射同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可产生医学上所需的图像。一般来说,紫外线、红外线等中等波长的电磁波及微波段的电磁波是不能穿透人体的。但是,波长极短的X射线和一些波长较长的低频射频波却能穿入或穿透人体,其中前者主要作用于核外电子而引起生物体的电离效应,后者主要同原子核发生作用。X线的电离效应是各种X线检查装置(X线机、CT扫描机、数字减影机等)生物效应的物理基础。过量接受X线照射就会引起损伤。因此,X线又叫电离辐射。
MRI系统的激励源为短波或超短波段的电磁波,波长在1米以上(小于300MHz),因而无电离辐射损伤。这是MRI能够迅速发展和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主要原因之一。CT成像所用的X线为波长1
=10-10m)左右的高能量电磁波,而MRI中作为质子激励源的射频波波长长达数米到数十米(甚至上百米),所含能量仅为10-7eV,约为X线CT辐射量的
,远远小于体内C-H键的结合能(1ev),因而它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损害。从成像的射频功率看,尽管MRI系统的峰值功率可达千瓦数量级,但平均功率却只有几瓦。经计算,射频的容积功耗在1mW/cm3以下,完全低于推荐的非电离辐射的安全标准。另一方面,即使是超过了一定的安全标准,这种波长范围的射频波对人体的生物效应主要是发热,且它可引起的温升非常小。在一定的场强及场强变化率范围之内,静磁场和线性梯度场不会引起机体的异常反应。可见MRI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方法。
正因为如此,一个新的疾病治疗领域──介入磁共振(interventional
MRI)正在兴起。所谓介入MRI是指以MRI实现精确定位及图像引导,以达到某种治疗目的的新技术。它的应用包括脑外科、骨科、普通外科及肿瘤科等。目前已开展的技术主要是抽吸术和各种类型的肿瘤摘除术,包括细胞抽吸、立体定向下的颅内摘除、化学摘除(如酒精喷射)、冷冻摘除、激光切除、集束超声切除及射频切除等。人们曾抱怨MRI系统的昂贵。但是,介入MRI技术的开展,将不仅使病人免受传统手术之苦,而且将为他们提供一种廉价的治疗方案。
(7)无骨伪影干扰,后颅凹病变清晰可辨
各种投射性成像技术往往因气体和骨骼的重叠而形成相关的伪影,给某些部位病变的诊断带来困难。例如,行头颅X线CT扫描时,经常在岩骨、枕骨粗隆等处出现条状伪影,影响后颅凹的观察。MRI无此类骨伪影。穹窿和颅底的骨结构也不影响磁共振对颅脑的成像,从而使后颅凹的肿瘤得以显示。此外,MRI还是枕骨大孔部位病变的首选诊断方法。在这一点上,MRI又一次地表现出优于X线CT的应用价值。
(1)成像速度慢
这是MRI系统的主要缺点。由于成像速度慢,使得MRI检查的适应症大为减少,例如它不适合于运动性器官的检查和危重病人的检查等。对于噪动或丧失自制能力的患者,如不使用镇静剂,也是难以成像的。儿科的某些应用同样受到限制。因此,自MRI出现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成像速度的提高。
MRI系统成像速度的快慢一般是相对于同时期X线CT的成像速度而言的。第三代CT(当代CT的主流机)每幅图像的平均成像时间为几秒钟,螺旋CT仅1s左右。MRI的扫描速度除与机器的硬件系统有关外,还取决于所用的扫描序列。常规的自旋回波序列一幅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的平均成像时间分别在15~30s和25~35s之间。梯度回波序列的成像时间则要短得多,因而产生了许多以它为基础的快速成像序列。回波平面成像是目前最快的成像序列,在20&20cm2扫描野的情况下,它可在2.5s内完成20个层面的快速成像。在这种机器条件下,心脏以及其它运动器官的成像将不再受到限制。如果将高速MRI系统的成像速度与螺旋CT作一比较,就会发现前者已经超过了后者。
MRI的成像时间可分为扫描时间和图像重建时间两部分。随着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加快,每幅图像的重建时间已缩短至毫秒数量级,因而成像速度主要受扫描时间的限制。缩短扫描时间的途径主要有高速扫描序列的设计和机器关键硬件(如梯度子系统)的革新两个方面。
(2)对钙化灶和骨皮质病灶不够敏感
钙化灶在发现病变和定性诊断方面均有一定作用,但磁共振图像上钙化通常却表现为低信号。另外,由于骨质中氢质子(或水)的含量较低,骨的磁共振信号就比较弱,使得骨皮质病变不能充分显影,对骨细节的观察也比较困难。例如,岩骨是以皮质骨为主的结构,加上其中气化的乳突蜂窝,它将在磁共振图像上呈现出典型的低信号区。
值得一提的是,
MRI的早期临床应用偏重于神经系统而忽略了肌肉骨骼系统。这与MRI不易显示钙质大有关系。近年来,人们在使用MRI对骨病的诊断方面已经取得了成功经验。事实表明,MRI在早期发现病变、判断病变范围、确定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其侵犯情况等方面仍具有很大优势。例如,用MRI可以早期发现骨质疏松、骨髓炎等病症。
(3)图像易受多种伪影影响
无骨伪影是MRI的优点之一。但是,其它伪影也可能严重干扰图像质量,甚至影响其应用范围。MRI的伪影主要来自设备、运动和金属异物三方面,常见的有化学位移伪影、卷褶(包绕)伪影、截断伪影、非自主性(生理性)运动伪影、自主性运动伪影、流动伪影、静电伪影、非铁磁性金属伪影和铁磁性金属伪影等。上述大多数伪影虽然能够被克服,但MRI的质量控制仍然很复杂。
(4)禁忌症多
MRI系统的强磁场和射频场有可能使心脏起搏器失灵,也容易使各种体内金属性植入物移位。在激励电磁波作用下,体内的金属还会因为发热而造成伤害。因此,植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安装假肢或人工髋关节的病人、疑有眼球异物的病人以及动脉瘤银夹结扎术后的病人等都是严禁行MRI检查的。装有假牙的病人不能进行颌面水平的MRI检查。放置宫内节育环的患者如在检查中发现不适感应立刻停止检查。如受检部位在盆部,金属节育环造成的伪影也可能使检查失败。
(5)定量诊断困难
对通常采用的质子密度、T1和T2加权像,其权重值尚难精确测定。因此,MRI还不能象X线CT那样在图像上进行定量诊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磁共振(MRI)信号概括
我的图书馆
磁共振(MRI)信号概括
脂肪、骨髓不论在T1WI、T2WI和PDWI(质子加权像)图像上均呈高信号
肌肉、肌腱、韧带:肌肉在T1WI、T2WI和PdWI上均呈中等强度信号(黑灰或灰色)。肌腱和韧带组织含纤维成分较多,其质子密度低于肌肉,其信号强度较肌肉组织略低,该组织也有长T1和短T2,其MR信号为等信号或较低的信号。
骨骼、钙化:T1WI、T2WI和PDWI图像上均呈信号缺如的无(低)信号区。
软 骨:在T1、T2加权像上信号强度不高,呈中低信号
气 体:在T1WI图像上呈较低信号,T2WI图像上信号明显增加,呈鲜明的高信号为其特征。
血 流:快速流动的血液因其“流空效应”,在各种成像上均低(无)信号血管影;而缓慢或不规则的血流,如:湍流、旋流等,血管内信号增加且不均匀。
淋巴结: 淋巴结组织的质子密度较高,且具有较长的T1和较短的T2弛豫特点。根据信号强度公式,质子密度高,信号强度也高。但在T1WI时,因其长T1特点,使其信号强度不高,呈中等信号;而在T2WI上,因其T2不长,使信号强度增加也不多,也呈中等信号。
水 肿: 无论何种类型水肿,细胞内或组织间隙内的含水量增加,均使T1值和T2值延长,Pd值降低,故在T1WI和PDWI图像上水肿区呈较低信号,而在T2WI图像上则呈明显的高信号,对比鲜明。
下面就脑水肿的3种类型,即血管源性水肿、细胞毒素水肿及间质性水肿分述如下。
(1)血管源性水肿:最常见于脑水肿,是由血脑屏障破坏所致,血浆由血管内漏出进入细胞外间隙,这是血管源性水肿的病理生理基础。血管源性水肿主要发生在脑白质中,结构致密的脑灰质通常不易受影响,典型的血管源性水肿呈手指状分布于脑白质之中,常见于肿瘤、出血、炎症、以及脑外伤等脑部疾患中。
它是以结合水增多为主,自由水增加为辅,早期只在T2加权像上显示,CT通常无明显异常。血管源性水肿的较早显示,往往提示存在一个较早期或较局限的脑部疾患,这种病变和肿瘤鉴别需采用长TE序列,使TR延长,水肿信号增强,而肿瘤信号基本不增加,必要时进行Gd-DTPA增强扫描。
(2)细胞毒素水肿:是缺血造成,常见于急性脑梗塞。它是由于缺氧使ATP减少,钠-钾泵功能失常,钠与自由水进入细胞,造成细胞肿胀,细胞外间隙减少,使脑白质与脑灰质同时受累。急性脑梗塞有时在T2加权图像上其边缘信号较高,由于细胞毒素水肿出现和存在的时间不长,有时与血管源性水肿同时存在,在MRI上要绝对区分尚有一定困难。
(3)间质性水肿:由于脑室内压力增高,出现脑脊液经室管膜迁移到脑室周围脑白质的病理生理表现。在脑室压力高时,如:急性脑积水或交通性脑积水,T2加权图像上于脑室周围可出现边缘光整的高信号带;在脑室内压力恢复到近乎正常时(如代偿期),上述异常信号又消失,常发生在脑室旁,尤其是在侧脑室旁。
由于含较多的结合水,在T2像上呈高信号,在质子密度加权像上,它与脑脊液更有明显的对比。间质性水肿的信号明显高于脑室内脑脊液的信号强度,其原因除崐上述两者含有水的物理状态不一样(脑脊液为自由水,间质性水肿为结合水)外,主要是脑室内脑脊液受搏动性运动影响,造成氢质子的失相位,致脑脊液信号强度减弱。
值得一提的是,要注意间质性水肿与白质脑病鉴别,后者多见于老年血管病患者。尽管脑室系统也扩大,但它是脑白质萎缩造成的,脑室内压力不高,有时MRI难以区别,应结合病史进行鉴别。由于组织含水量的轻微改变即可造成MRI信号强度的明显变化,MRI在检出水肿较其他影像学方法敏感,与CT相比,它对水肿类别、程度及范围的显示更接近于病理。
出血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按出血部位可分为硬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内及脑室内出血,它们均有一个基础疾病,如:外伤、变性血管病、血管畸形、肿瘤或炎症。
MRI在显示出血、判断出血原因以及估计出血时间方面有独特作用,其中以脑内血肿MRI信号演变最具有特征性。较多血液由血管内溢出后,在局部脑组织内形成血肿。随着血肿内血红蛋白的演变以及血肿的液化、吸收,MRI信号也发生一系列变化。
因此,探讨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对于认识与解释血肿MRI信号甚为重要。 血肿的信号强度随血肿期龄而发生变化,非外伤性出血95%为动脉富含氧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释放出氧气后转化为去氧血红蛋白,血液去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增高。氧合血红蛋白与去氧血红蛋白中含有的铁均为二价还原铁,还原铁是血红蛋白携带氧气、释放氧气、行使其功能的物质保证。
人体内维持血红蛋白铁于二价状态的关键在于红细胞内多种代谢途径,其结果阻止了有功能的亚铁血红蛋白变为无功能的正铁血红蛋白。血液从血管中溢出,血管外红细胞失去了能量来源,细胞内多种代谢途径丧失。同时由于红细胞缺氧,血肿内含氧血红蛋白不可逆地转化为去氧血红蛋白,最终变为正铁血红蛋白,还原铁转化为氧化铁,最后经吞噬后,形成含铁血黄素。
故MRI表现为4期,即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1)超急性期:出血时间不超过24小时。由于氧合血红蛋白内电子成对,不具顺磁性,故在T1加权像上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上为稍高信号,说明新鲜出血为抗磁性,它不引起T2弛豫时间缩短。
(2)急性期:一般为1 ̄3天,该期红细胞内为去氧血红蛋白,它有4个不成对电子,具有顺磁性,但它的蛋白构形使水分子与顺磁性中心的距离超过3埃,因此,并不显示出顺磁效应,T1加权像仍成稍低信号。但由于它具有顺磁性,使红细胞内的磁化高于红细胞外,当水分子在红细胞膜内外弥散时,经历局部微小梯度,使T2弛豫时间缩短,T2加权呈低信号。
(3)亚急性期:4天至2周内,出血后3 ̄7天为亚急性早期,7 ̄14天为亚急性晚期。在亚急性早期,去氧血红蛋白被氧化成正铁血红蛋白,它具有5个不成对电子,有很强的顺磁性。脑血肿内正铁血红蛋白首先出现在血肿的周围,并逐渐向血肿内发展。
亚急性早期由于正铁血红蛋白形成,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因顺磁性物质的磁敏感效应而呈低信号。直到亚急性早期,血肿内的红细胞仍然是完整的。血肿信号在T1加权像上由低变高,说明血肿由急性转变为亚急性。
亚急性晚期红细胞开始溶解,在T1或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红细胞溶解使红细胞对正铁血红蛋白的分隔作用消失,水含量增加是T2加权像信号增高的主要原因。
(4)慢性期:为2周以上,含铁血黄素和铁蛋白形成并进一步氧化为氧化铁,同时由于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使含铁血黄素沉着于血肿周边部,其使T2弛豫时间缩短,因此在血肿的周边部出现低信号的影像环带,其余仍为高强度信号表现。所以血肿中心T1加权为等信号,T2加权为高信号。血肿周边T1加权像为稍低信号,T2加权像为低信号。
不同组织的变性机制不同,所以MRI表现不一。如:脑组织变性中一种称为多发性硬化征者,系脑组织过早脱髓鞘脂,其变性部分水分增加,故MR图像上呈长T1和长T2信号特征,即T1WI图像上呈稍低信号,T2WI图像上呈明显的高信号;如变性组织内脱水,例如:椎间盘变性,富含蛋白质和水分的弹性椎间盘组织水分减少,且纤维结缔组织增多,组织内的质子密度减少,在T2WI图像上其信号强度不升高反而降低。
坏 死: 坏死组织的MRI信号强度随组织类型不同,坏死的内容物不同而异。坏死病变早期由于含水量增加,呈长T1和长T2信号改变,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为高信号;修复期水肿消退,肉芽组织增生,肉芽组织内包含大量的新生血管和纤维结缔组织,其质子密度较正常组织高,且有稍长T1和稍长T2的信号特征,故表现在T1加权像上为低信号,T2加像上为高信号;晚期纤维化治愈后,由于质子密度降低,呈长T1和短T2信号特征,即在T1WI和T2WI图像上均呈低信号。
囊 变: 囊内容物一种为纯水,另一种为含蛋白的结合水。含液囊肿MR图像上呈边缘光滑的长T1和长T2信号特征,故在T1加权像上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上为高信号;囊肿内含丰富的蛋白质或脂类物质时,其内水分子受大分子蛋白的吸引作用进入水化层时,质子的进动频率明显减低,较外层频率慢,当此结合水分子的进动频率达到或接近Larmor频率时,其T1弛豫时间达不到单纯水的长度,则呈短T1和长T2,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中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为高信号特征,故MR图像上有助于分辨囊腔内容物的性质。
梗 塞: 梗塞后由于血供中断,组织表现为缺血缺氧、继发水肿、变性、坏死和囊变等病理变化,晚期以纤维化、钙化而修复。(1)急性期:由于水肿使T1和T2均延长,所以MR图像上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T2像上呈高信号;(2)亚急性期: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多为不规则脑回状,可能是由于缺血使小动脉壁破坏,梗塞后如血管再通或侧支循环建立,产生出血性变化,导致T1加权像出像高信号。后期纤维组织增生修复,水肿消退,则呈长T1和短T2信号改变,即在T1WI和T2WI图像上均呈低信号。
肿 瘤: MR图像上信号特征与肿瘤的组织结构类型相关,例如:含脂类肿瘤,像脂肪瘤、胆脂瘤、畸胎瘤等呈短T1和长T2高信号特征;钙化和骨化性肿瘤呈长T1和短T2的低信号肿块;含顺磁性物质的肿瘤,如:黑色素瘤则呈短T1和短T2的信号特征;而一般性肿瘤多数呈长T1和长T2的信号特征。富血管性肿瘤肿块内及附近可见扭曲扩张的流空血管影。
在中高场强MR仪行T2加权扫描时,于苍白球、红核、黑质、壳核、尾状核和丘脑部位可见明显的低信号,这是由于高铁物质在上述部位沉积所致。 脑部铁沉着(非亚铁血红蛋白)始于儿童,约在15 ̄20岁达到成人水平。在6个月龄的婴儿苍白球中已有铁存在,黑质铁沉着见于9 ̄12个月时,红核在1岁半 ̄2岁,小脑齿状核要到3 ̄7岁才显示铁的存在。
上述部位的铁沉着量与年龄增长有一定相关性,仅沉积速度不一样,如:苍白球的含铁量在开始时就高,以后缓慢增加;而纹状体(如:壳核)的含铁量开始时不高,以后才较苍白球有明显的增加,直到70岁之后接近苍白球内所含的铁量。大脑与小脑半球的脑灰、白质含铁量最低,其中相对较高的是颞叶皮层下弓状纤维,其次为额叶脑白质、枕叶脑白质。在内囊后肢后端以及视放射中几乎不存在铁,铁在脑部选择性的沉积其机理至今未明。
铁由小肠吸收之后,以亚铁血红蛋白形式(血红蛋白、肌球蛋白)与蛋白质结合,主要以铁蛋白形式沉着在脑细胞内,其中以少突神经胶质细胞与星形细胞含量最高。铁作为一个重要的辅因子,在氧化磷酸化、多巴胺合成和更新以及羟基自由根基形成之中起积极作用。血液中含有的转铁球蛋白不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在铁沉积较多的上述解剖部位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转铁球蛋白受体并不比铁沉积较少或没有铁沉积的其他脑部多。
但是一些脑变性病、脱髓鞘病以及血管病变也确实在某些部位铁沉积过多,而且在MRI上有表现,这些疾病包括帕金森氏病(铁沉积于壳核、苍白球)、阿耳茨海默氏病(铁沉积于大脑皮层)、多发性硬化(铁沉积于斑块周围)、放疗后脑部(铁沉积于血管内皮细胞)、慢性出血性脑梗塞(铁沉积于出血部位)、脑内血肿(铁沉积于血肿四周),因此,MRI较其它影像学方法易于检出与诊断上述疾病。
脑部铁沉积过多是由高浓度铁蛋白存在,缩短了T2时间,而不影响T1时间,这是因为细胞内的铁具有高磁化率,因此脑部铁沉积过多造成细胞内高磁化率、细胞外低磁化率,局部磁场不均匀,使T2时间明显缩短,在T2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尽管有一些正常脑细胞中也存在铁,但由于其浓度不够,不足以在MRI、特别是低场强的MR仪上引起明显的低信号。
碘 油:曾经作为椎管造影检查脊椎管病变的普通X线检查的造影剂,碘油在椎管内吸收非常缓慢,每年约吸收1ml。现在行MR扫描者仍有可能遇到残留碘油的病人。T1加权像碘油为高信号,脑脊液为低信号;质子密度像碘油与脑脊液信号强度相似;T2加权像碘油为低信号而脑脊液为高信号。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恶性肿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