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听了不懂 告诉我不懂日文怎么看日漫宾语 宾语

芙蓉泛舟--南康肖中语文工作室
当前位置:&&&
缺宾语(宾语中心语)的判断
上传: 钟庆华 &&&&更新时间: 11:44:20
缺宾语(宾语中心语)的判断
江西省信丰中学&&&钟庆华、郭日晟
邮编:341600&&&邮箱:
&&&&&成分残缺是每年高考语病题考查的热点,其中缺宾语(中心语)又是重点考查对象。缺宾语往往有诸多迷惑,稍有不慎就可能掉入命题者设置的陷阱。
&&&&中心语是被修饰、限制、补充的成分,中心语为名词、代词及及其短语充当;如&(我的)老师&&&(清晰的)字迹&&,&老师&&字迹&就是中心语,分别接受&我的&&清晰的&的修饰。中心语有主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等。
一般来说,造成缺宾语的原因有二:
一是,把句子最末的词当成宾语,从而误把修饰语当成宾语(尤其是该名词前加了&的&字)。
&&&&&如: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2011北京卷d)
析:&营养缺乏&置该句句末,误当作宾语,其实&营养缺乏&是定语,应在其后加上&的状况&
&&&&&如: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2011湖北卷)&
&&&&&析:因为在&信息技术&前有&的&,易把&信息技术&当成宾语;但前半句主干是&出版业遭受信息技术&,应在&信息技术&后加上&的冲击&。
二是,宾语的修饰成分复杂,结构关系复杂,造成迷惑
&&&&如: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健全了学生信息源组织机构,布置了今年评教评学的主要工作。(2010年辽宁卷)
析:&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并列短语,根据语意该短语是修饰语,缺少一个与&围绕&相匹配的宾语,在&建设&后加上&的目标(主题)&。
当然可能有的题则综合以上两个因素。那么我们怎样更好地判断缺宾语的情况?我们必须通过理清句子结构、明确语意层次的办法来发现残缺的成分。
方法有二:
一是注意最末的名词是否与谓语搭配,如果不是与谓语搭配,那么就是残缺宾语。
如: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2010年湖南卷)
析:最末的&氧气&是与吸收、输送搭配的,而非与谓语&锻炼&搭配,因此在最末加上&的功能&。
二是,理清复杂短语的结构关系,抽丝剥茧。
&&&&如: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2011浙江卷c)
&&&&析:第一句是一个有复杂定语的长单句,&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作为偏正短语有多重修饰关系,&青霉素、罗红霉素&作定语修饰&品种&,&近1300个剂型&作为定语修饰&药品&,整个长定语&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与&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是并列短语,所以&下调&缺少对应的宾语,应在&药品&后加&的价格&。
对于主语中心语残缺的判断亦是如此。如:记者来到卧龙镇人民政府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2010年山东卷)分析:&把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当成主语中心语,其实为修饰语,应在其后加上中心语&的建筑&,这样句子结构才完整&&&(只见)建筑坐落在山下&。
即时训练:
1、江西今年将全面完善低保评议听证制度,完善低保公示制度,将乡镇(街道)干部亲属享受低保者纳入备案登记。
2、1989年上海率先进行了夜景照明建设,此后,城市光环境建设经历了逐步从大城市及东南沿海向内地推移。
3、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艰苦发展历程,我省的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终于形成了教有特色,学有定法,评有成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4、美国公民自由协会发起了向谷歌写信抗议的活动,这凸显了人们对cia与谷歌二者合作可能带来骇人后果,因为cia名声不佳,且很少受到政府的监督。
5、针对春运期间长途行车路况复杂、驾驶员容易疲劳、易造成交通事故以及拼车人员相互不熟悉情况,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大家理性出行,注意安全。
6、世博园开园以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参观的人流一直络绎不绝,截止5月9日17时30分,累计检票人员入园已达19.59万人次
7、因此,对我来说,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认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
8、李先生认为服饰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伤害,并提出30000元人民币的经济索赔和2000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诉求。
参考答案(1、把修饰语当成宾语,在句末加上&的范围&,与谓语&纳入&相匹配。2、结构关系复杂造成迷惑,在句末加上&的过程&,与谓语&经历&相匹配。3、把修饰语当成宾语,在&评有成规&后加上&的特点&,与&形成&相匹配。4、结构关系复杂造成迷惑,在&后果&后加上&的担心&。5、结构关系复杂造成迷惑,在&情况&前加上&的&,就是让&情况&与&针对&相匹配。6、把修饰语当成主语在&入园&后加上&人员(人数)&,这是缺主语中心语7、该句无语病。8、该句无语病)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语文中的词类活用在古文中怎样看?宾语前置、宾语后置等用法怎么判断?还有特殊句式!语文强的优先进!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一、判断句:古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而表示判断的语句,有时也使用判断词“是”,但多数时候是借“者”“也”“为”“非”等词表示判断.二、被动句:被动句主要有八种形式:用“于”字表被动、用“见”字表被动、用“见……于”表被动、用“受……于”表示被动、用“为”字表被动、用“为……所”表被动、用“……为所……”表被动、用“被”字表被动.三、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常见的否定词“不、弗、未、非、否、毋、无、莫”等.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常见的疑问代词“何、谁、孰、安、胡、奚、曷”等.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4.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常见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叫做介词宾语.四、成分省略: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古今汉语都有省略,古汉语的主语省略比现代汉语更多,常见的省略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介词和介词后的宾语.五、词类活用: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同时,还要特别关注一下谓语前置、定语后置两种倒装句和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在考题中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谓语前置是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如,“甚矣,汝之不惠”.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语言现象称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的句子,多在后面加“者”字,主要有三种格式:“中心词+之+定语”“中心词+定语+者”“中心词+之+定语+者”.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如曾考过的“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何用姓字为?”考查的都是文言固定句式.常见的文言固定句式有: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如……何(译为“对……怎么办”)、奈……何(译成“把……怎么办”)、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无以……(译为“没有可以拿来……的”)、其……乎(译为“难道……吗?”)、得无……乎(译为“恐怕……吧”)、无乃……乎(译为“恐怕……吧”)、之谓也(译为“说的就是……”)、孰与(译为“跟……比较,哪一个……”)、与其……孰若(译为“与其……哪如……”)、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懂日文怎么看日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