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土壤中氮磷钾含量钾含量的因素有哪些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1.有机质组成与状态:物理状态,化学组成,C/N.2.土壤环境条件:湿度与通气状况,温度,酸碱度,重金属及盐分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有效钾的含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土壤中有效钾的浸提方法;2、学习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及仪器操作方法;1、仪器:100mL容量瓶、移液管、玻璃棒、10;THZ―92B型台式恒温振荡器、ML204/02;2、试剂:;(1)2mol?L-1HNO3浸提剂:取浓硝酸(;分析纯)125mL,加水稀释至1L;(2)10g/L的氯化钠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有效钾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土壤中有效钾的浸提方法。
2、学习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及仪器操作方法。 二、仪器和试剂
1、仪器:100 mL容量瓶、移液管、玻璃棒、10 mL容量管、锥形瓶、漏斗
THZ―92B型台式恒温振荡器、ML 204/02型电子天平、 novAA -400原子吸收光谱仪
(1) 2 mol?L-1 HNO3浸提剂:取浓硝酸(HNO3,约16 mol/L,ρ≈1.42 g?mL-1,
分析纯)125 mL,加水稀释至1 L。
(2) 10 g/L的氯化钠:称2.5 g NaCl,加水溶解,定容至100 ml。 (3) 氯化钾标准溶液:称0.1912 g KCl,加水溶解,定容至100 mL,配制
成1 g/L的浓溶液。再移取10 mL浓溶液,加水稀释至100 mL,配制成100 mg/L的钾贮备液,分别移取一定体积的贮备液加水稀释至100 mL,得到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钾标准工作液。
三、方法原理
以冷的2 mol?L-1 HNO3作为浸提剂与土壤混合(水土比为20:1),振荡0.5 h以后,立即过滤,溶液中钾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本法所提的钾量大于速效钾,它包括速效钾和缓效钾中的有效部分,故称为土壤有效性钾。 四、操作方法
1、土壤样品的处理
将土样自然风干后,用研钵把风干的土样研碎,然后再用100目的筛子(孔径约149 μm进行筛分,取适量过筛的土样进行装袋保存,用于有效钾的测定。
2、有效钾的浸提:称取通过149 μm筛孔的风干土样三份,质量约2.500 g于干250 mL锥形瓶中,加入2 mol?L-1 HNO3 50 mL,室温下于振荡器往返振荡0.5 h,静止30 min后用定量滤纸过滤,滤液转移到50 mL离心管中。
3、测定步骤
(1)仪器操作条件设置:
在工作站上设置分析条件参数:分析线波长(324.8 nm)、狭缝(0.8 nm)、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4.0 mA)、燃烧头高度(8 mm)、气体压力(乙炔为0.1-0.15 Mpa,空气为0.5 MPa),标样个数(5个)、读数次数(各3次)等等。
(2)绘制标准曲线:
在6个100 mL容量瓶中,各加入10.00 mL 10g/L NaCl和20.00 mL 2 mol/L HNO3,然后从第二个起分别加入钾标准工作液 1 mL、2 mL、3 mL、4 mL、5 mL,用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此时加入的钾标液浓度依次为 0 mg/L、1 mg/L、2 mg/L、3 mg/L、4 mg/L、5 mg/L,每个溶液中含NaCl 1 g/L,然后分别测各溶液的吸光度,记录读数,制作A―C工作曲线。
(3)样品测定:
分别移取步骤2所得到的滤液2 mL至10 mL离心管中,各加入1 mL 10 g/L NaCl和7 mL水,摇匀,每个样品都做好标记,同钾标准系列溶液一起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测定。记录数据,然后从标准曲线上求得其浓度。注意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测定完毕后,必须立即用蒸馏水清洗,以洗去残留在喷雾器中的酸和盐,使原子吸收光谱仪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 五、结果计算 1、数据记录和处理
2、根据上述标准曲线测定试样溶液中的钾含量
3、土壤中有效钾含量计算
土壤有效钾含量(K,mg?kg-1)=待测液(K,mg?L-1)×5
式中:V――总浸提剂mL数;
m――烘干土样质量(g)。
土壤有效钾测定值小于100~120 mg?kg-1时为缺钾土壤。作为初步钾元素诊断指标,供参考。 六、实验收获: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高等教育、专业论文、行业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应用写作文书、32土壤中有效钾的测定等内容。 
 蓝建航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实验时间 指导老师
王晓岚 实验目的 钾为水溶性钾、交换性钾和粘土矿物中的固定钾三类,前两类统称为“速 效性钾” 。各...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目的:掌握土壤速效钾的测定方法;了解土壤速效钾的含量。 钾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之一, 土壤中钾主要呈无机形态 存在,根据钾的存在...  土壤中全钾的测定方法――NaOH 熔融,火焰光度法 1.主要仪器 NaoH 熔融法:茂福电炉;银或镍坩埚或铁坩埚; 火焰光度法:火焰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 (...  土壤全钾的测定 6.2.1 土壤样品的分解和溶液中钾的 测定土壤中全钾的测定在操作上分为两步:一是样品的分解,二是溶液中钾的 测定。土壤全钾样品的分解,大体...  土壤有效氮磷钾测定方法_农学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 试剂 :...再加入 100mL3 g?L-1 酒石酸锑钾溶液, 最后用水稀释至 2L,盛于棕色瓶中...  土壤地理学实验报告填写日期: 实验课名称: 土壤地理学 实验项目名称:土壤钾的测定 学生班级: 13 级地科 学生姓名:刘静静 一、 实验目的 通过对前期处理过的土...  交换性钾和溶液中钾可迅速被植物吸收,在大多数土壤测试中,常作为&有效&土壤钾来提取和测定。 对于生长在高度风化的土壤中的作物,这种形态的钾极为重要。这是由于...  “速效性钾” ,后一类是土壤钾的主要 贮藏形态,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按其粘土矿物的种类和对作物的有效程度,有的是难 交换性的“中效性钾” ,有的是非...  土壤全钾的测定_化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土壤全钾的测定(一般在 16.06g.kg-1) NaOH 熔融,火焰光度法 GB-7854-87 一.原理 NaOH 熔融 (制备的待测液可同时...宜宾市土壤钾素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宜宾市土壤钾素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土壤是由自然条件及人为作用等成土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因此在空间尺度上表现为非均质体,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土壤属性的空间异质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但大多集中在中小尺度,而对于大尺度,特别是整个地区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宜宾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土壤钾素空间变异特征,研究其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钾肥利用率和优化钾素管理的措施,试图为优化区域农业生产布局,特别是钾素全面、合理的管理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本文在分析宜宾市1982年土壤普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宜宾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采样网格法于年采集土壤样品190个,然后采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进行空间插值,得到研究区土壤钾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
1、研究区土壤钾素空间分布
(1)全钾:研究区2008年全钾平均含量介于13.86-23.89 g·kg-1之间,大多数处于第Ⅲ级的中等水平,和1982年水平基本无差异。高值区(21.58 g·kg-1)集中分布在宜宾县南部、高县西南部、筠连县西北部以及南溪县东北部和江安县长江以北的地区,而低值区(17.51 g.kg-1)主要有两个片区:屏山县西南部以及筠连县南部和珙县南部交界处。总体分布趋势是从西南部和东北部向研究区中部、北部、南部递减。
(2)速效钾:研究区2008年速效钾平均含量介于42.45-100.09mg. kg-1之间,大多数处于第Ⅲ级的中等水平,与1982年水平基本无差异,但150mg.kg-1(比较丰富)的面积减少。高值区(85.00mg.kg-1)只集中分布在兴文县东部地区,低值区(50mg.kg-1)主要有三个片区:屏山县西南部;珙县中部南部、筠连县东部、兴文县西部结合部;宜宾县东北部、翠屏区中部北部、江安县北部交界处。总体分布趋势是从东南部向研究区南部、北部递减。
(3)有效钾:研究区有效钾平均含量介于42.61-239.83mg. kg-1之间。120mg.kg-1的土壤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0%以上,表明研究区大多数土壤存在缺钾现象。高值区(180.00mg.kg-1)只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包括江安县、兴文县的东部。而低值区(100mg. kg-1)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南部,包括筠连县、高县东部、长宁县、兴文县的西部、翠屏区南部以及整个珙县。此外,在屏山县西南部还有零星分布。总体分布趋势是从西部向研究区的东部递减。
(4)缓效钾:研究区缓效钾平均含量介于313.20-1260.42mg. kg-1之间,含量700mg. kg-1的土壤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0%以上,表明研究区大多数土壤存在钾素供应能力不高的现象。高值区(>900.00mg.kg-1只集中分布在兴文县的东部以及江安县东南部的一小块地方,而低值区(<500mg.kg-1)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南部,包括筠连县东部、珙县南部大部分地区、兴文县西南部。此外,在屏山县西南部还有零星分布。总体分布趋势是从西部向研究区的东部递减。
2、成土母质、土壤颗粒组成、土壤有机质、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对钾素含量及空间变异均有一定影响。
(1)成土母质:全钾含量依次为二叠系岩层风化物三叠系砂页岩灰岩风化物侏罗系砂页岩风化物第四系沉积物白垩系砂泥岩风化物;速效钾依次为二叠系岩层风化物侏罗系砂页岩风化物三叠系砂页岩灰岩风化物白垩系砂泥岩风化物第四系沉积物;侏罗系砂页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有效钾含量最高,后面依次是二叠系岩层风化物、白垩系砂泥岩风化物、三叠系砂页岩灰岩风化物,第四系沉积物发育的土壤有效钾含量最低;缓效钾中以侏罗系砂页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含量最高,然后是二叠系岩层风化物、三叠系砂页岩灰岩风化物、白垩系砂泥岩风化物、第四系沉积物,其中二叠系岩层风化物、三叠系砂页岩灰岩风化物、白垩系砂泥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缓效钾含量差异不大。
(2)土壤颗粒组成:土壤砂粒含量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效钾含量无相关性,而与缓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粉粒含量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钾含量无相关性,而与缓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粘粒含量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钾含量无相关性,而与缓效钾呈显著正相关。
(3)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与全钾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n=190,r=0.062,r0.05=0.138,rr0.05),与速效钾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n=190,r=0.022,r0.05=0.138,rr0.05),与有效钾之间亦无显著的相关性(n=190,r=0.030,r0.05=0.138,rr0.05),而与缓效钾之间相关程度不大(n=190,r=0.113,r0.05=0.138,rr0.05)。
(4)土壤类型:全钾含量依次为黄壤性土黄色石灰土石灰性紫色土潴育型水稻土中性紫色土淹育型水稻土酸性紫色土黄壤;速效钾含量依次为:石灰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黄色石灰土潴育型水稻土黄壤性土淹育型水稻土黄壤酸性紫色土;有效钾含量依次为:石灰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潴育型水稻土黄色石灰土黄壤性土淹育型水稻土黄壤酸性紫色土;缓效钾含量依次为:石灰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潴育型水稻土黄色石灰土淹育型水稻土黄壤黄壤性土酸性紫色土。速效钾、有效钾、缓效钾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5)地形地貌:全钾含量依次为河流阶地浅丘区中高丘区低中山区;速效钾含量依次为河流阶地、浅丘区中高丘区低中山区;有效钾含量依次为浅丘区河流阶地中高丘区低中山区;缓效钾的变化趋势和有效钾一样,浅丘区河流阶地中高丘区低中山区。位于300-500m之间的土壤全钾平均含量最高,其次为500m,200-300m最低;而位于200-300m范围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然后依次是500m、300-500m;有效钾含量的增减趋势与速效钾一样,依次为200-300m、500m、300-500m;位于300-500m之间的土壤缓效钾含量最高,然后是200-300m、500m。
(6)土地利用类型:
林地土壤全钾平均含量高于水田和旱地,为20.38 g·kg-1,旱地20.26g·kg-1,水田20.14g·kg-1,速效钾含量以旱地土壤最高,其次是水田、林地。有效钾和缓效钾的含量变化均与速效钾一致,依次为旱地水田林地。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S158【目录】:
ABSTRACT9-13
1 前言13-25
1.1 问题提出和选题意义13-14
1.2 研究现状综述14-23
1.2.1 研究内容14-17
1.2.2 研究方法17-23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23-25
1.3.1 研究目标23
1.3.2 研究内容23-24
1.3.3 技术路线24-25
2 研究区概况和实验方案25-33
2.1 研究区概况25-26
2.1.1 自然条件25-26
2.1.2 社会经济条件26
2.2 实验方案26-27
2.2.1 土壤样点设计与化验分析26-27
2.2.2 区域资料收集27
2.3 软件平台27-28
2.4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土壤钾素空间插值方法设计28-33
2.4.1 方法原理28
2.4.2 程序设计28-33
2.4.3 处理过程33
3 区域土壤钾素空间分布特征33-40
3.1 土壤钾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33-34
3.2 土壤钾素的地统计学分析34-36
3.3 土壤钾素的空间分布36-40
3.3.1 全钾36-37
3.3.2 速效钾37-38
3.3.3 有效钾38
3.3.4 缓效钾38-40
4 土壤钾素影响因素分析40-48
4.1 成土母质40-41
4.2 土壤颗粒组成41-42
4.3 土壤有机质42-44
4.3.1 土壤有机质的描述性统计特征42
4.3.2 土壤有机质的地统计学分析42-43
4.3.3 插值图分析43-44
4.3.4 土壤有机质与钾素的相关性分析44
4.4 土壤类型44-45
4.5 地形地貌45-47
4.5.1 地貌类型45-47
4.5.2 海拔高度47
4.6 土地利用类型47-48
5 区域土壤钾素管理48-50
5.1 钾素管理的重要性48
5.2 钾素管理对策48-50
5.2.1 提高钾肥利用率48-49
5.2.2 合理施肥49-50
6 结论和展望50-54
6.1 结论50-53
6.2 展望53-54
参考文献54-6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清华;周永章;张正栋;;[J];广东林业科技;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智;[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贺敬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信伟;吴克宁;吕巧灵;付巧玲;;[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毕华兴;李笑吟;刘鑫;李俊;郭孟霞;;[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苏荣瑞;金卫斌;艾天成;李猷;孙光浩;余大龙;;[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7年03期
周运清,熊瑛;[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1期
李长安,殷鸿福,俞立中,许厚泽,蔡述明,陈中原,王建,殷瑞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6期
沈德福,史学正,吕成文,于东升;[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胡大伟;卞新民;许泉;;[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杨海荣;;[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李晓燕,张树文,王宗明,张惠琳;[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乔胜英,李望成,何方,韩吟文,唐俊红;[J];地球化学;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倩;蒋林华;张京丰;徐海群;;[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张彤;王建平;孟改样;;[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泉维洁,邹强,杜春祥,张翠珍,邵长泉,孟凯,刘光栋;[J];山东农业科学;1999年05期
王旭东,于振文,樊广华,潘庆民;[J];山东农业科学;2000年05期
郭晓燕;袁玲;;[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崔荣宗;杨果;李彦;魏建林;姜国志;;[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张立宾;刘玉新;张明兴;;[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赵征宇;蔡葵;赵明;;[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郑福丽;刘兆辉;张文君;江丽华;王梅;林海涛;;[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林海涛;江丽华;刘兆辉;宋效宗;郑福丽;王梅;张文君;;[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孝良;于群英;纵艳芝;;[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理科卷)[C];2005年
甘旭华;唐欣昀;Raymond L;[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李孝良;孙莉;于群英;;[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李孝良;李健姣;吕宝磊;陈效民;王晓洋;詹国飞;;[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李敏;叶舒娅;刘枫;袁嫚嫚;;[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袁嫚嫚;叶舒娅;刘枫;李敏;吴学忠;;[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张祥明;;[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王家嘉;李录久;吴萍萍;;[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常江;杜艳;姚艳娟;;[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蒋光月;郭熙盛;朱宏斌;何传龙;;[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屈会娟;[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沈学善;[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赵锦梅;[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王齐;[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贺春燕;[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李华文;[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张进;[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李华;[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张忠华;[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朱松;[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武少伟;[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魏强;[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莫琼;[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马琳;[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倪玲珊;[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潘媛;[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宁大伟;[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朱小娇;[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翟静雅;[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杨莹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涛;杨元合;马文红;;[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姚军,张有山;[J];北京农业科学;1998年04期
王宏志,李仁东,毋河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6期
吕唤春,薛生国,方志发,傅军,陈英旭;[J];中国地质;2004年S1期
钱乐祥,许叔明,秦奋,李斌,朱鹤健;[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张朝生,章申,何建邦;[J];地理学报;1997年02期
陈同斌,陈世庆,徐鸿涛,黄诗铿,陈炎;[J];地理学报;1998年01期
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J];地理学报;1999年03期
王绍强,朱松丽,周成虎;[J];地理研究;2001年02期
王军,傅伯杰,邱扬,陈利顶,余莉;[J];地理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毅;[D];清华大学;2004年
于兵;[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若玉;[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慕韩锋;[D];西北大学;2008年
董敏;[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郭军玲;[D];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任四海,徐辰生,孙敬权,唐经祥;[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翟琨;向东山;;[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黎妍妍;张翔;许自成;吴军;李富欣;;[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孙永健;周蓉蓉;;[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刘建安;刘向锋;王志攀;李洪亮;王维超;;[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01期
苏伟,聂宜民,胡晓洁,张西刚;[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何志斌,赵文智;[J];冰川冻土;2004年02期
张洪江;北原曜;解明曙;远藤泰造;;[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年S4期
吴东亮,刘鹏举,唐小明,朱清科,朱金兆;[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许月卿;邵晓梅;;[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红,阎晓明;[J];安徽农业科学;1993年01期
刘全喜;[J];河北农业科技;1997年02期
韦楼才,周铭成,郦九生,周培华;[J];江苏农业科学;1991年05期
曹树钦;[J];土壤;1993年01期
张俊英,奏志前;[J];甘肃农业科技;1995年01期
洪世奇,庞宁菊,郝学宁;[J];青海农林科技;1998年01期
黄胜海;王志强;顾丽华;;[J];上海农业科技;2006年01期
姜益娟,郑德明,朱朝阳,吕双庆,伍维模,王冀平;[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蒋秋怡,黄昌勇;[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88年01期
潘耀晃;朱同胜;;[J];安徽农业科学;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明芳;金继运;杨俐苹;黄绍文;;[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谢建昌;;[A];中国化肥100年回眸——化肥在中国应用100年纪念[C];2002年
刘秀珍;王曰鑫;李晓娜;;[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王宏庭;胡全才;金继运;刘荣乐;;[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伍钧;朱启红;孟晓霞;漆辉;郭佳;;[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周晓芬;;[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张会民;徐明岗;;[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郑诗樟;胡红青;庄光泉;;[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段建南;王改兰;贾宁凤;黄学芳;池宝亮;张亮;;[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马晓燕;徐霞;朱晓燕;钱林;;[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梁海兰;[N];山西科技报;2004年
张卫峰?张四代;[N];农资导报;2008年
中化化肥农大研发中心
马林?张卫峰
张四代;[N];农资导报;2008年
孙克刚;[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中化化肥农大研发中心、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化化肥农大研发中心、河北省农科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刘全清;[N];农资导报;2006年
吴晓明;[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8年
中化化肥农大研发中心
陈新平;[N];农资导报;2006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教授
李生秀;[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王芳;[N];山西科技报;2004年
张藕珠;[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谭德水;[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廖育林;[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梁晓芳;[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王志勇;[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李娜;[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陈竹君;[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袁东海;[D];浙江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文忠;[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张洋洋;[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占丽平;[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徐姗姗;[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安林林;[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刘会玲;[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王亚艺;[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郭昕;[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孙雅琴;[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彭琴;[D];贵州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田间土壤钾素有效性影响因素及其评估
下载积分:5000
内容提示:田间土壤钾素有效性影响因素及其评估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6|
上传日期: 15:01:5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田间土壤钾素有效性影响因素及其评估
官方公共微信三、土壤钾素含量及其分布―《江苏省志?土壤志》
三、土壤钾素含量及其分布(一)分布状况
全省土壤钾素含量处全国中等水平。全钾含量大多在14~20克/公斤范围内,全省平均含量为16.57克/公斤,长江以北土壤绝大多数大于17克/公斤,长江以南土壤多在17克/公斤以下。从表11-16可以看出,全省土类中平均含量大于18克/公斤的有潮土;含量处于14~18克/公斤的有棕壤、褐土、水稻土、砂姜黑土等;处于10~14克/公斤的有黄棕壤、黄褐土、紫色土、石灰(岩)土等;而小于10克/公斤的有基性岩土、棕红壤两类。潮土中棕潮土含量最高,为20.6克/公斤,红壤中棕红壤最低,为7.99克/公斤。
土壤缓效钾是土壤速效钾的重要给源,一般把缓效钾含量作为土壤供钾潜力的指标[21],并以此作为合理施用钾肥的科学依据。全省耕层土壤缓效钾含量平均为596毫克/公斤,占全钾含量的3.6%,多数在400~700毫克/公斤之间,也是长江以北含量大于长江以南。其中大于700毫克/公斤的土类有滨海盐土、潮土、褐土;含量处于400~700毫克/公斤的土类有基性岩土、红壤、砂姜黑土、黄褐土、石灰(岩)土、水稻土、黄棕壤、紫色土等;小于40毫克/公斤的只有棕壤土类,含量仅为244毫克/公斤。从六大农业区来看,缓效钾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大致为滨海地区、徐淮地区、里下河地区、沿江地区、丘陵地区、太湖地区,其中太湖地区水稻土平均仅有312毫克/公斤,而滨海地区高达924毫克/公斤,是太湖地区的3倍。
土壤速效钾对作物生长最为重要,它是当季作物钾素营养的主要给源,全省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18毫克/公斤,分别占全钾、缓效钾含量的0.17%和19.8%,其供钾能力为中等水平。速效钾多数在50~150毫克/公斤范围之间,其中在50~100毫克/公斤范围的土壤所占比例最大,为39.9%,其次100~150毫克/公斤的土壤占25.6%,151~200毫克/公斤的土壤占15.27%,大于200毫克/公斤和小于50毫克/公斤的土壤分别占9.66%、9.5%。在100毫克/公斤缺钾临界值以下的占49.4%,这些缺钾土壤多数分布在高砂土地区、太湖地区以及丘陵地区。土壤速效钾平均值小于80毫克/公斤的土壤有棕壤性土、白浆土、潮棕壤、中性紫色土、盐碱性潮土、淹育型水稻土、漂洗型水稻土等亚类;处于80~100毫克/公斤的土壤有黄棕壤、粘盘黄褐土、灰潮土、渗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等亚类;以上这些土壤代表了全省的缺钾土壤。而处于100~150毫克/公斤较高范围的土壤有黄褐土、淋溶褐土、潮褐土、基性岩土、砂姜黑土、棕潮土、黄潮土、脱潜型水稻土等亚类;150~200毫克/公斤的土壤有黄棕壤性土、脱盐潮土、沼泽土、盐渍性土等亚类;全省最高含量水平土壤为滨海盐土,平均含量为264毫克/公斤,其中潮盐土252毫克/公斤、滨海盐土331毫克/公斤、滨海沼泽盐土399毫克/公斤。全省土类速效钾含量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滨海盐土、砂姜黑土、褐土、石灰岩土、潮土、红壤、基性岩土、黄褐土、黄棕壤、水稻土、紫色土、棕壤。(二)土壤供钾能力与钾肥肥效
全省土壤含钾状况差异较大,黄河、沂沭、滨海与里下河区土壤全钾量多大于18克/公斤,缓效钾大于700毫克/公斤与速效钾大于120毫克/公斤,钾肥肥效不显著;沿江地区与丘陵区土壤全钾量在14~18克/公斤,缓效钾为400~700毫克/公斤,速效钾80~120毫克/公斤,低于100毫克/公斤的土壤,种喜钾作物可能有肥效;而太湖地区土壤钾素含量水平低,全钾量小于15克/公斤,缓效钾小于360毫克/公斤与速效钾小于90毫克/公斤的土壤,钾肥肥效明显,如白土。一般增产幅度在10%上下(表11-16)。
从养分平衡角度看,一般情况下都是氮素盈余,磷素平衡略有盈亏,而钾素亏缺,过去不缺钾土壤随着复种指数增加,与长期不施用钾肥予以补充,导致钾素亏缺,缺钾土壤面积正在扩大,而且肥效亦渐显著。
表11-16&&不同区域土壤钾素含量
钾&素&含&量
含钾矿物特征
沂沭河地区
沂沭河冲积物
砂&土淤&土
17.7623.49
海相沉积物
壤性脱盐潮土粘性潮盐土
里下河地区
里下河湖积物
勤砂土勤粘土
石灰岩母质
山黄土山淤土
长江冲积物
高砂土潮灰土
丘&陵&地&区
古老洪积物酸性变质岩
包浆土棕白土
12.5619.62
古河湖相沉积物
岗黑土湖黑土
14.8714.75
黄刚土马肝土板浆白土
10.6915.7012.56
第四纪红土
粘质棕红土
缺(低)钾区
太湖地区1018.0
黄土性湖积物
黄泥土乌栅土白&土
15.0016.9313.57
&&注:1.粗粒为2~250μm,粘粒为小于2μm。&&2.标“*”参考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资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壤全钾含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