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小学生德育教育自我教育能力

第十二章德育(下)
第三节德育的过程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德育过程与品德发展过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但是,两者是有区别的。教师组织与领导的德育过程只是学生品德发展的一个外在重要条件,而不是学生的品德发展过程本身。品德的发展过程是学生自身的心理品质的发展过程,它有自己的规律。这些品德发展的规律不是德育过程的规律,只是进行德育的依据。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他们的品德。一、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1.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为什么说在德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影响的?青少年学生在吸取社会和教育影响的活动中,不仅是被影响、被教育的对象,而且是能动地吸取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主体,因为他们逐渐已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和思想倾向,都有自己的考虑和倾向,都需经过自己的内部思想、情感活动,然后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也就是说,外界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内部的思想情感活动,才能被他们所理解、选择和吸取,成为他们自己的观点、需要和追求,这样社会影响才能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品德。2.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二、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1.知、情、意、行的特点及其培养知,即道德认识,人的品德的形成离不开认识,一定的品德总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为必要条件。不能进行正常的认识的人是不可能形成品德。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水平总是制约着他的修养水平,所以说德育过程常常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开始。情,即道德情感,情感在品德形成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推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发展为道德信念,如果缺乏相应的情感即使有了某种道德认识也将停留在口头上。在德育过程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使决定采取的道德行为顽强地坚持下去。在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使他们有顽强的毅力。这有助于学生坚持道德认识,深化道德情感,调节道德行为,以形成他们的信念。行,即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一个人的道德只有通过道德行为才能表明,因而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在人们的品德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履行道德规范的活动中,人们才能深化道德认识和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增强道德信念,从而使自己的品德得到发展、道德能力得到提高。在德育过程要特别着重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2.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品德结构中的知、情、意、行等因素,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作用,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品德的发展。因此,进行德育要注意全面性和针对性。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又由知情意行等四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深入具体地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产生与积极转化,并为此而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1.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按性质划分表现在哪些方面?应当怎样解决?①认识性质的矛盾,是由于学生缺乏道德知识、经验而呈出认识上的差距或产生的错误思想、行为与道德要求的矛盾。解决这种矛盾,需要向他们反复讲解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认识水平。②能力性质的矛盾,是由于青少年学生道德能力不强、未能履行道德要求而出差错产生的矛盾。对于这种矛盾必须引导学生注意总结生活经验和加强道德的实际锻炼,通过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和道德修养能力来解决。③思想性质的矛盾,是由于学生沾染上或已形成某些不良的思想与习气,因而不能遵循或根本不愿遵循道德规范犯了错误而产生的矛盾。对这种矛盾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认识自己思想与行为上的问题与错误的性质,严重程度与危害性,使他们积极而认真地进行思想斗争、自我反省,找出错误根源,悔悟自新,并督促他们努力改下错误,这样才能解决矛盾。2.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主要指学校德育的要求同社会、家庭等方面对学生影响不一致而产生的矛盾。解决上述矛盾,要注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德育中要全面、深入地研究问题、分析矛盾,谨防片面性和简单化;即使学生的品德表现出退步和反复,也要冷静、耐心、认真地对待,切不可急躁、简单和粗暴。一般来说,德育过程的矛盾都有一定的可控性,只要弄清矛盾的情况、性质与产生的根源,采取正确的方法,总是能够促进矛盾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化消极为积极,确保学生的品德按教育要求的方向发展。四、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道德活动,培养他们的知、情、意、行和促进他们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都有赖于培养和发挥学生个人的自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能力。1.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过程中有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德育才能进行得更顺利、更有效。另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又是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德育的任务就在于把青少年学生从缺乏道德经验与能力、依赖性较强的孩子逐步培养成为具有自我教育能力、能独立自主地待人接物的社会成员。所以说德育过程也是提高学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2.自我教育能力的主要特点与构成因素自我教育能力与自我教育联系紧密。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关系?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所构成。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没有自我评价就不可能有自我教育。一个人只有能够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时,他才能进行自我教育,他愈能正确评价自己、分析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进步与不足,就愈能明确自我教育的目标与要求,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3. 德育要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责编:xufen
2017小学综合素质-考点精讲
2017小学教育能力-考点精讲
2017中学综合素质-考点精讲
2017中学教育知识-考点精讲
2017幼儿综合素质-考点精讲
2017幼儿保教知识-考点精讲
2017年教师资格幼儿园面试
2017年教师资格中小学面试
套餐包含: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精讲班+习题班+真题解析班+模考押题班)+面试班
套餐优势:1、赠送学习计划+考前每科2套押题
2、报名送VIP大数据题库(不单卖)
3、名师授课+升级教材版课程
配套服务:
1、送面试指导课(中小学/幼儿)
2、赠送教师资格写作能力专题班
3、名师24小时在线答疑+课件下载+手机课堂
网校通过率
移动端/互动交流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研究13)
——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和谐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之七
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非常关注学生的自我教育。他基深信“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认为自我教育是学生能否真正接受教育的关键因素。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个性上的自我确认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正常的精神发展,离不开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也离不开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识,即是说,应该要求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可是,在学校的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只把学生看作教育的对象,往往只注意到对学生的教育,而没有注意到学生的自我教育。教师的全部注意力,几乎都放在如何向学生灌输尽可能多的知识和道德信条上面,捆住了学生的手脚,没有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和道德真理,学生并不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教师生怕学生一旦单独活动的时候,就经不起坏榜样的诱惑。事实上,在一个人的生活中,他更多的是常常一个人独处。真正的教育不应总是牵着学生的手走路,而应该让学生独立行走,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思想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从根本上否认了不相信学生的自觉和自我完善,对学生进行限制束缚的旧办法,也完全改变了只重视教育者和外在条件的教育作用,而否认受教育者内在的精神状态和积极主动性的重大作用的陈腐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自我教育的意义、内容及其实施要求进行了广泛深人的探讨,认真研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思想,对于完善我国的德育理论,加快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苏霍姆林斯甚论学生自我教育的意义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的自我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学生个人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动。他认为:
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里说的就是学生在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的自我教育。&&&&&&&&&&&&&&&&&&&&&&&&&&&&&&&&
《给教师的建议》第338-339页
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可以看出,学生的自我教育就是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调动自身的精神力量促使自身道德修养变得更加美好和完善的活动,其内容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实现和自我评价等几个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自我教育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地论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1、学生的自我教育是提高德育效果的前提和保证。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德育的任务在于把社会意识和道德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和道德品质,这个转化过程必须有教育的诱导和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才能够真正地实现。他认为:
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个性在智力方面、道德方面和社会思想方面自我形成的年龄期。在这个年龄期,学生的正常的精神发展,取决于他在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在集体的关系中,在智力生活和劳动中,在道德信念的形成中,其自我形成的过程进行得究竟是否深刻。《给教师的建议》第338页
因为,“要知道真理只有在被学生亲自获得,亲自体验到,并成为他们自己的个人信念之后,才能成为他们的精神财富。”他说教育工作者如果仅仅把青少年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对他们的兴趣、感情、能力不予重视,忽视他们积极主动性的话,那么教育学生的工作则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他在实践中认识到,只有把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克服教育青少年学生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德育的效果。
2、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培养自觉的共产主义新人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苏维埃学校教育的任务在于不仅要把无产阶级的道德观念、道德方式让学生认知,而且要把社会的道德观念、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使他们成为身体力行地贯彻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的一代新人。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自觉的共产主义新人,就应在教育学生的工作中切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领会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并使他们运用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信念去束缚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自我教育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多次强调,学生不可能永远呆在学校,接受教育者的监督,他们早晚是要走向社会,走向现实生活的,如果没有自我教育的能力,他们就无法有计划地安排自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难以抵制不良倾向的侵蚀,其成长过程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他反复论证,“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给教师的建议》第341页)
二、苏霍姆林斯基论对学生实施自我教育的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不仅高度重视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而且提出了对学生实施自我教育的具体要求。
1、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我教育的环境。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外部环境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决定因素,因此他认为要保证青少年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就必须为他们创设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他说:“如果你希望你的学生在童年,特别是在少年时期就能表现自己,如果你希望一个学生的行为能使其它学生受到教育,并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你就得在学校里创造自我教育的环境,而且要善于保持并使之经常充满着崇高的精神。”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同事重视从教育着眼,在帕夫雷中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这个环境包括自然风光、校园文化、教学设备、室内陈设以及图书保障等方面。他和他的同事们创设的学校教育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育人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园里的任何东西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孩子周围的环境应当对他有所诱导,有所启示。我们蝎力要使孩子所看到的每幅画,读到的每句话,都能启发他去联系自己和同学。”“我们在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学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必定精神焕发,无时无刻不在受着潜移默化的教育,督促着他们进步。
二是参与性。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同事们让学校的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积极参与校园建设,该校的校园环境中浸透了每个孩子的汗水,凝聚了每个学生的智慧,从而激发着每个孩子的心灵对周围一切的无比关怀和爱护,而这本身就是对学生富有成效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能教育的综合教育。
三是重视学校的图书建设。在苏霍姆林斯基的领导下,“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精神生活中心,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基地之一。儿童的许多兴趣在这里得到满足,激发幻想的火花往往在这里点燃。”(《帕夫雷什中学》第64页)。形式上书籍是学校的一种物质设备,实质上它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的精神食粮。
2、引导学生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断完善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发现,在童年和少年早期的学生容易接受长辈的劝告,饶有兴致地做有益的需要和必需做的事情,他开始自己照料自己,辨别和评价自己身上好的和不好的东西。因此他强调应当在童年和少年早期(即7岁到11、12岁),就应引导学生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让他们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并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强制自己”和“战胜自己”。他认为:“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那么以后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再教育的问题。”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
劳动纪律、作息制度、锻炼身体、增强健康,——所有这些都是精神生活的领域,随着一个人接近青年早期的年龄,它们越来越深入地成为自我教育的因素。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就体验过克服自己的弱点的满足,那么他就会以批判的态度看待自己。正是从这一点上,开始一个人的自我认识;没有自我认识,就既不可能有自我教育,也不可能有自我纪律。一个年纪幼小的人,不论他把“懒惰是不好的”这句话记得多么牢,理解得多么清楚,但是如果这种情感没有迫使他在实际行动中管住自己,那么他就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给教师的建议》第343页
因此他强调应该引导青少年学生尽量多地参加劳动、身体锻炼等方面的活动,让他们从劳动的成就中得到欢乐,使他们摆脱那种无能为力和依赖别人的情绪,从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及意志努力所创造的东西中“看到自己”,因为“自己从事劳动的满足感是一个人的自尊感的根源,同时,也是一个人严格要求自己的根源。只有那体验到取得成功的欢乐的人,他才有希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在指导学生自我教育过程中,要“防止一种最主要的困难,即故意地、人为地做出教育别人的样子”,教育者应该相信学生,要让他们独立地安排活动计划,教育者只是检查他们活动完成的情况,对他们遇到的问题给以帮助,不能说三道四,包办一切。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课外书籍进行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他认为青少年精神空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真正的课外阅读。他说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很重要的一点,要让学生用英雄人物的生活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引起他去深人思考周围世界和自己本身,迫使他去仔细观察和了解人的灵魂的复杂性,迫使他去考虑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也“只有那些从英雄人物的道德财富中为自己找到榜样,强烈地希望从人类经过艰难困苦而获得的精神财富中为自己吸取养料的人,才能上升到这个阶段。”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生的周围有一个由4万本书籍汇成的书籍的海洋,有的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很有帮助,有些书是毫无意义的(它们即不能丰富学生的智慧,也无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而另一些书简直是有害的。他通过调查发现,“一个最勤奋的读者,毕其一生所能读完的书也不会超过两千本。”因此他强调教育工作既要重视给青少年学生购置书,又要指导严格地选择书,不能消极地等待青少年去“碰上”正好适合于他读的那本书,而应当跟每一个青少年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努力去揭示书籍的真正的美,以便指导他找到他喜欢且适合他的书籍。
阅读对加强孩子的自我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多次强调,每个孩子都要有一个心爱的、可以反复进行阅读的好书。尤其是英雄人物的传记是少年进行自我教育的百科全书。他曾说过:
我努力做到使每一个少年都有一本心爱的书,使他反复阅读、反复思考这本书,这样做并不是为了他必须把读过的东西记住并且用来回答教师的问题,而是为了使他为自己的命运而感到激动。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忠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而如果在少年的精神生活里只有上课、听讲和单单为了识记而死抠书本,那么这种自我衡量、自我认识就是不可能的。&
&&《给教师的建议》391页
4、要为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时间保证,引导他们合理利用空闲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发现,许多学生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感到烦闷无聊,不知如何打发闲暇时间,其根本原因在于“因为他在学校时期没有自由支配的时候,不懂得,也没有感受到,时间是给人以精神财富的巨大源泉。”因此他强调,要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教育工作者就应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要使他们每天都有几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使他们有时间思考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身上有哪些缺点,有哪些优点,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愿望和选择找到个人喜爱做的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自由活动时间并非无事可做,而是紧张劳动的时刻。徽徽散散,放荡无羁是青年时代的最可怕的敌人。”因此他认为教育工作者要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既要为他们提供自由活动的时间,又要教会他们合理地安排和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他强调应让青少年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要在精力充沛的时刻做最重要的事,要强制自己按时完成作业等,要使自己在自由活动时间内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论述对我国中小学正在进行的,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德育改革有何借鉴意义呢?
1、教育者要注重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要实现教育目的,把我国的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就必须彻底摒弃陈腐的德育理论,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监护式的德育方式及空洞说教式的德育内容,要充分相信学生,把他们真正地当作教育的主体,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他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实施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2、学校要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创造良好条件。为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学校应注意为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的物质设施应齐全,校园环境应整洁、干净,学校的图书数量要充足,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充满教育性的环境中,无时无刻不在受着教育。教育部门和教育者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切实减少教学科目和授课时数,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使他们每天都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让他们能够自由地选择参加课外校外活动,在活动中受教育。
3、教育者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要进行指导。教育者应充分发挥青少年的积极能动性,放手让学生参加自我教育活动,但应注意既不应对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干预过多,又不应撤手不管,应对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指点,协助他们及时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试论大学生德育过程中的自我教育,试论大学生今日之爱国,大学生德育自评,大学生德育自我评价,大学生德育自我小结,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大学生德育自评300,大学生德育答辩论文,大学生德育自评300字,大学生德育操行自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试论大学生德育过程中的自我教育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京ICP证号&&
京网文[3号&&
Copyright (C) 2017 Baidu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试论大学生德育过程中的自我教育.pdf4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 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EIIti:泌口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
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
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
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帮彳 饬以∥ 日期.竺Z:!!:i! l 9 \新.1f.1 I 论文攘要 德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领下将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规范“内化”
为自身的道德情感和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与习惯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引导大
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
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论文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德育过程中自我教育的基本原理。首先,
概述了德育过程的实质是教育者的引导与受教育者自主建构的统一;所谓“自主”
建构是指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是其自主地、能动地生成的,而不是教育者灌输和模
塑的结果。其次,从自我教育的界定、历史传统、基本特征等诸方面阐述了自我教
育的基本含义,指出德育过程中的自我教育是指个体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根据社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德育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