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假道中包含的成语是什么运用比喻的成语什么

晋献公假道
晋献公假道
范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5分)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①。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②,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③,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而伐虢。虞公滥④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⑤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道之道也!”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攻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⑥亦薄长矣!”(节选自《吕氏春秋?权勋》)【注】①虞、虢(ɡuó):周代国名。②垂棘、屈产:古地名,在今山西,分别以产玉石和马著名。③庭实:把贡献、赠送的东西陈列在庭中。④滥:贪求。⑤辅:车子两旁夹车的木。⑥马齿:马的年龄。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荀 息操 璧 牵 马而 报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1)而求假道焉(
(2)不可许也(
)(3)夫虢之不亡也,恃虞(
)(4)荀息伐虢,克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译文 :4.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
。(1分)5.选文中的宫之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的邹忌同为谋臣,善于进谏。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二人进谏技巧的相同之处。(5分)【链接】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共2分)荀息/操璧牵马/而报2.(共4分)(1)借(2)答应(3)灭亡(4)战胜3.(共3分)车依靠两旁夹车的木(才能前行),两旁夹车的木也依靠车(才有存在的意义),虞和虢两国的形势就是这样。(“依”“是”以及判断句式各1分)4.(共1分)唇亡齿寒5.(共5分)二人都运用设喻的方法,委婉地进谏(1分)。宫之奇将虞与虢的关系比作车与辅的关系,告诉虞公两国相互依存的重要性(2分);邹忌以事设喻,以妻、妾、客“私臣”“畏臣”“有求于臣”叙述了他们蒙蔽自己的原因,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其懂得纳谏的重要性(2分)。(意对即可)【解析】1.试题分析:可先根据语境,把句子翻译一下,分析句子有几层意思,哪地方应该停顿,再在原话上划分节奏。考点:文言句子节奏划分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不了解句子的意思就划分不好节奏。学习古文首先要读顺,读顺,一要读准字音,二要掌握句子节奏,知道如何停顿,划分好节奏,也便于理解句意。2.试题分析:这四个字词都是古今异义的,不可用现代义去望文见义,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古文知识在具体的语境中判断字词的含义。考点:文言字词解释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文章不熟悉,不容易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文言字词,要注意字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活用,要了解本义,更有了解在句子中的意思,平时学习要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知识。3.试题分析:“依”:依靠;“辅”:指两旁夹车的木,辅亦依车,“虞”“虢”:国名;“势”:形势,“是”:这样;也:表示判断,……是……。考点:文言翻译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文章比较陌生。古文中有大量字词,其意义与现代意义不同,要记忆,但也有一些与现代意义相同,这些无须记忆,哪些是“异义”,哪些是“同义”,这需要靠平时多阅读古文,有积累,有经验,即可判断。4.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段,找到“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此句即可回答。“唇亡齿寒”,比喻两事物相依相存,一损俱损。文章中把“虞”“虢”两国比成“唇”与“齿”。考点:成语了解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明确的文字信息。平时学习掌握成语,要了解成语的出处,很多成语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具体了解对理解成语以及丰富自己的知识大有好处。5.试题分析:找到文中的关键句子即可分析作答,“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 “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以妻、妾、客“私臣”“畏臣”“有求于臣”设喻说理的方法一样,只不过前者以物相喻,后者以事想喻。考点:写作方法点评:本题不难,《邹忌讽齐王纳谏》学生比较熟悉。“比喻说理”,是常用的写作方法,此方法便于形象生动的说明道理,表现语言的生动性,注意学习这种方法的运用。原文地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5分)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①。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②,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③,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而伐虢。虞公滥④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⑤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道之道也!”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攻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⑥亦薄长矣!”(节选自《吕氏春秋?权勋》)【注】①虞、虢(ɡuó):周代国名。②垂棘、屈产:古地名,在今山西,分别以产玉石和马著名。③庭实:把贡献、赠送的东西陈列在庭中。④滥:贪求。⑤辅:车子两旁夹车的木。⑥马齿:马的年龄。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荀 息操 璧 牵 马而 报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1)而求假道焉(
(2)不可许也(
)(3)夫虢之不亡也,恃虞(
)(4)荀息伐虢,克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译文 :4.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
。(1分)5.选文中的宫之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的邹忌同为谋臣,善于进谏。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二人进谏技巧的相同之处。(5分)【链接】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共2分)荀息/操璧牵马/而报2.(共4分)(1)借(2)答应(3)灭亡(4)战胜3.(共3分)车依靠两旁夹车的木(才能前行),两旁夹车的木也依靠车(才有存在的意义),虞和虢两国的形势就是这样。(“依”“是”以及判断句式各1分)4.(共1分)唇亡齿寒5.(共5分)二人都运用设喻的方法,委婉地进谏(1分)。宫之奇将虞与虢的关系比作车与辅的关系,告诉虞公两国相互依存的重要性(2分);邹忌以事设喻,以妻、妾、客“私臣”“畏臣”“有求于臣”叙述了他们蒙蔽自己的原因,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其懂得纳谏的重要性(2分)。(意对即可)【解析】1.试题分析:可先根据语境,把句子翻译一下,分析句子有几层意思,哪地方应该停顿,再在原话上划分节奏。考点:文言句子节奏划分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不了解句子的意思就划分不好节奏。学习古文首先要读顺,读顺,一要读准字音,二要掌握句子节奏,知道如何停顿,划分好节奏,也便于理解句意。2.试题分析:这四个字词都是古今异义的,不可用现代义去望文见义,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古文知识在具体的语境中判断字词的含义。考点:文言字词解释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文章不熟悉,不容易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文言字词,要注意字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活用,要了解本义,更有了解在句子中的意思,平时学习要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知识。3.试题分析:“依”:依靠;“辅”:指两旁夹车的木,辅亦依车,“虞”“虢”:国名;“势”:形势,“是”:这样;也:表示判断,……是……。考点:文言翻译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文章比较陌生。古文中有大量字词,其意义与现代意义不同,要记忆,但也有一些与现代意义相同,这些无须记忆,哪些是“异义”,哪些是“同义”,这需要靠平时多阅读古文,有积累,有经验,即可判断。4.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段,找到“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此句即可回答。“唇亡齿寒”,比喻两事物相依相存,一损俱损。文章中把“虞”“虢”两国比成“唇”与“齿”。考点:成语了解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明确的文字信息。平时学习掌握成语,要了解成语的出处,很多成语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具体了解对理解成语以及丰富自己的知识大有好处。5.试题分析:找到文中的关键句子即可分析作答,“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 “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以妻、妾、客“私臣”“畏臣”“有求于臣”设喻说理的方法一样,只不过前者以物相喻,后者以事想喻。考点:写作方法点评:本题不难,《邹忌讽齐王纳谏》学生比较熟悉。“比喻说理”,是常用的写作方法,此方法便于形象生动的说明道理,表现语言的生动性,注意学习这种方法的运用。
范文二:一部晋国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春秋史。在众多晋国国君中,最赫赫有名的,自然是非晋文公莫属。他在城濮之战中一举击败强盛一时的楚国,“取威定霸”,确立了晋国在中原地区的霸主地位,跻身于“春秋五霸”之列。这固然是晋文公本人主观努力、麾下三军将士效命的结果,但同时也是春秋以来晋国长期发展壮大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晋献公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晋献公的父亲是曲沃武公,此人洵非简单人物,他以“小宗”的身份,凭藉优势的武力攻灭了翼地(今山西翼城东南)的晋国“大宗”晋缗侯,以庶夺嫡,成为晋国新的统治者,是为晋武公,时在公元前679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晋武公登基“作威作福”才二年,就寿终正寝了,其子于公元前676年即位,是为晋献公。晋献公较之乃父更有魄力和手腕,其文治武功,为晋国的迅速崛起、跻身于春秋大国行列(原先晋国乃蕞?小国,军队只有一军,史称:“晋,偏侯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过,他晚年的糊涂与荒谬,却使得他未能最终完成晋国称霸中原、号令诸侯的宏伟大业。从现存的《左传》、《国语》、《史记》等史料记载的情况看,晋献公绝非一位平庸的君主,而是一位颇有雄才大略的领袖。他有比较明确的国家战略发展方针,深谋远虑、举重若轻。这就是在政治上对内以血腥残忍的手段削弱同姓公族的势力,大力度强化中央集权;对外故作姿态,显示“尊王”的态度,以捞取优厚的政治资本;在军事上一方面积极扩充武备,增强军力,“先为不可胜”,另方面“该出手时就出手”,伺机吞并小国,打击戎狄势力,开拓疆土,进而争霸逐雄。在这一高明的战略方针指导下,晋国走上了迅速强盛的道路。当时的周天子,龟缩于洛邑一隅,风光不再,不招诸侯国见待,可他毕竟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与姬姓大宗,还有可资利用的剩余价值。晋献公知道这一点,所以即位伊始,就和虢公一道,风尘仆仆前往成周朝觐周惠王,接受周王的赏赐。为了更进一步密切与王室的关系,晋献公又伙同虢公、郑伯,一起为刚刚当上“天子”的周惠王操办隆重的婚礼,出资赞助周卿士原庄公到陈国,迎接陈国公主陈妫到成周和周惠王完婚。场面上的事要做,实质性的事更得干,公元前655年,晋军攻灭虞国之后,晋献公慷慨大方,“归其职贡于王”,即把虞国的贡纳和赋税呈献给周惠王,解了周室缺钱少粮的燃眉之急。这些做法,与其父晋武公在位之时发兵攻打周室,杀死成周的夷邑大夫夷诡诸,逼走成周执政大臣周公忌父的行径不啻有霄壤之别。晋献公就是通过这种姿态,轻轻松松赢得“尊王”的美誉,在一众诸侯国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声誉!双管齐下,多头并进,在大张旗鼓“尊王”的同时,晋献公还不遗余力地巩固和强化中央专制集权。诛杀“公族”,就是这方面最重要的措施。所谓“公族”,即是由历代国君的庶子所繁衍枝蔓而形成的宗族。旷日持久,他们人数膨胀,在国内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常对君权构成严重的威胁。晋献公的前辈就是晋国“公族”的一支,曲沃桓公、庄伯、武公以“小宗”身份兼并“大宗”,最终攫取晋国政权的血腥历史,晋献公耳熟能详,有切身的感受。他当然不愿“投桃报李”,让同样的历史悲剧轮回到自己的身上,因此,他一直处心积虑、步步为营,致力于翦灭公族,以加强君权的斗争。为此他采讷大夫士芴的计谋,在诸公族之间蓄意制造矛盾,挑动他们自相倾轧、自相残杀。在“公族”势力遭到相当程度的削弱之后,晋献公于公元前669年在聚地(今山西绛县东南)筑城,让群公子居住,同年一个寒冷的冬天,晋献公亲自统领大军,出其不意围攻聚邑,亮出屠刀,大开杀戒,尽屠群公子,使大权集中于国君之手,结束了内患,安定了统治。当然,这一残忍的举措也带来明显的后遗症,即导致春秋后期晋国公室卑弱衰微,异姓贵族势力乘机坐大,操纵国政,把持军权,最终走上“三家分晋”的不归之路。在彻底解除了“公族”对君权威胁这一后顾之忧后,晋献公开始大刀阔斧地展开对外的军事扩张。要对外开拓发展,首先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为此,晋献公我行我素,毫无顾忌地打破先前周王室所规定的晋国只能拥有一军的数量限额,于公元前661年将一军增扩为两军,他本人亲领主力上军,而由太子申生统率下军。在兵强马壮的基础上,他动用军队主动向外出击,于同年先后灭掉耿(今山西河津东南)、霍(今山西霍县西南)、魏(今山西芮城东北)等诸多小国。次年,晋献公再接再厉,又派遣太子申生率军讨伐东山皋落氏(今山西垣曲东南,系赤狄氏之一支),凯旋而归,“败狄于稷桑而反”。与此同时,晋献公还先后派兵攻灭了周围的骊戎诸多小国。在初战告捷的有利形势下,晋献公又将进攻的矛头指向实力更为强盛的虢、虞两国。他虚心听从大夫荀息的建议,用向虞国假道攻伐虢国、一石二鸟之计,于公元前658年两度出兵攻打其南部近邻中最强盛的虢国,经过激烈的厮杀,终于将晋国的战旗插上了虢国国都的城墙,一举吞并了虢国。并且在凯旋回师的途中,背信弃义,厚颜无耻地对虞国发动突然袭击,轻而易举、水到渠成地灭亡了虞国,取得了对外兼并扩张的重大胜利!通过多年锲而不舍的经营,晋献公已使原来不起眼的晋国一跃而成为一个人人忌惮的大国,即据有河汾间之沃壤,及今山西、陕西、河南之间三角地带之重要地域,幅员辽阔,地势险要,攻守可恃,战略主动。军事实力强大,君权高度集中,国势日益兴盛。已完全具备了东进中原,角逐霸权的基本实力。晋献公智勇双全,干练老辣,在政治、军事上多有建树,然而他毕竟还不具备充当一代霸主的素质,尤其是在其晚年,他生活上奢华侈靡,沉湎于酒色,直接酿成晋国内部的多年动乱,使得晋国与中原霸主的宝座失之交臂。骊姬之乱,就是晋献公人生中的最大败笔。公元前672年,晋国攻打骊戎,骊戎兵寡将微,节节败退,危在旦夕。为了解救危难,骊戎的国君剑走偏锋,祭起“美人计”的法宝,将两名美女敬献给晋献公。其中年龄稍长的那位叫做骊姬,她容貌出众,聪颖乖觉,又深富心计,善于察颜观色,曲意逢迎,因此很快博得晋献公的欢心,大受恩宠。
  在这之前,精力旺盛的晋献公曾先后娶纳贾君、齐姜、北狄狐家两姐妹等女子为妻妾。其中,齐姜被立为夫人,生育有一子一女。男孩即后来的太子申生,女儿即日后的秦穆公夫人,史称穆姬。北狄狐家姐妹中,姐姐生了公子重耳,妹妹生了公子夷吾。本来按周礼“立嫡不立长”的原则,只有夫人齐姜所生育的申生才是理所当然的君位继承者。然而,骊姬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她嫁给晋献公之后,生有公子奚齐,随其陪嫁的妹妹则生下公子卓子。为了使自己的儿子奚齐在日后能继承君位,长期保有她自己的权势,她利用晋献公对她的宠信,千方百计、机关算尽,翦除和排斥了包括太子申生在内的诸位公子。而晋献公这时则完全昏头昏脑了,任凭骊姬胡作非为,遂使骊姬的阴谋一步步走向得逞:先是让晋献公废黜齐姜而改立自己为夫人,接着又用权谋促使晋献公派遣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等人外出镇守曲沃、蒲、二屈等地,远离晋国的政治中枢;随后又设毒计陷害太子申生,迫使他自缢身亡,并逼迫重耳和夷吾分别逃奔狄国与梁国,终于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当上了“太子”,费尽心机完成了废嫡立庶,把持晋国政治的基本步骤:“尽逐群公子,乃立奚齐焉。始为令,国无公族矣。”但是,骊姬的所作所为违背了传统的道德观念,而她在整个过程中又屡售奸计,损害了相当多的贵族的既得利益,因此,人心尽失,遭致人们的仇视与反对。晋献公生前,大家慑于他的淫威,敢怒而不敢言,不敢公然跳出来作对,可是,自然规律无法抗拒,老迈的晋献公总有撒手归西的一天。这一天终于来了,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咽下最后一口气,骊姬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就再也罩不住晋国的政治了。那些当年被边缘化的贵族们集结在一起,亮出刀剑,一场政治大动乱终于爆发。祸起萧墙,血肉横飞,骊姬和她的心腹亲信顿时陷入了灭顶之灾。其继位为君的儿子奚齐、侄子卓子先后丢掉脑袋,她本人也丧命于其政敌的屠刀之下。动乱甫定,夷吾在血泊中登基,可此人实在是个扶不起的小人,其才能不及乃父晋献公,而残暴荒淫实则过之。而继他而立的晋怀公更是“一蟹不如一蟹”,晋国的争霸大业遂受到非常严重的挫折。而这一切的导致,归根结蒂,就是晋献公晚年的昏庸无道。换言之,晋国在晋献公统治时期就可以建树起名垂青史的煌煌霸业,正是由于晋献公未能在生前妥善处理好君位的接班问题而付诸东流。这种局面的改变,一直要到重耳归国,成为晋文公后才得以实现,可是这已是到公元前636年了,可是,这一耽误,就是数十年的时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晋献公的作为,再一次证明了这的确是一种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历史现象。(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导)责任编辑:谢建平
范文三:史评晋献公与“骊姬之乱晋献公是晋文公的父亲。提起晋文公,人们莫不知他是声势显赫的“ 春秋五霸” 之一,文公创立的霸业, 曾经威震华夏大地,延续了近百年之久, 文公之英名, 也由此而永垂史册, 受到万世称颂然。一提晋献公, 人们则会说他是位“ 爱美人不要江山” 的君主, 他晚年发生的“ 骊姬之乱” , 连自己亲生的儿子都被杀害或被驱逐, 曾经使晋国遭受了巨大挫折, 几至于把国家推向破亡的境地。应当说, 人们这样评说晋献公是有道理的, 并且这也是事实。不过这只是晋献公其人的一个方面, 即在这一方面, 也还并非事情的全部。一.晋献公的早年辉煌政绩平心而论, 晋献公的历史功业, 某种意义上并无逊于晋文公。他在位年, 使晋国由一个“ 其土又小, 大国在侧” 的“ 偏侯” , 一跃而为雄踞天下的“ 四强” 之一, 由此奠定了尔后文公称霸的坚实基业最值得一提的是,献公治理晋国期间, 一方面严厉镇压顽固保守的同姓公族, 沉重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 同时又大力扶植开拓进取的异姓卿族,为新兴封建势力的成长铺平了道路。这在晋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 也是晋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又一大转折。可以说, 春秋时代轰轰烈烈的晋国霸业和生面勃勃的晋国文化, 正是在献公奠定的基业上开创和建立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晋献公其人实在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二.骊姬之乱的始末从献公时的内政外交看, 他的历史功业确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问题是, 究意该怎样评说献公晚年发生的“ 骊姬之乱”?“ 骊姬之乱” 是由争夺太子之位而引发的。这事又得从献公的几位妻妾和儿子谈起。献公先娶贾国之女贾君, 无子, 又与其父武公之妾、齐植公之女齐姜私通, 即位后立为夫人, 生太子申生和秦穆公夫人穆姬, 又娶戎族之女大戎狐姬和小戎子, 分别生重耳晋文公和夷吾晋惠公又在讨伐今陕西临渔一带的骊戎时获得骊姬、少姬姊妹二人, 分别生奚齐和卓子, 祸端即此而起。骊姬姊妹, 尤其骊姬, 不但貌美无比, 且计谋多端, 深得献公宠爱齐姜死后, 献公不听臣下谏阻, 执意主骊姬为夫人待奚齐渐渐长大, 又企图废掉太子申生而改立奚齐。但精明的骊姬看到, 申生和重耳、夷吾等群公子不但有贤德, 势力也很大, 若冒然无故更换太子, 必定弄巧成拙, 难以得逞。于是精心策划了一整套除掉太子申生和重耳、夷吾等群公子的政治阴谋, 制造了一起展惊晋国朝野和列国诸侯的骊姬乱国事件。首先, 骊姬使用“ 调虎离山” 计, 设法将申生和重耳、夷吾调离都城她用重金收买了献公的宠臣, 号称“ 二五” 的梁五和东关五, 由他们向献公进言, 以曲沃为宗庙所在地为由命申生驻守又以今永济县的蒲和今吉县的屈为边防重镇作借口, 分别将重耳和吾夷派往两地这样, 都城留下骊姬母子在献公身边, 以便于进一步施展阴谋。接着, 大肆制造献公有意废太子的舆论,使臣下对申生的太子地位发生动摇。比如, 按照祭祀制度, 每年冬的祭宗庙活动谓之“ 燕, 由国君亲自主祭, 若国君外出或因他故, 则由太子代行。而这年的杰礼, 献公既称疾不往, 也不派驻守曲沃的太子申生代行,却另派奚齐担任主祭。这件事在朝野引起极大展动, 人们看到, 这显然是为更换太子而发出的信号。又如, 献公接着又派申生率师攻打今垣曲县一带的赤狄东山皋落氏, 大臣里克谏阻道太子是君位的继承人, 关系国家的未来, 按例应朝夕留守国君身边, 若国君外出, 要留太子监国。因此, 命太子单独出征是万万不可以的。献公不但不听, 反而说究竟立谁作太子, 还不一定, 你毋多言从这件事, 人们进一步看到, 废掉太子申生将是不可避免的了。再接着, 设置陷井杀申生自申生等离开都城后, 骊姬多次诬谙申生有逆反图谋, 因无实据, 献公尚未深信。为罗织罪状, 她便乘着献公外出打猎, 假传“ 圣旨” 给申生, 谎称献公夜里梦见齐姜, 要申生在曲沃祭莫其母, 祭后送贡品给献公飨用。其间, 骊姬暗置毒药于食物, 待献公归来欲尝, 她立即以“ 酒食自外而来, 不可不试” 为由加以阻挡。一试, 果然显出剧毒, 激起献公大怒骊姬终于借助献公逼申生自杀于曲沃。最后, 企图斩草除根, 进而谋杀重耳和夷吾。申生死后, 骊姬深知重耳和夷吾是必须除掉的大隐患, 于是又在献公前诬陷二人与申生同谋。献公遂即派兵分别前往蒲、屈二地擒拿斩杀。最后, 重耳弃城南逃, 渡过黄河, 避难于今陕西省黄河沿岸的戎狄之间,从此开始了长达年的流亡生涯夷吾则由屈逃往今陕西韩城一带的梁地。这样, 骊姬谋杀重耳、夷吾的企图虽未得逞, 却终归排除了其子奚齐继承君位的障碍。不久, 献公病逝。献公病中深深优虑的是, 重耳、夷吾等逃亡在外, 其势力依然存在, 不能不对太子奚齐构成威胁, 尚且奚齐年少, “ 诸大臣不服, 乱且起” 。于是, 临终托孤于大臣荀息, 命他作奚齐的老师, 全力扶助奚齐。献公死后, 荀息奉立奚齐为君, 大臣里克等人果然率兵入朝, 于献公灵前杀死奚齐荀息又立卓子继位, 不久, 里克等又杀卓子于朝, 荀息自杀, 骊姬也死于刀下。
以上就是“ 骊姬之乱” 的始末。三.骊姬之乱的恶果这场祸乱, 确使晋国遭受了巨大的挫折。一方面, 献公死后, 立即引发了群公子对君位的争夺, 以致献公尸骨未寒, 他的两位继位者也随着作了殉葬品, 一度君位空缺, 政局陷入混乱。另一方面, 他的第三位继位者晋惠公夷吾即位后, 对内党同伐异, 不但杀害了有功之臣里克等人, 甚至派人刺杀远在国外的重耳, 更加激化了党争, 埋伏下政局不稳的祸根对外背信弃义, 夷吾是在秦军拥卫下登上君位的, 曾许诺“ 以晋河西之地秦” , 回国后却毁弃诺言更其甚者, 晋国与当年闹饥荒秦曾慷慨娠济, 第二年秦国饥荒, 他不但拒绝援助, 反乘人之危出兵伐秦。于是秦穆公亲率大军渡河与晋决一死战, 结果, 晋军一败涂地, 惠公本人也作了俘虏。从此, 晋国政局又一度陷入混乱, 矛盾激化, 危机四伏, 直到晋文公归国, 局势才根本扭转。可见, “ 骊姬之乱” 及其影响, 严重挫伤了晋国的元气,中断了自武公、献公以来蓬勃发展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 “ 骊姬之乱” 是晋献公“ 爱美人不要江山” 的恶果, 实不为过。四.对晋献公的正确评价从献公当时的举措看, 他于申生被杀, 重耳和夷吾被逐后“ 焉始为令, 国无公族焉” , 就是从此根绝晋国的公族势力, 说明他主观上还是意在着力扭转公族逼君的局面, 借以巩固君权, 所以, 他不但通过诛灭桓庄之族解决了本朝的公族问题, 还进一步立令严禁后世再立公族, 切实做到“ 自此晋无公族” 。事实证明, 晋国自晋文公以后, 虽不曾发生象献公时代那样大规模杀戮公族的事件, 但公族成员却不得出任卿大夫之要职,历代国君的公子、公孙多被送往列国寄寓。所以, “ 按列国之卿, 强半公族, ” , “ 惟晋, 公子不为卿, 故卿多异姓” , 掌握国家军政大权的卿大夫皆为异姓人物。这在春秋列国间是了不起的政治变革, 对于晋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春秋末年, 异姓卿族终于取代晋国公室, 并进而“ 三家分晋” ,形成了魏、韩、赵三个强大的诸侯国, 把中国社会推进到了新的战国时代。所以, 晋献公作为这一伟大变革的奠基者, 虽然由于“ 骊姬之乱” 而使他的晚年事业蒙受了损失,但是, 他在这一事件中为巩固君权而遏制公族势力的主观意旨和举措, 也还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范文四:晋灵公不行君道,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官女们用车载经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大雅, 荡》说:,,没有谁向善没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诗·大雅·烝民》又说: ,,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 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可是晋灵公仍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厌烦,晋灵公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时刻不忘记恭敬国君(指按时上朝),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不忠不信中有一样,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夫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即使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
范文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 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 固:坚持B、重耳安之 安:安于享受C、穷而来此 穷:贫穷D、重耳谢不敢当 谢:辞谢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3分)①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 ②饥而从野人乞食③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④醉重耳,载以行⑤过曹,曹共公不礼 ⑥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骊姬进谗言,重耳未向献公告别就逃到蒲城,被追杀时又逃到狄;惠公即位后,又被追杀,只得逃往齐国。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十二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C、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D、晋惠公死去后,晋国的几位大夫劝说重耳回晋国。在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2)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参考答案:4.C 穷的释义是处境艰难。5.A6.B 重耳是被齐女及他的随从灌醉后用车拉走离开齐国的。7.(1)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2)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遭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置的,怎么可以杀了呢?况且他的话又可以换成什么说法呢?附参考译文:重耳在狄住了五年,晋献公就逝世了,里克已杀死奚齐、悼子,让人迎接重耳,想拥立重耳。重耳怕被杀,因此坚决辞谢,不敢回晋。后来,晋国又迎接重耳的弟弟夷吾并拥立了他,这就是惠公。惠公七年(前644)时,因害怕重耳,就让宦者履鞮带着勇士去谋杀重耳。重耳知道情况后,就与赵衰等人商量说:我当初逃到狄,不是因为它可以给我帮助,而是因为路途近容易达到,所以暂且在此歇脚。歇脚久了,就希望迁到大国去。齐桓公喜好善行,有志称霸,体恤诸侯。现在听说管仲、隰朋去世,齐也想寻找贤能的人辅佐,为何不前往呢?于是,重耳又踏上了去齐国的路途。重耳经过卫国,卫文公很不礼貌。离开卫,经过五鹿时,饿了,向村民讨饭,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厚礼招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个少女嫁给重耳,陪送十二辆驷马车,重耳在此感到很满足。重耳在齐住了两年,桓公去世,正赶上竖刀(diāo,刁)等人发起内乱,齐孝公即位,诸侯的军队多次来侵犯。重耳在齐总共住了五年。重耳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没有离开齐国的意思。赵衰、咎犯有一天就在一棵桑树下商量离齐之事。重耳妻子的侍女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密谈,回屋后偷偷告诉了主人。主人竟把侍女杀死,劝告重耳赶快走。重耳说:人生来就是寻求安逸享乐的,何必管其他事,我一定死在齐,不能走。妻子说:您是一国的公子,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您的这些随从把您当作他们的生命。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况且,现在你不去追求,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她就和赵衰等人用计灌醉了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重耳离开郑国到了楚国,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重耳辞谢不敢接受。赵衰说:你不外逃亡已达十余年之多,小国都轻视你,何况大国呢?今天,楚是大国坚持厚待你,你不要辞让,这是上天在让你兴起。重耳于是按诸侯的礼节会见了楚成王。成王很好地接待了重耳,重耳十分谦恭。成王说:您将来回国后,用什么来报答我?重耳说:珍禽异兽、珠玉绸绢,君王都富富有余,不知道用什么礼物报答。成王说:虽然如此,到底应该用些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说:假使不得已,万一在平原、湖沼地带与您兵戎相遇,请为王退避三舍。楚国大将子玉生气地说:君王对待晋公子太好了,今天重耳出言不逊,请杀了他。成王说: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遇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置的,怎么可以杀了呢?况且他的话又该怎样去说呢?
范文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 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 固:坚持B、重耳安之 安:安于享受C、穷而来此 穷:贫穷D、重耳谢不敢当 谢:辞谢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3分)①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 ②饥而从野人乞食③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④醉重耳,载以行⑤过曹,曹共公不礼 ⑥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A、①②⑤
D、②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骊姬进谗言,重耳未向献公告别就逃到蒲城,被追杀时又逃到狄;惠公即位后,又被追杀,只得逃往齐国。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十二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C、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D、晋惠公死去后,晋国的几位大夫劝说重耳回晋国。在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2)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参考答案:4.C "穷"的释义是"处境艰难"。5.A6.B 重耳是被齐女及他的随从灌醉后用车拉走离开齐国的。7.(1)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2)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遭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置的,怎么可以杀了呢?况且他的话又可以换成什么说法呢?附参考译文:重耳在狄住了五年,晋献公就逝世了,里克已杀死奚齐、悼子,让人迎接重耳,想拥立重耳。重耳怕被杀,因此坚决辞谢,不敢回晋。后来,晋国又迎接重耳的弟弟夷吾并拥立了他,这就是惠公。惠公七年(前644)时,因害怕重耳,就让宦者履鞮带着勇士去谋杀重耳。重耳知道情况后,就与赵衰等人商量说:"我当初逃到狄,不是因为它可以给我帮助,而是因为路途近容易达到,所以暂且在此歇脚。歇脚久了,就希望迁到大国去。齐桓公喜好善行,有志称霸,体恤诸侯。现在听说管仲、隰朋去世,齐也想寻找贤能的人辅佐,为何不前往呢?"于是,重耳又踏上了去齐国的路途。重耳经过卫国,卫文公很不礼貌。离开卫,经过五鹿时,饿了,向村民讨饭,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厚礼招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个少女嫁给重耳,陪送十二辆驷马车,重耳在此感到很满足。重耳在齐住了两年,桓公去世,正赶上竖刀(diāo,刁)等人发起内乱,齐孝公即位,诸侯的军队多次来侵犯。重耳在齐总共住了五年。重耳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没有离开齐国的意思。赵衰、咎犯有一天就在一棵桑树下商量离齐之事。重耳妻子的侍女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密谈,回屋后偷偷告诉了主人。主人竟把侍女杀死,劝告重耳赶快走。重耳说:"人生来就是寻求安逸享乐的,何必管其他事,我一定死在齐,不能走。"妻子说:"您是一国的公子,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您的这些随从把您当作他们的生命。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况且,现在你不去追求,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她就和赵衰等人用计灌醉了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重耳离开郑国到了楚国,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重耳辞谢不敢接受。赵衰说:"你不外逃亡已达十余年之多,小国都轻视你,何况大国呢?今天,楚是大国坚持厚待你,你不要辞让,这是上天在让你兴起。"重耳于是按诸侯的礼节会见了楚成王。成王很好地接待了重耳,重耳十分谦恭。成王说:"您将来回国后,用什么来报答我?"重耳说:"珍禽异兽、珠玉绸绢,君王都富富有余,不知道用什么礼物报答。"成王说:"虽然如此,到底应该用些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说:"假使不得已,万一在平原、湖沼地带与您兵戎相遇,请为王退避三舍。"楚国大将子玉生气地说:"君王对待晋公子太好了,今天重耳出言不逊,请杀了他。"成王说:"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遇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置的,怎么可以杀了呢?况且他的话又该怎样去说呢?"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 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 固:坚持B、重耳安之 安:安于享受C、穷而来此 穷:贫穷D、重耳谢不敢当 谢:辞谢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3分)①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 ②饥而从野人乞食③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④醉重耳,载以行⑤过曹,曹共公不礼 ⑥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A、①②⑤
D、②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骊姬进谗言,重耳未向献公告别就逃到蒲城,被追杀时又逃到狄;惠公即位后,又被追杀,只得逃往齐国。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十二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C、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D、晋惠公死去后,晋国的几位大夫劝说重耳回晋国。在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2)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参考答案:4.C "穷"的释义是"处境艰难"。5.A6.B 重耳是被齐女及他的随从灌醉后用车拉走离开齐国的。7.(1)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2)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遭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置的,怎么可以杀了呢?况且他的话又可以换成什么说法呢?附参考译文:重耳在狄住了五年,晋献公就逝世了,里克已杀死奚齐、悼子,让人迎接重耳,想拥立重耳。重耳怕被杀,因此坚决辞谢,不敢回晋。后来,晋国又迎接重耳的弟弟夷吾并拥立了他,这就是惠公。惠公七年(前644)时,因害怕重耳,就让宦者履鞮带着勇士去谋杀重耳。重耳知道情况后,就与赵衰等人商量说:"我当初逃到狄,不是因为它可以给我帮助,而是因为路途近容易达到,所以暂且在此歇脚。歇脚久了,就希望迁到大国去。齐桓公喜好善行,有志称霸,体恤诸侯。现在听说管仲、隰朋去世,齐也想寻找贤能的人辅佐,为何不前往呢?"于是,重耳又踏上了去齐国的路途。重耳经过卫国,卫文公很不礼貌。离开卫,经过五鹿时,饿了,向村民讨饭,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厚礼招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个少女嫁给重耳,陪送十二辆驷马车,重耳在此感到很满足。重耳在齐住了两年,桓公去世,正赶上竖刀(diāo,刁)等人发起内乱,齐孝公即位,诸侯的军队多次来侵犯。重耳在齐总共住了五年。重耳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没有离开齐国的意思。赵衰、咎犯有一天就在一棵桑树下商量离齐之事。重耳妻子的侍女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密谈,回屋后偷偷告诉了主人。主人竟把侍女杀死,劝告重耳赶快走。重耳说:"人生来就是寻求安逸享乐的,何必管其他事,我一定死在齐,不能走。"妻子说:"您是一国的公子,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您的这些随从把您当作他们的生命。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况且,现在你不去追求,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她就和赵衰等人用计灌醉了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重耳离开郑国到了楚国,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重耳辞谢不敢接受。赵衰说:"你不外逃亡已达十余年之多,小国都轻视你,何况大国呢?今天,楚是大国坚持厚待你,你不要辞让,这是上天在让你兴起。"重耳于是按诸侯的礼节会见了楚成王。成王很好地接待了重耳,重耳十分谦恭。成王说:"您将来回国后,用什么来报答我?"重耳说:"珍禽异兽、珠玉绸绢,君王都富富有余,不知道用什么礼物报答。"成王说:"虽然如此,到底应该用些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说:"假使不得已,万一在平原、湖沼地带与您兵戎相遇,请为王退避三舍。"楚国大将子玉生气地说:"君王对待晋公子太好了,今天重耳出言不逊,请杀了他。"成王说:"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遇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置的,怎么可以杀了呢?况且他的话又该怎样去说呢?"
范文七:晋献公杀世子申生《礼记·檀弓上》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注释】① 晋献公宠后妻骊姬,受其挑拨,逼太子自杀。② 重耳,申生之弟,即后来回国的晋文公。③ 盖:同“盍”,“何不”的合音。④ 伯氏:即狐突。⑤ 爱:惜。⑥ 图吾君:帮君主安定国家。⑦ 恭:申生死后的谥号。译文晋献公将要杀死他的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对申生说:“你何不把你的想法对晋献公说明白呢?”申生说:“不能这么做。骊姬使君王感到安适,我要是把事情明说了,对骊姬不利,这样我就伤了君王的心。”重耳说:“既然如此,你何不出奔呢?”申生说:“不行。君王说我企图弑君,天下难道有无父之国吗?我往哪儿跑呢?”申生派人去向狐突诀别,说:“申生有罪,没有记住您的话,以至到了今日死到临头的地步。申生不敢吝惜生命。虽然如此,君王年事已高,弟弟还年幼,国家将多有危难。您不出面为君王谋划国事便罢;您若肯出面为君王筹措政事,申生我虽死,也受了您的恩惠。”申生拜了两拜,叩头至地,然后自缢而死。因此,世人称申生为恭世子。
范文八:晋献公杀世子申生晋献公打算杀掉他的世子申生。公子重耳对申生说:“你为何不对君王表明心意?”申生说:“不行。国君喜欢骊姬,要是我去说 ,那太伤君王的心了。”重耳说:“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逃走呢?申生说:“不行。国君说我企图弑君,天下难道有无父之国吗?我往哪儿逃呢?”申生派人去向狐突诀别,说:“申生有罪,没有听您的话,以致死到临头。申生不敢吝惜性命。但是,国君年事已高,弟弟还年幼,国家将有危难。您不出面为国君谋划国事便罢,您若肯出面为国君谋划,申生虽死,也蒙受您的恩惠。”申生拜了两拜,然后自杀。所以他被谥为恭世子。唐雎说信陵君信陵君杀了晋鄙,解了邯郸之围,打败了秦军,保住了赵国。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信陵君。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过这样的话:事情有不可知道的,有不可不知道的;有不可忘掉的。”信陵君问:“这是怎么说呢?”唐雎回答说:“怨恨我,不可以不知道;我怨恨别人,就不可以让人知道。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可以忘掉;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可以不忘掉。现在您杀了晋鄙,救了邯郸,打败了秦军,保住赵国,这是对赵国的莫大恩德。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您,当您一见到赵王,我希望您把这件事忘掉。”信陵君说:“我一定真诚地接受您的指教。”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春季,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准备迎击。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说:“吃肉的人来谋划,又有什么好参与的?”曹刿说:“吃肉的人见识鄙陋,不能作长远打算。”于是进见。曹刿问道:“您凭什么来作战?”庄公说:“衣着食物,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们分给别人。”曹刿对答道:“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不会跟从。”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祝史祷告时不敢虚夸,一定要如实报告。”曹刿说:“小的诚实未能使神信服,神不会赐福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官司,虽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照实情办理。”曹刿对答道:“这是为百姓尽心办事之类,可以凭这来作战。作战是,请让我随您一起去。”
范文九: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藏在盟府中。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我。”宫子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囯,虢公丑逃到东周的都城。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然而仍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并且把虞国的贡物仍归于周天子。所以《春秋》中记载说“晋国人捉住了虞公。”这是归罪于虞公,并且说事情进行得很容易。
范文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 固:坚持B.重耳安之         安:安于享受C.穷而来此         穷:贫穷D.重耳谢不敢当       谢:辞谢(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①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②饥而从野人乞食③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④醉重耳,载以行⑤过曹,曹共公不礼⑥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骊姬进谗言,重耳未向献公告别就逃到蒲城,被追杀时又逃到狄;惠公即位后,又被追杀,只得逃往齐国。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十二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C.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D.晋惠公死去后,晋国的几位大夫劝说重耳回晋国。在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4)把文中画横线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________________(2)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________________阅读答案:答案:1.C;2.A;3.B;解析:(1)“穷”的释义是“处境艰难”。(3)重耳是被齐女及他的随从灌醉后用车拉走离开齐国的。(4)答案:(1)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4分)(2)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遭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置的,怎么可以杀了呢?况且他的话又可以换成什么说法呢?(6分)附参考译文: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献公于二十一年(前656)时,杀死了太子申生,骊姬进谗言,重耳害怕,与献公不辞而别就跑回蒲城据守。献公二十二年(前655),献公让宦者履鞮赶快杀死重耳。重耳爬墙逃跑,宦者追赶,砍掉重耳的袖子。重耳就逃到狄。重耳在狄住了五年,晋献公就逝世了,里克已杀死奚齐、悼子,让人迎接重耳,想拥立重耳。重耳怕被杀,因此坚决辞谢,不敢回晋。后来,晋国又迎接重耳的弟弟夷吾并拥立了他,这就是惠公。惠公七年(前644)时,因害怕重耳,就让宦者履鞮带着勇士去谋杀重耳。重耳知道情况后,就与赵衰等人商量说:"我当初逃到狄,不是因为它可以给我帮助,而是因为路途近容易达到,所以暂且在此歇脚。歇脚久了,就希望迁到大国去。齐桓公喜好善行,有志称霸,体恤诸侯。现在听说管仲、?朋去世,齐也想寻找贤能的人辅佐,为何不前往呢?"于是,重耳又踏上了去齐国的路途。重耳经过卫国,卫文公很不礼貌。离开卫,经过五鹿时,饿了,向村民讨饭,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厚礼招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个少女嫁给重耳,陪送十二辆驷马车,重耳在此感到很满足。重耳在齐住了两年,桓公去世,正赶上竖刀(diāo,刁)等人发起内乱,齐孝公即位,诸侯的军队多次来侵犯。重耳在齐总共住了五年。重耳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没有离开齐国的意思。赵衰、咎犯有一天就在一棵桑树下商量离齐之事。重耳妻子的侍女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密谈,回屋后偷偷告诉了主人。主人竟把侍女杀死,劝告重耳赶快走。重耳说:"人生来就是寻求安逸享乐的,何必管其他事,我一定死在齐,不能走。"妻子说:"您是一国的公子,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您的这些随从把您当作他们的生命。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况且,现在你不去追求,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她就和赵衰等人用计灌醉了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重耳离开郑国到了楚国,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重耳辞谢不敢接受。赵衰说:"你不外逃亡已达十余年之多,小国都轻视你,何况大国呢?今天,楚是大国坚持厚待你,你不要辞让,这是上天在让你兴起。"重耳于是按诸侯的礼节会见了楚成王。成王很好地接待了重耳,重耳十分谦恭。成王说:"您将来回国后,用什么来报答我?"重耳说:"珍禽异兽、珠玉绸绢,君王都富富有余,不知道用什么礼物报答。"成王说:"虽然如此,到底应该用些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说:"假使不得已,万一在平原、湖沼地带与您兵戎相遇,请为王退避三舍。"楚国大将子玉生气地说:"君王对待晋公子太好了,今天重耳出言不逊,请杀了他。"成王说:"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遇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置的,怎么可以杀了呢?况且他的话又该怎样去说呢?"重耳到了秦国,秦缪公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原公子圉的妻子也在其中。重耳不打算接受公子圉妻,司空季子说:"他的国家都将去攻打了,何况他的妻子呢!而且,您接受此女为的是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您竟拘泥于小礼节,忘了大的羞耻!"重耳于是接受了公子圉妻。秦缪公十分高兴,亲自与重耳宴饮。这时是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在九月死去。十二月,晋国大夫栾枝、郤穀等人听说重耳在秦国,都暗中来劝重耳、赵衰等人回晋国,作内应的人很多。于是秦缪公就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最终返回晋国,这时已六十二岁了,晋人大多都归向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带有比喻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