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加腋且板植筋锚固长度入梁(墙),问另一个方向的板筋在加腋范围内用不用下?

已解决问题
三维算量中,楼板加腋怎么处理?
| 所在地区:广东-深圳市| 问题结束。
2014三维算量中,楼板加腋怎么设置,如何设置配筋?
提问者:damo9000&&
技术员& 15:55
最新版算量软件内有墙板加腋功能对加腋,且钢筋只能自行手动计算,软件暂时不能计算钢筋部分。另,如果是其他梁板加腋的情况,只能用腰线来实现加腋,钢筋也只能自行计算。
回答者:a&&
四级助理工程师
请填写您对此答案的评论:
检举内容:
三维算量中,楼板加腋怎么处理?
被检举人:
检举类别:
谩骂诽谤无意义灌水
色情污秽政治敏感性内容
广告暴力犯罪
检举说明:
专家在线,即时沟通
银行转账软件网上升级
新购买用户免费领教程
远程给新软件进行授权梁钢筋平法标注
梁钢筋平法标注
范文一:平法标注法---梁(03G101 平面标注法)钢筋平法标注一、箍筋表示方法: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一、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二、 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三、 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四、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五、 标注示例:KL7(3)300×700 Y500×250φ10@100/200(2) 2Φ25N4Φ18(-0.100)4Φ25
4Φ25□—————————— □———————□———————————□4Φ25
4Φ25300×700N4φ10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原文地址:平法标注法---梁(03G101 平面标注法)钢筋平法标注一、箍筋表示方法: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一、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二、 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三、 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四、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五、 标注示例:KL7(3)300×700 Y500×250φ10@100/200(2) 2Φ25N4Φ18(-0.100)4Φ25
4Φ25□—————————— □———————□———————————□4Φ25
4Φ25300×700N4φ10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
范文二:梁钢筋标注方法一、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二、 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三、 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四、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五、 标注示例:KL7(3)300×700 Y500×250φ10@100/200(2) 2Φ25N4Φ18(-0.100)4Φ25
4Φ25□———————————□———————□———————————□4Φ25
4Φ25300×700N4φ10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N2B12指梁的两个侧面共配2根12的受扭纵向筋(腰筋),每侧各配一根.G2B12指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2根12的纵向构造筋(腰筋),每侧各配一根.N是受扭筋的意思,G是构造筋的意思!7没有标注N 的就是构造钢筋G,G是15D,N是LaE
范文三:钢筋平法标注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
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h=构件横截面宽×高;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2.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解:外包宽度= b-2c+2d=250-2×25+2×6=212(mm)外包长度=h-2c+2d=500-22×25+2×6=462(mm)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阅读详情:2.柱箍筋长度:=构件截面周长-8*保护层厚+4*箍筋直径+2*勾长箍筋根数=配置范围/@+1(配置范围指柱中最底端到最顶端的距离)钢筋每米理论质量=0.006165*D^2梁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五、 标注示例:KL7(3)300×700 Y500×250φ10@100/200(2) 2Φ25N4Φ18(-0.100)4Φ25
4Φ25□—————————— □———————□———————————□
4Φ25300×700N4φ10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钢筋的锚固长度为此构件中的纵筋伸入彼构件内的长度,以彼构件的完整边线起算。如:梁伸入柱中;柱伸入梁中;次梁伸入主梁中;柱伸入基础中;墙或板伸入梁中;等等。锚固长度是图集中的固定值。在《平法》各本图集中均有列表。锚固长度在101-1.3.4图集中总分两种:非抗震与抗震,内容是不同的。选择锚固长度的前提条件是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抗震等级,然后参照钢筋种类决定。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非框架梁下部纵筋的锚固长度为12d;非框架梁包括:简支梁;连系梁;楼梯梁;过梁;雨蓬阳台梁;但不包括圈梁悬挑梁和基础梁,圈梁悬挑梁和基础梁另有规定。当边柱内侧柱筋顶部和中柱柱筋顶部的直锚长度小于锚固长度时,可向内或向外侧弯12d直角钩。当柱墙插筋的竖直锚固长度小于规定值时,需按照101-3图集32页右下角的表或45页右上角的表加弯直角钩。框架梁上下纵筋及抗扭腰筋和非框架梁上部纵筋的锚固长度为0.4laE加15d直角钩。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是以锚固长度为先决条件,再根据纵向钢筋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给出3个修正系数来计算。在任何情况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各类构件各有具体要求。
保护层问题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前提条件是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保护层厚度在图纸的结构说明页中均有详细规定。一般情况下,无垫层基础是70mm;有垫层基础是35mm,柱是30mm,梁是25mm,板是20mm,薄板是15mm,图纸中均有具体规定。通常,钢筋工在绑扎大梁时,在梁下部纵筋之下,必须要垫好保护层,合理的保护层材料是混凝土垫块或塑料卡,用大块石子垫也是常有的事,上级允许时,可用25mm的钢筋头垂直垫在主筋下,最好用16或18mm的钢筋头斜着垫在大梁的箍筋下面。圈梁的保护层,一般应由混凝土工随打随垫,因为木工在支模时在圈梁钢筋上行走,事先垫了保护层更加容易跺倒箍筋。板的保护层是最不容易保证的,如果按照合理的混凝土施工规程,钢筋工应当事先把板的钢筋保护层用混凝土垫块或塑料卡垫好,但是,各个工地不一定都是规范的,好多工地,混凝土工以及其它各个工种的人员都在已经绑扎好的钢筋上踩踏,这时,钢筋工完全有理由不给垫保护层,因为保护层垫起之后,更容易使绑扎好的钢筋网被踩得乱七八糟,不好修正,这时应由混凝土工随打随垫才对。
负筋支座有负筋,是相对而言的,一般应该是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负弯矩的钢筋,俗称担担筋。一般结构构件受力弯矩分正弯矩和负弯矩,抵抗负弯矩所配备的钢筋称为负筋,一般指板、梁的上部钢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构造钢筋习惯上也称为负筋。当梁、板的上部钢筋通长时,大家也习惯地称之为上部钢筋。架立筋以前的架立筋与现在的架立筋,其意义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前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纵筋,现在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中间连接负弯矩筋的连接筋,在复合箍筋的内上角处,其非抗震搭接长度为150mm。主筋主筋以前是指梁的下部纵筋,板的下部纵筋,柱的立筋,楼梯板的下部纵筋,主筋的名称已经过时,内容已经变得含糊不清,今已减少了这样的称呼。
弯起筋自从推广《平法》以来,弯起筋已经很少采用,但在个别的设计中依然可见,其要点是弯起角度,斜长的计算和减延伸率。腰筋腰筋包括两种,构造腰筋和抗扭腰筋,不同点是作用不一样,构造腰筋用G打头,抗扭腰筋用N打头,构造腰筋的锚固长度为15d,抗扭腰筋的锚固长度与下部纵筋相同。腰筋位置的计算,是以该梁所含板的下皮到梁的下部第一排纵筋之间均分间距,而不是按梁的上下纵筋之间来分或按梁高来分。负弯矩筋一般框架梁端部负弯矩筋的锚固长度为:0.4laE加15d直角钩。负弯矩筋位于第一排的取1/3净跨度ln,位于第二排的取1/4净跨度ln,但是其值要取左右两个跨度值之大的应用,这是理解负弯矩筋的关键点。梁下部纵筋框架梁下部纵筋,即以前所指的主筋,是钢筋作用的重点,其锚固长度是0.4laE加15d直角钩,非框架梁的下部纵筋的锚固长度是12d,满足12d可不做弯钩。箍筋箍筋计算应以内皮尺寸为准,这样不易出错。箍筋的弯钩角度和弯钩长度分抗震与非抗震,框架与非框架。非抗震又非框架的梁柱箍筋,可以执行以前的现定,钩长按直径6;8;10分别取50mm;60mm;70mm,可不做135度角,即可以做成90度弯钩。这一说法有待探讨。框架和抗震用的梁柱箍筋必须执行《平法》,必须做成135度的弯钩。
框架和抗震用的梁柱箍筋,其钩长为10d与75mm中之大值。即如箍筋直径为6mm,钩长为75mm,直径为8mm钩长为80mm,直径为10mm,钩长为100mm,依此类推。箍筋按内皮尺寸下料时应加延伸率,加3d较准。复合箍筋复合箍筋分重叠复合与大小复合,现在要求大箍套小箍,不提倡重叠复合,但是,重叠复合也有其应用的场合与好处。按内皮尺寸,首先减去下角主筋的两个半径,再除以主筋之间的空数之后再乘以所要箍住主筋的空数,最后再加上主筋的两个半径。注意空数的空是多音字,在此所用的是4声是空格的空,不是1声空间的空,是段的意思。
箍筋加密在框架及有抗震要求的梁柱中,凡在受拉纵筋绑扎搭接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
在框架柱中,在底层的基础顶面及嵌固部位之上的柱净高度的下1/3内须加密,在除底层下部外,底层上部和以上各层的柱净高度的1/6内及不小于500mm的范围内的箍筋要加密。框架柱箍筋在穿越各梁板中均要加密。在梁中,箍筋加密区位于受剪力最大处,在梁端支座里皮50mm处起往梁中间方向算。在框架梁中,分抗震强度等级一级和二至四级来决定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分2倍梁高和1.5倍梁高两个数值,最小不得小于500mm。在主次梁交叉处的主梁上,有附加箍筋也需加密,单侧加密区的计算从距次梁边的50mm处算起,一个次梁宽度加上一个主次梁底皮的高差。其加密值为箍筋直径的8d,且不大于100mm。吊筋吊筋的全高度应设置到主梁的最下层纵筋处或者二排纵筋处。吊筋的上平直部分的长度为其直径的20d。吊筋的下平直部分的长度为次梁宽加两个50mm。吊筋的斜长按梁高,当梁高小于800时为45度角,当梁高等于或大于800时为60度角。45度角时,用其直角边乘以根号2,即乘以1.414系数,当为60度角时,用其直角长边乘以1.155系数。吊筋下料时需减延伸率。筋又叫小拉钩,其钩长与弯钩角度同箍筋的弯钩。拉筋必须钩住箍筋并紧靠梁或柱的纵筋。柱内复合箍筋可全部采用拉筋。梁中拉筋间距一般为箍筋间距的2倍,一般为400mm。梁中拉筋多于两排时,其位置应上下相互错开。拉筋的计算不同于箍筋,应按内皮尺寸计算,按箍筋内皮尺寸再加上两个箍筋直径才对。板主筋板主筋的锚固长度为直径的5d,且不小于板厚。板主筋的第一根起算位置是,距梁边上下纵筋连线1/2板主筋间距。板主筋间距过密时,可以跳绑,即绑扎梅花扣。但板边的两排必须绑扎全扣。
板扣筋板扣筋的直角钩只减上边保护层,通常减20mm,下边可直接立在模板上。
板扣筋在重叠时,有一个绑扎次序问题是必须注意的,同绑扎梁钢筋一样,先绑扎主梁方向的后绑扎次梁方向的,这样才不至于使扣筋加高一层,造成上边的保护层减小或者没有了。搭接位置主要是指绑扎搭接,关于搭接位置,各种构件各有各的要求,不可一概而论。有些重要构件,当受力纵筋直径超过规定值,16或22或25或28时,就不允许绑扎搭接而只许机械连接,甚至不允许出现连接点。钢筋在各构件中各部位的物理作用,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受拉作用,其次起受剪作用,受剪其实是受拉的一种变形,再次起受扭作用。钢筋的接头,是这根钢筋的薄弱点,往坏处想,便是危险点或者是事故点,所以要格外加小心,要注意,要把这个不良点放在不吃劲的地方。钢筋的接点,一不能放在受拉最大处,二不能放在受剪处,三不能放在受扭最大处。正弯矩梁的净跨度中段下部三分之一是受拉最大部位,越*近跨中受拉力越大;净跨度距支座的三分之一区段内是受剪最大部位而且越*近支座受剪力越大;净跨度下部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间*近支座这两小段受拉力最小受剪力也最小,所以这里被确定为连接区,跨中上部受拉力最小,也被确定为连接区。负弯矩梁即反梁的受力道理与此相反,遇到反梁,您就倒过来思索,在脑子里过电影,便一目了然,如101-3《筏型基础》里面的基础梁则是。在连接区,如果只有两根纵筋,我想可以把搭接头设在同一区段内,把锚固长度乘以1.6系数,即按100%接头面积百分率来取,如果超过4根筋,最好是隔一搭一或隔三搭一,搭接修正系数取1.4或1.2。至于柱子钢筋的搭接部位,首先区分是什么柱,对于框架柱,要执行101-1图集,只要是“非连接区”,便可搭接。非连接区便是箍筋的加密区,在底层,不一定是一层有可能是地下室,柱净高度下部三分之一,在底层柱净高度上部的六分之一及以上各层柱净高度*近上下两头的六分之一不小于500mm范围,都是箍筋加密区也是非连接区。箍筋加密区等于非连接区是柱子偏心受拉力的集中处,钢筋连接点是薄弱处,所以这两处不可共存,文字理论之要领其实也很简单。至于构造柱和普通柱,搭接位置就在嵌固部位之上,不适用于101图集。
剪力墙钢筋的搭接与众不同,竖向钢筋的搭接分两种类型,一二级抗震和钢筋直径大于28时的搭接头需要错开,中间隔500mm;三四级抗震和钢筋直径小于28时的搭接头可在同一区段内,搭接长度均为锚固长度的1.2倍。、
范文四:钢筋平法标注 23:32平法标注法---梁(03g101 平面标注法)一、箍筋表示方法: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一、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二、 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三、 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四、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五、 标注示例:KL7(3)300×700 Y500×250φ10@100/200(2) 2Φ25N4Φ18(-0.100)4Φ25
□———————————□———————□———————————□4Φ25
4Φ25300×700N4φ10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
范文五:将梁钢筋输入方法以及原位标注教程复制和截图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梁钢筋输入方法总原则1、当梁的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有矛盾时,则原位标注取值优先;2、梁上部钢筋出现多排钢筋信息时的排序为从上往下排序;下部钢筋、加腋钢筋出现多排钢筋信息时的排序为从下往上排序。3、基础梁上部钢筋、加腋钢筋出现多排钢筋信息时的排序为从上往下排序;下部钢筋出现多排钢筋信息时的排序为从下往上排序。4、除梁箍筋外,其余纵筋均支持不同的钢筋信息用“+”连接。集中标注上部通长钢筋格式1:【[数字-数字]】【(架立筋)】;中括号中的跨信息及架立筋可以不输入 例如:2B25+(2B12)格式2:【[数字-数字]】;不同钢筋信息用“+”连接;不同排数用“/”隔开;中括号中的跨信息可以不输入 例如:4B25格式3:【[数字-数字]】;不同钢筋信息用“+”连接;不同排数用“/”隔开;中括号中的跨信息可以不输入 例如:1-2B25。 下部通长钢筋格式1:【[数字-数字]】;不同钢筋信息用“+”连接;不同排数用“/”隔开;中括号中的跨信息可以不输入 例如:4B25侧面纵筋(侧面通长筋)格式1:【G或N】【[数字-数字]】;不输入G或N时,默认为按侧面构造钢筋计算;中括号中的跨信息可以不输入 例如:4B12或N4B12;4B12[1-5]格式2:【G或N】【[数字-数字]】;不输入G或N时,默认为按侧面构造钢筋计算;每侧数量按梁高-2倍保护层-2倍侧面筋间距之后的净高度计算。中括号中的跨信息可以不输入。 例如:GB12@200箍筋格式1:; 例如:A8-100/200(4);格式2:;主要处理加密箍筋肢数与非加密箍筋肢数不同的设计方式。在肢数属性中取加密区的箍筋肢数; 例如:A8-100(6)/200(4);格式3:;主要处理指定加密箍筋数量的设计方式。 例如:13A8-100/200(4);格式4:;主要处理指定加密箍筋数量且肢数与非加密不同的设计方式。 在肢数属性中取加密区的箍筋肢数; 例如:13A8-100(4)/200(2);格式5:;主要处理只有一种间距的设计方式。 前面的数量可以不输入;当前面输入了数量时,该数量表示箍筋的排数。 例如:A8-100(4);2A8@150格式6:;主要处理指定箍筋数量的设计方式。 例如:40A8(4);格式7:....;主要处理平法图集基础梁且各部位箍筋肢数不同的设计方式。 在肢数属性中取第一个箍筋信息的箍筋肢数; 例如:9B16-100(5)/12B16-150(4)/B16-200(6);该输入格式表示从梁端到跨内,按输入的间距、数量及肢数依次计算格式8:....;主要处理平法图集基础梁指定各部位箍筋的数量但是各部位箍筋的肢数相同的设计方式。 例如:9B16-100/12B16-150/B16-200(6),该输入格式表示从梁端向跨内,按输入的间距、数量,肢数统一取最后的箍筋信息输入的肢数依次计算;格式9:【数量】【加密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加密和非加密箍筋信息不同时的设计方式。只输入一个肢数时,无论肢数在加密或非加密中,均表示加密和非加密的肢数相同。当输入了不同的箍筋肢数时,在肢数属性中取加密区的箍筋肢数; 例如:A10-100(4)/A8-200(2)或10A10-100(4)/A8-200(2),A10@100(4)/A8@200或A10@100/A8@200(4);该输入格式表示:“/”前的为加密区箍筋信息,“/”后表示非加密箍筋信息;格式10:【级别+直径+间距+肢数+布置范围】;【.....】;【.....】;主要处理同一跨梁内不同范围的箍筋信息;箍筋按绘制梁的方向从左至右的原则布置;两端的布置范围包含起步距离。在肢数属性中取第一个箍筋信息的箍筋肢数; 拉筋格式1:【排数】【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不输入排数按照侧面纵筋的排数计算;不输入间距时按照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计算。 例如:A8@100/200或3A8@100;或A8原位标注注:左支座、右支座、跨中、下部纵筋、加腋钢筋出现不同排时可以用“/”隔开。 最多支持5个“/”;不同信息用“+”连接上部钢筋支座负筋格式1: 例如:4B25格式2:
例如:6B25 4/2;4B25+2B20 4/2或4B25/2b20;格式3:; 例如:4B25-3500;格式4:;长度可以输入表达式: 表达式中包含L(梁跨长)、Ln(梁净跨长)、hc(支座截面)、la(锚固)、li(搭接)、hb(梁高)、ha(梁宽)的代码,可以使用“+”“*”连接符和max、min函数,且支持多排数输入,最多可以输入5个“/”。 例如:6B25 4/2-;4B25/2b20-或16B25 6/4/4/2-00/2500;跨中钢筋格式1:【+(架立筋)】;不同排数用“/”隔开; 例如:2B25+(2B12)格式2:【+(架立筋)】;不同排数用“/”隔开; 例如:2-2B25+(2B12)下部钢筋格式1:; 例如:4B25或6B25 2/4格式2: ; 例如:6B25 (-2)/4;或6B25 2(-2)/4;或4B25+2B20(-2)/5b25;侧面原位标注格式1:【G或N】;不输入G或N时,默认为按侧面构造钢筋计算; 例如:G4A12或N4B18格式2:【G或N】;每侧数量按梁高-2倍保护层-2倍侧面筋间距之后的净高度计算; 例如:GB12@200吊筋格式:数量直径【/数量直径…【/数量直径…】…】 说明 不同位置的次梁吊筋信息可以使用“/”隔开。 例如:2B20或2B20/2B18。次梁加筋格式1:数量。 例如:6;格式2:数量直径{(肢数)} 例如:6A10;6A8/6A10,或4A8(4)/4A10(4)。 不同位置的次梁加筋可以使用“/”隔开。 表示次梁两侧共增加的箍筋数量,箍筋的信息和长度与梁一致。 表示按照次梁两侧共增加钢筋信息,钢筋信息按照输入的标准。当肢数没有输入时,按照梁的箍筋肢数处理。 加腋钢筋格式1:;不同直径用“+”连接;多排时用“/”隔开 ,最多支持五个“/”。 当左右端加腋钢筋信息不同时用“;”隔开。没有分号隔开时表示左右端配筋相同。 例如:4B25 2B25+2B20 6B25 2/4 4B25;4B22 2B20/4B22其它箍筋格式1: 例如:28B14格式2:【排数】;数量沿梁跨度同箍筋的数量计算等同。 例如:4B12@100/200肢数格式1:;
范文六:幻灯片1第一部分
钢筋专业知识? 第一单元 基本知识 及相关概念 ? 第二单元 平法识图(03G101) ? 第三单元 钢筋算法幻灯片21.1一般知识1、钢筋种类:1.1 按照生产条件的不同分为:热轧钢筋 、冷拉钢筋 、热处理钢筋 、冷拔低碳钢丝 等。1.1.1 热轧钢筋(普通钢筋)按照强度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 (Ⅰ、Ⅱ、Ⅲ、Ⅳ是罗马字母,读一、二、三、四)。表示符号:1.1.2 冷拉钢筋(预应力钢筋)表示符号:2.1 按照外形一般分为:圆钢和螺纹钢幻灯片3钢筋一般表示法(钢筋信息)二级钢筋 一级钢筋幻灯片41.2钢筋一般表示法(图例)幻灯片5预应力钢筋表示法幻灯片6钢筋涉及概念幻灯片7? 混凝土保护层:?
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表面到截面边缘的垂直距离。作用有三:减少砼开裂后纵向钢筋的锈蚀、高温时使钢筋的温度上升减缓、使纵筋与砼有较好的粘结。幻灯片8 ? 锚固:为了使钢筋不被拔出就必须有一定的埋入长度使得钢筋能通过粘结应力把拉拔传递给砼,此埋入长度即为锚固。最小锚固长度:La;抗震锚固长度:Lae幻灯片9? 弯钩:为了保证可靠粘结与锚固光圆钢末端做成的弯钩,有90、135、 180 度。 ? 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时外侧伸长,内侧缩短,轴线长度不变。因弯曲处形成圆弧而量尺寸又是延直线外,量外包尺寸,因此弯曲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两者之间的差值 叫弯曲调整值。? 搭接:钢筋长度不够需要接长所发生的驳接,有绑扎搭接、焊接、机械连接。幻灯片10钢筋绑扎搭接幻灯片11幻灯片12钢筋搭接图样幻灯片13常见钢筋混凝土构件? 梁 ? 柱? 板?
o基础幻灯片14梁分类? 框架梁 ? 屋面框架梁 ? 非框架梁 ? 悬挑梁幻灯片15关于平法的识图及配筋构造幻灯片16梁内钢筋说明幻灯片17幻灯片18幻灯片19幻灯片20幻灯片21幻灯片22标注说明? 上图集中标注:? KL2(2A)中KL2为梁名称,2A表示两跨有一端悬臂;? Ф8@100/200(2)表示箍筋是一级钢直径是8加密区间
距为100非加密区为200,肢数为2;? 2Φ25表示2根二级、直径是25的通长筋;*4Φ10表示四 根一级、直径是10的腰筋; ? (4 Φ 12)表示4根一级、直径是12的架立筋; ? (-0.100)表示梁顶标高; ? 原位标注:? 2Φ25+2Φ22表示该处钢筋总信息为2根直径是25的加上2根直径是22的。 ? 6Φ25 4/2表示6根钢筋上排有4根下排有2根幻灯片23柱幻灯片24幻灯片25幻灯片26箍筋:保证纵向钢筋的位置正确,又防止纵向钢筋压曲,从而提高柱承载能力。在构件中,箍筋应做成封闭式。柱中的箍筋一般仅按构造要求配置: (1)、柱是一种受压构件,在承受荷载时,由于“长细比”影响,纵向钢筋可能过早地被压弯屈而丧失承载能力,因此,利用箍筋将它们围住,以改善抗弯曲条件。 (2)、配置箍筋,使柱的钢筋形成一个完整的骨架,与纵向钢筋互相联系,满足施工的要求。幻灯片27? 单块板幻灯片29? 连续板幻灯片30异形板 幻灯片31板内钢筋说明幻灯片32幻灯片33剪力墙涉及相关概念暗柱 端柱暗梁 连梁幻灯片34剪力墙钢筋类型竖向钢筋:剪力墙身竖直方向设置的用于抗弯的钢筋。幻灯片35水平钢筋:剪力墙身水平方向设置的用于抗剪的钢筋。幻灯片36洞口加筋幻灯片37楼
梯A型(一跑楼梯)B型(有低端平板一跑楼梯)C型(有低端平板一跑楼梯)D型(有低端和高端平板一跑楼梯) 幻灯片38幻灯片39幻灯片40幻灯片41幻灯片42钢筋计算幻灯片43梁钢筋的计算上通筋:跨长和-左边支座的右半边-右边支座左半边+锚固*2:箍筋(根数): 【L(净跨)-50*2】/箍筋间距
1幻灯片44左边支座上部负筋:1、上排:L(净跨)/3+锚固 2、下排: L(净跨)/4+锚固
右边支座上部负筋:1、上排:L(净跨)/3+锚固 2、下排: L(净跨)/4+锚固中间支座上部负筋: 1、上排:L(净跨)/3+ L(净跨)/3+支座宽2、下排: L(净跨)/4+ L(净跨)/4+支座宽【注:L (净跨) 为该支座相邻两跨跨长值大者】幻灯片45下部纵筋:跨长-左边支座的右半边-右边支座左半边+左边锚固+右边锚固吊筋:次梁宽+50*2+2*【梁高-2*砼保护层】/SIN 45 +2*20*D幻灯片46架立筋:净跨长- L(净跨)/3【左边支座】- L(净跨)/3【右边支座】+搭接*2幻灯片47悬臂梁钢筋计算下图钢筋形式:全跨长-砼保护层-右支座+下弯长度+锚固长度下弯长度:梁高-2*砼保护层+次梁宽-砼保护层+50+斜长+锚固值幻灯片48柱钢筋的计算基础插筋:基础层高+上层上层非连接区长度+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砼保护层(35)幻灯片49中间层纵筋:层高-非连接
区长度+上层非连接区长度+搭接长度幻灯片50顶层柱纵筋(中柱):层高-梁高-非连接区长度+锚固长度 锚固长度:梁高-砼保护层+12d 幻灯片51顶层柱纵筋(角柱、边柱):层高-梁高-上层非连接区长度+顶层锚固长度幻灯片52插筋:与上层钢筋的搭接长度+非搭接区长度+伸入下层的锚固长度 幻灯片53箍筋(根数): 【L(净跨)-50*2】/箍筋间距
1幻灯片54板钢筋计算底部受力筋:标注长度+2*弯钩长度(一级钢时) 上图单块板钢筋根数:【板宽-上轴线到梁边距离-下轴到梁边距离-2*50】/间距 + 1 幻灯片55负筋:标注长度+左弯折长度+右弯折长度 幻灯片56剪力墙钢筋计算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墙端为端柱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长度水平钢筋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墙端为暗柱墙身钢筋 根数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基础层 竖向钢筋 长度中间层 根数端柱纵筋墙柱暗柱箍筋箍筋 顶层暗梁 纵筋顶层墙柱连梁中间层幻灯片57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 长度:? 墙端为暗柱时:?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墙长-2*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2*保护层+弯折?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墙长- 2*保护层+0.65*2Lae? 内侧钢筋=墙长- 2*保护层+弯折? 根数:层高-2*50/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幻灯片58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 长度:? 墙端为端柱时:?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墙长- 2*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墙长- 2*保护层+0.65*2Lae?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根数=层高-2*50 /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幻灯片59墙身水平筋计算总结:? 无论墙身转角为直角、丁直角、十字角甚至斜交角,墙身水平钢筋的长度计算只区分墙端为端柱还是暗柱,总的来说就是墙身端为暗柱时,水平钢筋算墙长;墙端为端柱时,水平钢筋算净长+锚固。幻灯片60墙身竖向钢筋? 长度? 基础层,需要增加插筋。? 中间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 顶层=净高+锚固? 根数=墙净长-2*50 /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幻灯片61墙身拉筋? 长度=墙厚-2*保护层+弯钩? 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水平方向间距*竖向间距。幻灯片62暗(端)柱钢筋:? 纵筋? 基础层,需要输入插筋(格式同墙向竖向钢筋)? 中间层=层高+伸入上层的长度? 顶层=净高+锚固? 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箍筋:自由组合幻灯片63暗梁? 暗梁随墙走,故其钢筋计算很简单? 纵筋=暗梁净长+锚固? 箍筋幻灯片64连梁? 纵筋? 顶层连梁,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 中间层连梁,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 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幻灯片1第一部分
钢筋专业知识? 第一单元 基本知识 及相关概念 ? 第二单元 平法识图(03G101) ? 第三单元 钢筋算法幻灯片21.1一般知识1、钢筋种类:1.1 按照生产条件的不同分为:热轧钢筋 、冷拉钢筋 、热处理钢筋 、冷拔低碳钢丝 等。1.1.1 热轧钢筋(普通钢筋)按照强度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 (Ⅰ、Ⅱ、Ⅲ、Ⅳ是罗马字母,读一、二、三、四)。表示符号:1.1.2 冷拉钢筋(预应力钢筋)表示符号:2.1 按照外形一般分为:圆钢和螺纹钢幻灯片3钢筋一般表示法(钢筋信息)二级钢筋 一级钢筋幻灯片41.2钢筋一般表示法(图例)幻灯片5预应力钢筋表示法幻灯片6钢筋涉及概念幻灯片7? 混凝土保护层:?
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表面到截面边缘的垂直距离。作用有三:减少砼开裂后纵向钢筋的锈蚀、高温时使钢筋的温度上升减缓、使纵筋与砼有较好的粘结。幻灯片8 ? 锚固:为了使钢筋不被拔出就必须有一定的埋入长度使得钢筋能通过粘结应力把拉拔传递给砼,此埋入长度即为锚固。最小锚固长度:La;抗震锚固长度:Lae幻灯片9? 弯钩:为了保证可靠粘结与锚固光圆钢末端做成的弯钩,有90、135、 180 度。 ? 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时外侧伸长,内侧缩短,轴线长度不变。因弯曲处形成圆弧而量尺寸又是延直线外,量外包尺寸,因此弯曲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两者之间的差值 叫弯曲调整值。? 搭接:钢筋长度不够需要接长所发生的驳接,有绑扎搭接、焊接、机械连接。幻灯片10钢筋绑扎搭接幻灯片11幻灯片12钢筋搭接图样幻灯片13常见钢筋混凝土构件? 梁 ? 柱? 板?
o基础幻灯片14梁分类? 框架梁 ? 屋面框架梁 ? 非框架梁 ? 悬挑梁幻灯片15关于平法的识图及配筋构造幻灯片16梁内钢筋说明幻灯片17幻灯片18幻灯片19幻灯片20幻灯片21幻灯片22标注说明? 上图集中标注:? KL2(2A)中KL2为梁名称,2A表示两跨有一端悬臂;? Ф8@100/200(2)表示箍筋是一级钢直径是8加密区间
距为100非加密区为200,肢数为2;? 2Φ25表示2根二级、直径是25的通长筋;*4Φ10表示四 根一级、直径是10的腰筋; ? (4 Φ 12)表示4根一级、直径是12的架立筋; ? (-0.100)表示梁顶标高; ? 原位标注:? 2Φ25+2Φ22表示该处钢筋总信息为2根直径是25的加上2根直径是22的。 ? 6Φ25 4/2表示6根钢筋上排有4根下排有2根幻灯片23柱幻灯片24幻灯片25幻灯片26箍筋:保证纵向钢筋的位置正确,又防止纵向钢筋压曲,从而提高柱承载能力。在构件中,箍筋应做成封闭式。柱中的箍筋一般仅按构造要求配置: (1)、柱是一种受压构件,在承受荷载时,由于“长细比”影响,纵向钢筋可能过早地被压弯屈而丧失承载能力,因此,利用箍筋将它们围住,以改善抗弯曲条件。 (2)、配置箍筋,使柱的钢筋形成一个完整的骨架,与纵向钢筋互相联系,满足施工的要求。幻灯片27? 单块板幻灯片29? 连续板幻灯片30异形板 幻灯片31板内钢筋说明幻灯片32幻灯片33剪力墙涉及相关概念暗柱 端柱暗梁 连梁幻灯片34剪力墙钢筋类型竖向钢筋:剪力墙身竖直方向设置的用于抗弯的钢筋。幻灯片35水平钢筋:剪力墙身水平方向设置的用于抗剪的钢筋。幻灯片36洞口加筋幻灯片37楼
梯A型(一跑楼梯)B型(有低端平板一跑楼梯)C型(有低端平板一跑楼梯)D型(有低端和高端平板一跑楼梯) 幻灯片38幻灯片39幻灯片40幻灯片41幻灯片42钢筋计算幻灯片43梁钢筋的计算上通筋:跨长和-左边支座的右半边-右边支座左半边+锚固*2:箍筋(根数): 【L(净跨)-50*2】/箍筋间距
1幻灯片44左边支座上部负筋:1、上排:L(净跨)/3+锚固 2、下排: L(净跨)/4+锚固
右边支座上部负筋:1、上排:L(净跨)/3+锚固 2、下排: L(净跨)/4+锚固中间支座上部负筋: 1、上排:L(净跨)/3+ L(净跨)/3+支座宽2、下排: L(净跨)/4+ L(净跨)/4+支座宽【注:L (净跨) 为该支座相邻两跨跨长值大者】幻灯片45下部纵筋:跨长-左边支座的右半边-右边支座左半边+左边锚固+右边锚固吊筋:次梁宽+50*2+2*【梁高-2*砼保护层】/SIN 45 +2*20*D幻灯片46架立筋:净跨长- L(净跨)/3【左边支座】- L(净跨)/3【右边支座】+搭接*2幻灯片47悬臂梁钢筋计算下图钢筋形式:全跨长-砼保护层-右支座+下弯长度+锚固长度下弯长度:梁高-2*砼保护层+次梁宽-砼保护层+50+斜长+锚固值幻灯片48柱钢筋的计算基础插筋:基础层高+上层上层非连接区长度+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砼保护层(35)幻灯片49中间层纵筋:层高-非连接
区长度+上层非连接区长度+搭接长度幻灯片50顶层柱纵筋(中柱):层高-梁高-非连接区长度+锚固长度 锚固长度:梁高-砼保护层+12d 幻灯片51顶层柱纵筋(角柱、边柱):层高-梁高-上层非连接区长度+顶层锚固长度幻灯片52插筋:与上层钢筋的搭接长度+非搭接区长度+伸入下层的锚固长度 幻灯片53箍筋(根数): 【L(净跨)-50*2】/箍筋间距
1幻灯片54板钢筋计算底部受力筋:标注长度+2*弯钩长度(一级钢时) 上图单块板钢筋根数:【板宽-上轴线到梁边距离-下轴到梁边距离-2*50】/间距 + 1 幻灯片55负筋:标注长度+左弯折长度+右弯折长度 幻灯片56剪力墙钢筋计算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墙端为端柱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长度水平钢筋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墙端为暗柱墙身钢筋 根数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基础层 竖向钢筋 长度中间层 根数端柱纵筋墙柱暗柱箍筋箍筋 顶层暗梁 纵筋顶层墙柱连梁中间层幻灯片57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 长度:? 墙端为暗柱时:?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墙长-2*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2*保护层+弯折?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墙长- 2*保护层+0.65*2Lae? 内侧钢筋=墙长- 2*保护层+弯折? 根数:层高-2*50/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幻灯片58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 长度:? 墙端为端柱时:?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墙长- 2*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墙长- 2*保护层+0.65*2Lae?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根数=层高-2*50 /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幻灯片59墙身水平筋计算总结:? 无论墙身转角为直角、丁直角、十字角甚至斜交角,墙身水平钢筋的长度计算只区分墙端为端柱还是暗柱,总的来说就是墙身端为暗柱时,水平钢筋算墙长;墙端为端柱时,水平钢筋算净长+锚固。幻灯片60墙身竖向钢筋? 长度? 基础层,需要增加插筋。? 中间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 顶层=净高+锚固? 根数=墙净长-2*50 /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幻灯片61墙身拉筋? 长度=墙厚-2*保护层+弯钩? 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水平方向间距*竖向间距。幻灯片62暗(端)柱钢筋:? 纵筋? 基础层,需要输入插筋(格式同墙向竖向钢筋)? 中间层=层高+伸入上层的长度? 顶层=净高+锚固? 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箍筋:自由组合幻灯片63暗梁? 暗梁随墙走,故其钢筋计算很简单? 纵筋=暗梁净长+锚固? 箍筋幻灯片64连梁? 纵筋? 顶层连梁,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 中间层连梁,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 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
范文七:第一部分 钢筋专业知识o 第一单元 基本知识 及相关概念 o 第二单元 平法识图(03G101) o 第三单元 钢筋算法1.1一般知识1、钢筋种类:1.1 按照生产条件的不同分为:热轧钢筋 、冷拉钢筋 、热处理钢筋 、冷拔低 碳钢丝 等。 1.1.1 热轧钢筋(普通钢筋)按照强度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 (Ⅰ、 Ⅱ、Ⅲ、Ⅳ是罗马字母,读一、二、三、四)。表示符号:1.1.2 冷拉钢筋(预应力钢筋)表示符号:2.1 按照外形一般分为:圆钢和螺纹钢钢筋一般表示法(钢筋信息)二级钢筋一级钢筋1.2钢筋一般表示法(图例)预应力钢筋表示法钢筋涉及概念?混凝土保护层: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表面到截面边缘的垂直距离。作用 有三:减少砼开裂后纵向钢筋的锈蚀、高温时使钢筋的温度 上升减缓、使纵筋与砼有较好的粘结。?锚固:为了使钢筋不被拔出就必须有一定的埋入长度使得钢筋能通过粘结应力把拉拔传递给砼,此埋 入长度即为锚固。最小锚固长度:La;抗震锚固长度:Lae?弯钩:为了保证可靠粘结与锚固光圆钢末端做成的弯钩,有90、135、 180 度。?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时外侧伸长,内侧缩短,轴线长度不变。因弯曲处形成圆弧而量尺寸又是延直线 外,量外包尺寸,因此弯曲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 尺寸,两者之间的差值 叫弯曲调整值。?搭接:钢筋长度不够需要接长所发生的驳接,有绑扎搭接、焊接、机械连接。钢筋绑扎搭接钢筋搭接图样常见钢筋混凝土构件o梁 o柱 o板 o剪力墙 o楼梯 o基础梁分类o o o o 框架梁 屋面框架梁 非框架梁 悬挑梁关于平法的识图及配筋构造(梁净长)1/3 (梁净长)1/4
22 4/2 2 16 10-200(2) A 250 6 22 4/2 6 22 2/4 KL4(3A) B
6 22 4/2 2 20 C 250 6 22 4/2 7 20 3/4 D
22 4/2 150 KL4(3A)250*700 2 22 (梁净长)1/3 8-100/200(2) (梁净长)1/4 (梁净长)1/3 (梁净长)1/4 (梁净长)1/3 (梁净长)1/4上部贯通筋 2 22悬臂梁上部上排钢筋 2 22中间支座负筋(上排) 22 2端支座负筋(上排) 22 2悬臂梁上部下排钢筋 2 22中间支座负筋(下排) 22 2端支座负筋(上排) 22 2梁上部钢筋2 16悬臂端下部钢筋2 22(1跨下部钢筋_上排) 4 22(1跨下部钢筋_下排) 锚固长度2 20(2跨下部钢筋)3 20(3跨下部钢筋_上排) 4 20(3跨下部钢筋_下排)锚固长度锚固长度 锚固长度 梁下部钢筋梁内钢筋说明标注说明上图集中标注:o KL2(2A)中KL2为梁名称,2A表示两跨有一端悬臂; o Ф8@100/200(2)表示箍筋是一级钢直径是8加密区间 距为100非加密区为200,肢数为2; o 2Φ25表示2根二级、直径是25的通长筋;*4Φ10表示四 根 一级、直径是10的腰筋; o (4 Φ 12)表示4根一级、直径是12的架立筋; o (-0.100)表示梁顶标高;原位标注:o 2Φ25+2Φ22表示该处钢筋总信息为2根直径是25的加上2 根直径是22的。 o 6Φ25 4/2表示6根钢筋上排有4根下排有2根柱锚固长度2J 2b>=35d;>=5001b层高1J >=500 >=hc >=hn/6 基础顶面电渣压力焊基础高梁高梁高箍筋:保证纵向钢筋的位置正确,又防止纵 向钢筋压曲,从而提高柱承载能力。在构件 中,箍筋应做成封闭式。 柱中的箍筋一般仅按构造要求配置: (1)、柱是一种受压构件,在承受荷载时 ,由于“长细比”影响,纵向钢筋可能过早 地被压弯屈而丧失承载能力,因此,利用箍 筋将它们围住,以改善抗弯曲条件。 (2)、配置箍筋,使柱的钢筋形成一个完 整的骨架,与纵向钢筋互相联系,满足施工 的要求。522KZ1 650*600 4 22 φ 10@100/200层号 5 4层高 3.6 3.6 3.6 4.2 4.5 4.5 4.5 1.2标高 15.870 12.270 8.670 4.470 -0.03 -4.53 -9.034504 203 2 1 -1 -2 基础底板325 3325150C注:框架柱分边柱角柱、中柱, 顶层锚固长度分别处理。板的分类o 单块板o连续板异形板板内钢筋说明剪力墙涉及相关概念暗柱端柱暗梁连梁剪力墙钢筋类型竖向钢筋:剪力墙身竖直方向设置的用于抗弯的钢筋。水平钢筋:剪力墙身水平方向设置的用于抗剪的钢筋。洞口加筋楼 梯A型(一跑楼梯) B型(有低端平板一跑楼梯)C型(有低端平板一跑楼梯)D型(有低端和高端平板一 跑楼梯)钢筋计算梁钢筋的计算上通筋:跨长和-左边支座的右半边-右边支座左半边+锚固*2:箍筋(根 数): 【L(净跨)-50*2】/箍筋 间距 + 1左边支座上部负筋:1、上排:L(净跨)/3+锚固 2、下排: L(净跨)/4+锚固右边支座上部负筋:1、上排:L(净跨)/3+锚固 2、下排: L(净跨)/4+锚固中间支座上部负筋: 1、上排:L(净跨)/3+ L(净跨)/3+支座宽 2、下排: L(净跨)/4+ L(净跨)/4+支座宽 【注:L (净跨) 为该支座相邻两跨跨长值大者】下部纵筋:跨长-左边支座的右半边-右边支座左半边+左边锚固+右边锚固吊筋:次梁宽+50*2+2*【梁高-2*砼保护层】/SIN 45 +2*20*D架立筋:净跨长- L(净跨)/3【左边支座】- L(净跨)/3【右边支座】+搭接*2悬臂梁钢筋计算 下图钢筋形式:全跨长-砼保护层-右支座+下弯长度+锚固长度下弯长度:梁高-2*砼保护层+次梁宽-砼保护层+50+斜 长+锚固值柱钢筋的计算基础插筋:基础层高+上层上层非连接区长度+搭接长度+ 锚固长度-砼保护层(35)中间层纵筋:层高-非连接 区长度+ 上层非连接区长度+搭接长度顶层柱纵筋(中柱): 层高-梁高-非连接 区长度+锚固长度锚固长度:梁高-砼保护 层+12d顶层柱纵筋(角柱、边柱): 层高-梁高-上层非连 接区长度+顶层锚固长度插筋:与上层钢筋的搭接长 度+非搭接区长度+伸入 下层的锚固长度箍筋(根数):【L(净跨)-50*2】/箍 筋间距 + 1板钢筋计算底部受力筋:标注长度+2*弯 钩长度(一级钢时)上图单块板钢筋根数: 【板宽-上轴线到梁边距离-下轴到梁边距离-2*50】/间距 + 1负筋: 标注长度+左 弯折长度+右弯折 长度剪力墙钢筋计 算长度水平钢筋 墙身钢筋 竖向钢筋 根数 长度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墙端为端柱 墙端为暗柱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基础层 中间层根数 端柱 墙柱 暗柱 暗梁 墙柱 顶层 连梁 中间层 纵筋 箍筋顶层箍筋 纵筋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o 长度:–墙端为暗柱时:o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墙长-2*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2*保护层+弯折暗柱与墙身 相平o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墙长- 2*保护层 +0.65*2Lae –内侧钢筋=墙长- 2*保护层+弯折o 根数:层高-2*50/间距+1(暗梁、 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o 长度:–墙端为端柱时:o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墙长- 2*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 (弯锚、直锚)端柱突出 墙身o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墙长- 2*保护层 +0.65*2Lae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 (弯锚、直锚)o 根数=层高-2*50 /间距+1 (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 设)墙身水平筋计算总结:o 无论墙身转角为直角、丁直角、十字角 甚至斜交角,墙身水平钢筋的长度计算 只区分墙端为端柱还是暗柱,总的来说 就是墙身端为暗柱时,水平钢筋算墙长; 墙端为端柱时,水平钢筋算净长+锚固。墙身竖向钢筋o 长度 –基础层,需要增加插筋。 –中间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 –顶层=净高+锚固 o 根数=墙净长-2*50 /间距+1(墙身竖向钢 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墙身拉筋o 长度=墙厚-2*保护层+弯钩 o 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 (连)梁;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水平 方向间距*竖向间距。暗(端)柱钢筋:o 纵筋 –基础层,需要输入插筋(格式同墙向竖向钢筋) –中间层=层高+伸入上层的长度 –顶层=净高+锚固o 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 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 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o 箍筋:自由组合暗梁o 暗梁随墙走,故其钢筋计算很简 单 –纵筋=暗梁净长+锚固 –箍筋连梁o 纵筋 –顶层连梁,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 –中间层连梁,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 o 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
范文八:“平法”的实质,是把结构设计师的创造性劳动与重复性劳动区分开来。一方面,把结构设计中的重复性部分,做成标准化的节点构造;另一方面,把结构设计中的创造性部分,使用标准化的设计表示法——“平法”来进行设计。从而,达到简化设计的目的。  1 “平法”产生的主要优势及带来的影响分析  平法由于其特殊的实质必然带来结构设计的简单,图纸的大大减少,设计的速度加快,改革的目的达到的主要方面优势,但是,随着这些优势方面而来的,直接是因为图纸的看不懂而给相关工程的施工带来的巨大麻烦。同时,由于施工方面的麻烦直接导致了预算的工作量更大了,并且,在推广“平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例如:不少搞设计的同志运用“平法”的时候不标准、不规范;许多预算人员和施工人员技术素质不高,对“平法”理解得不全面、不正确。这些问题不解决,光有一个“平法”钢筋软件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我们要深刻且理智的明白,任何一项重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必然要伴随一个广泛的群众性的技术普及运动。以前的结构图纸很详细,大家都能看得懂。现在使用了“平法”设计,有很多人看不懂。将来经过技术普及和提高,大家又都能看得懂了。这个“看得懂——看不懂——又看得懂”的过程,就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就是全民族科技水平提高的过程。同时,这也是我们深入学习钢筋平法标准的基本必要性与可行性。  2 学习钢筋平法标注能解决的基本问题分析  对钢筋平法标注进行全面且系统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提升了人们的业务素质和基本技能,也给我们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首先,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很容易碰到框架梁的悬挑端有许多方面的内容进行原位方面的基本标准,但是在这几个问题中包含着一些相关的基本道理以及我们要对于梁的相关悬挑端部分进行原位方面的相关标注。对于这些所有的问题我们都可以使用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钢筋平法进行比较清晰的阐释。我们常说的框架梁的“悬挑端”与一般的“跨”有着截然的不同,换句话而言它是特殊的“跨”,这种所谓的不同之处很大的一个方面还在于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力学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及工程做法方面乃至是框架的桥梁内部之间都有不着比较明显的不同。因而,当我们在对相关的图纸进行一定的标准的时候,我们就要特别注意保证在“悬挑端”有足够信息的原位标注。另外,当我们在进行相关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方面的基本软件的构造过程中,也要在“悬挑端”处做好相应的原位标注。当我们全面完成了对钢筋平法标注的系统阅读与学习之后,我们就可以比较全面的分析出在这些相应的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注意的具体事项,包括其一,在悬挑端的“上部跨中”的位置进行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因为悬挑端的上部纵筋是“全跨贯通”的,所以原位标注在“上部跨中”是应该的。其二,在悬挑端进行下部钢筋的原位标注。悬挑端的下部钢筋为受压钢筋,它只需要较小的配筋就可以了,不同于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受拉钢筋)。换句话说,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不伸到悬挑端内,而伸到端部框架柱外侧然后拐15d的直钩。其三,在悬挑端进行箍筋的原位标注。悬挑端的箍筋不同于框架梁集中标注的箍筋。因为框架梁集中标注的箍筋一般都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设置,例如:采8@100/200(2) 这种格式。而悬挑端的箍筋一般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区别,只有一种间距。其四,在悬挑端进行梁截面尺寸的原位标注。悬挑端一般为“变截面”构造,例如,梁根截面高度为700,而梁端截面高度为500,设梁宽300,则其截面尺寸的原位标注为:300*700/500。在软件操作中,则把它标注在原位标注的“截面尺寸”一栏中。  其次,在我们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即许多工程设计都会采用“大跨度”的框架梁模式,例如一个单跨跨度大于10米,这样的框架梁一个单跨的净跨长度就会超出钢筋的定尺长度,此时,钢筋的连接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如何进行钢筋连接的问题,在对钢筋平法标注进行深入学习后也能得到一个比较全面满意的解答,即其一,对于“单跨宽度≥定尺长度”的情形,钢筋的连接是不可避免的。其二,施工规范不是禁止钢筋的连接,而是如何保证钢筋连接的可靠性。施工规范指出,钢筋连接要避开箍筋加密区和构件内力(弯矩)最大区。箍筋加密区是明摆着的,可以看得见的,因此也是可以避开的。但是,“弯矩最大区”在施工图上是看不出来的,而且设计师一般也不向施工人员进行“弯矩最大区”的交底。同时,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已经知道,在框架梁的下部难以找到“正弯矩较小”的地区。所以,要想不折不扣地执行“规范”,确实很困难。其三,关键的问题是“钢筋连接的质量”。如果钢筋接头是高质量的,在进行钢筋拉力试验时,被拉断的地方都不在钢筋接头处。陈青来教授在讲课中说过,这样的钢筋接头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应用。陈教授尤其推荐采用“一级机械连接”,国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证明这种机械连接接头是十分可靠的。  最后,对于正常工程施工中许多常见却棘手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做出比较满意的解答,诸如:作为框架梁端支座的框架柱宽度较小不满足0.4LaE我们所需要采取的方式分析我们在学习了钢筋平法标注后就可以简要明白其一,当作为框架梁端支座的“框架柱”宽度较小,不满足0.4LaE时,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因为当柱宽度较小时,纵筋直锚水平段不足 LaE,则把不足部分长度进行弯折。即水平段和直钩长度的总和等于LaE,其二,认为当纵筋直锚水平段不足0.4 LaE,则把LaE-直锚长度的剩余部分进行弯折。也是错误的,即LaE是直锚长度标准。当弯锚时,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应当注意保证直锚水平段≥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度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等于LaE的错误方法。但是,按“等强度或等面积”代换以后,钢筋直径是变小了,但是钢筋根数会变多了,有时候一排钢筋放不下,还得多布置一排钢筋——而每多布置一排钢筋,“内排”的直锚水平段又要缩小“一个钢筋直径以及一个钢筋净距(25mm)”。——这又会带来新的“长度紧张”。因而,当我们认真学习完这套理论,我们就会明白最根本的办法还是从设计上解决问题:把这些“烦恼”解决在设计阶段。即工程设计师们要多想想施工人员的难处,不要把矛盾往下推。  总而言之,工程项目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平时的具体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理论的全面及比较标准的掌握,还是容易存在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与不足,给我们日常的工程建设带来基本的隐患,因而,我们在日常的充实学习过程中,加强对自身的学习与认识十分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要更加用心的学习钢筋平法标注的基本心得并及时进行分享与沟通,让更多的工程设计师们明白这一项先进的理论指导的优势所在继而更好的帮助他们实行我们日常更多的工程建设工作,为中国经济的不断持续向前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滕明清.钢筋平法标准的基本理论分析[J].广东建工,2008.  [2]黄成彤.钢筋平法标准的基本方法与重点问题解析[J].江西工业,2005.
范文九:钢筋平标标注方法“平法”的实质,是把结构设计师的创造性劳动与重复性劳动区分开来。一方面,把结构设计中的重复性部分,做成标准化的节点构造;另一方面,把结构设计中的创造性部分,使用标准化的设计表示法——“平法”来进行设计。从而,达到简化设计的目的。1 “平法”产生的主要优势及带来的影响分析平法由于其特殊的实质必然带来结构设计的简单,图纸的大大减少,设计的速度加快,改革的目的达到的主要方面优势,但是,随着这些优势方面而来的,直接是因为图纸的看不懂而给相关工程的施工带来的巨大麻烦。同时,由于施工方面的麻烦直接导致了预算的工作量更大了,并且,在推广“平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例如:不少搞设计的同志运用“平法”的时候不标准、不规范;许多预算人员和施工人员技术素质不高,对“平法”理解得不全面、不正确。这些问题不解决,光有一个“平法”钢筋软件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要深刻且理智的明白,任何一项重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必然要伴随一个广泛的群众性的技术普及运动。以前的结构图纸很详细,大家都能看得懂。现在使用了“平法”设计,有很多人看不懂。将来经过技术普及和提高,大家又都能看得懂了。这个“看得懂——看不懂——又看得懂”的过程,就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就是全民族科技水平提高的过程。同时,这也是我们深入学习钢筋平法标准的基本必要性与可行性。2 学习钢筋平法标注能解决的基本问题分析对钢筋平法标注进行全面且系统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提升了人们的业务素质和基本技能,也给我们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首先,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很容易碰到框架梁的悬挑端有许多方面的内容进行原位方面的基本标准,但是在这几个问题中包含着一些相关的基本道理以及我们要对于梁的相关悬挑端部分进行原位方面的相关标注。对于这些所有的问题我们都可以使用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钢筋平法进行比较清晰的阐释。我们常说的框架梁的“悬挑端”与一般的“跨”有着截然的不同,换句话而言它是特殊的“跨”,这种所谓的不同之处很大的一个方面还在于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力学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及工程做法方面乃至是框架的桥梁内部之间都有不着比较明显的不同。因而,当我们在对相关的图纸进行一定的标准的时候,我们就要特别注意保证在“悬挑端”有足够信息的原位标注。另外,当我们在进行相关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方面的基本软件的构造过程中,也要在“悬挑端”处做好相应的原位标注。当我们全面完成了对钢筋平法标注的系统阅读与学习之后,我们就可以比较全面的分析出在这些相应的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注意的具体事项,包括其一,在悬挑端的“上部跨中”的位置进行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因为悬挑端的上部纵筋是“全跨贯通”的,所以原位标注在“上部跨中”是应该的。其二,在悬挑端进行下部钢筋的原位标注。悬挑端的下部钢筋为受压钢筋,它只需要较小的配筋就可以了,不同于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受拉钢筋)。换句话说,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不伸到悬挑端内,而伸到端部框架柱外侧然后拐15d的直钩。其三,在悬挑端进行箍筋的原位标注。悬挑端的箍筋不同于框架梁集中标注的箍筋。因为框架梁集中标注的箍筋一般都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设置,例如:采8@100/200(2) 这种格式。而悬挑端的箍筋一般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区别,只有一种间距。其四,在悬挑端进行梁截面尺寸的原位标注。悬挑端一般为“变截面”构造,例如,梁根截面高度为700,而梁端截面高度为500,设梁宽300,则其截面尺寸的原位标注为:300*700/500。在软件操作中,则把它标注在原位标注的“截面尺寸”一栏中。其次,在我们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即许多工程设计都会采用“大跨度”的框架梁模式,例如一个单跨跨度大于10米,这样的框架梁一个单跨的净跨长度就会超出钢筋的定尺长度,此时,钢筋的连接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如何进行钢筋连接的问题,在对钢筋平法标注进行深入学习后也能得到一个比较全面满意的解答,即其一,对于“单跨宽度≥定尺长度”的情形,钢筋的连接是不可避免的。其二,施工规范不是禁止钢筋的连接,而是如何保证钢筋连接的可靠性。施工规范指出,钢筋连接要避开箍筋加密区和构件内力(弯矩)最大区。箍筋加密区是明摆着的,可以看得见的,因此也是可以避开的。但是,“弯矩最大区”在施工图上是看不出来的,而且设计师一般也不向施工人员进行“弯矩最大区”的交底。同时,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已经知道,在框架梁的下部难以找到“正弯矩较小”的地区。所以,要想不折不扣地执行“规范”,确实很困难。其三,关键的问题是“钢筋连接的质量”。如果钢筋接头是高质量的,在进行钢筋拉力试验时,被拉断的地方都不在钢筋接头处。陈青来教授在讲课中说过,这样的钢筋接头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应用。陈教授尤其推荐采用“一级机械连接”,国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证明这种机械连接接头是十分可靠的。最后,对于正常工程施工中许多常见却棘手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做出比较满意的解答,诸如:作为框架梁端支座的框架柱宽度较小不满足0.4LaE我们所需要采取的方式分析我们在学习了钢筋平法标注后就可以简要明白其一,当作为框架梁端支座的“框架柱”宽度较小,不满足0.4LaE时,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因为当柱宽度较小时,纵筋直锚水平段不足 LaE,则把不足部分长度进行弯折。即水平段和直钩长度的总和等于LaE,其二,认为当纵筋直锚水平段不足0.4 LaE,则把LaE-直锚长度的剩余部分进行弯折。也是错误的,即LaE是直锚长度标准。当弯锚时,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应当注意保证直锚水平段≥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度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等于LaE的错误方法。但是,按“等强度或等面积”代换以后,钢筋直径是变小了,但是钢筋根数会变多了,有时候一排钢筋放不下,还得多布置一排钢筋——而每多布置一排钢筋,“内排”的直锚水平段又要缩小“一个钢筋直径以及一个钢筋净距(25mm)”。——这又会带来新的“长度紧张”。因而,当我们认真学习完这套理论,我们就会明白最根本的办法还是从设计上解决问题:把这些“烦恼”解决在设计阶段。即工程设计师们要多想想施工人员的难处,不要把矛盾往下推。总而言之,工程项目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平时的具体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理论的全面及比较标准的掌握,还是容易存在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与不足,给我们日常的工程建设带来基本的隐患,因而,我们在日常的充实学习过程中,加强对自身的学习与认识十分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要更加用心的学习钢筋平法标注的基本心得并及时进行分享与沟通,让更多的工程设计师们明白这一项先进的理论指导的优势所在继而更好的帮助他们实行我们日常更多的工程建设工作,为中国经济的不断持续向前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参考文献[1]滕明清.钢筋平法标准的基本理论分析[J].广东建工,2008.[2]黄成彤.钢筋平法标准的基本方法与重点问题解析[J].江西工业,2005.
范文十:? 钢筋平法标注解释钢筋平法标注平法标注法---梁(03G101 平面标注法)一、箍筋表示方法: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一、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二、 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三、 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四、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五、 标注示例:KL7(3)300×700 Y500×250φ10@100/200(2) 2Φ25N4Φ18(-0.100)4Φ25
4Φ25□—————————— □———————□———————————□
4Φ25300×700N4φ10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钢筋的锚固长度为此构件中的纵筋伸入彼构件内的长度,以彼构件的完整边线起算。如:梁伸入柱中;柱伸入梁中;次梁伸入主梁中;柱伸入基础中;墙或板伸入梁中;等等。锚固长度是图集中的固定值。在《平法》各本图集中均有列表。锚固长度在101-1.3.4图集中总分两种:非抗震与抗震,内容是不同的。
选择锚固长度的前提条件是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抗震等级,然后参照钢筋种类决定。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非框架梁下部纵筋的锚固长度为12d;非框架梁包括:简支梁;连系梁;楼梯梁;过梁;雨蓬阳台梁;但不包括圈梁悬挑梁和基础梁,圈梁悬挑梁和基础梁另有规定。当边柱内侧柱筋顶部和中柱柱筋顶部的直锚长度小于锚固长度时,可向内或向外侧弯12d直角钩。当柱墙插筋的竖直锚固长度小于规定值时,需按照101-3图集32页右下角的表或45页右上角的表加弯直角钩。框架梁上下纵筋及抗扭腰筋和非框架梁上部纵筋的锚固长度为0.4laE
加15d直角钩。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是以锚固长度为先决条件,再根据纵向钢筋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给出3个修正系数来计算。在任何情况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各类构件各有具体要求。
保护层问题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前提条件是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保护层厚度在图纸的结构说明页中均有详细规定。一般情况下,无垫层基础是70mm;有垫层基础是35mm,柱是30mm,梁是25mm,板是20mm,薄板是15mm,图纸中均有具体规定。通常,钢筋工在绑扎大梁时,在梁下部纵筋之下,必须要垫好保护层,合理的保护层材料是混凝土垫块或塑料卡,用大块石子垫也是常有的事,上级允许时,可用25mm的钢筋头垂直垫在主筋下,最好用16或18mm的钢筋头斜着垫在大梁的箍筋下面。圈梁的保护层,一般应由混凝土工随打随垫,因为木工在支模时在圈梁钢筋上行走,事先垫了保护层更加容易跺倒箍筋。板的保护层是最不容易保证的,如果按照合理的混凝土施工规程,钢筋工应当事先把板的钢筋保护层用混凝土垫块或塑料卡垫好,但是,各个工地不一定都是规范的,好多工地,混凝土工以及其它各个工种的人员都在已经绑扎好的钢筋上踩踏,这时,钢筋工完全有理由不给垫保护层,因为保护层垫起之后,更容易使绑扎好的钢筋网被踩得乱七八糟,不好修正,这时应由混凝土工随打随垫才对。
架立筋以前的架立筋与现在的架立筋,其意义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前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纵筋,现在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中间连接负弯矩筋的连接筋,在复合箍筋的内上角处,其非抗震搭接长度为150mm。
主筋主筋以前是指梁的下部纵筋,板的下部纵筋,柱的立筋,楼梯板的下部纵筋,主筋的名称已经过时,内容已经变得含糊不清,今已减少了这样的称呼。
弯起筋自从推广《平法》以来,弯起筋已经很少采用,但在个别的设计中依然可见,其要点是弯起角度,斜长的计算和减延伸率。腰筋腰筋包括两种,构造腰筋和抗扭腰筋,不同点是作用不一样,构造腰筋用G打头,抗扭腰筋用N打头,构造腰筋的锚固长度为15d,抗扭腰筋的锚固长度与下部纵筋相同。腰筋位置的计算,是以该梁所含板的下皮到梁的下部第一排纵筋之间均分间距,而不是按梁的上下纵筋之间来分或按梁高来分。负弯矩筋一般框架梁端部负弯矩筋的锚固长度为:0.4laE加15d直角钩。负弯矩筋位于第一排的取1/3净跨度ln,位于第二排的取1/4净跨度ln,但是其值要取左右两个跨度值之大的应用,这是理解负弯矩筋的关键点。梁下部纵筋框架梁下部纵筋,即以前所指的主筋,是钢筋作用的重点,其锚固长度是0.4laE加15d直角钩,非框架梁的下部纵筋的锚固长度是12d,满足12d可不做弯钩。箍筋箍筋计算应以内皮尺寸为准,这样不易出错。箍筋的弯钩角度和弯钩长度分抗震与非抗震,框架与非框架。非抗震又非框架的梁柱箍筋,可以执行以前的现定,钩长按直径6;8;10分别取50mm;60mm;70mm,可不做135度角,即可以做成90度弯钩。这一说法有待探讨。框架和抗震用的梁柱箍筋必须执行《平法》,必须做成135度的弯钩。
框架和抗震用的梁柱箍筋,其钩长为10d与75mm中之大值。即如箍筋直径为6mm,钩长为75mm,直径为8mm钩长为80mm,直径为10mm,钩长为100mm,依此类推。箍筋按内皮尺寸下料时应加延伸率,加3d较准。复合箍筋复合箍筋分重叠复合与大小复合,现在要求大箍套小箍,不提倡重叠复合,但是,重叠复合也有其应用的场合与好处。按内皮尺寸,首先减去下角主筋的两个半径,再除以主筋之间的空数之后再乘以所要箍住主筋的空数,最后再加上主筋的两个半径。注意空数的空是多音字,在此所用的是4声是空格的空,不是1声空间的空,是段的意思。
箍筋加密在框架及有抗震要求的梁柱中,凡在受拉纵筋绑扎搭接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
在框架柱中,在底层的基础顶面及嵌固部位之上的柱净高度的下1/3内须加密,在除底层下部外,底层上部和以上各层的柱净高度的1/6内及不小于500mm的范围内的箍筋要加密。框架柱箍筋在穿越各梁板中均要加密。在梁中,箍筋加密区位于受剪力最大处,在梁端支座里皮50mm处起往梁中间方向算。在框架梁中,分抗震强度等级一级和二至四级来决定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分2倍梁高和1.5倍梁高两个数值,最小不得小于500mm。在主次梁交叉处的主梁上,有附加箍筋也需加密,单侧加密区的计算从距次梁边的50mm处算起,一个次梁宽度加上一个主次梁底皮的高差。其加密值为箍筋直径的8d,且不大于100mm。吊筋吊筋的全高度应设置到主梁的最下层纵筋处或者二排纵筋处。吊筋的上平直部分的长度为其直径的20d。吊筋的下平直部分的长度为次梁宽加两个50mm。吊筋的斜长按梁高,当梁高小于800时为45度角,当梁高等于或大于800时为60度角。45度角时,用其直角边乘以根号2,即乘以1.414系数,当为60度角时,用其直角长边乘以1.155系数。吊筋下料时需减延伸率。筋又叫小拉钩,其钩长与弯钩角度同箍筋的弯钩。拉筋必须钩住箍筋并紧靠梁或柱的纵筋。柱内复合箍筋可全部采用拉筋。梁中拉筋间距一般为箍筋间距的2倍,一般为400mm。梁中拉筋多于两排时,其位置应上下相互错开。拉筋的计算不同于箍筋,应按内皮尺寸计算,按箍筋内皮尺寸再加上两个箍筋直径才对。板主筋板主筋的锚固长度为直径的5d,且不小于板厚。板主筋的第一根起算位置是,距梁边上下纵筋连线1/2板主筋间距。板主筋间距过密时,可以跳绑,即绑扎梅花扣。但板边的两排必须绑扎全扣。
板扣筋板扣筋的直角钩只减上边保护层,通常减20mm,下边可直接立在模板上。
板扣筋在重叠时,有一个绑扎次序问题是必须注意的,同绑扎梁钢筋一样,先绑扎主梁方向的后绑扎次梁方向的,这样才不至于使扣筋加高一层,造成上边的保护层减小或者没有了。搭接位置主要是指绑扎搭接,关于搭接位置,各种构件各有各的要求,不可一概而论。有些重要构件,当受力纵筋直径超过规定值,16或22或25或28时,就不允许绑扎搭接而只许机械连接,甚至不允许出现连接点。钢筋在各构件中各部位的物理作用,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受拉作用,其次起受剪作用,受剪其实是受拉的一种变形,再次起受扭作用。钢筋的接头,是这根钢筋的薄弱点,往坏处想,便是危险点或者是事故点,所以要格外加小心,要注意,要把这个不良点放在不吃劲的地方。钢筋的接点,一不能放在受拉最大处,二不能放在受剪处,三不能放在受扭最大处。正弯矩梁的净跨度中段下部三分之一是受拉最大部位,越*近跨中受拉力越大;净跨度距支座的三分之一区段内是受剪最大部位而且越*近支座受剪力越大;净跨度下部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间*近支座这两小段受拉力最小受剪力也最小,所以这里被确定为连接区,跨中上部受拉力最小,也被确定为连接区。负弯矩梁即反梁的受力道理与此相反,遇到反梁,您就倒过来思索,在脑子里过电影,便一目了然,如101-3《筏型基础》里面的基础梁则是。在连接区,如果只有两根纵筋,我想可以把搭接头设在同一区段内,把锚固长度乘以1.6系数,即按100%接头面积百分率来取,如果超过4根筋,最好是隔一搭一或隔三搭一,搭接修正系数取1.4或1.2。至于柱子钢筋的搭接部位,首先区分是什么柱,对于框架柱,要执行101-1图集,只要是“非连接区”,便可搭接。非连接区便是箍筋的加密区,在底层,不一定是一层有可能是地下室,柱净高度下部三分之一,在底层柱净高度上部的六分之一及以上各层柱净高度*近上下两头的六分之一不小于500mm范围,都是箍筋加密区也是非连接区。箍筋加密区等于非连接区是柱子偏心受拉力的集中处,钢筋连接点是薄弱处,所以这两处不可共存,文字理论之要领其实也很简单。至于构造柱和普通柱,搭接位置就在嵌固部位之上,不适用于101图集。
剪力墙钢筋的搭接与众不同,竖向钢筋的搭接分两种类型,一二级抗震和钢筋直径大于28时的搭接头需要错开,中间隔500mm;三四级抗震和钢筋直径小于28时的搭接头可在同一区段内,搭接长度均为锚固长度的1.2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筋植筋锚固长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