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法中的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各代表啥意思

投入产出法(向蓉美)【电子书籍下载 epub txt pdf doc 】
书籍作者:
书籍出版: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书籍页数:
书籍ISBN:
书籍人气:
推荐指数:
投入产出法为了便于组织教学和有利于自学,《投入产出法》用一章的篇幅介绍投入产出法的预备知识,包括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内生产总值和矩阵知识。书中绝大部分数例来自中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知识应用于中国实际问题分析。注重培养学生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章后面配有本章小结以及思考与练习题,便于把握本章的学习要点,并通过思考与练习题加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投入产出法》详细阐述了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可以作为经济类和管理类各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广大经济管理人员自学和应用的参考文献。第1章 总论1.1投入产出法概述1.2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发展1.3投入产出分析中的部门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题第2章 投入产出法预备知识2.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概述2.2国内生产总值知识2.3矩阵知识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题第3章 产品投入产出表基本结构和平衡关系3.1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及平衡关系3.2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及平衡关系3.3供给表和使用表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题第4章 基本的投入产出系数及模型4.1直接消耗系数及基本的投入产出模型4.2完全消耗系数和完全需求系数及模型4.3分配系数及模型4.4增加值构成系数及模型4.5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定和求解条件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题第5章 投入产出法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5.1利用一些重要经济参数进行分析5.2宏观经济效益分析5.3两大部类和投资与消费比例分析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题第6章 投入产出法在综合平衡和经济规划中的应用6.1投入产出法在综合平衡中的应用6.2投入产出法在经济规划中的应用6.3投入产出模型在最优规划中的应用6.4投入产出模型在多目标最优规划中的应用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题第7章 投入产出模型在价格分析中的应用7.1社会必要劳动量的测算7.2合理价格的确定及其应用7.3产品价格变动对价格体系的影响分析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题第8章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若干方法论8.1投入产出表的设计8.2投入产出表的编表方法及数据来源8.3直接消耗系数的修订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题第9章 地区投入产出模型9.1地区投入产出分析的必要性和特点9.2地区投入产出表的形式和模型9.3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的作用9.4部门和企业投入产出模型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题附录 中国投入产出表主要参考文献新时代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基于投入产出法的我国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度分析
新时代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基于投入产出法的我国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度分析
文章来源:/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有限公司 服务业中间投入;制造业;融合
  一、引言
  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服务业是近年来国家要求大力发展的产业。发展服务业,一是出于优化产业结构的考虑。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
  然而,一些服务也高度发达国家出现的问题值得我们警醒。比如美国以底特律汽车城的衰亡为代表的产业空心化问题:美国将增加值较低的环节或整个生产过程转移到海外,从而导致产业空心化。[1]有研究认为,第三产业占总体比重超过60%,即构成产业空心化。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鲍莫尔就预见到了服务业“成本病”问题,认为服务业是一种“技术停滞部门”,最终将导致整体经济增长率不断降低。[8]
  而我国东部地区服务业已经显露出“成本病”问题的特征,因此,现在我国在发展服务业的同时,必须就要把服务更多地投入到生产环节中,即让服务业服务于制造业,进行产业融合。[2]这种融合不仅可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也能加速贸易环节流转和资本流通。[3]生产者将部分环节外包给专业化的服务者,只注重于产品的生产,往往能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例如青岛啤酒将自己的运输外包给物流公司,不仅运送成本下降,而且运往外地的速度也大大提高。[4]
  诸如此类的投入到其他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者的生产环节中满足其中间需求的服务,就叫做生产性服务[5]。我们考察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度并试图提出建议,主要就是考察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参与生产的程度,即制造业服务化水平。
  二、方法与数据
  (一)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是研究经济体系中各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赖关系的分析方法,本文就使用投入产出法指标分析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度,主要利用其中两个重要指标:1.直接消耗系数;2.完全消耗系数。
  另外,本文的经验分析中还包含以下指标:1.制造业中服务投入率,指制造业生产中服务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反映制造业服务化程度。2.服务的制造业生产资料比率:某个服务部门作为生产资料中间投入到制造业中的服务量占该服务部门总产出的比率,反映该服务部门(专对制造业)生产资料化的程度。这两种指标曾在程大中2008年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研究中被使用过[6],能很好地分析生产性服务在我国制造业中发挥的作用。
  (二)数据
  本文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投入产出学会提供的年度投入产出表,以及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
  结合文献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生产性服务主要有:物流类,如运输、仓储和配送等;商务类,如内部管理、咨询等;信息服务类,如通讯、商业信息获取等;科研类,如产品研发等;金融类,如银行等。
  而实际上,根据投入产出表,那些没有被划分为生产性服务的服务部门,如教育业等,对制造业生产并非全无贡献,因此我们将所有服务部门一同纳入分析。
  三、三次产业对制造业的投入产出分析
  对投入产出表数据进行处理后我们分别得出年间三次产业对制造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从直接投入来看,在年间,对制造业直接投入最大的是第二产业,数值总体有小幅上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对制造业的直接投入都比较小,且波动不稳定。其中第一产业在年度,投入量连年下降;第三产业对制造业投入量不仅增减不定,而且数值变化范围也较大。
  根据两种消耗系数的分析我们发现:首先,不可忽视的是第二产业对制造业的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都是最大的,制造业生产过程中资料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其次,第一产业对制造业的投入一直量小但总体比较稳定。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市场对农副产品加工产品的需求比较稳定(如乳制品等)。第三,我们发现第三产业对制造业的投入有非常大的且不规律的波动,可以观察到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的直接消耗分别在1992年、2002年达到峰值;而完全消耗则与之对应。
  图1第三产业对制造业的直耗系数与完耗系数
  中国在2001年11月加入WTO,因此我们认为2002年的峰值可能与此相关,因为WTO不仅让中国更多地参与国际分工产业链,也让分工意识走进国门。而1992年的峰值,回顾历史政治经济事件,可能是受到邓小平南巡讲话及中共十四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确立带来的经济影响。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确实存在的,从中国GDP增长率看,在年度,中国GDP增长率确实在1992年达到峰值,为14.2,是1990年(仅有3.8)的三倍多。
  与第二产业相比,中国的第三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投入水平较低。为此,接下来我们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分析
  (一)服务业投入率对比研究
  中国制造业中服务业投入率是否偏低?我们根据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各年度制造业中服务投入率,如下表所示:
  需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年度对服务业的行业划分差异较大,此处并未按前文生产性服务业定义计算,而是计算总的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投入率。
  而对比国外数据,可以发现中国制造业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对服务业投入的需求度小,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程度低。美、日、英等国早在70年代,制造业中的服务业投入水平就远高于中国90年代的水平,并且它们的制造业服务化程度从70年代到90年代不断增值;而中国从90年代到2010年,服务业投入率增长不明显。
  (二)制造业部门的个别研究
  制造业部门之间也有差距。总体服务投入率较低的制造业部门是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纺织业;而服务投入率都较高的部门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这说明制造部门本身的特性将能部分决定对服务投入的需求量。
  (三)服务的制造业生产资料比率
  哪些服务部门更适合作为中间投入品投入制造业?通过计算各部门投入制造业的服务的生产资料比率,我们可以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总体来说,运输业、金融保险业、商业、研发业、批发和零售业这些服务产业的产出主要就是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品,这些部门的生产资料比率高。1992年金融保险业高达633%,年商业对制造业的投入也超过自身产出的50%。1997年行业划分发生了变化,不过运输、商业和金融保险仍然是前三名。年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在之前的年度里属于科学研究事业)都占得首位,这说明这两年度制造业中科技投入增加。
  不过如饮食业、教育业、公共事业、政府服务等,都是一些主要服务于社会大众的服务部门很难直接作为投入品参与制造业生产。所以说一个服务部门能否投入制造业,也取决于它自身的特性。
  (四)服务业对制造业各部门投入情况总结
  图2服务业投入品在制造业各部门中的分配
  我国服务业对制造业投入的部门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如图2是年度服务业投入品在制造业各部门中的分配比率。
  通过形态比较,发现这四个年度数据虽然有差异,但是它们的分布形状相互之间已经非常吻合,说明从2002年到2010年服务投入分配格局基本上是稳定的,它能表现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对中间服务投入的吸引力特征。
  现在服务投入比较集中的几个行业是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工业。而服务投入分布较少的行业是工艺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及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
  五、结论与启示
  从本文的研究来看,中国的制造业服务化显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国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的总体投入水平不高。具体表现在中国服务投入率的落后。对这一现象我们的解释是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发展较晚,本身国内的服务业体系还不成熟,这样一个年轻的服务行业还不能及时调节自身使符合制造业的需要。
  其次,对比2010年与1990年,发现中国的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并没有太大提升。而前文分析到年两个特殊时点,发现可能经济政治事件对我国产业有很强的刺激作用。
  第三,从服务的生产资料比率来看,诸如运输仓储、金融保险等在制造业产品产销中不可或缺环节的服务已经大量投入制造业生产。这些服务部门的产出中很大比例是作为中间投入品投入生产。而值得关注的是另外一些服务部门,它们自身的特性使它们难以投入到制造业中,例如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等。那么,改造这些服务的形式,使它们易于和制造业结合可能是提升制造业服务投入的一个思路。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中国的制造业服务化进程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加强国内制造企业的“分工”和“专业化”意识,宣传和鼓励服务性环节外包。
  第二,灵活运用行政手段。中国企业对经济政策嗅觉灵敏,因此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政策优惠、发文宣传等方式,加快加深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接触和融合。
  第三,服务业本身也应该变更观念,主动从服务于单个消费者转向服务于企业,要让服务提供的形式和内容更加符合制造业生产的需要。以金融为例,金融业是很早就参与到制造业生产的服务行业,它针对企业会设计适用于企业的金融产品(贷款等),这就是服务业主动适应生产要求的实例。(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峥.底特律是怎样走向衰败的[J].?t望,2013,(13):8-8.
  [2]邱小欢.我国东部地区服务业增长特征分析:对鲍莫尔"成本病"的检验[J].经济问题探索,2010,(6):52-57.
  [3]童洁,张旭梅,但斌.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策略研究[J].软科学,):75-78.
  [4]张艳.企业物流自营与外包的比较分析――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4,(15):110-111.
  [5]刘楠.基于投入产出法的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关联分析[J].商业时代,2014,(36).
  [6]程大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2008,(1):76-88.
  [7]刘继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趋势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8]Baumol W J.Macroeconomics of Unbalanced Growth:The Anatomy
of Urban Crisi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415-426.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33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20积分
1人评价28页
0人评价37页
8人评价184页
3人评价180页
0人评价245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评价文档:
下载:20积分基于投入产出法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发展规划研究 总第80期 2013年>> 理论视野
次数 | 发布日期: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 纵观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基本都是装备制造业强国。装备制造业作为整个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不但是为下游行业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持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更是一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主导产业。因此,装备制造业被视为工业化之母,是高新技术产业之根,更是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体现。装备制造业可以反映制造业的总体情况。&&& &&& 一、中国装备制造业抢占市场能力&&& 可以说市场份额是企业市场能力高低的最直接体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大批跨国设备制造企业以各种方式进驻,中国装备制造业不但技术能力低,而且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也差,导致抢占市场能力低,跨国企业逐步占据了中国装备制造业重要市场地位。&&&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行业中FDI企业销售收入所占比重,最低的是通用设备制造业,为23.1%;最高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77.4%。如表1所示的在装备制造业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机床和液压气动密封产品,尽管近几年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在逐年上升,但总体上还是不理想。而如果再把行业内设备细分为不同档次,则在高端层次,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更低。&&& &&& 二、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市场占有率&&& 根据WTO统计数据,1990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0.89%,而到2007年,国际市场占有率上升到11.63%,是1990年的13倍。可见,近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品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从贸易角度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装备制造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有所提高。&&& (二)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一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还非常低,中国2005年装备制造业整体劳动生产率大约只有美国的1/10和日本的1/8。这可以看出,中国装备制造业还是劳动密集型,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中间投入生产率&&& 中间投入生产率也反映了一国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生产率比美、日、德、英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法国、韩国相对比较接近。说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还比较低。&&& 三、投入产出分析&&& 直接消耗系数反映的是每生产一单位的某一部门的总产品所需要的相应生产部门的中间投入。从表3来看,中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生产者服务投入率很低,且2002年之后呈下降趋势;能源与资源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投入率也比较低;中间投入最高的来自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密集型产品投入率低与产业经济技术特性有直接关系,装备制造业对本研究所界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间需求比较小。由于产业关联效应最强,来自本行业的中间投入率最高是各行业的共性。对化学、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这4个行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发现,这4个行业对各种类型中间投入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为:生产者服务0.0708、能源与资源业0.2123、装备制造业0.0395、本行业0.4052、劳动密集型0.0615。可见,中国装备制造业虽然直接消耗能源和资源不多,但这4个行业产品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的。&&& 为此,需要进一步计算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完全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可以反映产业对各种中间品的直接和间接消耗,其本质上体现的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对各种中间投入的消耗。从表4可以看出,中国各类装备制造业对资源和能源的完全消耗系数相当高,而且自1997年以来,各行业该系数基本呈较快上升趋势,即各行业的价值链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性有了较大的增强。比较表3和表4可以发现,从直接消耗系数来看,中国装备制造业对各类型中间投入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基本是最低的,但从完全消耗系数来看,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仅次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各行业对资源和能源的直接消耗,年呈上升趋势,年呈下降趋势。可见,中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是资源间接消耗型产业,2005年以来,虽然直接消耗资源和能源有所下降,但间接消耗反而上升。这也从某种程度上验证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还是以装配型为主,其价值链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不断加强。而近十年来,世界能源和资源价格上涨速度较快,这无疑造成中国装备制造业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研发基础受到削弱。&&& 另外,即使是完全消耗系数,中国装备制造业对生产者服务投入率也还是偏低。高级生产者服务所内含的各种无形的隐含性知识,是难以竞争、难以模仿的可持续创造价值的高级要素,装备制造业价值链中投入的生产者服务越多,也就意味着将越多的技术和知识物化(embodied)到技术装备中,越有助于通过技能的提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升附加值。高级要素含量比较低,直接影响了中国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 四、结论&&& 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可以说中国装备制造业已融入到了全球竞争中,并在低端环节增强了竞争力。然而,由于核心技术还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其可以通过全球价值链控制和俘获中国低端产业,甚至按其国际分工体系整合中国装备制造业,将本土企业发展锁定在低端,抵制本土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以及向高端市场攀升的竞争力。其实这本质上表现出的是一种在全球化条件下的新型依附关系,主要表现为,在大量出口低端产品的同时,国内市场需求量巨大的普及型产品和中高档设备市场,越来越依赖跨国公司。可见,中国装备制造业首先需要进行竞争战略调整。&&& &&&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院)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接消耗系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