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看,物体受通货膨胀理论包括的原因是什么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范文一: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3.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和分子的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4.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
子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表现为斥力;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表现为引力;5.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以及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叫 做物体的内能6.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 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7.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但内能增大(减小),温度不一定升高(降低)。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8.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1)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2)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9.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10.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的现象。11.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 物体温度相同(即达到热平衡)。12.热传递的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13.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而不是温度。14.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15.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热量的单位:焦耳(J)。用符号Q表示。16.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
由于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 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 能的形式不变17.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符号C来表示。比热容是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放热能力而引入的一个物理量。18.比热容的特性 ①比热容是物质自身性质之一,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它反映了不同物质吸、放热本领的强弱,利用物质的这种性质可以鉴别物质。 ②对于同一种物质,比热容的值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是一定的,但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是不同的。 ③比热容不随物质的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只要是相同的物质,不论形态、质量、温度高低、放置地点如何,比热容一般都相同。19.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变化小,温度上升速度慢,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变化大,温度上升速度快。20.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不同物质,上升(下降)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多,所用时间相对物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21.物体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cm(t0-t)。22.公式中,t为末温,to为初温,上式中的质量m的单位必须是kg多些,比热容小的物质吸收的热量物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23.内能的获得——燃料的燃烧
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24.定义:1kg(1m3)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单位:J/kg(固体、液体),J/m3(气体)25.关于热值的理解:① 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② 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 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③ 同种燃料 的优劣,取决于它们的热值。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转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3、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学问题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4、永动机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原文地址: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3.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和分子的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4.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
子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表现为斥力;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表现为引力;5.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以及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叫 做物体的内能6.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 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7.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但内能增大(减小),温度不一定升高(降低)。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8.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1)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2)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9.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10.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的现象。11.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 物体温度相同(即达到热平衡)。12.热传递的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13.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而不是温度。14.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15.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热量的单位:焦耳(J)。用符号Q表示。16.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
由于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 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 能的形式不变17.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符号C来表示。比热容是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放热能力而引入的一个物理量。18.比热容的特性 ①比热容是物质自身性质之一,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它反映了不同物质吸、放热本领的强弱,利用物质的这种性质可以鉴别物质。 ②对于同一种物质,比热容的值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是一定的,但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是不同的。 ③比热容不随物质的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只要是相同的物质,不论形态、质量、温度高低、放置地点如何,比热容一般都相同。19.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变化小,温度上升速度慢,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变化大,温度上升速度快。20.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不同物质,上升(下降)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多,所用时间相对物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21.物体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cm(t0-t)。22.公式中,t为末温,to为初温,上式中的质量m的单位必须是kg多些,比热容小的物质吸收的热量物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23.内能的获得——燃料的燃烧
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24.定义:1kg(1m3)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单位:J/kg(固体、液体),J/m3(气体)25.关于热值的理解:① 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② 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 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③ 同种燃料 的优劣,取决于它们的热值。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转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3、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学问题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4、永动机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范文二: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剧烈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 ____和___ _____;图12所示,小明嗅到醋的味道,这能说明分子一直处于
。2、扩散现象表明
__________,这种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3、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说明分子在
;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表明分子间有
力。4、烧菜时,能闻到菜肴的香味,这说明分子在
.5、如右图所示,小宇同时在热水和冷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发现热水的颜色先变均匀,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描述的其实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房间里喷洒空气清新剂,室内很快能闻到香味,这种现象叫
.夏天香味散发的更快,这说明
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8、如下图所示,根据分子动理论:①说明分子________
;②说明分子间_______
;③说明分子间___________
.9、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春天刮起沙尘暴,飞沙漫天
B. 三九寒天下雪时,雪花飞舞C.煮稀饭时,看到锅中米粒翻滚
D.槐树开花时,周围香气弥漫10、我们的家乡芜湖四季如画。下列景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A.初春的镜湖柳絮飞扬
B.盛夏的陶辛荷花飘香C.深秋的赭山落叶飘零
D.寒冬的长江烟波浩淼11、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细雨漾漾
B.桂花飘香
C.雪花飞舞
D.树叶凋落12、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他们互相渗入约1mm.。这个现象说明(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在做热运动
D、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13、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B.打扫教室时,在阳光下看见灰尘在飞舞C.擦教室黑板时,粉笔末到处乱飞D.长时间放在墙角的煤使墙变黑14、如图8所示的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15、如图1所示,这个实验表明(
)A.分子间有间隙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D.分子间存在引力16、如图所示的四个小实验中.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的是(
)17、中国有古诗云:“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杯醇酒香满堂。”根据你掌握的自然知识和物理知识判断,这里说的是
)A、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C、 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18、如右图所示,你见过这个实验吗?该实验说明了[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在作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
D.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斥力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引力、斥力、无规则运动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3、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引4、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5、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热运动越剧烈)6、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7、扩散;温度8、在做无规则运动;存在引力;存在空隙二、选择题9、D
范文三:7.5分子动理论的基本事实 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2. 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在什么情况下表现为引力斥力 重点和难点 :1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2 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斥力一 、预备知识如右图所示的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乙的示数为
读作内容。1实验现象
, 此实验说明了3、在课本图7-27乙的液体扩散实验中,经过30日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此实验说明了。4、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 很深。此实验说明了__ _5.你认为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你能举出一例支持你的结论吗?6.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8、图7-29能说明什么?9、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范文四: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分子动理论.比热容.方法归纳分子热运动是物质内部分子自发的、无规则的运动,肉眼无法看见,它不同于细小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1.(2014·扬州)烟花三月,西湖的万花园,花香袭人.这是因为(
)A.分子是运动的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2014·汕尾)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
B.液体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C.固体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D.宇宙天体、分子都在不停息地运动3.(2014·安徽)运用分子动理论,可以对液体的蒸发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由于液体表面的分子在做________________,所以在任何温度下蒸发现象都可能发生;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蒸发越快.命题点2内能的改变(2013·泉州)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冬天晒太阳,人会感到暖和
B.饮料放入冰箱冷藏室会变凉 C.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
D.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变凉 方法归纳寻找表示改变内能方式的“关键词”是判断改变内能方式的一种好方法.“取暖”、“加热”、、“吸收”等是表示热传递的关键词,“压缩”、“摩擦”、“锻打”、“拧弯”等是表示做功的关键词.1.(2013·淄博)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减少时,一定对外做功
B.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2.(2014·泉州)下列生活情景中,属于通过热传递途径A.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
B.C.冬天,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
D.3.(2014刹车片过热是通过______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过程吸热,来降低刹车片的温度. 命题点3热量计算10 ℃的水30 kg,经过阳光照射后,水温升高到45 4.2×103 J/(kg·℃)] 点拨:水吸收的热量可用公式Q吸=cmΔt.1.(20132 kg的物体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吸收的热量为(
)A.0.84×105 J
C.2.52×105 J
D.都不是,不能计算2.(2014·雅安)一水箱中贮有10 kg水,当水温从20 ℃升高到22 ℃时,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J.[c水=4.2×103 J/(kg·℃)]3.(2014·泰安)质量为10 kg的水,吸收4.2×105 J的热量,温度从20 ℃升高到______℃.[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命题点 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综合性强,试题往往要求选择和组装实验器材,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运用公式c=Q/(mΔt)进行分析与计算.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_______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一、在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的情景下比较升高的温度..二、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景下比较吸收的热量.若吸收的热量多,则吸热能力强._________(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来反映的;(5)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_______(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更高;(6)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解释,为什么内陆地区的昼夜气温差比沿海地区大?一、选择题1.(2014·淮安)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 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 2.(2013·绍兴)图中改变内能的方法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3.(2014·衡阳)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0 ℃的冰块也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
D. 4.(2014·南昌)《舌尖上的中国2》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A. B. C.D.(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B.100 g水的比热容是50 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6.(2014·株洲)某种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该物质(
)A.是晶体,熔点是0 ℃
B.熔化时,固、液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C.熔化前后比热容不变
D.t=2 min至t=6 min过程中内能不变 二、填空题7.(2014·宜宾)小华用相同质量的色拉油和水加工同样的菜,用同样的锅在相同火力下同时加热,发现色拉油升温比水快,这说明色拉油的________比水小;一段时间后,色拉油把菜炸黄了,而水没有,这说明色拉油的_______比水高.(填“熔点”“沸点”“比热容”或“凝固点”)8.(2014·遂宁)中考结束,春梅跨进家门就闻见香喷喷的鸡汤味,看见女儿回家,.往饭桌上放时,由于汤钵太烫,妈妈放下动作稍快,洒了些在桌上,勤快的春梅迅速将桌面清理干净用了这顿丰盛的午餐.“闻见鸡汤的香味”是________现象;__________,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9.(2014·泰州)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______变小,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10.(2013·黑龙江)用电水壶烧水时,如果将壶内20 ℃的水的温度升高5.04×105 J,那么壶内水的质量是______k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014·汕尾)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如图所示,是通过方式把试管里的水进行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活塞迅速冲出管口,水蒸气的内能_______),在活塞被推出的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________冲程相同.试管口出现了白雾,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12.(2013·朝阳)2 J/(kg·℃).餐馆里有一道美食叫“铁板牛肉”,将1 kg的铁板加热到130 ℃,70 ℃时,牛肉已经十成熟了.铁板在此降温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为______J_______J的热量.13.(201380 kg的运动员在某次训练中排汗0.7 kg,假如汗水均从身上蒸发掉而没有流掉,这将导致运动员的体温约_______℃,内能改变了_______J.人体主要成分是水,可认为人的比热容和水的相等,每千克汗水汽化所要吸收的热量为2.4×106 J. 三、实验探究题14.如图所示,把质量为1 kg、初温为20 ℃的水[c水=4.2×103 J/(kg·℃)]和煤油放在两个相同的保温(不与外界发生热传递)的容器中,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标有“220 V 210 W”)分别给它们加热,用两只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它们的温度.(1)这个实验装置可以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填字母) A.质量
C.比热(2)小红同学把热得快接在家庭电路中,记录了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一些数据(见表),通过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可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所_________不同;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计算出煤油的比热是四、简答计算题15.夏日,在烈日暴晒下,游泳池旁的混凝土地面热得烫脚,而池中的水却不怎么热,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c水=4.2(3)“水地暖”散热量除与散热时间、面积有关外,你认为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至少写出两点.第5讲分子动理论内能比热容考点解读考点1 分子 分子 不停 做无规则运动 引 斥 高 彼此进入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间隙 快考点2 动能 分子势能 转移 转化 温度差 减小 降低 增大 升高 增大 减小 J 考点3 升温 吸热 质量 控制变量法 水 强 热量 质量 温度 J/(kg·℃)各个击破 例1 B题组训练 1.A 2.D 3.无规则运动 无规则运动(热运动)越剧烈 例2 C题组训练 1.B 2.C 3.做功 汽化(或蒸发)例3 水由10 ℃升至45 ℃的过程中吸收的热量Q吸=cmΔt=4.2×103 J/(kg·℃)×30 kg×(45 ℃-10 ℃)=4.41×106 J.题组训练 1.C 2.8.4×104 3.30实验突破例 (1)相同 高 (2)大于 (3)水拓展训练 (4)加热时间 (5)沙子 (6地区的昼夜气温差比沿海地区大.整合集训1.D 2.B 3.B 4.C 5.C 6.A 7.比热容 沸点 8.扩散
间隙 斥力 10.3 汽车发动机里用水做冷却剂 11.热传递 减小 做功 液化 12.2.7×1042.7× 5 1.68×106 14.(1)C (2)升高的温度 2.1×10315.质量相等的水和混凝土,照射同样的时间,吸收相同热量,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水的温度升高较小.因此,池水的温度比混凝土低..16.(1)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2×kg·℃)×2×103 kg×(45 ℃-5 ℃)=3.36×108 J;(2P=90.0 W/m2,该供暖系统每小时的散热量:Q=PSt=90.0 W/m2×80 m2××107 J; (3)管间距离等有关.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范文五:第十三章 内能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人们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3.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主要说明了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4.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之间、液体之间、固体之间。5.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热运动。6.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二、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内能越大。2.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质量、物态。5.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之和,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6.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7.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8.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9.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10. 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实质不同,做功是能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三、比热容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2.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容就相同。4.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5.热量的计算:① Q吸=cm(t- 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J;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单位是kg;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② Q放 =cm(t0-t)=cm△t降第十四章 内能利用一、热机1.热值: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2. 热值的单位是:J/kg。3.汽油的热值4.6×107J/kg,物理意义表示1kg的汽油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4.6×107J。4.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Q放 是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kg;m 是质量,单位是kg。二、热机效率1. 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叫热机。2.热机的种类包括有: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3. 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汽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叫内燃机。4.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分别用汽油和柴油作为燃料。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而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均为辅助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5.热机的共同特点:将燃料燃烧时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然后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6.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7.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①使燃料充分燃烧②尽量减少各种热损失③注意保养,保证良好的润滑④减少摩擦力三、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常见能的转化有:电热器(电炉,电烙铁,电熨斗)通电时把电能转化为内能。 电动机通电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燃料燃烧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植物光合作用是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干电池(蓄电池)供电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摩擦生热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气体膨胀做功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能源1.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二、核能1.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2.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三、太阳能1.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一、现代顺风耳——电话1.最简单的电话是由话筒听筒组成,是由贝尔在1876年发明的,听筒将电信号转化成声信号;话筒将声信号转化成电信号。2.为了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一般电话之间都通过电话交换机转接。3.电子信号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随着声音连续变化的电流传递的信号是模拟信号,这种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是数字信号,这种通信方式数字通信。4.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特点:数字信号的特点: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强。 模拟信号在传递过程中容易丢失一些信息。二、电磁波的海洋1.电磁波的定义:电磁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殊物质。2.电磁波的产生:变化的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电磁波。3.电磁波的传播:(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3×108m/s。(2)电磁波的波长、频率、波速及它们之间的关系①波长: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用λ表示,单位是m。②频率:在1s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用?表示,单位是Hz。③波速:在1s内波传播的距离,用c表示,单位是m/s。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c=λ?注:电磁波传播的过程就是向外传播能量的过程,电磁波的能量越大,传播的就越远。电磁波的能量与它的频率有关,只有频率很高的电流产生的电磁波才能传到远方。电磁波的频率越大,它具有的能量也就越大。4.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按波长由长到短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5.金属对电磁波具有屏蔽作用,如果把手机放入密闭金属的饼干盒中,拔此手机的号码,它不能收到信号。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1.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1.微波通信(1)微波的波长在10m——1mm之间,频率在30MHz——3×105MHz之间,它比中波与短波的频率更高,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2)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中继站可以把上一站传来的微波信号经过处理后,在发射到下一站去,这就像接力赛跑一样,一站传一站,经过很多的中继站可以把信息传到远方。2.卫星通信(1)用微波通信时信号发送的越远,需要的中继站越多,每隔50Km左右设置一座中继站为工作带来了麻烦,利用通信卫星则可避免若干的麻烦。(2)用来做卫星通信的人造卫星叫做通信卫星。它使地面发射的携载信号的微波穿过大气层,经其接收加以放大处理后,再发回地球,地球上空只要有3颗用于通信的同步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3)卫星通信除了能远距离传送信息外,还有通信容量大、干扰小、质量好、功效高等优点。3.光纤通信(1)光不但能沿直线传播,也可以沿着弯曲的水流和玻璃丝传播。(2)为了减少传输损耗,我们现在用高纯度的石英玻璃拉制成光导纤维来传递光信号。(3)光纤通信与有线通信相似,拿通话来说,在发送端,说话的声音通过电话机变成强弱变化的电信号,电信号进入激光发射机,经能量转换后,辐射出相应的强弱变化的光信号。光信号沿着光导纤维传输到光接收机,把光信号再转化成相应的电信号,电话机又把电信号恢复成声音信号,我们就可以听到对方讲话了。(4)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损耗小,可长距离传输。光纤通信容量极大,不怕干扰,通信质量高、保密性好。4.网络通信计算机能高速处理信息,把计算机连在一起,可以进行网络通信。其常见的形式是电子邮件。
范文六: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什么是扩散现象?分子之间在什么时候表现为引力?什么时候表现为斥力?什么是热运动?其具体表现为那个“物理量”?什么是内能?单位是什么?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哪些?他们在改变物体内能方面有什么效果?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其温度一定增加了吗?为什么?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最后会达到什么结果?传递的是什么?什么是燃料的热值?单位是什么?计算公式有哪些?什么是热量?单位是什么?物体可以具有热量吗?什么是比热容?单位是什么?水的比热容是多少?请你解释一下“海陆风”是怎样形成的?(利用比热容具体回答)请你解释一下“陆海风”是怎样形成的?(利用比热容具体回答)请你到黑板上写出“热学”计算中能够用到的所有公式。每个物理量的单位。请你简单叙述一下如何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种类是否有关?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请从能量的角度说明热机的工作原理?热机的种类有哪些?内燃机的种类有哪些?他们的区别有哪些?主要包含那些能量的转化?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几个冲程?还有哪些特点?什么是热机效率?求解他的公式有哪些?磁体具有哪些性质?(至少要答出三条)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有什么样的关系?磁体的磁场方向如何?(外部和内部)什么是磁场?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吗?磁感线的疏密如何表示磁性的“强弱”?什么是磁化现象?如何进行磁体的“消磁”?把小磁针放入磁场中,小磁针的哪极所指的方向为磁场的方向?什么材料能把磁“屏蔽”了?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物体是否“带了电”?(提示:两种方法)物理学中是怎样规定“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请你详尽叙述“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验电器的原理是什么?请简述一个带正电的带电体使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奥斯特”的实验说明了什么?“安培定则”的内容是什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物理学是怎样规定电流方向的?金属中电子运动方向与电流方向关系? 电池的能量转化是什么?“铜帽”代表那一极?电流方向?电流的三个效应是什么?电路的组成有哪些?有几个种类?如何判断短路问题?如何判断“串联电路”?如何判断“并联电路”? 混联电路可简化为几种?什么是电流的大小?符号、单位是什么?计算公式?各代表什么?如何利用电流表测电流?如何利用电流表来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有何特点?结论如何?电压的作用是什么?符号、单位是什么?常见的电压值有哪些?如何利用电压表来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有何特点?结论如何?如何利用电压表测电压?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他们的实质区别是什么?滑动变阻器的制作原理是什么?简述如何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计算公式和变形有哪些?单位各是什么?什么是电阻?符号、单位是什么?电阻的规格有哪些物理量,表示什么?简述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过程?简述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的实验过程?简述“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过程?(包括所选的器材、原理、方法等)简述探究“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实验过程?(包括所选的器材、原理、方法等)简述探究“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实验过程?(包括所选的器材、原理、方法等)详尽叙述串联电路的特点有哪些?详尽叙述并联电路的特点有哪些?请你到黑板上写出“电学”计算中能够用到的所有公式。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只有电压表、已知电阻如何测出未知电阻?只有电流表、已知电阻如何测出未知电阻?只有电压表、已知最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如何测出未知电阻?(利用滑动变阻器的特点)只有电流表、已知最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如何测出未知电阻?(利用滑动变阻器的特点)只有电压表、已知阻值的电阻箱如何测出未知电阻?(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只有电流表、已知阻值的电阻箱如何测出未知电阻?(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电能表是测量什么的仪器?单位是什么?5(10)A表示什么?3000R/kwh的意义是什么?请简述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焦耳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请你到黑板上写出电学所有的计算公式?(温馨提示:包括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串并联等) 请简述如何探究电功率与电压的关系?(包括:器材的选择、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请简述如何探究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包括:器材的选择、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请简述如何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包括:器材的选择、实验的过程等)请简述如何利用电能表测定用电器的功率?(包括:器材的选择、实验的过程、求解公式等) 求解电动类的公式有哪些?(包括:电功和电功率、效率等)什么是额定功率?什么是实际功率?如何利用“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求实际功率?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什么是扩散现象?分子之间在什么时候表现为引力?什么时候表现为斥力?什么是热运动?其具体表现为那个“物理量”?什么是内能?单位是什么?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哪些?他们在改变物体内能方面有什么效果?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其温度一定增加了吗?为什么?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最后会达到什么结果?传递的是什么?什么是燃料的热值?单位是什么?计算公式有哪些?什么是热量?单位是什么?物体可以具有热量吗?什么是比热容?单位是什么?水的比热容是多少?请你解释一下“海陆风”是怎样形成的?(利用比热容具体回答)请你解释一下“陆海风”是怎样形成的?(利用比热容具体回答)请你到黑板上写出“热学”计算中能够用到的所有公式。每个物理量的单位。请你简单叙述一下如何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种类是否有关?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请从能量的角度说明热机的工作原理?热机的种类有哪些?内燃机的种类有哪些?他们的区别有哪些?主要包含那些能量的转化?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几个冲程?还有哪些特点?什么是热机效率?求解他的公式有哪些?磁体具有哪些性质?(至少要答出三条)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有什么样的关系?磁体的磁场方向如何?(外部和内部)什么是磁场?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吗?磁感线的疏密如何表示磁性的“强弱”?什么是磁化现象?如何进行磁体的“消磁”?把小磁针放入磁场中,小磁针的哪极所指的方向为磁场的方向?什么材料能把磁“屏蔽”了?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物体是否“带了电”?(提示:两种方法)物理学中是怎样规定“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请你详尽叙述“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验电器的原理是什么?请简述一个带正电的带电体使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奥斯特”的实验说明了什么?“安培定则”的内容是什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物理学是怎样规定电流方向的?金属中电子运动方向与电流方向关系? 电池的能量转化是什么?“铜帽”代表那一极?电流方向?电流的三个效应是什么?电路的组成有哪些?有几个种类?如何判断短路问题?如何判断“串联电路”?如何判断“并联电路”? 混联电路可简化为几种?什么是电流的大小?符号、单位是什么?计算公式?各代表什么?如何利用电流表测电流?如何利用电流表来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有何特点?结论如何?电压的作用是什么?符号、单位是什么?常见的电压值有哪些?如何利用电压表来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有何特点?结论如何?如何利用电压表测电压?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他们的实质区别是什么?滑动变阻器的制作原理是什么?简述如何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计算公式和变形有哪些?单位各是什么?什么是电阻?符号、单位是什么?电阻的规格有哪些物理量,表示什么?简述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过程?简述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的实验过程?简述“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过程?(包括所选的器材、原理、方法等)简述探究“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实验过程?(包括所选的器材、原理、方法等)简述探究“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实验过程?(包括所选的器材、原理、方法等)详尽叙述串联电路的特点有哪些?详尽叙述并联电路的特点有哪些?请你到黑板上写出“电学”计算中能够用到的所有公式。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只有电压表、已知电阻如何测出未知电阻?只有电流表、已知电阻如何测出未知电阻?只有电压表、已知最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如何测出未知电阻?(利用滑动变阻器的特点)只有电流表、已知最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如何测出未知电阻?(利用滑动变阻器的特点)只有电压表、已知阻值的电阻箱如何测出未知电阻?(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只有电流表、已知阻值的电阻箱如何测出未知电阻?(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电能表是测量什么的仪器?单位是什么?5(10)A表示什么?3000R/kwh的意义是什么?请简述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焦耳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请你到黑板上写出电学所有的计算公式?(温馨提示:包括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串并联等) 请简述如何探究电功率与电压的关系?(包括:器材的选择、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请简述如何探究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包括:器材的选择、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请简述如何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包括:器材的选择、实验的过程等)请简述如何利用电能表测定用电器的功率?(包括:器材的选择、实验的过程、求解公式等) 求解电动类的公式有哪些?(包括:电功和电功率、效率等)什么是额定功率?什么是实际功率?如何利用“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求实际功率?
范文七: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分子动理论【提示】 分子是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凡是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小物体(如灰尘、花粉等)都不是分子.内能比热容【提示】 在常见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但并非所有的跟水有关的应用都应用了水比热容大的这一特性.命题点1 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关系(多选)(2015·河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杯水温度相同,内能也一定相同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C.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工厂里的冷却塔通常用水作为冷却物质D.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热量后,水的温度高于煤油的温度【点拨】 物质内能与物质的种类、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温度、物质的体积有关,两杯水的温度相同,但其他条件有可能不同,因此不能比较内能的大小;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而不是内能差;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工厂里的冷却大多用水作冷却物Q质;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的热量;因为Q=cmΔt,而水的比热容大,所以由Δt=可知,cm水的温度变化小,故水的末温高一些,而煤油的末温低一些.1.(多选)(2015·石家庄桥西区模拟)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B.掀锅盖时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热量,分子间距离增大C.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燃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D.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从外界吸收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造成的2.(2015·烟台)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 ℃的冰没有内能
B.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命题点2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2015·北京)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热水袋暖手,手温度升高
B.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C.在炉子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的形式发生改变,热传递是能的位置发生改变,两种方法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3.(2015·宜昌)如图,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可看到瓶塞跳起,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给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
B.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C.给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少
D.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4.(2015·茂名)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机器均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其中与另外三个改变内能方法不同的图是()命题点3 比热容的应用及相关计算(2015·新疆)新疆旅游景区“金沙滩”烈日下湖边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湖水却是冰凉的,这是因为()A.水的温度变化较大
B.水的比热容较大
C.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D.沙子的比热容较大水的比热容大,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其他液体吸收的热量更多;沙子的比热容小,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变化大.5.(2015·石家庄长安区一模)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同为2 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10 min吸收的热量为[c水=4.2×103 J/(kg·℃)](
)A.5.04×105 J
B.4.2×105 J
C.2.52×105 J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6.(2015·株洲)过去常用水作冷却剂给汽车的发动机降温,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________的性质.某汽车水箱中装了5 kg的水,发动机运行一段时间后,水温升高了20 ℃,则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7.(2015·黄石)一个质量为2 g的烧红的铁钉,温度为600 ℃,若它的温度降低到100 ℃,释放的热量为________J;若这些热量全部用于加热100 g常温的水,则水温将升高________℃.[已知铁的比热容为0.46×103 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命题点 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2012·河北)小明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在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一个酒精灯同时对两支试管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1)指出图中使用酒精灯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和煤油比较,________吸热能力强.(3)加热一段时间后,煤油的温度升高了4 ℃,则水的温度升高了________℃.[c水=4.2×103 J/(kg·℃),c2.1×103 J/(kg·℃)] 煤油=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利用控制变量法,有两种办法:(1)让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加热时间就表示了吸收热量的多少),温度变化值大的物质吸热能力弱;(2)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不同,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吸热能力强.(4)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尝试用图像表示这个实验情况,正确的图像应该是________.(5)给水和煤油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①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________温度升高得多.④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下列探究过程中也采用了这一方法的是(
)A.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B.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C.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一、选择题1.(2015·河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B.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C.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
D.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2.(2015·盐城)盐城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湿地能较好地调节气候,是因为水的(
)A.密度大
B.比热容大
C.流动性大
D.热值大3.(2015·山西)下列情景对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4.(2015·泰安)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晒太阳人会感到暖和
B.饮料放入冰箱冷藏室会变凉C.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
D.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变凉5.(2015·枣庄)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零下10 ℃的冰块放在0 ℃的冰箱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会增加B.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D.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6.(2015·武汉)关于内能及其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D.热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7.(多选)(2014·白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B.水壶里的水烧开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发热,锯条的内能增加D.糖放入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8.(多选)(2015·潍坊)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a、mb、ca、c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ma=mb,则ca>cb
B.若ma=mb,则ca<cbC.若ca=cb,则ma<mb
D.若ca=cb,则ma>mb9.(多选)(2014·成都)在“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大小”的实验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四种液体加热,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如果四次实验中,在相同时间内水、甲、乙、丙吸收的热量相等,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3 J·(kg·℃)1,则由上述条件可得(
)A.第1次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B.第1、2次实验中,甲液体吸收的热量比水吸收的热量多C.乙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 J·(kg·℃)二、填空题10.(2015·怀化)小丽从网上学会了“鱼香肉丝”的做法,母亲节那天,当她做好这道菜,她的妈妈恰好进家门,就惊讶地叫道:“她爸,今天的菜好香啊!”,小丽高兴地端着菜从厨房出来,走到妈妈的面前,对着妈妈说:“祝妈妈节日快乐!”.从物理学来说,妈妈能闻到菜香是由于分子的________现象,说明了分子做________(填“无”或“有”)规则运动.11.(2015·吉林)运动会上常用气球来装饰会场.如图所示,在烈日暴晒下,通过________的方式,使气球内能________,气球内气体膨胀做功,可能导致气球胀破.12.(2015·毕节)大型载重汽车下坡时间较长时,为防止刹车片过热造成刹车失灵.要向刹车片和轮胎喷水降温,刹车片过热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增加内能的;用水来降温是利用了水具有较大的________的性质;汽车下坡时其重力势能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3.(2014·长春)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的图像.(不计热量损失)-1
D.丙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1)实验时,选用初温和________均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2)加热10 min,甲吸收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甲液体的沸点是________℃.(3)乙液体的比热容是甲液体比热容的________倍.14.(2015·长沙)水稻是喜温植物,春季育秧时,农民通常在傍晚向秧田灌水,早晨再将水放出,以防霜冻,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较大,当气温降低时,水能放出较多的热量,如果某秧田中水的温度降低了2 ℃,放出了3.36×107 J的热量,则该秧田内的水的质量为________kg.[已知c水=4.2×103 J/(kg·℃)]三、实验探究题15.(2015·苏州)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1)小丽和小明用一套器材做加热水和煤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________(填“A”或“B”)的高度,调节它的高度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组装好器材,他们先后在同一个烧杯中称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水和煤油____________,得出结论.要完成该实验,除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________.(3)在对实验进行反思时,他们认为原方案有需要两次加热耗时长等缺点,因此改进方案并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个即可)四、计算题16.(2015·大连)某工厂利用地热温泉水辅助冬季供暖.地热温泉每天出水量为2.5×104 kg,温泉水的初温是80 ℃,供暖后温度降低到40 ℃.温泉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试求:(1)这些温泉水每天放出的热量是多少?(2)若这些热量由热值为3.0×107 J/kg的焦炭提供,至少需要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的焦炭?参考答案考点解读
考点1 分子 分子 不停 做无规则运动 引 斥 高 彼此进入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间隙 快考点2 动能 分子势能 转移 转化 温度差 减小 降低 增大 升高 增大 减小 J考点3 升温 吸热 质量 控制变量法 水 强 热量 质量 温度 J/(kg·℃)各个击破
例1 CD 例2 D 例3 B题组训练 1.AD 2.B 3.C 4.A 5.C 6.大 4.2×105 7.460 1.1实验突破
例 (1)没用酒精灯外焰给物质加热 (2)水 (3)2拓展训练 (4)C (5)①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②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 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③煤油 ④A整合集训1.A 2.B 3.B 4.C 5.A 6.B 7.CD 8.BC 9.BC 10.扩散 无 11.热传递 增加 12.做功 比热容 减小 13.(1)质量 (2)等于 60 (3)2 14.比热容 4×10315.(1)A 确保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2)升高的温度 秒表 (3)该方案避免两次加热,用同一热源加热确保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16.(1)温泉水放出的热量:Q放=c9水m水Δt=4.2×10 J/(kg·℃)×2.5×10 kg×(80 ℃-40 ℃)=4.2×10 9349Q放4.2×10 JJ;(2)由题知,Q放=Q吸=4.2×10 J,由Q放=mq得需要焦炭的质量:m炭===140 kg.7q3.0×10 J/kg
范文八:分子动理论、内能、比热容、电学初步—— 13一模精选 (13cpym)13.在学习了电路知识以后,教师要求学生练习安装楼梯照明灯,即用两个单刀双掷开关S1和S2同时控制同一盏灯,其中任意一个开关都可以使灯亮或灭。请判断如图6所示的四个电路中,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是(图中均用电池符号表示照明电路电源)(13cpym)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桶水的比热容与一杯水的比热容一样大
B.只能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C.吸收热量越多的物体,温度升高的越高
D.物体内能减小时,温度可能不变 (13cpym)22.某汽车的散热器用水作冷却剂,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J/(kg·℃),散热器中水的质量为5 kg,水的温度升高10℃时吸收的热量是
J。(13cyym)11.图5为一实物电路连接图,图6是某同学所画出其对应的电路图,正确的是L3A′B图6CD图5AB图6C D(13cyym)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B.热量是物体内能改变的量度 C.将10℃的矿泉水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矿泉水的内能一定减少 D.卫星残骸坠入大气层的过程中与大气摩擦燃烧,是卫星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1.如图4所示的四个电路中,电流表或电压表连接正确的是AB图4CD(13dxym)1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一定不变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D.物体温度降低,一定是物体放出了热量(13dxym)17.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固体的比热容一定比液体的比热容小
B.同种物质的比热容随物态变化而发生改变C.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吸收相等热量后,酒精温度变化大D.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相同,铝块的质量小7.图4所示的四个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电源被短路的电路是D(13dcym)8.在图5所示的滚摆实验中,关于滚摆的能量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滚摆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滚摆下降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C.滚摆将永远上升、下降地交替运动下去D.滚摆运动时,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13dcym)11.在如图8所示的装置内,分别用两个试管给10g水和10 g油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9所示,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则
A.水的温度每分钟升高30℃
B.油的温度升高25 ℃需要6min
C.水每分钟吸热1.05×102J
D.油的比热容是水的比热容的三分之一(13dcym)17.如图13所示,在空可乐瓶内滴少许酒精,用装有气门芯的橡皮塞塞紧瓶口,用打气筒通过气门芯向瓶内打气。当气压达到足够大时,橡皮塞将从瓶口冲出,且原来透明的瓶内充满了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气时,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减少
B.打气时,压缩气体做功,内能增加C.橡皮塞冲出时,气体对橡皮塞做功,内能减少D.橡皮塞冲出时形成的白雾是空气降温液化成的小液滴(13fsym)11.下列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A.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
B.跳水运动员在空中自由下落 C.电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
D.热气球缓慢上升的过程 (13fsym)15.丁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它含有的热量越多C.在花丛旁闻到浓郁的花香属于扩散现象 D.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两杯水具有的内能也相同(13ftym)11.某品牌的微型电脑吸尘器有两个开关,开关S1控制照明灯L和电动机M,开关S2只控制电动机M。如图4所示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13ftym)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就增加B.在蛋糕店旁闻到浓郁的奶油香味属于扩散现象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不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D.汽车驶过土路,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13ftym)18.关于机械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跳水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逐渐增大 B.排球在上升的过程中,排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小C.载有钢块的汽车在匀速上坡的过程中,钢块的机械能增大
D.小朋友在滑梯上匀速下滑的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13hdym)12.图4甲所示为一台电压力锅,它结合了高压锅和电饭锅的优点,省时省电、安全性高。当电压力锅内部气压过大或温度过高时,发热器都会停止工作。图4乙中S1为过压保护开关,S2为过热保护开关,压强过大时开关S1自动断开,温度过高时开关S2自动断开。图4乙表示S1、S2和锅内发热器的连接情况,其中符合上述工作要求的是甲
D(13hdym)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0℃的水一定比80℃的水含有的热量少B.酒精灯内的酒精用去一半后,酒精的热值不变C.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用做功的方式增大了锯条的内能D.发生沙尘暴时,沙尘漫天浮动,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3hrym)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 B.空气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引力很大 C.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内能减少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23.小芳家的热水器内装有质量为5kg的水,该热水器中水的温度从20°C升高到40°C,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
J。[水的比热容为4.2×10J/(kg·℃)] (13mtgym)16.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也有内能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温度越低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大B. 给自行车充气时,气筒壁变热,这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了气筒的内能C. 柴油机在吸气冲程中,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将柴油与空气的混合物吸入汽缸 D.水的温度只有升高到100℃再继续吸热才能沸腾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烟雾能在空中上升,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B. 物体对外放出热量,它的温度可能不变 C. 物体的温度不变,该物体一定没有吸热D. 水壶里的水烧开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3pgym)9. 以下电路图中与图3所示实物图一致的是3(13pgym)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房间抽烟时,整个房间都有烟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D.在阳光照射下,地面温度高于湖水表面温度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20.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13sjsym)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可能不变
B.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C.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锯条锯木板时,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减少(13sjsym)18.小红根据表一、表二、表三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密度和熔点,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相等质量的铝块和冰块,冰块的体积是铝块体积的3倍
B.固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固体的比热容小于液体的比热容
C.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相同,铝块的质量小D.南极的冬季气温一般都在-45℃左右,测量南极冬季气温应选择水银温度计 15.下列热学现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物体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也可能增加B.现在科学家可以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一个物体内的所有分子都停止运动 C.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的读数会降低D.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就越快,因而物体的内能越大 (13tzym)12.下列现象中,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热水泡脚,脚感觉暖和
B.用打气筒打气,筒壁发热C.冬天对手“哈气”,手感到暖和
D.阳光下,太阳能热水器里的水温度升高 (13tzym)13.图5为内燃机工作时的某冲程示意图,该冲程是
A.吸气冲程
C.做功冲程B.压缩冲程
D.排气冲程(13tzym)18.关于电流方向的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正电荷移动方向相同
B.与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反C.如果正负电荷同时做定向移动,则不会形成电流 D.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13tzym)21.路过北京日化二厂,经常会闻到洗衣粉中添加的香精气味,这是因为在添加香精的过程中发生了
现象。(13tzym)22.一个热水袋内装有2kg的水,水的温度从90℃降低到40℃,热水袋内的水放出的热量是
J(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13xcym)11.教室里投影仪的光源是强光灯泡,发光时温度很高,必须用风扇给予降温。设计要求:风扇不转,灯泡不能发光。风扇的电动机启动后,灯泡才能通电发光;灯泡熄灭后,风扇能继续工作。如图2所示的四个简化电路图中,符合上述设计要求的是 图5(13xcym)1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零摄氏度的物体,它可能没有内能 C.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可能不变 (13xcym)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C.两个物体吸收相等的热量,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的多 D.质量相同的燃料完全燃烧,热值越大的,放出的热量越多9.家庭用电冰箱中消耗电能的器件主要是电动压缩机和照明灯泡,其中电动压缩机M受温控开关S1控制,照明灯泡L受门控开关S2控制,要求它们既能单独工作又能同时工作,图5是几个同学画的家用电冰箱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B.物体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一定不变 D.物体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热量D10.在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中,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 (13yqym)11.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没有内能,分子不运动
B.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
C.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D.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剂,其原因之一是水的比热容较小 (13yqym)12.图6所示的各个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的是苹果自由下落滚摆加速下降热气球匀速上升火箭点火发射升空A B图6C D(13yqym)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房间抽烟时,整个房间都有烟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D.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13ysym)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杯热水慢慢变成凉水时,其比热容变小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D.酒香四溢说明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3ysym)11.图5为运动员在空中跳伞,打开伞包后先加速下降,后匀速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B.运动员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C.匀速下降时,运动员的机械能减少
D.运动员的机械能一直增大(13dcym)36.如图28所示的电路,开关闭合后,小灯泡不亮,仅有的一处故障可能出在小灯泡灯丝断了或是开关接触不良。现将一只电压表并联在小灯泡两端进行检测,请说明电压表示数的可能情况和对应的断路故障出在何处。图28(13cyym)36.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玻璃瓶、中间有孔的软木塞、温度计、泡沫塑料、细铁砂。请你利用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3分)(13dxym)36.给你一个金属球,一个小车,满足实验要求的斜面,证明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写出实验现象和实验步骤。(13ysym)37.如图19所示,装置中的铁架台、烧杯、温度计都相同。现有质量相等的牛奶、豆浆各一袋。利用图示装置,请你再添加必要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牛奶的吸热本领比豆浆的大。(13cyym)36.在玻璃瓶内装入约半瓶细铁砂,从软木塞中间的孔中插入温度计,并用塞子将玻璃瓶口塞住(1分),隔着一层泡沫塑料用手握住瓶子,沿着水平方向迅速振动瓶子几十次,(1分)。可以看到温度计的示数逐渐升高。(1分)(13dxym)36.让金属球从斜面上自由下落,金属球撞击在小车上,小车前进一段距离,金属球对小车做了功,所以静止在斜面上的金属球具有能。 (13ysym)37.再添加两个相同的酒精灯 (1分)将牛奶、豆浆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经过相等的时间发现豆浆升高的温度比牛奶多。(1分)
范文九:基于内容的Flash检索系统研究【摘要】 网络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它让我们在更容易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彻头彻尾地将我们陷入无边无际的信息海洋之中。每时每刻我们都要自觉或不自觉,被动或主动地面对数十亿页面的网络信息,想找回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简直是“大海捞针”。搜索引擎的出现,让我们有了探索信息海洋的指南针。搜索引擎被业界公认为继广告、网络游戏、无线增值之后互联网的第四桶金。万维网(World Wide Web)是Internet上增长领域最快、最灵活、最通用的一个多种信息集成的多媒体信息发布、浏览与检索系统。Web的巨大魅力是为以多媒体方式发布信息提供了一条快车道。因此,有人用这样的公式解释“Web=Internet+多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应用,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索引与检索已经成为多媒体研究中的热点课题之一。多媒体信息主要包括文本、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形式, Flash动画作为互联网催生的新兴视觉媒介,从诞生至今十年的时间,已经发展成为网络上最流行的多媒体表现形式。本文以发布格式为SWF的Flash动画为研究对象,以SWF动画文件结构和Flash制作过程为依据,对Flash动画进行了内容特征... 更多还原【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s taking a great Influence on our way of life, on one hand, we are more likely to obtain information, and on the other hand, we are now in a vast sea of information. Every time we must consciously orunconsciously, passive and active in facing up to billions pages of network information, as the information is so much, the needed one is so difficult to find. The appear of search engine, is just like the compass for us to explore the information world. It was recognize... 更多还原【关键词】 Flash动画; 基于内容的检索; Flash内容管理; 数据编码;【Key words】 Flash Animation; Content-based retrieve; Flash content management; Data encryption;
【索购论文全文】
即付即发目录摘要 6-8ABSTRACT 8-9第一章 绪论 10-16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0-1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1-13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51.3.1 研究思路 131.3.2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41.3.3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15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15-16第二章 Flash 内容管理和数据库结构 16-212.1 Flash 资源的关键概念和内容管理层次 16-172.2 Flash 数据库结构 17-21第三章 基于内容的Flash 检索系统 21-303.1 搜索引擎的分类和构建原理 21-223.1.1 搜索引擎的分类 21-223.1.2 搜索引擎的构建原理 223.2 Flash 检索系统整体架构 22-243.3 检索系统算法描述 24-263.4 Flash 检索系统 26-30第四章 优化和改进索引数据库 30-394.1 数据库分割和编码 30-354.2 文本索引与检索 35-374.3 动画摘要的索引与检索 37-39第五章 系统评价和实验结果分析 39-475.1 检索系统评价指标 39-405.2 基于内容的Flash 检索实验 40-425.3 实验结果分析 42-475.3.1 查准率分析 43-455.3.2 响应时间分析 45-47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47-496.1 总结 47-486.2 展望 48-49
范文十:2011年 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复习:选修3-3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内能本文仅介绍分子动理论部分的相关知识要点.一、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在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分子力。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mol,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它把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体积这些宏观物理量和分子质量、分子体积这些微观物理量联系起来了.(1)用油膜法粗略地估测分子的大小把一滴油酸滴到水面上,油酸在水面上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如果把分子近似看成球形(近似模型),单分子油膜的厚度就可认为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而油酸分子是一个挨一个地整齐排列的,这是简化处理问题的方法。如果分子直径为d,油滴体积是V,油膜面积为S,则d=V/S,根据估算得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m。(2)有关分子质量、体积、数量等微观量的估算问题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1,是联系微观物理量和宏观物理量的桥梁,微观物理量指的是分子的体积v0、分子的直径d、分子的质量m0;宏观物理量指的是物质的体积V、摩尔体积Vmol、物质的质量m、摩尔质量M①一个分子的质量:m分?MNAmol23-1-10、物质的密度?。它们的关系如下: VmolNAM;②一个分子的体积V分???NA(只适用于固、液体,不适用于气体);③一摩尔物质的体积:Vmol?NAVmolM?n?;④单位质量中所含分子数:NAM;⑤单位体积的固体或液体中所含分子数:n???NAM;⑥质量为m的物质中所含的分子数:N?mNMA;⑦体积为V的物质中所含的分子数:N?VVmolNA。2例1
(江苏卷)设想将1g水均匀分布在地球表面上,估算1cm的表面上有多少个水分子?(已知1mol水的质量为18g,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0m,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解析:1g水的分子数N?mMNA
①; 1 cm的分子数n?N2142SS0
②由①②的n?7?103个(6?103?7?103都算对)。答案:7?103(6?103?7?103都算对)点评: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重要的常数,它仿佛是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之间的一座桥梁,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这是高考的热点之一。2.分子的热运动
物体里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通常把分子的这种运动叫做热运动。(1)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可以很好地证明分子的热运动。(2)重点在于把握布朗运动与分子运动间的关系。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液体分子的撞击不平衡所致。正因为如此,布朗运动的特点恰好反映出分子运动的特点:布朗运动永不停息,表明分子运动永不停息;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表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剧,表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剧;布朗运动的明显程度随悬浮颗粒的尺寸加大而减弱,再一次从统计的角度表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例2 (北京理综卷)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图中记录的是(
)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
B.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D.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解析: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而非分子的运动,故A项错误;既然无规则所以微粒没有固定的运动轨迹,故B项错误;对于某个微粒而言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是不确定的,所以无法确定其在某一个时刻的速度,故也就无法描绘其速度-时间图线,故C项错误;故只有D项正确。
答案:D点评:关于布朗运动,要注意以下几点:① 形成条件是:只要微粒足够小;②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③ 观察到的是固体微粒(不是液体,不是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反映的是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④ 实验中描绘出的是某固体微粒每隔一定时间(如10秒或30秒等)的位置的连线,不是该微粒的运动轨迹。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1)分子力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②引力和斥力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③斥力比引力变化得快.(2)分子间作用力(指引力和斥力的合力)随分子间距离而变的规律是:①r②r=r0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r0=10-10m,相当于r0位置叫做平衡位置;③r>r0时,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是斥力减小的更快,因而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④r>10r0以后,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分子力可以忽略不计.例3 (江苏卷)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C.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 其他元素解析:墨水中小炭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布朗运动,它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A对;当r=r0时,即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分子势能最小,不论r从r0增大还是减小,分子势能都将增大,故C对;不同物质能够通过扩散彼此进入对方,D项说法也对;显然本题答案为B,因为当r=r0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 不论r从r0增大还是减小,分子间作用力都增大。答案:B二、物体的内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1.分子动能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温度相同的任何物体具有相同的分子平均动能。2. 分子势能
如果以分子间距离为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则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当r=r0时,即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分子势能最小,不论r从r0增大还是减小,分子势能都将增大。微观的分子间距离与宏观的物体体积有关,因此体积是影响分子势能的因素。3.内能跟温度和体积的关系
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加;体积变化时,物体内能变化.内能也与物体的物态有关.例3
(上海卷)气体内能是所有气体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其大小与气体的状态有关,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分子间势能分别取决于气体的
)A.温度和体积
B.体积和压强
C.温度和压强
D.压强和温度解析:由于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气体分子的动能宏观上取决于温度;分子势能是由于分子间引力和分子间距离共同决定,宏观上取决于气体的体积。因此答案A正确。点评:关于物体的内能,要注意: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但不是分子平均速率的标志,在相同温度下,各种物质的平均动能都相同,而平均速率一般是不同的。温度越高,物体中分子平均动能就越大,与物体的种类、形态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