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市到河南哪里只有700公里

查看: 7511|回复: 28
G75兰海高速阆中段违章712公里700米处
马上注册,获取更多功能,和10万阆中网友在线交流,分享你的新鲜事儿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此路段违章高达12000多次,在车流量这么小的高速上,同一个地方违章高达10000多次,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为了罚款吗?
阆中在线欢迎你!
是不是从柏桠到阆中之间的那个限速隧道那里?G75阆中段好像只有那里有限速摄像头(我只知道那里)。
就是那里吧,具体的我也不清楚&
阆中在线欢迎你!
绝对有问题哦
阆中在线欢迎你!
那里只是一个限速摄像头,不超速就可以了。摄像头在隧道靠阆中的这边。要遭过的才晓得。我们是专门去找过那个摄像头的(当然是遭过几次后才去找的)。
呵呵,我才走了一次,就着了&
阆中在线欢迎你!
此位置扣了两个6分的路过!
我还好,超速百分之十以下,好像是个警告处罚,但也还没去处理&
阆中在线欢迎你!
(52.2 KB, 下载次数: 35)
13:08 上传
阆中在线欢迎你!
我也遭了,到底限80、60还是40?
阆中在线欢迎你!
高速公路隧道一般是60嘛,我们几次从成都回来都是以120公里的时速从隧道飞过,罚了几次后才找到摄像头,现在路过摄像头就听话多了。
阆中在线欢迎你!
高速上突然来个60或40的多危险啊,追尾了咋办哦!
阆中在线欢迎你!
要好好查查
阆中在线欢迎你!
进出隧道肯定需要减速的
阆中在线欢迎你!
我被罚了4次800元扣24分!!!!!
阆中在线欢迎你!
前段时间修路,限速40KM/H,现在路修好了,隧道一般都是显示限速80KM/H,求正解。
阆中在线欢迎你!
我也遭遇了。
阆中在线欢迎你!
进出隧道的确应该注意
阆中在线欢迎你!
Powered by解密阆中为何能成为四川的另一个省会 多… - 知乎大约 1 年前关注解密阆中为何能成为四川的另一个省会 多年以来,成都一直是四川的省会城市。然而,解读四川历史,清初的一段时间,四川的省会城市却不在成都,而是在远离成都数百公里之外的古城阆中。  清初时,清军只占领了川东北地区。1647年,顺治帝任命李国英为四川巡抚,而李国英率部及四川的军政机构均设于阆中,1649年,李国英在阆中桓侯祠立匾。1652年起,作为四川省省级考试的乡试,在阆中川北道贡院举行。然而,作为记载历史的阆中地方志,却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没有相关记载。  当年阆中何以成为四川的临时省会城市?在这段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  豪格率军攻下阆中  刚建立的清政府,主要面临着西安李自成、南京朱由崧和成都张献忠的威胁,大清要“一统”,就必须消灭这三个“既独立又反清”的政权。由此,大清制订了先亡李自成、再灭朱由崧、最后对付张献忠的“一统四川”方略。  清顺治二年年初,清肃王豪格大军便集结于汉中,在大举入川之前,仍以其惯用手段,先派间谍到四川各地诱降。据《滟?囊》和《荒书》载:这年三月,把守朝天关的骁骑营都督刘进忠受到来自汉中的伪商人(实为降清的原明总兵)严自敏的游说,拉着张献忠的精锐部队降了清军,认为扫平了一定障碍的清军,开始向保宁(阆中)一带进攻。  清陕西总督孟乔劳当月上书朝廷说:四川保宁府州县,亦投降表到。八大王张献忠伪巡抚吴宇英派专人前来表示投顺,臣写信给他,令其说张献忠投降,并相机而行。从此上书可见,清军还未入川,川北保宁一带已或明或暗地依附于大清了。  清顺治三年,四川闹饥荒。《蜀难叙略》载:山深处,升米价二三两,菽麦减半,他物称是。荒残甚者,虽万金无所得食。而《客滇述》对当时的饥荒记载更为详尽:盖甲申(1644年)以来,大乱三年,民皆逃窜,无人耕种,而宿粮弃废又尽,故饥荒至此。  1647年8月,张献忠因无粮而弃成都,向顺庆转移。是年11月,张献忠掠粮至西充凤凰山,被清军知悉。清军在降将刘进忠的带领下,经五昼夜,从汉中疾驰700余公里杀向西充,期间,攻下保宁城。途经槐树驿,烟烽楼、土地关,直抵凤凰山。当天大雾,张献忠闻报,仅率数十人出击,叛徒刘进忠以手指示,清军善射击者雅布兰以箭射之,张献忠中箭身亡。清军趁势掩杀,张献忠部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不敌而率余众南奔,降附于继朱由崧后称帝的南明桂王朱由榔。清军追至黔界未果,亦因无粮而回师汉中,留清四川巡抚李国英驻守保宁。  刘文秀是张献忠的义子,投奔南明后很快成为一员大将。李国英驻守保宁后,刘文秀率军反击,李国英不敌,率大部退缩绵阳、广元和剑阁一带。保宁城里只留千余人把守。刘文秀率部包围保宁城,形成一个长达30余华里的包围圈。  李国英撤退之举遭到指责,作为封疆大吏,他守土有责。据传,他当时对收回保宁的心态很复杂,他对身边的人叹息道:“打,死于贼,不打,死于清。”顺治六年,李国英率军再攻打保宁,失利。顺治九年,豪格率清军再次攻打保宁。  据史载,此次战斗异常惨烈。已降清的吴三桂率部从阆中沙溪、兰家坝一带进攻保宁城,并以少胜多,将刘文秀守城的13支部队全歼。  至此,清军才稳占保宁。“清军占稳保宁后,在此应该设立了作为省级政府当有的四川巡抚衙门、四川布政使司衙门、四川按察使司衙门及四川学政衙门。由此奠定临时省城的格局。”阆中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李文明分析认为,清康熙四年,上述机构从阆中迁往成都。这段时间,阆中成为了清政府在四川的军政权力中心。  战乱成就临时省会  保宁被攻占后,顺庆、蓬州、广安、合川、西充、岳池、营山、渠县、邻水、仪陇、遂宁、蓬溪均“望风而降”。  史载表明,从明崇祯六年至清康熙十九年长达几十年间,四川蒙受了巨大灾难,人民受到严重摧残,生产受到重创。分享举报{&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pi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465344&:{&isPending&:false,&title&:&解密阆中为何能成为四川的另一个省会 多…&,&author&:&zhang-xiao-qiang-80-65&,&content&:&\u003Cdiv\u003E解密阆中为何能成为四川的另一个省会\u003Cbr\u003E 多年以来,成都一直是四川的省会城市。然而,解读四川历史,清初的一段时间,四川的省会城市却不在成都,而是在远离成都数百公里之外的古城阆中。\u003Cbr\u003E  清初时,清军只占领了川东北地区。1647年,顺治帝任命李国英为四川巡抚,而李国英率部及四川的军政机构均设于阆中,1649年,李国英在阆中桓侯祠立匾。1652年起,作为四川省省级考试的乡试,在阆中川北道贡院举行。然而,作为记载历史的阆中地方志,却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没有相关记载。\u003Cbr\u003E  当年阆中何以成为四川的临时省会城市?在这段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u003Cbr\u003E  豪格率军攻下阆中\u003Cbr\u003E  刚建立的清政府,主要面临着西安李自成、南京朱由崧和成都张献忠的威胁,大清要“一统”,就必须消灭这三个“既独立又反清”的政权。由此,大清制订了先亡李自成、再灭朱由崧、最后对付张献忠的“一统四川”方略。\u003Cbr\u003E  清顺治二年年初,清肃王豪格大军便集结于汉中,在大举入川之前,仍以其惯用手段,先派间谍到四川各地诱降。据《滟?囊》和《荒书》载:这年三月,把守朝天关的骁骑营都督刘进忠受到来自汉中的伪商人(实为降清的原明总兵)严自敏的游说,拉着张献忠的精锐部队降了清军,认为扫平了一定障碍的清军,开始向保宁(阆中)一带进攻。\u003Cbr\u003E  清陕西总督孟乔劳当月上书朝廷说:四川保宁府州县,亦投降表到。八大王张献忠伪巡抚吴宇英派专人前来表示投顺,臣写信给他,令其说张献忠投降,并相机而行。从此上书可见,清军还未入川,川北保宁一带已或明或暗地依附于大清了。\u003Cbr\u003E  清顺治三年,四川闹饥荒。《蜀难叙略》载:山深处,升米价二三两,菽麦减半,他物称是。荒残甚者,虽万金无所得食。而《客滇述》对当时的饥荒记载更为详尽:盖甲申(1644年)以来,大乱三年,民皆逃窜,无人耕种,而宿粮弃废又尽,故饥荒至此。\u003Cbr\u003E  1647年8月,张献忠因无粮而弃成都,向顺庆转移。是年11月,张献忠掠粮至西充凤凰山,被清军知悉。清军在降将刘进忠的带领下,经五昼夜,从汉中疾驰700余公里杀向西充,期间,攻下保宁城。途经槐树驿,烟烽楼、土地关,直抵凤凰山。当天大雾,张献忠闻报,仅率数十人出击,叛徒刘进忠以手指示,清军善射击者雅布兰以箭射之,张献忠中箭身亡。清军趁势掩杀,张献忠部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不敌而率余众南奔,降附于继朱由崧后称帝的南明桂王朱由榔。清军追至黔界未果,亦因无粮而回师汉中,留清四川巡抚李国英驻守保宁。\u003Cbr\u003E  刘文秀是张献忠的义子,投奔南明后很快成为一员大将。李国英驻守保宁后,刘文秀率军反击,李国英不敌,率大部退缩绵阳、广元和剑阁一带。保宁城里只留千余人把守。刘文秀率部包围保宁城,形成一个长达30余华里的包围圈。\u003Cbr\u003E  李国英撤退之举遭到指责,作为封疆大吏,他守土有责。据传,他当时对收回保宁的心态很复杂,他对身边的人叹息道:“打,死于贼,不打,死于清。”顺治六年,李国英率军再攻打保宁,失利。顺治九年,豪格率清军再次攻打保宁。\u003Cbr\u003E  据史载,此次战斗异常惨烈。已降清的吴三桂率部从阆中沙溪、兰家坝一带进攻保宁城,并以少胜多,将刘文秀守城的13支部队全歼。\u003Cbr\u003E  至此,清军才稳占保宁。“清军占稳保宁后,在此应该设立了作为省级政府当有的四川巡抚衙门、四川布政使司衙门、四川按察使司衙门及四川学政衙门。由此奠定临时省城的格局。”阆中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李文明分析认为,清康熙四年,上述机构从阆中迁往成都。这段时间,阆中成为了清政府在四川的军政权力中心。\u003Cbr\u003E  战乱成就临时省会\u003Cbr\u003E  保宁被攻占后,顺庆、蓬州、广安、合川、西充、岳池、营山、渠县、邻水、仪陇、遂宁、蓬溪均“望风而降”。\u003Cbr\u003E  史载表明,从明崇祯六年至清康熙十九年长达几十年间,四川蒙受了巨大灾难,人民受到严重摧残,生产受到重创。\u003C\u002Fdiv\u003E&,&updated&:new Date(&T08:51:35.000Z&),&canComment&:tru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collapsed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465344&,&lastestTipjarors&:[],&virtuals&:{&isLiked&:false},&repinCount&:0,&likers&:[],&tags&:[],&adminClosedComment&:false,&topReactions&:{&like&:1},&id&:&465344&,&reactionCount&:1,&viewPermission&:&all&,&isDeleted&:false,&url&:&\u002Fpins\u002F465344&,&sourcePinId&:0,&created&:,&comments&:[],&tagSpecials&:{},&excerptTitle&:&解密阆中为何能成为四川的另一个省会 多…&,&type&:&pin&,&contentHtml&:&\u003Cdiv\u003E解密阆中为何能成为四川的另一个省会\u003Cbr\u003E 多年以来,成都一直是四川的省会城市。然而,解读四川历史,清初的一段时间,四川的省会城市却不在成都,而是在远离成都数百公里之外的古城阆中。\u003Cbr\u003E  清初时,清军只占领了川东北地区。1647年,顺治帝任命李国英为四川巡抚,而李国英率部及四川的军政机构均设于阆中,1649年,李国英在阆中桓侯祠立匾。1652年起,作为四川省省级考试的乡试,在阆中川北道贡院举行。然而,作为记载历史的阆中地方志,却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没有相关记载。\u003Cbr\u003E  当年阆中何以成为四川的临时省会城市?在这段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u003Cbr\u003E  豪格率军攻下阆中\u003Cbr\u003E  刚建立的清政府,主要面临着西安李自成、南京朱由崧和成都张献忠的威胁,大清要“一统”,就必须消灭这三个“既独立又反清”的政权。由此,大清制订了先亡李自成、再灭朱由崧、最后对付张献忠的“一统四川”方略。\u003Cbr\u003E  清顺治二年年初,清肃王豪格大军便集结于汉中,在大举入川之前,仍以其惯用手段,先派间谍到四川各地诱降。据《滟?囊》和《荒书》载:这年三月,把守朝天关的骁骑营都督刘进忠受到来自汉中的伪商人(实为降清的原明总兵)严自敏的游说,拉着张献忠的精锐部队降了清军,认为扫平了一定障碍的清军,开始向保宁(阆中)一带进攻。\u003Cbr\u003E  清陕西总督孟乔劳当月上书朝廷说:四川保宁府州县,亦投降表到。八大王张献忠伪巡抚吴宇英派专人前来表示投顺,臣写信给他,令其说张献忠投降,并相机而行。从此上书可见,清军还未入川,川北保宁一带已或明或暗地依附于大清了。\u003Cbr\u003E  清顺治三年,四川闹饥荒。《蜀难叙略》载:山深处,升米价二三两,菽麦减半,他物称是。荒残甚者,虽万金无所得食。而《客滇述》对当时的饥荒记载更为详尽:盖甲申(1644年)以来,大乱三年,民皆逃窜,无人耕种,而宿粮弃废又尽,故饥荒至此。\u003Cbr\u003E  1647年8月,张献忠因无粮而弃成都,向顺庆转移。是年11月,张献忠掠粮至西充凤凰山,被清军知悉。清军在降将刘进忠的带领下,经五昼夜,从汉中疾驰700余公里杀向西充,期间,攻下保宁城。途经槐树驿,烟烽楼、土地关,直抵凤凰山。当天大雾,张献忠闻报,仅率数十人出击,叛徒刘进忠以手指示,清军善射击者雅布兰以箭射之,张献忠中箭身亡。清军趁势掩杀,张献忠部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不敌而率余众南奔,降附于继朱由崧后称帝的南明桂王朱由榔。清军追至黔界未果,亦因无粮而回师汉中,留清四川巡抚李国英驻守保宁。\u003Cbr\u003E  刘文秀是张献忠的义子,投奔南明后很快成为一员大将。李国英驻守保宁后,刘文秀率军反击,李国英不敌,率大部退缩绵阳、广元和剑阁一带。保宁城里只留千余人把守。刘文秀率部包围保宁城,形成一个长达30余华里的包围圈。\u003Cbr\u003E  李国英撤退之举遭到指责,作为封疆大吏,他守土有责。据传,他当时对收回保宁的心态很复杂,他对身边的人叹息道:“打,死于贼,不打,死于清。”顺治六年,李国英率军再攻打保宁,失利。顺治九年,豪格率清军再次攻打保宁。\u003Cbr\u003E  据史载,此次战斗异常惨烈。已降清的吴三桂率部从阆中沙溪、兰家坝一带进攻保宁城,并以少胜多,将刘文秀守城的13支部队全歼。\u003Cbr\u003E  至此,清军才稳占保宁。“清军占稳保宁后,在此应该设立了作为省级政府当有的四川巡抚衙门、四川布政使司衙门、四川按察使司衙门及四川学政衙门。由此奠定临时省城的格局。”阆中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李文明分析认为,清康熙四年,上述机构从阆中迁往成都。这段时间,阆中成为了清政府在四川的军政权力中心。\u003Cbr\u003E  战乱成就临时省会\u003Cbr\u003E  保宁被攻占后,顺庆、蓬州、广安、合川、西充、岳池、营山、渠县、邻水、仪陇、遂宁、蓬溪均“望风而降”。\u003Cbr\u003E  史载表明,从明崇祯六年至清康熙十九年长达几十年间,四川蒙受了巨大灾难,人民受到严重摧残,生产受到重创。\u003C\u002Fdiv\u003E&,&isAdminCloseRepin&:false,&FULLINFO&:true}},&User&:{&zhang-xiao-qiang-80-65&:{&isFollowed&:false,&name&:&张小强&,&headline&:&学者&,&gender&:1,&avatarUrl&:&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50\u002Fv2-fe1c2e025857_l.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zhang-xiao-qiang-80-65&,&isBlocking&:false,&userType&:&people&,&urlToken&:&zhang-xiao-qiang-80-65&,&url&:&\u002Fpeople\u002F5f2e43bff46e7beb91cddf21&,&followerCount&:17,&pinEasterEggs&:{&worldcup&:null},&isBlocked&:false,&id&:&5f2e43bff46e7beb91cddf21&,&reactionCount&:3}},&Comment&:{},&favlists&:{}},&me&:{},&global&:{&experimentFeatures&:{&ge3&:&ge3_9&,&ge2&:&ge2_1&,&searchAdvertPosition&:&1&,&growthSearch&:&s2&,&nwebQAGrowth&:&experiment&,&qawebRelatedReadingsContentControl&:&close&,&liveStore&:&ls_a2_b2_c1_f2&,&nwebSearch&:&nweb_search_heifetz&,&searchHybridTabs&:&pin-3#album-7&,&newSignBg&:&new&,&rt&:&y&,&isOffice&:&false&,&newLiveFeedMediacard&:&new&,&newMobileAppHeader&:&true&,&androidPassThroughPush&:&all&,&hybridZhmoreVideo&:&yes&,&nwebGrowthPeople&:&default&,&nwebSearchSuggest&:&default&,&qrcodeLogin&:&qrcode&,&isShowUnicomFreeEntry&:&unicom_free_entry_off&,&androidSearchTabStyle&:&search_tab_style_b&,&growthBanner&:&default&,&newMobileColumnAppheader&:&new_header&,&androidDbRecommendAction&:&open&,&searchTab&:&collapse&,&zcmLighting&:&zcm&,&androidDbFeedHashTagStyle&:&button&,&appStoreRateDialog&:&close&,&mobileFeedGuide&:&block&,&default&:&None&,&isNewNotiPanel&:&no&,&adR&:&a&,&wechatShareModal&:&auto_down_load&,&uRe&:&1&,&androidProfilePanel&:&panel_b&}},&columns&:{&next&:{}},&columnPosts&:{},&columnSettings&:{&colomnAuthor&:[],&uploadAvatarDetails&:&&,&contributeRequests&:[],&contributeRequestsTotalCount&:0,&inviteAuthor&:&&},&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switches&:{&couldSetPoster&:false},&draft&:{&titleImage&:&&,&titleImageSiz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can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title&:&&,&titleImageUploading&:false,&error&:&&,&content&:&&,&draftLoading&:false,&updating&:false,&globalLoading&:false,&pendingVideo&:{&resource&:null,&error&:null},&deleteFail&:{&fail&:false},&recommendTopic&:[],&reallyRecommendTopics&:[],&selectedColumn&:0,&videoCovers&:[]},&drafts&:{&draftsList&:[],&next&:{}},&config&:{&userNotBindPhoneTipString&:{}},&recommendPosts&:{&articleRecommendations&:[],&columnRecommendations&:[]},&env&:{&edition&:{&baidu&:false,&yidianzixun&:false,&qqnews&:false},&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content_padding_top&:128,&content_padding_bottom&:56,&content_padding_left&:16,&content_padding_right&:16,&title_font_size&:22,&body_font_size&:16,&is_dark_theme&:false,&can_auto_load_image&:true,&app_info&:&OS=iOS&},&isApp&:false,&trafficSource&:&production&,&userAgent&:{&ua&:&Mozilla\u002F5.0 (compatible, MSIE 11, Windows NT 6.3; Trident\u002F7.0; rv:11.0) like Gecko&,&browser&:{&name&:&IE&,&version&:&11&,&major&:&11&},&engine&:{&name&:&Trident&,&version&:&7.0&},&os&:{&name&:&Windows&,&version&:&8.1&},&device&:{},&cpu&:{}}},&message&:{&newCount&:0},&pushNotification&:{&newCount&:0}}阆中市介绍_四川南充阆中市地名网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 阆(làng)中市,坐落在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东枕巴山、西倚剑门、雄峙川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物华天宝,文化厚重,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阆中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84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3万,城区人口约20万。辖49个乡镇,3个城区街道办事处。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市行政区划,四川南充阆中市行政区划,阆中市">
四川南充阆中市
地名:阆中市隶属:行政代码:511381代码前6位:511381长途区号:0817 邮政编码:637400车牌号码:川R行政级别:县级市人口数量:约86万人人口密度:458人/km2辖区面积:1877平方公里行政驻地:长公大道66号 阆中市相关网站:??????????????????
1.78km2   保宁街道办事处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占地10.48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41165人。辖区分为13个居民委员会,215个居民小组,驻辖区内单位1……
  沙溪街道位于四川南充阆中市。下辖:
111 拥军街社区
111 神门关社区
511381……
44.4km2  七里街道办事处,简称七里街道办、七里街办或七里街道,为中国城市乡(镇)级行政区,是所在城市县级政府(市辖区或县级市、部分县)的派出行政机关。四川省阆中市……
  江南街道位于四川南充阆中市。下辖:
111 江南社区
111 阆南桥社区
5113810……
34km2  彭城镇阆中市彭城镇位于嘉陵江畔,与南部接壤,素有阆中“南大门”之称,幅员面积34平方公里,距城区11公里,属浅丘带坝地形,辖1个居委会,总耕地面积100……
  “没想到这才几年,双龙变化这么大!一排排新房,一条条好路,一片片果树,场镇的面貌大变样……”。这是一位在外打工五年没回家的小伙子如是说。可不是吗?随着改……
45.1km2  柏垭镇位于阆中市西南部,距市区23公里,辖19个村,1个居委会,118个村(居)民小组,幅员面积45.1平方公里,总户数8167户,其中农业户6057户……
29km2  阆中市辖镇。清设崇德乡,1940年改名凤鸣乡,1984年更名飞凤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13公里。面积29平方公里,人口1.3万。阆中……
36.8km2  思依镇位于阆中市西部,距城区29公里,省道302线穿境而过。全镇幅员面积36.8平方公里,人口1.4万,现为省级试点小城镇。多年以来,这里山峭风急、十年……
41.9km2  阆中市辖镇。1940年设滥泥乡,1951年改文成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6公里。面积41.9平方公里,人口1.6万。东河从境内梁山关注入……
64.9km2  阆中市辖镇。为唐恭思县治所,1940年更名二龙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20公里。面积64.9平方公里,人口2.6万。阆(中)巴(中)公……
56.3km2  阆中市辖镇。1940年设石滩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26公里。面积56.3平方公里,人口2.4万。构溪河从中部流过。有中型水库一座。阆……
66.7km2  老观镇位于阆中市东北部,距市城区45公里,东通仪陇、巴中,南至阆中、南充,西接苍溪,北上旺苍、广元。镇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99个社,5个居民小……
40.8km2  阆中市辖镇。1940年置双合乡,1984年改建花冠乡,1992年更名龙泉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40公里。面积40.8平方公里,人口1.7万。构溪河流……
64.3km2  阆中市辖镇。1940年置千佛乡,1991年建镇 。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32公里。面积64.3平方公里,人口2.5万。阆(中)巴(中)公路过境。辖小保宁……
25km2  阆中市辖镇。1940年建望垭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38公里。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辖望垭口、三宝山、广教寺、水头山、洛城寨……
  滔滔的嘉陵江,发源于陕西宝鸡大散关,过凤县嘉陵谷,从阳平关进入四川,经广元、苍溪在涧溪口入阆中境内,绕阆中古城大半个圈,再左拐右突托起了河溪镇。
37km2  阆中市辖镇。1940年改妙高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区17公里。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1.5万。构溪河流经河溪关注入嘉陵江。阆(中)仪(陇……
38km2  阆中市辖镇。明、清属马头乡,1940年置洪山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区21公里。面积38平方公里,人口2.4万。辖楼垭、松林、大梁、大井坝……
21km2  阆中市辖镇。1940年置玉台乡,1994年建镇。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区30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0.9万。阆(中)仪(陇)公路过境。辖玉泉、偏石坝、……
27.1km2  阆中市辖镇。1951年置宝马乡,1994年建镇。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区18公里。面积27.1平方公里,人口1.5万。阆(中)洪(山)公路过境。辖宝马场、玉……
51.8km2  阆中市辖镇。1940年置水观乡,1991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28公里。面积51.8平方公里,人口2.9万。阆(中)仪(陇)公路过境。辖水观、龙……
24.1km2  阆中市辖镇。明、清为马头乡,1940年置金鸭乡,1950年改名为金垭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21公里。面积24.1平方公里,人口1.2……
21km2  阆中市辖镇。1940年置玉台乡,1994年建镇。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区30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0.9万。阆(中)仪(陇)公路过境。辖玉泉、偏石坝、……
   121 城隍垭村
122 七宝村
122 千佛岩村
35km2  一、基本情况:
垭口乡位于阆中市西北部,距城区15公里,东临嘉陵江,北接苍溪县。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00余亩,辖7个行政村,101……
25.3km2  该乡位于阆中市西部,距市区17公里,幅员面积25.3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区,100个社,共计2818户,8247人,耕地面积8861亩,主产水稻、小麦、……
  天宫乡党委、政府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团结一班人,围绕市委年初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一二三四”工作发展思路,以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和“三满意”为契机,扎……
39.5km2  阆中市辖乡。清属崇德乡,1940年属凤鸣乡,1951年置凤仪乡,1984年更名天林乡,1992年并入天宫乡,1994年复置天林乡。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06年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中心……
25km2  阆中市辖乡。1950年置城隍乡,1955年改建设乡,1984年更名北门乡,1992年并入思依镇,1994年复置北门乡。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区17公里。面积……
34.4km2  桥楼乡(Qiaolou Xiang) 阆中市辖乡。1960年置桥楼乡。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区25公里。面积34.4平方公里,人口0.8万。阆(中)剑(阁……
44.8km2  该乡位于阆中市西北部,地处阆中、剑阁、南部三市县交界处,场镇居市区35公里,幅员面积44.8平方公里,东与剑阁香沉镇和桥楼乡接壤,南与思依相连,是升钟水……
30km2  阆中市辖镇。1951年置木兰乡。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区22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0.8万。公路通阆中、剑阁。辖近水、花石、龙凤场、青龙包、菩提、庙子……
20.8km2  阆中市辖镇。1950年建东兴乡,1992年并入文成镇,1994年复置东兴乡。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10公里。面积20.8平方公里,人口1万。阆(中)巴(中……
23.1km2  阆中市辖乡。1952年置清泉乡,1992年并入井溪乡,1994年复置清泉乡。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17公里。面积23.1平方公里,人口0.8万。阆(中)千……
23.6km2  阆中市辖乡。 ^ 南充市牛羊养殖基地。1951年置博树乡,1986年更名博树回族乡。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14公里。面积23.6平方公里,人口0.9万。水……
24.2km2  阆中市辖乡。1951年置凉水乡。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区23公里。面积24.2平方公里,人口1万。阆(中)护(山)公路过境。辖七羊山、崇山观、合观垭、顶山庙……
24.5km2   解元乡位于四川省阆中市东北部,距市区31公里。海拔670米,省道302线横贯全境5公里,东接老观(原龙坪乡),西邻清泉,南接二龙,北与老观(原土垭乡)……
  西山乡地处阆中市东北部,辖11个村,85个村民小组,共3270户,10297人。2002年以来,该乡把种草养兔作为一项立乡富民的主导产业来抓。目前,全乡……
32km2  阆中市方山乡地处阆中市东北部,靠省道“302线”边沿,全乡辖8个村,33个合作社,3250户,10215人,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8620亩。该乡四……
34.9km2  阆中市辖乡。1952年置三合乡,1984年改石岗乡,1992年更名金子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34公里。面积34.9平方公里,人口1.5万。阆(中)仪……
32.9km2  阆中市辖乡。1951年建峰占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45公里。面积32.9平方公里,人口1.2万。阆(中)巴(中)公路过境。辖马鞍山、红瓦店、七宝山、……
32.9km2  阆中市辖乡。1951年建峰占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45公里。面积32.9平方公里,人口1.2万。阆(中)巴(中)公路过境。辖马鞍山、红瓦店、七宝山、……
26.1km2  阆中市辖乡。1951年置鹤峰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43公里。面积26.1平方公里,人口0.9万。阆(中)巴(中)公路过境。辖金鸭子、瓦店子、石曲子、……
20.8km2  阆中市辖乡。1951年置金城乡,1992年并入凉水乡,1994年复置金城乡。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区24公里。面积20.8平方公里,人口0.8万。公路通市区……
  一、该乡位于阆中市东南方向,距市区17.5公里,与七里行政中心隔江相望。该乡原有22个建制村,2006年6月全乡进行村建制调整,部分村进行了撤并,现有1……
20.8km2  阆中市辖乡。1951年置朱镇乡,1992年并入洪山镇,1994年复置朱镇乡。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区20公里。面积20.8平方公里,人口1.4万。西濒嘉陵江……
30.2km2  阆中市辖乡。1951年置太平乡,1984年更名宝台乡。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30公里。面积30.2平方公里,人口1.2万。阆(中)仪(陇)公路过境。辖柳……
24km2  福星乡原名梅溪乡,因有美丽的梅溪河而得名。地处阆中市东南部,东与水观镇接壤,南与南部永定镇相连,西接元山,北接金垭。全乡幅员面积24平方公里。2006年……
■阆中市行政区划图   阆(làng)中市,坐落在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东枕巴山、西倚剑门、雄峙川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物华天宝,文化厚重,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阆中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84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3万,城区人口约20万。辖49个乡镇,3个城区街道办事处。
  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地势西南低东北高,市区平均海拔328-888米,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亦有部分丘陵平坝地形。境内流长59.4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
  阆中历史悠久,战国时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治所。汉唐时期,阆中是我国古代天文研究中心,著名天文学字落下闳创制了《太初历》和世界第一台浑天仪;蜀汉史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之久;明、清时期,阆中一度成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0余年。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一直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1985年国务院公布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建市,为四川省直辖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市,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誉。历史给予了阆中丰厚的馈赠,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和近200多处名胜古迹,至今闪烁着夺目的光彩。阆中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是全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保护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古民民街院、寺院楼阁、摩岩石刻构成了阆中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气势辉宏的张飞庙、张飞墓冢以及蜀汉遗址文物,更是三国旅游热线重要的组成部分。
  2008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阆中稻米、小麦、玉米、油菜、棉花、柑桔、蚕桑等粮经作物久负盛名;半夏、沙参、川芎、杜仲、银杏等名贵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阆中是全国的商品粮、棉花、桑蚕、水果、猪肉生产基地和四川省轻工重点发展基地,改革开放为阆中轻工业铸就了辉煌,食品、酿造、丝绸、棉纺、皮革、医药、化工、建材、机械等众多工业部门基础雄厚,40多个国、部、省优质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阆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正加速改善。212国道一级公路全线开通,302省级纵贯境内;国家二级民用机场正在建设之中;兰渝铁路筹建工作进展顺利。在未来几年里,阆中的交通建设将主抓“四大工程”,即兰渝铁路、南广高速公路、嘉陵江渠化工程、阆中机场续建,届时,阆中将形成水陆空兼备的立体交通网络,交通闭塞的状况一去不复返。
  阆中通信发展迅速,现代化通信网络已具规模。国家大电网220KV变电站已投入使用,天然气并入国家管网。阆中市委、市0正不断地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各种配套设施,为外来投资者经商创业、生活休闲提供一切便利。
  阆中将在西部大开发中,建设成为川东北的“绿色明珠、旅游中心、经济强市”。
  自然地理
  阆中是四川省省辖市,距离省会成都仅230公里,由南充市代管。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东经105°41′~106°24′,北纬31°22′~31°51′之间。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
  阆中处于川中丘陵区向川北低山区过渡地带。全境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呈堰尾槽状地势和多层次梯级地形,海拔328~888.8米。低山、高丘、中丘占幅员面积92%,低丘、平坝占6.31%,水域占1.69%。
  阆中山脉分列嘉陵江东西,嘉陵江以东为大巴山脉,嘉陵江以西为剑门山脉。属大巴山脉的山体有蟠龙山、方山、龙山、大仪山等;属剑门山脉的山体有大罗山、仙桂山及其次级山体支脉。
  【物产资源】
  阆中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度,动植物及各种自然资源丰富。粮食作物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苕类、豆类;经济作物主产棉花、油菜、花生、药材;还盛产油桐、柑桔、梨、桃、李、杏等;畜牧养殖以蚕茧、猪、牛、羊、鸡、鸭、鱼为大宗产品;林木树种有柏、杉、榆、杨柳、桃金娘等60个科,120个属,共400余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1%。阆中先后被国家和四川省确定为商品粮、瘦肉型商品猪、蚕桑、棉花、油桐和速生林生产基地。境内有唐山穹窿、石龙穹窿、仪陇背斜、土门场背斜、双合场背斜等油、气构造带,石油储量约2000万吨,天然气储量约20亿立方米,其中石龙穹窿构造带油、气已部分开采利用。其它矿产资源主要有砂金、铀、石英砂等。
  【水资源】
  丰富的水面资源。阆中溪沟遍布,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嘉陵江、东河、构溪河、西河、白溪壕,还有169条溪沟,由东、西两侧汇入中部的嘉陵江,且有6,400多处大小水利工程。年径流量6亿多m3,“一江四河”年过境水量达249亿m3,地下水藏量5,833万m3/年,水能理论蕴藏量23万千瓦。嘉陵江支流已建成中小型水电站10处,年发电量5,377万千瓦时。
  【荒山资源】
  丰富的荒山资源。该市有非耕地189万亩,其中有60%的是荒山、荒滩,宜于进行治理改造,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各类种养业。
  历史沿革
  阆中县名,始于公元前314年,即周赧(nǎn)王元年,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蜀王伐苴(jū,蜀王弟苴侯,封地葭萌,今昭化),苴侯奔巴(巴国迁都阆中),巴为苴侯求救于秦。秦惠文王派张仪和司马错救苴、巴,遂伐蜀。蜀灭后,张仪-巴、苴之富,顺手牵羊,灭了巴国,于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巴郡和阆中县。以后,除隋初因避文帝之父杨忠讳,有35年改阆中县为阆内县外,阆中县名至今二千三百多年不变。
  何谓阆中?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阆”字说:“阆,门高也。”意思说:“阆”是高门的意思。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解释“阆中”说:“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意思说:阆中周围山形似高门,城在其中,所以称阆中。这是说,阆中因山得名。
  《旧唐书?地理志》解释阆中得名时说:“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嘉陵江流经阆中一段,古称“阆水”。意思说:嘉陵江绕城三面,城在其中,所以称“阆中”。这是说,阆中因水得名。
  两种说法看似不一,实际并不矛盾。阆中四面山形如高门,因名阆山;嘉陵江流经阆山下,因名阆水;城在阆山阆水之中,故名阆中。
  阆中是根据县城的天然地形命名的。阆中别名阆苑(yuàn)。《辞海》解释“阆苑”一词说:阆苑,唐代苑名,故址在今四川阆中县西。据《舆地纪胜?利东路阆州》记载:“唐初鲁王灵夔(kuí)、滕王元婴,以衙宇卑陋,乃修饰宏大之,拟于宫苑,由是谓之隆苑;后避明皇讳,改为阆苑”。阆苑,本是传说中的神仙(西王母)居住处。因滕王建此宫苑,千百年来,阆苑便成为阆中古城的别名。
  阆中商属巴方,周属巴子国。
  战国中期,巴子屡为楚子侵逼,约在公元前330年迁都阆中,公元前325年后称巴王。
  秦灭巴后,置阆中县(前314),疆域大致包括今阆中、苍溪、南部、仪陇、蓬安、西充、南充等县及巴中市恩阳,岳池县西部、北部,剑阁县东南部。
  东汉献帝建安六年(201)至成汉嘉宁二年(347),阆中为巴西郡治,辖阆中、安汉、垫江、宕渠、宣汉、汉昌、南充国、西充国等8县。
  东晋永和三年(347)至南朝梁天监七年(508),阆中为北巴西郡治,辖阆中、苍溪、安汉、南国、西国、平周等县。
  天监八年(509)至承圣二年(553)阆中为南梁北巴州治及北巴西郡治,辖北巴西、白马义阳、南部、木兰、金迁、掌天等郡。
  北魏孝昌元年(525)至大统元年(535),为魏所据。
  西魏恭帝元年(554)至隋开皇三年(583),阆中为隆州及盘龙郡治,辖盘龙、新安、南宕渠、金迁、白马、隆城6郡,盘龙郡辖阆中、汉昌、胡原3县。
  隋改阆中为阆内,开皇三年(583)至大业三年(607),为隆州治,辖阆内、南部、苍溪、奉国、仪陇、大寅、西水、晋城、南充、相如10县。大业三年,改隆州为巴西郡,辖区未变。
  唐仍名阆中,武德元年(618)至先天元年(712)为隆州治。开元元年(713)改隆州为阆州,辖阆中、南部、苍溪、西水、新井、晋安、新政、奉国、歧坪9县。
  五代及北宋南宋,阆中均为阆州治。其中天宝元年(742)至乾元元年(758)曾改为阆中郡。五代唐天成四年(929)于阆州置保宁军,北宋时置安德军。南宋景炎元年(1276)至1912年,阆中一直为保宁府治。其间,清顺治时,四川临时省会设在阆中10余年。
  1912年在阆中设川北宣慰使署,1913年改为川北观察使署,1914年改为川北道署,不久改为嘉陵道署,移治南充。川北道(嘉陵道)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阁、通江、南江、巴中、仪陇、营山、蓬安、邻水、岳池、广安、南充、西充、三台、射洪、中江、盐亭、遂宁、蓬溪、安岳、乐至、潼南26县。
  抗日战争时期,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巴山警备司令部设于阆中。1933――1935年红四方面军曾在阆中相继建立阆南县、苍溪县、阆中县、忠发市4个县级苏维埃0。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阆中,日成立阆中县人民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阆中县,设立阆中市。1986年因阆中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1992年被辟为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市。
  风土人情
  阆中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阆中历史源远流长,从公元前314年秦惠王置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这里文化遗存灿若群星,极具开发潜质。主要表现为:
  风水文化 
  阆中古城三面水绕,四边山环,尽得中国传统风水理论要旨,山水城相依,自然、人文景观相融,是中国著名的“风水古城”。
  三国文化  
  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曾镇守阆中7年之久,转战驰骋,最后魂归阆州,留下战场遗址,传说佳话无数。
  天文文化 
  西汉落下闳创制《太初历》,发明浑天仪,举世瞩目。东汉任氏父子,周氏祖孙三代,醉心天文,成果丰硕,辉耀一时。
  D--科举文化。清朝初年,阆中代行省会17年,四川乡试(“省试”)在此共举行四科,康熙二年才移至成都举行。现存清-棚,是全国仅存的两处之一,是封建社会一千多年科举制度的珍贵历史见证。
  宗教文化 
  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很早在阆中传经布道,共生共存,繁衍出斑斓的宗教文化。
  民俗文化 
  保存完好的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古街院、古民居朴素典雅,各种窗雕、饰物、器具精美绝伦,巴渝舞、皮影、灯戏等民俗活动让人叹为观止。
  在四川省阆中市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醋城里,到醋澡堂子用醋沐浴已经成为人们招待客人、消除疲劳的又一个好去处。
  来到醋澡堂里,看到的还是熟悉的大木桶和普通清水,跟人们平常洗澡似乎没有什么两样。但醋澡堂使用的是由阆中特别推出的一种保健醋,专门用于泡澡,可以降低人的血压,治疗皮肤病,还有益于减肥。
  一个大木桶装着满满一桶热水,看着紫红色的醋徐徐注入水中,闻着一丝丝酸酸的醋香,让皮肤沉浸在惬意和懒散中,真是别有一番滋味。泡上10分钟后,服务员会给撒上一些玫瑰花,让人真正领略到醋香和花香混合在一起的那种难言的味道。
  在四川,一向有“少盐多醋”的养生名言。古城阆中更是有400多年生产醋的历史,这里不光生产家庭常备的食用醋,还生产火锅醋、保健醋、宴会醋、饮料醋。醋在这儿既是调味品,也是保健品,酸酸的醋香已经在古城留下了悠久的醋文化。
  文化名城
  阆中,因阆山四合,阆水纡曲,城在阆山、阆水之中得名。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夏代为梁州之域,殷商时代为巴方,周代属巴国。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县,除隋朝改为阆内县外,历代均名阆中。
  汉代,阆中城在今城北郊一带。其后,因江水啮城,城市逐渐南移,唐宋时稳定于今城区位置。古代,阆中做为由秦入蜀的交通孔道和陕、甘、鄂、广等地的商品集散地,以其险要的地形,便捷的交通、丰饶的物产而成为川北经济、军事重镇和历代军政大员驻节之所、兵家必争之地。战国后期,阆中城为巴国别都。东汉建安六年(201)至民国初,先后为郡、州、府、道治地。三国时,蜀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死葬于此。唐代,鲁王灵夔、滕王元婴先后出镇阆中。五代唐天成四年于阆中置保宁军,北宋时置安德军。明弘治年间,曾封寿王于阆。清代,川北镇总兵署设于阆中。清顺治年间,四川临时省会设阆中十余年,四川巡抚、监察御史均驻节阆中,并在此举行了乡试四科。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阆中转战三年,曾在县城设立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和33军军部。抗日战争时期,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和巴山警备司令部均设于阆中。近现代,随着宝城铁路、公路的开通,川北主要交通孔道西移,阆中遂被冷落。八十年代以来,阆中城市建设逐渐发展。1991年,阆中撤县建市,1992年列为全开放市,1993年被列为省直辖市,2005年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阆中建县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阆中城的历史还可追溯到公元前330年巴国迁都阆中以前。古城阆中千百年来的经营发展,创造出绚丽、奇绝的“阆苑仙境”,积淀了丰厚、深邃的历史文化。1984年6月,阆中被列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古城。1986年12月,国务院批准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古城处于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交汇聚结处,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形成山水紧密契合的形胜之地。古城地理位置、城市选址和建筑布局,深契传统风水理论,山、水、城融为一体,具有典型的古代城市建设风格和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城区文物名胜众多,自然风景如诗如画。古往今来,古城阆中以其独特的魅力,使得无数墨客骚人流连忘返,并为之折腰。杜甫、元稹、李淳风、袁天罡、吕洞宾、司马光、苏轼、陆游、张善子、丰子恺等先后来阆旅居观光,留下不少著名诗篇和珍贵墨宝。
  在八十年代初,城建部门根据“保护古城,开发新区”的原则,制定了古城保护规划。其后,又投资对风景名胜进行修复和扩建,保护了城区一批重要文物古迹和有价值的古街道及民居,保护和恢复了城南嘉陵江沿岸的风景名胜带和城北滕王阁、巴巴寺两个风景名胜片。0还将乡村一批文物古迹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阆中形成了以古城为中心,城南一条带,城北两个片,城外苦干点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1987年11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在阆中召开,会议对阆中文化名城的价值和名城保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989年4月,国家文物局专家在北京国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交流会上,以《阆中的名城保护模式》为题发表论文,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近年来,古城的保护、改造、打造已初见成效。
  现在,阆中城区还保留着主要的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境内地面文物点有200余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0余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均居四川省县级政区之首。馆藏文物有3000余件,其中国家等级文物2000余件。主要风景名胜区有殿宇宏伟、布局严谨、古朴典雅的张飞庙;有由唐代大佛、大象精舍、黄家亭子、状元洞、紫薇亭、将相堂、明代白塔(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被毁,原本12层,高32米,现仅余6层) 组成的东山园林;有松苍竹翠、境幽林静的伊斯兰教圣地巴巴寺;有集楼、台、亭、阁于一山,融古、雅、奇、秀于一体的“嘉陵第一江山”锦屏山公园等等。
  灿烂的多元文化
  一、本源文化
  阆中是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路史》注:“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得名,乃阆中渝水(即阆中嘉陵江段)之地。”华胥是伏羲的母亲,伏羲的母亲在阆中,由是阆中与甘肃成纪、河南陈州就构成了伏羲文化的链条。
  二、巴人文化
  阆中在古代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巴文化。巴国的最后一个国都定于阆中,秦末,阆中巴人领袖范目率七姓巴人组成汉军前锋,助刘邦“还定三秦”。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巴文化活化石”巴人舞以及川北灯戏、傩戏、牛灯竹马等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艺术中,看到饶有特色的巴人遗风。
  三、风水文化
  阆中风水文化独具特色。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的中游,其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严密缰绕合护的形胜之地。“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其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融为一体。其城市选址是按照我国古代风水学的理论为指导选择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即“龙”、“砂”、“穴”、“水”的意象。在四川省旅游局制定的旅游总体规划中,已将其列为“中国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
  四、三国文化
  阆中是三国文化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任巴西太守,驻阆中达7年之久(公元214―221),在这里他率精卒万人,打败了曹操的上将张A带领的三万人的进攻,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刘备伐吴前夕,他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身葬于阆中,后人为其建的“桓侯祠”,今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三国蜀汉名仕周群、谯周、程畿,镇北将军黄权,镇南大将军马忠等都是阆中人。
  五、科举文化
  阆中科举文化底蕴深厚。阆中在唐代出了尹枢、尹极二状元,宋代出了陈尧叟、陈尧咨二状元,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建于清代的贡院,现仍完好地坐落于阆中古城的学道街,顺治九年(1652年)全川未靖,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在此举行四川省乡试四科。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列名,阆0进士116人,举人404人,被誉为四川的状元、举人之乡。
  六、天文文化
  阆中是我国古代民间天文研究中心,西汉著名历算天文学家落下闳就是阆中人,他创造的《太初历》是我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完整的历法。落下闳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浑天说是我园古代先进的宇宙结构学说。经他改进的赤道式浑天仪,在中国用了两千年。东汉末年的周群、周舒、周巨,祖孙三代天文学家也是阆中人,他们在阆中城内自己的府院中建楼观测天象,积累了大量资料,他们给风测向定级定向,预测旱涝灾害,很有成就。东汉的张道陵在阆中“云台山”、“文成山”的“元台”观测天象,后来“飞升”于此。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风,二位阴阳风水学家在阆中观测天象,后来同葬于阆中的天宫院,在当地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传说。
  七、宗教文化
  阆中宗教文化源远流长。自汉唐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阆中,稍后,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继而来,教徒们在这里建寺庙、修教堂,构成了阆中多元文化中一道风景线。伊斯兰教的圣地清真寺、巴巴寺,天主教遗迹天主堂,西南最大的基督教堂――阆中福音堂,以及道教的云台观、吕祖祠、八仙洞,佛教的大佛寺、观音寺、永安寺、五龙庙、圆觉寺、千佛寺、长青寺、净圣庵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一县之地,汇聚了如此多的宗教文化遗迹,全国罕见。
  八、民俗文化
  阆中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动人心魄的打钱棍,朴实酣畅的花灯戏、太平牛灯,风情万种的剪纸、川北皮影,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阆中傩戏,深情优美的山歌调、打夯歌,耐人寻味的川剧座唱,抑扬顿挫的茶馆评书等等,构成了民俗文化的瑰丽长廊。
  九、饮食文化
  阆中饮食文化远近闻名。久负盛名的保宁醋、白糖蒸馍、张飞牛肉、保宁压酒、松花皮蛋、酸菜豆花面、锭子锅盔、酥锅盔、热凉面(牛肉凉面)、牛羊杂碎面、吊汤扯面、川北凉粉、热凉粉等充满古城民俗民风的饮食小吃,足以使人们一饱口福。
  十、红色文化
  阆中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指挥下,转战阆中三年之久。全县共有19000多人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组织,红军撤离川陕苏区时,有11000多人随队长征,其中女红军500余人。解放后,他们有的成为共和国将军,有的在党政军部门担任重要-职务。据统计,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阆中籍红军战士共7500多人,其中红军女战士200多人。至今仍留有0阆南县委旧址、阆南县苏维埃旧址、保宁镇红军石刻标语群、阆中红军纪念馆等众多红色遗迹。
  名人志士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这片肥沃、神奇的土地,哺育了一代代炎黄子孙,涌现出众多的英才俊杰。《路史》传:中国远古帝王伏羲的母亲华胥居于阆中,并在此孕育了伏羲。西汉初,阆中宗民领袖范目,率勇猛善战土著宗民为汉王前锋,暗渡陈仓,还定三秦,被先后封为长安建章乡侯、阆中慈凫乡侯、渡沔侯。西汉天文历算学家落下闳与邓平等人创制了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太初历》,他还改制了天文观测仪器“浑仪”,完善了古代天文浑天说。《世界天文年表》评述:“公元前104年,中国的落下闳改进赤道式仪器,定下赤道浑仪的基本结构。”西汉父子天文学家任文孙、任文公,能测风雨水患,言必有中。三国时,祖孙三代天文学家周舒、周群、周巨,在宅院建楼观测天象,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知识,周群被刘备封为儒林校尉。蜀将马忠,跟随诸葛亮平定南方四郡、复出祁山、南夷平叛,屡建奇功,被先后封为奋威将军、博阳亭侯、安南将军、镇南大将军。唐代,尹枢、尹极兄弟双中状元,时羡称“梧桐双凤”。北宋时,谏议大夫陈省华之子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兄弟三人,两状元一进士,尧叟、尧佐官至宰辅,尧咨为节度使,父子同朝,一门显宦,世人传为佳话。南宋时,抗金名将、岳飞爱婿张宪,随岳飞驰骋疆场,威震敌胆,后与岳飞父子同时被害,乡人立祠奉祀。元末,韩娥女扮男装从军12年,被誉为“蜀中花木兰”。清代女诗人王淑昭被《四川通志》列为才女,梁清芬首创女子小学。唐代至清末,阆0出状元4人,文武进士115人,举人402人。
  解放后,担任省军级以上-职务的阆中籍老红军达40多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授予少将军衔的有汪易、宋烈、安东、安志敏、莫春和、宋献章、白崇友、梁天喜、蒋克诚,授予校级军衔的老红军共120人,其中大校25人,上校44人,中校30人,少校21人。目前,阆中有各类科技人员15000多人,其中高级科技人员200多人,中级科技人员2000多人。还有一大批省以上命名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先进人物。
  社会经济
  阆中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度,动植物及各种自然资源丰富。粮食作物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苕类、豆类;经济作物主产棉花、油菜、花生、药材;还盛产油桐、柑桔、梨、桃、李、杏等;畜牧养殖以蚕茧、猪、牛、羊、鸡、鸭、鱼为大宗产品;林木树种有柏、杉、榆、杨柳、桃金娘等60个科,120个属,共400余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1%。阆中先后被国家和四川省确定为商品粮、瘦肉型商品猪、蚕桑、棉花、油桐和速生林生产基地。境内有唐山穹窿、石龙穹窿、仪陇背斜、土门场背斜、双合场背斜等油、气构造带,石油储量约2000万吨,天然气储量约20亿立方米,其中石龙穹窿构造带油、气已部分开采利用。其它矿产资源主要有砂金、铀、石英砂等。阆中河网发育,江河、溪沟遍布,水资源丰富。年径流量6亿多立方米,“一江四河”年过境水量达249亿立方米,地下水藏量5833万立方米/年,水能理论蕴藏量23万千瓦。嘉陵江支流已建成中小型水电站10处,年发电量5377万千瓦时。阆中金银台航电枢纽工程已经建成并发电,总容量12万千瓦,年发电量5.8亿千瓦时,总装机8.7万千瓦的沙溪航电枢纽工程正在建设中。
  阆中工业历史悠久,丝绸、棉纺、酿造为传统产业。唐代,阆中丝绸为宫廷贡品。清代,阆中为四川五大丝绸产地之一。保宁醋于民国4年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现为全国四大名醋之一。解放后,工业行业不断增加,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品品种逐渐增多。全市现已形成食品加工、轻工纺织、医药化工、水电能源四大行业为支柱,机械、丝绸、皮革、包装、能源、化工、工艺美术七大行业为重点的工业结构。阆中被列为四川省轻工重点发展基地,有国家二级企业和定点出口专厂近20个,50多个产品行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9亿元。根据市委、市0《关于做强工业的意见》,今后将加大体制、科技和管理创新力度,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扩张、提升、新上、盘活、招进一批企业,重抓金银台电站、沙溪电站、保宁醋、张飞牛肉、保宁制药、鸿宇食品、银河地毯、华兰纺织、四炜皮革等重点企业,主动参与跨区域竞争,以超常的措施,使工业保持一个追赶型、跨越式发展速度,力争在五年时间内,工业增加值排位跻进全省30强。
  阆中有60多万农业人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建市以来,全市各级党政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狠抓科技兴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基地化进程,促进了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出口农业的转变,农林牧渔各业得到全面发展,产业基地逐渐形成,“长防工程”、生态工程和退耕还林取得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40.1%,实现了全面绿化。
  城市建设初具规模。阆中撤县建市后,重新编制了《阆中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城市定性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川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发展以轻工、食品为主的风景旅游城市”。按照“保护古城,建设新区”的原则,先后新修、宽拓、改造了20多条街道,新建、整治下水道100多公里,安装路灯4000多盏,常住人口由1991年的5.6万人增加到目前的20万人;近几年实施“形象工程”、“亮丽工程”,整顿城区交通秩序,开展争创文明旅游城市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品位,东方广场、嘉艺广场、巴都广场、中华阆天城等重点工程为城市建设进一步锦上添花。同时,七里新区和江南新区建设步伐加快,0合一的中等城市格局已初步形成。
  阆中稻米、小麦、玉米、油菜、棉花、柑桔、蚕桑等粮经作物久负盛名;半夏、沙参、川芎、杜仲、银杏等名贵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阆中是全国的商品粮、棉花、桑蚕、水果、猪肉生产基地和四川省轻工重点发展基地,改革开放为阆中轻工业铸就了辉煌,食品、酿造、丝绸、棉纺、皮革、医药、化工、建材、机械等众多工业部门基础雄厚,40多个国、部、省优质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阆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正加速改善。212国道一级公路全线开通,302省级纵贯境内;国家二级民用机场正在建设之中;兰渝铁路 将于年底开工建设。阆中通信发展迅速,现代化通信网络已具规模。国家大电网22万伏变电站已投入使用, 金银台航电梳纽工程已并网发电,总投资10多亿元的沙溪电站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天然气并入国家管网。阆中市委、市0正不断地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各种配套设施,为外来投资者经商创业、生活休闲提供一切便利。
  阆中将在西部大开发中,建设成为川东北的“绿色明珠,旅游中心和经济强市”。
  行政区划
  阆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
  市人民0驻长公大道66号
  2005年,阆中市辖3个街道(保宁、沙溪、七里)、21个镇(江南、河溪、老观、柏垭、飞凤、双龙、妙高、金垭、千佛、水观、思依、洪山、石龙、文成、二龙、石滩、龙泉、望垭、彭城、宝马、玉台)、24个乡(垭口、北门、河楼、五马、朱镇、福星、宝台、治平、东兴、清泉、金城、西山、天林、天宫、凉水、金子、峰占、三庙、方山、双庙、鹤丰、木兰、桥楼、枣碧、解元)、1个民族乡(博树回族)。
  阆中美食
  阆中美食素有“八怪”之称,“张飞牛肉熏黑卖,白糖蒸馍红章盖,男女吃醋不争风,窑压清酒飘四海,奉国大米做豆腐,油茶馓子赶早台,凉面套勺热臊子,出炉锅魁夹凉菜。”本期我就带大家去品味川北美味的代表――阆中美食。
  张飞牛肉是阆中美食的首席代表,最大特色是外表黝黑,内里鲜红,香气四溢,滋味无穷。热凉面就是上面说的“凉面套勺热臊子”了,热凉面和普通凉面并没有太大不同,但独特就在凉面的佐料牛肉臊子上。冷的凉面淋上热腾腾的牛肉臊子,吃起来有凉面的筋道,又夹着牛肉的香辣,冷热适口,价廉物美。白糖蒸馍看似寻常,却是独一无二的阆中地道小吃,常温下可保存30天,是清代乾隆时阆中回民哈公奎创制的一种名小食。保宁醋创制于明末清初,是中国4大名醋之一,醇香适口,当你在阆中街上看到当地人像喝饮料一样喝醋时,也不要大惊小怪,尝一尝醋做的饮料,说不定你也会爱上那种酸酸的感觉。油茶馓子是我极爱的一种早餐饮食,可惜在成都,已经多年不见有卖,到了阆中,竟然发现这也是阆中的早点之一,早上起来,到小店吃碗“油茶馓子”,回味一下童年的滋味。阆中的牛肉面、羊杂面、酸菜豆花面等各种面食,风味独特,摊位都不大,也比较简陋,要懂得寻觅那些不起眼的小店,并一一把所有美味吃完,可不是三五天能做到的事情。
  阆中特色
  阆中,为什么与众不同?
  ★阆中自秦惠王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县起,迄今2300余年仍保持原名。除隋初曾短期改名为阆内县以外,从未更改过县名,也没有搬过城址,全国罕见。
  ★阆中历史源远流长,城郊兰家坝和朱家山遗址曾出土新石器晚期的石器和陶器,证明最迟在新石器晚期,阆中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据《路史》记载,伏羲之母华胥即诞生于阆中渝水之滨。
  ★阆中作为巴国的最后一个国都,是古代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被誉为巴渝文化“活化石”的巴渝舞流传至今。
  ★自东汉建安六年(公元前201年)在阆中设巴西郡起,历朝历代均为郡、州、府、路、道治所,为川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城市,清初一度成为四川临时省会10余年。
  ★阆中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七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四川北部唯一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阆中市老观镇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也是目前四川北部唯一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阆中有许多“国字号”的头衔: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中国名特小吃之乡、中国特色魅力城市……每一个称号都足以让人自豪。
  ★阆中古城是四川省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也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几座古城之一。保存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古民民街院、寺院楼阁、摩岩石刻构成了阆中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阆中拥有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数量位列全省县级单位第一。
  ★阆中城市选址完全依照古代风水学原理,背山面水、坐北朝南、三面环水、四面环山,被誉为中国风水学的教科书。
  ★由于风景秀丽、人杰地灵,阆中自古便被誉为“阆苑仙境”,“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被诗圣杜甫如此赞美,阆山阆水之魅力可想而知。
  ★阆中是古代天文学的研究中心,在这里诞生了世界级的杰出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及周群、周舒、周巨、任文孙、任文公等众多天文学家,并吸引了一大批天文、术数学家来到阆中,东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袁天罡、李淳风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阆中是三国重镇,蜀汉大将张飞在此镇守多年并安葬于此,蜀汉名臣周群、马忠、黄权、谯周、程畿等均为阆中人,在三国版图上占有重要地位。
  ★阆中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文有唐宋时期尹枢、尹极、陈尧咨、陈尧叟四状元,武有南宋名将张宪、“蜀中花木兰”韩娥;论算学历法,有天文学家落下闳,论人文修养,有汉代名士谯玄;艺林中,有著名书画家赵蕴玉,政坛上,有原四川省省长肖秧。“傀伟倜傥,冠冕三巴”(《华阳国志》语)
  ★阆中的灵山秀水,吸引着众多名人来此观光、寓居、出仕:汉有张飞、张道陵,唐有宋之问、杜甫、元稹、吴道子、袁天罡、李淳风、李商隐、吕洞宾、贾岛,宋有司马光、苏轼、文同、陆游,明清有杨廷和、杨瞻、王士祯、张之洞;近现代有张澜、丰之恺、张善子等,留下了许多珍贵遗迹和不朽诗文。
  ★阆中是全国少有的“五教汇流之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在此活动并留下了遗迹。
  ★阆中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近两万名阆中儿女参加了红军,其中有9人成为共和国将军。
  ★阆中是中国名特食品小吃之乡,以保宁醋、张飞牛肉、白糖蒸馍、保宁压酒、热凉面、牛羊杂碎面、吊汤扯面、川北凉粉、锭子锅盔、糖烧馍为代表的地方名特小吃誉满全川。
  ★阆中民俗文化异彩纷呈,巴渝舞、皮影戏、牛灯、羊灯、车灯、竹马、傩戏、川北灯戏、民歌小调流传千年,引人入胜。
  ★阆中的蚕桑丝绸久负盛名,“莲花牌”生丝曾荣获1924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阆中丝绸(集团)公司曾是四川省最大的丝绸生产厂家,阆中蚕种场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蚕种生产基地。
  ★阆中作为国家生态示范市,在工业污染严重的今天这里仍然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森林覆盖率达42%,一江四河水质无污染,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真乃人居福地。  [感谢网友"chyan111"分享此内容。]
以下地名与阆中市面积相当:
区划: ? ?
阆中市相关荣誉??南充行政区划: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省阆中市中央华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