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市场改革的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因素和消极因素归纳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西方经济学专业论文)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的对策对策,专业,论文,论文经济学,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的,经济学专业,商业银行,经济学论文,经济学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西方经济学专业论文)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的对策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日10:07&&&&&&&&
袁迪&&&&&&&&来源:金融时报
  在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提出的“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的推动下,20世纪70年代以来,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加速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以保持金融稳定和支持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较大进展,目前基本走到了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最后攻坚阶段。为此,积极总结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相关经验,将有益于提前研判我国在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做好有效应对。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概览
  美国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发达金融市场对抗政府管制的典型案例。在1929年~1933年的大萧条中,银行出于争夺存款的需要抬高利率,大幅增加了银行和企业的筹资成本,近三分之一的银行倒闭,导致1933年Q条款的出台。Q条款禁止银行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对定期存款以及储蓄存款设置利率最高限额。Q条款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银行的稳健经营,但限制了银行存款的来源,大量存款流向非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脱媒”问题严重。1970年美国放松对10万美元以上、90天以内的大额存款利率管制,是其利率市场化的开端。1980年美联储正式提出解除利率管制,并通过了《解除存款机构管制与货币管理法案》,当年3月31日起分6年逐步放弃对定期存款利率的限制,1986年美联储对所有定期存款利率以及大部分贷款利率的限制都被取消。随着利率敏感性提高,美银行业机构吸收存款能力增强,但同时利率波动性增大,存贷差缩小,储蓄与贷款协会经营困难大批破产。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允许国债自由流通开始,到上世纪90年代前期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利率自由化,前后大约历经了17年的时间。从1977年4月开始,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渐次进行:放开国债的发行利率;从国外引入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并放开其发行利率;加强货币市场建设并放开货币市场的利率;取消了银行存贷款的利率,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随着利率弹性进一步增强,债券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存贷差缩小,加大了银行业机构经营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泡沫”经济。
  我国利率市场化历史进程
  10多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在企业债、金融债、商业票据方面以及货币市场交易中实行市场定价;在人民币存贷款方面,放开了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扩大了银行的贷款定价权和存款定价权;逐步放开了国内外币存贷款利率等。
  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基本实现。日,中国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7年6月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1998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进行了市场化发债,1999年10月我国国债发行也基本实施市场化利率,采用市场招标形式,从而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
  贴现利率基本实现市场化定价,并与市场利率形成较好联动关系。1998年3月人民银行改革了贴现利率生成机制,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加点生成,最高不超过同档次贷款利率(含浮动)。2004年10月贴现利率与贷款利率同步实现下限管理。自2005年以后金融机构办理贴现业务的资金来源转向自有资金或货币市场融入资金,贴现利率与再贴现利率逐渐脱钩。
  扩大银行贷款和存款的定价权。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贷款利率的管理是从调整基准利率和贷款浮动范围两方面进行的。1998年~2004年人民银行连续多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日,央行完全取消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浮的限制,商业银行可自主根据企业和具体业务的风险状况进行定价。至此,国内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利率已经基本过渡到上限放开、实行下限管理的阶段。与此同时,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下浮,下不设底,给予了商业银行更大的利率定价权。
  推进境内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2000年9月,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含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仍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2003年11月,对美元、日元、港元、欧元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放开了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下限。年期以上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全部放开,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
  回顾1996年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国人民银行累计放开、归并或取消的本、外币利率管理种类为119种,目前,人民银行尚管理的本外币利率种类有29种。随着金融机构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人民银行将不断扩大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自主权,完善利率管理,并最终达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终目标,即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形成央行调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基准利率、基准利率引导各市场利率的基本格局,逐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撰文表示,目前“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基本具备”。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就是意味着完全放开贷款和存款利率的管制,让其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化。一方面,我国长期运行的利率管制下的双轨利率体系导致资金体外循环大量增多,高利贷倾向上升;商业银行通过低存款利率赚取超额利润以致支持实体经济意愿不强。另一方面,金融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已具有一定的调控能力;商业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价格竞争和金融创新,具有一定的风险定价的能力。现阶段,我国基本具备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基础条件,利率市场化改革己进入关键时期,需不断总结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战略以有效规避改革风险。
  选择渐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式。具有完备法律和金融制度及较强经济基础的美国,从利率管制到实现利率市场化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主要原因是美国当时的金融制度是分业经营。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必然对利率市场化的反应不尽相同,也必将产生多种不同结果。我国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与美国相同,但我国的法律和金融制度比较而言仍不健全,因而也决定了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必须选择逐步放开利率的渐进方式,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适时推进利率市场化,不可激进。在经济稳定时期,逐渐扩大利率放开的程度和比例,最终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这样的改革方式能减轻利率放开对经济的冲击,使各个经济主体能够逐渐适应改革,实际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市场利率和利率管制是并存的。
  培育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完善的金融市场。只有完善的金融市场才能为人们选择多种金融工具规避利率风险提供机会和可能,而金融机构在市场压力下迫使自身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效率,同时开辟多条融资渠道,分散利率风险。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规范程度还有待提高,还存在如市场分割问题、金融产品创新不足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影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的有效构建和金融机构利率风险对冲能力的真正提高,需促进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制,加强市场金融监管。从国外利率市场化经验来看,国际上利率完全放开后引起社会震动较小的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一套有效运作的监管体系,从而弥补改革政策设计中的不足。健全金融监管体系是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我国在选择利率渐进式改革的同时,要按市场化金融运行的要求,建立规范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和风险监管分析系统,加强风险监管,制定科学的监管标准,运用更新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保证利率市场化改革平稳进行。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active and passive factors
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基于1个网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精华与糟粕、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糅合并存的复杂体。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 combination of essence and dross, active and passive factors.
日本政府和企业在对战后影响日本海外直接投资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权衡中寻求其发展。
The two world wars had left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Japan's direct investment in foreign countries.
通过对数据的深层发掘,总结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组织信任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On the basis of further data analysis, this article shows the main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rganizational trust in the period of founding, growing, maturing and declining.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我国决定与影响利率的因素有哪些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一个国家利率水平的高低要受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制约.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出发,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有: (1)利润率的平均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仍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也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与改革实践,这种制约作用可以概括为:利率的总水平要适应大多数企业的负担能力.也就是说,利率总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数企业承受不了;相反,利率总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 (2)资金的供求状况.在平均利润率既定时,利息率的变动则取决于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与企业利润的比例.而这个比例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双方通过竞争确定的.一般地,当借贷资本供不应求时,借贷双方的竞争结果将促进利率上升;相反,当借贷资本供过于求时,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利率下降.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作为金融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利率,与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受供求规律的制约,因而资金的供求状况对利率水平的高低仍然有决定性作用. (3)物价变动的幅度.由于价格具有刚性,变动的趋势一般是上涨,因而怎样使自己持有的货币不贬值,或遭受贬值后如何取得补偿,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这种关心使得从事经营货币资金的银行必须使吸收存款的名义利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吸收存款;同时也必须使贷款的名义利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获得投资收益.所以,名义利率水平与物价水平具有同步发展的趋势,物价变动的幅度制约着名义利率水平的高低. (4)国际经济的环境.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国际间资金的流动,通过改变我国的资金供给量影响我国的利率水平;②我国的利率水平还要受国际间商品竞争的影响;③我国的利率水平,还受国家的外汇储备量的多少和利用外资政策的影响. (5)政策性因素.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的利率基本上属于管制利率类型,利率由国务院统一制定,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在利率水平的制定与执行中,要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例如,建国后至十年动乱期间,我国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以稳定物价、稳定市场.1978年以来,对一些部门、企业实行差别利率,体现出政策性的引导或政策性的限制.可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率不是完全随着信贷资金的供求状况自由波动,它还取决于国家调节经济的需要,并受国家的控制和调节.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积极树和消极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