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地层表什么样的地形较多

今天,中国又一“大国重器”亮相水陆两栖飞机AG600(现场新闻图片)今天下午2点40分,由我国自主研制,目前
教授的朋友二狗最近在苦恼一个问题---到底应该买车吗?每天看着隔壁老王开着超屌的哈佛H6拉不同的妹纸
自从上了驾校就没人骂得过我了!
明天(4月20日),寿光菜博会就要开幕,可是今天却出事了,大批展馆内部实拍照遭外泄……那些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
申城的轨道交通网络有望进一步完善!受市发改委委托,上海环境热线网今天起对本市轨交近期建设规划(2017-20
乐观一点,生活会好起来的。
5月8日(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你还记得吗?你是否准备礼物是否能回家看看无论如何,都别忘了送上一份真
一个角落、一本书、一束光,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你可以像王者一样,在这个专属的天地中巡游,夫复何求!
生命总因真实而美丽,生活总因欢乐而充实。情感加油站给您最温暖心灵的故事,最纯最美的交流空间,是您情感正能量的
90\%的普洱人关注普洱微生活网喜欢本文的亲就给个来源: 网络本平台长期征收普洱本地原创内容稿件(稿费40-4位于天山山脉两侧的地形名称是A.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B.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C.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D.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
分析:位于天山山脉两侧的地形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解答:天山属于东西走向的山脉,它的南北两侧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故选:B.点评:山脉是地形的骨架,也是很多重要地形的分界,了解中国地形,最重要的是掌握山脉的分布.
试题“位于天山山脉两侧的地形名称是A.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主要考察你对
等知识点的理解。
非洲最大的盆地是A.塔里木盆地B.刚果盆地C.四川盆地D.准噶尔盆地
在下列地形区和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连线。(5分)  A东北平原
①林地  B塔里木盆地
②草地  C内蒙古高原东部
③水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旱地E横断山区
下列各地中.耕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中国地形特点 【范文十篇】
中国地形特点
范文一:1.中国地形与特点
1)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是指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的总称。我
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0%多一点。除此以外,还有广阔的高原、盆地等,地形种类齐全,地质构造复杂。多种多样的地形一方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向东、向北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主要由盆地、高原组成,海拔在米之间;第三级阶梯——位于我国东部,主要由平原和丘陵组成,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有重大影响,这种地势有利于海洋湿润水汽深入大陆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同时许多大河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蕴藏量最丰富的国家。
2.多种地形带来的好处
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河流自西向东,逐级下降,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丰富。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由于山区面积广大,平原较少,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西藏:在西藏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条以上。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西藏还是国际河流分布最多的一个中国省区,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这里。广袤的西藏高原上点缀着大小湖泊1500多个,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纳木错、色林错和扎西南木错?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7个。纳木错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湖泊面积为24183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西藏高原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密集区;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围最大、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这里的湖泊咸水湖多,淡水湖少,湖面海拔超过5000米的有17个,它们的面积都在50平方公里以上。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在西藏,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献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据说,藏民进了寺庙大门,先献一条哈达,然后参拜佛像,到各殿参观,随坐,到离别时,还在自己坐过的座位后边放一条哈达,表示我人虽离去,但我的心还留在这里。
喝酥油茶在西藏,在每个藏胞家庭,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酥油。酥油是每个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
西藏民俗禁忌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须一饮而尽。 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四川: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的腹地,与湖南、湖北、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陕西接壤,是中国唯一周围有八省毗邻的省份,也是连接西南、西北和华中三大区的天然纽带。除汉族外,有52个少数民族,其中以彝、藏、土家、苗、羌、回、蒙古、满、僳僳族人数较多。四川是中国多山省份之一。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7.46%,除四川盆地底部的平原和丘陵外,大部分地区岭谷高差均在500米以上。最低的东部长江三峡,海拔仅70余米,而西部最高的贡嘎山则达7556米,二者相差7400米以上,地表起伏之悬殊,在中国仅西藏、新疆可比。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在唐代(公元618至公元907)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公元1661年至1735年)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川除了中华民族共有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登高节等传统节日以外,还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节日。如彝族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康定转山会,是四川藏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黄龙庙会,方圆数百里的藏、羌、回、汉各族人民集会黄龙寺,环跳互唱,应声山谷。
“蜀都灯会”、“自贡灯会”、“成都花会”、“乐山龙舟节”、“广元女儿节”、“眉山东坡节”、“都江堰放水节”、“泸州名酒节”、“南充丝绸节”、“阆中名醋节”、“新都木兰会”、“望丛赛歌会”、“金堂月光会”、“彭山寿星节”等独具地方特色的节会,举不胜举。
海南岛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被称为世界上“少有的几块未被污染的净土”。岛上四季常,森林覆盖率超过50%。海南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五大旅游要素俱全,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海岛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海南:海南省的居民,分属于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 常见的特产有:
一、椰子食品类主要是各种椰子糖果、椰花、椰角、椰糯糕、椰香酥饼、椰片糖、椰计粉和椰子酱等。
二、咖啡类生煮咖啡粉、速溶咖啡粉、椰奶咖啡粉等。海南目前本地的咖啡名品牌有海口的力神咖啡、澄迈 的福山咖啡和兴隆华侨农场的太阳河咖啡。
三、腰果仁分有散装、袋装生仁和袋装即食品店熟仁二种。
四、胡椒类分有黑胡椒和白胡椒,市面多有白胡椒出售。均有胡椒粒、胡椒粉、胡椒根、胡椒蔓等,亦分有散装(以斤论价),袋包装精装包装(以包论价)等。也有现磨现卖的鲜磨胡椒粉。
五、牛肉干不同的加工方法,制出不同风味的牛肉干,每种都可购买一些。目前海南本地的牛肉干以海口和东方县两地产品的为佳。文昌的锦山牛肉干也是海南籍华侨较喜欢的即食特产。
六、热带果脯类和鲜果类主要有芒果干、益智果等。来琼旅游人士,不妨买一些椰子、菠萝蜜、芒果、番石榴等热带水果之鲜果回内地,以餮亲友。
七、海产干品类各种海产鱼干、鱿鱼干、贝类、海参、虾仁海蛇干以及琼脂等。
福州:福建省会。“因州北有福山”,故名。又因九百多年前就遍植榕树,“绿荫满城,暑不张盖”,又有“榕城”的美称。
福州风光秀丽、名胜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国家级名胜风景区、省级名胜风景区。有岩洞幽奇、题刻如林、古刹生辉的“石鼓”名山;有被中外游人称为“海上仙境”的平潭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有被宋代著名诗人辛弃疾为“未嫁西施”的西湖公园;有岩洞湖泉兼备,以盛产灵芝而得名的青芝山;有“雅胜鼓山”的石竹山以及方广岩、白岩、碧岩、姬岩、三十六脚湖、十八重溪等30多处名胜古迹。闻名海内外的一批文物古迹,有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祠堂、李纲墓,有举世罕见的开元寺大铁佛,有誉为“天下四绝”之一的乌山般若台记,有为纪念百年前中法海战牺牲的中华烈士而修建的昭忠祠,有中国金石史上奇迹的枯木庵树腹碑以及闽中名刹涌泉寺、西禅寺等等。福州还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温泉群、久负盛名的闽菜、巧夺天工驰名天下的“三宝”(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软木画)等传统工艺。目前,福州市文物古迹属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林则徐墓、华林寺大殿等2处。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鼓山摩崖石刻、瑞岩弥勒造像、林则徐祠堂、枯木庵树腹碑、三峰寺塔、龙江桥等45处,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39处。
福州也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闽菜的发源地。闽菜素以选料精细、制作严谨、清新靓丽、雅致悠远而闻名于世。闽菜之首“佛跳墙”、鸡汤氽海蚌被分誉为百菜之王、百菜之后,淡糟香螺片、荔枝肉等福州名菜独具特色、享有盛誉,鱼丸、扁肉燕、芋泥、鼎边糊等福州风味小吃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肉松、燕皮、线面等福州特色食品也是旅游购物、往来馈赠佳品。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
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
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
河汊交织湖泊多,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秦岭~淮河。
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①黄土高原的南界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⑤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④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⑤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⑥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地理方位记忆歌上北下南左为西,右东两手来区分;北东西南出新闻,四方符号NEWS论(即:北纬-N;东经-E;西经-W;南纬-S.)
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以北为旱地,多用水浇灌;东北春小麦,作物一熟年;华北冬小麦,两年能熟三。
秦淮线以南,耕地多水田;年熟两或三,水稻为重点。
水文特征变,北河汛斯短;有冰流量小,水混位变显。
南河流量大,水位变不显;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气候分界线,五个大方面:无霜生长期,长短南北反;湿润半湿润,八百等降线;亚热暖温带,一月零度线。
植被界以南,绿色为常年;亚热阔叶林,热带雨林南。
以北温草原,落阔叶广泛;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北边。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①洋,大洋洲。两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极洲。
③苏伊运河,苏伊士运河。
④巴拿运河,巴拿马运河。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大西
东北三省黑吉辽北部边疆内蒙古两河两山连京津两湖三江接皖沪南部琼台闽粤桂川黔云藏加重庆西北陕甘宁青新港澳特别行政区
我国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冀晋鲁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
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人口最多的省河南人口最少的省澳门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中国铁矿: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中国煤矿:
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平顶山矿省份豫。
有色金属矿: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
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货运选择三原则: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
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
安徽黄,桂桂林,浙江西湖苏园林,台湾岛上日月明。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苗维彝藏和蒙古。
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范文三:中国地形特点及影响
【教学目标】
结合中国地形特点,能全面分析我国地形特点所产生的影响。
【学习要求】
自主对照《实用地图册》151页,熟读右侧表格和左侧“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影响:【详细内容参考《实用地图册》151页】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二、我国主要地形区特点
(1)四大高原 (名称、位置和省区范围、海拔、主要特征)
青藏高原——位于西南部,介于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青海西藏全部、四川省西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世界最高大高原,气候高寒,“远看是山、近看成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位于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内蒙古大部、冀甘宁一部分;1000米左右;我国第二大高原,最平坦的高原,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蚀地貌典型,“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邻内蒙古高原,以长城为界,南到秦岭;山西省全部、陕甘宁一部分;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大部分;米;地势西高东低,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不平,有许多山间低地(盆地)——“坝子”,“地面崎岖、峰岭众多”。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地质时期强劲的偏北风从北方干旱地区吹来的,是风力沉积作用的产物。黄土层土质疏松,加上地面植被破坏,长期以来,地表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水旱灾害频繁,农业落后,经济相对落后。但这里又是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这里的人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开凿窑洞。窑洞冬暖夏凉,是很好的居住场所。
云贵高原上广泛分布的石灰岩长期受流水的溶解侵蚀,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异的喀斯
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但是云贵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土壤瘠簿,不利于农耕。只有一些小的山间盆地,被当地人称为“坝子”,比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业区。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并给修建水库,工程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
(2)四大盆地 (名称、位置与范围、海拔、主要特征)
塔里木盆地——昆仑山与天山之间;新疆境内;1000米;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丘区)和最大内流河,封闭严密、干燥
准噶尔盆地——阿尔泰山、天山之间;新疆境内;500米;面积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相对湿润,沙漠、戈壁面积较小,北部有一条外流河,多为固定沙丘
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祁连山之间;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3000米左右,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高原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盆地,大部分为沙漠、戈壁,东南部多盐湖和沼泽地,有“聚宝盆”之称,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源丰富。
四川盆地——东是巫山,西是横断山,北是大巴山,南是云贵高原;四川和重庆境内;500米以下;也称“紫色盆地”,最湿润的外流盆地,多低山丘陵,西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 [补充]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边缘的高山山麓地带,许多地方受高山冰雪融水的滋润,形成一连串小块绿洲,是新疆主要的农牧业区。其中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处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是沟通亚欧大陆的一段“绿色通道”。
四川盆地在地质史上是一个大湖盆,后来由于湖水外泄、下切,形成了三峡。
成都平原,是岷江的冲积扇平原,紫色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产富饶,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3)三大平原 (名称、范围、主要特征)
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我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深广,多沼泽低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粮率较高的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北是燕山,南到准河,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我国最完整的平原,由黄淮海冲积而成。地势低平(多在50米以下),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以东到海滨,沿江分布呈狭长形;我国最低平的平原(多在50米以下,下游长江三角洲则海拔在10米以下),河湖密布,为著名水乡。
(4)三大丘陵 (位置、风景旅游区)
辽东丘陵——辽东半岛上;千山
山东丘陵——山东半岛上;泰山
东南丘陵——我国东南部,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等,面积最大;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山水”
[注意]利用(立体开发、多种经营):①缓坡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②发展旅游业;③发展林业、畜牧业
(5)地震、火山、泥石流 (名称、分布)
地震: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3、西部青藏高原和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4、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火山: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
泥石流:多产生在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
范文四: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记住中国地势特点和三大阶梯的分界山脉。
2、中国的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习过程:
自主导学一:地势呈
分布。(阅读24—31页上一段内容和图片)
1、(24页第一段)中国西部多、
为主,地势总的特征是
2、(30页图2—19和地图册图)中国地势三大阶梯。
(1)褐色代表第
阶梯,主要是
高原,平均海拔在
米以上,此高原号称“
(2)黄色代表第
阶梯,海拔在
(3)绿色代表第
阶梯,主要分布在中国
部,海拔在
米以下,以
地形为主。
(4)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
;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
3、根据上面内容填写下表:
4、看24页图2—19、图2—20,找出下列内容。
(1)此图是沿
(纬线)的地形剖面图,指示的是
(东西或南北)的方向上的地势变化。
(2)沿这条纬线看,中国西部主要是第
山等高大的山脉,以横断山脉为界向东是第
盆地,再向东是第
阶梯,主要经过
平原,再向东深入
(3)从地形剖面图看,中国地势特点是:
5、根据所学内容,完成31页活动题1、2。
巩固训练:
1、 看下图填空:
(2)阶梯分界山脉:
,其中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数字)
,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数字)
2、中国陆地地势特点是什么?
3、中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有什么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地势
,有利于海洋上的
推进,给我国
(2)对河流流向的影响:地势
低使我国很多大河自
奔流入海。
4、河流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
(2)蕴藏了丰富的
资源,可以利用
5、说一说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1)利:自
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
的交通,方便了
(2)弊: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
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课后作业:
一、根据24页和下图完成下面1—4题。
1、山脉:①②
其中,属于第一二级阶梯分界山脉的是(序号)
,属于第二三级阶梯分界山脉的是(序号)
,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是(序号)
,它的最高峰是
,高度是8844.43米。
2、四大高原:高原高原, 位于地势第一阶梯的是
高原,其余的三大高原位于第
3、四大盆地:盆地盆地地,位于第一阶梯的是(序号)
,其余的三个盆地位于第
4、三大平原:平原平原,三大平原位于第 阶梯。
范文五:我国地形特点:
(1)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是指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的总称。我国山区面积占 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0%多一点。除此以外,还有广阔的高原、盆地等,地形种类齐全,地质构 造复杂。多种多样的地形一方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 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 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
(2)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号称“世界屋脊”。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向东、向北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主要由 盆地、高原组成,海拔在米之间;第三级阶梯——位于我国东部,主要由平原和丘陵组成,大部 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 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有重大影 响,这种地势有利于海洋湿润水汽深入大陆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 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同时许多大河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十分丰
富,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蕴藏量最丰富的国家。
2.我国的主要山脉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许多山脉高大绵长,它们象是地形的骨架,将我国地表分隔成若干大的地形区,如高原、盆地、平原等。掌握山脉的分布有助于学习我国的地形分布,理解山脉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的巨 大作用。我国的山脉主要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等。
(1)东西走向的山脉: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自北向南依次为:①天山——阴山;②昆仑山 ——泰山;③南岭(读我国地形图,明确它们的位置)。其中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也有三列:自西向东,依次为①大兴安岭 ——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这一条线以西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以东以平原、丘陵为主。②长白山脉——武夷山脉;③台湾山脉。三列山脉在地质历史时期是受挤压、隆起的褶皱山,在山脉之间的地带大多为沉降带,地质历史上沉积了丰富的有机质,因此形成了煤、石油(气)等矿产资源。
(3)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横断山脉、宁夏西部的贺兰山等,其中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4)其它走向的山脉还有:西北——东南的山脉,如阿尔泰山脉(位于新疆北部、中蒙、中俄边缘),祁 连山山脉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我国西南(中印、中尼边境),它是由几列平行 排列的巨大山脉组成的山系。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多集中于此,其中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 世界最高峰。珠峰是极好的登山、旅游、科考场所。
3.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及地理环境:
(1)四大高原:
① 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南到喜马拉雅山,西接帕米尔高原。北以昆仑山,
阿尔金 山、祁连山为界与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为邻,东面以横断山脉为界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相邻。面积约占 我国总面积的1/4,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大、而又年轻的大高原。青藏高原内部也分布着一 系列山脉,这些山脉绝对高度很大,但相对高度不大。“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 写照。山脉之间,起伏平缓,高山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 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北到中蒙边界, 东到大兴安岭,南到长城,向
西延伸到祁连山麓,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内蒙古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最 大的特点是地面坦荡,许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西部地区多荒漠分布。
③ 黄土高原,西起祁连山东端, 东到太行山脉,北以古长城为界与内蒙古高原相邻,南到秦岭,这里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而得名。这里的 黄土是地质时期强劲的偏北风从北方干旱地区吹来的,是风力沉积作用的产物。黄土层土质
疏松,加上地面 植被破坏,长期以来,地表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黄土高原是我国 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水旱灾害频繁,农业落后,许多地方人民生活贫困。但这里又是我国矿产资源 十分丰富的地区,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这里的人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开 凿窑洞。窑洞冬暖夏凉,是很好的居住场所
④ 云贵高原,位于横断山脉以东、四川盆地以南,主要包括的 云南省东部及贵
州省大部及广西西部,地势西高东低,海拔从2000米下降到1000米,云贵高原上广泛分布的 石灰岩长期受流水的溶解侵蚀,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异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 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但是云贵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土壤瘠簿,不利于农耕。只有一些 小的山间盆地,被当地人称为“坝子”,比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业区。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 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并给修建水库,工程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
(2)四大盆地:
① 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界于天山与阿尔泰这间;
②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 介于天山和昆仑之间,是我国最大的盆地。这
两个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准噶尔盆地西部有 许多缺口,能受到西风的影响,降水在50~200米之间,多为固定沙丘。塔里木盆地四周被高原、山地包围, 地形闭塞,气候极干旱,大多数地方年降水量小于50mm,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丘区——塔克拉玛干沙 漠。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边缘的高山山麓地带,许多地方受高山冰雪融水的滋润,形成一连串小块绿 洲,是新疆主要的农牧业区。其中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处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是沟通亚欧大陆的一 段“绿色通道”。
③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是
典型的内陆 高原盆地,盆地内多戈壁、荒漠。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盆地内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源丰 富。
④ 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四周被高原、山地环抱,西有青藏高原,
南有云贵高原,北有 秦岭、大巴山,东有巫山,在地质史上是一个大湖盆,
后来由于湖水外泄、下切,形成了三峡。四川盆地冬 季温暖,夏季炎热,气
候温润,盆地内丘陵广布,海拔在500米左右,在盆地西部有成都平原,它是岷江的 冲积扇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产富饶,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3)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①东北平原:主要位于东北黑、吉、辽三省,介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 山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下, 地势坦荡,沃野千里。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广泛分布着肥沃的黑土,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是我国 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②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位于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 濒临渤海、黄河。主要有黄河、淮河、海河所携带的大量泥沙冲积而成。华北平原地势低平,黄土沉积深 厚,海拔多在50米以下,一望无际。过去这一地区是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
③长江中下 游平原,它西起巫山,东抵海滨,沿江分布呈狭长形,主要由长江冲积而成。地势低平,海拔大多在50米以 下,下游长江三角洲则海拔在10米以下,河汊纵横交织,湖荡星罗棋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除此以外,著名的平原还有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平原等。它们是我国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最为发达的地区。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丘陵分布。主要的丘陵有: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等。这些丘陵海拔多在 200~500米之间,少数山峰海拔超过1000米,挺拔峻峭,成为著名的旅游区。如泰山、庐山、黄山、武夷 山、井冈山等等。
范文六:我国地形特点:
(1)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是指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的总称。我国山区面积占
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0%多一点。除此以外,还有广阔的高原、盆地等,地形种类齐全,地质构
造复杂。多种多样的地形一方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
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
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
(2)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号称“世界屋脊”。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向东、向北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主要由
盆地、高原组成,海拔在米之间;第三级阶梯——位于我国东部,主要由平原和丘陵组成,大部
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
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
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有重大影
响,这种地势有利于海洋湿润水汽深入大陆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
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同时许多大河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十分丰
富,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蕴藏量最丰富的国家。
2.我国的主要山脉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许多山脉高大绵长,它们象是地形的骨架,将我国地表分隔成若干大的地形区,
如高原、盆地、平原等。掌握山脉的分布有助于学习我国的地形分布,理解山脉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的巨
大作用。我国的山脉主要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等。
(1)东西走向的山脉: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自北向南依次为:①天山——阴山;②昆仑山
——泰山;③南岭(读我国地形图,明确它们的位置)。其中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也有三列:自西向东,依次为①大兴安岭
——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这一条线以西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以东以平原、丘陵为主。②长白山
脉——武夷山脉;③台湾山脉。三列山脉在地质历史时期是受挤压、隆起的褶皱山,在山脉之间的地带大多
为沉降带,地质历史上沉积了丰富的有机质,因此形成了煤、石油(气)等矿产资源。
(3)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横断山脉、宁夏西部的贺兰山等,其中横断山脉是由许多
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4)其它走向的山脉还有:西北——东南的山脉,如阿尔泰山脉(位于新疆北部、中蒙、中俄边缘),祁
连山山脉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我国西南(中印、中尼边境),它是由几列平行
排列的巨大山脉组成的山系。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多集中于此,其中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
世界最高峰。珠峰是极好的登山、旅游、科考场所。
3.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及地理环境:
(1)四大高原:①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南到喜马拉雅山,西接帕米尔高原。北以昆仑山,阿尔金
山、祁连山为界与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为邻,东面以横断山脉为界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相邻。面积约占
我国总面积的1/4,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大、而又年轻的大高原。青藏高原内部也分布着一
系列山脉,这些山脉绝对高度很大,但相对高度不大。“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
写照。山脉之间,起伏平缓,高山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北到中蒙边界,
东到大兴安岭,南到长城,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内蒙古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最
大的特点是地面坦荡,许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西部地区多荒漠分布。③黄土高原,西起祁连山东端,
东到太行山脉,北以古长城为界与内蒙古高原相邻,南到秦岭,这里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而得名。这里的
黄土是地质时期强劲的偏北风从北方干旱地区吹来的,是风力沉积作用的产物。黄土层土质疏松,加上地面
植被破坏,长期以来,地表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黄土高原是我国
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水旱灾害频繁,农业落后,许多地方人民生活贫困。但这里又是我国矿产资源
十分丰富的地区,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这里的人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开
凿窑洞。窑洞冬暖夏凉,是很好的居住场所。④云贵高原,位于横断山脉以东、四川盆地以南,主要包括的
云南省东部及贵州省大部及广西西部,地势西高东低,海拔从2000米下降到1000米,云贵高原上广泛分布的
石灰岩长期受流水的溶解侵蚀,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异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
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但是云贵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土壤瘠簿,不利于农耕。只有一些
小的山间盆地,被当地人称为“坝子”,比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业区。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
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并给修建水库,工程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
(2)四大盆地:①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界于天山与阿尔泰这间;②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
介于天山和昆仑之间,是我国最大的盆地。这两个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准噶尔盆地西部有
许多缺口,能受到西风的影响,降水在50~200米之间,多为固定沙丘。塔里木盆地四周被高原、山地包围,
地形闭塞,气候极干旱,大多数地方年降水量小于50mm,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丘区——塔克拉玛干沙
漠。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边缘的高山山麓地带,许多地方受高山冰雪融水的滋润,形成一连串小块绿
洲,是新疆主要的农牧业区。其中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处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是沟通亚欧大陆的一
段“绿色通道”。③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是典型的内陆
高原盆地,盆地内多戈壁、荒漠。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盆地内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源丰
富。④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四周被高原、山地环抱,西有青藏高原,南有云贵高原,北有
秦岭、大巴山,东有巫山,在地质史上是一个大湖盆,后来由于湖水外泄、下切,形成了三峡。四川盆地冬
季温暖,夏季炎热,气候温润,盆地内丘陵广布,海拔在500米左右,在盆地西部有成都平原,它是岷江的
冲积扇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产富饶,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3)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①东北平原:主要位于东北黑、吉、辽三省,介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
山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下,
地势坦荡,沃野千里。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广泛分布着肥沃的黑土,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是我国
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②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位于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
濒临渤海、黄河。主要有黄河、淮河、海河所携带的大量泥沙冲积而成。华北平原地势低平,黄土沉积深
厚,海拔多在50米以下,一望无际。过去这一地区是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③长江中下
游平原,它西起巫山,东抵海滨,沿江分布呈狭长形,主要由长江冲积而成。地势低平,海拔大多在50米以
下,下游长江三角洲则海拔在10米以下,河汊纵横交织,湖荡星罗棋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除此以
外,著名的平原还有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平原等。它们是我国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最为发达的地区。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丘陵分布。主要的丘陵有: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等。这些丘陵海拔多在
200~500米之间,少数山峰海拔超过1000米,挺拔峻峭,成为著名的旅游区。如泰山、庐山、黄山、武夷
山、井冈山等等。
范文七:我国地形区别特点
我国地形区别:
1.山地占33%:海拔在500米以上. 特点:峰峦起伏,坡度陡峻,大多成脉状分布。
2.高原占26%: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特点:坡度陡峻,但高原的原顶起伏和缓
3.盆地19%:无一标准.
特点:四周高.中间低.
4.平原占12%: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特点:平坦广阔
5.丘陵占10%:海拔在200-500米米.
特点:坡度和缓.
说明: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山地是一个众多山所在的地域,有别于单一的山或山脉,山地与丘陵的差别是山地的高度差异比丘陵要大,高原的总高度有时比山地大,有时相比较小,但高原上的高度差异较小,这是山地和高原的区分,但一般高原上也可能会有山地,比如青藏高原.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
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特点:地面坦荡,起伏和缓,草原辽阔,为中国重要牧区,蒙古高原气候十分干燥,沙漠分布,较大的沙漠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
黄土高原:海拔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士分布最广阔、最深厚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深厚广布。
云贵高原:山岭起伏;崎岖不平。岩溶地形广布(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形显著,石灰岩厚度大,分布广。无山不洞,无洞不奇。连绵起伏的山岭之间,分布着许多小盆地。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
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
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新疆南部,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呈环状分布。盆地处于天山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之间。地势西高东低,盆地的中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盆地略呈三角形,为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不仅是盐的世界,而且还有丰富的石油、煤,以及多种金属矿藏,如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等都很有名。所以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的美称。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东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50米以下,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黄河治理:
1、上游:水能资源开发。在阶梯处修建水电站.
2、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流失。
3、下游:排沙清淤,加固大堤,防止洪水泛滥。
范文八:中国饮食文化形成与特点
关键词:饮食文化 悠久 民族 美妙
在中国,老百姓常说“民以食为天”,从中我们便能看出,“吃”在国人心中位置之高。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舌尖上的中国》,从各个方面细致、生动地表现出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描绘了各个地区人们的饮食特色。从纪录片中深入感受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美妙,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
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 ②煲:用泥裹后烧; 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 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周秦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黍,是大黄粘米仅次于稷,又称粟,是脱粒的黍。麦,大麦。菽,是豆类,当时主要是黄豆,黑豆。麻,即麻子。菽和麻都是百姓穷人吃的,麻又叫苴。南方还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后中原才开始引种稻子,属细粮,较珍贵。菰米, 是一种水生植物茭白的种子,黑色,叫雕胡饭,特别香滑,和碎瓷片一起放在皮袋里揉来脱粒。
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
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
明清饮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菰米已被彻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豆料也不再作主食,成为菜肴,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选料精良选料,是中国厨师的首要技艺,是做好一品中国菜肴美食的基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熟练运用的技巧。每种菜肴美食所取的原料,包括主料、配料、辅料、调料等,都有很多讲究和一定之规。概而言之,则是“精”、“细”二字,所谓孔子所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也。所谓“精”,指所选取的原料,要考虑其品种、产地、季节、生长期等特点,以新鲜肥嫩、质料优良为佳。汉唐时代,习惯于将美味佳肴称作“八珍”。
刀工细巧刀功,即厨师对原料进行刀法处理,使之成为烹调所需要的,整齐一致的形态,以适应火候,受热均匀,便于入味,并保持一定的形态美,因而是烹调技术的关键之一。我国早在古代就重视刀法的运用,经过历代厨师的反复实践,创造了丰富的刀法,如直刀法、片刀法、斜刀法、剞刀法(在原料上划上刀纹而不切断)和雕刻刀法等,把原料加工成片、条、丝、块、丁、粒、茸、泥等多种形态和丸、球、麦穗花、荔子花、蓑衣花、兰花、菊花等多样花色,还可镂空成美丽的图案花纹,雕刻成“喜”、“寿”、“福”、“禄”字样,增添喜庆筵席的欢乐气氛。特别是刀技和拼摆手法相结合,把熟料和可食生料拼成艺术性强、形象逼真的鸟、兽、虫、鱼、花、草等花式拼盘,如“龙凤呈祥”、“孔雀开屏”、“喜鹊登梅”、“荷花仙鹤”、“花篮双凤”等。
火候独到火候,是形成菜肴美食的风味特色的关键之一。但火候瞬息万变,没有多年操作实践经验很难做到恰到好处。因而,掌握适当火候是中国厨师的一门绝技。中国厨师能精确鉴别旺火、中火、微火等不同火力,熟悉了解各种原料的耐热程度,熟练控制用火时间,善于掌握传热物体(油、水、气)的性能,还能根据原料的老嫩程度、水分多少、形态大小、整碎厚薄等,确定下锅的次序,加以灵活运用,使烹制出来的菜肴,要嫩就嫩,要酥就酥,要烂就烂。早在古代,中国厨师就对火候有过专门研究,并阐明火候变化规律及掌握要点:“五味三材,九沸九变,必以其胜,无失其理。”(《吕氏春秋》)。
技法各异烹调技法,是我国厨师的又一门绝技。常用的技法有:炒、爆、炸、烹、溜、煎、贴、烩、扒、烧、炖、焖、氽、煮、酱、卤、蒸、烤、拌、炝、熏,以及甜菜的拔丝、蜜汁、挂霜等。不同技法具有不同的风味特色。每种技法都有几种乃至几十种名菜。
五味调和调味,也是烹调的一种重要技艺,所谓“五味调和百味香”。关于调味的作用,据烹饪界学者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
矫除原料异味;无味者赋味;确定肴馔口味;
增加食品香味;赋予菜肴色泽;可以杀菌消毒。
调味的方法也变化多样,主要有基本调味、定型调味和辅助调味三种,以定型调味方法运用最多。所谓定型调味,指原料加热过程中的调味,是为了确定菜肴的口味。基本调味在加热前进行,属预加工处理的调味。辅助调味则在加热后进行,或在进食时调味。
总之,调味得恰到好处与否,除了调料品种齐全、质地优良等物质条件以外,关键在于厨师调配得是否恰到好处。对调料的使用比例、下料次序、调料时间(烹前调、烹中调、烹后调),都有严格的要求。只要做到一丝不苟,才能使菜肴美食达到预定要求的风味。
情调优雅中国饮食文化情调优雅,氛围艺术化,主要表现在美器、夸名、佳境三个方面。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引用过一句“古人云”的古语,云“美食不如美器”,是说食美器也美,美食要配美器,求美上加美的效果。
中国饮食器具之美,美在质,美在形,美在装饰、美在与馔品的谐合。中国古代食具之美,主要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金银器、玉器、漆器、玻璃器几个大的类别。彩陶的粗犷之美,瓷器的清雅之美,铜器的庄重之美,漆器的透逸之美,金银器的辉煌之美,玻璃器的亮丽之美,都曾给使用它的人以美好的享受,而且是美食之外的又一种美的享受。
美器之美还不仅限于器物本身的质、形、饰,而且表现在它的组合之美,它与菜肴的匹配之美。
饮食文化与食疗养生
姓名:张良
班级:国贸二班
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与特点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同时,中国的菜品也多彩多样,长期以来在某一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传统以及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有一定亲缘承袭关系、菜点风味相近,知名度较高,并为部分群众喜爱的地方风味著名流派称作菜系。菜系的划分单就汉族的饮食特点而言,目前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十大菜系之说,而且划分系类仍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如果按四大菜系分:有川菜、粤菜、苏菜和鲁菜。也有分八大菜系的。其中各大菜系交相辉映,各有千秋,成为了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瑰宝!这里我主要想阐述中国在餐饮文化中的四大菜系是如何形成的还有它具有哪些特点。
一、 川菜:一菜一格,麻辣三椒
形成:川菜在秦末初汉就初具规模。唐宋时发展迅速,明清已富有名气。现今川菜馆遍布世界。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
川菜诚不可无辣,却绝非逢菜必辣。川菜是当麻则麻,当辣才辣。相当部分川菜品种是既不辣更不麻的。川菜厨师配品,讲究浓淡交错,疏密得宜,疾中有徐,紧凑中有平缓。川菜菜系由筵席菜、大众便餐菜、家常风味菜、火锅、风味小吃五大类组成。筵席菜多是采用山珍海味,配上时令鲜蔬而构成,比较讲究菜肴的工艺性。其辣味菜较少。大众便餐菜菜式多种多样,以小煎小炒为主,其味道多以辣味等浓烈滋味为主。家常风味菜肴植根于寻常百姓之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间家许风味,取材广泛,操作简单,用味灵活,家喻户晓。
川菜的烹调方法上,讲究刀工、火候、千变万化。川菜的色泽红亮味香醇。既取南菜之长,又区别南菜味偏淡的做法。川菜的“毛肚火锅”,其用料、调味、火锅都别有风味,独具特点,不仅麻辣烫鲜,而且一年四季,不论在数力寒冬或盛夏酷暑,均为人们所喜食,成为川菜中之一绝。大众便餐和家常风味菜以麻辣辛香见长。特别是在辣味的运用上讲求多样,尤重精细。调味灵活多变,堪称独树一帜。辣椒乃普遍调味品,全国各地都使用。然而川菜厨师使用辣椒确有独到之外。不但在用法上有青椒、红椒、鲜椒、泡辣椒、辣豆瓣、辣板面、辣椒等之分,并与花椒、姜、葱、蒜、醋、糖等23配妙合,烹调成千万化的复合美味,形成麻辣、红油、糊拉、豆瓣、怪味、鱼香、家常等十分丰富的特殊味型因人制值,分别取色,取形、取味、巧妙配合,精烹成菜。酸、甜、麻、辣香、油重、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花椒、胡椒)和鲜姜,以辣、酸、麻脍炙人口,为其它地方菜所小省,形成川菜的独特风味,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荣誉。
特点:它以麻辣、鱼香、家常、怪味、酸辣、椒麻、醋椒为主要特点,重视蒸释,
讲究规格,分色配菜主次分明,鲜艳协调。
菜品:鱼香肉丝、宫爆鸡丁、夫妻肺片、麻婆豆腐、回锅肉等。
二、 粤菜:鸟兽蛇虫,无滋六味
形成:粤菜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同其他地区的饮食和菜系一样,都有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共同性。早在远古,岭南古越族就与中原楚地有着密切的交往。随着历史变迁和朝代更替,许多中原人为逃避战乱而南渡,汉越两族日渐融合。中原文化的南移,中原饮食制作的技艺、炊具、食具和百越农渔丰富物产结合,这就是粤式饮食的起源。粤菜起源于汉,就是凭借这段历史来说的。西汉时就有粤菜的记载。包宗时受御厨随羊城的影响,明清发展迅速。20世纪随对外沟通商吸取西餐的某些技长,粤菜也推向世界,仅美国纽约就有粤菜馆数千家。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
菜的用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善于变化,讲究鲜嫩、爽滑。一般夏季秋力求清淡,冬季偏浓醇,粤菜餐谱绚丽多姿。烹调技法精良,并以其用料之博而著称。
粤菜的烹调方法转为完善多样。各地方菜常用炒、炸、煎、枸、蒸、烩、炖等,粤菜均常用之;而许多地方菜不用的枸、爝、软炒、软炸等,粤菜则有独到的造诣。因此,粤菜的品种繁多。粤菜风味的特在足重清淡。调味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别。其烹调擅长煎、炸、烩、烩、炖、煸等。菜肴色彩浓重,谓而不腻。尤以烹制蛇、猥、猫、狗、猴、鼠等野生动物而负盛名。
特点:它以选料广泛,讲究鲜、嫩、爽、滑、浓为主要特点,能充分利用食物资源,造福人类。
菜品:龙虎斗、脆皮乳猪、咕噜肉、大良炒鲜奶、潮州火筒炖鲍翅、蚝油牛柳、冬瓜盅、文昌鸡等。
三、 鲁菜:选料精细,旺火快炒
形成:地处黄河下游,气候温和,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境内山川纵横,河湖交错,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文化发达。其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蔬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是号称“世界三大菜园”之一。齐鲁大地就是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美好疆域,为烹饪文化的发展、山东菜系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的宠臣易牙就曾是以“善和五味”而著称的名厨。南北朝时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对烹饪的记载。到了唐朝,穆宗时位宰相,精于饮食,并自编食经五十卷,成为历史掌故。宋代,鲁菜已具规模。明清两代已经自称菜系。它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古为齐鲁之邦,地处半岛,三面环海,腹地有丘陵平原,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海鲜水族、粮油畜牲、蔬菜果品、昆虫野味,一应俱全,为烹饪提供了丰盛的物质条件。精湛的鲁菜烹饪技艺亦受到普遍的推广。庖厨烹技全面,巧于用料,注重调味,适应面广。其中尤以爆、炒、烧等最有特色。正如清代袁枚称:“滚油炮(爆)炒,加料起锅,以极脆为佳。此北人法也。”瞬间完成,营养素保护好,食之清爽不腻;烧有红烧、白烧,著名的“九转大肠”是烧菜的代表;
山东广为流传的锅塌豆腐、锅菠菜等,都是久为人们所乐道的传统名莱。鲁菜风味独特,个性鲜明,其风味和技艺南北贯通,尤其风行于北方地区。以其味咸、鲜、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古书云:“东方之域,天地之所生也。”
鲁菜风味浓在于用料广泛、选料讲究、刀工精细、调和得当、功于火候、烹饪技艺全面。尤以爆、炒、烧、炸、溜、蒸、扒、贴,其风味咸鲜适口、清香、脆、嫩,汤精味醇,自成一格,适应性强。鲁菜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整套烹调技法,其中尤以爆称最。
鲁菜烹制海鲜亦有独到之处。尤以对海珍品和小海味的烹制堪称一绝。在山东,大凡海产品,不论是参、翅、燕、贝还是鳞、介、虾、蟹,经当地厨师妙手主制,都成为精鲜美味之家肴,仅胶东沿海盛产的偏口鱼运用多种刀工处理和不同制作方法,可烹制出上百种菜肴。色、香、味、形各具特点,百般巧变皆在一鱼之中。
鲁菜正是集山东各地烹调技艺之长,兼收各地风味之特点加以发展升华,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而成。
特点:选料精细、刀法细腻,注重实惠,花色多样,善用葱姜。其味以,咸,鲜,脆,嫩为特点
菜品:糖醋鱼、锅烧肘子、葱爆羊肉、葱扒海参、锅塌豆腐、红烧海螺、炸蛎黄等
四、 淮扬菜:山野海味,烧焖加炖
形成:苏菜以烹制山野海味而闻名。早在南宋时,“河地马蹄鳖,雪中牛尾狐”就是那时著名的菜肴。苏菜系由原江浙菜系分出。原江浙菜系可分为淮扬风味、南京风味、苏南风味、浙江风味和徽州风味。后来浙菜、徽菜以其鲜明特色各为八大菜系之一。原山东菜系的徐海风味和原江浙菜系的淮扬、南京和苏南风味组成苏菜。以淮扬和苏南风味为代表,以其独特的历史风格和个性风味名扬四海。
苏菜以其选料精细、工艺精湛、造型精美、文化内涵丰富而在中国四大菜系中独领风骚。苏菜系在选料方面,注重选料广泛,营养调配,分档用料,因料施艺,体现出较强的科学性;在工艺方面注重烹饪火工。展现出精美的艺术性;可谓淮扬品味一枝独秀。江苏素称鱼粒头,兼各海产之利,饮食资源十分丰富淮南菜肴以清淡见长,味和南北,其中扬州菜肴素有饮食华彩、制作精巧,市肆百品、夸示江客之誉。
特点:制作精细,因材施艺、四季有别,浓而不腻,味感清鲜,讲究造型。 菜品:烤方、淮扬狮子头、叫花鸡、火烧马鞍桥、松鼠桂鱼、盐水鸭等。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口味越来越刁钻,回去追求更丰富的美食菜品,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的传统菜系一定不能忘记,这些菜品已经不再单单是一种温饱的东西了,它们的身上已经承载了中国的饮食文化,有了文化的底蕴,在这个已经被快餐,西餐慢慢包围的中国,我们仍不能忘了中国的传统菜,而且还要把这些传统的菜品带向世界,让世界知道的不再是Chinese Food,而是川菜,粤菜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菜系,让外国人更加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范文十: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与特点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长期以来在某一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传统以及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有一定亲缘承袭关系、菜点风味相近,知名度较高,并为部分群众喜爱的地方风味著名流派称作菜系。菜系的划分单就汉族的饮食特点而言,目前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十大菜系之说,而且划分系类仍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如果按四大菜系分:有川菜、粤菜、苏菜和鲁菜。也有分八大菜系的。其中各大菜系交相辉映,各有千秋,成为了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瑰宝!这里我主要想阐述中国在餐饮文化中的四大菜系是如何形成的还有它具有哪些特点。
一、 川菜:一菜一格,麻辣三椒
形成:川菜在秦末初汉就初具规模。唐宋时发展迅速,明清已富有名气。现今川菜馆遍布世界。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
川菜诚不可无辣,却绝非逢菜必辣。川菜是当麻则麻,当辣才辣。相当部分川菜品种是既不辣更不麻的。川菜厨师配品,讲究浓淡交错,疏密得宜,疾中有徐,紧凑中有平缓。川菜菜系由筵席菜、大众便餐菜、家常风味菜、火锅、风味小吃五大类组成。筵席菜多是采用山珍海味,配上时令鲜蔬而构成,比较讲究菜肴的工艺性。其辣味菜较少。大众便餐菜菜式多种多样,以小煎小炒为主,其味道多以辣味等浓烈滋味为主。家常风味菜肴植根于寻常百姓之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间家许风味,取材广泛,操作简单,用味灵活,家喻户晓。 川菜的烹调方法上,讲究刀工、火候、千变万化。川菜的色泽红亮味香醇。既取南菜之长,又区别南菜味偏淡的做法。川菜的“毛肚火锅”,其用料、调味、火锅都别有风味,独具特点,不仅麻辣烫鲜,而且一年四季,不论在数力寒冬或盛夏酷暑,均为人们所喜食,成为川菜中之一绝。大众便餐和家常风味菜以麻辣辛香见长。特别是在辣味的运用上讲求多样,尤重精细。调味灵活多变,堪称独树一帜。辣椒乃普遍调味品,全国各地都使用。然而川菜厨师使用辣椒确有独到之外。不但在用法上有青椒、红椒、鲜椒、泡辣椒、辣豆瓣、辣板面、辣椒等之分,并与花椒、姜、葱、蒜、醋、糖等23配妙合,烹调成千万化的复合美味,形成麻辣、红油、糊拉、豆瓣、怪味、鱼香、家常等十分丰富的特殊味型因人制值,分别取色,取形、取味、巧妙配合,精烹成菜。酸、甜、麻、辣香、油重、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花椒、胡椒)和鲜姜,以辣、酸、麻脍炙人口,为其它地方菜所小省,形成川菜的独特风味,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荣誉。
特点:它以麻辣、鱼香、家常、怪味、酸辣、椒麻、醋椒为主要特点,重视蒸释,讲究规格,分色配菜主次分明,鲜艳协调。
菜品:鱼香肉丝、宫爆鸡丁、夫妻肺片、麻婆豆腐、回锅肉等。
二、 粤菜:鸟兽蛇虫,无滋六味
形成:粤菜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同其他地区的饮食和菜系一样,都有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共同性。早在远古,岭南古越族就与中原楚地有着密切的交往。随着历史变迁和朝代更替,许多中原人为逃避战乱而南渡,汉越两族日渐融合。中原
文化的南移,中原饮食制作的技艺、炊具、食具和百越农渔丰富物产结合,这就是粤式饮食的起源。粤菜起源于汉,就是凭借这段历史来说的。西汉时就有粤菜的记载。包宗时受御厨随羊城的影响,明清发展迅速。20世纪随对外沟通商吸取西餐的某些技长,粤菜也推向世界,仅美国纽约就有粤菜馆数千家。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
菜的用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善于变化,讲究鲜嫩、爽滑。一般夏季秋力求清淡,冬季偏浓醇,粤菜餐谱绚丽多姿。烹调技法精良,并以其用料之博而著称。
粤菜的烹调方法转为完善多样。各地方菜常用炒、炸、煎、枸、蒸、烩、炖等,粤菜均常用之;而许多地方菜不用的枸、爝、软炒、软炸等,粤菜则有独到的造诣。因此,粤菜的品种繁多。粤菜风味的特在足重清淡。调味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别。其烹调擅长煎、炸、烩、烩、炖、煸等。菜肴色彩浓重,谓而不腻。尤以烹制蛇、猥、猫、狗、猴、鼠等野生动物而负盛名。
特点:它以选料广泛,讲究鲜、嫩、爽、滑、浓为主要特点,能充分利用食物资源,造福人类。
菜品:龙虎斗、脆皮乳猪、咕噜肉、大良炒鲜奶、潮州火筒炖鲍翅、蚝油牛柳、冬瓜盅、文昌鸡等。
三、 鲁菜:选料精细,旺火快炒
形成:地处黄河下游,气候温和,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境内山川纵横,河湖交错,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文化发达。其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蔬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是号称“世界三大菜园”之一。齐鲁大地就是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美好疆域,为烹饪文化的发展、山东菜系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的宠臣易牙就曾是以“善和五味”而著称的名厨。南北朝时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对烹饪的记载。到了唐朝,穆宗时位宰相,精于饮食,并自编食经五十卷,成为历史掌故。宋代,鲁菜已具规模。明清两代已经自称菜系。它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古为齐鲁之邦,地处半岛,三面环海,腹地有丘陵平原,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海鲜水族、粮油畜牲、蔬菜果品、昆虫野味,一应俱全,为烹饪提供了丰盛的物质条件。精湛的鲁菜烹饪技艺亦受到普遍的推广。庖厨烹技全面,巧于用料,注重调味,适应面广。其中尤以爆、炒、烧等最有特色。正如清代袁枚称:“滚油炮(爆)炒,加料起锅,以极脆为佳。此北人法也。”瞬间完成,营养素保护好,食之清爽不腻;烧有红烧、白烧,著名的“九转大肠”是烧菜的代表;山东广为流传的锅塌豆腐、锅菠菜等,都是久为人们所乐道的传统名莱。鲁菜风味独特,个性鲜明,其风味和技艺南北贯通,尤其风行于北方地区。以其味咸、鲜、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古书云:“东方之域,天地之所生也。”
鲁菜风味浓在于用料广泛、选料讲究、刀工精细、调和得当、功于火候、烹饪技艺全面。尤以爆、炒、烧、炸、溜、蒸、扒、贴,其风味咸鲜适口、清香、脆、嫩,汤精味醇,自成一格,适应性强。鲁菜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整套烹调技法,其中尤以爆称最。
鲁菜烹制海鲜亦有独到之处。尤以对海珍品和小海味的烹制堪称一绝。在山东,大凡海产品,不论是参、翅、燕、贝还是鳞、介、虾、蟹,经当地厨师妙手主制,都成为精鲜美味之家肴,仅胶东沿海盛产的偏口鱼运用多种刀工处理和不同制作方法,可烹制出上百种菜肴。色、香、味、形各具特点,百般巧变皆在一鱼之中。
鲁菜正是集山东各地烹调技艺之长,兼收各地风味之特点加以发展升华,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而成。
特点:选料精细、刀法细腻,注重实惠,花色多样,善用葱姜。其味以,咸,鲜,脆,嫩为特点
菜品:糖醋鱼、锅烧肘子、葱爆羊肉、葱扒海参、锅塌豆腐、红烧海螺、炸蛎黄等
四、 淮扬菜:山野海味,烧焖加炖
形成:苏菜以烹制山野海味而闻名。早在南宋时,“河地马蹄鳖,雪中牛尾狐”就是那时著名的菜肴。苏菜系由原江浙菜系分出。原江浙菜系可分为淮扬风味、南京风味、苏南风味、浙江风味和徽州风味。后来浙菜、徽菜以其鲜明特色各为八大菜系之一。原山东菜系的徐海风味和原江浙菜系的淮扬、南京和苏南风味组成苏菜。以淮扬和苏南风味为代表,以其独特的历史风格和个性风味名扬四海。
苏菜以其选料精细、工艺精湛、造型精美、文化内涵丰富而在中国四大菜系中独领风骚。苏菜系在选料方面,注重选料广泛,营养调配,分档用料,因料施艺,体现出较强的科学性;在工艺方面注重烹饪火工。展现出精美的艺术性;可谓淮扬品味一枝独秀。江苏素称鱼粒头,兼各海产之利,饮食资源十分丰富淮南菜肴以清淡见长,味和南北,其中扬州菜肴素有饮食华彩、制作精巧,市肆百品、夸示江客之誉。
特点:制作精细,因材施艺、四季有别,浓而不腻,味感清鲜,讲究造型。 菜品:烤方、淮扬狮子头、叫花鸡、火烧马鞍桥、松鼠桂鱼、盐水鸭等。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口味越来越刁钻,回去追求更丰富的美食菜品,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的传统菜系一定不能忘记,这些菜品已经不再单单是一种温饱的东西了,它们的身上已经承载了中国的饮食文化,有了文化的底蕴,在这个已经被快餐,西餐慢慢包围的中国,我们仍不能忘了中国的传统菜,而且还要把这些传统的菜品带向世界,让世界知道的不再是Chinese Food,而是川菜,粤菜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菜系,让外国人更加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准噶尔盆地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