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素会使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加重吗

您现在的位置是: &
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
□ 卢万勤 赵春林 曹中有 樊艳峰
中铁十七局中心医院,山西太原030032
摘 要:CALVERLEY等研究发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单用ICS组或单用LABA组。本研究观察COPD稳定期患者联合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SM)和糖皮质激素氟替卡松(FP)治疗1年的疗效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作者单位:中铁十七局中心医院,山西 太原
030032&&& calverley等[1]研究发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2?受体激动剂(laba),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单用ics组或单用laba组。本研究观察copd稳定期患者联合吸入长效&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sm)和糖皮质激素氟替卡松(fp)治疗1年的疗效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copd稳定期患者46 例,诊断均符合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并满足以下条件:除外其他慢性支气管肺疾病和过敏性疾病;copd急性发作治疗后病情稳定1个月以上;4周内无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史;无严重的全身疾病及精神异常;除吸入指定的药物外,禁止使用其他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急性加重期均不限制使用茶碱或&2?受体激动剂的短期使用。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2 例,对照组24 例(完成随访观察),临床资料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肺功能比较
&&& 1.2& 治疗方法
&&& 两组患者均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干粉剂(舒利迭tm准纳器tm,葛兰素威康公司生产,每泡含sm 50 &g和fp 250 &g),每次1泡,每日早、晚各1次,每3个月复诊1次,共1年。对照组患者不进行特殊治疗。
&&& 1.3& 观察指标
&&& 肺功能:固定专人于吸入前及每次复诊时测定肺功能,主要指标为第一秒钟用力呼吸容积(fev1)、fev1/fvc(用力肺活量)%,计算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数;生命质量问卷调查:使用st george&s呼吸问卷(sgrq)评价患者的生命质量[3],在肺功能检查的当天由患者独立完成。分值范围0~100,分值越低代表codp患者的健康状况越好;6 min步行距离(6?mwd):休息15 min后让患者平地尽力快速步行,记录6?mwd;记录前1年的门诊及住院次数,以后每3个月复诊1次至1年。治疗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 1.4& 统计学方法
&&& 对治疗前、后的sgrq评分、6?mwd、肺功能结果分别进行组间和各自纵向比较,采用t检验;住院次数和门诊次数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 2& 结&&& 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 经过1年吸入治疗后,治疗组fev1预计值、fev1/fvc和6?mwd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sgrq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1年后肺功能、6?mwd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sgrq评分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 2.2& 门诊就诊次数和住院次数的变化
&&& 治疗组治疗前1年人均门诊、住院次数分别为9.6次和2.3次,疗程1年中门诊、住院次数分别为5.3次和0.7次,治疗后门诊和住院次数减少(p<0.05)。对照组治疗前1年人均门诊、住院次数分别为9.1次和2.1次,疗程1年中门诊、住院次数分别为8.6次和1.9次,治疗前后无变化(p>0.05)。治疗前1年两组门诊、住院次数差异无显著性,疗程1年中治疗组门诊、住院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6?mwd和sgrq评分结果
&&& 3& 讨&&& 论
&&& 2003年全球copd创议(gold)定义突出了copd气道炎症和部分可逆性气流受限这两个特点。目前认为,长期气道炎症刺激下的肺实质破坏和气道重塑是其主要病理改变。2004年最新gold指出,copd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并以预防和治疗copd急性加重尤为重要,因为后者是造成患者肺功能恶化、生活质量下降、社会负担增加和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鉴于气流受限的部分可逆性,使用laba能够有效缓解小气道痉挛,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减轻患者呼吸困难,因此2003年全球gold建议,应当对中度以上copd患者加用laba。鉴于copd又具有气道炎症的特点,因此,创议还同时认为,重度患者急性发作时应当给予ics。但对copd稳定期规则吸入ics的疗效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最近有报道,copd长期ics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4,5]。
&&& sm为laba,具有持久的支气管扩张作用,fp为吸入型ics,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这两类药物作用机制和作用细胞不一,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互补作用,更具协同效应。ics能够增加肺组织细胞膜上&2?受体的转录和呼吸道黏膜上&2?受体蛋白的合成[6],对抗炎症和慢性过度刺激引起的&2?受体功能降低,提高&2?受体的敏感性,降低耐药性;而sm能通过细胞分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的作用将糖皮质激素受体磷酸化,从而激活无活性的糖皮质激素受体,使受体对类固醇的刺激更敏感[7],增强激素的抗炎作用。
&&& 本研究表明,联合吸入sm/fp 50 &g/250 &g,每日2次,治疗1年,与对照组比较,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增加6?mwd,减少年住院次数和门诊就诊次数,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与calverley等[1]报道一致。吸入sm/fp复合制剂,安全性良好,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咽部不适、声音嘶哑,停药后很快消失,治疗过程中无口咽部真菌感染发生。无其他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 把sm和fp放在一个吸入装置可方便患者使用,提高用药依从性。此外,由于以同一装置同一方式同时吸入,药物可等比均匀地沉积在气道,更能发挥两者的协同效果,从而提高其药物疗效。
&&& 综上所述,长期规则吸入sm/fp复方制剂对ⅱ级或ⅲ级copd稳定期患者有效,既能减轻症状,又能提高生命质量、减少急性发作次数、降低急性加重程度、减少再住院和死亡风险。
【参考文献】
calverley p,pauwels r,vestbo j,bined salmeterol and fluticasone in the treatment of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449?456.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453?460.
jones p w.testing health status(“quality of life”)questionnaires for asthma and copd[j].eur respir j,?6.
burge p s,calverley p m,jones p w,et al.randomised,doubleblind,placebo controlled study of fluticasone propionate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the isolde trial[j].bmj,:.
lung health study research group.effect of inhaled triamcinolone on the decline in pulmonary func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n engl j med,:.
baraniuk j n,ali m,brody d,et al.glucocorticoids iuduce beta2?adrenergic recepteor function in human nasal mucosa[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704?710.
eickelberg o,roth m,lorx r,et al.ligand?independent activation of primary human lung fibroblasts an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j biol chem[j].:.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金月芽期刊网 2017【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主要是】_支气管扩张_导致因素_引发原因_诱因-大众养生网
当前位置: >>
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主要是什么?
细菌感染,下降或吸入粉尘等不干净的东西都有可能引发炎症继而引起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扩张症有些是因为家族遗传是先天性的,有些是后天造成的。出现的现象有:长期咳嗽,痰的数量多,呼吸总是不畅,,更有甚者可能会咳出血来,所以应当预防支气管的扩张,已经发现症状的患者应积极治疗。
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典型的症状有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主要致病因素为支气管感染、阻塞和牵拉,部分有先天遗传因素。患者多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等病史。
1.清除过多的分泌物
依病变区域不同进行体位引流,并配合雾化吸入。有条件的医院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行局部灌洗。
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常见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可针对这些病原菌选用抗生素,应尽量做痰液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以指导治疗。伴有基础疾病(如纤毛不动症)者,可根据病情,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
3.提高免疫力
低丙球蛋白血症、IgG亚类缺乏者,可用丙种球蛋白治疗。
4.手术治疗
病变部位肺不张长期不愈;病变部位不超过一叶或一侧者;反复感染药物治疗不易控制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其他药物治疗
1.吸入糖皮质激素
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吸入糖皮质激素12个月能减少患者24小时痰量,但对急性加重次数及肺功能无显著差别。亚组分析提示氟替卡松对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支气管扩张患者更为有效。但目前关于其应用还缺乏一致性。
2.口服糖皮质激素
研究表明口服激素可延缓囊性纤维化患者肺功能的下降,尚无在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
3.支气管扩张剂
部分支气管扩张患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促进痰液排出。常用药物包括茶碱类、短效及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药物,但目前尚无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
以上就是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方法。此外,小编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针对支气管扩张症发作的病因进行预防,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以减少细菌感染,平时尽量少接触、粉尘等易过敏导致堵塞呼吸道的东西,急性患者可以长期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4895阅读4025阅读4385阅读4642阅读3779阅读3321阅读3366阅读
3830阅读3153阅读3643阅读4717阅读3423阅读3186阅读3283阅读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微信扫一扫表面激素的吸入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实用医学杂志》2005年21期
表面激素的吸入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表面激素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是否会使支气管扩张感染加重和扩散。方法:按诊断标准选择24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属稳定期痰培养阴性患者,分A、B两组进行临床观察。A组为激素吸入组,B组为常规治疗组,通过症状记分、发作频率、血常规、痰培养、X光胸片等项目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结果:A组治疗前后症状记分分别为16分和3分,B组为14分和13分;发作频率按治疗后第3个月统计,A组发作频率为1次/月,B组为6次/月;其他血常规、痰培养、X光胸片等观察,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表面激素吸入治疗是安全的,皮质类固醇吸入治疗可以减轻支扩症状。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562.25【正文快照】:
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一种特殊类型犤1犦,支气管扩张易引起肺部反复感染,支气管哮喘发作引起气道痉挛、气道阻塞、加重支气管扩张症状,表面激素吸入对抑制哮喘气道非特异性炎症是有效方法,它可以预防和控制哮喘发作,但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否会加重和增加支气管扩张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崔如众!100044,何权瀛!100044,冀秀君!100044;[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年03期
杨国儒!261041,范召君!261041,焦志梅!261041;[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泽庚;张杰根;彭波;张念志;韩明向;;[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赵海军,丁亚春,刘娅,史杰萍,刘华锋,张婕,成焕吉,崔燕南,侯松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3期
刘政,姚婉贞,陈燕,丁艳苓;[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侯冬青;杨辉红;李朝霞;李双娥;;[J];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01期
江涛;熊慧群;陈虹;唐小癸;;[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徐劲松,蔡绍曦,邹飞,佟万成,赵海金;[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赵海金,蔡绍曦,邹飞,佟万成,万为人;[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9期
黄少丹;阳隽;张世叶;田利奇;潘巧红;;[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谢宝辉;邓新宇;焦维克;;[J];福建医药杂志;2007年01期
魏梅;宋煜勋;梁仁;;[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家骝;姚为群;张静珊;;[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二)[C];2004年
林江涛;何权瀛;姚婉贞;聂秀红;张杰;许文兵;;[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苏楠;林江涛;杨萌;陈欣;何洁;何权瀛;曹兆龙;陈宝元;肖毅;阎锡新;;[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张晓岩;林江涛;李香凝;杨萌;俞红霞;李桂琴;黄小杰;王萍;张岚;周童亮;舒峻;;[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张晓岩;林江涛;刘翠丽;苏楠;陈欣;舒峻;张岚;周童亮;李桂琴;黄小杰;王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姜丕政;周炜炜;胡雅国;崔丽笙;;[A];第三届浙江省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六卷 中西医分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辛晓峰;[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钱小顺;[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张弘;[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蒋雄斌;[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刘可越;[D];天津大学;2006年
孟宪明;[D];吉林大学;2007年
蔡绍曦;[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谢世光;[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樊萍;[D];暨南大学;2003年
肖明耿;[D];福建中医学院;2003年
黎联;[D];四川大学;2003年
康春燕;[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徐劲松;[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张宏美;[D];暨南大学;2004年
宋云熙;[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黄俊谦;[D];青岛大学;2005年
雷伟;[D];苏州大学;2005年
陆洋;[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余艳;[J];安徽医药;2004年03期
赖莉芬,段蕴铀,郑红,张新红,刘方;[J];海军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陈湘琦,林挺岩;[J];临床肺科杂志;2004年05期
潘小安;卢次勇;张辉;陈福雄;;[J];实用医学杂志;2006年11期
彭红娟;蔡绍曦;赵海金;;[J];实用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李志平;钟韵;郭禹标;彭丽红;黄旭斌;黄建强;谢灿茂;;[J];实用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梁蕊;邵玉霞;王宏伟;;[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20期
翁俊良,郑义珊,马琼凤;[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5年06期
潘小安;林育能;郑菊影;陈德晖;;[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家驹;[J];山东医药;1980年06期
卢海瑛;[J];新医学;1980年12期
金国臻,刘永信,程增云;[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80年02期
黄桦;[J];自然杂志;1980年04期
,孔淑卿;[J];国际儿科学杂志;1980年03期
冯志德;[J];陕西医学杂志;1980年08期
王懋梁;;[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0年02期
邓伟吾;;[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0年12期
鲍淑娟;夏有芬;段汝昌;郁芷芳;陶真池;孙楠;黄达枚;夏炳南;;[J];贵州医药;1980年02期
郭汾瑞;;[J];现代医学;198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玉环;李才;翁福海;林秀珍;;[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林宏;;[A];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暨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选编[C];1987年
黎杏群;李学文;;[A];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暨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选编[C];1987年
张少珍;林明花;李素荷;;[A];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暨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选编[C];1987年
庄鼎;杨秀珍;蔡世鑫;戴绍德;包景珍;王卜雄;陆焱垚;徐春生;杨莲珠;孙荟琴;林慈;虞孝国;;[A];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暨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选编[C];1987年
庄鼎;杨秀珍;包景珍;蔡世鑫;王卜雄;陆焱垚;徐春生;杨莲珠;;[A];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暨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选编[C];1987年
周杰芳;司徒铃;靳瑞;;[A];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暨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选编[C];1987年
侯凤茹;王静波;;[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王春;许丽彦;李曼萍;;[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徐蓉;谢守享;;[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大众卫生报;2000年
;[N];黑龙江日报;2000年
江苏省煤炭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教授
何权瀛;[N];健康报;2000年
杨锋;[N];医药经济报;2000年
沈志海;[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双木;[N];大众科技报;2001年
编译;[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单羽青;[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王久惠(作者系四川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N];四川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遆新宇;[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施毅;[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林科雄;[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谢华;[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程晓明;[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刘阿茹;[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王宁群;[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李俊;[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周林福;[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王刚;[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林祥;[D];江西医学院;2000年
崔冬清;[D];暨南大学;2000年
崔曼丽;[D];暨南大学;2000年
张丹;[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廖慧丽;[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李毅;[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陈新;[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姚彬;[D];青岛大学;2001年
杨晓红;[D];浙江大学;2002年
刘阳;[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_百度百科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是目前控制气道炎症最有效的药物,可供选择的药物有丙酸倍氯米松(BDP)、布地奈德(BUD)和氟替卡松(FP),以定量气雾剂、干粉剂或溶液吸入。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使用
开始使用ICS时,一般给予较高剂量,以求迅速控制哮喘症状,3~6个月后可逐渐减至最低维持剂量。对季节性哮喘可在该季节到来前2周给予ICS,季节过后停药。坚持按医嘱使用ICS和按需吸入短效β受体激动剂(SABA),可使大多数轻、中度哮喘患者达到完全和良好控制的目标。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组合应用实例
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
LABA是最强的支气管扩张药。ICS与LABA分别作用于哮喘发病的不同环节,具有互补和协同效应。
临床应用的LABA包括沙美特罗和氟莫特罗。前者起效缓慢,作用时间不受剂量的影响,后者具有长效和速效的特点。
目前认为,吸入ICS和LABA是治疗哮喘最有效的方法,ICS和LABA的复合吸入剂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和布地奈德/氟莫特罗在临床的应用更为广泛。
ICS加LABA虽可显著改善哮喘的控制率,但仍有部分患者要按需使用SABA,而且仍有哮喘急性加重的危险。为此,英国心肺研究所Barnes指出,用同一个吸入器进行布地奈德/氟莫特罗维持+按需使用SABA治疗更为有效和方便,有助于实现哮喘防治目标。
ICS+茶碱类
低剂量ICS+茶碱可缓解轻中度患者的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及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其疗效相当于2倍剂量的ICS。当轻中度哮喘患者吸入低剂量ICS不能控制症状时,也可加用缓释茶碱。
ICS+白三烯受体修饰剂
白三烯受体修饰剂有扎鲁司特和孟鲁司特,与单用低剂量ICS相比,低剂量ICS+孟鲁司特可显著改善肺功能,减轻日间哮喘症状和夜间憋醒次数。但后者治疗慢性持续哮喘的疗效不如ICS+LABA。另外,该类药物对某些类型的哮喘(如阿司匹林过敏性哮喘)疗效可能更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opd急性加重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