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肢剪力墙截面高度度 可以像框架那样缩减吗

《框架剪力墙结构特点》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框架剪力墙结构特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特点
范文一:摘要:框架结构的变形为剪切型,剪力墙结构的变形为弯曲型,框架结构的变形为弯剪型。有的时候只是死记硬背,而不知其中真正的原因,很多人都有这种现象,首先什么叫剪切型、弯曲型?一般国内高层结构设计教材上都是这样定义的:①弯曲型:变形特点与悬臂梁的弯曲变形规律一致,称为弯曲变形。②剪切型:变形特点与悬臂梁的剪切变形规律一致,称为剪切变形。1.框架结构的变形特点要理解框架结构的变形特点首先研究下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1)框架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受力特点方便起见,仅考虑单层单跨的框架结构,计算其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分布情况。图一单层单跨结构受力特点框架结构的抗倾覆弯矩是由两部分组成的:①框架柱柱端弯矩②框架边柱的轴力组成的弯矩。对于单层单跨框架结构,这两部分各占50%,即都为FH/2。(2)框架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变形特点现在,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假如上图中的抗倾覆弯矩计算位置不是取在底部而是取在柱子的反弯点位置处,那么结构受力就像图二(d)图所示。可以将图二(a)中框架看成一根空腹的悬臂柱,截面高度为框架总跨度,在反弯点切开时,空腹悬臂柱的弯矩M和剪力V各自产生相应的变形。由于轴向方向的截面利用率大于受弯截面利用率(可以试算相同的力用于受压以及用于受弯时的变形值),剪力V产生的变形要远大于弯矩M产生的变形,框架结构的变形特点整体呈现剪切型。图二某框架结构变形示意2.剪力墙结构变形特点研究剪力墙的结构变形之前,我们先看一个多层排架的受力及变形特点。(1)排架结构受力及变形特点排架结构可以看做成一种特殊的框架结构。当梁柱线刚度比大于4的时候,可以将梁看做无穷刚,此时节点区域不发生相对变形。当柱子线刚度远大于梁线刚度时,梁柱节点可以看做铰接,就是图三中的排架结构。有的人要问了,为什么排架也是框架,但图三中的变形是弯曲型,而不是框架的剪切型呢?框架与排架的本质区别在于梁柱节点有无相对变形(梁是否受剪、柱子是否有轴力、柱子是否有反弯点)。图三中的排架结构,柱子的受力形式接近于悬臂梁,因此其变形特性为弯曲型。(可以看看图四中的柱子弯矩图,假如取出一整根框架柱计算变形应为剪切型)图三多层排架结构受力及变形图四多层框架结构受力及变形(2)剪力墙结构变形剪力墙结构由于“柱子构件”剪力墙截面巨大,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排架结构(弱连梁)或者没有梁的排架结构(整片墙),(只不过为了控制其变形,剪力墙的刚度很大)因此其变形形式为弯曲型。3.框剪结构变形特点框剪结构是框架与剪力墙构成的结构。图五示意了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计算模型。可以将框架剪力墙结构等效成一种排架与框架结构混用的结构形式,只不过排架结构的柱子不是柱子截面范畴是剪力墙截面。图五框架剪力墙结构示意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变形特点介于框架与剪力墙之间,最关键的要素是,各层楼面处要位移协调。图六是框架与剪力墙结构各自的变形特点。图六框架与剪力墙变形示意很明显,由于变形协调,框剪结构的变形形式:下部由于框架结构层间位移大,框剪结构变形与框架相似,结构顶部剪力墙层间位移大,框剪结构变形与剪力墙相似。整个变形呈反s型。原文地址:摘要:框架结构的变形为剪切型,剪力墙结构的变形为弯曲型,框架结构的变形为弯剪型。有的时候只是死记硬背,而不知其中真正的原因,很多人都有这种现象,首先什么叫剪切型、弯曲型?一般国内高层结构设计教材上都是这样定义的:①弯曲型:变形特点与悬臂梁的弯曲变形规律一致,称为弯曲变形。②剪切型:变形特点与悬臂梁的剪切变形规律一致,称为剪切变形。1.框架结构的变形特点要理解框架结构的变形特点首先研究下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1)框架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受力特点方便起见,仅考虑单层单跨的框架结构,计算其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分布情况。图一单层单跨结构受力特点框架结构的抗倾覆弯矩是由两部分组成的:①框架柱柱端弯矩②框架边柱的轴力组成的弯矩。对于单层单跨框架结构,这两部分各占50%,即都为FH/2。(2)框架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变形特点现在,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假如上图中的抗倾覆弯矩计算位置不是取在底部而是取在柱子的反弯点位置处,那么结构受力就像图二(d)图所示。可以将图二(a)中框架看成一根空腹的悬臂柱,截面高度为框架总跨度,在反弯点切开时,空腹悬臂柱的弯矩M和剪力V各自产生相应的变形。由于轴向方向的截面利用率大于受弯截面利用率(可以试算相同的力用于受压以及用于受弯时的变形值),剪力V产生的变形要远大于弯矩M产生的变形,框架结构的变形特点整体呈现剪切型。图二某框架结构变形示意2.剪力墙结构变形特点研究剪力墙的结构变形之前,我们先看一个多层排架的受力及变形特点。(1)排架结构受力及变形特点排架结构可以看做成一种特殊的框架结构。当梁柱线刚度比大于4的时候,可以将梁看做无穷刚,此时节点区域不发生相对变形。当柱子线刚度远大于梁线刚度时,梁柱节点可以看做铰接,就是图三中的排架结构。有的人要问了,为什么排架也是框架,但图三中的变形是弯曲型,而不是框架的剪切型呢?框架与排架的本质区别在于梁柱节点有无相对变形(梁是否受剪、柱子是否有轴力、柱子是否有反弯点)。图三中的排架结构,柱子的受力形式接近于悬臂梁,因此其变形特性为弯曲型。(可以看看图四中的柱子弯矩图,假如取出一整根框架柱计算变形应为剪切型)图三多层排架结构受力及变形图四多层框架结构受力及变形(2)剪力墙结构变形剪力墙结构由于“柱子构件”剪力墙截面巨大,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排架结构(弱连梁)或者没有梁的排架结构(整片墙),(只不过为了控制其变形,剪力墙的刚度很大)因此其变形形式为弯曲型。3.框剪结构变形特点框剪结构是框架与剪力墙构成的结构。图五示意了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计算模型。可以将框架剪力墙结构等效成一种排架与框架结构混用的结构形式,只不过排架结构的柱子不是柱子截面范畴是剪力墙截面。图五框架剪力墙结构示意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变形特点介于框架与剪力墙之间,最关键的要素是,各层楼面处要位移协调。图六是框架与剪力墙结构各自的变形特点。图六框架与剪力墙变形示意很明显,由于变形协调,框剪结构的变形形式:下部由于框架结构层间位移大,框剪结构变形与框架相似,结构顶部剪力墙层间位移大,框剪结构变形与剪力墙相似。整个变形呈反s型。
范文二:1.框架剪力墙结构变形和剪力分配特点①变形特点:在结构底部框架侧移减小,在结构上部,剪力墙侧移减小,侧移曲线呈弯剪型,层间位移沿建筑高度比较均匀.②剪力分配特点:结构顶部框架,剪力墙两者剪力都不为零且大小相对等,方向相反2.剪力滞后及影响:倾覆力矩使框筒的一侧翼缘框架柱受拉,另一侧翼缘框架柱受压,而腹板框架柱有压有拉.翼缘框架中各柱轴力分布不均匀,角柱的轴力大于平均值,中部柱轴力小于平均值,腹板框架各住轴力也不是线性分布的现象。影响:剪力滞后越严重,框筒空间作用越小3.抗震房屋建筑体型和结构布置原则①采用规则结构②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筒图和合理的传力途径③应具备必要的刚度和承载力,抗震结构还应具有良好的弹塑性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④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不应导致结构倒塌⑤设置多道抗震防线4.延性剪力墙抗震设计①强墙弱梁②强剪弱弯③限制墙肢的轴压比和墙肢设置边缘构件④加强重点部位⑤连梁特殊措施5.剪力墙钢筋分布:剪力墙的墙肢除在端部配置竖向抗弯钢筋外,还在端部以外配置竖向和横向分布的钢筋,竖向分布钢筋参与抵抗弯矩,横向分布钢筋抵抗剪力,计算承载力时应包括分布钢筋的作用,分布钢筋一般比较细容易压弯,为简化计算,验算压弯承载力时不考虑受压竖向分布钢筋的作用6.连梁设计①降低连梁弯矩设计值的方法,使连梁先于墙肢屈服和实现弯曲屈服,即实现强墙弱梁②采取限制连梁名义剪应力等措施推迟连梁的剪力破坏,即实现强剪弱弯7.连梁弯矩调幅①在小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时,通过折减连梁刚度,使连梁的弯矩剪力值减小②按连梁弹性的刚度计算内力和位移,将弯矩组合值乘以折减系数8.实现高层延性①合理选择结构体系②合理布置结构③对构件及其连接采取各种构造措施④施工质量的好坏对结构延性也有影响9.框架近似计算假定①一片框架可以抵抗在自身平面内的侧向力,而在平面外刚度很小,可忽略②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刚度无限大,楼板平面外刚度很小,可忽略③忽略梁柱轴向变形和剪切变形④杆件为等截面,以杆件轴线作为框架计算轴线⑤在竖向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很小,因此在作竖向荷载下计算时,假定结构无侧移10.影响柱约束刚度/反弯点位置因素①结构总层数及该层所在位置②梁柱线刚度比③荷载形式④上层梁与下层梁刚度比⑤上层层高与本层层高比⑥下层层高与本层层高比11.钢筋混框架抗震性能①梁铰机制优于柱铰机制②弯曲破坏优于剪切破坏③大偏压破坏优于小偏压破坏④不允许核心区破坏及纵筋在核心区的锚固破坏12.延性耗能框架设计①强柱弱梁②强剪弱弯③强核心区强锚固④局部加强,加强柱根以及角柱框支柱等受力不利部位⑤限制柱轴压比加强箍筋对混凝土约束13.调整柱弯矩设计值因素①按强柱弱梁要求调整柱弯矩设计值②框架结构柱固端弯矩增大③框支柱: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框支柱设计内力需要调整④角柱:按上述调整后,组合弯矩设计值再乘以不小于1.0的增大系数14.框架内力调整:原因:在地震作用下,通常都是剪力墙先开裂,剪力墙刚度降低后框架内力会增加.方法:①框架总剪力Vf>0.2Vo的楼层可不调整,按计算得到的楼层剪力进行设计②规则建筑中,若框架承受的总剪力Vf≤0.2Vo则每个楼层的框架总剪力应增大,每个楼层的总剪力取下列两式中较小值Vf=0.2Vo,Vf=1.5Vf,max15.偏向抗震优于中心:偏心支撑的刚度与中心支撑框架接近,消能梁段越短其刚度越大,经过合理设计的偏心支撑框架,在大震作用下,消能梁段腹板剪切屈服,通过腹板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支撑斜杆保持弹性,不会出现受拉屈服和受压区服的现象.偏心支撑框架的柱和消能梁段以外的梁也保持弹性,消能梁段的腹板剪切屈服,具有塑性变形大,屈服后承载力继续提高,滞回耗能稳定特点,所以偏心支撑框架抗震性能优于中心支撑框架16.剪力墙底部加强设计要求:范围: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高度二者中较大值且不大于15m部分框肢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家框肢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家里强总高度的1/8两者中较大者。设计要求:除要适当提高底部加强部位的抗剪承载力,限制底部加强部位墙肢的轴压比,还需要加强部位的抗震构造措施,对一级剪力墙还需要提高其抗剪承载力17.避免设置伸缩缝①设后浇带②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较大的部分提高配筋率③顶层采取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④高层建筑可在顶部设置双墙或双柱,做局部伸缩缝,将顶部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⑤采用收缩小得水泥,减小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外加剂⑥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18.连续化计算连枝剪力墙假定①一片剪力墙可以抵抗在本身平面内的侧向力,而在平面外刚度很小,可以忽略②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刚度无限大,楼板平面外刚度很小可忽略③忽略连梁轴向变形即假定两墙肢水平位移完全相同④两墙肢各截面的转角和曲率都相等,因此连梁梁段转角相等连梁反弯点在中点⑤各墙肢截面个连梁截面及层高等几何形状尺寸沿全高相同19.框架梁梁铰机制优于柱铰机制①梁铰分散在各层,即塑性变形分散在各层,不至于形成倒塌机构,而柱铰集中在某一层,塑性变形集中在该层,该层为柔软层或薄弱层,形成倒塌机构②梁铰数量远多于柱铰数量,在同样大小的塑性变形和耗能要求下,对梁铰塑性转动能力要求低,对柱铰的塑性转动能力要求高③梁是受弯构件,容易实现大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柱是压弯构件,尤其是轴压比大的柱,不容易实现大的延性和耗能能力20.确定加密区范围①剪跨比大于2的柱①柱两端取矩形截面高度,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最大值②底层柱的柱根以上取不小于柱净高的1/3③当为刚性地面时,除柱端外应取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②剪跨比不大于2的短柱,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一二级框架的角柱,框支柱,箍筋加密区范围为柱的全高,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也应取柱全高作为箍筋加密区21.
范文三:/filename,frame_shear wall
!设置分析工作名称/title,frame_shear wall
!设置图形标题/prep7
!进入前处理器et,1,beam4
!定义单元类型et,2,shell63r,1,0.25,0.2,0.5,0.5
!定义实常数r,2,0.4,0.,0.45r,3,0.06,0.45,0.3,0.2r,4,0.25,0.25,0.25,0.25r,5,0.1,0.1,0.1,0.1mp,ex,1,3.0e10
!定义材料参数mp,nuxy,1,0.2mp,dens,1,2500!创建底层关键点*do,i,1,1k,1+(i-1)*20,0,0,(i-1)*6k,2+(i-1)*20,6,0,(i-1)*6k,3+(i-1)*20,12,0,(i-1)*6k,4+(i-1)*20,17,0,(i-1)*6k,5+(i-1)*20,0,5,(i-1)*6k,6+(i-1)*20,6,5,(i-1)*6k,7+(i-1)*20,12,5,(i-1)*6k,8+(i-1)*20,17,5,(i-1)*6k,9+(i-1)*20,0,10,(i-1)*6k,10+(i-1)*20,6,10,(i-1)*6k,11+(i-1)*20,12,10,(i-1)*6k,12+(i-1)*20,17,10,(i-1)*6k,14+(i-1)*20,6,1.875,(i-1)*6k,16+(i-1)*20,6,3.125,(i-1)*6k,18+(i-1)*20,6,1.875,3.9k,20+(i-1)*20,6,3.125,3.9*enddo!创建2-11层关键点*do,i,1,10k,1+i*20,0,0,(i-1)*3+6k,2+i*20,6,0,(i-1)*3+6k,3+i*20,12,0,(i-1)*3+6k,4+i*20,17,0,(i-1)*3+6k,5+i*20,0,5,(i-1)*3+6k,6+i*20,6,5,(i-1)*3+6k,7+i*20,12,5,(i-1)*3+6k,8+i*20,17,5,(i-1)*3+6k,9+i*20,0,10,(i-1)*3+6k,10+i*20,6,10,(i-1)*3+6k,11+i*20,12,10,(i-1)*3+6k,12+i*20,17,10,(i-1)*3+6k,13+i*20,0,1.875,(i-1)*3+6k,14+i*20,6,1.875,(i-1)*3+6k,15+i*20,0,3.125,(i-1)*3+6k,16+i*20,6,3.125,(i-1)*3+6k,17+i*20,0,1.875,(i-1)*3+6+1.5k,18+i*20,6,1.875,(i-1)*3+6+2k,19+i*20,0,3.125,(i-1)*3+6+1.5k,20+i*20,6,3.125,(i-1)*3+6+2*enddo!创建12层关键点*do,i,11,11k,1+i*20,0,0,(i-1)*3+6k,2+i*20,6,0,(i-1)*3+6k,3+i*20,12,0,(i-1)*3+6k,4+i*20,17,0,(i-1)*3+6k,5+i*20,0,5,(i-1)*3+6k,6+i*20,6,5,(i-1)*3+6k,7+i*20,12,5,(i-1)*3+6k,8+i*20,17,5,(i-1)*3+6k,9+i*20,0,10,(i-1)*3+6k,10+i*20,6,10,(i-1)*3+6k,11+i*20,12,10,(i-1)*3+6k,12+i*20,17,10,(i-1)*3+6k,13+i*20,0,1.875,(i-1)*3+6k,14+i*20,6,1.875,(i-1)*3+6k,15+i*20,0,3.125,(i-1)*3+6k,16+i*20,6,3.125,(i-1)*3+6k,17+i*20,0,1.875,(i-1)*3+6+1.8k,18+i*20,6,1.875,(i-1)*3+6+2.5k,19+i*20,0,3.125,(i-1)*3+6+1.8k,20+i*20,6,3.125,(i-1)*3+6+2.5*enddo!创建顶层关键点*do,i,12,12k,1+i*20,0,0,39.5k,2+i*20,6,0,39.5k,3+i*20,12,0,39.5k,4+i*20,17,0,39.5k,5+i*20,0,5,39.5k,6+i*20,6,5,39.5k,7+i*20,12,5,39.5k,8+i*20,17,5,39.5k,9+i*20,0,10,39.5k,10+i*20,6,10,39.5k,11+i*20,12,10,39.5k,12+i*20,17,10,39.5*enddo!创建各层梁格*do,i,2,13l,(i-1)*20+1,(i-1)*20+2l,(i-1)*20+2,(i-1)*20+3l,(i-1)*20+3,(i-1)*20+4l,(i-1)*20+5,(i-1)*20+6l,(i-1)*20+6,(i-1)*20+7l,(i-1)*20+7,(i-1)*20+8l,(i-1)*20+9,(i-1)*20+10l,(i-1)*20+10,(i-1)*20+11l,(i-1)*20+11,(i-1)*20+12l,(i-1)*20+5,(i-1)*20+9l,(i-1)*20+6,(i-1)*20+10l,(i-1)*20+3,(i-1)*20+7l,(i-1)*20+7,(i-1)*20+11l,(i-1)*20+4,(i-1)*20+8l,(i-1)*20+8,(i-1)*20+12*enddo!创建立柱*do,i,1,12l,(i-1)*20+1,i*20+1l,(i-1)*20+2,i*20+2l,(i-1)*20+3,i*20+3l,(i-1)*20+4,i*20+4l,(i-1)*20+5,i*20+5l,(i-1)*20+6,i*20+6l,(i-1)*20+7,i*20+7l,(i-1)*20+8,i*20+8l,(i-1)*20+9,i*20+9l,(i-1)*20+10,i*20+10l,(i-1)*20+11,i*20+11l,(i-1)*20+12,i*20+12l,(i-1)*20+1,i*20+1*enddo!创建底层剪力墙开孔边框*do,i,1,1l,(i-1)*20+14,(i-1)*20+18l,(i-1)*20+16,(i-1)*20+20*enddo!创建其他层剪力墙开孔边框*do,i,2,12l,(i-1)*20+13,(i-1)*20+17l,(i-1)*20+15,(i-1)*20+19l,(i-1)*20+14,(i-1)*20+18l,(i-1)*20+16,(i-1)*20+20*enddoa,1,21,25,5
!创建底层外侧剪力墙*do,i,2,12
!创建2-12层外侧剪力墙a,(i-1)*20+1,i*20+1,i*20+5,(i-1)*20+5,(i-1)*20+15,(i-1)*20+19,(i-1)*20+17,(i-1)*20+13*enddo*do,i,1,12
!创建内侧剪力墙a,(i-1)*20+2,i*20+2,i*20+6,(i-1)*20+6,(i-1)*20+16,(i-1)*20+20,(i-1)*20+18,(i-1)*20+14*enddo!创建楼板平面*do,i,1,12a,i*20+1,i*20+2,i*20+6,i*20+5a,i*20+2,i*20+3,i*20+7,i*20+6a,i*20+3,i*20+4,i*20+8,i*20+7a,i*20+5,i*20+6,i*20+10,i*20+9a,i*20+6,i*20+7,i*20+11,i*20+10a,i*20+7,i*20+8,i*20+12,i*20+11*enddo!划分网格lsel,s,,,181,192
!选择底层立柱latt,1,1,1
!设置底层立柱网格划分属性lesize,all,,,10
!设置底层立柱网格划分数NDIV为10lmesh,all
!底层立柱划分网格lsel,s,,,192,324
!选择2-12层立柱latt,1,2,1
!设置2-12层立柱网格划分属性lesize,all,,,5
!设置2-112层立柱网格划分数NDIV为5lmesh,all
!2-12层立柱划分网格lsel,s,,,1,180
!选择各层梁格latt,1,3,1
!设置梁格网格划分属性lesize,all,,,8
!设置梁格网格划分数NDIV为8lmesh,all
!各层梁格划分网格!剪力墙网格划分lsel,s,,,372
!选择外侧剪力墙底端lsel,a,,,413
!设置内侧剪力墙底端lsel,a,,,461
!设置内侧剪力墙顶端lesize,all,,,8
!设置网格划分数NDIV为8lsel,s,,,418
!选择内侧剪力墙底端lsel,a,,,420lesize,all,,,3
!设置网格花分数NDIV为3lsel,s,,,325
!选择内侧剪力墙底端内侧lsel,a,,,326lesize,all,,,6
!设置网格花分数NDIV为6!选择剪力墙开孔顶端lsel,s,,,375lsel,a,,,379lsel,a,,,383lsel,a,,,387lsel,a,,,391lsel,a,,,395lsel,a,,,399lsel,a,,,403lsel,a,,,407lsel,a,,,411lsel,a,,,415lsel,a,,,419lsel,a,,,423lsel,a,,,427lsel,a,,,431lsel,a,,,435lsel,a,,,439lsel,a,,,443lsel,a,,,447lsel,a,,,451lsel,a,,,455lsel,a,,,459lsel,a,,,463lesize,all,,,2
!设置网格划分数NDIV为2asel,s,,,1,24
!选择剪力墙aatt,1,4,2
!设置剪力墙的网格划分属性amesh,all
!剪力墙划分网格asel,s,,,25,96
!选择各层楼板aatt,1,5,2
!设置楼板的网格划分属性amesh,all
!楼板划分网格/eshape,1.0
!/ESHAPE, SCALE 按看似固体化分的形式显示线、面单元! SCALE: 0:简单显示线、面单元!1:使用实常数显示单元形状Finish/solu
!进入求解器antype,static
! 设置分析类型为静力分析nsel,s,loc,z,0
!选取模型底端节点d,all,all
!施加位移约束!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 /solu
!进入求解器! antype,static
!设置分析类型为静力分析*dim,load_1,array,12
!定义荷载数组1load_1(1)=3.78,2.16,2.39,2.57,2.72,2.84,2.95,3.17,3.20,3.29,3.39,3.51*dim,load_2,array,12
!定义荷载数组2load_2(1)=7.56,4.32,4.78,5.14,5.44,5.68,5.90,6.34,6.40,6.58,6.76,7.02*dim,load_3,array,12
!定义荷载数组3load_3(1)=6.93,3.96,4.38,4.71,4.99,5.21,5.41,5.81,5.87,6.03,6.20,6.44*dim,load_4,array,12
!定义荷载数组4load_4(1)=3.15,1.80,1.99,2.14,2.27,2.37,2.46,2.64,2.67,2.74,2.82,2.93*dim,load_a,array,12
!定义荷载数组aload_a(1)=3.15,1.80,1.99,2.14,2.27,2.37,2.46,2.64,2.67,2.74,2.82,2.93*dim,load_b,array,12
!定义荷载数组bload_b(1)=6.30,3.60,3.98,4.28,4.54,4.74,4.92,5.28,5.34,5.48,5.64,5.86*dim,load_c,array,12
!定义荷载数组cload_c(1)=3.15,1.80,1.99,2.14,2.27,2.37,2.46,2.64,2.67,2.74,2.82,2.93*do,i,1,12
!轴线1施加荷载fk,1+20*i,fy,load_1(i)*enddo*do,i,1,12
!轴线2施加荷载fk,2+20*i,fy,load_2(i)*enddo*do,i,1,12
!轴线3施加荷载fk,3+20*i,fy,load_3(i)*enddo*do,i,1,12
!轴线4施加荷载fk,4+20*i,fy,load_4(i)*enddo
范文四: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特点与工艺初探作者:杨寰 刘斌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16期【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的概述,然后分析了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难点,最后对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特点;工艺一、前言我国建筑工程虽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难点需要技术人员去攻破,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加强对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对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二、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的概述利用建筑物的墙体作为竖向承重和抵抗侧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体系。墙体同时也作为维护及房间分隔构件。剪力墙的间距受楼板构件跨度的限制,一般为3~8m。因而剪力墙结构适用于要求小房间的住宅、旅馆等建筑,此时可省去大量砌筑填充墙的工序及材料,如果采用滑升模板及大模板等先进的施工方法,施工速度很快。剪力墙结构的缺点和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主要是剪力墙间距太小,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应于建造公共建筑,结构自重较大。为了减轻自重和充分利用剪力墙的承载力和刚度,剪力墙的间距要尽可能做大些,如做成6m左右。剪力墙上常因开门开窗、穿越管线而需要开有洞口,这时应尽量使洞口上下对齐、布置规则,洞与洞之间、洞到墙边的距离不能太小。三、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难点1、体量较大工程在施工中平面尺寸如果是以异形结构为主的,容易形成总建筑面积比结构实体工程量较大,这完全表明了整个工程施工中工程量的增大大,这也必然形成工程施工的繁杂。2、设计复杂工程整体设计复杂,如平面为几何组合体,空间个体互相开放。楼梯口、电梯井数量较多。层高不一,错层较多。立面造型多变,装饰线条较多,多层跃式住宅,屋面为坡屋顶。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多,梁柱节点形式复杂多样。四、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1、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布置下面我们就这三个基本施工过程分别讲讲他们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施工步骤:首先是从整个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过程的基础施工过程说起,基础工程作为整个建筑的基石,对整个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后期的荷载和受力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整个基础工程对方位和施工质量的要求都是很高的,整个基础工程是从定位放线开始的,首先就是要确定建筑物各个定点的位置和,建筑物的各个基线,为了保证方位的准确性,下一步我们要进行的就是复核轴线和复核坐标,确定完整个建筑物的方位后我们要开始进行打桩,打桩的第一步是进行桩机的选型和将桩机就位,接下来就可以正式在定好的点处开始打桩,在打完全部桩后就可以开始对桩的完整性和承载力进行测试。之后就可以进行基槽开挖和边坡支护工程之后依次进行破桩头,找平和浇筑混凝土垫层,这样基础工程中的地基改造基本完成了,之后便可以定轴线设模板,扎钢筋来制作混凝土基础,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就可以对土方进行回填了,这样三个基本施工过程中的基础施工过程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其次要进行的就是建筑主体工程施工过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的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主要可以分为,放线测量工程,建筑物柱子和墙的钢筋绑扎工程,建筑物梁和板的钢筋绑扎工程,建筑物水电预埋工程,建筑物柱子和墙的模板工程,建筑物梁和板的模板工程,建筑物柱子和墙的混凝土浇筑工程,以及各个工程的养护工程等,在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的主体工程时应该逐层进行施工,每层在按照各个分项工程逐步施工;最后要进行的是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过程其主要内容就是如同字面意思一般对已经完成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的主体工程进行装饰装修。其主要施工过程也可以划分为:装饰装修测量工程,屋面和底层地面的防水工程,内墙的抹灰工程,室内的地板工程,厨房和卫生间的瓷砖铺设工程,天花板的吊顶工程,建筑外墙的保温材料和外贴瓷砖工程,门窗的安设工程,楼梯和电梯间的装饰工程等。2、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的放线测量技术放线测量作为对建筑施工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一个工程在放线测量上没有做好,那么整个建筑施工在后期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在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的放线测量时,必须在充分认识建筑施工图的前提下,在符合当地工程施工放线测量实施的相关条例下,按照建筑施工图进行放线测量,为了保证放线测量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反复放线测量,引入新型的放线测量工具,建立完善的建筑放线测量轴线控制网等方法,对建筑放线测量进行实时监控,做到出错早发现、早整改、早应对。3、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钢筋施工技术钢筋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施工部分,钢筋也是建筑工程的重要施工使用材料。在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工程钢筋施工中,建筑工程钢筋施工使用的钢筋材料必须符合施工要求标准,并有完善的钢筋材料试验报告。在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的钢筋施工中,对于进行搭接施工的钢筋搭接长度以及搭接位置、焊接方式等都应符合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的钢筋施工要求,以保证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的钢筋施工质量。在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工程钢筋施工中,对于建筑工程钢筋施工中的柱箍筋接头的排列应注意按照交错排列的方法进行排列设置,对于建筑工程的箍筋转角和建筑工程竖筋的交叉点应注意保持垂直。在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工程柱节点加密箍筋进行绑扎施工时,应根据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的钢筋施工情况,选择合适的绑扎工艺进行绑扎施工。4、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部分也是建筑工程的重要施工部分,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的混凝土部分施工是在建筑工程的钢筋以及模板施工结束并验收完毕后进行的。根据上述某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该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主要是指对于建筑工程的墙柱结构以及梁板、商品砼部分的施工使用混凝土浇筑的方法进行施工实施。在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进行混凝土施工时,由于施工情况的不同,因此对于不同施工内容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与方法也不同。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的墙柱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首先在进行建筑工程的墙柱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应先对于建筑工程的墙柱底部进行一定标准的无石子砂浆填筑,在进行建筑工程的墙柱砼浇筑时应使用分层浇筑振捣施工方法进行浇筑施工。对于建筑工程墙柱砼浇筑的浇筑施工厚度以及顺序,应按照施工要求进行。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梁板砼浇筑施工时,使用的是同时浇筑的方式进行施工实施,在浇筑实施过程中,应按照先浇筑建筑工程梁,再将建筑梁与板进行同时浇筑。最后,应注意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进行养护,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五、结束语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因此,在建筑工程的后续发展中,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的重视,促进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参考文献[1]沈大农,郝晓松.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2[2]赖传先.刍议某商住楼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的要点[J].建材发展导向,2011[3]祁会祥.框架剪力墙结构针对不同基层外保温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0[4]王月红,关杰.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综合分析[J].山西建筑,2012[5]郭新城.试论框架结构的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科技创业家,2013
范文五:框架—黄 力墙结构的设计特 点● 王磊框架一剪 力墙结构 ,亦称框架一抗震墙结构 ,简称框剪结 构 。 它是 框 架 结 构 和 剪 力 墙 结 构 组 成 的 结 构 体 系 ,既 能 为这两种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变形性质是 不同的。在水平 力作用  下 ,剪力墙是竖向悬臂 弯曲结构 ,其 变形 曲线呈弯 曲型 ,楼层 越 高 水 平位 移 增 长速 度 越 快 ,顶 点 水 平 位 移 值 与 高 度 是 四次 方 关系 :   均 布荷 载 a u q 48 I l = H /E ,建筑使用提供较大 的平面空间 ,又具有较大的抗侧力刚度。框 剪 结 构 可 应 用 于 多 种 使 用 功 能 的 多 的 高 层 房 屋 , 如 办 公  楼 、饭 店 、公 寓 、住 宅 、教 学 楼 、实 验 楼 、病 房 楼 等 等 ,其  组成 型 式一 般 有 :倒 三 角形 荷 载 时u l ma H /2 E = q x 41 0 l 1     式 中H 总 高度 E一 弯 曲刚 度  一 I( 框架与剪力墙 ( 1) 单片墙、联肢墙或较小井筒 ) 分开  布置 ,各 自形 成抗 侧 力 结构 :   ( 在框架结构的若干跨度 内嵌入剪力墙 ( 2) 有边框剪力墙 )   ( 在单 片 抗侧 力 结 构 内连 续布 置 框架 和 剪 力墙 ; 3)   ( 上 述两 种 或几 种 型式 的混合 。 4)在一般 剪力墙 结构 中 ,由于所有 抗侧 力结构都 是 剪力  墙 ,在水平 力作用下各道墙 的侧 向位移 曲线相类似 ,所 以,   楼层 建立在 各道剪 力墙 之间是按其等效 刚度 Ee 比例进行分  lq配。框架在水平力作用下 ,其 变形 曲线 为剪切型 ,楼层越高  水平位移增长越慢 。在纯框架结构 中,各个框架 的变形 曲线  类似 ,所以 ,楼层剪力按框架柱 的抗推 刚度 D 比例进行分  值配。1 . 框剪结构 的受力特点  框剪结构 由框架和剪 力墙两种不 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1 .I   -1—,。   ,  L    I I。   U  ■  ’ l  _ ,   ■I   -L ?.   一  一 Ll   —   l篁  i ●   } _ r __   }■ III  Jl    ●   f  - }l 一..l ●      置 _■●- I - l  .      -I   llI-lI】 Il ’     11 - ■  r●,   . 1l‘ I l一 r l ●      曼   -       li  ■ II  J - .芒 ●J_- 一-●  一U  I .   - lI. ;I… 一ll    -I|] l  。l。JI。.■-I_ r 摊■l _ l囊         — ● - r   ● j l 一 I, f 毫      ?   l- I 瞿 I  l  ,   r. 一 目 I    一-I   ■1  I           ’ I' a r  一 l     l。●J q 。 晖    簪  ltI L  r       :  I - 目 ■ r一{誓I\■ 0I \ l     l I /    I -盛1I   II,  _-l Il £垂]   ‘ 。      I I  I   —     l 二   一I   ? j   -  ●■ ● llI  - --。 l ¨   i       I   ● i   l   II| J   iI_I_-m- ■●●-- _■ 一-  -I ■一      JII -  _--_-_- 一 _ __  _-I ●  ● ●I  《           l I II 》q 幽   ■   ●    》 I     I●  ●. ●  ●   l          I I1 l ●●》I ● ●. 《          I ’ .  l   ’》 翻  ●  ● I     I ●  ● ● I   一 }    l         l ● ● l ,   ●阅读详情:框 剪 结 构 , 既有 框 架 ,又 有 剪 力墙 ,它们 之 间通 过 平 面置剪 力 墙 。内刚度无 限大 的楼板连接在一起 ,在水平 力作用 下 ,使它们( 剪力墙布置时 ,如 因建筑使用需要,纵 向或横 向一  3) 个方 向无法设置剪力墙时 ,改方 向可采用壁式框架或支撑等  抗侧力构件 ,但是 ,两个 方向在水平 力作用下 的位移值应相水平位移协调一致 ,不能 各 自自由变形 ,在 不考 虑扭 转影响的情况下 ,在 同一楼层 的水平位移 必须相 同。因此 ,框剪结  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变形 曲线呈反S 形的弯剪型位移 曲线。   框 剪结 构在水 平 力作用 下 ,由于框 架与 剪力墙 协 同工接近。壁式框架 的抗 震等级应按剪力墙 的抗震等级考虑。( 剪力墙 的布置宜分布均匀 ,单片墙的刚度宜接近 , 4)   长度 较长的剪力墙宜设置洞 口和连梁形成双肢墙或多肢墙 ,   单肢墙或 多肢墙的墙肢长度不宜大于8 m。每段剪力墙底部承作 ,在下部楼层 ,因为剪 力墙位移小 ,它拉着框 架变形 ,使  剪力墙承担 了大部分剪 力 ;上部楼层则相 反 ,剪力墙 的位移  越来越 大,而框架 的变形 反而 小 ,所以 ,框 架除负担水平力作用下 的那部分剪力 以外 ,还 要负担 拉回剪力墙 变形的附加  剪力 ,因此 ,在上部楼层 即水平 力产 生的楼 层剪力很小 ,而  框架中仍有相当数值的剪力。   框剪结构在 水平力作 用下 ,框架与剪力墙之间楼层剪力  的分配 比例 、框 架各楼层 剪力的分配比例以及框架各楼层剪  力 分布情况 ,是 随着楼层所 处高度 而变化 ,与结构刚度特征  值  直接相关。框剪结构 中的框架底部剪 力墙 为零 ,剪力控  制部位在房屋高度 的中部甚至在上部 ,而纯框架最 大剪力在底 部 。 因此 , 当 实际 布 置 有 剪 力墙 ( 楼 梯 间墙 、 电梯 井 道  如担水平力产生的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部总剪力的4 %。 0( 纵向剪力墙宜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中间区段 内。房屋  5) 纵向长度较长时 ,不宜集 中在两端布置纵 向剪力墙 ,否则在  平面 中适 当部位应设置施工后浇缝 以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 中的收 缩 应 力 影 响 , 同时 应 加 强 屋 面 保 温 以减 少 温 度 变 化 产 生  的影  。 向( 楼 电梯间、竖井等造成连续楼层开洞时,宜在洞边  6) 设置剪力墙 ,且尽量与靠近的抗 侧力结构结合 ,不宜孤立地  布置在单片抗侧力结构或柱 网以外的中间部分。   ( 7)剪力墙 间距 不宜过大 ,应 满足楼盖平面 刚度 的需  要 ,否则应考虑楼盖平面变形 的影响。22 长 矩 形平 面 或平 面 有 一 向较 长 的建筑 中 ,其 剪 力墙   .在 的布 置 宜 符合 下 列要 求 :墙 、设备管道井墙等 )的框架结构 ,必须按 框剪结构协同工  作计算 内力 ,不应简单按纯框架分析 ,否则 不能保证框架部分上部楼层构件的安全。   框剪结构 ,由延性较好 的框架 、抗侧 力刚度较 大并有带边框的剪力墙和有 良好耗能性能 的连梁所组成 ,具 有多道 抗震 防 线 ,从 国 内外 经 受 地 震 后 震 害 调 查 表 明 ,的确 为 一 种 抗( 横向剪 力墙沿长 方向的间距宜满足规范的要求 ,当  1) 这些剪力墙之间的楼盖有较大开洞时 ,剪力墙 的间距应予减小。震性能很好 的结构体系。   框剪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 ,水平位移是 由楼层层 间位移  与 层 高 之 比 △uh 制 ,而 不是 顶 点 水 平 位 移 进 行 控 制 。层 问  /控 位移 最大值发生在 ( . ̄ l O4 08)H 围的楼层 ,H为建筑总高  范 度 。具体位 置应按均 布荷 载或倒三角形分布荷载 ,可从协 同(   纵 向剪力墙 不宜集中布置在两尽端。剪力墙上的洞  2j 口宜 布 置 在 截 面 的 中部 ,避 免开 在 端 部 或 紧靠 柱 边 ,洞 口至柱边的距离不宜小于墙厚 的2 ,开洞面积不宜大于墙面积 的  倍 1 ,洞 口宜上下对齐 ,上下洞 口间的高度 ( / 6 包括梁 )不宜小于层高的1 。 /   5工作侧移 法计算表 中查 出框架楼层剪力分配系数 'f , A  v大 值 位置 确 定 。f 最( 剪力墙 宜贯通建筑物全高 ,沿高度墙 的厚度宜逐渐  3)减薄 ,避免刚度突 变。 当剪力墙不能全部贯通时 ,相邻楼层  刚度的减弱不宜大于3 % ,在 刚度突 变的楼层板应按转换层  O 楼板的要求加强构造措施。   ( 框剪结构中 ,剪力墙应有足够的数量。当基本振型  4) 分析框 架部 分承 受的地震倾 覆力矩 大于结构总地 震倾 覆力矩  的5 %时 ,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考虑。 03. 论   结框 剪结构在 水平 力作 用下 ,框架上下各楼层 的剪力取用  值 比较接近 ,梁 、柱 的弯矩和 剪力值 变化较 小 ,使得梁、柱  构件规格减少 ,有利于施工。   2框剪结构布置的规定和要求  .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的结构布置 除应符合规范 中有 关框剪  结构设计的规定外 ,其框架和剪力墙 的布置 尚应 分别符合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 的有关规定。框架一 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A ] r抗侧力体系 ,主体结构  s - 构件 之间不宜采用铰接。抗 震设计时 ,两主轴方 向均应布置  剪 力墙 。梁与柱 或柱 与剪力墙的中线宜重合 ,框架的梁与柱  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 。 /  4为了满足上述剪力墙数量的要求 ,使剪力墙 与框 架合理  地协同受力 ,结构刚度特征值  宜不大于24 .。但是 ,当剪 力   墙 设 置 过 多 ,会 使 结 构 刚度 过 大 ,从 i-u 了地 震效 应 ,增   ̄/ 大 ] 大结构 内力 ,同时使框架也 不能充 分发挥作用 。因此 ,框剪  结构 中应确定剪 力墙 的合理数量 ,这是设计框架~剪力墙结构 的 关键 。21 .框架一 剪力墙结构 中剪力墙 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   ( 剪力墙宜均匀对称地布置在建筑物 的周边附近、楼  1)电梯 间、平面形状 变化及恒载较 大的部位 ;在 伸缩 缝、沉降  缝、防震缝两侧不宜同时设置剪力墙。   ( 平面形状 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 附近布  2)( 作者单位 :山 东省烟草专卖局 )
范文六: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特点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特点相关标签:特点框架一剪力墙结 构体系编辑 [删除该词条] 由于框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能获得大空间的房屋,房间布 置灵活。而其主要弱点是侧刚度较小,侧移较大。而剪力墙结 构侧向刚度大,可减小侧移。但是全剪力墙结构无法布置大空 间房屋。因此,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恰好是对两者取长补短, 既能布置大空间房屋与小空间房屋,布置灵活,又具有较大的 侧向刚度,弥补纯框架结构之小足,所以广泛用于层数较多、 房屋总高较高的建筑,而且可以灵活布置大小空间房间,适应 较多的建筑功能要求。 对于地震区建筑来说,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具有两道抗震防 线即剪力墙与框架。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主要缺点,由于功能要求,剪力墙布 置位置往往受到限制, 往往不可避免地造成刚心、 质心不重合, 产生偏心扭矩。同时其侧向刚度还是偏小.房屋建造高度受到 限制。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的特征为弯剪 型。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特点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特点相关标签:特点框架一剪力墙结 构体系编辑 [删除该词条] 由于框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能获得大空间的房屋,房间布 置灵活。而其主要弱点是侧刚度较小,侧移较大。而剪力墙结 构侧向刚度大,可减小侧移。但是全剪力墙结构无法布置大空 间房屋。因此,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恰好是对两者取长补短, 既能布置大空间房屋与小空间房屋,布置灵活,又具有较大的 侧向刚度,弥补纯框架结构之小足,所以广泛用于层数较多、 房屋总高较高的建筑,而且可以灵活布置大小空间房间,适应 较多的建筑功能要求。 对于地震区建筑来说,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具有两道抗震防 线即剪力墙与框架。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主要缺点,由于功能要求,剪力墙布 置位置往往受到限制, 往往不可避免地造成刚心、 质心不重合, 产生偏心扭矩。同时其侧向刚度还是偏小.房屋建造高度受到 限制。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的特征为弯剪 型。
范文七:【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的概述,然后分析了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难点,最后对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特点;工艺一、前言我国建筑工程虽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难点需要技术人员去攻破,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加强对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对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二、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的概述利用建筑物的墙体作为竖向承重和抵抗侧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体系。墙体同时也作为维护及房间分隔构件。剪力墙的间距受楼板构件跨度的限制,一般为3~8m。因而剪力墙结构适用于要求小房间的住宅、旅馆等建筑,此时可省去大量砌筑填充墙的工序及材料,如果采用滑升模板及大模板等先进的施工方法,施工速度很快。剪力墙结构的缺点和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主要是剪力墙间距太小,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应于建造公共建筑,结构自重较大。为了减轻自重和充分利用剪力墙的承载力和刚度,剪力墙的间距要尽可能做大些,如做成6m左右。剪力墙上常因开门开窗、穿越管线而需要开有洞口,这时应尽量使洞口上下对齐、布置规则,洞与洞之间、洞到墙边的距离不能太小。三、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难点1、体量较大工程在施工中平面尺寸如果是以异形结构为主的,容易形成总建筑面积比结构实体工程量较大,这完全表明了整个工程施工中工程量的增大大,这也必然形成工程施工的繁杂。2、设计复杂工程整体设计复杂,如平面为几何组合体,空间个体互相开放。楼梯口、电梯井数量较多。层高不一,错层较多。立面造型多变,装饰线条较多,多层跃式住宅,屋面为坡屋顶。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多,梁柱节点形式复杂多样。四、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1、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布置下面我们就这三个基本施工过程分别讲讲他们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施工步骤:首先是从整个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过程的基础施工过程说起,基础工程作为整个建筑的基石,对整个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后期的荷载和受力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整个基础工程对方位和施工质量的要求都是很高的,整个基础工程是从定位放线开始的,首先就是要确定建筑物各个定点的位置和,建筑物的各个基线,为了保证方位的准确性,下一步我们要进行的就是复核轴线和复核坐标,确定完整个建筑物的方位后我们要开始进行打桩,打桩的第一步是进行桩机的选型和将桩机就位,接下来就可以正式在定好的点处开始打桩,在打完全部桩后就可以开始对桩的完整性和承载力进行测试。之后就可以进行基槽开挖和边坡支护工程之后依次进行破桩头,找平和浇筑混凝土垫层,这样基础工程中的地基改造基本完成了,之后便可以定轴线设模板,扎钢筋来制作混凝土基础,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就可以对土方进行回填了,这样三个基本施工过程中的基础施工过程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其次要进行的就是建筑主体工程施工过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的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主要可以分为,放线测量工程,建筑物柱子和墙的钢筋绑扎工程,建筑物梁和板的钢筋绑扎工程,建筑物水电预埋工程,建筑物柱子和墙的模板工程,建筑物梁和板的模板工程,建筑物柱子和墙的混凝土浇筑工程,以及各个工程的养护工程等,在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的主体工程时应该逐层进行施工,每层在按照各个分项工程逐步施工;最后要进行的是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过程其主要内容就是如同字面意思一般对已经完成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的主体工程进行装饰装修。其主要施工过程也可以划分为:装饰装修测量工程,屋面和底层地面的防水工程,内墙的抹灰工程,室内的地板工程,厨房和卫生间的瓷砖铺设工程,天花板的吊顶工程,建筑外墙的保温材料和外贴瓷砖工程,门窗的安设工程,楼梯和电梯间的装饰工程等。2、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的放线测量技术放线测量作为对建筑施工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一个工程在放线测量上没有做好,那么整个建筑施工在后期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在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的放线测量时,必须在充分认识建筑施工图的前提下,在符合当地工程施工放线测量实施的相关条例下,按照建筑施工图进行放线测量,为了保证放线测量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反复放线测量,引入新型的放线测量工具,建立完善的建筑放线测量轴线控制网等方法,对建筑放线测量进行实时监控,做到出错早发现、早整改、早应对。3、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钢筋施工技术钢筋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施工部分,钢筋也是建筑工程的重要施工使用材料。在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工程钢筋施工中,建筑工程钢筋施工使用的钢筋材料必须符合施工要求标准,并有完善的钢筋材料试验报告。在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的钢筋施工中,对于进行搭接施工的钢筋搭接长度以及搭接位置、焊接方式等都应符合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的钢筋施工要求,以保证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的钢筋施工质量。在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工程钢筋施工中,对于建筑工程钢筋施工中的柱箍筋接头的排列应注意按照交错排列的方法进行排列设置,对于建筑工程的箍筋转角和建筑工程竖筋的交叉点应注意保持垂直。在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工程柱节点加密箍筋进行绑扎施工时,应根据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的钢筋施工情况,选择合适的绑扎工艺进行绑扎施工。4、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部分也是建筑工程的重要施工部分,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的混凝土部分施工是在建筑工程的钢筋以及模板施工结束并验收完毕后进行的。根据上述某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该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主要是指对于建筑工程的墙柱结构以及梁板、商品砼部分的施工使用混凝土浇筑的方法进行施工实施。在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进行混凝土施工时,由于施工情况的不同,因此对于不同施工内容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与方法也不同。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的墙柱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首先在进行建筑工程的墙柱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应先对于建筑工程的墙柱底部进行一定标准的无石子砂浆填筑,在进行建筑工程的墙柱砼浇筑时应使用分层浇筑振捣施工方法进行浇筑施工。对于建筑工程墙柱砼浇筑的浇筑施工厚度以及顺序,应按照施工要求进行。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梁板砼浇筑施工时,使用的是同时浇筑的方式进行施工实施,在浇筑实施过程中,应按照先浇筑建筑工程梁,再将建筑梁与板进行同时浇筑。最后,应注意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进行养护,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五、结束语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因此,在建筑工程的后续发展中,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的重视,促进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参考文献[1]沈大农,郝晓松.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2[2]赖传先.刍议某商住楼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的要点[J].建材发展导向,2011[3]祁会祥.框架剪力墙结构针对不同基层外保温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0[4]王月红,关杰.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综合分析[J].山西建筑,2012[5]郭新城.试论框架结构的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科技创业家,2013
范文八:摘 要:建筑技术需要随工业化、城市化的日益发展而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建筑形式的首选,因为高层建筑具有节约用地、节省投资等诸多优势。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根据抗侧力体系的不同可分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中筒结构和多筒结构体系。本文结合笔者设计经验,就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设计要点加以分析。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城市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大多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这种体系由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两部分组成,框架的梁柱为刚接,框架与剪力墙可为刚接,也可为铰接。高层建筑体型日趋复杂,各种不同功能的用房综合在一起,组成形态各异比肩接踵的高层建筑,给结构设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具有灵活组成使用空间的优点,比较容易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1、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在同一结构单元中,二者通过水平面内刚度无限大的楼板连接在一起,以致于它们不能单独按各自的弯曲变形或剪切变形而自由变形,它们在同一楼层的位移必须相等。由于框架与剪力墙共同工作,彼此相互作用,这样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上部剪力墙被框架向后拉,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下部剪力墙被框架向前推而框架的受力情况正好与此相反。沿竖向剪力墙与框架之间水平力的分配不是一个定值,它随着楼层的改变而改变,水平力在框架与剪力墙之间既不按等效刚度El分配,也不能按抗推刚度D分配,框架-剪力墙结构中,顶部剪力不为零,这是因为顶部剪力墙共同工作,相互之间必然产生荷载;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的剪力值最大在结构中部,框架底部剪力为零,全部剪力均由剪力墙承担。2、确定剪力墙的厚度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边框柱和边框梁宜作为剪力墙的边缘约束构件。带边框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在规范中规定分别为:一、二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抗震设计时的厚度不允许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16;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其他情况厚度不允许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20;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边框梁的高度可取墙厚度的2倍,宜取与墙厚度相同的宽度。一个合理的剪力墙厚度应具有结构安全和经济合理等特点。3、确定剪力墙的数量剪力墙的数量由许可位移决定。按高层建筑规范中一般装修材料,框架-剪力墙结构顶点位移与高之比u/H≤1/700,装修要求较高时u/H≤1/850,在满足这个要求的前提下,增减剪力墙的数量。用结构自振周期校核剪力墙的数量是否合理,因为从地震作用本身分析,剪力墙结构刚度小,地震作用小,位移限制能宽松的满足,但这种结构在工程上有可能不合理,结构的自振周期有可能不在合理范围内,结构自振周期的合理范围大致在:Tl=(0.09-0.12)Ns(Ns-楼层数)。依据实际工程中的剪力墙数量作为布置剪力墙数量的参考,用底层结构截面积(包括剪力墙Aw和框架柱截面积Ac)与楼面面积Af之比用式(Aw+Ac)/Ac来估算剪力墙数量,或用剪力墙面积Aw与楼面面积Af之比来估算。4、确定剪力墙的长度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周期、层间位移角等计算信息相对较容易满足。剪力墙和框架柱各自承担的倾覆弯矩之间比例的控制应当引起足够的注意,对此《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给出了更加详细划分。由公式L=A/h可以看出在确定了剪力墙的厚度和面积之后,剪力墙的长度通过计算就可知了。为避免剪力墙的脆性的剪切破坏,要求剪力墙应具有延性,细高的墙体和高宽比设计成大于2的墙体此较容易设计成弯曲破坏的延性剪力墙,此时便可以满足此要求。因此,每个墙段高宽比大于2,也就是设计时应达到的要求;如果因为墙的长度很长无法满足高宽比的要求时,开设洞口将长墙分成均匀的、长度较小的联墙肢或整体墙。因为开洞而形成的洞口连梁最好采用约束弯矩较小的连梁进行连接,这样一来,近似认为墙段本身分成了独立的墙段。另外,位于连梁两端的剪力墙一般较长,这样连梁与其所连接的剪力墙就形成了一个整体刚度较大、吸收水平地震力能力较强的墙段。此时,连梁作为剪力墙之间的传力构件就很容易出现剪切超限,洞口在这时应可以考虑开得大一些,从而位于连梁两侧的剪力墙的长度就可以相应减小,由于受弯而引起的裂缝宽度此时也变得较小,那么位于剪力墙体内的配筋就能够充分的起到作用。5、剪力墙的布置剪力墙的布置一般原则是分散、对称、均匀、周边。①分散。地震力分散作用于刚度大致相等的多片剪力墙上,是剪力墙布置时应加以考虑的。墙体内力很大,截面设计困难是因为地震力集中作用到一两片刚度很大的剪力墙上,那么其余较弱剪力墙和框架在主要受力剪力墙破坏后就很难承受该剪力墙传来的地震力,这时便会导致破坏。②对称。对称应是剪力墙布置时应尽量做到的,如果在平面上不容易做到对称布置时,为使结构的质量中心与抗推刚度中心尽量相接近,可以通过调整剪力墙的厚度和长度并缩小偏心距,结构的扭转振动在地震时可以得到减弱。③均匀。在建筑平面的各个区段应比较均匀地布置同方向的各片剪力墙,在某一区段内无集中现象,从而防止因过大的楼盖水平变形而引起地震力在各个框架间的不均匀分配。④周边。为获得结构抗力的最大水平力臂,剪力墙应尽可能沿结构平面的周边布置,使整个结构的抗扭转能力得以充分提高。剪力墙对于L形、矩形、T形、口形等平面布置应沿纵横两个方向,而径向和环向布置则应用于圆形和弧形平面时。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剪力墙宜在凸出部位的端部附近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和竖向荷载较大等部位宜均匀布置剪力墙。纵横剪力墙一般以L形、T形和槽形等形式组成。剪力墙不宜在防震缝和伸缩缝两侧同时布置,纵向剪力墙不宜布置在端部,而应布置在中部。剪力墙布置的位置应设在平面形状变化处:角隅、端角、凹角部位往往是应力集中处,设置剪力墙给予加强很有必要,在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间、管道井处,楼面开洞严重地削弱楼板刚度,对保证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极为不利。双肢墙或多肢墙是在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同一方向的各片剪力墙设置的主要形式,为避免不稳定的侧移机构在同方向所有剪力墙同时在底部屈服而形成的。剪力墙在每一独立结构单元的纵向和横向应沿两条以上并且相距较远的轴线进行设置,尽可能大的抗扭转能力就会在结构内部产生。剪力墙的间距,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L/B=2~4为宜,对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L/B=1~2.5为宜,原则是建筑物愈高,抗震设防裂度愈高取值愈小。剪力墙应沿建筑物全高设置,不得沿高度有突变,剪力墙应落地,剪力墙应在两个主轴方向组合布置成L形、T形或形成封闭的筒,这样可以提高剪力墙自身刚度,且一片剪力墙的长度应≤8m,当超过时应利用洞口分割成两片墙,功能上不需要洞口时,洞口可用不同的材料或轻质材料填充,过长的剪力墙中央部分的钢筋尚未到达屈服阶段,墙端部的钢筋早因变形过大被拉断而被破坏。6、结语综上所述,根据上述原则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做出比较合理的剪力墙布置,确定布置方式及数量,并尽量满足建筑平面布置等项的要求。参考文献:[1]安兴宽:《高层住宅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J]山西建筑,2012(01)[2]白玉怀:《浅谈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4)
范文九:什么是剪力墙 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导读:家庭装修中,你除了为你的爱墙刷上五彩颜色之外,你又没有想过墙也是有内在结构的。相信很多人对08年的那场地震还记忆犹新,那种身心不得安全的恐惧似乎还在脑海中翻腾。那么为了你的安全起见,你是否想过打造一面能够承受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的墙体呢。这就是剪力墙的功效。下面的文章中将为你讲述什么是剪力墙,剪力墙结构以及框架剪力墙结构。一、什么是剪力墙剪力墙(shear wall)又称抗风墙或抗震墙、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破坏。分平面剪力墙和筒体剪力墙。平面剪力墙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升板结构、无梁楼盖体系中。为剪力墙增加结构的刚度、强度及抗倒塌能力,在某些部位可现浇或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现浇剪力墙与周边梁、柱同时浇筑,整体性好。筒体剪力墙用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悬吊结构中 ,由电梯间、楼梯间、设备及辅助用房的间隔墙围成,筒壁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其刚度和强度较平面剪力墙高可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墙根据受力特点可以分为承重墙和剪力墙,前者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如砌体墙;后者以承受水平荷载为主。在抗震设防区,水平荷载主要由水平地震作用产生,因此剪力墙有时也称为抗震墙。剪力墙按结构材料可以分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钢板剪力墙、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和配筋砌块剪力墙。其中以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最为常用。二、剪力墙结构1、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框架与剪力墙组合而成的结构体系,适用于需要有局部大空间的建筑,这时在局部大空间部分采用框架结构,同时又可用剪力墙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从而满足高层建筑的要求。普通剪力墙结构。全部由剪力墙组成的结构体系。框支剪力墙结构。当剪力墙结构的底部需要有大空间,剪力墙无法全部落地时,就需要采用底部框支剪力墙的框支剪力墙结构。2、剪力墙结构效能建筑物中的竖向承重构件主要由墙体承担时,这种墙体既承担水平构件传来的竖向荷载,同时承担风力或地震作用传来的水平地震作用。剪力墙即由此而得名(抗震规范定名为抗震墙)。剪力墙是建筑物的分隔墙和围护墙,因此墙体的布置必须同时满足建筑平面布置和结构布置的要求。剪力墙结构体系,有很好的承载能力,而且有很好的整体性和空间作用,比框架结构有更好的抗侧力能力,因此,可建造较高的建筑物。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是侧向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其缺点是 剪力墙的间距有一定限制,建筑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合要求大空间的公共建筑,另外结构自重也较大,灵活性就差。一般适用住宅、公寓和旅馆。剪力墙结构的楼盖结构一般采用平板,可以不设梁,所以空间利用比较好,可节约层高。三、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也称框剪结构,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因为,在下部楼层,剪力墙的位移较小,它拉着框架按弯曲型曲线变形,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力,上部楼层则相反,剪力墙位移越来越大,有外侧的趋势,而框架则有内收的趋势,框架拉剪力墙按剪切型曲线变形,框架除了负担外荷载产生的水平力外,还额外负担了把剪力拉回来的附加水平力,剪力墙不但不承受荷载产生的水平力,还因为给框架一个附加水平力而承受负剪力,所以,上部楼层即使外荷载产生的楼层剪力很小,框架中也出现相当大的剪力。小结:温暖的小窝,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可是当安全都得不到解决的时候,小窝又怎么能给人以安心呢。那么打造一款充满安全感的剪力墙吧, 剪力墙结构尤其是框架剪力墙结构承受的重力远远比你想象的高出许多。
范文十: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 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就是以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和竖向荷载的一种结构体系。这是从结构整体角度来划分的。框支剪力墙指的是结构中的局部,部分剪力墙因建筑要求不能落地,直接落在下层框架梁上,再由框架梁将荷载传至框架柱上,这样的梁就叫框支梁,柱就叫框支柱,上面的墙就叫框支剪力墙。这是一个局部的概念,因为结构中一般只有部分剪力墙会是框支剪力墙,大部分剪力墙一般都会落地的。一般多用于下部要求大开间,上部住宅、酒店且房间内不能出现柱角的综合高层房屋。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差,造价高,应尽量避免采用。但它能满足现代建筑不同功能组合的需要,有时结构设计又不可避免此种结构型式,对此应采取措施积极改善其抗震性能,尽可能减少材料消耗,以降低工程造价。因此,框架剪力墙结构包括框支剪力墙,框支剪力墙却不一定是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是荷载传给楼板,再传给次梁、主梁、柱、基础、地基。此种结构受力体系由梁、柱组成,用以承受竖向荷载是有利的,但是在承受水平荷载方面能力有限,因此仅仅适用于房屋高度不大,层数不多的建筑。剪力墙即一段钢筋混凝土墙体,因其抗剪能力很强,故称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受力,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荷载,框架承受大部分的竖向荷载,这样大大减少了柱子的截面。当房屋的层数更高的时候横向水平荷载更大,这时宜采用剪力墙结构,即全部采用纵横布置的剪力墙。剪力墙不仅承受水平荷载,亦承受垂直荷载。剪力墙的计算剪力墙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其正截面抗震承载力应按本规范第 7 章和第 10.5.3 条的规定计算,但在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右边,应除以相应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γRE。剪力墙各墙肢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对一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及以上一层,应按墙肢底部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弯矩设计值采用,其他部位可采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弯矩设计值乘以增大系数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 Vw 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 底部加强部位1)9 度设防烈度(11.7.3-1)且不应小于按公式(11.7.3-2)求得的剪力设计 Vw2)其他情况一级抗震等级Vw=1.6V (11.7.3-2)二级抗震等级Vw=1.4V (11.7.3-3)三级抗震等级Vw=1.2V (11.7.3-4)四级抗震等级取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剪力设计值2 其他部位Vw=V (11.7.3-5)式中 Mwua———剪力墙底部截面按实配钢筋截面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且考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计算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有翼墙时应计入墙两侧各一倍翼墙厚度范围内的纵向钢筋;M———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底部截面的弯矩设计值;V———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公式(11.7.3-1)中,Mwua 值可按本规范第 7.3.6 条的规定,采用本规范第 11.4.4 条有关计算框架柱端 Mcua 值的相同方法确定,但其 γRE 值应取剪力墙的正截面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11.7.4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当剪跨比 λ>2.5 时(11.7.4-1)当剪跨比 λ≤2.5 时(11.7.4-2)11.7.5 考虑地震作组合的剪力墙在偏心受压时的斜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1.7.5)式中 N———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轴向压力设计值中的较小值;当 N>0.2fcbh 时,取 N=0.2fcbh;λ———计算截面处的剪跨比 λ=M/(Vh0);当 λ<1.5 时,取 λ=1.5;当 λ>2.2 时,取 λ=2.2;此处,M 为与剪力设计值 V 对应的弯矩设计值;当计算截面与墙底之间的距离小于 h0/2 时,λ 应按距墙底 h0/2 处的弯矩设计值与剪力设计值计算。11.7.6 剪力墙在偏心受拉时的斜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1.7.6)当公式(11.7.6)右边方括号内的计算值小于 时,取等于 。式中 N———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轴向拉力设计值中的较大值。11.7.7 一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其水平施工缝处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施工缝承受轴向压力时(11.7.7-1)当施工缝承受轴向拉力时(11.7.7-2)式中 N———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水平施工缝处的轴向力设计值;As———剪力墙水平施工缝处全部竖向钢筋截面面积,包括竖向分布钢筋、附加竖向插筋以及边缘构件(不包括两侧翼墙)纵向钢筋的总截面面积。11.7.8 力墙洞口连梁的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连梁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应按本规范第 7.2 节的规定计算,但在公式的右边应除以相应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γRE;2 跨高比 l0/h>2.5 的连梁1)连梁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11.7.8-1)2)剪力墙连梁的斜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1.7.8-2)式中 Vwb———连梁的剪力设计值,按本规范第 11.3.2 条对框架梁的规定计算。注:对跨高比 l0/h≤2.5 的连梁,其抗震受剪截面控制条件、斜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应按专门标准确定;3 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各类结构中的剪力墙连梁,当跨高比 l0/h≤2.0,且连梁截面宽度不小于 200mm 时,除普通箍筋外,宜另设斜向交叉构造钢筋;4 对一、二级抗震等级筒体结构内筒及核心筒连梁,当其跨高比大于 2 且截面宽度不小于 400mm 时,宜采用斜向交叉暗柱配筋,全部剪力均由暗柱纵向钢筋承担,并应按框架梁构造要求设置箍筋。11.7.9 力墙的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剪力墙结构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厚度,不应小于 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 1/20;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不宜小于 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 1/16;当墙端无端柱或翼墙时,墙厚不宜小于层高的 1/12。对三、四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 14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 1/25。2 框架-剪力墙结构及筒体结构剪力墙的厚度不应小于 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 1/20,其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不应小于 20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 1/16。筒体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以上一层不应改变墙体厚度。11.7.10 剪力墙厚度大于 140mm时,其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应采用双排钢筋;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 600mm,且直径不应小于 6mm。在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以外的墙体中,拉筋间距应适当加密。11.7.11 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 0.25%;四级抗震等级剪力墙不应小于 0.2%,分布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300mm;其直径不应小于 8mm;2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 0.3%,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200mm。11.7.12 剪力墙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 1/10。11.7.13 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 N/(fcA)不宜超过表 11.7.13 的限值。表 11.7.13 墙肢轴压比限值抗震等级(设防烈度)一级(9 度)一级(8 度)二级轴压比限制0.40.50.6注:剪力墙墙肢轴压比 N/(fcA)中的 A 为墙肢截面面积。11.7.14 剪力墙两端及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当墙肢底截面轴压比大于表 11.7.14 规定时,其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以上一层墙肢应按本规范 11.7.15 条的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当小于表 11.7.14 规定时,宜按本规范第 11.7.16 条的规定设置构造边缘构件。2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一、二级抗震等级落地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及以上一层剪力墙的两端应按本规范第 11.7.15 条的规定设置符合约束边缘构件要求的翼墙或端性,且洞口两侧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不落地的剪力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以上一层剪力墙的墙肢两端设置约束边缘构件;3 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一般部位剪力墙以及三、四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应按本规范 11.7.16 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4 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筒中筒结构的内筒,除应符合本条第 1 款和第 3 款的要求外,一、二级抗震等级筒体角部的边缘构件应按下列要求加强: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应取墙肢截面高度的 1/4,且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内应全部采用箍筋;底部加强部位以上的全高范围内宜按本规范图 11.7.15 的转角墙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仍取墙截面高度的 1/4。11.7.15 剪力墙端部设置的约束边缘构件(暗柱、端柱、翼墙和转角墙)应符合下列要求(图11.7.15);图 11.7.15 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注:图中尺寸单位为 mm。(a)暗柱;(b)端柱;(c)翼墙;(d)转角墙1—配箍特征值为 λv 的区域;2—配箍特征值为 λv/2 的区域1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 lc 及配箍特征值 λv 宜满足表 11.7.15 的要求,箍筋的配置范围及相应的配箍特征值 λv 和 λv/2 的区域如图 11.7.15 所示,其体积配筋率 ρv 应按下式计算:ρv=λvfc/fyv (11.7.15)式中 λv———配筋特征值,对图 11.7.15 中 λv/2 的区域,可计入拉筋。
2 一、二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对暗柱、端柱、翼墙和转角墙分别不应小于图 11.7.15 中阴影部分面积的 1.2%、1.0%;表 11.7.15 构造边缘构件的构造配筋要求抗震等级(设防烈度)一级(9度)一级(8度)二级λv0.20.20.2lc(mm)暗柱0.25hw、1.5bw、450 中的最大值0.2hw、1.5bw、450 中的最大值0.2hw、1.5bw、450 中的最大值端柱、翼墙或转角墙0.2hw、1.5bw、450 中的最大值0.15hw、1.5bw、450 中的最大值0.15hw、1.5bw、450 中的最大值注:1 翼墙长度小于其厚度 3 倍时,视为无翼墙剪力墙;端柱截面边长小于墙厚 2 倍时,视为无端柱剪力墙;2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 lc 除满足表 11.7.15 的要求外,当有端柱、翼墙或转角墙时,尚不应小于翼墙厚度或端柱沿墙肢方向截面高度加 300mm;3 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或拉筋沿竖向的间距,对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 100mm,对二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 150mm;4 hw 为剪力墙肢的长度。11.7.16 剪力墙端部设置的构造边缘构件(暗柱、端柱、翼墙和转角墙)的范围,应按图 11.7.16 采用,构造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表 11.7.16 的要求。表 11.7.16 构造边缘构件的构造配筋要求抗震等级底部加强部位其他部位纵向钢筋最小配筋量箍筋、拉筋纵向钢筋最小配筋量箍筋、拉筋最小直径(mm)沿竖向最大间距(mm)最小直径(mm)沿竖向最大间距(mm)一0.01Ac 和 6 根直径为 16mm 的钢筋中的较大值81000.008Ac 和 6 根直径为 14mm 的钢筋中的较大值8150二0.008Ac 和 6 根直径为 14mm 的钢筋中的较大值81500.006Ac 和 6 根直径为 12mm 的钢筋中的较大值8200三0.005Ac 和 4 根直径为 12mm 的钢筋中的较大值61500.004Ac 和 4 根直径为 12mm 的钢筋中的较大值6200四0.005Ac 和 4 根直径为 12mm 的钢筋中的较大值62000.004Ac 和 4 根直径为 12mm 的钢筋中的较大值6250注:1 Ac 为图 11.7.16 中所示的阴影面积;2 对其他部位,拉筋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间距的 2 倍,转角处宜设置箍筋;3 当端柱承受集中荷载时,应满足框架柱配筋要求。11.7.17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 剪力墙周边应设置端柱和梁作为边框,端柱截面尺寸宜与同层框架柱相同,且应满足框架柱的要求;当墙周边仅有柱而无梁时,应设置暗梁,其高度可取 2 倍墙厚;2 剪力墙开洞时,应在洞口两侧配置边缘构件,且洞口上、下边缘宜配置构造纵向钢筋。作为住宅这样的房子好按房屋建筑结构分类钢结构 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材料建造的,包括悬索结构。钢、钢筋混凝土结构 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钢筋混凝土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薄壳结构、大模板现浇结构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 混合结构 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和砖木建造的。如一幢房屋的梁是用钢筋混凝土制成,以砖墙为承重墙,或者梁是用木材建造,柱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
砖木结构 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砖、木材建造的。如一幢房屋是木制房架、砖墙、木柱建造的。其他结构 是指凡不属于上述结构的房屋都归此类。如竹结构、砖拱结构、窑洞等。框剪结构与框架结构的主要区别就是多了剪力墙,框架结构的竖向刚度不强,高层或超高层的框架结构建筑更是如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故使用剪力墙.你可以去了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住宅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住宅。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1。框架-剪力墙结构,出称为框剪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利用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等墙体。因此,这种结构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房屋建筑。2。框剪结构的变形是剪弯型。众所周知,框架结构的变形是剪切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小,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大。剪力墙结构的变形为弯曲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大,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小。对于框剪结构,由于两种结构协同工作变形协调,形成了弯剪变形,从而减小了结砍的层间相对位移比和顶点位移比,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得到了提高。3。水平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来承受。从受力特点看,由于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侧向刚度比框架的侧向刚度大得多,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一般情况下,约80%以上用剪力墙来承担。因此,使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所分配的楼层剪力,沿高度分布比样均匀,各层梁柱的弯矩比较接近,有利于减小梁柱规格,便于施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剪力墙截面设计应包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