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国各高校的学位论文天刀书籍获取途径径有哪些?

11月25日上午,我校在办公楼320会议室召开国际化工作研讨会。校长怀进鹏、副校长陶智,国际交流合作...
点击数:加入时间:
点击数:加入时间:
点击数:加入时间:
点击数:加入时间:&&|&&&&|&&&&|&&&&|&&&&|&&&&|&&&&|&&&&|&&&&|&&&&|&&&&|&&
天津大学2论文入选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教育网讯,日前,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获悉,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已全部完成,共评出100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334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天津大学推荐的两篇博士论文榜上有名,分别是精仪学院博士生胡春光的《快速全光谱反射差分光谱仪的研究》,指导教师胡小唐;材料学院博士生何春年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原位合成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指导教师赵乃勤。此外,化工学院博士生张海涛的《头孢噻肟钠结晶技术研究》入选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指导教师王静康。
  评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创新,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措施。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从1999年开始首次评选,至今已开展12次,对培养和激励在学博士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量已成为衡量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天津大学将继续以优秀论文评选为契机,在研究生中大力倡导科学严谨的学风和勇攀高峰的精神,鼓励研究生刻苦学习、勇于创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学科建设,完善质量保证和监督机制,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做出新的贡献。(孟)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京ICP备号,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我校2篇教育硕士论文获评全国第四届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校内链接------
-------相关链接------
[所属栏目:
研究生教学]
我校2篇教育硕士论文获评全国第四届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近日,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下发了《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全国第四届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审决定工作通知》(教指委发(2015)02号)。 我校教育科学学院李素敏教授、心理与行为研究院闫国利教授指导的《“80后”中学教师管理策略研究》、《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低视生阅读效率的研究及教育对策》两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获评优秀学位论文。
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盲评力度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力度,有效保障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得以不断提升。本次2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获评全国优秀是我校深化教育硕士培养改革,教育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的一个具体反映,将对我校不断提升专业学位论文质量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版权所有:天津师范大学 |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 邮政编码:300387 | 电话:022- | 管理员:王立冬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1日电 (记者李大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21日公布了最新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4年我国发表的《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数量排世 界第2位,10年来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世界第4位。尽管与上一年相比,这两项统计在世界的位次均未发生变化,但通过具体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科技 论文质量在不断提升。
  近些年,中信所一直在弱化对SCI论文数量的统计评估,而加大了对体现质量的论文被引用次数的评估。10年来,我国SCI论文共被引用1287.60万 次,与去年统计时比较,数量增加了24.2%,连续两年排在世界第4位。中国SCI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增长速度显著超过其他国家。但与排在前3位的美国、德 国和英国还有明显差距。我国平均每篇SCI论文被引用8.14次,比上年度统计时提高了7.5%。世界平均值为11.29次/篇,我国距世界均值还有一定 差距,但提升速度相对较快。
  体现中国SCI论文质量提高的还有“高被引论文”的快速增长。所谓高被引论文就是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论文。以最近10年为一段,中国各学科进入高 被引论文行列的共有15011篇,虽然只占世界份额的11.9%,但数量却比去年统计时增加了22.2%,连续3年排在世界第4位。
  统计结果显示,中国有19个学科SCI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10位,比上年统计时增加了3个学科领域。其中农业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材料科学、数学、药学与毒物学7个领域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2位,环境与生态学和物理学排在世界第3位。
  “表现不俗论文”占比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国SCI论文质量的提升。若在每个学科领域,按论文被引用次数的世界均值画一条线,高于均线的就是表 现不俗论文。2014年,我国机构作者为第一作者的SCI论文共有23.51万篇,其中表现不俗论文为91389篇,占论文总数的38.9%,较上一年度 提高了5个百分点。
  在中信所公布的表现不俗论文的统计中,记者通过对比发现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差距。如果按发表表现不俗论文的数量排队,排在前30名的我国科研机构中,有 21家机构的表现不俗论文已占所发论文总数的一半以上,就是一多半的论文被引次数达到世界均值;而同样按发表表现不俗论文的数量排队,排在前30名的我国 高校中,竟没有一所高校发表的表现不俗论文能达到其论文总数的一半。这样看,中国高校SCI论文的整体质量要比中国科研机构的整体质量低一些。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1898文章数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德国博士培养和学位论文管理对我国的启示(2)
德国博士培养和学位论文管理对我国的启示(2)
  一方面,德国是全世界最早的大学图书馆诞生地,大学图书馆不仅对本校学生也对其他公民开放,已经发表的学位论文作为图书馆的藏书供大家借阅。同时,图书馆内设有复印室和照相室,所需材料可以当场免费复印或拍照带走。更为重要的是德国图书馆之间的馆际互借系统非常完善,借阅人可以通过电脑远程查阅其他图书馆的书目并提出借阅申请,这种互借系统大大提升了学位论文的利用效率,也使得学位论文资源在全国范围最大化的流通。
  另一方面,博士论文一旦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就不仅可以在授予学位的大学图书馆得以利用,也通过书店、网上商城等进入流通领域。博士论文出版后,除了一部分呈交大学图书馆用于收藏以外,还需要向国家图书馆呈缴,其余由出版社发行推广。德国以主办大型图书博览会而闻名于世,每年春秋两季,莱比锡图书博览会、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成为新出版的博士论文的推介会,博士论文会按照其学科分类与其他相关书籍在展会上进行宣传,扩大博士论文的学术影响。这样不仅增强了博士论文的社会流通性,也提高了其商业价值。
  2.3 学位论文的数字化
  德国从1998年开始探寻电子学位论文规范管理应用模式,并启动了多个学位论文电子化项目,具有代表性的是Dissonline方案、Opus系统和法兰克福图书馆方案。其中最有成效的是Dissonline方案,该项目以建立德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目标,依托德国国家图书馆专门成立博士学位论文在线协调中心(Co-ordination Agency Dissonline),先后邀请到全国73 家大学的参与,大大促进了德国学位论文电子化的发展。截止到2015年7月,德国国家图书馆已经收录了逾 159928篇电子版本博士学位论文,为全欧洲之最。德国电子学位论文数据库的优势在于它主要依靠高校建立电子学位论文图书馆,通过学位授予必要条件将电子学位论文传输的任务交给学位申请者,同时高校对学位论文作者采取有利措施,促使作者自发按照国际标准格式向电子图书馆传输论文,高校图书馆则负责对电子学位论文进行数字签名以确保其不得更改,再向德国国家图书馆传输元数据。国家图书馆利用专门的代码确认学位论文正文的真实存在并存入Dissonline系统同时在互联网上提供学位论文服务。
  三、我国学位论文管理与利用现状分析
  3.1 学位论文呈缴
  我国学位论文的收藏单位主要有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其中国家图书馆收藏所有的学位论文,中国科技信息所和中国社会科学科学院分别收藏理工和社会科学学位论文。近几年开始要求学位获得者必须同时呈缴纸质和电子版学位论文。以国家图书馆收藏为例(见图2),可以发现博士学位论文呈缴量在逐年增加,这与我国博士招收规模不断扩大相吻合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培养机构呈缴上来的学位论文数量与国务院学位办公布的每年的学位批准数量还是有一定差距,说明学位论文的呈缴机制还需要完善,需要通过一种机制确保所有学位论文都能够呈缴到相应收藏单位。需要关注的是,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除了编目加工的时滞或耽搁以外,更多的是因为许多学位论文涉及到科技保密。
  3.2 学位论文版权
  欧美高校虽然承认学位论文是作者的版权作品,但一般会对作者的专有权进行限制。很多高校规定:&所有博硕士学位论文都必须是开放文档。在论文提交给研究生院并符合无限制获取条件之前,研究生院委员不会推荐授予博硕士学位。&[5]这就意味着作为授予学位的条件,学生必须授权学校可以对论文进行免除版税的复制和公开发布。德国高校为学位论文作者和开发机构或出版社搭建平台,通过制定相关版权政策,鼓励或要求作者与学位论文开发机构签订授权协议,在与出版社签订论文出版合同时,也明确规定出版社享有对该论文进行发布、宣传、复制的权利。
  我国学位论文在版权使用授权过程中存在学位论文版权协议签订标准不一和不规范的现象,往往对学位论文的著作权人以及转授权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学位授权机构单方指定的条款造成不同培养机构对学位论文的版权规定各不相同,进而无法明确学位论文收藏单位对学位论文的服务范围和开发利用模式。
  3.3 学位论文利用
  我国在学位论文的管理中一直重藏轻用,各高校图书馆主要以对学位论文进行存档为主要工作,学位论文公开传播的意识偏弱[12]。虽然近几年高校开始要求研究生签署学位论文电子版使用授权书,然而在论文提交的当年,授权发布全文比例相对国外大学还是较低,学位论文在本校以及全国范围内全文利用的比例也远远低于国外大学。而图书馆在收集到学位论文后,由于只有少数学生许可进行网络传播,那么可全文利用的学位论文就无法形成规模,也阻碍了学位论文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近些年,有几家学术资源建设商(如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对学位论文提供数字化全文服务,但由于版权等问题,各家的收录都受到一定限制,影响了学位论文的整体学术影响力。
  如,在CNKI中以&认知语言学&为关键词对学术论文进行检索时我们发现,在命中的49883篇学术论文中,硕博士学位论文为14720篇,占30%左右,但如果我们按被引次数排序显示的话,前240名中竟然没有一篇是学位论文。如此之低的学术影响力,使我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疑问,究竟是我们的学位论文质量出了问题,还是学位论文的交流渠道出现了问题。
  四、德国学位论文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发
  4.1 严格执行学位论文呈缴机制
  针对我国目前学位论文的提交现状,应从根本上制定公开化原则,将学位的获取与学位论文的公开化结合起来,规定学位论文在提交过程中和完成后不仅应对本专业、本校公开,也对全社会公开[13]。将学位论文的公开出版作为授予学位的前提条件,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纸质版本或电子版本,在出版的同时必须以电子文档的方式将学术论文呈缴给统一的管理部门。
  大学图书馆接收电子版学位论文时,必须进行数字签名,以保证学位论文在系统中未经批准不能更改,确保学位论文的真实性[14]。同时还要完整保存学位论文的相关信息以及作者资料,再向国家图书馆发送学位论文元数据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全文。
  4.2 制定统一的学位论文开发利用细则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德国博士培养和学位论文管理对我国的启示(2)相关推荐
[德国博士培养和学位论文管理对我国的启示(2)]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605830" data-title="德国博士培养和学位论文管理对我国的启示(2)" data-imag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获取知识的途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