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头痛吃什么可不可以吃黄芪

神经性头痛辨证施治及验方
神经性头痛辨证施治及验方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头颅部血管神经调节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性的头痛。临床以一侧阵发性剧烈头痛,伴视物模糊、恶心呕吐为特征。诊治时分为偏头痛性和非偏头痛性两种。典型的偏头痛以女性多见,约60%~80%患者有遗传史,多于青春期发病。
【中医辨证施治】:
①中医辨证分型认为风邪入脑型头痛者,头一侧痛甚,或左或右,呈跳痛、掣痛,经年不愈,每因冒风受寒或情绪不畅而诱发;舌苔薄白,脉弦或紧。治拟疏风活血止痛,方用川芎茶调散,其中川芎30克,细辛3克,白芷12克,防风12克,荆芥12克,羌活10克,薄荷5克,全蝎 6克,僵蚕6克。
②瘀阻脑络型头痛多在一侧,头痛时作时止,痛有定处,或痛如针刺,或剧痛似裂,或青筋现露,本型多见于壮年妇女,经行滞涩量少,且挟瘀块,或经行头痛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或细涩。治拟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其中川芎30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牛膝15克,生地15克,桔梗3克,当归20克,枳壳6克,甘草3克。
③肝经风火型头痛多在一侧胀痛,额部尤甚,太阳穴筋脉隆起跳痛,甚则全头胀痛欲裂,或因火邪上冲则头痛,常因精神紧张而诱发,面红目赤,畏光羞明,烦躁易怒,恶心呕吐,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肝熄风,方用胆菊饮,其中龙胆草15克,菊花12克,天麻 12克,川芎20克,白芷12克,夏枯草30克,钩藤30克,地龙12克,全蝎10克,栀子12克,丹皮12克,珍珠母30克。
④肝阳上亢型头痛偏侧头部胀痛而眩,或全头闷痛,郁怒加重,心烦急躁,失眠多梦,面部烘热,耳鸣耳聋;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治以平肝潜阳,滋水涵木,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其中天麻12克,钩藤30克,石决明30克,生熟地各15克,茯神12克,夜交藤20克。
⑤痰浊上蒙型头痛为偏侧头痛,头重而昏蒙,恶心呕吐,胸脘满闷,纳呆食少;舌苔白腻,脉弦滑。治以化痰降逆,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牵正散化裁,其中半夏20克,白术12克,茯苓30克,陈皮12克,天麻12克,白附子12克,白僵蚕10克,全蝎5克,地龙10克,炙牙皂5克,蔓荆子10克。
⑥精血不足型头痛头脑空痛或隐痛,痛势绵绵,遇劳则剧,伴头晕耳鸣,心悸易惊,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以填精益髓,补气益血,方用大补元煎合四物汤化裁,其中熟地30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枸杞15克,杜仲12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川芎15克,红参5克,黄芪30克。
⑦针灸:穴取太阳、头维、合谷、阿是穴。肝阳上亢加太冲,痰湿加丰隆。手法是提插捻转,强刺激,留针30~50分钟,每日1次。痛剧可取太阳、太冲和健侧合谷穴,以及患侧风池、率谷,中强刺激。另外,还可使用周围针疗法,即在距离疼痛部位外围约0.5厘米处,用0.5 ~1寸毫针斜向痛处中心进针深约0.2~0.5厘米,以后每隔0.5厘米同样刺入1针,直至围成一周。顽固性头痛还可采用埋针疗法,即取1.5~2寸毫针两枚,分别平刺入颞前线和颞后线,用橡皮膏粘贴针柄,留针24~28小时或更长一些时间,待疼痛停止后,方可起针。
⑧推拿:令病人坐位,先使用拿法、一指禅推法与揉按法施于天池、天柱等穴各2分钟,再沿足太阳、足少阳经由上而下至大椎两旁往返操作3~5遍。而后用一指禅、揉按法施于百会、率谷、头临泣、头维、太阳等穴各2分钟,并以抹法自攒竹沿眉至太阳穴5~6遍,最后拿合谷2分钟。
【我的经验方】:
[处方]:芎芷止痛汤:
川芎15克 白芷15克 细辛3克 天麻 12克 制何首乌20克 甘草10克
[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5-10剂。
[来源]:根据先祖《外台秘要方》经验方,方名自拟。
推荐:“太白草药系列”有特效。
馆藏&3149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一.头痛验方&柴胡10g 郁金10g 栀子10g 川芎log 当归10g 桃仁10g 白芷10g 白龙10g 牛膝15g 红花10g 细辛6g 全蝎6g&&&&&&&&&&每日一剂400ml日2服&&&&&&&二&&&&&&&&&头痛一证,在中医学中记载已有二千余年,早在《素问·奇病论》中就有头痛记载数条,为后来头痛的辨证分型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医论述头痛一般分外感和内伤性头痛两种,认为凡风寒湿热之邪外袭或痰浊、瘀血阻络均可引起头痛。本文仅以病因分型论述之。中医对头痛的辨证论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卓越的疗效。对头痛的治疗,中医讲求辨证施治,头痛症状常把握以下几点:①头痛病程;多以1年、2年、5年、10年为界。②头痛部位:前额、两额部、头顶 枕后、一侧、整头、颈项。③头痛性质:刺痛、跳痛、胀痛、烧灼源、隐痛、空痛、沉重感、紧箍感。④发作时间;清晨、午前、午后、傍晚、夜里、睡后即痛。⑤伴随症状:眩晕、眼花、恶风热、高血压、痛经、外伤、意识障碍、偏瘫。⑥诱发因素:紧张、焦虑、避孕药、妊娠、睡眠少、饥饿、过劳、饮酒;含亚硝酸盐、谷氨酸盐、酰胺等食物和饮料。⑦舌象和脉象:舌质红、舌质淡、舌质胖、舌质暗或紫或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薄黄、腻,脉浮缓、浮数、沉弦、沉细、弦脉。&&&&& &&&&&& 在临床中,经常遇到头痛的病人。病程持续时间都比较长,几个月或几年。反复发作,用药治疗一段时间,可以好转,但隔一段时间后又复发。工作紧张、劳累,或遇七情刺激,头痛症状加重。常见的慢性头痛,多与肝、脾、肾三脏有关,中医通过辨证施治来分型治疗。  瘀血型:由于瘀血内阻或久病入络,脉络不畅,血瘀气滞,脉络失养所致,一般多见于头部有外伤史者。表现为头痛持续时间较长,疼痛固定不移,如有针刺样疼痛。应用通窍活络、活血化瘀的方法,给予活血止痛汤:红花15克,桃仁15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川芎20克,丹参30克,白芷12克,蔓荆子12克,菊花12克,鸡血藤20克,枣仁20克,石菖蒲15克,珍珠母30克,全蝎1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血府逐瘀丸、头痛口服液。  痰浊型:饮食伤及脾胃,脾运化失常,痰湿内生,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头痛。症见头痛、眩晕、胸脘满闷,有时可见恶心、呕吐痰涎,舌边有齿痕等。应用健脾化痰、降逆止痛的方法,给予祛湿止痛汤:半夏12克,天麻15克,陈皮15克,云苓15克,莲子20克,桔梗15克,泽泻15克,防己15克,菊花15克,川芎15克,白芷15克,石菖蒲15克,丹参3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蛇胆陈皮末、半夏天麻丸。  肝阳上亢型:由于抑郁恼怒,肝失疏泄,郁而化火或肝阴不足,肝阳失敛而上亢。症见头痛头涨,眩晕,心烦易怒,两胁胀痛,失眠多梦,口苦咽干等症状。应用镇肝潜阳、活络止痛的方法,给予天麻止痛汤:天麻15克,钩藤30克,夏枯草30克,菊花15克,石决明30克,草决明20克,珍珠母30克,黄芩15克,生地黄30克,川芎15克,川楝子15克,元胡15克,丹参30克,红花15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天麻丸、镇脑丸。  肾阴亏虚型:多因肾精亏虚或劳浴过度,阴精耗损而致。症见头痛,头空虚感,眩晕,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失眠等。应用滋补肝肾、养血止痛的方法,给予杞菊止痛汤:枸杞20克,菊花15克,熟地黄20克,山萸肉20克,龙眼肉20克,牡丹皮10克,云苓15克,龟板10克,鳖甲10克,黄精15克,川芎15克,白芷12克,丹参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杞菊丸、知柏丸。  气血双亏型:素体虚弱,或病后、失血后,营血亏损,脑髓失充,脉络失养而成。症见头痛,眩晕,心悸不宁,劳累后加重,伴有自汗,气短,怕风,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等。应用补气养血止痛的方法,给予双补止痛汤:党参30克,太子参20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当归15克,杭芍20克,熟地30克,川芎15克,丹参20克,黄精15克,龙眼肉20克,白芷12克,元胡15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参苓丸、归脾丸、壮元丸。&&& 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等几种类型。内伤头痛是脏腑气血失调所致,临床常见的主要有肝阳头痛、血淤头痛、痰浊头痛等几种类型。风寒头痛:头痛多发于风寒侵袭之后,头痛剧烈伴紧束感,或痛连项背,恶风寒,口不渴,苔白,脉浮或紧。治宜祛风散寒,方用川芎茶调散。药用:川芎18克,荆芥12克,生姜、薄荷各10克,羌活、白芷、防风、葛根各15克,细辛8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风热头痛:头痛胀热,甚则如裂,面红目赤,口渴欲饮,尿黄便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治宜祛风清热,方用芎芷石膏汤。药用:川芎18克,石膏30克,菊花、藁本、白芷、羌活、白僵蚕、淡竹叶各15克,滑石20克。每日1剂,水煎服。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脘闷纳呆,不思饮食,苔白腻,脉濡。治宜祛风胜湿,方用羌活胜湿汤。药用:羌活18克,独活、藁本、防风、川芎、泽泻、蔓荆子各15克,桂枝、砂仁各12克,薏苡仁30克。每日1剂,水煎服。& 病因分型论述之。&&&&&&& 1& 风寒头痛&&&&&&& 症状:头痛连及项背,恶风畏寒,喜用被物裹头,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1)中药治疗&&&&&&& 治则:疏风散寒。&&&&&&& 处方:川芎、荆芥、薄荷、细辛、白芷、防风、羌活、茯苓、甘草。&&&&&&& (2)针刺疗法&&&&&&& 主穴:百会、风池、大椎、四渎。&&&&&&& 配穴:攒竹、神庭、合谷、太阳。&&&&&&& 方法:每次取主配穴各2穴,用弧度刮针法,强刺激不留针,每日一次,痛止针停。&&&&&&& 2& 风热头痛&&&&&&& 头痛头胀,其疼剧裂,面目热赤,口渴饮饮,溺赤,发热或恶风,大便不畅或便秘,舌红苔黄,脉浮数。&&&&&&& (1)中药疗法&&&&&&& 治法:清散风热。&&&&&&& 处方:桑叶、菊花、川芎、白芷、银花、连翘、山桅子、生石膏、石斛、牛蒡子、甘草。&&&&&&& (2)头颈部按摩疗法&&&&&&& 患者坐位,背靠椅背,医者站在患者右侧,以左手扶持患者后头颈部,右手展平,虎口分开。从一侧眉弓上方开始,用全掌平推法,由前额→头顶→枕向颈部推摩至大椎穴处,反复进行5~6次,另一侧相同,推摩后以五指抓揉法沿上述部位反复操作5~6次,然后在太阳穴、头维穴、完骨穴、风池穴、新设穴部位揉压3~5分钟,再按第一次操作从前头到后颈推摩数次,术止。&&&&&&& 3& 风湿头痛&&&&&&& 头痛如裹,肢体酸楚沉重,胸闷,乏力,少食,自饱,大便溏,小便少,舌淡,苔白腻,脉濡。&&&&&&& (1)中药疗法&&&&&&& 治法:祛风胜湿&&&&&&& 处方:羌活、独活、川芎、蔓荆子、防风、藁本、云苓、猪苓、车前子、泽泻、白术、甘草。&&&&&&& (2)火罐疗法&&&&&&& 穴位:肺俞,三焦俞,结核点。&&&&&&& 方法:每次左右交叉取两个穴位,用无菌三棱针于预取穴位部消毒后点刺2~3处出血,以10厘米口径以上火罐,用精酒闪火法扣罐,置罐10~20分钟,隔日一次,痛止罐停。&&&&&&& 4& 肝阳上亢头痛&&&&&&& 头痛而眩,两侧尤重,心烦急躁,善怒,夜寐不安,面赤口苦或兼胁痛,舌质红,中心苔黄,脉弦有力。&&&&&&& (1)中药疗法&&&&&&&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止痛。&&&&&&& 处方:天麻、菊花、钩藤、生石决明、牛膝、生牡蛎、坤草、夜交藤、生桅子、黄芪、杜仲、川楝子。胆草。&&&&&&& (2)针刺疗法&&&&&&& 主穴:曲池、血压点、百会、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心俞、风池、太阳、头维、神庭、内关。 &&&&&&& 方法:每次取主穴、配穴各2穴留针20~30分钟,用弧度刮针法,中强刺激每日一次,10日为一个疗程。&&&&&&& (3)耳针疗法&&&&&&& 主穴:高血压点,皮质下,脑点肾上腺降压沟。&&&&&&& 配穴:脑干,枕,内分泌,神门。&&&&&&& 方法:每日取主配穴各二穴,留针20分钟,用捻转手法,中等刺激,每日一次,10日为一个疗程。&&&&&&& 5& 血虚头痛&&&&&&& 头晕而痛,过于用脑即加重,常伴有心悸,怔忡,面色少华,舌质淡红,无苔,脉沉细。&&&&&&& (1)中药疗法&&&&&&& 治法:补血熄风。&&&&&&& 处方:当归、白芍、川芎、熟地、菊花、蔓荆子、防风、女贞子、炙甘草、夜交芚、党参、全虫。&&&&&&& 6& 痰浊头痛&&&&&&& 头痛昏蒙而重,恶心呕吐痰涎,胸脘满闷,少食自饱,口不渴,舌质淡,有齿龈苔白滑而腻,脉弦略滑。&&&&&&& (1)中药疗法&&&&&&& 治法:化痰降逆。&&&&&&& 处方:清半夏、天麻、白术、橘红、细辛、生姜、茯苓、牛蒡子、白蒺藜、蔓荆子、竹茹、厚朴、甘草。&&&&&&& (2)刺络火罐方法&&&&&&& 穴位:上脘,脾俞。&&&&&&& 方法:常规皮肤消毒后,用无菌三棱针于穴位处,点刺3~5处,使之有血液溢出后,用口径10厘米以上的火罐,以酒精闭罐法,迅速置罐,留罐20~30分钟,去罐后用酒精棉拭去污血,每次一个穴位,隔日一次,痛止停用。&&&&&&& 7& 瘀血头痛&&&&&&& 头痛固定于一处,如椎如刺,经久不愈,舌质紫或淡晦,有瘀斑瘀点,脉沉细或细涩。&&&&&&& (1)中药疗法&&&&&&& 治法:活血化瘀。&&&&&&& 当归、川芎、白芷、桃仁、红花、香附、葛根、路通、蔓荆子、麝香、老葱、生姜、大枣、黄酒。&&&&&&& (2)水针疗法&&&&&&& 部位:肩胛骨内上角压痛点。&&&&&&& 方法:由肩胛内上角稍内进针,斜向外侧,达肩胛骨骨膜,快速注射10%葡萄糖15~20毫升,每2~3日一次。注意进针深度,防止刺入胸腔。推药时可产生酸麻胀感,从肩部传至头顶及同侧面部,头痛止停用。
经前头痛辨证治疗
经前头痛为妇女常见病症之一,属近代医学“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范畴。临床表现为经来前3~7天头痛发作,经来或行经后缓解或消失。其发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分型论治如下。
  肝郁气滞型经前头痛多呈紧束或跳动感, 随情志变化波动,伴胸胁胀闷、烦躁易怒,耳鸣眼差,舌红苔黄,脉弦或滑。肝为风木之脏,巅顶之上惟风可到,若情志不和、怒郁伤肝,郁而化火,血热上壅,络脉郁阻则发为头痛。治宜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方用柴胡舒肝散加减,方中柴胡、白芍、陈皮、香附、枳壳柔肝,疏肝,理气止痛,川芎为血中气药,配白芷辛散祛风,走头面引药直达病所。
  肝郁脾虚型头痛多胀闷或头重如裹,呕恶纳差,胁腹胀满,乏力嗜睡,或嗳气频作,舌苔薄白或厚腻,脉弦滑。
  经行前血流胞宫,上汲精血,肝体失养,肝气郁滞,肝阳逆动而扰上窍;同时影响脾之运化水湿功能,湿浊内蕴,随逆动之阳上蒙清窍,故发头痛。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化湿,用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其中逍遥散为肝脾不和之要方;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可祛湿浊。
  痰瘀内阻型头痛如锥刺或胀闷跳痛,前处固定,面色黯黑,呕恶烦躁,口渴欲饮,舌暗或有瘀斑,舌苔厚腻,脉弦滑。肝郁或肝虚,气不畅达,血行无力则络脉瘀滞,或脾虚湿停而疾生,痰瘀痹阻清窍,清阳不升,浊气瘀积伏于脑络,故见头痛。治宜活血化瘀,祛痰通络,药用二陈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方中二陈汤化痰利气,活络效灵丹通络止痛,加郁金疏肝,栀子清热,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
  肝肾阴虚型头痛绵绵隐发,或头胀发热,咽干口燥,潮热耳鸣,腰膝酸软,夜卧梦多,胁胀或痛,舌红少苔,脉细或数。头为髓海所在,肝体阴而用阳,全赖肾精滋养。若体虚劳作或郁怒伤肝,则火盛伤阴,或肾水亏耗,水不涵木,气血逆乱,不能上滋头脑则头痛。治宜滋补肝肾,养血止痛,方用一贯煎合二至丸加减。方中女贞子、旱莲草、生地、枸杞子补肝肾滋阴,北沙参、麦冬养肺益肾,当归、白芍补血柔肝,更兼川楝子引经疏肝,一散一敛,有疏肝和血止痛之效。
  脾肾阳虚型头痛绵绵紧束感,遇寒加重,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冷痛,腹胀纳呆,经期延后,血色偏暗,大便溏薄,舌淡苔薄,或滑腻,脉沉细或无力。此为素体不足,经来之前气血亏虚,头为诸阳之会,阳气不能上达,髓海失于温煦。治宜温肾健脾、通阳止痛,方用人参养荣汤合右归饮加减,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熟地、当归、陈皮益气健脾、补血养荣;杜仲、枸杞子、肉桂、附片温肾助阳、滋肾填精,火旺则生土,化源充足,气血通畅,则脑得其养,头痛可愈。
医肝阳上亢偏头痛验方菜400克,水发香菇50克,干淀粉、菜油、调料适量。芹菜择去叶、根、洗冲切段,盐渍10分钟,清水浮洗,沥干。香菇切片,淀粉、醋、味精加水50毫升兑成芡汁待用。
&&& 炒锅内菜油烧至冒烟无泡沫,放入芹菜煽炒2-3分钟,投入香菇片,迅速炒匀,加酱油,炒1分钟,淋入芡汁速炒起锅。
&&& 本方平肝潜阳,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痛。
肝阳上亢引起的偏头痛有时很严重,头痛难忍,眩晕,等其他有关症状都会出现。可用丹参片3片,消炎利胆片5片,牛黄解毒片4片,安乃近1.5片,陈皮、青皮各一钱煎汤加少许食醋为引子冲服上四种药,每天两次,三日愈。
一种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的汤剂药物及制备方法,涉及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的中草药配方,其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川芎18-20克,龙胆草、女贞子、夏枯草、白蒺藜、天麻、白芍各13-15克,柴胡、僵蚕各8-10克,细辛、薄荷各5-7克。本发明的特点是取材容易、制备方便、费用低廉、见效快。
熊继柏辨治头痛经验&
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熊继柏教授从医50年,始终坚持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辨证施治,精于理法方药,有丰富的临证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临诊学习,受益匪浅。现择其辨治头痛经验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1&&辨外感内伤&&熊教授认为治头痛当首辨外感内伤。外感头痛以风邪所致者最多,因风性轻扬,故《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李中梓亦云:“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且风为百病之长,故常兼寒、热、湿邪致病。风寒头痛者,其痛常连及项背,畏风怕冷,川芎茶调散主之;若寒甚而见肢厥、背冷、脉沉细,则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风热头痛者,其痛胀甚,恶风或发热,芎芷石膏汤主之。风湿头痛者,其痛如裹,身困、苔腻,羌活胜湿汤主之。然临床常有风寒头痛而兼见苔黄、口苦等热象者,是风寒与风热夹杂头痛,可用清上蠲痛汤加减治之。&&1.1&&外感风寒兼热头痛&&典型病案:患者,男,48岁,日初诊。诉右侧头痛连及项部,吹风受凉或劳累加重,患者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予清上蠲痛汤加减: 川芎20g, 白芍10g, 荆芥10g, 蔓荆子10g,防风10g,薄荷10g,羌活10g, 白芷20g, 僵蚕20g, 黄芩10g, 法夏10g, 细辛3g, 甘草6g。服上方15剂而愈。&&按:清上蠲痛汤出自《寿世保元》,称“能治一切头痛,不论偏正皆效。”熊教授常用于治疗风寒兼热的头痛而效佳,方中川芎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且上行头目,为风寒头痛之要药;羌活、独活、防风、细辛、白芷,辛温散寒,菊花、蔓荆子,辛凉散热,均能疏风止痛;黄芩清热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疏风散寒,清热止痛之功。若兼湿邪可加苍术;防辛温过于伤阴,可配伍麦冬。&&1.2&&内伤头痛&&内伤头痛则应分清虚实。虚证主要责之气虚与肾虚,盖“头者,精明之府”,而“脑为髓之海”,故气血不足及肾虚均可致头痛。临床又以气虚头痛最为多见,其痛绵绵,遇劳则甚,兼神疲、气短等,顺气和中汤主之;若见气虚而有目胀、颈胀、耳鸣等症,则改用益气聪明汤。肾虚头痛者,其痛为空痛,以后头为主,兼腰膝酸软等,杞菊地黄汤主之;若虚热甚可合大补阴丸,若有水不涵木而肝阳化风者,则加天麻、钩藤、僵蚕等平肝息风。&&内伤头痛之实证主要为痰浊、瘀血或肝阳上亢所致。《丹溪心法·头痛》云:“头痛多主于痰。”因头为清窍,而痰为有形之浊邪,易随气流行,上扰清窍,故临床痰浊头痛者居多。若头痛而昏蒙,伴胸痞呕恶等症,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肝阳头痛者,其痛且眩,以两侧及巅顶为主,伴心烦易怒、胁痛、脉弦等症,天麻钩藤饮主之。瘀血头痛者,其痛如锥刺,固定不移,昼轻夜甚,通窍活血汤主之。&&此外,因久病入络,故凡属慢性头痛,无论头痛性质或部位,均可配合天蝎散(天麻、全蝎、僵蚕)以祛风通络,加强疗效。&&1.2.1&&气虚头痛&&典型病案:患者,女,58岁,日初诊。诉前额痛,遇冷或劳累加重,精神疲乏,时有眩晕,患者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予顺气和中汤加减:西参片10g, 黄芪30g, 当归10g, 炒白术10g, 陈皮10g, 升麻3g, 柴胡10g, 川芎10g, 白芍10g, 葛根20g, 蔓荆子10g,防风10g,细辛3g,炙甘草10g。10剂,水煎服。日二诊:诉服上方后头痛显减,患者舌苔薄白,脉细。继予上方加桂枝3 g,15剂。半年后随诊未复发。&&1.2.2&&瘀血头痛&&典型病案:患者,女,54岁,日初诊。诉头痛20年,以两侧为主,固定不移,痛如针刺,痛甚则呕,多在夜间发作,伴面浮,口干口苦,曾有头部外伤史。患者舌苔薄黄,脉弦数。予通窍活血汤合天蝎散加黄芩、法夏:川芎20g, 赤芍10 g, 桃仁10 g, 红花4 g, 野天麻20g,僵蚕15g,全蝎6g,甘草6g,黄芩10g, 法夏15g。15剂,水煎服,另包麝香3g,每日冲服0.2g。日二诊:诉服上方后头痛显减,守上方治疗1个月乃愈。&&按:此2例患者,前者头痛以遇劳加重,神疲,脉细为特点,乃气虚之证,用顺气和中汤加减,此方实为补中益气汤加白芍养血, 川芎、蔓荆子、细辛祛风止痛,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所致头痛之效方;后者头痛以固定不移,痛如针刺,夜间多发为特点,且有头部外伤史,显为瘀血所致。予通窍活血汤合天蝎散,方中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止痛,麝香活血止痛而开窍,为治瘀血头痛之要药,再加天麻、全蝎、僵蚕,以加强祛风通络之效。  2&&辨头痛部位&&熊教授认为若头痛的寒热虚实表现不明显,而以疼痛部位为主要特征,则以疼痛部位为主进行辨证,亦可二者结合进行辨证。因“头为诸阳之会”,阳明、太阳、少阳三阳经均上于头,足厥阴亦与督脉会于巅顶,故三阳经及足厥阴之病均可见头痛之症。前额痛属阳明,方用《兰室秘藏》选奇汤;后头痛属太阳,方用枕痛方;两侧头痛属少阳,方用小柴胡汤加减;偏头痛则用散偏汤加减;巅顶头痛需分清寒热,临床多见者为巅顶痛而伴肢厥、呕吐涎沫等症,是肝寒所致,吴茱萸汤主之;亦有少数巅顶痛而兼见烦躁易怒、口苦、便秘等症者,为肝火所致,泻青丸治之。&&2.1&&后头痛&&典型病案:患者,男,59岁,日初诊。诉后头痛反复发作10余年,近半月加重,伴颈胀、头晕,耳鸣,病情反复发作,感冒、劳累、生气均可诱发,西医诊断为“脑动脉硬化”。舌苔薄黄,脉弦细略数。予枕痛方合天蝎散加减:羌活10g, 防风10g, 川芎10g, 黄芩10g, 细辛3g, 炒白术10g, 法夏10g, 制南星5g, 葛根30g, 甘草8g,蔓荆子 10 g,野天麻30g,全蝎6g,僵蚕20g。10剂,水煎服。日二诊:诉服上方5剂后头痛即止,此次欲巩固治疗,患者舌苔薄黄,脉弦细。继予上方15剂。半年后随诊诉头痛显减,以原方再进月余,头痛获愈。&&2.2&&偏头痛&&典型病案:患者,女,50岁,日初诊。诉右侧头痛反复发作8年,近1个月加重,头痛每于感冒或劳累后发作,甚则眩晕呕吐,西医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舌红,苔薄黄腻,脉弦。予散偏汤合天蝎散加减:柴胡10g, 白芷20g, 川芎20g, 黄芩10g, 法夏15g, 白芍10g, 香附10g, 白芥子15g,野天麻20g,僵蚕20g,全蝎6g,甘草6g。10剂,水煎服。日二诊:诉服上方后头痛已止,欲巩固治疗,患者舌苔薄黄,脉弦细。继予上方加党参10剂。1年后随诊诉头痛发作次数显减,复发时自服上方仍能止痛。&&2.3&&巅顶痛&&典型病案:患者,女,65岁,日初诊。诉巅顶痛5天,伴口苦、便秘,诊见舌红,苔薄黄,脉弦。辨证为肝火头痛,予泻青丸加减:羌活10g, 防风10g, 川芎15g, 黄芩10g,法夏15g, 酒大黄6g, 藁本15g, 胆草 5g,野天麻30g,僵蚕30g,甘草10g。服上方5剂而愈。&&按:枕痛方,乃熊教授根据明代傅仁宇的《审视瑶函》中“防风羌活汤”化裁而来,方中羌活、防风、川芎、细辛辛温散寒而止痛;炒白术、法夏、制南星化痰,黄芩清热;葛根升清阳;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疏风散寒,化痰清热止痛之功。此方原治眉棱骨痛,但临床用治后头痛效果甚佳。散偏汤出自《辨证录》,方中白芍、川芎养血和血;郁李仁、柴胡、香附疏肝解郁;白芷、白芥子祛风止痛;甘草调和诸药,为治疗偏头痛之效方。泻青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方中用龙胆草泻肝火;佐栀子大黄,使其所泻之火,从大小便而出;羌活、防风祛风止痛;川芎上行头目而逐风邪;熊教授加藁本上达巅顶而祛风止痛,实为治疗肝火头痛的良方。 &
头痛(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验方秘方
头痛(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验方秘方&&
&&& 刘寿年:救脑汤录自《辨证录》,余临床加减运用,治疗神经性头痛效果甚好,而对于其它顽固性头痛亦有良效。自1977年5月至1980年4月,用此方加减治疗各种顽固性头痛80例,多在服药3-6剂后疼痛症状消失或减轻。&&& 辛夷9克 川芎30克 细辛3克 当归30克 蔓荆子6克 &&& 水煎服,每日l剂。伴头胀目赤者,加双钩30克、龙胆草6克、石决明30克;气虚神疲者,加生芪15克、党参12克;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15克、夜交藤15克、生龙牡各15克;久痛不止,瘀阻脉络者,加水蛭3克、蜈蚣3条、全虫5克;寒呕者,加半夏10克、吴茱萸6克、生姜5片;热呕者,加代赭石15克、竹茹10克。&&& --《千家妙方》上册
&&& 叶怡庭:芍药牡丹汤治疗偏头痛性血管性头痛,临床观察证明,效果颇为理想。&&& 生白芍30克 牡丹皮10克 甘草10克 当归12克 生地黄12克 川芎6克 桃仁l0克 红花6克 菊花10克 钩藤12克&&& 水煎服,每日l剂。&&& --《千家妙方》上册
&&& 赵学敏:截头风,治偏正头风,百药不效,一服便愈。&&& 香白正75克(炒) 川苔(炒) 甘草(炒) 川乌头(半生半熟)各30克&&& 上药为末。每服3克,细茶薄荷汤调下。&&& --《串雅内编》卷一
&&& 张泽生:冒风或屡感风寒,客于脑腑,头痛屡发,病程较长,余常用川草乌各6克(病重者生用,轻者用制品),白芷18克,僵蚕18克,生甘草9克。研细末,分6包,每日1包,饭后清茶调服。曾治此类头痛10余人,诸药未效,投予上方l~2剂即愈。&&& --《名老中医医话》
&&& 许叔微:硫黄丸,治头痛。&&& 硫黄60克(研细) 硝石30克&&& 上水丸,如指头大。每服3克,空心腊茶嚼下。&&& 予中表兄病头风20余年,每发头痛如破,数日不食,百方不能疗,医田滋见之,曰老母病此数十年,得一药遂愈。就求之,得l0丸,日服1枚。10余日,滋复来,云头痛平日食何物即发,答云:最苦饮酒食鱼。滋取鱼酒令您食,云服此药lO枚,岂复有头痛耶!如其言食之,竟不发,自此遂瘥。&&& --《普济本事方》卷二
&&& 王昆山:防风芍药白正汤,余在临床已应用数十年,结合具体病人,若能适当辨证加减,效果甚为满意。除血管性头痛外,其它各种头痛症,亦可收到较好疗效。&&& 防风30克 生白芍30克 白芷15克 细辛3克 菊花15克 川芎15克 薄荷10克 蔓荆子15克 生石膏30克 连翘15克 红花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前额痛甚,加入葛根、升麻;左侧痛甚。加入柴胡"、黄芩;右侧痛甚,加入藁本、独活;后头痛甚,加羌活、麻黄;头顶痛甚,加胆草、珍珠母;头晕者,加入怀牛膝、夏枯草、黄精;伴失眠者,加入柏子仁、枣仁;伴多梦,加入夜交藤、合欢皮;伴烦躁不安,加入竹叶、莲子心;伴食欲不振,加入焦三仙、草豆蔻。&&& --《千家妙方》上册
&&& 陈修园:贴头痛风热病秘方。&&& 大黄 朴硝等分&&& 为末。用井底泥捏作饼,贴太阳穴。&&& --《医学从众录》卷四
&&& 夏度衡:四味芍药汤加味方是余多年来治疗因肝风上扰所致的头风、颜面痛、偏头痛、牙痛的一个有效方。&&& 白芍30克 生牡蛎30克 丹参15克 甘草15克 葛根15
克 生黄芪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千家妙方》上册
&&& 凌晓五:育阴潜阳汤,治血虚生风,半边头痛,痛甚损目,目起翳障,潮热口苦,心悸眩晕。&&& 西洋参6克 甘菊蕊9克 丹皮12克 玫瑰花6克 制首乌15克 当归身9克 石决明24克 冬桑叶9克(炒) 蔓荆子6克 东白芍12克 朱茯神15克&&& 水煎,每日l剂,2次分服。&&&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 王冠军:后脑疼方,治后头疼痛。&&& 当归12克 山萸肉12克 川芎9克 生地9克 白芍药9克 玄参9克 枸杞9克 肉苁蓉9克 玉竹6克 天麻6克 辽细辛3克&&& 水煎服,每日l剂,2次分服。&&& 头胀重有肝阳上亢、脑充血兼症者,加赭石、石决明(均先煎);头晕偏重者,加钩藤(后下)、菊花;失眠多梦,心悸重者,加枣仁、龙骨、夜交藤;健忘重者,加益智仁、石菖蒲;兼气虚,见气短、汗出较多者,加黄芪、党参、浮小麦;兼咽干口燥者,加石斛、麦冬;虑其久服碍胃者,加砂仁。&&&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 陈士铎:人有患半边头风者,或痛在右,或痛在左,大约痛于左者为多,百药治之罔效,人不知其故。此症得之郁气不宣,又加风邪袭之于少阳之经,遂至半边头痛也。其痛时轻时重,大约遇顺境则痛轻,遇逆境则痛重,遇拂抑之事,而更加之风寒之天,则大痛而不能出户。方用散偏汤。 &&& 白芍15克 川芎30克 郁李仁3克 柴胡3克 白芥子9克 香附6克 甘草3克 白芷1.5克&&& 水煎服。毋论左右头痛,1剂即止痛,不必多服。&&& --《辨证奇闻》卷六
&&& 杜雨茂:巴霜散外用,治痰涎壅盛,阻滞经脉所致血管性头痛。&&& 巴豆15克 百草霜3克&&& 将巴豆去外壳,同百草霜共制如泥膏状,收瓶密闭备用。用时取药泥如黄豆大,平摊于痛点中心部位(如此处有发,可将头发剪去),再取红枣l枚,剖开去核,使其枣肉面复盖药泥之上,勿使移动,后用绷带包裹固定,2~3小时后,即可将药泥取下,如局部皮肤起泡,乃为佳象,不必担心;如泡已溃,可涂少许紫药水防止感染。若必要时可隔3~5日再用1次。痛点多时,可先取最痛之点用药,后用它处。孕妇、体虚者忌用。不可入口、眼。&&& --《千家妙方》上册
&&& 王怀隐:石膏茶,治伤寒头疼烦热。(热证)&&& 石膏60克(捣末) 紫笋茶(碾为末)适量&&& 上以水1中盏,先煎石膏末9克,煎至5分,去滓,点茶服之。&&& --《圣惠方》卷九十七
&&& 李梴:黄牛脑子酒,治远年近日偏正头风。(虚证)&&& 用牛脑髓1个,薄切,白芷、川芎末各9克,同入磁器内加酒煮熟,乘热服之,尽量一醉,睡后酒醒,其疾如失。&&& --《医学入门》卷三
&&& 李梴:鹅酒,治头风痛(虚证)&&& 用飞鹅1只,去毛、翼、肠杂,以防风250克装放入腹内,缝合,以黄泥固济,炭火煅,去烟存性,取出为末。每6~9克,热酒下,汗出即愈。
头痛验方.头痛特效方& 此方出自京师名医之手,本人在北京进修时偶得,临床使用多年,在治疗各类顽固性头痛及三叉神经痛尤其是使用各种止痛剂麻醉剂无效的患者疗效神奇,屡试不爽.现忍痛奉献给广大同仁,强烈要求加分!
   川穹28g 当归18g 细辛5g(后下) 大蜈蚣2条(焙干研末冲服)   头部冷痛(遇冷风或气温变低痛重)加白芷20g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   头部热痛(闷热时痛重)加甘菊20g苍耳子18g   头痛剧烈如针扎火烤加白僵蚕18g生石膏25g   三叉神经痛加生白芍20g白芥子12g白芷15g   后头痛加羌活20g   前头痛加白芷18g   偏头痛左侧加柴胡20g右侧加生白芍18g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头顶痛加藁本18g   每日一剂4~5剂便愈,病史长者可加服3剂.&
&头痛特效方——白芷乌头散
&&&&&&&&&&&&&&&&此方是我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经使用,效果不错,特录如下:&&&&主治:偏正头痛,诸风&&火&&寒 头痛。&&&&配方:白芷(炒)7.5克&& 川芎(炒)30克&& 炙甘草30克&& 川乌(半生半熟)30克&& 用法:上药炒炙好后,共研细粉,每次服3克,青茶薄荷煎汤送服,每日2——3次,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之物。&&&&疗效:献方者曰:我师授我此方时说:“百药无效的头痛病,一料可除根,我视天下第一方”。&&&& 中医师评论&&&&&&1.&&&& 药店里一般没有炙或炒过的中药,还是买些生品回来自己炙或炒为好。&&&&&&2.&&&& 至于川乌,应该用一半生品和一半炮制过的,不过,为预防川乌中毒,刚开始还是都用制川乌为好。&&&&&&3.&&&& 据我的经验,再加少量的细辛和吴茱萸,疗效则更好。
中医头痛辩证治疗汇总&
(anguish pain)dull painSharp pain
马上想到痰湿,《内经》不是说“因于湿,首如裹”嘛。那么痰湿大家都知道是两个概念,这里很重要,一大半的中医只知道你头疼痛加沉重就是痰湿,但你问他到底是痰还是湿,他就支支吾吾了,让我教大家,痰者伴有眩晕眼花,湿者,只有头重和疼痛。
牵涉到后颈部僵硬的,如果突然性头痛伴有颈部僵硬的属于外感风寒(见我的六经之太阳经症);如果长期头痛伴有颈部僵硬的肝阳上亢(高血压病人常见,经常头痛,脖子紧)。
抽痛(throbbing pain)(有牵涉性的),诊断为,什么叫抽痛,感觉过失恋吗?那种一阵一阵心痛的感觉,把它转移到头上就是抽痛,(完了,暴露了!各位,我为了让大家了解中医术语而牺牲自我成全大家的精神是不是该来点掌声啊?)
刺痛(stabbing pain),定在一个点上的痛,像用针刺着一样的痛,诊断为。
胀痛(distending pain),临床多见,不但痛,还有紧,胀的感觉,诊断,多见
空痛(empty pain)为,脑袋空空的,没什么思想,只觉得痛,用什么穴位?哈哈,脑袋空当然是用胆经的脑空(引肾经入脑),再配补肾的穴位,比如太渊啊,足三里啊,(看来今晚要扎一下了,写的太多太快,已经感觉自己脑袋空空了)
突然松懈后头痛加重(西医叫周末头痛症,weekend headache),由于肝阳上亢造成的,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没事,一到星期六开始头痛,星期天更痛,星期一早上准备上班时,头痛就好了。用我的家乡话说叫装样性头痛,一到五装样给老板看,所以很紧张,一下班真实面貌就露出来了。
突然兴奋后头痛加重属于同样的肝阳上亢
吃酸性食物后(柑橘类水果)头痛加重,也是肝阳上亢
头钝痛,房事行为后头痛好转----肝火上炎,各位,有没有谁的老公要求行房事是因为头痛的?说:“哎呀,今天头痛的厉害,咱们早点上床吧?”大家不要笑,这种情况的人很多,虽然没抱怨头痛,但看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不是人色,是病啦!!
二 头痛和女性月经的关系
一般而言,女性头痛要比男性多,这是因为女性的生理原因,我连腹痛一起总结,临床上问女性经常配合着问。这样便于大家记忆背诵!!
(阴阳不和) &&&&&&&&&&-----(阴阳不和)
----(实证)&&&& ------(实证)
----- (虚证)&&&&&&&&&&& &&&&&&&&------(虚证)
问:一女经后头痛,经后腹痛的,连起来看,是不是血虚?
一女经期头痛,经前腹痛的,是不是血瘀伴有肝气淤滞或者肝火上炎?
一女经前头痛,经期也头痛的,是不是肝阳上亢或者肝火?
一女经前腹痛,经期也腹痛的,是不是血瘀?要么寒,要么热,舌淡苔白的血寒,舌红黄苔的血热?
会玩了吗?
在临床时,我们按照头痛性质问病人,但有些病人自己都说不清到底是怎么痛的,反正就是痛,甚者还反咬你一口,你问多了他们还说“你不是医生吗,我告诉你我头痛你就治疗头痛,我怎么知道什么钝痛,胀痛的”,对于这种肚里有屎又不想拉的病人,难道我们就没办法了吗?不,这样的话咱们换种方式,不问痛的性质了,直接问痛的部位就搞定,下面进入头痛部位的辩证,没看我前面《总结六经辩证》的,请先看完,因为头痛按部位区分可以和我之前的六经辩证互相做补充。
1,& 枕骨疼痛(occipital pain),放射到颈部的-------太阳头痛,常见于和.为什么肾会痛在后脑勺,学中医一定要把不懂的地方搞懂,你死记是玩不走的,所以说中医要悟性,太阳头痛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上后脑勺的,膀胱经和哪条经相表里?肾经!是不是互相沟通了。
重点来了,大家知道根据不同的头痛部位,我们中医是不是有不同的引经药?来一起治疗吧!
太阳头痛的引经药——
太阳头痛的穴位(对比我的六经辩证之太阳证)——(太阳头痛的远端穴)。
我很少用局部(阿是)取穴,远端配穴是我的最爱,为什么?效果好呗。就像你垂直丢个石头在水里,声音很大,接着就石沉大海了,我们叫什么?外强中干,哈哈,但是你们打过水漂吗?让石子在水上跳五六下,打的好的话,可以有十多个水花,我们叫什么?循经传导,效果是不是更雷人(不知道雷字的用法用对没有)?
重点又来了,一个病人说他太阳穴这里痛,请问大家这是哪条经的病症?太阳经吗?NO,
2,& 前额痛,眉棱骨痛(forehead pain)------阳明头痛,足阳明胃经,那大家知道了,是中焦脾胃的原因导致的。隐痛为胃虚血虚,剧痛为胃热,前额头重的痰湿
阳明头痛的引经药——
阳明头痛的穴位——
3, 巅顶头痛(parietal headache)-----厥阴头痛,常见于以下三种
躺下有所缓解
重点:如果是从枕骨处痛起来的,逐渐上移巅顶的,它的本是太阳经引起的,所以是太阳经头痛。那引经药事藁本,羌活。
厥阴头痛的引经药——(上达巅顶),所以吴茱萸汤主治什么?寒凝肝脉造成的巅顶痛。
厥阴头痛的穴位-----
4,& migraine-------,为什么肝叫少阳头痛?足少阳胆经,肝胆相照,互为表里,就像之前说的肾经会有后头痛。
重点:头痛伴有眼球后面痛的,
少阳头痛引经药-------
少阳头痛的穴位——记得吗?群里有人问过的,我还告诉大家这是六经辩证的少阳证来鸟。
全头痛(headache)------少阴头痛,整个头都痛,
少阴头痛的引经药:
少阴头痛的穴位:
:导致眩晕就OK拉,简单吧?
1, 感觉天旋地转的,每样物品都在动的——内风
2,& 眩晕感觉头部沉重的——痰浊内阻
3,& 疲倦后加重的——气虚血虚
4,& 突然晕为实证& 渐进晕为虚证。
想要帮大家总结的东西太多,苦于时间关系,能说多少说多少吧,大大的日子长长地天。最后想回答下群里一个朋友问的方:
鱼21:33:34
生地20克,熟地20克,黑芝麻40克,枸杞子15克,何首乌15克,白藓皮15克,地肤子15克,当归2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丹参15克,苦参15克,防风15克,蝉蜕10克,甘草10克,大枣3枚
请问,此方是用来治什么呢?各味药配伍之间,如何运作?
现场回复:开此方的人很厉害,是个经方派高手,此方应该是用于传染性风热引起的皮肤病。很多人认为治疗皮肤病应从肺入手,但只能治标,无法治本,那是下工,而应从治肾入手则可标本兼治。下工和上工的区别就在这里,下工只治肺,因为肺主皮毛,上工治疗肾,因为它是水火之宅,任何脏腑病变都会影响到肾。看方中治风,并加当归川芎活血行血,蝉蜕透疹,使热邪风邪有所出路,生地配熟地更是绝妙~~生地清热凉血,熟地补肾。
治疗各种头痛的特效穴
头痛,几乎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问题,紧张焦虑,抑郁暴躁,脾胃积食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引发头痛。所有头痛都与“气”有关,都可以先揉“消气穴”,也就是从太冲穴揉到行间穴来缓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做如下选择: 1、偏头痛: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 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2、前额和眉棱骨痛: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3、耳朵上部: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4、太阳穴痛: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 5、头痛如裹: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6、头顶痛: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7、后头痛:属太阳经病。可以按摩小肠经的后溪穴,治后头痛、颈椎病、落枕和情志病。 另外,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 8、头颈僵痛:可试试肺经的列缺穴,“头项寻列缺”。9、肾虚头痛:肾阴虚和阳虚都有可能诱发头痛。肾阴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肾阳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可以通过经常按摩肾经的穴位复溜、太溪等得到改善。10、一侧头痛:中医理论中有所谓的“左肝右肺”之说,并由此会诱发一侧的头痛。经常出现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这种现象在经期刚过的女性身上比较常见。有人提供了肾经的筑宾穴(同时也是奇经八脉中阴维脉的郄穴,临床多用于及时缓解所出现的血症,血虚当然也属于血症的一种),可以有效缓解左侧头痛的状况。另外,肝血不足也可通过按摩肝经的曲泉穴(合水穴)来调理。如果经常出现的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可以通过按摩肺经的尺泽穴和肾经的复溜穴来调理。11、淤血头痛:当头部内有淤血的话,主要症状是经常出现顽固性头痛呕吐,请您一定要及时就医。
中医塞鼻止头痛&
中医塞鼻法是将中药纳入鼻中治病的一种外治疗法。多用于头痛、牙痛及诸多鼻疾。药物及用法:川芎、白芷、炙远志各30~50’ 克,冰片7~ 10克,共研为极细未。以绸布包药末少许,塞入鼻孔,右侧头痛塞左鼻孔,左侧头痛塞右鼻孔。一般塞鼻3~5分钟后,头痛即逐渐消失。复发时再用仍有效。如果同时取药末适量,醋调,睡前敷患侧太阳穴,疗效更佳。方中川芎辛温升散、祛风止痛,既能活血,又可行气,为血中气药,是治疗各类头痛之要药;白芷辛温,能发散风寒,芳香通窍,善治头面诸痛;冰片芳香辛凉,有开 窍、散瘀、 清热止痛之 效;炙远志 能祛痰开 窍、消肿止 痛,且有宁 心、益智之 功。四7味药 合用具有很 好的疏风祛 邪、通窍止 痛功效。此 方可治偏头 痛(血管性 头痛)、神 经性头痛、 慢性鼻炎引 起之头痛及 牙痛等,尤 其治偏头痛 效果最佳。 此外,太阳穴为头部重要奇穴,刺激该穴有调整神经和血管等多种功能。所以,同时用此药末醋敷_人阳八,埘治疗头痛也有效。 (蒲昭和)
&&&&&&&&&&&&&&&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血管神经性头痛 的文章

 

随机推荐